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长安风流》-第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讲。”

        “谢父皇。”李恪说道,“儿臣的府中正好有一职务空缺,七品东阁祭酒,想来应该适合秦慕白。东阁祭酒的事务不忙,儿臣府上也离秦府不远,秦慕白每日点卯过后仍可回府侍奉翼国公。而且,父皇不便拜师学艺,儿臣却是无妨。秦慕白若是到儿臣府上为官,儿臣便可以跟他学习酿酒、曲艺和书法,还可以与他切磋武艺箭术一起听蒙翼国公的指点。如此,总好过让儿臣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请父皇圣裁恩准!”

        “嗯?恪儿这个提议倒是不错。”李世民略作寻思点了点头,“只是这从七品上的东阁祭酒,官职低微俸禄稀少,不知你们父子意下如何?”

        “犬子无才无德寸功未建曾经也只是个军中小卒,微臣以为就是给他个从九品下的官职也是太过抬举,会让微臣觉得汗颜和不安。”秦叔宝拱手肃拜道,“而且,微臣担心以犬子之顽劣和无能,是否胜任吴王府东阁祭酒一职?还请陛下和吴王三思。”

        “叔宝,你就是太过谦虚了。”李世民不以为意的笑了笑,转头来说道,“秦三郎,你可曾愿意?”

        “陛下有旨吴王恩典,小人铭感五内。小人只是担心自己从未为官经验不足,唯恐不能胜任,而且无功受官只怕不能服众。”秦慕白说道。

        “呵呵,你们还真是血脉传承的父子,有着太过谦虚的一般通病。”李世民笑道,“朕的功勋近臣子嗣,封个亲王府七品东阁祭酒谁会有任何异议?没有谁是生下来就会做官的,学吧!——那就这么定了,秦慕白,朕亲封你为吴王府东阁祭酒,只要你父亲秦叔宝允许,你随时可以上任!”

        “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父子二人正拜下来,山呼谢礼。

        “免礼平身!”李世民心情大好的笑道,“来,继续饮宴!这曲子嘛,朕也还想听。秦慕白,你就再演奏一次吧!”

        “微臣遵旨!”

        转眼之间,秦慕白的自称由小人转为微臣。

        席间把酒言欢,琵琶曲飘扬在秦府上空,不时传出皇帝李世民爽朗的大笑。府院门口的御林军卫士和宫人们一同想道:至从长孙皇后仙逝后,皇帝怕是至少有半年没有这样开怀畅笑过了。今日居然如此高兴,秦府必然要蒙受莫大的恩典。

        直到入夜,李世民才带着李恪告辞而走。父子二人都喝了不少的“秦仙酒”,走路都有点摇晃了。

        送走了皇帝,秦叔宝和秦慕白一起长吁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三郎,到为父房中一叙。”

        父子二人进了房,秦叔宝看着秦慕白鲜有的和洵微笑道:“三郎,你会怪为父以往对你的苛责和成见么?”

        “父亲这话从何说起?”秦慕白拱手微笑道,“如果父亲对以前的我没有苛责和成见,那反倒是错了。”

        “哦,为何?”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秦慕白说道,“孩儿以往顽劣不肖,做了许多有损父亲颜面和名声的事情,父亲定然要加以指正,否则便是纵容溺爱。由此看来,您是一位好父亲。”

        “哈哈,好!你离家三年,不仅是本领大涨,人也变得知书达理通晓大义了。好,好。”秦叔宝颇为欣慰的抚髯点头,略作寻思后说道,“为父疾染沉疴已经多年,虽然至今仍然忝居左武卫大将军一职,但早已远离朝堂不理政务不问军事,难免人走茶凉。显然,皇帝今日就是为你而来,而且对你颇为器重。但是,这器重并非是因为你有什么大才大能,仅仅是一些不足以登堂入室的伎俩,刚好投其所好搏得了皇帝私下的一时欢心。要想将来真的有什么大的成就,你就必须不断的精进。文武才能,为官之道,要学的东西很多,你明白吗?”

        “父亲的教诲,孩儿铭记于心。”秦慕白拱手拜道,“孩儿清楚,光凭一些奇技淫巧的东西不足以安身立命。孩儿生逢盛世出身将门,定会克日精进奋发向上,不敢有丝毫的纨绔不肖,以免辱没了父亲的一世威名。”

        “好汉不提当年勇,所谓的‘一世威名’这些,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不值一提。”秦叔宝摆了摆手说道,“常言道‘家贫出孝子,骄养忤逆儿’。你以前纨绔不肖,为父着实恨铁不成钢。如今你能如此懂事,为父很宽慰。现在,为父只希望你将来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不必仰仗着皇帝对为父的一点旧时情谊的庇荫,赖以为生。情谊这种东西,可以说是这天下最牢固的纽带,也可以说是最不保险的东西,你可明白?”

        “父亲放心,孩儿明白的。”秦慕白微然一笑,说道,“孩儿会努力拼搏步步向上,不仅要打拼出一世荣华,还要光大秦氏家门。”

        秦慕白略一怔,剑眉略挑凛然看着秦慕白,微微点了点头沉声道:“胸怀大志,好!但愿这不只是一番夸夸其谈。”

        “我会用行动来证明的。”秦慕白点头微笑,又问道,“对了父亲,东阁祭酒这个官职,具体是做什么的?”

        秦叔宝呵呵的抚髯长笑:“是一个挺闲散的亲王府从属官,虽然和一般县令一样同列七品,但没多少实权也没什么重大的差事。主要是负责接待王府来宾,安排宴席歌舞这些事情。”

        秦慕白略一愣神,心中讪笑:那不就是个酒店招待所经理了?……算了,知足常乐。不管怎么样也算是步入了仕途,慢慢来吧!那些庶门仕子寒窗苦读参加科考,辛辛苦苦十几年也未必一下能得到七品官职。

        父子二人倾心交谈,深夜方散。

        终于体会了一些“血浓于水”的亲生父子的感觉,秦慕白的心情变得更加舒畅,回屋时酒意略有发作,不经意的哼起了一首流行歌曲。正要开门时冷不丁的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三哥,你这哼的什么淫词艳曲嘛?”

        “小妹?”秦慕白呵呵一笑,“这么晚了还不睡,在这里干什么?”

        秦霜儿从院子的石凳上起了身,嘻嘻的笑道:“我在这里等你好久了呢,想和你聊聊天。”

        “专聊吴王?”秦慕白打趣的笑,秦霜儿的脸就红了:“坏蛋!”

        “进屋说话吧。”

        进了屋兄妹二人对坐下来,秦霜儿还挺细心,早早准备了解酒汤给秦慕白来喝。

        “谁要是娶到我这个好妹子,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秦慕白笑道,“霜儿,你跟三哥说实话,你跟吴王……究竟是怎么回事?”

        

      第12章 文才武德

        秦霜儿的脸红扑扑的,低着头,捻着衣角,一副欲说还休的羞赧神色,低声啁啾道:“三哥你不是都知道么,还问什么嘛……”

        秦慕白笑了一笑:“三哥不是离家三年了么,还能记得多少,也不知道你们之间后来发生了什么。说吧,在哥哥面前还有什么可隐瞒的?”

        秦霜儿扑闪着大眼睛羞怯的嘿嘿低笑,点了点头,将事情和盘托出。

        原来,因为秦叔宝曾是李世民的秦王府旧臣,早在幼年时秦家的子女们就与李世民的子女走得比较近。一来二去,秦霜儿就和李恪成了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后来长大后,李恪有心霜儿有意,二人有望结成连理,但他们的婚姻之间出现了阻隔。

        一个最大的阻碍,就是门第观念。秦叔宝虽然贵为上柱国、左武卫大将军和翼国公,但出身寒微起于草莽。李家乃是起于关陇老牌贵族,更是帝王之家,按世俗的观念来说,两家之间门不当户不对。秦霜儿更是侧室所生的庶女,对比于血统高贵的皇子李恪来说,身低极为低贱。

        另一个阻碍,就是秦叔宝。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秦叔宝虽然对李恪并无反感,但在自己的女儿与吴王的婚事上,持反对态度。

        在贞观王朝的今天,门第观念深入人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一条横亘于人们心中无法逾越的鸿沟。就好比秦家这样起身于贫贱的新兴豪门,哪怕现在官做得再大,在世人的眼中也是不如老牌仕族们的血统高贵。再者,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有了秦叔宝的反对,就算李恪是堂堂的大唐亲王,也不敢勉强。

        如此一来,李恪与霜儿便成了一对有缘无份的苦鸳鸯。两年前,十七岁的李恪迎娶了前隋皇室贵族杨氏之女为妻,秦霜儿伤心之下几乎断绝了婚嫁念头——无论如何,以秦叔宝的性格是绝不会允许她嫁去做妾的。

        但是二人之间打小就结下的情谊,却是难以抹去。因此,李恪也好秦霜儿也罢,只能暗藏情愫私下往来,却不敢越雷池半步。

        听完这些秦慕白摇了摇头,想不到四妹和吴王之间,还有这样的情感纠葛。

        “三哥,你干嘛只摇头嘛……说说,我该怎么办呢?”秦霜儿呐呐的道,楚楚可怜眼巴巴的看着秦慕白。

        秦慕白笑了笑道:“傻妹子,吴王已经娶了妻,就算父亲答应了,你自己乐意嫁过去做孺人(亲王的妾)吗?”

        有唐一代与诸多封建王朝时一样,妾,是没有任何地位和尊重可言的,哪怕你的出身再高贵,嫁作为妾了也就和男主人家的牲畜一样,可任意打骂驱使乃至买卖交易。在大唐的贵族豪门之间,还有交换小妾来玩乐的风习,就算是亲王的小妾也不能例外。

        唐律之中甚至明文规定,家主和正妻杀死了妾,可以用上缴罚金的方式来抵消罪过。而且,一般来说妾是不可以扶正的。男主人要是敢废妻立妾,还得判刑——流放一年半。

        虽说大唐的民风比较开放女性地位也相对较高,也正是这样的环境导致后来还出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但仍然无法改变这个男权社会的性质——妾即是玩物,现实即是如此残酷。

        秦霜儿的脸色果然变了,沮丧的低着头,眼中似乎有了泪花,喃喃道:“可是,我真的只喜欢他……若不能嫁他,我甘愿独自终老或是了道出家。”

        眼见此幕,秦慕白心中轻轻的抽痛。

        以他21世纪的观念来看,自由恋爱太正常不过了,小妹对李恪可谓一往情深。可是现在,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封建旧俗简直就是无法逾越的大山。

        “别伤心,小妹。事在人为,三哥一定会想办法帮你的。”秦慕白将四妹的小手儿捏在手心里,轻轻的拍,肯定的点头道。

        “嗯!……还是三哥最疼我!”秦霜儿灵动的双眸中,两行清泪潸然而下。秦慕白伸手替她抹去,秦霜儿马上破啼为笑,羞赧的别过脸去擦干了眼泪。

        兄妹二人再聊了片刻,秦霜儿方才回房。

        “可是,能有什么办法解决小妹的这个难题呢?”秦慕白躺在床上,暗自寻思:小妹和李恪之间最大的阻碍,自然是门第出身的差距。我母亲就是继室小妾,万一哪天秦叔宝千古了,她这个庶母的能否留继续住在秦府都难说,这取决于两个嫡亲的大哥是否厚道。

        我和小妹都是秦家庶子,没有任何的爵位和家产继承权,顶多比普通人的身份略高,在贵族豪门的眼中也一点都不受待见。除非……除非我自己能变成真正的【创建和谐家园】贵族出人头第,才有可能改变这个现状!

        “呵,我自己的命运、母亲的命运、小妹的命运都取决于我。看来还真是不奋斗不行了!”

        ……

      ¡¡¡¡¹ØÄڵͬÌ죬º®ÆøÁÝÙý¡£ÀèÃ÷£¬ÒõÔÆÑ¹¶¥ÆÃË®³É±ù¡£

      ¡¡¡¡ÇؼҵĺóÔºÂíÇò³¡ÀÏìÆðÒ»´®ï¬ïϵÄÂíÌãÉù¡£ÇØÄ½°×´©×ŵ¥±¡µÄºú·þÆï×ÅһƥìÓ»¨°×Âí£¬ÔÚÁ·Ï°ÆïÉäºÍǹÊõ¡£

        一日之计在于晨,古人闻鸡起舞,秦慕白可不想偷懒懈怠。

        贞观大唐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时代,“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也是闻名于后世的“汉唐精神”的奥义之一。

        现在,秦慕白很感激恶搞的命运给了他一个缓冲期。来到贞观大唐后,他有了一段比较充裕的时间来适应这个时代,并有一个较好的环境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而不是一开始,就猝不及防的被投入了这个时代的大洪流,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瞬间被淹没。

        秦叔宝一句不经意的话,对秦慕白来说有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胸怀大志,好!但愿这不只是一番夸夸其谈。”

        有目标,有信心,就算再付出了努力也不代表就一定能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具备相当的能力。

        要想在贞观大唐这个时代安身立命,光凭一些奇妓淫巧的小招术,或是父辈门庭的附荫是远远不够的——文才武德,一样都不能少,这才是最根本也最有用的东西。

        秦慕白深信,机会,从来只眷顾有准备的人。不管在哪个时代,机遇和运气是一回事,永远比别人努力一点、走得快一点,这才是成功的基础。

        “呵、呵!”一声声怒斥,响在马球场上。

        今天演练枪术更加娴熟,骑射也明显比上次熟练和精准了很多,对武艺有了更多的心德体会,秦慕白很满意。不求一日千里,但求每天有所精进,积跬步以致千里,这就够了。

        一身大汗淋漓的回到自宅时,府里的下人仆役们才陆续起床,秦慕白自己跑到厨房烧起了一锅水,洗了个澡。仆人们纷纷惊讶又惭愧,这个三少爷,全不是以往的性子了,非但是没了以往的娇横纨绔之气,还变得这么低调勤谨。

        “三少爷,以后小的每天早起一个时辰,替你先烧好热水。”

        草草的吃罢了早餐,秦慕白分别去向秦叔宝和母亲问安。大唐以孝治国,在家的子女晨昏定省问安服侍是必不可少的。在父亲房间里,父子二人讨论了一会枪箭武艺,临走时秦叔宝说道:“三郎,看到你这么勤奋为父很欣慰。你马上也要成为七品职事官了,与为父同殿为臣。为父有些话要交待你。”

        “请父亲示下。”

        秦叔宝点了点头,说道:“怎么做官怎么做人,这些你自己慢慢去学。为父只叮嘱你一条:不管你哪里为官,都不要搅进一个漩涡里面去。”

        “什么漩涡?”

        “亲王之间的储嫡之争。”秦叔宝语音略沉,一字一顿道。

        秦慕白心头一凛,拱手正拜:“孩儿记下了。”

        “为父言尽如此,想必也不用多说。你牢记便是。”

        “孩儿谨记。”

        回到自己房间,秦慕白开始练习书法,研读书籍。

        所谓文韬武略,都是在当前这个大环境里安生立命的资本,也是奋斗向上攀爬的本钱。既然来到了以儒治国的贞观大唐封建王朝,就务必要对儒家的经典学说和文史典章这些有些了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在短时间内修炼成一名巨硕鸿儒是不大可能的。因此,秦慕白将目标对准了本朝的律法章程、政治制度和历史资料。这些,对他现在而言或许更加实用,更能提高他的适应能力。

        于是,秦慕白想办法找来许多法治、军制、官制等这些方面的典章书籍和野史笔记来看。好在自己对于古典文化并不十分陌生,算是有一点文化基础,因此学习和理解并不困难。他想,武艺有父亲指点,以后要再找个有学问的好老师教习文化课才是。

        一席一案,一书一笔,烤着炉火燃着檀香,秦慕白与这古案书香的斗室融为一体,颇显出一股儒雅风度。

        “嘻嘻,三哥居然在读书呢!”窗外响起一串儿银铃般的笑声,四妹来了。

        “丫头,明知三哥在读书你也来打扰?快进屋吧,外面冷。”秦慕白放下书本,起身拉开了门。

        “呼、呼!真冷。”秦霜儿跳进门来搓着手跺着脚,跑到了炉火旁边坐下,笑嘻嘻的道:“三哥,娘今天才告诉我你被皇帝许了官儿呢,我这便特意来恭喜你!太好了,以后三哥也是当官的人了!嘻嘻!”

        “傻丫头。”秦慕白笑了笑,在她冻得发红的脸上搓了几把,说道,“说吧,来找我有什么事?”

        秦霜儿的脸红了一红,嘿嘿的笑道:“三哥,你以后就是吴王府上的官儿,可以每天都见到他哦!”

        “嗯,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了。”秦慕白笑道,“放心,你的事儿三哥会一直放在心上的。如果方便,也可以带你到他府上去逛逛。”

        “嘿嘿……”秦霜儿低着头窃笑,脸儿红扑扑的,说道:“刚刚娘跟我聊天时说起,你也不小,该许个亲了。成家立业嘛,男儿无妻就好似树儿无皮。”

        “这事儿再说吧,我现在没有这打算。”秦慕白微笑道。

        “娘却好像挺上心挺着急的。”

        “我会跟她说清楚的。大丈夫何患无妻,小妹你说呢?”

        “嘻嘻,三哥果真是变了,勤学向上而且好有自信哦!不错不错,这才是好男儿!我若是别家姑娘,也定会喜欢三哥这样的男子的。”

        “那意思是,你现在不喜欢你家三哥了?”

        “嘻嘻!那不同嘛!”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5 0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