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长乐歌》-第2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暗格中,只有一个大信封,陆云拿起信封,往外一倒,一张轻飘飘的字据便落在他的手中。

      黑暗中,陆云分明看到那上面顶头写着两个大字地契

      陆云心中一喜,赶忙看下去,面上喜色更重他将那张地契收入袖中,再把信封放回暗格,扳动机括,关上暗格,铺好坐褥。最后起身仔细审视一遍,确定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便悄悄推门出去。

      离开院子时,他仍能清清楚楚听到那女子的叫声,还有陆枫恶狠狠的低吼声。“【创建和谐家园】你,【创建和谐家园】你”

      陆云摇摇头,没有再折回,而是径直从东院跃墙出去,消失在敬信坊中。

      。

      第二天是大朝的日子。

      大玄制度,朝会分常朝、大朝和会朝。常朝三日一朝,大朝每月朔望各一次,会朝则在每年正月初一举行一次。

      按例,京官五品以上,可以参加常朝。但通常,只有五省六部十一寺的正副长官,和十二卫将军、大将军,以及左右备身府和左右监门府的将军,还有御史台的言官常列朝班。像陆信这样的衙门五把手,虽然品级够了,但只有有事奏禀时,才能参加常朝。

      会朝时,在京九品以上官员、地方上的州郡大员、藩国臣属使节、致仕的勋臣耋老都要参加,场面无比隆重,是天下臣子朝拜皇帝陛下的日子。

      大朝在常朝和会朝之间,比常朝隆重,但没有会朝铺张,不会有退休老干部和外国使节。但京官七品以上,无故不得缺席,否则便会被视为蔑视君上,有可能遭到重处。

      所以这天四更时,陆信便起床准备上朝了。

      陆云和陆瑛也过来侍奉父亲穿戴,陆信看着哈欠连连的女儿,眼圈乌黑的儿子,心下不忍道:“回去睡吧,这里有下人侍奉便可。”

      陆瑛笑着替下丫鬟,为陆信梳头道:“父亲要上朝,我们都激动的睡不着。”

      “瞎说。”陆信笑骂道:“为父又不是头一回上朝了”

      陆云以为陆信指的是,之前一两个月的事儿。却见陆瑛一边熟练地为父亲挽好发髻,插上簪子,一边轻笑道:“那时候女儿还小,都记不清了。”

      陆云愣了一下,没想到陆信十年前就是参朝官,这可要好好问问,当然不是这会儿

      等到收拾停当,陆云捧着陆信的官帽,送父亲到门口。陆云好奇问陆信,为何既不骑马,也不带从人,就只身一人上朝

      “五品官员,要有五品官员的自觉。”陆信呵呵笑道:“等为父升了官,再摆谱不迟。”

      “那一天不远了。”陆云了解的点点头。

      “你倒是永远信心满满,”陆信接过官帽,端正戴在头上道:“赶紧回去睡个回笼觉吧。”说着压低声音道:“你小子昨晚干嘛去了”

      陆云笑而不答,却轻声说道:“听说,宗主今日也会上朝。”

      “唔,老宗主身子见好,前几日跟皇上销了假,今日大朝应该会露面。”说着高兴的感叹道:“老宗主是我陆阀的顶梁柱啊,他病了几个月,族里都乱成什么样了这下终于要回到正轨了。”

      “今日若是机会合适,父亲不妨跟老宗主聊聊粥厂的事。”陆云这才慢悠悠的道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哦”陆信愣一下,低声问道:“你都准备好了”

      “酒席摆好,就差父亲把贵客请来了。”陆云微笑着点点头。

      “我说你跟夜猫子似的,干什么去了”陆信恍然大悟,苦笑道:“看来为父,又要背起好大一口黑锅了。”

      “孩儿能害了父亲不成”陆云揉揉鼻子,不好意思的笑道:“有得必有失,父亲要做个正直的人,就难免会得罪小人。”

      “你呀你”陆信伸手弹了陆云的额头一下,也不问他到底怎么安排的,便笑着摇头而去。

      目送着陆信离去,陆云才转回头来,便见陆瑛眯着眼上下打量自己。

      “阿姐,你看什么”陆云做贼似的一阵心虚道。

      “以你的功力,怎么会眼圈发黑呢”陆瑛紧紧盯着陆云,一副你不交代就不许回去的架势道:“昨晚到底去干嘛了”

      “昨晚”陆云一阵语塞,他能告诉陆瑛,自己昨晚头一回看到了真枪实弹的活【创建和谐家园】,而且是连看数场吗

      “你不会又用那门【创建和谐家园】了吧”陆瑛压低了声音,眼里掩不住的担忧道。

      “呃。”陆云暗暗松了口气,原来自己想岔了。他便打起哈哈道:“阿姐想什么呢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在京城得夹着尾巴做人。”说着伸个懒腰道:“好困,咱们回去补觉吧。”

      “”陆瑛一想也是,没有父亲背锅,弟弟断不敢显露功底,这下才放下心来。一阵困意涌上,她也哈欠连连道:“好的。”

      。

      陆信走在大街上,便看到坐车骑马的文武官员,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大家彼此拱手寒暄,说笑着往位于京城西北的紫微宫行去。

      一直到了登天道,所有人才不再说话,那些骑马坐车的官员,也都下来步行。登天道是通往紫微宫的御道,只有一品公卿或者得到皇帝恩赐的老臣,才有资格乘车坐轿而上。

      等陆云他们到了皇宫正门应天门前,宫门依然紧闭。他们便在鸿胪寺官员的指挥下,文武分班,按品级站立。但有一点,士族出身的官员,无论官位多卑微,都会站在庶族官员之前。庶族中也是有【创建和谐家园】的,好比工部尚书高广宁,已是正二品的大员,却依然要站在七品士族之后。

      至于七品以下,是不会有任何士族的,因为士族只要入仕,最低也是由七品干起。

      这当然时间很尴尬的事,所以高广宁等为数不多的庶族【创建和谐家园】,都会磨蹭到很晚才姗姗而来,为的就是少受一些羞辱,不过他们也绝不敢等到最后才来。因为那是七位公爵的特权,就连四位皇子也不能凌越

      等到旭日东升,万丈霞光铺满了通天道,八辆样式各异的双驾马车,才在身穿不同服色的护卫簇拥下,缓缓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

      µÚËÄÊ®°ËÕ ¾Å¾Þë¢

      百官齐刷刷转过身来,恭迎真正的大人物驾到。

      µ±ÏÈÒ»Á¾Âí³µÉÏ£¬Ç¶×ÅÐþÉ«µÄ×å»Õ£¬ÉÏÊé×­ÌåÏĺî¶þ×Ö£¬Ç°ÓнÚîῪµÀ£¬ºóÓÐÓù´ÍµÄ¹«¾ôìºÆì¡£Âí³µÉÏÏÂÀ´Ò»Î»Éí×Å×ÏÅÛÓñ´ø£¬Í·´÷°ËÁº½øÏ͹ڣ¬ÂúÃæò°÷ס¢Íþ·çÁÝÁݵĿýÎàÀÏÕߣ¬ÕýÊǵ±³¯Ì«Ê¦¡¢ÖÐÊéÁî¡¢ÏĺÖ÷¡¢Õò¹ú¹«Ïĺî°Ô

      第二辆马车上,嵌着火红色的族徽,上书篆体裴字,同样前有节钺开道,后有御赐的公爵旌旗。马车上下来一位紫袍玉带、头戴七梁进贤冠,身长九尺、气势迫人的黑面老者,此乃当朝太尉、大司马、裴阀阀主、定国公裴邱

      第三辆马车上,嵌着青色的族徽,上书篆体崔字,同样前有节钺开道,后有御赐的公爵旌旗。马车上下来一位紫袍玉带、头戴七梁进贤冠,身材瘦削、面容清矍的白面老者,此乃当朝太傅、尚书令、崔阀阀主、荣国公崔晏

      第四辆马车上,嵌着白色的族徽,上书篆体谢字,同样前有节钺开道,后有御赐的公爵旌旗。马车上下来一位紫袍玉带、头戴七梁进贤冠,须发花白、神情阴沉的矮壮老者,此乃当朝太保、尚书左仆射、谢阀阀主、辅国公谢洵

      第五辆马车上,嵌着银灰色的族徽,上书篆体陆字,同样前有节钺开道,后有御赐的公爵旌旗。马车上下来一位紫袍玉带、头戴七梁进贤冠,身材高大、面容严肃、难掩憔悴之色的老者,此乃当朝司徒、侍中、陆阀阀主、安国公陆尚

      第六辆马车上,嵌着蓝色的族徽,上书篆体卫字,同样前有节钺开道,后有御赐的公爵旌旗。马车上下来一位紫袍玉带、头戴七梁进贤冠,身材矮胖、笑容可掬的老者,此乃当朝司寇、侍中、卫阀阀主、卫国公卫康

      第七辆马车上,嵌着翠色的族徽,上书篆体梅字,前有旌节开道,但并无黄钺,后有御赐的公爵旌旗。马车上下来的,竟是一位紫袍玉带、头戴九翚四凤冠,手持凤头拐的白发老妇此乃七公爵中唯一的女性,当朝司空、御史大夫、梅阀阀主、宁国女公爵梅怡。

      第八辆马车,通体黑色,没有任何徽章,没有节钺开道,也没有公爵旗色。下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监,自然是那侍奉三帝、开创缉事府的前任大内总管左延庆

      梅阀出自关陇,原系羌族,虽然汉化百年,但依然保持女人当家的习俗。当年梅怡老太君率领梅家娘子军,加入高祖皇帝的义军,为其攻城拔寨,立下赫赫战功开国后,被封为七大公爵之一,所有人都毫无异议。

      至于左延庆,当年身为天阶大宗师,不知为高祖皇帝立下多少功劳。对初始帝更是有拥立之功,因此初始帝恩赐他一切礼遇视同公爵,所以与七位阀主一同乘车而至,同样理所当然。

      在乾明朝,左延庆还没有这个待遇,但当时可以乘车入宫的同样是八位。除了七大公爵,还有一个就是替皇帝统领宗室的平王殿下。如今平王篡位成了皇帝,生怕有宗室效仿自己,便依然兼任着皇甫宗室的宗主一职,也就再没有宗室能与七公同列了。

      眼下这八位,也是皇帝之外,真正掌握天下权柄的八位大玄巨擘等他们都下了车,所有官员便齐刷刷行礼,恭声道:“恭迎诸位公爷,恭迎左老公公”

      八人只微微点头,便自顾自的说着话,越过百官,向朝班前列走去。

      作为无可争议的第一门阀阀主,夏侯霸自然被几位阀主众星捧月的围着,二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这时也上前见礼,满脸孺慕的叫道:“外公”

      夏侯霸严肃的脸上,绽出和蔼的笑容,点头与三位殿下打招呼。

      Î¨¶À´ó»Ê×ÓÁ¢ÔÚÔ­µØ²»¶¯£¬Ïĺî°ÔÒ²²»ÀíËû£¬Ôڰٹٿ´À´£¬ÕâλµîϾÍÏÔµÃÜäÜäæÝÁ¢¡¢ÐÎÓ°ÏàµõÁË¡£

      陆阀阀主陆尚也是焦点之一。老爷子抱病数月,今日终于露面,众人自然要向他致以问候。只是陆尚明显感觉到,众人看自己的目光有些怪异,不禁奇怪的问道:“怎么,有什么事吗”

      几位阀主却打个哈哈,避而不谈。与他交好的卫阀阀主卫康,有些看不下去了,斟酌下言辞,想要点他一下粥厂的事情。可这事儿实在不好开口,还没等卫康想好该怎么说,阴测测的左老太监却横插一杠,对陆尚道:“司徒大人,借一步说话。”

      陆尚点点头,与左延庆落在后头。“不知老公公有何指教”

      左延庆看看他,皮笑肉不笑的拱拱手道:“恭喜司徒大人,陆阀又出了位地阶宗师。”

      “哦”陆尚愣了一下道:“什么人,我怎么不知道”

      “就是那位。”左延庆目光落在身后不远处的陆信身上。

      “陆信”陆尚吃惊的看了看陆信,但也不是很意外。毕竟陆信文武全才,十年前就已是玄阶强者,十年过去了,晋升地阶也不稀奇。他奇怪的是,为何左延庆会知道。“老公公从何而知”

      “呵呵”左延庆却笑而不答。他当然是从缉事府知道的。前几日,林朝便命人去查,那段时间是哪个陆阀宗师出城。结果发现当时陆阀的八大宗师都在洛北呆着,只有陆信父子出城。

      陆信的儿子才十六岁,就算从娘胎里练武,也不可能达到地阶。所以,那位在伏牛山杀人的陆阀宗师,自然就被缉事府扣在陆信头上了。

      不过左老太监并不打算事无巨细告诉对方,那样并不符合缉事府的宗旨。而且陆尚是什么人自己点他一下,他自己就能查个清楚。所以他看了看前头的夏侯霸,答非所问道:“司徒该关心的,是别让夏侯阀把自己的孩子抢走了。”

      长乐歌 分节阅读 31

      d “呵呵”陆尚知道这条老狗,压根儿没安好心。便云淡风轻的笑道:“多谢老公公关心,他身上流着陆阀的血,谁也夺不走。”

      “那是我多嘴了。”老太监歉意的笑笑。

      “哪里,多谢老公公关心。”陆尚摇头敷衍道。

      这时,应天门上响起悠扬而威严的钟鼓声,紧闭的宫门被司阍缓缓推开,两队金甲禁卫从公中鱼贯而出,在宫门两侧威武列队

      ¼¸Î»¾Þë¢Ò²²»ÔÙ˵»°£¬×ßµ½³¯°àǰÁÐÕ¾ºÃ¡£´ý°Ù¹Ù×Ô¼ì¹ÙÈݺ󣬺èëÍ˹ÙÔ±±ã¸ß³ªÒ»ÉùÇ÷

      百官便微微躬身,整齐有序地依次疾步前行,从应天门进入紫微宫。虽然夏侯霸被皇帝特赐入朝不趋,但也不会在此时特立独行,并没有行使他的特权。而是与百官一道,穿过金水桥,进了建元门,在建元殿前的广场上分班列定。

      建元殿乃紫微宫前三大殿之首,原名乾元殿,乃举办大朝之处。初始帝登基后,为了避乾明皇帝的年号,将其改名建元殿。

      此时,建元殿前已陈列着车骑兵卫及各色旗帜、仪物,雕刻龙纹的御道两旁,铺着两道长长的地毯,百官便立在地毯之上。

      ×¯ÑϺê´óµÄ½¨ÔªµîÏ£¬Ò»²ã²ãµ¤Ü¯Ö®ÉÏ£¬ÕûÆëÕ¾Á¢×ÅÊý°ÙÃûÊÖ³Ö¸÷É«ÂÞÉ¡¡¢·½ÉÈ¡¢ìºÆìµÄ»Â¹Ù£¬¹°ÎÀ×Å×îÖÐÑë´¦µÄÈý³ß½ð̨¡£½ð̨ºó£¬ÉèÓлÆÉ«µÄÓùᢣ¬ÕâÀï±ãÊǻʵ۵ı¦×ùÁË¡£

      这时,乐班奏起韶乐,一片钟鼓礼乐声中,初始帝由内侍簇拥着乘舆临朝。礼赞官便拖长声音道:“恭迎”

      百官自公爵以下便齐刷刷俯跪在地毯之上,向皇帝行叩拜大礼。“恭迎吾皇,万寿无疆”

      百官恭迎声中,皇帝在金台御幄升座。初始帝在金黄色的坐褥上跪坐下来,并没有马上叫起,而是目光缓缓扫过俯跪于地的百官,最终落在七大公爵的背上。只有这种时候,他才能感到自己身为皇帝的尊严,所以每次大朝,初始帝都会这样贪婪的欣赏一番,然后才缓缓道:“平身吧。”

      “谢吾皇。”百官这才直起身子,依次跪坐在地毯之上。君臣坐而论道,此乃周礼。但从前,皇帝和大臣都是平起平坐的。直到乾朝,皇帝为了突出自己的尊荣,会坐在一个矮榻上,以示高人一等。到了本朝,便愈加变本加厉,皇帝干脆坐在丹墀之上,俯瞰群臣了。

      第四十九章 轰动

      待群臣坐定后,皇帝先看了看眼前的陆尚道:“司徒的身子大好了”

      “托吾皇的洪福,老臣不打紧了。”陆尚恭声答道:“还能再撑个几年。”

      “那就好,老司徒身子硬朗,便是社稷之福啊。”初始帝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其中倒是有几分真心,毕竟陆阀在七阀中,素以忠君敬上著称。虽然当初帝位更替时,陆阀的表现让他很是恼火,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他成了皇帝,对陆阀的感官自然大有不同。

      “多谢吾皇,老臣定当死而后已。”陆尚也规规矩矩的答道。

      ´ý·±ÎÄçȽÚÍê±Ï£¬³¯»á²Å½øÈëÕýÌâ¡£

      各省各部的官员依次向皇帝奏陈大事,但皇帝一般不会当场表明态度,只会说知道了,交中书省议过。或者说知道了,叫尚书省办理。之类。这是因为皇帝出口成宪,说出的话就不能再改了,所以需要先由有司给出妥善方案,再以皇帝的名义颁行下去。

      显然,这套规矩对皇帝的权力有极大的限制,因此历代君王并非总是拘泥于次,时不时也会直接表明态度。但这种事情偶尔为之还好,若是次数多了,必定会遭到众公卿大臣的围攻,反而会损害皇帝的权威。

      所以,不是必须,皇帝一般不会轻易表态。但皇帝也很少会整场朝会都不表态,那样就显得太暗弱,体现不出皇帝的权威了。

      今日接连奏了七八件事情,初始帝都没有自由发挥,因此朝会显得波澜不惊。

      这让不少公卿,尤其是几个阀主,不禁暗暗失望。前几次朝会,皇帝和夏侯霸暗战不休,看的人恨不得击掌叫好,但观今日情形,双方似乎达成了某种妥协,不再给旁人看热闹的机会。

      直到尚书省户部尚书谢川田,向皇帝禀报道:“启奏吾皇,此次受灾七州的受灾状况已经统计上来了。”

      “讲。”初始帝知道,这是尚书省准备给自己自由发挥的。

      “自汴州以东,黄河共有七处决口,二十三个县被洪水淹没,另有三十七个县农田被毁,受灾人数共计超过四百六十余万人。”

      “啊”百官闻言纷纷倒吸冷气,洛阳有邙山护庇,黄河向来奈何不得。是以他们直到此刻,才意识到这是一场何等的灾难。

      “我大玄一共才多少人口”初始帝神情阴沉无比道:“竟有十分之一的百姓受灾,莫非这是天谴不成”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9: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