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答案差不多,但还是不准确!”娇娇轻轻摇头,惹得孩子们都是失望。
倒是一个平日不太常说话的小丫头,小声应道,“我们都姓林!”
“正确!”
娇娇欢喜的眉开眼笑,赶紧捏了一颗果味糖递了过去,小丫头猫着腰从一众兄姐们中间走过去,上前接了糖,极力忍了欢喜同娇娇行礼道谢。
娇娇待她回到座位,就高声同众人道,“不管咱们是长得美丑,高矮胖瘦,甚至不管是男是女,将来走去哪里,做了大官或者在家种地,都改变不了一件事,那就是咱们都姓林!咱们都是林家的子孙,身体里流淌着林家的血液,供奉的都是同一个祖先!将来,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之事,林家都是你们的后盾,帮手!只要姓林的,对内要友爱兄弟姐妹,对外要共同对抗敌人!这样,才没人敢欺负我们,没人敢小瞧我们。我们就是一根筷子,抱在一起就谁都不能折断,听懂了吗?”
“听懂了!”
孩子们都是齐声应和,娇娇其实也不指望他们当真就明白清楚,但只要今日这一课,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团结这俩字在他们心里扎了根,有朝一日,遇到事情催化一下,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大树成林,就当真是无所畏惧了…
娇娇低头,提笔在雪白的纸上写了一个“林”字,高高拎起给孩子们看,又用手指顺着笔画描几遍。孩子们都是低头认真在沙盘上,用树枝写起来…
门外,不知道什么时候飘起了小雪花,但是等待的村人却没一个喊冷。
到底还是林老爷子发了话,“孩子们还要一上午才能回家呢,大伙儿先回去吧。”
有人就道,“大爷爷,我们再多听一会儿,小时候家里穷,吃饭都顾不及,哪里有这些小子这样运气好,还有机会学写字啊。今日多听听,总觉得心里跟着都松快。”
“就是啊,今日真是来对了,听娇娇这么一说,感觉全身都是力气。”
“都是孩子,我家丫头还抹鼻涕呢,娇娇都做先生了,这真是不能比啊。”
“可不是,先前我家婆娘就说娇娇特别聪明,我还不相信呢。”
众人越说越热闹,林老爷子听了,脸上不喜反忧,摆手示意大伙儿停口,然后说道,“娇娇若是小子,说不得长大有些出息,咱们族里也跟着沾光儿,但她是个丫头,这聪慧过人的名头可是不好,咱们自己人知道就成了,不好传到外边去。”
众人想了想,都猜得老爷子是怕孙女将来不好嫁,于是纷纷点头,“大伯放心,都是自家人,谁不盼着孩子好呢。”
“是啊,大爷爷,娇娇妹妹这么聪慧,一辈子也定然是平平顺顺。”
老爷子点头,喊了站在屋檐下,极力想要听得更清楚的冯氏,吩咐道,“孩子们第一日读书,一会儿的饭菜准备丰盛些。一人两个馒头,再把那条肉也都炖了。”
“是,爹,我这就开伙。”
冯氏这会儿骄傲的恨不得走路都鼻孔朝天,听了公爹吩咐,立刻就跑去了东厢房。
即便别的孩子不吃,她的宝贝闺女还要吃呢。
其余村人见此,也是赶紧喊了过来看热闹的媳妇儿去帮忙。
很快,东厢房的灶间里就烧起了火,妇人们忙碌着,和面蒸馒头,切菜切肉炖进锅里。
待得一个时辰后,孩子们学了一个林字,外加天地君亲师五个,总共六个字,就开始课间休息了。
妇人们麻利的端上了饭菜,孩子们欢呼声差点儿把房盖儿掀翻了。
里正也进屋走了一圈儿,不时拍拍小子们的后脑勺,笑骂道,“都慢点儿吃,你们也是开蒙的小子了,有些模样,别让人笑话了。今日第一顿饭,吃的好些,明日就不是这样了。省的你们来习字,就想着吃,心思不在读书上。”
一众丫头小子们,只在过年时候才能见到肉,平日也只在头疼脑热时候才能见到一碗细面煮的疙瘩汤,今日却是啃了面饼,喝了肉汤,各个幸福的如同掉进面缸里的小老鼠,哪里还有空闲理会里正说了什么啊。
里正也不计较,满心满眼都觉得这屋子里装的就是林家村的希望,林氏一族光耀门楣的起点。
娇娇家里的饭食丰盛,早晨吃的多,这会儿就只喝了半碗汤,趁着别的孩子吃饭,她又带了自家几个哥哥继续读了一篇论语。
因为进度不同,林家几个小子都坐在地上,有桌椅,也有笔墨,他们跟着娇娇读过一遍,听得娇娇解释了含义,就低头抄写起来。
其余孩子手里端着大碗,嘴里吃着,眼睛却是盯着林家兄弟,羡慕不已。
什么时候,他们也能用纸笔写字啊?
林家兄弟把众多玩伴儿的模样看在眼里,越发坐的端正了,写字也认真很多。
第104章 家族印记
娇娇偷笑,这也是她坚持把家里哥哥都带来学堂的原因。
老话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其实就是表明鼓励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鼓励远比批评更有促进作用。
有了族里其余孩子做比较,林护几个进度超前太多,这样总保持在一个被羡慕被崇拜的位置,他们习惯之后,就会更加努力,生怕掉下这个位置…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场一场的小雪,每个三五日就要光临一次。
转眼间,林家小学堂已经开课七八日了。原本大人们还担心孩子们没几日过了新鲜,就要偷懒不肯去。
没想到,娇娇调动孩子们的情绪极有办法。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又正确的,奖励一颗糖。每日清晨考试第一的给一朵小红花,红花攒齐十朵就给一盒子点心。每日上课最认真最守规矩的,就给果子。
就是学个算数,道具都是用的大枣或者花生果。
孩子们上午学写算,下午在家,为了第二日的奖励,下午也没有一个出门去疯玩的,甚至梦话都在嘟囔着上学如何。
人是群体动物,无论老少又都有从众心理。就是偶尔有一两个孩子想要偷懒,眼见别的小伙伴都在努力,今日乐颠颠拿回果子,明日又是两颗糖,羡慕嫉妒之下,也就卯足了劲儿追赶。
许是第一课给村人留下了太重要的印象,也为了鼓励家里孩儿好好读书,几乎每家都要有人亲自送了孩子过来。
男人们送了孩子,站在外边听一会儿,就笑着回去了。妇人们却拿了针线,直接去了东厢房的大炕,凑在一起一边闲话儿一边等着给孩子们做饭菜。左右冬闲,家里也没什么活计可忙。
林家的孩子,算娇娇在内,足有七个,自然也要派人陪着。
冯氏做菜手艺好,又惦记娇娇,就抢了这个任务,每日上午都陪着孩子们在祠堂里。
林家孩子多,要做的棉衣棉被,自然也不少。
即便已经到了这样的深冬,还没有缝完,更别提还有新式沙发上需要的各色垫子了。
妇人们眼见冯氏针线活这么多,就都帮着搭把手儿。
冯氏回去同董氏商量了一下,就慢慢把活计拿去宗祠分给大伙儿帮忙,但是说起给工钱,妇人们却是谁也不肯收。
毕竟西厢房里,他们的孩子可是跟着娇娇学写算呢,娇娇不但没拿一文束脩,中间的一顿你饭菜也是林家出粮食,吃的比自家都好。她们若是帮着大伯家里做些针线还拿工钱,那成什么了?忘恩负义,见钱眼开!
冯氏眼见如此,回去又请示了公婆,就多送了粮食到宗祠,每日也请妇人们一起吃饭。
果然妇人们再没拒绝,忙碌的也更是尽心尽力。
里正把这些看在眼里,越发起了团结村人,跟随着林老爷子一家的念头。
这一日,他趁着老爷子背了娇娇送来学堂的功夫,就提起了话头儿,“大伯,我这几日琢磨着,娇娇那日说的筷子的话,很容易让孩子们记住,也特别激励人心。不如让大江兄弟挨点累,打磨几十根筷子,刻了村里孩子的名字,每人一根儿,等他们长大了,无论走到哪里,拿出来都知道是自家兄弟。你看如何?”
说罢,他生怕老爷子反对,又道,“这做筷子的木头就取咱们东山头上的松木,老人们都说,咱们这里天寒,松木同别处长得不同,以后也好做个鉴别,也是念着家乡的意思。”
老爷子想了想,自觉没什么坏处,就点了头。
“这事是好事儿,我倒是不反对,但这筷子既然是咱们林氏族人的标记,就不能随便发下去。每家孩子要在学堂里读过一年书,而且年纪到了十岁才可以得到一根。事先,这筷子要供奉在祖先牌位前,过年大祭司的时候,当场刻了名字发下去,这样才显得郑重。”
“好,还是大伯见多识广,考虑的周全,就这么做。”
里正欢喜坏了,这般经过祭祀的信物,自然是有祖宗保佑。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村里人知道了,也不必林大江上山,直接在东山选了最好的松木砍了一棵送到林家大院。
林大江沐浴斋戒了三日,就亲手破开松木,选取最好的木料,打磨了一百双筷子,总共二百根儿,然后由里正和族老们亲自用托盘装了,蒙了红布,送进了宗祠正堂供奉。
宗祠的族谱也特意分出一页,写了这件事。
这时候,他们还只是觉得为林氏一族留个标记,让儿孙们记得自己是林氏一员,却不知道,这根不起眼的筷子,多年后名扬天下,甚至于代表了最顶尖最先进的技术,最荣耀的家族光辉庇佑。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娇娇上午教书,其实就是哄孩子学写算,下午跟着婶婶学绣花儿,晚上进了空间就成了“苦力”,忙碌的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才好呢。
这般,很快就到了冬月末,顾家那边,顾天泽患了风寒,咳嗽不止,顾老夫人心疼孙儿,就做主停了课。
林大山借势正式辞了先生的差事,顾老爷感念他这两年尽心尽力,即便因为自家夫人处事不当,主客相处生分很多,但他这段时日待顾天泽依旧没有半分敷衍。于是多添了一倍束脩,给了整整四十两,另外又加了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
林大山也没推辞,道谢之后就彻底离开了顾家。
倒是顾天泽听说先生这般离开,病的更重了。
林大山夫妻回了老宅,把银子拿出来给董氏收着。董氏不肯沾手,笑道,“当日就说好了,你的束脩,留着平日买纸笔。家里如今不缺这几十两银子,你大哥二哥三哥,三家都有活计,平日比你们这房进项多,不会眼红你这点儿束脩的。”
“是啊,四弟,你县学里还有同窗师长呢,总要走动送礼,手里多留点儿银钱是应该。”
“若是不够,跟家里说。咱家都指望你光耀门楣,怎么也不能苦了你。”
冯氏和刘氏也跟着劝,林大山想了想就把银子收了,转而说起,“如今冬日已深,离得大年还远,不如我搬回家里来住。族学那里,我也接过来。娇娇虽然聪慧,但到底年纪小,别伤了脑子。”
第105章 出门在即
“好啊,四叔,娇娇最喜欢你了!”别人还没等应声,娇娇也已经冲上去抱了叔叔的大腿,她虽然不把教书当成苦差事,但每日同小孩子厮混一起,也是无聊啊。如今有叔叔接班儿,她真是意外又惊喜。
众人还以为她想偷懒,都是笑起来。
董氏心疼孙女每日早早赶去教书,就道,“老四回来也好,娇娇这些日子都累瘦了。正好留她在家养养,这天儿也是冷,我整日都怕她再冻着,还是放眼前看着放心。”
众人瞧着娇娇红润的小脸蛋,肉球一般的小身体,都是低了头没有开口。
世界上有种瘦,叫奶奶觉得你瘦了…
娇娇却是不管这么多,她终于可以提前开始休寒假了。
林保瞧着家里这会儿正热闹,就壮着胆子上前说道,“爷爷,二弟那里也是许久没去送东西了。不如这几日趁着雪停,我再跑一趟?”
娇娇瞧着自家大哥脸色微微有些红,脑子里灵光一闪,突然想起刘家驿同高大全住的高家庄就隔了几十里,于是就笑嘻嘻跑去抱了爷爷的脖子,嚷道,“爷爷,我想大莲姐姐和双双了,我和大哥一起去,给二哥送了东西,顺便再去高大叔家一趟,好不好?”
果然林保脸色更红,却是没有出声反对。
众人都从青春年少的时候过来的,怎么会猜不到,想要打趣几句,又怕一向老实憨厚的林保受不了,就只能忍了笑,附和道,“刘家驿倒是离得高家庄不远。”
林老爷子抱了小孙女,想了想就道,“这次,我带了保哥儿和娇娇走一趟,正好我也有些打算,看看能不能成。顺路去看看高亲家,年后就成亲了,咱们家里也该拾掇起来了。后院的西厢房,就做两个孩子的新房,别心疼银子,往体面里拾掇。”
“是,爹,我这几日就惦记这跟爹娘说一下,就开始动手了,不想爹心里记着,先提出来了。”
冯氏想到要娶儿媳妇进门,自然欢喜,连闺女出门这是都忘了拦着。
倒是董氏一直把孙女当眼珠子,怎么也不会忘了。
“保哥儿跟去是应该,娇娇就别去了,这天气太冷了,冻坏了可怎么办?一百多里呢。”
娇娇生怕爷爷改主意,跳脚儿嚷着,“奶奶,我不怕冷。再说,让二叔打一个轿棚放在爬犁上,不就不怕风吹了吗。再说,我跟去就不用拉太多东西了,反倒轻省呢。”
董氏还要再说,老爷子却是摆了手,“娇娇既然要去,就让她去吧,放心,这丫头不会让自己吃苦的。”
董氏无法,只能瞪了老爷子一眼,嗔怪道,“平日还说家里人娇惯娇娇,其实就你惯得最厉害。”
老爷子笑而不语,娇娇大喜,缠在爷爷跟前,立刻献宝一样讨好,“爷爷,我给您绣了个猛虎下山的烟荷包,一会儿就拿给你。”
董氏气得哭笑不得,“这丫头,真是平日白疼她了。”
众人都是笑起来,又商量了一些小事,就定了后日出发。
第二日,林保特意跑了一趟赵家屯,同赵家说了老爷子要去高家的事。赵家托他们捎带了给闺女一家准备的年货儿,另外还有一封信,无非是嘱咐高家,大莲出嫁的时候路途遥远,不如过了年就到赵家屯来,从外祖家出嫁,也不算失礼。
林家自然是乐见其成,毕竟正月时候,依旧是天寒地冻,能少跑百十里路,两家都轻省一些。
林大江带了儿子做主力,林大海和林保父子做帮手,只用了大半日就做了一个简易的轿棚出来。三角的房顶,木杆搭了架子,油毡做了棚壁,甚至还开了一个小窗子。算不得精致,但很是实用。
董氏带着儿媳,用心拾掇了给林平带去的吃食用物,还有送给高家的年礼,虽然极力精简,但老太太疼孙子,冯氏想给儿子撑腰,这东西怎么也少不了。
正是犯愁的时候,娇娇跑进来探看,就笑眯眯撵了奶奶和老娘婶子出门,待得她们再进来,东西就消失的干干净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