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铁血残明》-第2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赤膊大汉端碗喝着酒,眼睛从碗沿上冷冷注视庞雨等人的背影,待到他们远去后,才放下酒碗低声道,“这些衙狗怎地在此处,是不是消息走漏了?”

        湖丝长衫摇摇头,“该当不是,他们行李颇多,随行有马匹马夫,估摸着是去孔城镇或是北峡关勾摄公事的,方才某留意听了他们对话,大约是钱粮仓储之类,只是凑巧遇在此处。”

        “汪兄真是细致入微,说得有理,方才故意挑衅他们,若是来拿人的,便该忍不住了。”

        赤膊大汉低头沉吟片刻,盯着桌面冷冷道,“即便是知道,就六扇门里面的货色,也拿不住咱们兄弟,只要有把长刀,老子一人敢去挑了桐城县衙。”

        “文鼎兄货真价实的武举出身,岂是那些衙狗能挡。”

        湖丝长衫说罢,又站起对着赤膊大汉一躬身道,“前次众位兄弟约在今日,于吕亭驿复申前盟,未成想恰遇骤雨,汪某想着今日定然无一人能来,未想汪兄无惧风雨慨然赴会,此乃古人一诺千金之风,我辈立信当如是!”

        赤膊大汉一摆手,“我辈练武之人,信在艺前。

        只要汪兄召集,黄某定然要来,否则定这盟主作甚,我等既奉汪兄为盟主,便要齐心听从号令,放能做得大事。”

        湖丝长衫敬佩的道,“但今日汪某愿奉文鼎兄为盟主,亦只有黄兄此等豪杰,方能带领我们一众兄弟成就大事,此意已决,请汪兄万勿推辞。”

        赤膊的黄文鼎站起来,本来还想推辞,但那汪兄态度十分诚恳,黄文鼎也懒得再推,端起酒碗和那汪兄一碰,便应了下来。

        “那咱便领这个头,左右这日子无甚趣味,日他娘的郑老、吴丙、殷登一帮球本事没有的鼠辈,仗着家主的势大,夺了户房便宜营生便罢了,还要骑在咱们头上拉屎拉尿,我等兄弟岂能甘居于此等人之下,此事势在必行!然则指挥运筹非我所长,还得仰仗汪兄细细谋划。”

        汪兄阴阴的道,“郑老、吴丙这些人,咋看是仗了家主的势,实则仗的是衙门的势,每有冲突,衙狗便站在他们一方,我等犹如束手相博,岂能占得上风。

        唯有破了衙门的势,才能胜得他们。

        若非如此,我等何须行此险招。

        但靠我等数十兄弟又远远不足,古今要成事者,首要以声势慑人心,次者以重利聚人心,我等应双管齐下,九月正是征收秋粮之际,每年此时民怨沸腾,今年由那杨芳蚤代理知县,他于桐城人地生疏,正是我等起事良机。”

        黄文鼎咬牙道,“首要先报仇杀了那几个仇家,第一个就杀吴丙,他奶奶的,许他放【创建和谐家园】,就不许咱们放,还强抢张孺的小妾,如今桐城还有谁看得起我们兄弟。

        该当放手博他娘的一回,即便不成也大不了去投那陕西好汉,人家纵横天下也数载,得快活数年是数年的福分,便是末了官府杀头,总比如此窝囊过活一世要强”“流寇总归是流寇,名声需不好听,总还是朝廷更体面。

        要是顺风顺水,咱就往大了干,要那安庆府招安给个官位,也尝尝衙门老爷的味道。”

        黄文鼎点头道,“这运筹之事都听汪兄的,起事如何个起法,汪兄要有个预计,我等也好早作准备。”

        汪兄长长出口气,沉静的说道,“咱几人分头打理,张孺要给些银子,咱们总要打造些兵刃器械,有些人有家室的,要给些安家银子留好后路。

        我负责往来联络各乡有心的兄弟,请文鼎兄带他们在城外僻静处练习兵刃。

        起事时间暂定在九月,到时动手先干了吴家、叶家、方秀才这几家有仇的,若是行事顺遂,再拿下县衙、县丞衙署…”……“哒哒哒。”

        夜幕降临之时,庞雨带着一个沉重的包袱,轻轻扣响县丞衙署侧门的门环。

        明代对官员十分体贴,所有衙门的后面都有给坐堂官提供的住宅,但大门都在二堂之后,如果有私人要拜访,就得从大门、仪门、大堂、退思堂一路进去,门禁森严人多眼杂,十分不利于知县有些私下交易。

        后来便开始有人在后院墙上打侧门,朝廷虽然也曾严令制止,但最终败给了现实,很多县衙都开了侧门,也称为后门,后来的“走后门”一词便大致来源于此。

        也因为不合规制,县丞衙署这后门做得并不豪华,就与普通人家的两扇院门一般。

        扣响门环之后,门上的小窗吱呀一声开了,露出了一张长着老鼠须的瘦脸。

        “在下皂班庞雨求见县丞大人。”

        那门子冷冷看着庞雨,既不动作也不说话,庞雨摸出个两三钱的银块奉到窗口前,“大半夜的扰了大哥清净,烦请大哥帮忙通传一声。”

        门子伸手接了,依然愣愣的看着庞雨不说话,好像啥事都没发生一样,庞雨心里暗骂几句,又奉上一两的水丝银锭。

        门子的神色这才有点变化,他声音低沉的道:“原来是皂班的庞皂隶,这些日都听人说你能言会道,懂的体谅大人苦心,是个知恩的人。

        看在这份上,那某便给你通报一声,在这儿等着。”

        “劳烦大哥跑一…”还没等庞雨说完,小窗啪一声又关上了,庞雨在门前呆了片刻,人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这八品官门前不知是几品,现在看来,至少比一个皂隶的等级高。

        不过庞雨在社会上混的时间不短,受人白眼的时候不少,已过了动气的年龄,遇到这种事便会用乐观的态度自我调节。

        摇头笑笑后,便在门前耐心等候,此时已在宵禁,夜色下的桐城万籁俱寂,侧门上的小灯笼轻轻摇晃,庞雨看着投射在地上的影子,更夫的梆子声远远传来,庞雨突然看入了神,仿佛自己还在前世的某个门前,那梆子声只是穿过时空传到他耳中。

        叽叽嘎嘎一阵响,将庞雨拉回了明朝的现实中,门页打开了半边,出来的却不是门子,庞雨借着灯笼光一看,竟然是余先生亲自来了。

        庞雨连忙跟余先生见礼,“怎敢劳动先生亲自前来,罪过罪过。”

        余先生把门推开一些,请庞雨进门后问道,“庞小友午后方归,一路辛苦了,怎地晚间未在家中歇息。”

        庞雨听幕友对自己行程如此清楚,庆幸自己来得及时,“在下奉县丞大人之命巡查各仓,因仓储是县里大事,怕大人挂怀,特意早些向大人禀报一下相关情形。”

        幕友拈拈胡子笑道:“难得庞小友做事如此用心。”

        庞雨先奉上礼单道:“在下有亲友在乡下,带了些土产过来,在下也带来送与县丞大人品尝,还请大人不嫌弃。”

        幕友接过礼单一看,写的是小咸鱼一百五十条,便知道是白银一百五十两,如果是黄金就该是小黄鱼了。

        一百五十两白银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此时的十两银子足够一家人一年生活之需,明朝衙门是名利场,这笔银子不算多,但这毕竟是前任知县收刮之后,有这个数目是可以接受的。

        幕友点头赞许道:“庞小友有心,余某一定转交大人。”

        便叫那门子接了庞雨手中的大包袱,门子接过之时里面发出银块碰撞的叮叮声,绝非小咸鱼能发出来的,庞雨偷眼看了那二人,都是神态自若,就好像小咸鱼确实会如此。

        乘着门子去放银子的功夫,庞雨赶上两步到幕友身边低声道,“先生跟着大人在桐城三年,把桐城治理的蒸蒸日上,听闻先生十分清苦,在下代桐城百姓表示些许心意,明日请周姑娘带到府上,请先生万勿推辞。”

        余先生微微点头,没有其他任何表示,庞雨知道是防着那门子偷听,此次在出差途中庞雨在唐为民那里学到不少东西。

        门子这个岗位看着不起眼,实际上要经手和过眼官吏最隐秘的交易,所以都是官员最亲近的亲戚担任。

        官员对他们的信任往往超过幕友,府邸中这些亲戚和幕友是互相监视状态,所以庞雨不敢此时给余先生打点,果然那门子关门后又靠近过来。

        庞雨连忙离余先生远一点,原本还待余先生领着进去见县丞,却听余先生道:“县丞大人今日有些劳累,已经安歇了,各仓是何情形,由余某转告便可。”

        庞雨一听,果然如何仙崖所说,自己还没有资格进县丞的正堂,幕友能出来和和气气说几句话,已经是给了面子了。

        好在庞雨前世已历遍人情冷暖,如果这就是世道,那他就会适应这个世道,连委屈也不会有,当下也不争取,只拿出两张呈文纸递给幕友。

        “那便烦劳余先生,小人已将相关情形写在此牒呈之中。

        大体而言,桐城各仓进出记录清晰,损毁有人证可查,仓储损失皆因地震所致,乃人力难以挽回。

        各仓防潮、防鼠、防盗措施完备,可见户房赵大人、唐大人平日间督导得力,然则人无完人,各仓仍存在修缮不力、新粮旧粮混放、仓廒老化等瑕疵…”余先生惊讶的接过文牒,借着灯笼昏黄的光亮粗粗扫过,只见纸上抬头写着“巡仓备览牒呈”。

        明代县衙公文跟现代一样,区分上下和平级行文,用得最多的是“牒”,庞雨这样的下级向上行文称为“牒呈”。

        但庞雨粗略从唐为民那里学习了一下,显然并未完全弄明白,牒呈多用于请示,这样的汇报应该叫“申详”。

        但余先生也没有太在意。

        因为按庞雨皂班衙役的身份,轮不到他来写正式的公文,唐为民自然会给县丞提交牒呈。

        所以这份呈文只能算给县丞的个人汇报,余先生不打算纠正其中的格式问题。

        但他越看越惊讶,衙役大多粗鄙不通文墨,好多人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而庞雨写的此文条理清晰,在文牒中将各仓分类罗列。

        余先生久在官衙,大概看看就知道里面的内容都是胡编乱造,但一个皂隶能把呈文写得如此清晰明白,确实余先生在公门中首见。

        整个行文四平八稳,捧了县丞的英明,奉承了户房的管理,把带队的唐为民吹得天花乱坠,末了还留了对隐患的分析,还一一提出改进意见。

        显得庞雨很有见解。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那毛笔字构型确实不佳。

        庞雨将呈文内容大致说明一番,余先生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这效果就是庞雨要的,不论做什么事情,想要做到出人头地,做人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做事本身才是充分条件。

        就以此次巡仓而论,巡仓只是经过,最后出来向安庆府的申详,才是巡仓工作的结果,而有了庞雨这份文牒,就会减少幕友很大的工作量,幕友以后便会需要庞雨这个人,愿意给他安排更多差事,在与余先生的交易中,庞雨的价值便增加了。

        “夜深了,不敢再扰先生,请先生早些休息,晚辈先行告退。”

        庞雨故意用了晚辈自称,以拉近和余先生的距离,这次余先生果然没有再纠正他,显然他在心理上对庞雨的才能有更多认可,而不只是把庞雨当做一个投机的二傻子。

        略微寒暄几句后,庞雨便告辞出门,余先生仍在原地,接着微弱的灯笼光,看了手中的呈文纸良久。

      第二十八章 户房

        “唐大人早。”

        庞雨恭敬的站在戒石亭外,对着迎面而来的唐为民问好。

        回到桐城之后,唐为民便禀明县丞,将庞雨调到户房做事,今天是庞雨第一天上班,早堂一完便来到户房报到。

        “庞小弟来了。”

        唐为民还是那副极有亲和力的模样,“先与我去拜过赵司吏。”

        庞雨连忙应了,跟在唐为民身后前往户房。

        县衙虽名为六房,但实际上还会分出一些小的部门,比如承发房、架阁库、粮房、马房、铺长房等等,越大的县便分得越细。

        户房的位置是在左侧的第三位,排在吏房和礼房之间。

        户房的面积并不大,里面人却不少,堆满了各种账册。

        “眼看就要到八月,这几日你们几个书手,定要把各乡逋欠花户一一清出,都要像南塘里这般明了,上月便应做完的事,延了一月还未做完,转眼要收秋粮,堂尊到时比较钱粮,让户房拿花户名册,拿什么去交,哪一乡清不完,哪个书手就休想下值。”

        赵大人举着一本薄薄的册子,正在户房中训话,气氛稍有些紧张。

        唐为民轻轻咳嗽一声,待赵司吏看过来后道,“赵大人,庞雨今日起调来户房办事,属下特领他来拜见大人。”

        庞雨连忙按唐为民教过的那样跪倒,“小人皂班庞雨拜见赵大人。”

        赵司吏脸色一缓,虚抬手臂道,“起来吧,房中狭窄,就不正坐受礼了。”

        户房众人都站起来,好奇的打量庞雨,以前庞雨曾在户房帮闲,但很短时间就被退了回去,当时没人留意他,但最近这傻子的经历颇有戏剧性,头上受伤开窍,两天就靠拍马屁得了县丞的看重,然后就出差了十多天,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正因如此,衙门里面反而流传出更多版本的二傻子开窍故事。

        待庞雨起来后,赵司吏对着房中的书手皂隶道,“庞雨是县丞大人看重的人,那日大家也看了,确有真才实学,日后都是户房的同僚,大家要同舟共济。”

        赵司吏也不等庞雨表态啥的,便对唐为民道,“唐典吏你先带庞雨看些要紧的事项,下月一忙起来,也好上得了手。”

        唐为民轻声道,“属下领命,属下打算先让庞雨熟知《赋役全书》,因其记性甚佳,日后可随时备查,以免翻阅费时,如此是否妥当,还请大人示下。”

        赵司吏稍稍沉吟后道,“甚为妥当,如此正可尽其所长,不负县丞大人用人惜才的苦心”庞雨听这个意思,把自己当成了人肉检索,但不等他【创建和谐家园】,两个上官几句话商量完毕,随后便把庞雨安排在西南角落里,唐为民拿出一本不到两指厚的线装册递给他。

        庞雨把册子摆好,只见封面上写着“赋役全书桐城县”七个字。

        户房中各忙各的,庞雨随意的翻看起手中的《赋役全书》,原本他以为就是税收方面的规定和征收比例,谁知越看越惊讶。

        等到粗粗翻过一遍,庞雨感觉头晕脑胀,连连摇了几下脑袋。

        正好唐为民路过,见状劝道:“庞小弟不用着急。”

        庞雨苦笑道:“没成想如此繁杂,若是马上要用到,小人可真是记不下来。”

        “这是一县之赋税,桐城四十七里,各里更有各自情形,光看这全书,便是背下来也当不得用,不仔细做个两三年,更难说精通,是以万勿心急。

        况且近些时日正好有闲,大可慢慢研习。”

        庞雨有些奇怪,方才赵司吏还在催促进度,为何又说有闲,于是问道,“可是户房另有要事?”

        唐为民笑道,“不是户房,各房都不派人出门,因为代知县事杨大人即刻要来上任了。”

        ……。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0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