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锦衣为王》-第5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们倒真是很对脾气,彼此都是武臣,都喜欢名马猎犬,更喜欢珠玉金银,绫罗绸缎,也喜欢盛气凌人,以势压人。所不同的,就是张軏虽是纨绔,但到底是世家出身,底子厚,对石亨的骄横有时候故意退让,所以才相处的极为融洽,不然的话,怕是没有政变,这哥几个自己就先内哄了。

        “徐大人。”看看有点要冷场的意思,张軏看着徐有贞道:“大人似乎有心事?”

        “哪里!”徐有贞知道此时只能鼓劲,绝不能泄劲,他的一生事业,是不是能找于谦报得成仇,就在这几天能见分晓。哪能自己给自己泄劲!

        他故意在脸上带出点爽朗的笑容来,对着石亨张軏等人笑道:“刚刚默算了一下,十六日当真是绝佳的好日子,一定会成功!”

        眼前诸人,干的是杀头抄家的买卖。成则功名富贵滚滚而来,不成则万劫不复。如果是一无所有,也还罢了。但在场的人,哪一个不是在城外有几万亩以上的田庄,在城内有豪宅甲弟,家中娇妻美妾,僮仆丫鬟下人无数,个个都是锦衣玉食,就是因为心里头有那么一点不满足,这才愿意以身犯险,来博一个更大的富贵。

        但如果说心里不怕,那才是活见鬼。

        听得徐有贞的话,众人都是大喜,石亨以拳击掌,“啪”的一响,他横眉立目的道:“干了!”

        “还要找个借口。”徐有贞道:“带兵入城,要有个好借口。不然,怕是临时有人出来捣乱,虽然不怕,但耽搁事情,也很让人焦急。”

        在场的人都是会意,徐有贞说的,怕是在正南坊当家的锦衣卫百户张佳木了。

        石亨有点头疼,摇头道:“一个小小百户,成了茅房里的石头,真是又臭又硬。王老头一世精明,怎么弄了这么个人,碍自己的眼。”

        “似乎也不必苛责。”徐有贞为王骥和石亨打圆场道:“此子还是做了一些事的,我听说,右都督昨夜也派人进南宫面圣,如果没有他,就不是那么方便了。”

        在王骥府中商议时,众人又提起太上皇的态度极为重要,当时张軏道:“已经密禀上皇知道。”

        有此语,所以徐有贞也知道,张軏也是与南宫里的上皇接过头了。

        “唉,不提也罢。”

        说些来张軏是很没面子的,他的人已经在正南坊里抬不起头来,为了大事,不得不求了王骥,绕了几个弯,这才又见了上皇一面,张佳木没理会他,只是叫小旗薛祥陪同,想想徐有贞入南宫的待遇,一天一地,不由得他不气。

        对张佳木,他真是恨到骨子里了。

        “好,不提,不提!”徐有贞也知道自己失言,乱以他语开解,把这事遮掩了过去。

        但他的问题还没解决,张軏想了一会,道:“我有关系,叫个在边关驻守的将军,十六日白天准定飞檄入京,警报边境有事,有这个借口,我们可以用备边防范的借口,把兵马带入内城。”

        “好,极妙!”徐有贞大为激赏,他道:“如此这般,谁敢阻拦!”

        几人正说的入港,一个徐府的心腹家人悄悄进来,到徐有贞耳边,轻语片刻,徐有贞脸上的神情也是变幻极快,听完之后,他挥挥手叫下人出去,才一脸轻松的向着眼前诸人道:“张某人也算识趣,和王增一起约了驸马都尉薛恒,出城去西山打猎玩了。”

        张軏笑道:“就是说,他放任不管,就坐视其成了?”

        “是的,我看是这个意思。”

        石亨冷哼一声,道:“这厮最是滑头,今天我们会议不叫上他,已经知道端底了。真是好笑,这一场大富贵,他一个小小百户,也敢想着分一杯羹?要不是王老头护着他,我非得要他的脑袋不可。”

        “武清侯,请姑且待之。”徐有贞不愿在现在说什么叫同盟分裂的话,只得含糊答应,意思是叫石亨与张軏等人暂且忍耐。

        石亨狞笑一声,用手抚着自己乱糟糟的大胡子,说道:“等着瞧吧!”

      第116章 后浪前浪

        徐府秘会,靖远伯府也并没有闲着。

        王骥一脸的疲惫。家里下人不停的打着热毛巾,让老伯爷擦脸提神,这会儿他已经见了十几拨客人,与石亨等人的会议最为耗神,消耗了这个八旬老翁不小的精力。

        他心里颇有点牢骚。他现在虽然是加的推诚宣力武臣的名号,说是武臣,但进士出身的底子岂是容易抹杀的?心里深处,当然还当自己的文官。

        张佳木虽然是武臣,但身上谦淡守礼,而且牧理地方民政很有一手,他这个锦衣卫百户,说起来是武官,但在地方的事上操心很多,不但不骚扰,反而有不少利民之举。王骥欣赏他,原因很多,张佳木根骨里挺象文官,也是重要的一条。

        但石亨等人就不同了。

        就算武官不喜欢文臣身上的头巾气,文官也同样不喜欢武臣身上的那种危险的味道。跋扈,骄纵,为所欲为。很难节制。握笔的手就算划错了方向,危害也不如一只握刀的手,这一点来说,普天之下的大明文人,都是相同的想法。

        对武臣的遏制在仁宣年间就开始了,巡抚之设,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用巡抚来代替各级都督府和都指挥,把钱粮大事,由都督府和卫所紧抓的钱粮大权已经转移到了文官巡抚手中,在仁宣到正统、景泰年间,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

      ¡¡¡¡µ«ÊÇÏÖÔÚ£¬²»µÃ²»ºÍÎä¹ÙÃǺÏ×÷£¬ÍõÀÏÍ·×ÓÒ»ÏëÆðÕżÒÐֵܵĿýç«Ñù×Ó£¬ÔÙÏëÏëʯºàµÄ½¾ºá£¬ÐÄÀïÍ·¾ÍºÜ²»ÊÇ×Ìζ¡£

        “佳木这后生今天来寻我,到底是什么事?”

        送走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王骥闭目沉思,想了半天也是不得要领。当然不会是都察院的那点小事,刚刚府中有人来禀报过了,都察院的事张佳木几乎不费什么事就解决了,他要是这一点能力也没有,王骥也就不会看中他了。

        既然不是为都察院的事,想必是有别的事。但瞬息之间,王骥没有见他,现在就是后悔,也是晚了。

        想一想,不觉迁怒到自己孙子头上。老头子眼开眼来,冷着脸对王祥道:“看看你教的好儿子,佳木在坊里多少事,叫他拉到西山去了!”

        当时的西山可不是后世那样,开着车没一会功夫就到了,从京城出去到西山玩儿,没有两三天的功夫是绝对回不来的。

        想想定下来举事的日子是十六日,王老头子决定到时候自己不能上阵,儿子王祥也非得披甲上阵不可,如此大事,如此大功,岂能置身事外?

        王祥不敢辩解,他也极是恼怒。但心里也是奇怪,他道:“增儿不晓得好歹也就罢了,佳木难道不知道,事变在即?”

        “老夫是为佳木可惜啊。”王骥又闭上眼,摇头道:“功亏一篑!”

        老头子的意思很简单,事情做了九成,最后一成让别人给代劳了,之前的功夫可就算是白下了。

        事前立功再多,总没有复辟举事夜里当着上皇的面护卫让太上皇更觉亲近。更愿意信任重用。

        按王骥原本的想法,虽然张佳木不够资格参加核心会议,但举事那晚,他在正南坊的力量也不小,到时候奉命参与,也是一场大功。事成之后,论功行赏,赏一个将军勋位是跑不掉的,实职到千户也绝对是很有把握。

        但此子居然被自己的嫡孙勾到西山打猎去了,真是时也命也,一切都说不得了。

        他叹了口气,嘴角的白胡子也上上下下的一阵抖动。

        王祥刚要退出,老头子突然想起件事来,他道:“曹吉祥今天并未过来?”

        “是的。”王祥恭恭敬敬的答道:“曹太监没来。”

        “咦,这到奇了!”王骥直起腰身来,抚着胡子低声嘀咕道:“此人对复辟之事向来也很热衷,怎么今天独独不见他的踪影?”

        “听说。”王祥想了一想,答说道:“最近曹太监和刘太监起了一点争执,两边这几天闹的厉害,没空。”

        “戚,这叫什么事!”

        曹吉祥在京营中做监军,太监刘永诚亦是监军,两个太监是在京营中最有势力。曹吉祥为人嚣张跋扈一些,性子也很阴柔狡诈。而刘永诚则粗鲁直率些,当然,只好死太监才是好太监,都不是什么好鸟就是了。

        王骥很是不满。什么时候了,闹这种事。不过,太监的事无法可想,好在有石亨等人的力量,已经足够了。

        “不出乱子就行了。”轻声嘀咕了一句,然后他闭上眼睛,挥一挥手叫王祥出去,这一天,老头子实在是太累了。

        ……

        “去西山了?”

        与此同时,一座深宅大院之内,同样是须眉皆白,一脸皱纹的老人亦枯坐于一个蒲团正中,口中默念一句之后,挥了挥手,叫跪在地上的下人退下。

        比起一脸福相的王骥,满脸正气的王直,机警狡诈的徐有贞,铁石心肠的于谦,长者之风的耿九畴,眼前这位老者也是穿着文官一品的朝服,却是一派雍容,给人一种平淡谦冲的感觉。

        但眼帘开阖之际,却是有一种直入人心的逼迫之感。凌厉之至,如果是当着心有鬼胎的人,仿佛只眼神一扫,便可知其端底。

        此时老者亦是一脸倦色,他身上官服,还是梁冠红袍,束玉带等物,很是碍事,但老者不吩咐,当然也没有下人敢进来给他更衣。

        听闻张佳木去了西山,老者霍然起身。推窗外望,一股凛洌的冷风从窗口洞入,穿的老者身上猛然一抖。

        “老了,老了。”

        老者颇为自嘲的笑了一笑,放弃了看窗外红梅的打算。

        这是一处小小的精舍,室内陈设极为简单,只有供了佛像的铁梨木供桌,还有四季燃烧不停的香烛,再有的,就是打坐用的蒲团。

        “殊不可解,殊不可解。”老者喃喃自语,心中翻江倒海一般,一直不停的盘算个不停。他心道:“此子算无遗策,向来行事精明果决,难道临到大事将临,却是乱了方寸吗?”

        “不对!”他自设自答:“他绝不是这种孟浪人物。石亨等人,今天朝会后必定会齐聚一起,商议大事。陛下无眼,信任石亨这种小人,当然是自取败亡。但张佳木与石亨等人势同水火,这起小人当然不会容他。想来,西山之行,这可能是原因之一。”

        王骥府中之事,这老者并未与会,但人虽不至,此时暗室猜想,居然与现场情形相差无已,如此的推算功夫,也当真是了得。

        “但如此负气而出,岂不是前功尽弃?”老者想了一想,自己又推翻前论。

        想了再想,始终想不通张佳木此时出城的打算和用意。半响过后,老者才苦笑摇头,心道:“真真是多事,他不是笨人,自己的路还要自己走,我却这般多事为何?出城也好。笑看风波变幻,反正,以上皇知道他父亲当年功劳的情份,事后也不会亏待了他就是?”

        虽然如此开解自己,但张佳木不能在城中立功,而且老者断定复辟之事极易为,简直是唾手可得的大功劳,如此机会,轻轻放过,殊为不智。想来想去,也真替张佳木不值。

        后世的人看南宫复辟,不知道其中凶险可怕之处,但当时的人想一想,自然就视之为天大的险事。一旦失败,自己首领不保,家中十六岁以上的男丁,一律处斩。十六岁以下,发配边境为奴,女人则一律送入教坊司为【创建和谐家园】,任军营粗汉千人骑万人压,比起被一刀斩首,更加凄惨的多。

        所以,政变一事,当时的人却极为紧张害怕,也不足奇怪。以常理来判断,太上皇被幽禁于南宫高墙之内,又有东厂番子和锦衣卫共同看守,还有王骥掌握部份京营兵马,协同看管管理,南宫就已经守的滴水不漏。而皇宫更是被皇城包围着,日夜有上二十六卫的禁军精锐把守宫门,每天关门开门有固定的时辰,大臣上朝走西华门,要带引验牌,宫中平时走东华门,一般需要凭证腰牌,内人难出,外人难入。宫门一闭,城门处兵马甚多,且俱是受恩深重的禁军精锐,京城中又不可能有什么攻城利器,想攻入禁军,简直有若痴人说梦。

        可以说,这会儿就算是石亨等人,也自己觉得是拎着脑袋在玩儿命,事情能不能成,根本就不敢确定。他们胆敢如此,就是觉得景泰皇帝人心失尽,可以用来做做文章,而且石亨与张軏有着一般大臣没有的实力,而且富贵心极重,这才甘愿冒险。王骥则是忠于上皇,愿意冒险,徐有贞则是与于谦不对,一心想着上位报复。

        心思各异,但就是这帮乌合之众也能轻易成功,但当时的人,却如何敢把这样的泼天大事,想的太过轻易!

        “不对,不对,不对!”老者霍然起身,绕室徘徊,他以手击头,半响过后,才用肯定的口吻说出声来:“此子功名心甚重,又岂能不知道是图穷匕见之时?况且,别人将此事看的极险,他对南宫和东华门一带的情形摸的极熟,又岂能有所顾忌而轻易放弃,我看,他别有动作,哈哈,真真是代代更有才人出,很好,很好!”

      第117章 猎狐

        京城之中暗流涌动。无数人盘算着张佳木出城举动的利弊与用心。但当事人的心情却是弥足愉快,特别轻松。

        过了年,虽然还冷,但心情总是与年前不同,一草一木,看起来都与往常不同。西山在辽金蒙元之际,已经是达官贵人踏青游玩的好去处,也修了不少佛寺道观,景致颇多,而且纯出自然,从商贾云集,人烟辐辏的京城里出来,就算是枯山败草,也很能一畅胸怀。

        张佳木与王增两人带了十余个随从,与他们同来的驸马都尉薛恒一人便有五六十人伺候,一行人出得城门,风驰电掣般的直往西山,就算如此,等赶到了西山时,已经是暮色低沉了。

        抬眼看去,唯见山峦叠嶂。重重复复,树木在落日之下随风摇摆,偶见一缕炊烟升起,再看时,已经沓无踪迹。

        气氛意趣,都颇不俗。比起城外那些贵人兴修的农庄别院,山景更自有一番不同。

        薛恒在西山也有一处别业,不过,他很神秘的笑笑,对着王增和张佳木道:“幕天席地,也别有一番况味,不如我们搭建帐篷,夜起猎狐,如何?”

        “猎狐?”王增极为欢喜,笑道:“好的很,佳木,你射术好,不要把皮子射坏了,留几张好皮子,我好送人。”

        一张狐皮价值不菲,而且当时等级森严,狐狸皮和狼皮做成的毛皮衣服,还有褥子等物,都得是品级之上才能享用,所以更增身价。

        能有一张没有射坏,品相上佳的狐皮,更是价值百金。

        “好。一点小事,我照吩咐办就是了。”

        张佳木神色轻松,当真是来游玩散心一样。

        他们坐下休息,几个小僮原地砍来松枝,点起了篝火,放了小茶炉偎火烹茶,茶香滚滚之时,随从们则找了一块较大的平地,搭起带来的牛皮帐篷,这是边军行军用的,厚重结实,密不透风,虽在山上风大,但人进去之后,也并不觉得冷。

        众人喝茶闲聊,几句之后,薛恒问起京中事,语多试探。

        “不谈,不谈!”张佳木有点意兴萧索的样子,他摇头道:“富贵功名,不过是转眼间事。再回首已是百年身,管你公侯将相,坟前青草土一捧,有什么好争的。”

        薛恒失笑,向着王增道:“你看看,才多大的人,就这么意气消沉,怎么,他今天吃什么亏了不是?”

        “吃亏是没有。”王增笑道:“倒是别人在他手里吃了亏了。”

        说着,把在都察院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薛恒,薛恒忍不住大笑,向着张佳木道:“都叫人吃那么大亏,你倒是牢骚满腹,换了高平,还不得一头撞死。”

        “弟只是一时感慨,没有什么。”

        张佳木虽然这么说,但薛恒一想,就知道端底了。怪不得他发牢骚,看来京师之中,有人密谋大事,却把他这个小小的百户官撇开一边,年轻人没有什么城府,怪不得有话就说了出来。

        想想也是替他觉得没趣,薛恒自己是置身事外,他的妻子是常德公主,先皇宣宗妹妹,自幼受宠,且是孙太后亲生,地位当然不比凡俗。他这个驸马都尉又是亲臣,就算是两边撕破脸闹起来,将来收拾残局,他这个亲臣反而要在其中调停,所以不管闹的如何厉害,他是绝对不会置身其中的。

        但张佳木这种小臣就不同了,不管怎么样,这是天大的好机会。薛恒一想,就知道他的牢骚打哪儿来了。

        他劝道:“佳木,此等事非比寻常,能脱身事外,反而是好事。你这几天,就随我住在西山,猎狐,打野鸡打兔子,喝喝山泉水,我这里茶叶也好,大家逍遥散心,岂不是更好吗?”

        王增这才略有醒悟,怪不得张佳木同他来西山,薛恒却是一邀便至。再想想,一路上往城外,往西山的勋贵也是不绝于途。看来,有人愿意留在京师之中看风色,甚至是搏个大富贵出来,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明哲保身,不愿意卷进这种事里,象薛恒这种就是,自身富贵已经不小,野心再大,反而是不称了。

        “嗯,驸马说的是!”张佳木笑笑,点头道:“下官就在西山好好乐几天好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