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铁血宏图》-第2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心下沉吟着习之墨迎着朱宜锋的视线,想在他的脸上找到丝毫虚假之意,但看到的却是一片发自肺腑的诚意。在沉默良久之后,他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最后猛的站起身来,双手抱拳道。

        “既然朱先生把身家都交予我,我再这般矫揉造作,可真就愧对您的这番信任了!”

        接下来的一切自然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朱宜锋将自己的打算计划,一一告诉他,其实打算到也简单,无非就是把眼光投到的上海之外的地方。

        “……总之,厦门只是其中的一个选择,福州、厦门、宁波、香港,这些地方,随意什么地方都行,只要那里有人能吃得下咱们的货!”

        沉吟半晌,放下茶杯,习之墨说道:

        “东家,我觉得最好选宁波,那里距离上海最近,而且,若有必要的话,今天晚上就可以出发,今天晚上就有一艘商船去宁波,但是虽说现在是五口通商,但除了广东、上海以及香港三地,没有谁能一口吃下这么一大笔生丝!”

        朱宜锋的眉头一耸,李子渊同样也有点不解。

        刘逸轩则笑着解释道:

        “东家,这是因为广州是多年的通商口岸,其它各口岸不过只是新开,至于上海,苏浙一带本就是湖丝盛产之地,这里洋行以生丝为主业,自然可以吸纳这么多的生丝,至于其它几个口岸,如厦门,福州者,皆以茶叶为主,生丝只为其副业,其自然不能吸引如此数量的生丝。”

        “哎,看来,这以后生丝还不能要了……”

        一拍脑袋,现在朱宜锋终于知道后世的军火贩子为何不愿易货了,这货好易,可出手却有些麻烦,后世如此,现在未尝不是如此。

        “这样吧,能在宁波卖掉多少,就卖掉多少,价格嘛……嗯,可以在500元上下浮动,最多不能超过一成!怎么样,你们怎么看?”

        习之墨笑起来说道:

        “一成足够了,宁波虽说离上海很近,可现在通信不便,现在他们肯定还没有那个反应,如果让一成话,肯定没问题。”

        “让一成是没问题,但……”

        摇摇头,想了想,朱宜锋神色凝重地说道:

        “咱们在尽快把这件事给办好了,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现在这生丝只是先手,下面就应该上门逼债了,如果我能在他们动手之前力挽狂澜,把这批生丝卖出去,就能度过这一关;若是我不能,他准会毫不犹豫地收走朱家的房产……虽说梁文佐的手段让人不耻,可他是一个商人,和谁做生意,也不可能随便亏掉自己的本钱。更何况于情于理,我也该让他收走!”

        习之墨、刘逸轩两人闻言,脸上的笑容又凝固起来,他们知道,这一关能不能过,可就只是眼前这短短几天的时间了。

        看看两人的神色变化,李子渊笑着冲朱宜锋一躬到地道:

        “恭喜东家,现在路子有了,事情自然也就解决了。下一步,就看东家如何施展自己的鸿鹄之志!”

        朱宜锋笑起来,心里一片畅亮,那两位脸色的变化,让他立即明白了李子渊的意思。

        刘逸轩想了想,毕竟是现在有了路子,也有了习之墨去办这件事,自然也跟着笑了起来。至于习之墨想的非常简单,这同样也是他的一个机会,相比于做洋行的买办,他更倾向于独挡一面,而眼下就是一个机会。

        独挡一面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但是朱宜锋却给了他这个机会,就在几人笑出声的时候,习之墨又跟着建议道。

        “还有一件事,不知当说不当说!”

      第三十八章 未来的机遇

        夜色渐浓,徐灵芸收拾完东西,有些紧张的看着门外,从丈夫眉宇中的忧色,她隐约猜出了什么,而且家里的下人这几日也在说着什么,似乎现在生意并不好办,还有人在千方百计的算计朱家,想到自己居然没办法为丈夫分忧,一时间再也忍不住,她便伏在桌无声地恸哭起来。

        “小姐,姑爷来了。”

        小玉远远地喊着,引着姑爷进了门,作为刘家的陪嫁丫环,她一直是小姐贴已人。

        徐灵芸急忙拭泪站起,她的内心如灼烧般,她直视着这个心爱的男人,神情却出奇地平静,笑笑道。

        “宜锋,现在事情怎么样?都解决了吗?”

        话一出口,徐灵芸便后悔了,若是没有记错的话,以前宜锋最讨厌别人问这个,即便是有千难万难,也是他自己藏着,若是自己问了,只会让他更恼。

        “嗯。”

        朱宜锋看着她那微微红肿的眼睛,明白她刚刚哭过,连忙问道。

        “灵芸,怎么了?”

        一望见他那黑亮的眸子中流露出的关切,徐灵芸的呼吸就急促起来,想到自己竟无法为他分忧,泪顿时又要涌出,赶紧说道。

        “二爷,是不是现在家里现在又碰到了什么麻烦事?是这样吗?”

        见她又问了这个问题,朱宜锋迟疑了一会,尽管并不想让她担心,依然还是坦率地点了点头。

        见状徐灵芸便长叹了口气说道:

        “还是因为租界里的那片地……宜锋,如果那块地真的有那么麻烦,咱们便不要了,毕竟,毕竟只是一块地,只要咱人还在,地和银子,便都不是事儿……”

        徐灵芸努力忍着,但终于流出泪水,相比于银子、地,她更关心的是眼前的男人,上一次失去他的时候,她并没有感到伤心,甚至隐隐的还感觉有些解脱,但是现在……她却害怕了,害怕失去眼前的幸福。

        徐灵芸的满面泪水,让朱宜锋的心底隐隐一痛,连忙开口说道。

        “灵芸,你别哭了,家里的事,根本就不是什么事,与地,没什么关系……”

        怎么会没关系,如果不是因为那块地,又岂会有那么多的难题,可以说,只要那片地在自己的手中,肯定就会有人会千方百计的动邪念,毕竟,那是上海租界中少有的几块由华人永租的土地,现在但凡有眼光者,谁人又不眼红呢?

        即便是现在自己解决了一个梁文佐,可保不齐明天又会出来一个李文佐,后天没准又冒出个王文佐来。

        现在的自己可不就是抱着金娃娃招摇过市的幼儿吗?眼下完全没有能力保护这块地。这块地这般放在自己的手中,可不就是一块麻烦吗?

        若不然,就……卖掉它?

        这个念头不过只是刚一浮现,朱宜锋便立即打断了这一想法,几十年后租界的繁华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是将来没有了租界,凭借着长江“龙头”的地理优势,这座城市也会迅速发展起来,天然的地理优势,使得上海拥有其它城市难以企及的未来。

        而那块地恰恰位于几十年后,上海最繁华的外滩所在。就这么放弃了未免也太过可惜了,更何况……半闭着眼睛,朱宜锋想到了几个月后的大事件——小刀会起义!

        小刀会首领刘丽川公然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率领帮会成员和附近贫民攻占嘉定县城,继而攻占上海县城,过去有句老话:“小乱居乡,大乱居城。”在和平年月,城市是优于农村的,有钱的农村人为了换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纷纷在城里买房定居;一旦爆发战争,城里反不如农村安全,城里人为了保住妻女、钱财和自己的小命,不得不向农村逃难。

        小刀会跟清军打仗,战火烧到了家门口,上海人自然要往乡下搬迁,可是这时候连乡下也不安全了——太平天国的起义军,也就是被江南百姓称为“长毛”的家伙,正在势如破竹地攻城略地。城里没法待,乡下又不敢去,外有政府军,内有小刀会,上海市民何去何从?

        逃命的地方还是有的。刘丽川是个“洋务派”,他深知中西武力相差甚远,得罪洋人后患无穷。为了使“大明国”这个新政权获得洋人的支持,刘丽川攻占上海当天就去了租界,他向各国领事承诺:小刀会只针对清政府,不针对洋人,外面杀声震天,租界安如泰山,决不让一兵一卒进租界捣蛋。这个承诺使洋人暂时保持了中立,也让租界成了战争中仅存的和平孤岛。哪里才是上海人逃难的最佳选择?

        租界!

        小刀会跟政府军交火的第一天,英租界里就涌进了两万名中国人。

        华人难民得向洋房东租房住。房子供不应求,难民不惜千金,一时人如潮涌,房租陡涨,家有大屋的洋人都发了。头脑精明的洋人趁机搭建简易房,再高价租给华人,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很快,在英租界西北部和分隔英法租界的洋泾浜两岸,一排一排的小木屋拔地而起,上海租界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房产牛市。

        随后太平军接连三次打到上海,引起居民大恐慌,像潮水一样逃进租界。这回去租界避难的不光是上海人,还有苏州人和南京人,粗略统计在10万人以上。难民去而复来,楼市死而复生,曾经空置的小木屋被洋房东用更高的价格租了出去,卖【创建和谐家园】的洋行再次干起房地产,租界土地严重紧张,地价房价联袂飞涨。

        也就是从那时起,如法租界、美租界那些长期以来不被注意的地皮突然变得身价百倍,所有出卖的地皮都被争相购买。

        尽管太平天国灭亡后,江南战事平息,租界里的难民再次返回家园,新建房屋再次空置,在建的房屋也纷纷停工,许多开发商破了产,从事土地投机的中国买办也血本无归。但那一次熊市之后,上海却在随后的几十年间,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长江下游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要不然,卖掉那块地……”

        在心下权衡利弊的同时朱宜锋的心里又浮现出另一个念头。

        “然后再买进法租界还有美租界那些不值钱的地皮,在那里开发房地产?”

        现在租界沿江地区的土地已经悉数售出,也正因如此,梁文佐等人才会眼红自己手中的这块可以建码头的沿江用地,若是把这一块地高价售出,然后再于法租界以及荒无人烟的美租界购进土地,进而开发房地产的话,没准……

        这个念头在他的心底这般闪动着的时候,朱宜锋的心里却又涌起了另一个声音。

        “你就这么轻易妥协了吗?”

        想到梁文佐等人的苦苦相逼,朱宜锋的心底顿时涌起的一阵怒意,若是自己就这么让出了那块地,岂不是……服了软,让他得逞了吗?

        非但得了逞,而且还占了大便宜!

        不行!

        瞬间,那刚刚浮现的退缩之意,便在朱宜锋的心底消失的干干净净,非但消失个干净,他反倒又寻思着另一个投资的机会。

        “非但不能把这块地卖了,还要想办法弄更多的地,把租界里的那些不值钱的地都盘下来,然后再开发房地产!”

        没错,就是房地产!

        想到后世的那一个个以房地产为业的豪门巨富,这不同样也是送到眼前的发财的机会!自己怎么能错过这样的机会。

        “宜锋?你怎么样?”

        注意到朱宜锋半晌没有说话,徐灵芸还以为其癔症了,连忙在其耳边紧张地喊道,思绪被打断的他,看着徐灵芸满目的忧意,连忙安慰道。

        “嗯?没事,我只是在想一些事情,灵芸,你不就担心,现在所有的麻烦都解决了,至于那块地,你放心,不会给咱们带来任何麻烦!”

        非但不会再带来任何麻烦,在未来它还会带来巨额的财富……

      第三十九章 阴谋

        盛夏的天气瞬息万变,一时骄阳似火,一时天空乌云密布,耀眼的电光伴随着轰隆作响的雷声,倾盆大雨仿佛无休无止,肆意冲刷着大地,而那被风和雨卷起的江涛更是不住的冲击着江岸。

        大雨中的租界,却是一片寂静。

        上海租界的设立是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影响自己的乌纱帽,于是主动把上海县黄浦江的河滩上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也正因如此,严格意义上来说,上海租界的设立是只准洋人居住,其初衷也是为了避免“华洋混居”的局面,但想法是好的,可实际上除了最初几年严格实施着“华人不得留宿租界”的规定外,在随后的几年间,先是一些华人仆役留宿,接着又出现了“胆大至极”的【创建和谐家园】之流留宿于此,而真正第一批在上海租界内居住的却是原本住于上海县的买办。

        作为第一批在租界内置业长居的买办,相比于脏乱不堪的上海县,梁文佐更喜欢干净卫生的租界,这也是他于此置地建房的原因,当然这一切都不能大张旗鼓,因为华人居住租界本身就是违法的。不过最近几年,官府也鲜问此事,毕竟现在官府已经习惯了洋人的存在。

        过去,每到夜时,梁文佐都会琢磨着一天的得失,但今天他却显得有些心魂不定,似乎总有一种将要出事的感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梁文佐在心里这般寻思着,却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只是老是心魂不定的,眼睛看着外面,透过洋式的白玻璃窗,窗外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声音。

        在过去的三天中,他一直在等着,等着那位“世侄”降价的消息,可是他非但没有等到降价,反而对方还传出风声会死扛到底,大有一副鱼死网破的意思。

        鱼死网破,他还真不怕!到最后,无论如何,那江边的二十亩地,终归还是会拿到手,但问题是,对方的冷静反倒让他有些担心,到底担心什么?

        梁文佐心底的那一阵阵越发强烈的不安感,使得他总觉得似乎是要有什么事情发生,但,会是什么事情?

        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

        要不,现在就上门要债去?

        无论是以前借出的款子,亦或是早先借出的,梁文佐都是没有让其约定还款日期,当然他的理由是“信得过”,但实际上,却是为了逼债逼的方便。

        “只要现在一上门……”

        一上门的话,可就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

        虽说梁文佐是一个锱铢必较的人,但是作为生意人,他同样也明白要给自己留三分余地,要不然那可真是结下了仇家。

        但,利益总归是利益!

        只要有了那块地,这下半辈子可就不愁了,或许,他不能像洋人一样开码头,但只要地在手里,将来的前途必然不可【创建和谐家园】,更何况,现在这上海可不正在一点点的取代广州嘛,过去十三行的地,有那块不值几十万两银子?

        而现在的上海租界,可不就是上海的十三行嘛!

        对!

        就是这样!

        心下这般思索着,就在梁文佐做出决定的时候,那边就有下人通报说道。

        “老爷,刘老爷来了。”

        刘老爷自然是刘子川,他人还没过来,声音便传了过来。

        “老弟,老弟,看样子,这姓朱的当真要同咱们扛到底啊!”

        刘子川一边说,一边坐到椅上,毫不客气的端起茶杯一口喝尽,显然是这一路上早就喝急了,喝完一杯后,又让下人续了一杯后,才又继续说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7 23: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