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铁血宏图》-第2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实话不瞒你,我已经准备离开洋行,没准到时候,还要老弟帮衬一二,赏口饭吃!”

        虽看似玩笑,但他的话却让朱宜锋心头一动,虽说自己知道什么生意挣钱,可无论是自己的“前生”亦或是“后世”,在经商上都没有多少真正的天气,身边自然也没有精通商务的人才,好不容易收下来的李子渊,虽说是个举人,可却不是商人,而且接下来要办的事情,确实也需要一个对上海商界了若指掌的人。

        眼前的这个人,倒也是个不错的人选,但是……他可靠吗?

        虽说心有顾虑,但朱宜锋却笑道。

        “只怕我这小庙容不下刘兄这尊大神,若是到时候刘兄不弃,小弟一定倒履相迎。”

        接着朱宜锋又把话题一转,看着他说道。

        “其实,小弟想从事之业,却是外贸!”

        “外贸?”

        “总的来说就是洋货进口,国货出口!”

        “哦,不就是现在洋行干的吗?……”

        在刘逸轩应声时,朱宜锋接着解释道。

        “就是现在洋行干的买卖,多年来华物出口权皆为外商一手包揽。在上海等地较大英商洋行有怡和、宝顺、仁记、公平等,美商有旗昌、琼记。他们经营华物,纯为代庄性质。即凭借其在国外的关系和在华的特权,接受委托,通过收买化物赚取佣金,做的是‘无本生意’,而其销往中国之货物,亦是如此,所以,小弟准备于国内收购商品,直接出口欧美,再由欧美购进货物,直接销往国内。”

        虽说只是最简单的外贸进出口,但听在刘逸轩的耳中,却让他整个人为之一惊,即便是在洋行呆了十几年,他和许多国商一样,从未想过直接出口,只是满足于坐地收货再售于洋行的传统,至于直接出口外国,那是洋行干的事情。

        “这种生意,过去可都是洋行干的!”

        “为什么洋行能干,我们就不能干?”

        朱宜锋的反问似惊雷般的在刘逸轩的耳边炸响。

        “可,可这是从洋行手里抢饭吃,到时候……”

        “到时候,商利绝不会再流入外人之手,相信刘兄对此比小弟更清楚!”

        清楚!

        刘逸轩当然非常清楚,十几年的洋行买办生涯使得他远比朱宜锋更了解欧洲市场行情,在伦敦,一磅中国土丝的市价最低时亦在18便士左右,最近几年因为欧洲生丝歉收,其市价更是高达2英镑左右,再缫丝是的价格更高,而洋行的收购价是多少?一包生丝100市斤,高时不过500两上下。这意味着,即便是最卖不上价的土丝,洋行收购出口亦可获利近两成以上的利润,正是这样的暴利,使得那些洋行无不是视黄埔江、珠江为流淌着白银的银河。

        是啊!

        为什么外国人能到中国收购商品,中国人就不能把自己的商品卖到欧洲?为什么非要让外国人赚取其中的暴利。

        被朱宜锋的想法吸引的刘逸轩立即心思大动起来。

        不想当一辈子的买办!

        多年来,刘逸轩的心底一直都有一个希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至少成为公司的股东,但洋行从没给过他机会,洋行中确实有华人董事,但是他们的地位却远逊于外籍董事。

        “所以,我要成立一家公司!”

        抬起头来,刘逸轩望着面前朱宜锋,在这个年轻人的眉宇间的他看到了浓浓的自信。在这一瞬间,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习之墨只闻其事,便对其高看一眼,大有结识之心,说到底,便是这份魄力,便是他人所不能及,在上海,在广州,通商十余年,谁人想过在洋人碗里抢饭吃?大家所思所想,不外也就是靠着给洋人当个买办,挣那么点佣金罢了!

        “一家专门从事对外进出口生意的公司!”

        将手中的茶杯放在桌子上,朱宜锋的脸上溢满了信心。

        “凭什么咱们中国的东西只能让外国人收购出口,凭什么咱们中国人买东西必须通过洋行?我要办一家公司,把咱们的生丝、茶叶、瓷器的出口权都夺回来,把咱们的东西的直接卖到欧洲、卖到美国,让那些洋行去喝西北风吧!将来,再也没有他们的事情了!”

        眉宇间的自信和着那言语中的雄心,却让刘逸轩看到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一个从未曾想过的大门已经向他敞开了。

        “或许,这是与那些洋行为敌,可是,做生意不就是这样吗?竞争总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过去是洋行与洋行间的竞争,现在又多了一个我罢了!……”

        听着朱宜锋的抱怨,从未听想过直接出口的刘逸轩被惊呆了,随着朱宜锋的解释,他看到了这背后越来越多的商机,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出口,在打破外商垄断的同时,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有些事情,总需要有人去做,现在,我想到了,自然要去做,要做……”

        话声稍稍一顿,看着面前似有所动的刘逸轩,朱宜锋的话声又是一扬。

        “要做自然要做到最好,最好能把那些洋行全都从咱们中国挤出去!咱们的中国的货凭什么让那些洋鬼子给垄断了!”

      第三十四章 聪明人

        感觉有些口干舌燥的朱宜锋停了下来,他喝了口茶,看着面前的刘逸轩,他的神情相比于先前的平静,这会却显出了些许激动的神情。

        他在心里笑了出来,但凡是商人,都不会错过发财的良机,而但凡是人,都会对蓝图充满向往,做生意或许朱宜锋是个外行,但是作为一个习惯看“蓝图”的21世纪新青年来说,耳濡目染之下他自然比这个时代的人们更擅长绘制“蓝图”。

        而这个蓝图,却是他们从未曾想到的,实际上,在另一个时空中,就曾有人绘制过这样的“蓝图”,在某一个特殊的年代,中国的对外出口表面上是由对外出口公司掌握,但实际上却是通过广交会,由国外和香港的代理商掌握,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那些代理商赚取了外人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甚至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十几间,对外出口仍然依赖代理商,直到90年代,才开始有一群一无所有的国人走出国门,直接同东南亚、非洲等地的商人联系,绕开了中间代理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那些不起眼的“小批发商”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基础。

        历史总会给人以启示,在这个时空,朱宜锋当然会想到那段特殊的历史。虽说在某种上,从事“外贸”不过只是他的说辞,甚至就连他本人在今天之前,都没有认真考虑过从事“外贸”生意,在他心底深处,想要去从事的却是另一个“更有前途”的生意。

        嗯,也许,可以考虑一下。

        将国货销往欧美,再将欧美工业品销于中国,于私可成个人之财富,于公亦可避免巨额国利外流,想到对外贸易中贮藏的财富,刘逸轩只觉得呼吸有些急促,他甚至下意识的选择忽视其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限制,正像朱宜锋想象的那样,陷入对财富的渴望之中。

        人的一生总面临各种各样的机会,就像现在一样,面临着眼前的一机遇,刘逸轩发现自己根本就无法抗拒,这功能名就的机会,这个机会可以带来无尽的财富,同样也可以带来名声,但是他并没有自大到想要自己干。

        “老弟,那,你现在是不是想要借这个机会,筹集资金?”

        刘逸轩看着朱宜锋问道,尽管他不知道对方会不会他答案,但他依然还是问了出来。现在他似乎可以理解了,理解对方为什么要倾家相赌,为的不就是想要筹集从事“外贸”的资金吗?若是有一二百万两银子,又岂愁办不成此事。

        “嗯!”

        筹措资金,确实,只不过自己筹措资金却是为了另一个目的。不过若是能介入外贸的话,倒也能帮助另一目的实现,毕竟钱是万事之基。

        若是说先前还只是忽悠的话,那么现在,朱宜锋是真考虑这件事了。别的不说,单就是明年日本开国后,套购黄金没淮就能挣个几百万两的“快钱”,有了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又何愁大业不成?

        “老弟,那些人,肯定不会善罢干休的,你现在要做的生意,恐怕已经被他们算计上了,如果,如果……”

        话声稍顿,刘逸轩在心底反复斟酌近分钟的时间,方才做出也许是他这一辈子最为重大的一个决定。

        “如果你信的过我,咱们一起把这一关闯过去。”

        一起把这一关闯过去!

        在说出这句话之后,刘逸轩有些紧张的看着朱宜锋,他会相信自己吗?但刘逸轩却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他不是没有想过,借朱宜锋的主意自己单干,但在另一方面,想到自己做了十几年买办,压根就没想过打破洋行的垄断,而朱宜锋现在便能看到这一点,自然有一系列的后手用于同洋行的竞争,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机会,跟着朱宜锋一起干,既能成就个人的财富,又能避免引外人嫉恨,外人的嫉恨最终都会落到朱宜锋的身上!

        人总是自私的,尽管刘逸轩被朱宜锋说动了,但是对他来说,他所思所想的仍然是自己,至于那个美好的蓝图……不过只是一个诱因,他不可能因为这个诱因,把一切都交给朱宜锋。

        “这……”

        笑看着刘逸轩,朱宜锋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快就被自己三言两语说动了,旋即也就明白了原因,不是他说服了对方,而是对方被“外贸事业”美好的前景给吸引了,被其中贮藏着的财富给吸引了。

        银子、女子、房子,千古不变是人心啊!

        心底感叹着,朱宜锋似乎也找到了操弄人心的最佳选择,但是却是在面上却是笑着说道。

        “刘兄,我这座小庙现在可还没开始盖哪!”

        “东家,小庙未成不当紧,这不正是东家用着刘某的时候吗?”

        先前刘逸轩还自称为兄,而在这一瞬间,他便摆正了自己的位置,眼前的这位是他的东家!

        “你还别说……”

        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态度,朱宜锋对刘逸轩说道。

        “刘兄,眼下,还真有一件事需要你帮忙!这不,这次去小弟弄来了一批生丝,还有茶砖,不知老兄,你能不能用你的人脉联系一下,把这批货销出去!”

        生丝,茶砖——尽管朱宜锋嘴上说着日本,可当刘逸轩看到茶砖上的纸封之后,眼帘一垂,立即明白了,他去香港是假,去日本同样也是托,这是湖北的青茶砖,全中国,只有湖北才有!

        “这青茶砖,现在不能出!”

        将茶砖往回一推,刘逸轩也没有问朱宜锋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做了这么多年的买办,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他早就了然于胸。

        “现如今武昌一带为乱匪所扰,今年青茶砖的生产势必受到影响,待到洋历四月至五月的时候,青茶砖的主要采购商俄商来了上海,买不到这茶砖,价格自然会有所上涨,到时候,再放出茶砖,获利自然超过现在。”

        即便是劝阻,刘逸轩也是凭着对生意的了解而劝阻,而点明这种用湖北特产自证外界的猜测的“愚蠢”。

        “至于这生丝嘛,现在春蚕未下,正是青黄不接丝价正高的时候,自然不愁销路……”

        接下来,刘逸轩又解释了一下眼下生丝的价格与市场,而朱宜锋自然频频点头,同时暗自在心里庆幸着有这么一个内行人找上了门来,毕竟,对于生意自己是个外行,对于同洋行打交道同样也是个外行,顶多也就是只能把把舵,指明一个方向。

        而在接下来的近两个时辰里,朱宜锋不断的与刘逸轩谈着生意上的事情,至于一旁的李子渊甚至都插不上嘴来,他只是陪着一双耳朵,在那里听着两人大谈生意经,若是说原本他还对商人所有轻视的话,那么现在,因为两人谈着的生意经,却不敢再对其有任何小市之心,更重要的,他已经在心里算出了东家这次武昌之行的收益——差不多相当于贵州全省一年的岁入!

        若是再多去几趟武昌的话……即便是不说富可敌国,恐怕也差之不远了。在这种惊愕中,李子渊甚至生出了“入错行”的念头,若是当年不读书,而是转行经商,又岂会落得如今这步田地?

        但“无商不奸”的古训,却又影响着他,以至于在刘逸轩离开之后,李子渊立即开口说道。

        “东家,您信得过他?”

        “信得过?”

        摇摇头,朱宜锋看着李子渊,展颜一笑。

        “商人嘛,刚开始的时候,都是通过不断的合作建立的信任,现在,嗯,谈不上信得过,可将来谁也不知道……”

        话声一顿,他又看着李子渊笑说道。

        “子临,你我之间的信任,不正是这一段时间所建?所以,现在,对外人不要太苛刻,毕竟,现在咱们正值用人之时啊!不过……”

        朝着屋外已经完全黑下来的天色,唇角微微一扬,他又接着说道。

        “这个人是个聪明人,和聪明人打交道很容易,所以,我喜欢同他们打交道。”

        刘逸轩确实是个聪明人,很多事情他看了出来,但却没有点破,而是想办法加以维护。而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的利益在什么地方!现在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就能够保住他的忠诚,而且刚才他谈话时,又透露出了一个消息。

        想到那个消息,朱宜锋的眉头猛的一皱,而李子渊看到后,也跟着一忧。

        “东家,你是在担心方才他说的那件事?”

      第三十五章 【创建和谐家园】结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几乎是在太平洋号入港的当天,消息便传了出去——太平洋号回上海了,而且带了满满一船足有近两千担生丝。

        这意味着什么呢?

        上海的洋行做出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就是丝价应声下跌了近一成,对于太平洋号而言,这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倒也能接受。可对于有些人而言,却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怎么会这样?”

        这会梁文佐正急得团团乱转,原本的,他已经盘算了一切,就等这次他那位“世侄”输掉最后一点家当的时候,再做次小人,凭着新债旧债把那片地盘下来,也算是替那位过身的朱老兄教训一下儿子。

        毕竟,这小子,太目无尊长了!

        可谁曾想到,就像老天保佑似的,这内地闹起了匪不说,这匪乱一出,他从汤普逊那里盘下来的洋枪自然不愁销路,更让人心烦意乱的,还是那一船生丝,那一船生丝值多少钱?能挣多少钱,他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早被其视为已物的界内仓库。

        就在他急的乱转的时候,那边随他多年的刘涛边走进来边擦汗说道。

        “师傅,有消息了!”

        七年前,不过只有十五岁的刘涛便跟在的梁文佐的身边学习英语,一直对他执以师礼,这不,他刚出去打探了一下消息。

        梁文佐立即急声说道。

        “什么消息,快说!”

        “是从上海关那里得到的消息,太平洋号确实回来了,带回来1864包生丝……”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11: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