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铁血残明》-第2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乘着唐为民还没说话,便抢在前面道:“饭就不吃了,仓储乃一县要务,我等职责在身,今日正好又是查仓的时候,被人看到我们在外饮酒,知道的说袁大使会待客,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敷衍塞责,传出去污了袁大使名声,在县丞大人脸上也不太好看,还是先去各仓看看,这是在下浅见,到底如何还是唐大人说了算。”

        袁大使听了一愣,似乎没想到庞雨说出这么一番话,收了礼还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连忙看向唐为民。

        唐为民微笑看了庞雨一眼,稍稍思索便出来打圆场道:“庞兄弟说的也是,那唐某先看进出仓的文册,袁大使你便陪着庞兄弟在各仓查一遍实物。

        眼里不要光看此次巡仓,庞兄弟少年人杰,很得县丞大人看重,袁大使你以后还要多来往。”

        庞雨知道唐为民是给机会让袁大使单独公关,既然唐为民开口,那袁大使只得应了,叫旁边一个守仓夫开了大门,领着几人进了仓。

        唐为民和帮闲直接进了大门左边的门房,袁大使则陪着庞雨往预备仓的仓房走去。

        这预备仓创建于洪武年间,目的是丰年收储以备灾荒,明初是发挥过很好的作用的,后来跟其他制度一样都崩坏了,于是又新增了常平仓、社仓等等作为补充。

        明代中期朝廷曾经大力整顿,不过完全脱离实际,朝廷规定五十里的县,预备仓要有三万石的存粮,满天下没一个县能做到,最后标准只得一降再降,最小的县标准不足百石。

        桐城总计四十七里,算是中小县,但因地处南直隶和长江边,雨水丰富,粮食收成很高,又有水运的便利,每年从枞阳镇大量外销到江南一带。

        按以前那个不现实的标准,桐城存粮应该是两万五千石,现在已经降为九百八十石仓房二十四间。

        二十四间仓房布局为三排,其中居然有几间成了木石的废墟,庞雨已经从何仙崖那里打听过,也没问袁大使,直接进了旁边一间仓房,里面杂物成堆,哪里有丝毫粮食的影子。

        庞雨反背着双手,一副领导的派头,丝毫不像要和袁大使兄弟相称,冷冷的开口道,“粮食在哪里。”

        袁大使满脸堆笑过来解释道:“庞兄弟你看,这是年初地震时候震坏了的(注:桐城崇祯七年正月曾地震),正好里面便存了粮食,可恨当天又下雨,粮食被雨水浸泡发霉腐坏,后来不得已便陆续废弃了,如今这仓中,尚无新粮补入。”

        庞雨自然不信,他昨日已从何仙崖那里打听了不少消息,虽然详细过程不清楚,但知道粮食的去向绝不是雨水泡了。

        “哦?

        若是我没记错,今年地震是春节间,那前后日子只下雪,好像没下雨啊。

        若是废弃了,那兄弟我还要看看进出文册,何人搬运的,要人证过来,何时出仓何时出城,最后废弃在何处也要仔细看看,十万斤的东西,不会一点痕迹都不留下。

        如此万一县丞大人问起来,小人也好有话说。”

        袁大使殷勤的笑脸变了味道,嘴角略略歪斜着道:“雪化了不就是雨,焚毁时是在一块干田中,夏季那田又蓄了水,早已了无痕迹,搬运时请的东作门夫役市的脚夫,连姓名也不知道,要找人证是有些难为在下,庞兄弟若是要找,便自己去夫役市问问便可。”

        庞雨转头微笑盯着袁大使,此次查仓是要在正式知县到任之前,对前面仓储的去向做一个了结,仓中无粮是肯定的,谁也变不出来,但无粮的原因却可以变出来,这样向安庆府申详得到认可,以前的仓储便一笔勾销,新知县便可以放心交接。

        所以此次查仓不是查粮食够不够数,而是要找一个没有粮的理由,这个理由可是是仓子给,也可以是户房给,但必须县衙这个层面的认可,这便要看县丞的态度,也是庞雨地位的来源,所以庞雨并不怕袁仓子耍无赖。

        “那在下若是在夫役市问不到,报给安庆府的申详之中,便只能加一句,搬运销毁十万斤粮食之事查无实证,袁大哥你看这样可好?”

        此话一出,空气中顿时弥漫开紧张的气氛,袁大使眯着眼看向庞雨,“当是之时,已然将一应情形报知户房赵司吏,庞兄弟不信的话,大可去向赵司吏问明。”

        庞雨自然不会被这种乱拉虎皮的动作吓住,以他的判断,袁大使与赵司吏有往来或是真的,赵司吏多半也从这里得了好处,但仅限于户房不找袁大使麻烦。

        如今庞雨既然受县丞指派,赵司吏便不可能出头自找麻烦,只有靠袁大使自己解决。

        于是回忆一下何仙崖的情报,庞雨不慌不忙道:“小弟不是有意难为袁大使,只是县丞大人重托,不得已要多问几句,兄弟知道袁大使是实在人,即便是帮袁大使担待一些也不妨,但仓储乃一县要务,日后万一安庆府或是徽宁道查过来,兄弟也是担着天大的干系。

        大家都是干一份差事拿一份工食银,这当中的道理,想来赵司吏也是能体谅的。”

        庞雨说完定定的看着袁大使,两人眼神在虚空中交锋,双方都摆出了筹码,其中虚虚实实,看能否让对方相信自己能做到,袁大使原本以为庞雨是个撞运气投机成功的半傻子,想靠虚招唬住庞雨,岂知对方言语中无甚破绽,整体气势很足,眼神中充满坚定,毫无一丝退缩。

        片刻之后袁大使的眼神闪动起来,仓子面对这种巡查总是弱势的,他倒不是真的相信庞雨敢在交给安庆府的申详里面写“查无实证”,因为那样先丢的是县丞的脸,显得县丞没把桐城的事儿管好。

        他真怕的其实只是县丞,庞雨目前显然是红人,又是第一次为县丞办差,若真的要揪着仓子的尾巴一通乱打,那无论赵司吏还是唐为民,都不会为仓子说半点好话,反而要怪仓子没把事情办漂亮。

        袁大使垂下眼神,“庞兄弟你看,大家都是衙门当差的,还请高抬贵手。”

        “抬手倒是可以,那我有什么好处?”

        庞雨脸上都还带着笑,但袁大使已经笑不出来,后面的周月如这等市井人家,很少见过衙门公差之间的纠葛,庞雨这样直白要好处的更是闻所未闻,身处这样的气氛中,周月如只感觉心都要跳出来。

        袁大使也是愣了一下,虽然衙役在外边经常臭不要脸,但在衙门里面的时候,大家还是要讲点脸面,少有这么直接问好处的,不过回想起庞雨二傻子的称号,又不觉得奇怪了。

        他思忖半天后转头看看,见没有其他外人在,便从怀中摸出两块银锭塞到庞雨手上,庞雨一摸大小,应该是十两一锭的,总共二十两,自己果然小瞧了仓子,而袁大使对这种情况显然也是有准备的。

        庞雨收了之后,装着低头思考的样子,袁大使口干舌燥的等着他的回应。

        此时突然听何仙崖道,“兄弟我听户房的人说,地震之后的今年春税里面,是给预备仓补了三百石的,是否也被雨水泡了。”

        庞雨接道,“总不成个个仓廒都漏雨。”

        袁大使转头狠狠瞪了何仙崖一眼,何仙崖低头垂目并不回应。

        袁大使再次摸出了一锭来,犹豫片刻之后又摸出一锭,满脸心痛的一起塞到庞雨手中。

        “那便不瞒庞兄弟,补的三百石放在其他仓房,原以为仓房是好的,未想瓦顶震松了,漏了些缝隙,果然也是被雨水泡了,但确实粮食便只这些,没有更多了。”

        庞雨估摸着差不多了,何仙崖跟他说的就是至少要五十两以上,最好有六十,加上昨天的已相差无几。

        袁大使刚才暗示不能再给,庞雨用眼角扫了一下何仙崖,手在下面伸了四个指头,见何仙崖在点头,自己可以见好就收了。

        庞雨朝着周月如和何仙崖的方向支一下下巴,“你们还有没有什么地方要细看。”

        袁大使知道庞雨的意思,又过去给两个帮闲一人二两的小银锭,发到周月如面前时,才忽然发现是昨晚庞家那个女人,一时没弄明白周月如的身份,但袁大使行走江湖多年,也没有失态,依然恭敬的奉上银子。

        周月如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把个脸涨得通红,见何仙崖收了后才跟着接了,拿在手上捏了又捏,银子上都沾满了汗水,周月如就是不敢收入钱囊。

        “咱这大江边啊,春夏间雨水确实多了些,哎。”

        庞雨毫不脸红的把银子揣入怀中,“既然都是晌午了,可别把唐大人饿着。”

        袁大使知道过关,马上又换上那副讨好的笑脸,亲热的拉着庞雨,口气比上次更加真诚,“几位快这边请,我们这就去玉禾楼。

        哎呀,这两日又听了好些传言,某对庞兄弟可是佩服得紧,可惜当日早堂袁某不在,没能当面聆听庞兄弟的高论,日后咱们要多聚,这样,咱们以后兄弟相称…”

      第二十五章 大江

        “清溪便种稻,秋晚连云熟。

        不待见新春,西风香自足。”

        唐为民骑在马上,半眯眼睛悠然吟讼。

        七月间桐城乡间到处都是金色的稻田,无数农人在田间劳作,一些收得早的稻田中扎起一堆堆的稻草,未收的田中则散布着一些带竹篱的草人,偶有孩童成群结队在田间追逐秧鸡,正是农家丰收季节。

        庞雨听罢连忙奉承,“本以为唐大人只是公门能吏,岂知还能吟诗作赋,如此文采小人佩服佩服。”

        庞皂隶正继续着他查仓的行程,从预备仓之后,又检查了同在县治的丰豫仓和便民仓,这两个仓廒规模少得多,相同的是也没有丝毫粮食。

        庞雨自然也没放过两个仓子,依样画葫芦敲了一笔竹杠,查完了县治的三个仓廒,唐为民今日便安排去桐城另一个经济要地,枞阳镇。

        因为枞阳离桐城较远,女帮闲不太方便同去,庞雨只带了何仙崖,一行人清早开门便出城,此时刚离了城厢不远,附近还是浅丘陵地貌,但平坝间已有成片稻田,让唐为民这个文人颇有兴致。

        唐为民听了庞雨的奉承后一愣,随即谦虚的道:“为兄若真能写得出如此诗词,也当得庞小弟的佩服,可惜这是苏辙所作的《云芗阁》,写的是龙眠山,都是我桐城之所在,却是一北一南,为兄觉得应了此处的景,是以随口念出。”

        庞雨马屁拍在马腿上,他是知道苏辙,却哪里知道他这些冷门诗词。

        不过他脸皮厚度足够,倒不觉得尴尬,顺着唐为民的话道:“大人腹有诗书确实无疑,只是小人才疏学浅,见识得少了胡乱说,叫大人笑话。

        以小人这点见识,大人说是自己写的,那小人也绝不知晓,大人却直爽相告,绝不将前人所作据为己有,光是这份胸怀,便不是常人能比,方才小人只是佩服大人文采,如今反更佩服大人的为人了,只因文采还可后天补足,品性却是天生成,寻常学不来的。”

        唐为民虽是吏目,毕竟是读书人,科举一途没有走通,在明代科举为重的社会氛围中,他在上官面前是有点自卑的,刚刚在庞雨面前收获了文化上的优越感,心里本有点自得,连带看轻庞雨这个下里巴人,此时听了庞雨的马屁,倒觉得庞雨知情识趣,不由哈哈笑道:“庞兄弟真性情。”

        “小人性情是真的,不过腹中无才也是真的,看着这美景亦无话可说,只能说句咱桐城好地方。”

        唐为民谈兴也高,“西边山水相连,东面稻熟连云,咱们桐城真是好地界,就今日要去的枞阳镇,亦可称人杰地灵,远的不说,本朝之初入阁辅政的何如宠老大人,便是枞阳人。

        虽是致仕了,但本朝复起的阁老亦不在少数。

        果然今年年中时,首辅周大人致仕,朝中便推举何大人回朝当首辅,据说都走到半途了,最后不知怎地没去,就差了那么些许,但说不得哪天就真去了。”

        “还有这事,要是何大人当了首辅,咱桐城可有光了。”

        唐为民一边说一边痛惜,“谁说不是,听闻是一个叫姚康的幕客劝说,让何大人改了主意,确实可惜了。

        再远点说,熹宗朝的左光斗,万历三十五年的进士,那也是枞阳人,方家的方光美、方孔炤,今年的进士光时享,阮家的…阮大铖,嗨,这人不说也罢,但都是枞阳出的进士,诗书传家确是真的。”

        庞雨没听过什么阮大铖,他此时已经骑行了十余里路,这马鞍硬得出奇,骑术不佳的庞雨大腿内侧【创建和谐家园】辣的痛,心思都分在调整坐姿上。

        作为政府的基层工作人员,原本皂隶是没资格骑马出差的,但唐为民考虑他是县丞近期的红人,要马的时候专门到快班为他调了一匹,还配了一个马夫跟随照料马匹,算是特别优待庞雨,没想到反让庞雨吃尽苦头。

        所以虽听唐为民言犹未尽,庞雨也没心思追问。

        一路上听唐为民说起,枞阳镇读书当官的人确实很多,枞阳的有钱人也是桐城最多,古代说穷文富武,但实际上无论文武,家里没点根基都是难以供养的,枞阳出的进士多,也在情理之中。

        唐为民是桐城练潭人,对本地掌故了如指掌,路上谈谈说说,庞雨倒不觉沉闷。

        但枞阳实在远了些,唐为民不愿太赶,晚间还在半道的铺社歇了一晚,第二天庞雨大腿和【创建和谐家园】都痛得厉害,走路也受影响,骑一会走一会,好不容易熬到午后才到了枞阳镇。

        枞阳镇的仓房有红沙洲常平仓、下枞阳廒房、镇仓廒等六处,其中三处是社仓,主要是民间自己管理,与预备仓等官方仓库的地位有所差异,能管社仓的,都是地方大户大族出的人。

        下枞阳仓廒则是存放的漕粮本色,那里有专门的漕仓署管辖,这个地方是个检查的重点,漕粮比不得地方自己的,每年有定额需往京师送。

        就庞雨所见,管理虽然也混乱,但比起其他几个地方仓廒要好一些,毕竟地方能少,京师的不能少。

        唐为民一到就进了下枞阳仓,几乎所有检查都亲自经手,不知是因为下枞阳仓太重要,还是这里属于他的自留地。

        庞雨知趣的毫不过问,只在仓廒中略微查看一番,便出门在枞阳镇附近闲逛。

        枞阳镇因为规模庞大,还分为枞阳镇和下枞阳,彼此相距五里,要说是两个镇也是十分合适。

        庞雨此时所在便是下枞阳镇,眼中所见,下枞阳镇确实是比县治还繁华的所在,此地濒临长江,镇外便有港口直通江河,两岸商货仓廒连绵不绝,形成了几个热闹的交易市场。

        枞阳得益于贸易的繁荣,便不断吸引人口前来定居,下枞阳以“大街”为中心,民居远远的往四面延伸,据庞雨的观察,居民数量不会少于桐城县治,庞雨对这种活跃的商业城镇感觉更亲切。

        何仙崖随在庞雨身边解说着,他也很乐意出这种差,因他来过枞阳两次,此时落后半个身位,便临时充当导游的角色。

        “二哥你看,这两条小沟,便是从来时看到的月儿湖引来,枞阳周围种鱼田最多,尤其以龙井荡中肉味最为鲜美,漕仓署晚间定然要请二哥去品尝一番。”

        桐城周围塘湖很多,县治里卖的鱼又多又便宜,庞雨对枞阳的鱼肉没多少兴趣。

        他却对下枞阳的港口产生了不小的兴趣,枞阳港其实就是一段靠近城镇的河岸,岸边商船和漕船鳞次栉比,不断有船只起帆离去,河道上舟船往来,显示出繁荣的商业活动。

        “三弟,枞阳此处如此多船,都是拉些什么货品?”

        何仙崖指着旁边那些商家的仓廒道,“八成都是粮食,咱们桐城雨水充足土地肥沃,产粮一向丰厚,每年有粮商从附近收购大量粮食,再过得一月,到收熟的季节,各条河道粮船相接,就从这下枞阳顺大江贩往江南一带。”

        庞雨点点头,枞阳这里从经济上看,应该超过桐城县治,因为水运是此时最便宜最有效率的运输方式。

        庞雨来了这些日子,虽然以前对桐城的位置不太清楚,但安庆府是知道的,就在长江边上,听周围人老说大江,也猜到就是说的长江,忍不住问道,“从此处到大江还有多远?”

        “出下枞阳往南几里,就能到大江岸边。”

        “这么近就能到大江?”

        见何仙崖点头,庞雨转身便往仓库大步走去。

        何仙崖在后面追着大喊,“二哥这是去哪里?”

        “去看大江!”

        庞雨回仓取了马,带着何仙崖出了下枞阳仓所在的东风口,过红沙洲到了河岸街,顺着河道往南而行。

        出得镇外,四周星罗棋布着大小塘湖,沿河更有整片的圩田,圩田之上是修筑整齐的大埂,排插条石井井有条,宽阔之处可达丈余,路侧遍植绿柳。

        大埂在庞雨的视野中无尽的延伸,适逢秋色,江湖内灌,石堤柳荫,差池映带。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1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