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铁血残明》-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刘婶听了倒有些不好意思,尴尬的挤出点笑,晃眼间看到后面的周月如,以为庞雨带女人向她【创建和谐家园】,呸了一声转身进了屋子。

        “没礼貌。”

        庞雨笑眯眯的说了一声。

        周月如被那些邻里一路打量,脸红到脖子根,掉在后面远远的,等到走过好长一段,离开了庞雨街坊的范围才追上几步喊道,“哎,那,那谁,到底带我去哪里,我只是帮佣,不是帮闲,哪有女子做帮闲的,那都是光棍喇唬干的。”

        庞雨听了回头走过来,“你本来就是照料少爷我伤势的,我在衙门当值的时候万一头伤发了晕倒咋办,不管帮佣帮闲,总之是跟在我身边,有什么区别。

        还有,叫人别谁谁的,以后叫少爷。”

        周月如轻轻呸一声,“我给你帮佣又不是卖给你家的,凭什么叫你少爷。”

        “那就叫我哥。”

        “不成,你怕不得比我还小点呢。”

        庞雨一愣,才想起自己这身份确实只有十七,但心理年龄大得多了,不由笑道:“那我叫你姐成了吧。”

        “嗯,那也不成,让人笑话。”

        庞雨突然眼睛一瞪大声道,“那你到底要怎地,一个称呼就耽搁我这么久,你可知我时间很宝贵的,要我说你们古代人啊,讲究没用的东西太多,全都是白白耽搁时间,时间你知道吗?

        你说,时间是什么!”

        “我…”周月如被他一顿抢白,愣愣的回答不出来,她哪里知道时间是什么。

        庞雨乘机继续吼道:“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你找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耽搁我时间,就是抢我的钱,谋杀我的生命,你说你是不是想杀我。”

        “啊,没,没呢,没想好呢。”

        周月如其实在心里早把杀过庞雨无数遍,突然听到问她是否要杀庞雨,慌乱之下口不择言。

        “没想就好,随便你叫我什么,少爷我是个好人,但你也不能耽搁我的时间。”

        庞雨说完转头继续走,周月如气得直喘气,她原本是想责问庞雨根本看不出任何伤势,为何让周家赔那么多钱,而且还让自己来帮佣,结果开口一个称呼问题被平白训斥一番,此时失了气势,一时也不敢再问。

        “路上这点时间呢,就跟你说说女佣的主要工作。

        午前呢,我就在衙门里认真上班,你女帮闲不好进去,但也不是没事,先把午饭的地方订好,口味要稍重一些,少爷我是个生活精致的人,饭前要先吃点水果,记住不是饭后,饭前吃更好吸收,才能帮助消化,吃完饭要用盐水漱口,然后泡一壶茶…泡什么茶还没想好,你一会去看看价格…”在庞雨的絮叨中,片刻到了县衙八字墙,庞雨停下对周月如随口画个大饼:“今日是你帮闲第一天,少爷我给你的入职培训就一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要看不起帮闲,你要干一行爱一行,干得好了也能出人头地…”周月如白他一眼,“没听过帮佣能出人头地的。”

        “不准顶嘴,帮佣得看给谁帮,庞少爷家的帮佣就是能出人头地,干得好还有奖金,没准不要你帮佣半年,还能赚一笔银子回去补贴家用。”

        周月如这两天满脑子都是钱的事情,周家经此一役,可谓损失惨重,比庞家还惨,不但周掌柜受了大苦,铺子里面一点流动资金都没有了,此时一听有银子,精神顿时一振。

        周月如迟疑的道,“那我现在干啥?”

        “跟这儿等着,少爷我进去看看有没有差事发派。

        有就带你去,没有的话,咱俩开房去。”

        “这儿等?”

        周月如没听懂开房的意思,但周围环境是看到的,旁边不少吃公门饭的帮闲代板之类,不乏歪瓜裂枣面目可憎之辈,好些人还在不怀好意的朝她打量。

        “要不我也跟你进去吧,那些人,我有点怕。”

        庞雨顺着她目光看了一眼,突然拉住周月如手臂,一把拖过来搂着肩膀,然后对着八字墙的人群大声道:“门口站的都听好了,老子是皂班的庞雨,这女子是我的帮闲,不管谁都不要打她主意,谁要是有想法的,现在就出来跟老子说。”

        周月如吓呆了一般,根本没想起来怎么反应,呆呆的看着庞雨。

        八字墙的各色人等果然都看过来,露出各色各样的表情,有不在乎的有看热闹的,有嘲笑的有冷笑的,有鄙视的有凶狠的。

        从明初以来,明朝地方政府的编制就从未满足过施政的需要,各地都有不少的编外人员,明初是加劳役或是各里各坊派送,明中之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地方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编外人员也就越来越多,就是俗称的帮闲,跟着吃公门饭,有些是有干实务的能力,比如何仙崖这样的,但更多的是青皮喇唬,并非善类。

        庞雨搂着周月如,大大咧咧的环视半圈,凡遇到凶狠的目光,庞雨便直接对视,并记下那些相貌。

        一圈扫下来,庞雨笑笑道:“既然没人出来说话,那就是没人打主意了。”

        说完才放开周月如道:“看到没,这里都是好人,在这县衙门口,没人敢动你。”

        周月如都不及追究搂抱的事情,口中道:“我看他们都凶得很,还是想进去。”

        庞雨盯她一眼,“那你带银子了吗?”

        “没带,我家银子全都给你了。”

        庞雨指指里面仪门中间的六扇门页,“没带银子你进去干啥,没听过衙门六扇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乘着周月如一愣的功夫,庞雨已进了大门。

        早上点卯这个时点人最多,庞雨跟在一众衙役身后从仪门进大堂,这县衙的仪门横向三架的开间,每架两扇门页,总共就是六扇。

        明代衙门往往被俗称为六扇门,就是如此由来。

        至于武侠化的明朝【创建和谐家园】六扇门,则只是小说家胡编的。

        不过这六扇门属于正门,当官的才能走,庞雨他们是没资格走的,仪门两侧各有一个便门,东进西出靠右行驶,才是平常用的。

        从便门进来便是县衙大堂了,大堂不光是一个堂,仪门进来一方池塘,池塘还是活水,就是前日放灯的那条河道,周边绿树环绕,塘中左右各一假山,一座石桥横跨池塘,桐城人称为堂前桥,过桥之后便是一块铺满青石板的空地,左右两列厢房,两边共八个大开间,就是县衙重要的六房等办事机构,厢房上面就是县衙大堂了,是知县处理公务的场所。

        此时中间的空地上站满了人,都是县衙中的各色人等,六房司吏、牢头、阴阳、医官等人站在前排,衙役、夫役头子、少许里长和里册书等人则站在后面,各人低声交谈着,打发等候早堂的时间。

        庞雨眼中所见,有点职位的都架子十足,衙役夫役则都有点形象猥琐,要么围着吏目奉承,要么就缩在后面不敢交谈,庞雨感觉自己应该是最有气质的一个衙役。

        庞雨穿过人群,最后挤到了右侧厢房的最上边。

        这间房还在吏房之上,那里就是县衙的承发房所在,取上承下发的意思,主要处理文书、传达指令,类似后世各机构的办公室,承发典吏(注1)就是桐城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在县衙中属于很有地位的吏员。

        承发官姓唐,年龄不小了,留着打理整齐的枯黄胡子,身穿玄色青衿,头戴四方平定巾,衙役们都叫他唐承发。

        这承发官在县衙可是实权部门,考勤是之一,还有官司放告,以及上传下发文书,只要是知县没指定的,就是承发司吏来派,哪个房得罪了他,好差事没分,苦差事次次少不了。

        就庞雨打官司这事,承发官不光能让周家脱层皮,连庞雨也能脱层皮,因为放告排号都在承发官手上,他永远给你排在最后一个,等几个月都上不了堂,就算想去申明亭,只要承发官说这事儿太严重,不该申明亭管,那就一点办法没有。

        所以对皂隶来说,这承发官根本不能得罪。

        承发房门口一张长条桌,上面摆了一堆的竹片和两个竹筐。

        唐承发正坐在长桌后边,这里就是县衙考勤的地方,由承发司吏负责,每日早上卯时签到,后来说的点卯就来源于此。

        也就是后世七点钟之前得上班,这上班时间不是一般的早,明朝又没有什么周末一说,天天该去就得去。

        唐承发看到庞雨过来,面无表情的拣起桌上一块竹片扔进了左手边的竹筐。

        他如此考勤可以节约纸张,最后剩下牌子没有入框的,就是迟到或者旷工的人,只记录他们就不用花费多少纸张。

        庞雨还未开口,那唐承发已经一脸冷淡的说道,“庞雨,听说你头上开了口子,官司没放告就了结了,是不是伤势一早就好了,那为何这许久都不来衙门当值。”

        庞雨听他语气不对,但应该不是牢子告状,因为何仙崖和焦国柞都并未提及牢子和承发房有啥厉害关系,稍稍一想后凑到他身边低声道:“还不是托唐承发的福,伤势都大好了,昨日刚了结了讼告,今日就来点卯了,这些时日告假给大人添了麻烦,放告撤讼之事全仗大人给的方便,小小心意请不要嫌弃。”

        说完把准备好的两块银子笼在袖子里面,放到唐承发的手中,唐承发在手中掂了一下,足足有四两,一个小官司分润四两银子不算少了,他稍有点意外,不过口中也没说什么。

        这也是庞雨对银子使用缺少心得,不过唐承发理解成了庞雨故意讨好他,心下觉得这个唐家傻子难道开窍了。

        庞雨心中也松一口气,知道昨天撤讼状必经承发官,昨日拿到银子就该先来给唐承发分润,想来是唐承发没见到银子,心中已经记了他一笔,好在自己给的不算少,勉强把这一关过了。

        不过唐承发一向对庞雨便比较看轻,收了银子也没有任何表示,而是冷冷看看庞雨道:“日后记着些,申明亭了结,不光是刑房了结,承发房此处排了号,同样要了结,否则一不小心送到堂上了怎办,耽搁了堂尊的大事谁担待得起?

        就算你是傻点,但在衙门做事,规矩总是要懂的。”

        庞雨心中骂了一句,自己受这么重的伤,同僚之间连个问候都没有,还一副凶狠模样,难道明朝的同事关系都是这样。

        一会还得去刑房走一趟,给司吏打点,仔细算下来,各方打点完,这官司自己只拿到十几两现银而已,他这还是内部人员有便利,要是平常人,就走不了申明亭,一旦过堂的话,要通过讼棍贿赂相关人等,那边更不止那点提成,衙门里里外外得拿走七八成。

        “这他妈官司打的,以后不能干这破事,得找大生意做。”

        庞雨低声嘀咕两句,对着唐承发低头哈腰几下,退到了后面皂隶的位置站好,左右张望一番找到了焦国柞。

        焦国柞估计是刚分了银子,看着神清气爽的模样。

        “大哥遇到啥喜事怎地?”

        “还不就是那点事,昨晚老子用分的那点本钱,又赢了七两,那手气绝了,要不是殷麻子跟人打起来坏了场子,老子少说要赢二三十两。”

        “那么多?”

        庞雨还待再问,大堂右边县丞衙的方向三声云板敲打,这是第三通梆子响,俗称“传三梆”,表示坐堂官梳洗完毕,马上要出来办公了,堂下众人都停止说话,安安静静的按列站好。

      第十三章 官威

        庞雨扫了一圈大堂上下,这就是明朝的基层政府了。

        明代县衙是基层政府,全国一千一百三十八个县,虽说有大县有小县,但基层事务都颇为繁杂。

        朱元璋开创明朝时候,舍不得花钱,每个县只有几个有编制的,后来实在办不过来,才又慢慢增加人数。

        就算到了明末,全县能称作官的,也只有三五个,知县是一把手。

        然后是佐贰官,数量不定,一般设置县丞和主簿,具体数量要看县的规模,桐城是四十七里的中小县,连主簿都没设,佐贰官只有一个县丞。

        佐贰官有单独的衙署,衙署中配置有一定数量的吏员、皂隶和夫子。

        除此便是典史,典史在明初是辅助知县的,后来地位越来越低,最后变成管捕盗的了,属于不入流的杂官,名义上还是吏员之首,俗称首领官,也有自己的衙署。

        下来各种各样人员,吏员、杂职、承发房、架阁房、六房、三班、马夫、喂马夫、阴阳、医官、门子、牢子、巡拦、铺设、渡夫、巡检、斋夫、扫殿夫、鼓夫、更夫、低候、教谕等等。

        各种职位名称,庞雨两只手也数不过来。

        一个县杂七杂八算下来,没个一两百人是运转不起来的,加上帮闲之类,跟着县衙混饭吃的往往好几百,苏松地区的大县甚至上千。

        桐城在县衙上班的两百多人,有些斋夫扫殿夫之类的杂工不能到大堂,但下面还是有一百好几十人,挤在大堂上下看起来密密麻麻的。

        升堂鼓响,大家都肃容站好,唐承发也整理好衣服站入了大堂,左边最上首是典史这个班子成员,然后六房司吏、架阁库司吏、承发房司吏、阴阳等算正科级的中层干部,就依次站在堂内。

        各房副职常称典吏,与典史一字之差,但级别差了两级,他们相当于副科级,站在堂下靠近月台的地方。

        庞雨等普通公务员则站到堂下后面,周围不少衙役弓腰驼背衣衫不整,让庞雨不由得看得摇头,哪有一点明代公务员的风采。

        庞雨身材比其他人稍高一点,仰着头看到县丞上了堂,站到了知县正位上,中层干部们一起作揖躬身,倒没有看到谁下跪。

        县丞对典史拱手到胸,对其他人则没有任何回礼,然后便坐在了官位上。

        这县丞只是暂时理事,他平日都是站下面的,一般情况他不可能在当地转成知县,正好桐城辜知县离任,新知县没来,代理知县杨芳蚤原是宿松知县,宿松一沓子事情还没交接完,只得让县丞先负责桐城日常事务。

        县丞此时难得的坐到知县位置上,磨蹭了好一会过瘾,然后才满意道,“升早堂。”

        唐承发大声喊道,“阴阳报时!”

        阴阳官出列一步,“今日早堂时辰卯时二刻”说完便退了回去。

        唐承发又道,“皂壮快报各城门,衙署各门,关厢各处街市情形。”

        一个衙役从后面出来道:“北拱门按时关闭按时开启,北拱门值夜,快班一人壮班两人,北大街更夫一人,清风市更夫一人,齐家街更夫一人,昨夜无失火、夜盗、怪异等情。”

        第二个又站出来,“东作门值夜,壮班三人…”几个上值的皂隶顺序站出来,报了六个城门和衙署各门的情形,内容都一模一样。

        承发房有汇总之责,唐承发上来道:“今日各房各班,应有二百一十六人,实有一百八十六人,未到三十人中,家中逢喜三人,伤病三人,丁忧两人,各房遣牌票赴乡间催缴钱粮十九人未归,遣牌票巡渡口一人未归,巡安庆方向铺舍两人未归。”

        县丞面容肃穆的嗯了一声,“今日早堂作何料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7: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