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隋唐之激情神枪》-第3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很快有人来报:“掌柜的和店里的小二们全没影了,找不到人。”

      “哦,啥时候都他娘的跑了?连掌柜的都没影了,难道是带着老子那锭金子跑了?官兵来得这么快,包围了店房,莫不是这些杂碎们出卖了我们?不然的他们怎么知道我们的藏身之处。”杨勇心里一动但也不顾不得许多,赶紧让手下人自已去牵马备车。

      这时,有个胡人进来送信,杨勇一看吐谷兄妹还没走,好吧,我们又多了一份力量,让这兄妹二人带着六个随从与杜义等人一起,从后院保护着乡亲们先走,他和公冶长像两个门神似的,立马站在在院门两边。

      忽听门外有人高声喊喝:“杨勇、公冶长,还有那几个吐谷马贼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本将军乃通州刺史麾下明威将军司马得康是也。皇上有旨,见到你们格杀勿论。本将军有好生之德,让你们自行出来受降还能多活几日,留个全尸。如若不识时务,本将军杀将进去,定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杨勇在里面一听,司马得康,没听说过,一个无名之辈而已。明威将军是个什么官?不懂,就小声问旁边的公冶长,公冶长吃惊,但还是告诉杨勇,说这是地方武官,属从四品,杨勇一听哦,那官就不小了,想必这个司马得康有两下子。

      司马得康命人把刚才那套词连喊了三遍,里面仍然没有动静,不禁勃然大怒,把大刀一举:“往里冲!”

      手下军兵答应一声,店房的门哪经得住这些虎狼之兵的冲击,很快跨塌。

      然后这些当兵的往后一退,几十名弓箭手围上来了,对着里面乱箭齐发。嗖嗖嗖,箭如飞蝗,瞎射了一顿之后,弓箭手往两边一闪,隋兵随将往里就闯。

      可他们刚冲进去,从左右两边冲出两匹快马,马上之人正是杨勇和公冶长,挥舞着枪刀就冲入了敌群。

      原来,在隋兵随将撞门时,公冶长经验丰富,因为是黑天,他想到这些隋兵隋将可能会先放箭,因此,和杨勇一边一个,悄悄地躲进暗处,待这些兵将涌进来时,再猛然杀出,这就是策略。

      多亏公冶长想得周到,不然的话,门被冲开后,二人贸然杀出,非被射成刺猬不可,杨勇算是跟着公冶长又学了一招实战经验。

      这一发生混战,加上天黑距离又近,弓箭手就等于失去了作用,因为他们射不好会伤着自己人,没人敢再放箭了。

      杨勇和公冶长像下山的猛虎,冲入敌群,这些隋兵隋将算是倒了霉,哪里抵挡得人住,眨眼间被杀得哭爹喊娘,尸体翻滚,四散奔逃。

      司马得康横刀立马站在旁边指挥,此时他的马头旁边还站一个人人,吓得体如筛糠,此人正是兴隆店的掌柜的。

      原来,这个家伙一看杨勇身上有那么多金银珠宝,再一看杨勇、公冶长还有杜义等人,脸上带着杀气,马上还带着杀人的利器,尽管有很多老百姓,掌柜的就动了邪心眼了。

      他一分析,这些人决不是正道中人,正道中人不可能有这么多好东西,肯定是响马装扮的,这些金银和珠宝应该是抢来的,这些老百姓可能是被劫来的,或者是这些贼人为掩人耳目装扮的。

      掌柜的在命人去请郎中的时候,悄悄地派了名信得过的小二骑快马到通州府衙送信去了。

      此时通州一带早就接到了杨广的圣旨,画景图形,要捉拿反贼杨勇和公冯长,有功者重赏,知情不报者与反贼同罪。

      通州刺史牛山听了小二的汇报,不敢怠慢,派了一名游击将军拿着杨勇和公冶长的图像,悄悄地跟着小二到店房辨认,确认了杨勇和公冶长的身份后,告诉掌柜的和店房里的小二们不要声张,设法把杨勇等人稳住,他回去报信搬兵去了。

      听了游击将军的秉报后,牛刺史吃了一惊,没想到反贼真的逃到了我的治下,必须设法将他们拿住,要跑了反贼万岁怪罪下来,本刺史可吃罪不起。

      他立即感到责任重大,把文官武将找来一商议,为了不打草惊蛇,悄悄地派出一支五百人的兵将,由一名游击将军负责带队,天黑以后到镇上集结。为了稳妥起见,又令明威将军司马得康亲自带领一千铁骑也尾随而来,准备定更天后来个出其不意到兴降店拿人。

      结果事情巧了,前面这五百兵将到镇上正碰上吐谷浑的太子和公主等人,双方在离兴隆店附近不期而遇。

      这兄妹二人识认着他们被这些隋兵隋将盯梢了,带着手下就跟这些隋兵隋将就拼命了。

      流击将军不知深浅,也是他仗凭人多势众贪功心切,一看正好连吐谷马贼和反贼一块抓,因此指挥着手下兵将这兄妹等胡人困住厮杀起来,正欲得手时,杨勇和公冶长突然杀出,五百兵将被这几个人打了处七零八落,那名游击将军也死在杨勇的枪下。

      残兵败将在回逃的路上正碰见明威将军司马得康,这司马得康乃牛刺史手下最高武将,掌管着通州府上万兵马,听了这些兵将汇报后大骂游击将军无能,带着一千铁甲骑兵火火急火燎地刚到兴隆镇,兴隆店的掌柜的从店里逃出来正这里等他。

      简单询问掌柜的几句后,司马良康把镇上和兴隆店围了个水泄不通,这就是事情的简单经过。

      司马得康官小职微,他哪见过杨勇和公冶长啊,他只见过画像,但此时天黑,他哪认得清?这时,那个掌柜的小声告诉他:“大人,这二人就是杨勇和公冶长,使枪的是杨勇,那个使大刀的就是公冶长。”

      司马得康借着军兵火把的光芒一看,这二将太厉害了,自己手下的铁甲兵将根本抵挡不住,于是拍马舞刀亲自来战二人。

      迎面正遇上杨勇,二人刀枪并举就杀在一处,没出十个回合,自命不凡的司马得康被杨勇一枪挑于马下。

      兵乃将之威,将乃兵之胆。主将一死,这些铁甲兵将就乱套了,很快被杨勇长公冶长杀得大败。混乱之中,那名贪婪的兴隆店掌柜也死在乱军之中,至此其升官发财梦完全成为泡影。

      杨勇和公冶长并没有追赶,而是拨马又进了店房,因为他们担心吐谷兄妹和那一百多名男姓老少的安全,等他们俩从店房后院破门而出时,这边正打激烈。

      吕珂兄妹带着六个随从,还有杜义的二三十年名轻力壮的老百姓,共组成了一支近四十人的队伍,把老百姓的车马护在当中,出了后门刚到街上,便被数百隋朝兵将困在街心,双方就拼杀起来。

      有了上一次的实战经历,小杜义这次更勇猛,别看他没马,手中一口单刀抡起来,连续将数名隋兵隋将斩于马下。

      吕珂兄妹四口弯月刀更不含糊,刀锋及至,人头滚滚,肢体横飞,血沫四溅,惨叫声、刀枪碰撞声、战死嘶鸣声不绝于耳。那六名吐谷人拉弓射箭,刀砍枪刺,也拼起命来,眨眼间这里负责包围的隋兵隋将死伤不计其数。

      怎奈敌众我寡,这三十多人拼杀了半天,仍然出没冲出包围圈,而且隋兵隋将越聚越多,正在这时,杨勇和公冶长大喝一声,纵马杀到。

      第79章占据皋兰山

      杨勇和公冶长的加入,像来了两支生力军一样,枪刀所过之处,尸体横飞,很快扭转了战局,这些隋兵隋将再也困不住他们了,纷纷溃逃,这几十人杀开一条血路,往西北方向跑下去了。

      一口气跑到天亮,也不知道又跑出多远,眼前一座大山横在眼前,看看后面没有追兵,他们才停下来休息。

      这断断续续的,整整打了一夜的仗,杨勇和公冶长都觉得人困马乏,其他人就更别提了,个个东倒西歪的,车马上的那些老百姓又一次死里逃生,想想刚才的血战还心有余悸。

      杨勇一查点人数,又死伤了二十多人,那些要求从军的老百姓大都战死,只剩下五个人。这次杜义也负了伤,小腿上被刺了一枪,但这小伙子挺坚强,咬着牙忍着。吐谷兄妹的六名随从只剩下三个人了,幸好,这一百多名男女老少没什么闪失,但是都吓坏了。

      吕珂兄妹建议杨勇和公冶长跟他们到吐谷浑去,将这百姓安顿到吐谷浑,然后兴大兵征讨杨广。

      杨勇和公冶长跟百姓们一商议,这里离吐谷浑还有数百里之遥,百姓们再受不了颠沛之苦了,而且,老百姓大都排斥这些夷人,因此杨勇就谢绝了这兄妹的好意,带着车马百姓进了大山。

      吕珂和玉镜兄妹一看杨勇和公冶长真无意跟他们回吐蕃,便带着三个随从,洒泪而别,五人五骑奔吐谷浑去了。

      杨勇、公冶长等人一看这座山,山高林密,绵延起伏,形若蟠龙,山势相当险要,地形复杂,老百姓实在也走不动了,一商议,便占据这座大山。

      后来才知道这座山叫皋兰山,背靠黄河,山下不足三十里便是金城郡。

      占山为王也不容易,首先得解决这一百多人的吃住问题,还有几个负伤的。特别萧美娘,宫庭里出的美女,身子太娇弱,经过昨晚上折腾惊吓,病情又加重了,也需要药。

      杨勇和公冶长一商议,挑选了几个精干的百姓,公冶长脱去甲衣,换上老百姓的衣服,骑上马腰悬定剑,带着金银,赶着几辆车马车进金城购物。

      ÁÙ½üÖÐÎçʱ£¬¹«Ò±³¤ËûÃÇ»ØÀ´ÁË£¬¿ÉÒÔ˵ÊÇÂúÔØ¶ø¹é£¬ÉÏÃæ×°µÄ³ýÁ¸Ê³¡¢Ò©Æ·µÈÉú»îÓÃÆ·Í⣬»¹ÂòÁËЩǸä¾â¸«µÈÅ©¾ß¡£

      杨勇大喜,把这些男女集中在一块,进行了简单的分工,老人和妇女帮着几个伤号包扎伤口,照顾病号,生火做饭,其余的伐木、修房、筑寨。

      人多好干活,别看这些老百姓打仗不在行,但干这些活都是专业,不用培训。因此没出两天,山寨初具规模,吃住问题基本上算是解决了。

      “公子,这里离郡城太近,恐怕官府很快就闻到我们的风声,要派来大兵抄山灭寨可就危险了,我们无兵无将啊,因此我们必须招兵买马。眼前就是个好时机,愚兄利用这次下山的机会,打听了一下,这里连年饥荒,官府不但不赈济,反而加重徭役和赋税,强征民工修长城弄得民怨沸腾,苦不堪言。中途逃跑者有之,杀官造反者有之,我们正好借这个机会举旗招兵。”

      杨勇一听高兴了,当即命人织了一面大旗,上书火红的几个大字:“诛奸佞,伐无道”。这杆大旗飘扬在山寨上空,旗帜鲜明,矛头直指昏君杨广和手下的贪官污吏。

      然后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杨勇特意交代,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到山上入伙,一律欢迎,除了吃穿住用全部费用外,每人再赏银二两子。

      公冶长不解:“主公,我们要招是精壮之士,要成立义军,操练人马,那些老幼之辈来了,岂不是累赘?”

      杨勇一笑:“大哥,得民心者得天了,只要有了老百姓,不愁没有兵源。”

      这些日子,公冶长听着杨勇的总感觉有些标新立异,但早已习惯。按杨勇的意思此执行下去后,果然,没出几天,上山入伙者多达六七百人,杨勇严格兑现承诺,不管男女,不问年龄,一律收下,并按人头领银子。

      然后挑出二百名精壮之士成立义军,剩下的这些全部干活,伐木、做饭、种地、织衣、打铁等,支援义军,这样一分工,人人有活干,竟没一个闲人。

      杨勇又让公冶长制定了严格的山规和军规,没有规矩不方圆,山规和军规中突出了“民主”和“平等”思想,在山上没有特权,没有例外,也就是功必赏,罪必惩,不看官职,不问男女,山规和军规面前人人平等。很快,这几百人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公冶长暗中称赞,杨勇果然见多识广,自己远不及也。

      看着自己终于有了一座山寨、二百兵马和五六百群众,杨勇心里非常高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杨勇从今天开始,就算正式扯旗造反了,隋末的十八路反王,老子才是头一家!

      美中不足的是,萧美娘的病一直没见好,山中不乏懂医之人,给诊断后告诉说,此病久矣,主要是惊吓和长途的颠沛,再加上伤寒,久拖所至,要想彻底康复最少还得一个月或者更久。

      杨勇苦笑了一下,好吧,那就慢慢养病吧,又专门找了两个年轻女子负责伺候着。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原来这山大王并不好当,这几天,杨勇深有体会。这一大家子,一切都是新的,什么事都得杨勇操心,好在有小杜义表现出色,他和公冶长帮着打理山寨,很快成为杨勇的左膀右臂。

      操练兵马的事,杨勇当然交给了公冶长,因为杨勇对一块是门外汉。这时,杜义等几个伤号身上的伤全好了,也跟着一起操练。

      这是公冶长的专业,当然当仁不让。开始在山上大展手脚,操练兵马。

      杨勇到场看着,心中暗自赞叹,因为他对这些脑子里一片空白,佩服之余,他也非常勤勉,以后每天紧持跟着这些义军一起操练,几天下来杨勇从中学了不少东西。

      公冶长跟这些义军当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都为杨勇的勤勉所感动,因此练起来都非常卖力。

      这当中,训练最刻苦的要数小英雄杜义,别看只十五六岁,他严格要求自己,除了完成杨勇交给他的任务之外,白天按时参加操练,晚上还要求公冶长交他十八般武艺。

      公冶长看他勤快懂事,接受新事物快,胆大力猛,身法灵活,是个可塑之材,也非常喜欢他,步下功夫就教给他一些长拳、短打和单刀套路,重点教给他马上功夫,杜义喜欢刀,就挑了一口三亭大砍刀,跟着公冶长学骑马、射箭、舞大刀等。

      杜义学得非常认真,每天可以说是闻鸡起舞,几天下来,杜义的本事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这一天,杨勇和公冶长正在操练兵马的时候,义军的探马来报:“报与主公和将军得知,金城郡发来一支兵马,人数约一千左右,抄山灭寨来了,请主公和将军早做定夺!”

      “停!”二人心里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如今终于来了!二人立即停止操演,让小杜义【创建和谐家园】队伍准备迎敌。

      区区一千兵马,想来抄山灭寨,他们也佩?二人根本没当回事。

      其实也不怪二人骄傲轻敌,从跟汉王反目成仇,到大闹兴隆镇,这一路上跟成千上万的隋兵交手,可不止一次了,每次他们都以少胜多,把数以千百倍的敌人杀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这才,隋朝兵将才来一千兵马,他们哪会放在眼里呀。

      二人进到营帐,一点也不惊慌,喝了口茶水稍作休息。然后顶盔贯甲,罩袍束带,系甲揽群,披挂整齐后,飞身上马,来到队伍近前。

      小杜义上马提刀早已在这里恭候了。别看杜义没盔没甲,甚至个头都没长够,坐在一匹大黑马上,逆风一吹,他的小身板在寒风中显得更显单薄。

      但是杜义小脸紧绷着,两只虎目瞪着,一脸的坚定和自信,单这表情就给人一种威严。再看他手中的大刀个头可不小,上马杀敌当然不能用单刀了,得换上长杆的大刀。

      这口大刀有特色,刀头长度,刀杆长度和刀纂长度都是三尺三寸,因而叫三亭大砍刀,其重量达四十斤八两,仅比公冶长的大刀略轻一些。

      现在的杜义是山寨中出类拔萃的人物,这几天操练上表现得非常出色,别看年纪不大,跟着公冶长很快学会了骑马射箭,掌中一口三亭大砍刀勇武过人,成为二人的忠勇爱将,被破格提拔为百夫长。

      杨勇看着这二百名义军,虽然没铁盔甲衣,但军容整齐,都穿着统一制作的义军制服,胸前绣着“义”,背后都绣有“勇”,个个手执刀矛器械,精神抖擞,非常满意。

      别看这些义军只操练了不到半月,其身体素质已经明显提高,大刀和长矛的基本用法、攻杀战守的队形也掌握了个八**九,起码拉出来像支军队了,跟老百完全不同,另外,还训练了几十名弓箭手。

      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取得如此效果,还得说公冶长是个带兵高手。另外,杨勇的事必躬亲和带头参加操练,也起到了督促和激励作用。

      这时,有点迫不及待的杜义躬身对二人施礼道:“主公,公冶将军,队伍【创建和谐家园】完毕,弟兄们早就等不及了,下令吧,冲下山去,杀他们个片甲不回!”

      第80章薛举出兵

      通州刺史牛山派出一千五百多兵马,打算把杨勇等人抓住在皇上面前立功受赏,把最得力的武将都派出去了,认为着应该万无一失,没想到盼来的却是惨败的消息。一千五百名军兵损兵折将,连主将司马得康和有一名游击将军也阵亡了。

      牛刺史听了残兵败将的报告大吃一惊,杨勇他们才几个人呀?怎么会这样?哦,跟吐谷马贼还有勾结,看来贼人不可小觑。

      情急之下,牛刺史连夜召集手下群僚开会。传令通州各郡严加搜查,发现杨勇等贼人的踪影要立刻禀报,并拟好奏折要派人送往京城,通州赞务李隐拦住了,示意牛刺史屏去左右施礼道:“刺史大人莫急,容等抓住了反贼再奏不迟。”

      牛刺史知道李隐的用意,这么快就急着奏报皇上,这是自讨苦吃,遂一脸苦相道:“李大人,贼人厉害,又与吐谷马贼勾打连环,连司马将军都阵亡了,本刺史欲求皇上再派兵马和能士协助讨之。不知李大人有何高见?”

      李隐施礼道:“刺史大人,此言差矣,您坐镇通州,此折一出,皇上非但不会派兵布将,必然降旨限日拿贼,甚至还会降罪于大人,徒自增压力耳。不如我们严加盘查,等拿住贼人或有了眉目,稍缓几天,再行奏报不迟。”

      牛刺史认为李隐言之有理,就把这奏折暂时压下来了。数日后,有人来报,杨勇等人逃进了皋兰山,并扯起大旗,招兵买马,堂而皇之地造反了。

      牛山听了又惊又喜,这些反贼总算没有人间蒸发,遂传令各郡集结兵马,筹备粮草,不日进山讨贼。

      赞务李隐又施礼道:“刺史大人,对付这群贼人,大可不必兴师动众,下官推荐一人,可手到擒来。”

      “哦,李大人快快讲来,何人?”牛山急不可耐地问。

      “刺史大人容秉,皋兰山乃金城郡所辖,理应由金城郡守赵开来处理此事,大人只须一指公文便可平贼。”

      通州承议张炳麟不以为然道:“李大人,原来你是推荐金城郡守赵大人?贼人虽然不多,但很凶悍,加上还有吐谷马贼助阵,前者我们一千五百名精兵,司马将军亲自出马,结果也是损兵折将,无果而返。赵大人治下的金城小郡,兵微将寡,如何平得了反贼?”

      李隐一撇嘴没理张炳麟,二次施礼道:“刺史大人,金城虽小,藏龙卧虎,赵大人的郡尉薛举,文武全才,骁勇善战,胯下马掌中戟有万夫不挡之勇。据说他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薛仁果,二儿子薛仁越,此二子虽刚至弱冠,但也是勇武异常,老薛家三杆大戟,扫平杨勇这群山贼绰绰有余。”

      牛刺史点头称善,遂刷一道公文,命金城郡守赵开全力拿贼。

      金城郡守赵开接到通州的公文,不敢怠慢,赶紧令郡尉薛举过府议事。

      薛举赶到郡守府,施完礼后,赵开眉开眼笑让他坐下,寒喧了几句,薛举通过察颜观色便意识肯定有大事发生。因为他这位顶头上司平时根本没对自己这样客气过,像请功受赏呀、会客送礼呀、拜见上司呀、提拔下属呀,这些好事从来没轮到过自己,只有来了棘手的差事,这位赵大人才会想到自己头上。

      果然,赵大人把通州府的公文递给了他。

      薛举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来,看完通州府的公文后,向上施礼道:“郡守大人,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虑,末将愿领一支人马荡平皋兰山。”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6: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