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随身装着一口泉》-第5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你说等枕【创建和谐家园】好了在上边编什么图案?”他又岔开话题道。

      “嗯……两个都编上平安是福吧。我妈最信这个,每年都要到寺庙里求一道平安符,家里还央人写了几幅这样的字呢。”张倩原本准备想一些比较新颖的词语,可是想了半天都觉得没有合适的,最后还是这四个字贴切。

      一句平安是福,就是对老人最好的祝福!

      “咱们到外边晒太阳吧,大好的太阳不利用可惜了。”在电脑旁呆了一阵子,刘军浩就坐不住了。于是两人一商量搬上椅子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张倩原本手里还拿着一本《读者》翻看,可是被温暖如斯的太阳照着,她的思绪慢慢的就飘了起来。

      扭头见刘军浩靠在椅子背上仰脸闭目养神,完全一副享受的姿态。她顿时也来了兴致,合上书本,眼睛望着高高蓝蓝的天空,享受起即将失去的春天。

      就这样半躺着,什么也不做,似乎整个人儿都变得空灵平淡。

      正神游天外呢,张倩突然听到耳朵边有嗡嗡的声音传来。她扭头一看,顿时吓得从椅子上跳起来,拿起书本就打,口中还大叫着“蜜蜂,蜜蜂”

      “没事,肯定是后院西瓜秧引来的。”

      “咦,刘军浩,你快看,牵牛花开花了,这么大。”张倩的目光一直跟随着蜜蜂走,突然发现篱笆墙边上开了一朵紫色的牵牛花,她又兴奋的拿起手机去拍照片。

      现在才五月末,没有想到自己院子里的喇叭花就开了,应该是也提前了五六天。刘军浩正琢磨着呢,那边张倩又“哇”的一声尖叫。

      “怎么了,这一惊一乍的?”

      “你快过来看看,这么多蜜蜂,有五六十只都在芦苇上爬着呢,这里边肯定有个蜂窝”

      “蜂窝?!”刘军浩有些不相信,自己院子里会有蜂窝?

      他跟过去一看,只见向阳的芦苇垛一面有四五十只蜜蜂爬动着,不少还顺着芦苇管钻进钻出。这蜜蜂个头比较大,身子肥肥胖胖的,略显笨拙。看着黝黑的颜色,就知道属于土蜂子。

      “你弄一根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张倩的好奇心也不断地增大。

      芦苇垛是上次和赵教授一起从河滩上割出来的,前些日子晒干了后,他在墙根堆了不少,准备等缺柴火的时候烧。

      到底是怎么回事,莫不成真有蜂巢?刘军浩小心翼翼的打量着芦苇垛,可是打量了半天也没有发现蜂巢在什么地方,只看到不断有蜜蜂钻进芦苇,不大一会儿又钻了出来。

      “它们在干什么,不是筑巢吗?”张倩看地相当迷糊。

      “不清楚”这种现象刘军浩也是第一次看到。更让他奇怪的还在后边,有一只蜜蜂此刻正爬着芦苇杆上吐着什么东西,仔细看过去却是用湿泥密封洞口。

      刘军浩等那蜜蜂飞走后,立刻将这根芦管折下。

      两个人像做贼一般带着芦管离开,等到了安全距离后,才将芦管折断。

      “咦……这是蜂蜜!”两个人再次住。

      一股蜂蜜特清香从芦管的断面处散发出来,空空的芦管中填满了比黄豆略大的颗粒,一粒粒地整齐排列,在太阳下泛着几分光泽。粗略的数了一下,有二十多粒呢。

      “这个能吃吗?”倩颇为心动地问道。

      “我尝尝……”刘军浩捏了一放在嘴中。

      刚入嘴立刻就变得黏黏的,继而一股香甜在舌头上肆虐,甚至要比野蜂子的蜜更甜。

      “很好吃,你尝尝”他也让张倩捏了一颗。

      张倩吃过后也赞不绝口,连说要刘军浩再去弄一些。

      “两个人在偷偷吃啥东西?”正说着呢,王老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这不眼看晌午了,她过来摘菜呢。

      “王姨,你尝尝,这是我们刚刚发现的土蜂蜜,吃起来非常甜”刘军浩赶忙将芦管递过去。

      “这是蜂蜜吗,我怎么看不像?”王老师有些困惑的捏了一粒,继而也是称赞连连。

      不过待张倩问起这是什么蜜的时候,王老师却连说不知,隔着院墙把自己的丈夫也叫了过来。赵教授一直和果树相关的东西打交道,或许知道这蜜蜂的来历。

      哪知赵教授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用他的话说就是全世界已知的蜜蜂有一两万种,单在中国也有一千多种,他不知道这到底是哪种蜜蜂。

      虽然确定不了蜜蜂的种类,但是却并不妨碍众人吃蜂蜜的热情。在三人的怂恿下,刘军浩又冒着被蜇的危险去折了几根芦苇。

      不出意外,里边果然都是黄澄澄的蜂蜜。他们好像剥蚕豆一样,一粒一粒的往碗中倒,最后竟然弄了小半碗,当然那些乳白色的蜂蛹也收集了不少。

      在赵教授的建议下,刘军浩给每人都冲了一小杯蜂蜜,淡黄色的蜂蜜放在水中后,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迅速的淌开,将茶杯中镀上几分浅黄。

      轻轻喝上一口。蜂蜜甜香,夹杂着芦苇的清香和花香一起钻入心肺。不由得让人齿颊留香,心醉神驰……

      小半碗蜂蛹自然是让王老师拿回家了,因为刘军浩看到那东西在里边蠕动就有些心寒,说啥也不敢吃。

      赵教授只说他不会享受,这蜂蛹可是高级补品呢。说是等会儿弄好了送过来尝尝,绝对让他们吃了还想吃。

      刘军浩原本以为他只是说说呢,谁知道中午的时候果真端了小半碗过来了。

      看着金黄色的蜂蛹,刚开始两个人都不敢尝,直到赵教授做了示范,刘军浩才用筷子夹了几个放在嘴中。

      干脆喷香,绝对好吃。

      他点过头之后,张倩也尝试着用筷子夹了起来。

      他们原本以为那些土蜂子不见了蜂蜜肯定会离开的,谁知道下午又见到成百的蜜蜂在那芦苇垛上爬来爬去,显然是在往里边输送蜂蜜。

      仔细看了一遍,这芦苇垛四周还真爬了不少蜜蜂呢。这下好了,以后可以经常有蜂蜜吃了。刘军浩再次动了心思:其实自己养些蜜蜂也是很不错的。那石锁是个密闭的空间,用来养土蜂子再合适不过了。

      他想到这里又偷偷的打量起石锁,只隔了一天的时间,当初扔进去的十几只蜜蜂竟然筑起蜂巢来,一个个在鹌鹑蛋大小的蜂巢上忙个不停。

      这个发现让刘军浩更是兴奋不已,没有想到他心有所想,石锁立刻替自己实现呀。看来这土蜂子也不用养在石锁中了,直接养蜜蜂多好。

      不过这空间中的花朵太少,也不知道能不能满足这些蜜蜂的需求。毕竟它们筑起蜂巢就要产蛹的,到时候蜜蜂越变越多,自己就要种更多的花草了。

      土蜂、蜜蜂一起养,到时候自己还能同时吃两种蜂蜜呢。

      (正文3188字,以下不算字数)

      石锁中的蜜蜂是工蜂,工蜂在没有蜂王的情况下是可以产卵的,不过孵化出的只有雄蜂。雄蜂是不会够采蜜的。

      这点信息是我昨天看了书评中有人提起后才查到的,以前只知道捉蜜蜂吃蜂蜜,没有注意这个常识,呵呵。

      文中写的就是我小时候“想当然”的做法,那个时候以为弄一些工蜂就可以养蜜蜂呢,每次都不成功,今天才知道原因。

      第一百一十八章 赤兔

      给未来的老丈人丈母娘编织东西刘军浩自然是万分用心,也难怪了一下午的时间才将两个枕【创建和谐家园】好。

      他本来想要了地址直接邮过去,哪知道张倩恰好也要到街上充话费,于是两个人就一起骑着自行车赶集。

      山风徐徐的吹着,带来阵阵清凉。这条平坦的江石路不断地在绿荫中延伸,给人一种很爽目的感觉。再朝远处眺望,可以看到青黄色的麦浪,收麦子的季节就要来临了。

      快到街口的时候,却碰到刘五爷和村里几个人在前面走。二人赶忙跳下子,和他们一起步行。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刘五爷准备上街买个牛犊子养着呢。他老人家这次是看准了,说什么也不会再买那种呛毛的瘦牛。

      µ½Á˽ÖÉÏ£¬¼¸¸ö·ÖµÀÑïçT¡£

      正事办完之后,张倩说自己还没有见过卖牛呢,想到牛行看看。

      刘军浩自然随着她的心思,将采购的东西和自行车往熟人家里一扔,两人徒步朝牛行走去。

      要说街上什么地方最热闹,那自然是牛行。每到逢集就是人来人往,牛满为患。

      路上不时可以看到有人牵着黄牛三三两两的朝牛行方向走去,有些心急的牛经济更是早早的拦在路口看牛。

      这些牛经济虽然看的心切,却也不急着买,真正的买卖一般都到晌午才开始,那个时候卖牛的人急着回家,在价钱上自然不会盯得太真了。还有就是到这个点上,黄牛拉撒了大半天早已经饿了,个个都是一副没精打采的熊样,因此也好挑毛病。

      牛经济看火候一到,就会连连出手,买卖开始双方往往是挣得唾沫四溅、面红耳赤,最后在推搡唬怨中成交。

      当然牛行的“潜规则”还有不少,比如说其中一个就是开场不买驴,那些牛经济都有些忌讳,认为刚开始买了驴,这一天就买不到好牛,因此如果哪个不识相的早早地买驴,肯定会遭到他们的白眼。

      “小老弟,你也过来看牛?”刘军浩正在树荫下站着呢,突然背后被人拍了一下。

      “是老郭呀。”他扭头一看,原来是街上卖牛肉的老郭,赶忙掏烟打招呼。“我就是闲着没事过来转转,你见到刘五爷没?”

      “在那棵大杨树下呢,你们村的几个人一起。”老郭打过招呼之后,就转身离开,人家是正儿八经地要买黄牛,可不像他们两人这样纯属闲逛。

      刘五爷刚到牛行就看中了这头小母牛,此刻正和卖牛的还价呢。庄稼人和牛经济不同,没有那么多弯弯道道,只要看中了,价格合适就买。

      刘军浩对这买卖纯属外行,因此也不插嘴,只和张倩一起在旁边看热闹。

      人家卖牛的价钱咬的死,刘五爷磨蹭了半天也没有还多少钱,最后只得放弃。

      “你看,那边有个小马驹!要不咱们买回去养?”刘军浩本想跟上去呢,张倩却拉了他一把,指着那匹瘦高的枣红马说道。

      “买它干啥,咱们又没有车拉。再说你看看这马瘦的皮包骨头,估计就是弄回去也养不活”刘军浩一一分析到,他虽然不太懂马,但是也能够看出这匹马确实不怎么样。

      听她这么一说,张倩只得作罢,不过还是拉着刘军浩跟过去。

      那卖马看他们两个的样子就知道不是买主,因此也没有上来询问,只是冲他们笑了笑。

      这小马驹对张倩倒是不陌生,不住的伸着舌头在她的手上舔来舔去。

      “怎么,你看中这马驹了?”老郭恰好在附近转悠,看到他们就凑过来说道。

      “哪能呢,我们就是瞎看,你看这马值多少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刘军浩就随口询问起来。

      “小老弟,我劝你别买,这马驹一看胃口就有问题,已经赶了两个星期都没有人问”老郭这些日子在刘军浩那里买过几次黄鳝,因此两人也算熟悉。见他似乎动了心思,就小声在耳边劝说。

      “九百块钱怎么样,这马驹早产了半个月,所以看上去比较虚,我准备贱卖了,卖一个钱是一个。”那卖马的汉子一看他们两人凑着脑袋叽咕,还以为是在商量价钱呢,就赶忙开口说道。

      听他这么一说刘军浩倒是动了几分心思。九百块钱的确算是便宜,一般半桩子的马驹都是上千块。

      他虽然不懂养马,可是如果将这马驹买回去用院里那些泉水浇灌过的红薯秧喂养,说不定还能【创建和谐家园】过来呢。

      “能不能再少点?”

      刘军浩一开口,老郭就知道他确实想买,心中虽然觉得不值,不过却也开始帮他还起价来。

      买卖双方一个愿买,一个愿卖,这生意做地利索,不到半个小时就商量好了价格,刘军浩七百八买下来。

      买到马驹后,他立刻到旁边的的小卖铺买了两盒白沙扔给老郭,这也是牛行的规矩,给人帮腔把生意做成了,买家是要感谢的。

      刘五爷等人转悠了半天也没有看到合适的牛犊,就准备喊上刘军浩一起回家呢,却见人家牵着个马驹朝他们走来。

      一路上几个人都是争论连连。有的说刘军浩捡了个小便宜,这马驹如果调养好了绝对值一千二三;有的却说买亏了,一看就是个老疙瘩,光吃料不长个子。

      刘军浩倒是没有那么多想法,钱已经给人家,吃亏占便宜都无所谓了。

      这马驹也听话,一路上乖乖的让张牵着走。

      回到家里,那群孩子就跑过来看稀奇,毛孩子还想偷偷的骑马呢,却被马驹狠狠地踢了一蹄子,结果这熊孩子抱着胳膊在院里嗷嗷直叫起来。

      刘军浩歇息了一阵子后,到后院割了大半筐红薯秧喂它。这家伙倒也不挑食,吃的很欢实。

      张倩则更关心马驹的卫生问题,特意弄了几盆水将它的身上浇了一个通透,然后又拿起扫帚打扫。

      没有想到把那些马粪扫掉长毛顺后,这马驹的模样大为改观,倒显示出几分精神来。

      刘军浩原本想根据颜色给它起名小红呢,可是张倩说啥也不同意,直说太老土。还是叫赤兔好,和千古名马一个名字。

      汗,就这瘦马还叫赤兔,简直是糟蹋这个名字。刘军浩虽然出口反对,不过在张倩的坚持下只得点头叫赤兔。

      从此以后,他又多了一项任务:闲暇的时候放马。其实这和游玩没啥两样,将赤兔牵到河滩上就不用管,自己领着小皮四下转悠。

      当然更多时间刘军浩为了懒省事,直接从后院中割些红薯秧喂。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8 22: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