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随身装着一口泉_校对版by:我要的是葫芦》-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毛孩子听了当然高兴,还一再交代刘军浩快点写,明天上学老师就要检查。

        结果一推开堂屋门,就发现张老师正瞪眼看着他呢。没啥可说的人赃俱获,毛孩子这下也老实了,只得规规矩矩的在院子里写了半天寒假作业。

        年前的那一场小雪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大的影响,才几天的工夫,天气就变得暖和起来,刘军浩也早早的把厚衣服扒掉了一层。

        早上他刚起来打开屋门那群水鸭子就围了上来,嘎嘎的乱叫一团,等着刘军浩给它们喂粮食,连带着那二十多只母鸡也凑上前来。也许是水鸭子从小就在鸡窝中长大的,因此这群鸡鸭相处倒是很和谐。

        人都还没吃早饭呢,它们倒是心急了。刘军浩只得从屋里舀了一大碗玉米粒洒在地上,这些鸭子母鸡立刻乱叫着一阵哄抢,不大一会儿就将地上的玉米粒啄的干干净净。

        水鸭子身上的绒毛灰白相间,偶尔还夹杂着一些绿色,看上去比村里的土鸭子漂亮多了。

        看着它们一个个伸着脖子在自己的脚下啄食儿,刘军浩就有些心满意足的味道,这些水鸭子应该有几斤重了吧,什么时候炖上一只尝尝,这可是正宗的野鸭子呀掏钱都买不来。

        正想的美的时候他突然发现鸭子的翅膀上不少绒羽开始脱落,仔细一看几乎所有的鸭子都是如此,身上掉了不少毛。

        嗯,开始掉毛是好事,看样子离产蛋不远了,估计开春后就能够吃上鸭蛋了。鸡蛋这些天算是吃够了,换换鸭蛋也不错。

        没有想到这群水鸭子吃完了仍然围着他嘎嘎的乱叫,刘军浩听的有些心烦,就把院门打开,指示小皮将它们全部轰了出去。

        别人家的鸭子都是越养越野,出去跑着跑着就不回来了,他家的水鸭子倒好,还需要赶出去。

        水鸭子在小皮的追逐下扑扑楞楞的都被赶到院门外的水沟中,一个个伸展着脖子嘎嘎的乱叫起来。

        吃【创建和谐家园】,刘军浩将锅碗一刷就到隔壁找赵教授下棋的去了,没有想到却见赵教授正端着个大茶杯蹲在后院里喜滋滋的看着秋天种下的陈刺蛋。

        他也走到跟前仔细观察,只见这些陈刺苗已经隐隐的破土而出,绿油油的看上去煞是喜人。

        别看陈刺长成树后一身都是尖锐的小刺,但是春天刚长出来的嫩芽却可以当菜吃,在开水锅里涮一遍,然后倒上香油凉调,吃到嘴中略带着几分苦涩,但是用牙齿一嚼肥嫩肥嫩的,绝对好吃。

        而且陈刺嫩芽蒸过之后还可以泡茶喝,虽然喝起来有些苦,但是清热祛火的效果比野菊花还要好,农村里的老人特别喜欢喝这个。

        陈刺结出的果实更是一味良药,夏天谁家的黄牛热住不吃食儿了,只要将陈刺蛋切碎加些香油水灌到牛胃里,不到半天,黄牛立刻就恢复正常。

        赵教授见他来了,就兴冲冲的拉着刘军浩说到:“走,去看看那片竹竿,都出笋子了。”

        “这么少,才出了七八个?”刘军浩看着那一扎多长的笋尖,有些疑惑的问道,“其他的都没有出?”

        刘家沟没有人家种竹竿,因此刘军浩对它的了解也很少,他还想着啥时候弄几个笋子当菜吃呢,这才出了几个,一盘菜恐怕都不够。

        “这还算少,才到初春呢?就是移植的时候出的几个笋芽。买的时候人家对我说咱们种的晚,到时候能活一半就不错了,还说今年不会有笋子呢。照这个势头看竹竿成活率百分之百,竹笋肯定也是遍地开花,说不定半年功夫就是一大片。”赵教授喜滋滋的说道。

        “成活率能不高吗?我可是特意用泉水浇过的”他在心中小小的得意了一下。

        正说着话呢,突然咕咕的斑鸠声传来,两只银灰色的斑鸠落在他们的面前,这斑鸠好歹在自己家养了几个月,因此对刘军浩也不陌生。他蹲下身子把手掌一伸,那斑鸠就扑棱着落在他的衣服上,小嘴不住的啄着刘军浩的衣服领子,弄得人痒痒的。

        赵教授看完竹笋就又回屋拿了几小包种子,说是过年回去的时候问那些爱养花的老伙伴们要的,准备趁天好把它们撒在院子里。

        看人家一个老人都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么有干劲儿,刘军浩也不好意思继续悠闲下去,就把这些花草的种子每样都要了一些,准备弄回去将院子里也好好绿化一下,光种那些蔬菜也有些单调。

        结果他在前面用锄头挖地呢,那些母鸡就跟在后边啄蚯蚓,一边啄着还一边用爪子在地里翻腾着,技术非常熟练。

        看来撒这些花花草草种子之前还要扎一个篱笆呀,不然还没有出苗就会被院子里这群鸡鸭给祸害掉。

        于是刘军浩又跑到河滩上割芦苇,领着小皮走在河滩上他才发现春天已经悄无声息的到来了,虽然河滩上放眼望去一片枯黄,可是等你走近了就会发现,不少衰草的根部已经发出了嫩芽,泛着若有似无的绿意。

        芦苇晒了一个冬天完全干了,用镰刀割起来特别顺手。

        不到十分钟刘军浩就割了一大堆,用绳子一捆,他就晃悠悠的背了回来,接着又从屋里翻出一大把细铁丝扎起篱笆来。

        那些花草的种子他并没有完全都撒在院子里,而是往自己的石锁中撒了不少,虽然那片都是沙土地,但是看泉水中鸡头苞和莲藕长的样子就知道种在里边肯定错不了。

        泉水中的莲藕刘军浩过年的时候挖了不少,个个有胳膊那么粗,都是整藕,吃起来脆生生的。那次上街采购年货的时候,他就趁机将莲藕拿出来,说是在街上买的。

        说到莲藕他又想起门前的那条水沟来,年前的时候刘军浩就准备在里边栽些莲藕,现在正好是个机会。只是他对种莲藕也没有什么经验,只知道农村一般都是把藕节直接埋在泥土中,但是具体如何埋却不是很清楚。

        不清楚也好办,自己隔壁就住着农业专家,直接过去问得了。赵教授虽然研究的方向是果树,但是对种莲藕也有一定得了解。

        听了他的种藕计划后,赵教授也很感兴趣,说种莲藕一般都需要肥土。门前这片水沟淤泥比较厚,种藕正合适,只是这藕节却要认真选,最好能选那些藕节完整、顶芽完好、无碰伤的藕苗,还说年前的藕就不错。

        要藕好办,刘军浩进偏屋不大一会儿,就弄了一大筐莲藕,个个都有四五节,而且是子藕、孙藕齐全的藕节。

        赵教授看到这藕苗就一个劲儿的夸好,他倒是没有怀疑,因为过年的时候刘军浩在街上买了两大袋子莲藕,他们到现在还没有吃完呢。

        现在沟里的水还有些冰凉,刘军浩就没有让赵教授下水,而是让他在岸上作指导工作。

        两人正在忙乎着呢,张倩和王老师放学回来了,看到他们在水沟中种藕,都来了兴致,张倩更是要挽着裤腿子跳进泥水中和刘军浩一起栽藕尖呢。

        张倩还真有几分莲藕情节,上中学的时候她就特别喜欢朱自清先生那篇《荷塘月色》,被里边描写的优美景致深深地吸引,还说有机会了一定要自己种上一片荷花。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怎么能让她不兴奋呢。

      第六十五章 忆苦思甜

        不得不说女人都擅长幻想的,莲藕还没有栽下呢,张倩已经在琢磨着夏夜在荷塘边乘凉的情景:搬把摇椅坐在岸边,听着时近时远的蛙鸣,闻着沁人心脾荷香,最好再吃两块大花皮西瓜,那绝对是一种享受……

        “嗯,我怎么想的净是人家种的东西?”张倩想了一阵子才发现好像那些东西只有在刘军浩这里才能享受得到。

        这家伙也不知道懂不懂情调,别到时侯牛嚼牡丹,糟蹋了这么好的景致。

        张倩想着偷偷的看了他一眼,自从上次在集市上刘军浩舍身拦惊牛后,两人的关系倒是亲近了不少,她觉得抛去别的不说,这家伙倒是一个不错的人。

        汗,自己想这些东西干什么?又不是没人要了,张倩赶紧将这个想法从脑海中驱逐出去。在心中暗骂都是苏娜娜这个惹祸精,每次打电话都要在她的耳边念叨一番,说什么该出手时就出手,弄得自己也有些神经质了。

        上午忙乎了半天,午饭刘军浩也懒得费事,就随便在鸡窝里摸了几个鸡蛋,然后到后院里拽了两把蒜苗,直接做了个蒜苗炒蛋完事儿。

        刚放下碗呢,就听到有人在院子里嚷,他出门一看,却是刘老三领着郑建学小两口子来了,就赶忙问他们过来有啥事儿。

        刘老三一说来意刘军浩就有些怪怪的,原来郑建学两口子看到村中间那盘磨石的时候很感兴趣,就想过一把推石磨的瘾,因此就给刘老三说了一下。

        刘老三就告诉他们石磨只有两盘在一起才能磨粮食,更何况那个也不是石磨,而是碾子,这下边的是碾盘,没有石磙是不能用的。

        村里的麦场里倒是有不少小石磙,可是那些是以前用来打麦子用的,太轻了,根本和碾盘不配套。要想碾粮食要找大石磙,这东西只有刘军浩家还留一个,于是刘老三就领着他们两口子过来了。

        这两口,没事磨粮食玩,真是有劲儿没处使了。要知道就是在刘家沟,这碾子也有二十年没用过了,从刘军浩记事起,印象着村里人都是到街上用机器打面,这样又快又省事。

        这两口子倒好,竟然想推碾子体验一把农村生活,这算是复古?

        要用石磙当然可以,这玩意儿扔在角落十几年都没有动过了,刘军浩前段时间在挖水沟把它都埋到土里了,于是几个人又拿着铁锹挖土,将石磙挖出来用清水洗了一遍,然后又在地上滚着朝村里走去。

        轰隆隆的声音把赵教授也吸引出来,听到他们要重新组装碾子后竟然也来了兴趣,要跟过去看看,用赵教授的话说当年他上山下乡的时候可是推碾子的好手,还得过突击贡献奖呢。

        听的刘军浩有些发懵,推碾子也能得奖?

        还别说,这石磙一路上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一听说他们要起碾子都纷纷跟上去瞧新鲜,有不少人直接端着饭碗边吃边看。

        等众人七手八脚的将石磙放在碾盘上,他们才想起一件事情,那就是没有碾架,不过碾架好做,刘老三家有的是木头,半个小时就搞定。

        安上碾棍,连好碾架,在两个人的推动下,碾子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

        看着这玩意儿在碾盘上转动,村里不少人都觉得挺有意思,尤其是那帮熊孩子连学也忘记上了,都一个个的挤上去过一把瘾。

        不单他们,就连不少村里人也手痒痒的,这玩意儿可有十几年没有摸过了,而年轻一辈更是第一次见这种场景。

        一个个老人都站出来献身说法,开头就是“想当年这碾子怎么怎么……”,于是好了,这碾子就成了忆苦思甜的最好见证。

        郑建学两口子好不容易抢到机会推了一把碾子,还让刘军浩拿着数码相机给他们照了几张相。

        没有想到这碾子很快就又成了刘家沟的一个稀罕东西,来这里的城里人都要推上一把,体验一下劳动的感觉,不少人还特意从村民家里买几斤玉米放在碾子上磨成玉米面带回去。

        大概是泉水滋润的原因,刘军浩院子里一天一个样,像那些刺脚芽结巴草等等纷纷开始泛青,就连他前几天种的花种也出来几个小小的芽。

        这让过来下棋的赵教授有些郁闷,这种子还是从自己那里拿的,他种的那些花草一粒都没有出呢?一样的种子咋换换地方就不行了,是不是自己埋的太深了,早知道也像刘军浩这样,随便往地上一撒就算了事。

        如果让赵教授看到石锁中的花草生长情况,估计他更郁闷。虽然泉水边是沙土地,但是却丝毫不影响那些芽苗的生长,几天功夫已经有四五厘米高了,个个都嫩绿嫩绿的。

        两人正在院子里下棋呢,小皮却噙着一个东西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它乱噙东西的嗜好一点都没有改变,总喜欢将看到的好玩东西噙到自己的狗窝中,而且还当成宝贝一样,刘军浩教训了几次它都不听。

        “这是……”他刚要落子的手突然停住,小皮口中的东西咋看着这么眼熟呢。

        枯黄色的皮上带着密密麻麻的环状横纹,下边还长着两条支根,支根上带着一些须根。这个大拇指粗细的东西怎么看都想书中描写的人参。

        “小皮,过来”刘军浩赶忙喊了一声,生怕它一不小心将那东西吞到肚里。

        小皮还以为要给它喂食物呢,屁颠屁颠的摇着尾巴跑到他跟前,刘军浩却掰开它的嘴,把那东西拿出来端详了一遍递到赵教授跟前说道:“赵叔,你看看这像不像是人参?”

        “人参?!”赵教授只接过来看了一眼就将那东西扔在石头上说道:“你小子想人参想疯了吧,这不就是咱们这里种的白萝卜晒干了吗,不信你闻闻。”

        刘军浩递到鼻子下一闻,一股萝卜味。

        “能将萝卜看成人参,你估计还是第一个,这么小的萝卜头估计是谁家挖萝卜的时候嫌太小,就随手扔了的。”

        “萝卜怎么了,人家不都说,十月萝卜赛人参吗?”刘军浩强自辩解道。也难怪他把这东西看成人参,因为大青山这片山林中以前也产人参,只是长期以来,人们过度采挖,造成资源枯竭,有几十年都没有听说有人挖到过人参了。估计山中的人参已经灭绝了。

        而刘军浩只是从书上模糊的看过人参的照片,因此认错也情有可原。

        原本以为能发笔小财呢,谁知道只是白日做梦,如果小皮随便出门溜达一转就能够捡到人参,那才叫奇迹呢。他有些郁闷的将萝卜根重新扔给小皮,让它继续啃着玩。

      第六十六章 花喜鹊

        他们正在树下闲聊着人参的话题呢,突然头顶传来一阵“喳喳”的叫声,抬头一看,却见两只花喜鹊落在院子的大杨树上不住的在那里“梆梆”的啄个不停。

        “真稀奇,喜鹊啥时候串行该当啄木鸟了?”因为隔着树枝子,赵教授也看的不真切,以为这鸟在树上捉虫子呢。

        杨树长得很快,几年时间就能够长到一个小孩伸着手臂抱不住的程度,但是它虽然长的快,却是“嘴尖皮厚腹中空”,木料特别虚,而且还容易招虫子。

        不少杨树别看长得有几层楼高,夏天枝繁叶茂的,可是里边早已经被虫子掏空了,用不了几年就会枯死。这样的树在农村除了当柴火烧没有别的用处,最多一些尚未被虫子钻过的树干能做几个窗户框,但是做窗户框人们也不爱用,因为这种窗户特别容易被土蜂子钻洞。

        不过刘军浩院子里这两棵杨树还好,到现在还没有看出有钻心虫拱洞的迹象,因此听赵教授一说他也忙仔细看去。

        “不是在捉虫子,而是在弄杨树枝子垒窝呢”他看的真切,那两只喜鹊专门啄那些小枝子。

        听他这么一说,赵教授也来了兴致,棋也不下了,就仰着脑袋看树上的花喜鹊。

        让刘军浩颇感意外的是这两只花喜鹊并没有将树枝子叼到远处,而是在另一棵大杨树上垒起巢来,看样子准备在自己院子里定居了。

        农村人对喜鹊这种鸟还是比较爱护的,喜鹊窝一般没有人去动,就连小孩子掏了小喜鹊被自家的大人看见了也会把孩子训斥一顿,让他把喜鹊放回去。

        清晨谁家门口的大树上有喜鹊“喳喳”的叫,就认为这一天要有喜事上门,因此刘军浩对喜鹊在自家的杨树上安家还是比较欢迎的。

        第二天早上刘军浩刚起床又被那群鸡鸭围上了,看来它们都养成了习惯。知道“爱哭的孩子有奶吃”,一个个伸着脖子乱叫成一团。

        就连他上厕所的时候这群水鸭子也跟了上去,还不住的啄他的裤腿。

        无奈,刘军浩只得重新回屋弄了一大碗麦子撒在地上,那些鸡鸭算是安生了,一个个在地上吃了起来。

        这样下去不行,等过几天暖和虫子多了早上就让小皮把它们都赶到外边找食儿吃。这天天早上一大碗粮食也不是个事儿,他家地里又没有种粮食,这些还都是秋里挖的老鼠洞弄得呢,喂了一个冬天现在就剩下一袋子了。

        看它们吃的正欢,刘军浩这才脱身回屋将拿桶打水做饭,可是他刚拎着水桶出来,令他目瞪口呆的情况出现了,那两只灰喜鹊竟然也混在水鸭子群中啄小麦。那灰白的身子叭叭的在地上迅速的掠过,速度比水鸭子还快。

        喜鹊旁边的一只水鸭子大概老抢不到食儿,有些气愤的嘎嘎冲着喜鹊乱叫起来,哪知道那喜鹊竟然也对着喳喳的宣战。

        它们倒是真不客气呀,在自己的院子里住不收房租已经对得起它们了,谁知道还想来个吃住一条龙呀,更过分的竟然还对自己养的水鸭子发威。是可忍孰不可忍,刘军浩立刻朝水鸭子群中走去,手中的洋铁桶敲得梆梆响。

        这才将那两只嚣张的喜鹊赶走,可是他刚走开几步,它们却又落下来。

        “算了,让它们吃吧,两只小鸟又能吃多少呢。”刘军浩见赶不走它们,只得自顾自的在心中安慰道。

        今天的天气同样是个好天气,吃过饭刘军浩就把保存一大包大花皮西瓜子从箱子里翻出来,准备拿到外边晒晒,别放的时间长了发潮发霉就不能出芽了。

        年前那半袋子西瓜子都炒了,这些是留下来当种子的,有一斤多呢。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4: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