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隋唐大猛士》-第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哪来的啊,哥?”

      “先回家,一会跟你说,娘呢?”

      “娘在家织布呢,嫂子和小妹也在帮忙,我这就回去告诉她们去。”说完,小六挑起百多斤的担子就往回跑,小小的个儿结果却跑的飞快。

      秦琼在一边惊叹,“六表弟也是天生神力啊,小小个子,却如此大力。”

      “论力气,小六力气比我还大的多,这小子有点憨,但天生力气大,现在在帮隔壁王庄的地主家放牛呢,经常跟牛打架,而且从没输过。”

      “跟牛打架?”秦琼惊的嘴巴都合不拢了,“我这表弟还真是猛!”

      “哈哈哈,猛是猛就是有点憨,刚才正要跟他介绍表哥你,结果他就已经挑着担子跑了,二哥,走,前面那座草屋就是我家了,破旧了些,表哥莫嫌弃!”

      “哪里话,走吧,我还是小时候见过姑母一次,一晃也有近十七八年没见过了,不知道姑母她老人家身体可还好。”秦琼感慨着说道。若不是这次半路相逢,说不定此生都未必还会再见到这位嫁到章丘来的堂姑母的。

      第14章 傻弟弟

      罗锋回到南山村的时候,正好是午时。村里在田间劳碌的人差不多都回来了,见到罗锋他们几个回来,都过来打招呼。

      尤其是罗锋几人的家人们,更是欣喜异常。

      如今朝廷官府动则征召民夫做役,而且往往没有时间限定。本来按朝廷的制度,百姓均田后要纳租调,服庸,这庸就是每个成丁一年要向朝廷服二十天的免费劳役,而服不够二十天则以绢布代庸。

      而现在实际情况则是课役不断,不但成丁常被征召,连刚满十六的中男都一样要受召服役,且一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归返。南山村就有许多村民被征召走,离家最久的甚至都已经有一年之久还没回来。

      南山村位于长白山下,全村也就六十余家,按大隋的乡村组织,四家为邻,五家为保,百家为里,五百家为乡。

      南山村便是隶属于章丘县长白乡下的南山里,南山村和旁边的两个村子合编为南山里,乡里制度正是大隋如今乡村基层的核心,乡设乡正,里设里长。

      里类似于后世乡村的村委,在皇权不下县的中古时代,乡正里长们对乡村管理很重要。

      南山村很穷,六十户左右人家还分为三个姓,罗郭李三姓,罗姓占了半数三十户左右,郭李二姓则各只有十来家。村子只有一堵简单的矮小村墙,村墙外一条水渠环绕,青山绿水倒也环境不错,可惜就是家家贫穷,房屋低矮破旧,几乎清一色的茅草房。

      小六挑着担子跑回家,片刻后就又带着母亲罗秦氏以及嫂子妹妹们出来迎接,连带着三叔他们的家人也被他喊了过来。

      罗母是个瘦小的妇人,荆钗布裙,头发半白,满面皱纹,看着倒跟个六十岁的老太一样,可罗锋却知道,罗秦氏今年其实才刚过四十而已。

      她十五岁就嫁入罗家,在这个家已经操劳了二十五年,期间更是生了九子七女,生育数量惊人,到最后只带大了六子五女,在这个落后的时候,贫穷的家中都算是很了不得了。

      过多的生育和繁重的劳动,让这个勤劳的妇人早早的衰老了,腰佝偻着,人也十分的瘦弱,面无血色,似一阵风就能把她吹跑一样。

      “小五回来了?”

      妇人欣喜的上前,手抓着儿子左瞧右看,生怕哪里就缺少点什么。官府征召,一去就两月,罗秦氏没少担心。

      “娘,我好着呢,在涿郡挖河两月,然后就回来了,路上还遇到个好事呢,我们在长白山碰到蓝面鬼,然后把他们给捉了,县令重赏了我们”

      蓝面鬼之名就算在南山村都是有名的,这段时间他们的恶名传的到处都是,罗母吓的面色发白,“怎么遇上他们了呢,没伤到哪里吧?”

      “放心吧娘,我们都好着呢,对了,幸亏当时遇到了历城的二表哥。娘,这就是历城堂舅家的二表哥,如今在右翊卫军府当兵,是右翊卫大将军来帅麾下的亲兵,这次正好从登州回家探亲,恰巧碰上蓝面鬼劫道,于是拔刀相救,一举擒下了蓝面十八鬼。”

      秦琼一直有些惊讶的看着秦氏,太衰老了,老到他都不敢相认。

      这时他上前一步,跪在秦氏面前,“姑母,我是秦琼,家父讳爱字季养,祖讳方太,曾祖讳孝达。”

      秦琼自报家门,秦氏一听就明白了。

      秦孝达是秦琼的曾祖,也是罗秦氏的祖父,论辈份,罗秦氏正是秦琼父亲的堂妹。

      “你是季养的儿子?”

      “是的姑母,我是秦琼,族中排行第二,我记得好像是十七八年前你还回过一次历城秦家省家,那个时候我才三四岁,姑母还抱过我呢。”

      这么一说,罗母倒是想起来了,二郎秦琼,这是秦家大宗长房嫡孙,当年自己回过家一次,那次好像是自己父亲过世回去奔丧,确实好像是抱过这个侄子,那时的他还才几岁大,一恍都十几年过去了,自那以后她也再没回过历城秦家,想不到今日侄子上门来,都已经这么大了。

      ¡°°¥ßÏ£¬ÎҵĶùѽ£¬¿ìÆðÀ´¡£¡±ÇØÊÏÈ̲»×¡µÄÁ÷³öÁËÑÛÀá¡£

      小六在一边打量着秦琼,“娘,这是谁啊?”

      “小六,快来拜见你表哥,这是你从舅父家的二郎。”秦氏拉着小六上前,又对秦琼道,“儿啊,这是你六表弟,小时发热烧坏了点脑子,因此人有点傻。”

      小六却不以为意,只是打量着秦琼,“二表哥,你力气大吗,打的过牛吗,我力气很大,我帮隔壁王地主放牛,他家的牛没一头打的过我。”

      秦琼哈哈大笑,罗锋无奈,“二哥不用理会他,他就是有些长不大。”说着他拍了拍小六,“小六,哥在县城里给你带了些好吃的回来,你看是什么?”

      他从背上取下包袱,拿出一包干荷叶包着的吃食来,却是在县里买的一包胡麻饼,用羊油煎制的面饼,上面还撒了芝麻,里面甚至还有羊肉馅和葱。

      荷叶一打开,顿时一股香气迎面散开,小六猛吸鼻子不由的眼睛放光。

      “胡麻饼。”

      小六接过,拿了一个却没自己吃,而是转身递给了母亲秦氏,“娘,五哥买的胡麻饼,好香啊,你吃。”

      秦氏笑着对儿子道,“嗯,好香的胡麻饼,煎的真好看,小六你吃。”

      “娘你先吃。”秦氏不接,小六就不肯答应,无奈秦氏接过,小六还要看她咬了一口才笑着又拿起一个。

      第二个饼小六也还是没吃,又转身递给身后的一个小姑娘,“小妹,这个给你。”

      “六哥你吃。”

      “你先吃。”

      这小姑娘却是罗锋的五妹,家里最小的姑娘,今年才十岁,瘦的和根柴似的,面黄饥瘦,头发都枯黄着,看着让人心疼,这都已经入秋了,可姑娘却还只是脚踏着一双草鞋,几个脚趾头全露在外面。

      一包胡麻饼才六个,小六先给了秦氏和小妹一个,然后又给了两个嫂嫂一人一个,剩下两个,他又要给秦琼和罗锋一人一个。

      “你都分了,你自己不没了,你自己吃。”秦琼笑着推辞。

      “三娘和四娘呢?”罗锋见人群里没有另两个妹妹,不由疑惑的问道。罗家六子五女,大哥和二哥都是成婚了的,而三哥四哥还没娶亲。五个姐妹,也只有大姐和二姐嫁人了。

      正吃着胡麻饼的一个年轻妇人对罗锋道,“小叔刚回来还不知道,自公公和你们兄弟几个先后被征走做役后,咱家里连个壮丁都没,地也种不过来,家里的铁匠摊子也没人打理,早断了收入来源,而乡里又屡屡催缴租调和义仓粮,以前借的旧债都没还清,又没人肯再借新债,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后来才找人帮你三姐和四妹说了人家,好在挑的人家也还是不错的,人也忠厚老实,家里也算是殷实的”

      第15章 嫂嫂

      这妇人是罗锋的二嫂,二哥去年才娶进门来的,是隔壁下山村一个猎户的女儿,姿色普通,但性格还蛮温和。嫁过来后,对公婆都很孝顺,对小叔子小姑子们也不错。

      她的身上没有一件饰品,衣服洗的发白,还打着几个补丁,脸有菜色。

      罗锋有些沉重的点了点头。

      三姐比他大一岁半,今年十七岁多,本来这年纪应当早嫁人了的。不过罗家穷,一直为女儿筹措不出什么嫁妆来,于是便不免耽误了。四妹则比他小一岁多点,今年才十四岁多,本来还不到婚嫁年纪。

      可是现在家里困难,几个男丁全都在外,一时半会也不见回来,家里撑不住,于是有人来求亲,最后便只得同意了。

      秦氏擦了擦湿润的眼角道,“你三姐和四妹的婆家都很通情达理,知道我们家穷,也没要求什么嫁妆,还给了些彩礼。”

      大嫂在一边道,“你三姐和四妹的婆家都拿了三斗谷子做娉礼。”

      三斗谷子,很薄的礼,可话说回来,如今不比往年,现在这齐郡一带情况都差不多,劳役重,男丁都长期在外服役,地里抛荒,大家饭都快吃不上了,粮价也是水涨船高,这个时候的三斗谷子已经很实在的娉礼了。

      毕竟人家还没要求罗家给嫁妆呢,要知道,隋朝的民间风俗,女子出嫁是必备嫁妆的,甚至嫁妆多少还能决定婚后在夫家的地位。没有嫁妆的,在夫家就会没面子,也没有保障。

      现在两姐妹空着手出嫁,肯定也是很为难的。

      “小五,娘也是没有办法,你走后没多久,家里就断炊了。”

      一个妇道人家,在这样的时局下,又如何能撑的下这个家呢。一个女子,拉扯着一群女流,确实是没办法。

      “娘,我回来了,以后咱们家会好起来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因擒匪之功,县令赏识,特让我入了县衙快班做了捕快,有了这差事,以后都不用再应其它课役了,以后在县里做差,也能经常照顾家里。而且,捕快还能有份不错的收入补贴家用呢。”

      “对了,儿子擒贼还得了一份赏钱,儿子回来时买了一石谷子和几斗米面,还剩下不少,足够咱家还以往欠下的旧债了。”

      罗锋说着,把自己的马牵过来,从马鞍上取下装钱的袋子。

      沉甸甸的钱袋,打开却是一串串的铜钱。

      这么多钱吓了罗秦氏一跳,这么多钱她估摸着起码有几十贯之多,一个普通之家,寻常哪里见的到什么钱,辛苦劳作,缴纳租调过后,还要再交义仓里的粮,剩下的也就是一点粮食,还得处处节俭。

      家里几个女子再养蚕织布,供一家穿着外,剩下一点上交公调外,还能余点拿去换成盐巴之类的。

      说实在的,一年到头,手里其实根本见不到几个铜钱,甚至几乎用不到钱,一般买卖也都是以物易物。

      什么时候,能够见到几十贯的现钱啊。

      “小五啊,这些钱都是县令赏的?”

      “对啊,都是县令赏的,擒一贼赏十贯呢,二贼就是赏二十贯,县令还额外又给我们赏了五贯。三叔他们也有份,人人都有赏呢。”

      这番话一出,惹的旁边的众人一阵艳羡。

      二十五贯啊,这么多钱,他们好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阿娘,这匹马儿也是我新买的,有了这马,以后儿在县里当差,回来也方便。明个儿牵这儿,载着母亲去县里买些绵丝和新布来,给母亲和嫂子妹妹们做些新衣新鞋,天入秋变凉了,得注意保暖。”

      看着这些钱,罗秦氏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

      这时罗三叔和小九他们七个,也都在跟围在身边的家人们述说着这次出外的经历,尤其是回来时的幸运之事。一袋袋的钱,还有那满满一挑的粮食,无不让他们的家人都高兴不已。

      原本见到久在外做役的家人回来就已经够高兴了,谁能想到还能带回来这么多的钱和粮呢。

      这么多的钱粮,这个冬天都不用再担心了,甚至很长时间都不用担心了。

      “娘,先回家里去吧。”

      到了家中,罗锋把小六挑回来的粮食中先把面取了出来,“娘,儿子一会给你们做顿面食吃。”

      两个嫂嫂都高兴的上前来,“五叔你回来一路辛苦,还是在这里休息,做饭的事情让我们妇人来做就好。”

      “嫂嫂,我们兄弟几个都不在家的这么久时间里,家里多亏两位嫂嫂帮忙照看,这顿饭就让我来做吧。”

      罗母拉着秦琼在询问着历城秦家的情况,得知秦琼的父亲在十年前就去世后,也不由的唏嘘感叹,在知道秦琼如今在右翊卫当府兵,还深得其主帅看重赏识后也很欣慰。

      “历城秦家向来诗礼传家,你弃文从武虽不合家传,但也是条出路。好好在军伍努力,将来也能挣个勋爵传家,光大历城秦家的门楣。”

      “谢谢姑母鼓励,侄儿也是习文不得,辜负了父亲从前的期望。不过我看五表弟倒是一表人才,虽然年轻,可却又勇有谋,如今救了县令千金,又得县令看重赏识,我看倒也是前途无量。”他道,“表弟如今年轻,就让他先到县里当几年差,待他成丁,到时我看找机会帮忙跟我们来护求个人情,看能不能让他也到右翊卫来当府兵,将来也好挣个功名前程传家。”

      “你们坐坐,我去做饭。”罗锋道。

      五妹便自告奋勇的跟上,“我来烧火。”

      罗家的房子是一座小院,北面正屋三间,东西两边各一厢房,南边还有个倒房,相当于是四合院的格局,面积倒是不小,只不过全是茅草顶配土墙,显得低矮破旧。

      厨房便是在进门的那面倒房,窗户很小,门也很低,一进去感觉黑不隆冬的,连个正经的灶台都没有,只是在中间有一个火塘,上面垒了个极简单的灶。

      没有铁锅,只有几口陶锅。

      简易的不能再简易的厨房,让拎着面粉进来的罗锋有些愣神。

      第16章 露一手

      “哥,咱们做什么吃啊?”小妹看着罗锋提着那袋子白面,有些担忧的问。罗家吃白面的次数可不多,罗家在长白山下,这里坡地多,向来以种植粟谷为主,就算轮作种点麦子,一般也都是交田租公粮。

      偶尔有点剩余,也是做麦饭吃,磨成面粉可是很稀少。

      “就做点不托吧。”

      罗锋本来还想包点饺子做点包子的,可是一想没酵母,虽说没酵母用老面也可以,或者用酒糟也能发酵,但这乡下地方,这些一时半会却是一样也难找的。

      干脆,就做顿简单的面片汤好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23: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