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铁血中华》-第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也就在此时,官道边的林子中猛然有人用广东腔喊起来:“杀啊!杀清妖啊!”不仅仅是呐喊,有人用木棍拨打树木与草丛,发出了很大的动静。按照原先的计划,韦泽的部下兵分两路,伍长林阿生带了八名兄弟携带五杆火枪埋伏在树林里面,到了冲杀的时候他们就突然连喊带叫虚张声势,以给清军以更大的心理压力。到现在他们才闹出来这个,想来是战斗场地移动太快。官道固然坑洼不平,在林子里面穿行要花费的时间更多。

        这时机也不能说不好,更重要的是,林阿生他们带了五杆火绳枪。喊叫片刻之后,他们从草丛与树后对着官道上的混乱清军放了一轮,即便是没造成清军什么损伤,却让清军更是惊惧。这下,连原本尚且算是阵容严谨的清军中军都有些动摇起来。

        就在韦泽准备继续冲杀的时候,跟在那黄马褂身后的那些几个人上前护住了黄马褂。韦泽也不敢太贸然冲上去,若是那几个随从也突然掏出【创建和谐家园】手铳,韦泽可不是刀枪不入的金刚不坏之体。而那黄马褂却也没有坚持,对随从的亲兵说了几句,亲兵就护送着那家伙退了下去。

        战斗不利,又遇到了疑兵,始终相当能战的清军也终于放弃了和韦泽他们继续作战的打算。清军的中军已经收拢了官道上的溃兵,在整个军心完全动摇前,开始有条不紊的向后撤。令韦泽佩服的是,清军中军部队里指挥部队的那厮在撤退的时候居然还能让清军火【创建和谐家园】们布下阵列,以火枪逼住阵脚。

        清军开始撤退,韦泽却不能带着部队也开始撤退。好不容易以弱势兵力压倒了清军,这时候需要的是维持这种心理上的优势。若是韦泽带人一撤,勉强撤退的清军只怕就能重整队伍开始追击,前面那些奋勇作战都等于打了水漂。上前几步捡起了那黄马褂丢下的【创建和谐家园】手铳以及单刀,韦泽带着兄弟们站在官道上冲着开始撤退的清军叫骂起来。因为少年心性,又见到对方阵列中有黄马褂,韦泽先用客家话骂了一通,又一改平时用客家话,操着京腔尖声骂了一句,“你们这帮兔崽子!你姥姥的!我【创建和谐家园】!”骂完之后,韦泽冲着清军哈哈大笑。

        1852年在广西是基本听不到如此正宗的北京土话,韦泽奋力尖着嗓子叫骂,连撤退的清军都听的清清楚楚。这嗓子喊完,就见清军阵中稍微起了些波动。但是清军队伍还算是维持了秩序,依旧护卫着前半截的粮队井然有序的沿着官道向远离韦泽等人的方向继续撤退。

        等双方的距离超过了两百米,韦泽立刻领着兄弟们向清军后队那帮试图逃窜的驮队奔去。后队的清军早就跑的无影无踪,倒是运送军粮的马帮们心疼马,他们一个个努力的拢住马匹,若不是管道两边林深草密无法逃窜,驮队只怕早就带着马匹跑远了。

        “我们不杀你们!”追上驮队之后,韦泽站在一匹驮马旁边随口安抚着体如筛糠的马夫,说话之间,他已经解开了马背上的竹篓中不太大的袋子。千万要有盐啊!千万要有盐啊!韦泽心中祈祷着。

        两个袋子里面都是黑色粉末,在不用多看,那是火药。再打开另外的袋子,里面也是火药。而旁边检查另一匹驮马的韦昌荣已经兴奋的喊起来,“这里是盐。”众人惊喜的看向韦昌荣,只见韦昌荣仿佛不太敢相信自己,捏了一小撮白色的东西送进嘴里。然后整张脸都皱吧起来。“真的是盐!”韦昌荣砸吧着嘴开心地笑道。

        这下所有人都大喜过望,不管兄弟们呼呼歇歇的喘成什么样,韦泽命大家尽力多拿。负责接应的兄弟已经拎了麻绳过来,大家都知道此时得快才行。把两个布袋用麻绳捆住,往肩头一搭就能带两个。

        韦泽也顾不上再去找别的,他对兴奋的部下喊道:“把清妖的鞋都给弄下来。不要草鞋!”

        这个提醒实在是及时,毕竟是清军,这些人脚上都是有军靴的,便是这些军靴即布制,比起韦泽他们脚上的这些草鞋可是好的太多。战士们立刻一通狂拽,每人都能均上一双。韦昌荣的草鞋鞋带都跑断了一根,他干脆坐在地上,脱了自己的草鞋,直接换上了清军的靴子。站起来走了两步,韦昌荣笑道:“这还真不错。”

        韦泽却不想在此时让兄弟得瑟,他喝道:“撤退!”

        一个袋子大概有十斤重,韦泽让每个兄弟带了四个。他自己则带了六个。韦昌荣走在最后,只见他肩头上也扛了四个布袋,刚走了几步,却又返回身去扔掉了两个袋子,然后把一匹驮马上带的好大几块腊肉给拎起来扛在肩上,这才快步冲进了林子里面。见到韦昌荣拿了腊肉,太平军的队伍里面立刻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等两军距离超过一里地,韦泽立刻命道:“快撤!”韦泽连声催促。转眼间,战场上双方的角色就发生了调换。清军成了尚未开始追击的追击者,韦泽他们则成了正在逃窜的逃窜者。

        撤退的道路是早就准备好了的,也不管清军怎么应对,韦泽带领着兄弟们踏上了回永安城的道路。

      第6章 韦泽(六)

        清军运粮队中,科隆多脸色阴沉似水的看着隐没在山林里的劫匪。天下能说官话的人不少,但是在广西这穷山僻壤里听到京味十足的叫骂,却大大出乎御前侍卫们的想象。虽然距离远,人声比较嘈杂,听的不甚清楚。可那儿化音,还有那专用的骂人话,离开京城许久的侍卫们绝对不会听错这亲切的乡音。这群留着奇怪发型,操着京城口音的人到底是什么人?科隆多怎么也想不明白。

        只是这事情也没办法在此时讨论。出发前一百五十余人的押粮队,现在还能集结在一起的只剩了不到六十人。有些清军逃进了管道两边的密林中,过一会儿大概也会聚集起来。科隆多估算这部分清军顶多再能回来十几个而已。整个押粮队将近一半人都被杀,逆贼竟然无一战死,回想起亲眼见到的逆贼战斗中的凶悍,特别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少年的悍勇,科隆多不禁有些懔然。

        如果逆贼人数不是二十个,而是四十甚至六十。那包括科隆多等御前侍卫在内的押粮队,今天就只怕无一能逃出性命。科隆多也算是胆气豪装之人,想到这里,科隆多突然心中生出杀意大盛,他转向指挥押运队伍的绿营刘把总,大声命道:“现在就派人追赶!绝不能放过这群逆贼!”

        听了科隆多的命令,侥幸逃出命来的绿营刘把总脸色惨白地说道,“大人,我们受命押运粮草,此时已经奋勇杀敌击退了敌军。我们赶紧收拢马队,仔细防卫,同时请救兵来接应才是上策!若是这些贼寇是想声东击西,派兵过去不过是中了他们的诡计。”刘把总也是颇有指挥能力的家伙,可他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悍勇的敌人,更没有胆子继续去追。

        “奋勇杀敌?”科隆多听完这话之后差点给气乐了。这是被敌人奋勇杀戮吧?一仗下来,除了没能杀死任何一个拦路抢劫的逆贼,押粮队死伤了至少六十多人。若不是科隆多在紧急关头派了其他御前侍卫与亲兵上前抵挡,只怕此时运粮队早就被打得彻底崩溃了。

        “大人,是您带着卑职奋勇杀敌。”刘把总立刻纠正了自己的不当言辞。

        科隆多恶狠狠的瞪了那把总一眼,“那些逆贼们扛了不少东西,此时哪里跑得动。现在不追,是准备纵容他们逃窜么?”

        即便对科隆多十分恭敬,那把总鼓起勇气反驳起来:“大人,卑职受命押送军粮。遇到逆贼抢劫军粮,卑职自然得奋勇……杀敌。可这逆贼已经逃窜,卑职若是追赶,误中了逆贼们的调虎离山之计。那卑职可就万死难赎啦!”

        科隆多正想再说些什么,却听那受伤的御前侍卫王飞雄开口了,“科隆多大哥,咱们先别追了。别介是那帮兔崽子真的在玩什么花样!”王飞雄没有拔出刺入肩头的枪头,他此时的表情颇为痛苦。

        有自己兄弟除言相劝,科隆多回想起方才的厮杀,也觉得派这帮被吓破了胆子的绿营兵去追只怕是白搭。尽管心中怒气难消,科隆多最后还是说道:“那就如此吧。赶紧收拢队伍,再派人向前面的关口送信,请他们派兵来接。另外,王兄弟,你忍着点,我现在就帮你取出枪头!”

        见御前侍卫没有坚持,刘把总心中放下一块大石头。原本他还想着,若是科隆多再坚持追击,他是绝对要强行以押粮队指挥官的身份拒绝。御前侍卫虽然是皇帝身边的人,可也不能直接指挥运粮队。追击抢劫的逆贼本来就不是押队的事情。若是军粮出了大事,北大营的统领,已经重新起复的前广西提督向荣大人或许不敢杀御前侍卫,可是绝对敢杀运粮队的把总。

        “真是口好刀!”韦泽边赞边用一块白布仔细的把粘在单刀上的油脂均匀的涂抹到刀锋附近。这是从黄马褂那里夺来的单刀,黄马褂用这把单刀一撩就斩断了韦昌荣投掷过去的长枪,韦泽当时就注意到了这把刀。方才用这把刀切削腊肉,手感上就跟切橡皮一样。须得用点力,却能够相当准确的进行切割。

        在韦泽身边的韦昌荣完全没有注意这刀的好坏,大伙搬运着东西跑了预设的撤退营地,再也跑不动了。大伙打了这一仗,早就累坏了。强撑着跑路,更是体力耗尽。也不管后面是不是有人在追,兄弟们立刻东倒西歪的躺下准备好的草铺上动弹不得。

        而韦泽还是和平时一样,尽管疲惫,却强撑着生火。此时在后面殿后的兄弟清军并未追赶,韦泽就开始切腊肉。这些腊肉都是肥猪腿制成,韦昌荣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硬是一个人扛了四条肥大猪腿。

        见韦泽开始切肉,兄弟们不顾疲惫,也纷纷拿出了竹筒,把韦泽切下来的腊肉片装进竹筒,喜滋滋的用长草把竹筒扎好放在火堆旁边。这年头生活艰难,很多家庭中逢年过节的主菜若是腊肉,那就说明是好年景了。这次打了大胜仗,人人自然喜不自胜,缴获的物件中有腊肉,兄弟们更是欢喜。闻着竹筒中逐渐散发出来的浓郁香味,不少兄弟嘴边已经显露出水花。就连保养过单刀之后开始研究【创建和谐家园】手铳的韦泽也忍不住向火堆多看了几眼。

        但是韦泽并没有太在意吃肉的事情,他收起保养过的单刀,又拔出了缴获的【创建和谐家园】手铳。这把【创建和谐家园】手铳不是火绳引发,而是燧发枪。靠上板簧发火,只要装好火药与子弹,就能随时射击,比火绳枪强出去实在太多。缴获这口单刀自然是令韦泽喜不自胜,把装饰着精美花纹的【创建和谐家园】燧发枪更是韦泽保命的本钱。

        如果能够把太平军装备的火绳枪都换成燧发枪,再加上刺刀,韦泽完全有信心轻松击溃这时代的任何清军。正当韦泽的思绪放在这些未来军事考虑的时候,就听张应宸恭恭敬敬地说道:“韦司马,可否开饭?”

        “哦!吃饭!吃饭!!”韦泽立刻答道。话音刚落,部队中立刻响起一片欢呼声。

        韦昌荣心急火燎的解开竹筒上绑着的长草,夹起一片腊肉就塞进嘴里。腊肉有些烫,韦昌荣忍不连吸凉气。可他只吸了几口凉气,就开始大嚼起来。没人笑话韦昌荣,大伙和韦昌荣一样急不可耐的吃着腊肉,还往嘴里猛扒混着肉香的豆子米饭。

        狼吞虎咽的吃完了这顿饭,韦昌荣舒服的叹口气,“若是有酒,那就更好了!”

        这句话立刻得到大多数兄弟们的赞同,大家纷纷应和道:“是啊!有酒便好了!”

        接着就有兄弟遗憾地说道:“可惜这次的清军没有运酒,不然我们也抢些回来。”

        韦泽倒是没有如同兄弟们吃的那样狼吞虎咽,听到这话他笑道:“这次没有,下次却未必没有。马上就过年了,清妖的头子肯定要犒赏下头的人,这酒自然不会少。保不准下次还有……”

        “哦?我们再伏击一次么?”兄弟们当时就来了精神。

        韦泽摇摇头,“先把这次缴获的盐巴与火药送回永安。城里面正缺这些东西。不能光咱们在这里吃,咱们的家人在永安可没有盐吃!”

        听韦泽谈起在永安城的家人,本来热闹的气氛也稍稍变得低沉了些,不少兄弟停下了筷子。

        张应宸是永安城天地会的一个小头目,在太平军攻下永安之后才加入的太平军。这些天他算是知道了不少太平军的事情,韦泽他们这些“老战士”都加入了拜上帝教。凡是要加入拜上帝教的人,先得把全部家产都供奉给拜上帝教。通过供奉家产,拜上帝教才能确定这些人是否对拜上帝教忠诚。为了证明自己,大部分入教的人连自家土地都给卖了。

        通过了忠诚审查之后,这些【创建和谐家园】们全家都加入了太平军。也就是说,【创建和谐家园】们自己拥有的一切都归太平军所有,如果他们现在离开了太平军,连可以回去的家都没有了。

        眼下太平军的家眷们都在永安城中,张应宸能够理解为什么韦泽一提在永安的家人,老太平军的战士们就会如此表现。兄弟们缴获了腊肉盐巴,此时吃的开心。而兄弟们的家人在永安却只能吃“淡食”,过着没盐少菜的日子。在这时候,还能自顾自的吃的开心,那就只能说那人已经良心泯灭了。

        所以张应宸赶紧说道:“兄弟们,咱们赶紧把这些缴获运回永安,咱们家人自然能够吃上盐。有韦司马在,咱们再打一次清妖的运粮队,咱们就再也不怕没盐吃啦!”

        “是啊!跟着我四叔,还有什么清妖打不过。大伙吃完了就赶紧休息,明天一早就赶紧往回赶。”韦昌荣也鼓动道。

        太平军的兄弟们打仗不仅仅是在为太平军打仗,更是在为他们自己,在为他们的家人打仗。一听回了永安之后就能继续出来打仗,加上这次仗大伙打得顺手,人人又都恢复了精神。

        “我等一定跟着韦司马好好打仗!”

        “有韦司马带着,我们谁都不怕!”

        兄弟们纷纷表态。

        张应宸听着这些话,心中颇为激动。他也是有同样的心情,韦泽在战场上的勇武表现,令张应宸再也没有对韦泽的任何怀疑。而且张应宸的家族也在永安城,韦泽能带着兄弟们多打几次胜仗,张应宸的家人自然也能多吃上食盐。众人能在韦泽带领下骚扰清军的粮道,清军攻破永安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韦泽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大声说道:“兄弟们,眼下的当务之急在于赶紧运东西回永安。至于兄弟们的功劳,我自然会记下。东王已经颁布了命令,咱们太平军论功行赏,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既然兄弟们都立下大功,我也绝对不会埋没了兄弟们的功劳。等大家回到永安之后,我自然会向东王禀告。虽然我不能向兄弟们夸下海口,不过这次我努力让兄弟们人人升到伍长。”

        听到能够升官,众人都是一片欢呼。

        韦泽又立刻压下了兄弟们欢呼的势头,“兄弟们,咱们话说在头里,既然这次抢了清妖的运粮队,我们回到永安之后只怕就会立刻出兵,若是兄弟们此次没有得到提拔,大家却不能有什么别的心思。若是提拔了兄弟们,我还得先说,我用兵讲的是能否干事。当了伍长,这分配的粮饷自然是该给,可在我这里,伍长却未必指挥四个人。这不是我不让兄弟们做官,而是仗打不好,命就没了!命都没了,要着官有个鸟用!”

        “一切皆听从韦司马安排!”兴奋的战士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答道。

      第7章 韦泽(七)

        回程的时候众人都抓紧行军,大伙的家人还在永安,这趟出来已经七天了,一想到带着这么多缴获回到永安城之后就能有奖赏,特别是能与家人相聚,人人归心似箭。

        韦泽派张应宸领了两名兄弟先赶回永安城禀报,自己带领大队行军。尽管携带众多物资,来的时候走了六天的路,回去的时候只走了不到三天。毕竟出发的时候众人是探索前进,沿途上还得奋力开路,回去的时候只需赶路即可。大家晓行夜宿,终于在2月12日上午,到了韦泽与张应宸约定的汇合点。

        在汇合点等待韦泽的不仅仅是张应宸,还有城内派出的一个两的部队,带头的居然是太平军的御前侍卫林凤祥。林凤祥也是金田起义时的40名老兄弟之一,此时也官拜司马,同时成了洪秀全的御前侍卫。官职虽然与韦泽相同,地位却比韦泽高不少。

        韦泽与林凤祥见过面,而且两人在韦泽没有穿越附身前还一起打过仗,算是熟人。见到居然是林凤祥亲自来,韦泽就明白了太平军高层对这批缴获的重视程度。

        亲自一袋袋查看了韦泽他们带回的缴获,林凤祥抓住韦泽的手,兴奋地说道:“韦司马真是辛苦了!有这些东西,守城就有望了。”

        听到这激动的话语,韦泽心中一凛。太平军的局面居然到了令林凤祥都觉得守不下去的地步了么?但是韦泽却也没有点破这点,他笑道:“有林司马亲自接应,我等自然可以轻松回去。回去的道路林司马可否已经安排好了。不若我们现在就走。”

        “得等天黑才行。”林凤祥遗憾地答道,“韦司马出兵之后,向荣再次向前移营,此时几乎逼到了红庙那里。”

        “什么?”不仅韦泽瞪大了眼睛,韦泽的部下们都是一惊,此时距离他们离开永安城已经有了十天,大家不知道永安城的局面发生了如此大变。

        太平军的永安防御体系并不是简单的依靠永安城城墙实施防御,太平军在永安城外也占据了不少据点。北边要冲之一就是红庙。

        满清北大营的统领向荣与南大营的统领乌兰泰,曾经在官村岭被太平军彻底击败,向荣随即被解职。等太平军攻克永安之后,向荣才被起复。自打起复之后,向荣就一改以前的失误,放弃了与太平军全面野战,转而实施了阵地战。他先亲自带队,把清军的北大营从距离太平军30里的古排强行迁移到距离太平军15里的龙眼塘。

        林凤祥向韦泽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情况,韦泽他们离开永安城之后不久,向荣再次移营,把清军北大营逼近到了距离城墙七八里地的红庙前面。

        向荣这次移营不仅逼近了太平军,还截断了韦泽带队回到永安的道路。即便是眼下还有路可走,却也保不准什么时候遇到清军的巡逻队。韦泽他们人人背了四十斤的缴获物资,加上数日来不停的行军大战,没有来得及休息,体力已经到了谷底。若是被清军的巡逻队发现并且攻击,别说把缴获的物资给运回去。只怕韦泽他们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

        见韦泽他们如此震惊,林凤祥笑道:“兄弟们暂且不用担心,我出来之前,南王已经命翼王到了红庙。只要我派人回禀翼王,那时候翼王自会出兵引住红庙对面的向荣。而还会有一队兄弟前来接应,把这些缴获运回城内。”

        “如此甚好!我等就听林司马调遣。”得知有大部队接应,韦泽松了口气。

        林凤祥立刻人回去禀报,下午时分,又过来了二十几名负责搬运的兄弟。没多久,就听到远处出现了喊杀与枪炮声。韦泽好歹打了这么三个月的仗,一听声音就知道枪炮声基本都是从清军那边传来的,太平军这边只有偶尔才会开枪,火炮更是一声没响。

        但这不是韦泽他们要关心的问题,林凤祥带领着运输部队,扛着东西就走。队伍避开了双方交战的战场,一路往永安城方向赶。

        前来接应的兄弟们都知道韦泽他们这一路也已经没了气力,所以没让韦泽等人再抗缴获的物资,而是由接应部队每个人扛了二十几斤的东西,十几里路跑了一个时辰。半路上又有五十几名兄弟接应。行进速度更是快了许多,百十号人终于在天色即将黑下来的时候到了永安城下。

        到了城北大门,只见城上城下都站了不少守城的太平军战士。看来这消息传出去的颇快。而令韦泽惊讶的是,人群中竟然有位一身黄袍的王爷,定睛观看,那位是负责全城防务的南王冯云山。

        太平天国攻克永安城后建制,分封了东西南北四王以及翼王石达开。南王冯云山是地位仅次于东王杨秀清的人物。能让冯云山亲自来迎接,说明缴获物资的辛苦得到了上层的重视,韦泽心里面也是有点得意。上前几步,韦泽率先见礼,“属下韦泽见过南王。”冯云山只随便应了一声,就直奔缴获物资而去。确定运来的袋子里面都是食盐与火药,冯云山转回头对韦泽说道:“韦兄弟可是立下了大功!”

        高兴归高兴,冯云山的心思还是在军务上,只是赞了韦泽一句,冯云山转身对旁边的人命道,“立刻将这些盐与火药送去圣库。”

        张应宸到了城下的时候,气都快喘不过来了。不过张应宸发现,哪怕是他跋涉了这么久,速度上竟然并不比半路接应的兄弟慢。半路接应的兄弟中,有几个也是跑着跑着就抽筋了。

        一路上,韦泽多次讲过不吃盐的后果,与韦泽他们同行的时候,大家都一样。还看不出来。这几天大家天天盐吃够,甚至还有腊肉吃。与城内的兄弟一比,这体力上居然不落下风。对于这次韦泽的功劳,张应宸已经完全能确定。

        见到冯云山这样的大人物亲自来迎接,张应宸满心激动。然而南王冯云山只是忙着处理公务,却没有多褒奖一下有功之臣,张应宸心中也有些失落。正在心里不太高兴的时候,张应宸就见韦泽上前一步对冯云山说道:“南王,属下乃是奉东王之名出击。南王送这些缴获的东西去圣库,自是应当。但是还请南王派位兄弟和属下一起去见东王,这样属下复命之时也好向东王交代。”

        见韦泽这么做,张应宸立刻紧张起来。太平军中除了天王之外,就是东西南北四王权势最大。东王杨秀清被封为军师,统领诸王。南王冯云山则是权势仅次于东王的人物。韦泽的语气神态颇为恭谨,但是说的这话中隐隐有着不相信南王的意思。张应宸忍不住心中捏了把汗。

        然而南王冯云山竟然没有生气,只见他哈哈一笑,“只是顾得高兴,这件事却没来得及想到。这样,我与韦兄弟一起去见东王,当面把此事说清。”

        既然冯云山如此说,韦泽也就没什么好说,命令部下回营休息,韦泽跟随着南王冯云山向着城内去了。

        在去东王府的路上,冯云山告诉韦泽,昨天下午“天父降临”,向太平军发话,说眼下的困境很快就能渡过,要太平军上下向诸王学习,奋力杀敌,以图胜利。今天韦泽就送回来缴获,想来太平军士气当是一振。

        虽然脸上没有什么表情,韦泽心中忍耐不住想大笑。以往他对太平天国有一个过不去的坎,那就是拜上帝教的问题。作为新中国很普通的青年,韦泽本人是坚定的反宗教份子。然而正是基于反宗教的理念,韦泽很快就发现,那位不怎么露面还喜欢写打油诗来阐述教义的天王洪秀全或许是真的信由他自己创立的拜上帝教。除此之外的太平天国诸王没一个人信拜上帝教。例如后世大大有名的翼王石达开,对拜上帝教的态度可能就只差敲锣打鼓的公开反对了。

        至于冯云山本人,实际上是拜上帝教在广西的真正推行者。洪天王是主管经书编写的教主,冯云山的作用地位无疑就是实际操作的教皇。东王杨秀清眼下的职务是统领诸王的“军师”,这位从上讲本该更世俗化的东王,面对本来完全没机会插手的拜上帝教,竟然搞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手段”。天王洪秀全称自己是天父的二儿子,耶稣的弟弟转生。杨秀清就自称天父附体,每当天父附体的时候,杨秀清就是洪秀全的“父亲”,是旨意比洪秀全更具权威性的最高神。

        对韦泽这个反宗教的人来说,刨去宗教手段带来的滑稽感,韦泽倒是非常认同这种政治手段。得知自己巧合之间竟然能帮上杨秀清的忙,韦泽心中还是颇为高兴的。

        不管多少人真心相信天父附体这等小手段,杨秀清做事有始有终。每次附体发表完“最高指示”之后,杨秀清都会稍微去休息一下,以示天父附体是会给普通人的身体带来相当沉重的负担。此时杨秀清正在“休息恢复”当中。

        双方又聊了几句,不由自主的就说起了最近的军务。对于清军收紧包围圈,韦泽反倒不在乎。看着冯云山那沉重的神色,韦泽笑道:“南王,向荣与乌兰泰都不过是咱们的手下败将,想打败他们,其实只用像以前那样,把他们给引到外面野战。拖着清军在山里走上几遭,他们心急着打败我们,就更会冒进。此时设下埋伏,定能将他们一举歼灭。”

        冯云山听完之后就问道:“若是清妖不追击咱们出城的部队,而是趁着城防空虚的时候加紧围攻永安怎么办?”

        韦泽答道:“那我们就索性不要守永安了,只要杀光追击咱们的清妖,这永安城咱们想要再次拿下,那是易如反掌。何必一定要在乎这一城一地的得失呢?”

        “何必一定要在乎这一城一地的得失……呵呵。”冯云山听完之后只是笑了笑,却没有再说什么。太平天国的诸王集中居住,王府就设在永安城衙门附近的几处大宅子中。永安城不大,就这么说话的功夫,两人就到了东王府门口。南王冯云山没有对韦泽的看法给与任何评价,他带着韦泽直接进了东王府。

      第8章 韦泽(八)

        由于洪秀全认为“上帝”这个“帝”字不能僭越,所以太平天国中只有“王”爵,没有皇帝。东南西北四王以及翼王都是王爵,就连洪秀全也只是“天王”。天王洪秀全是万岁,东王杨秀清是九千岁。仅仅这一点,就能明白杨秀清在太平军中的地位。

        南王冯云山带着韦泽进了东王杨秀清的府邸。除了侍卫之外,东王府里面还有女官与侍女。见到南王冯云山进来,女官们就上前见礼。南王冯云山让韦泽等在外面,他自己径直进了杨秀清所在的客厅。韦泽就简简单单的站在了院子中,他视线微微下垂,对那些女性们完全视而不见。这倒不是韦泽矫情,太平天国在1851年实施“永安建制”,天国颁布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对于韦泽来说,这大部分措施倒是能够理解。例如圣库制度,军功制度,男女分营。在战时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只是农民起义的本色在这些制度中也一览无遗,例如洪秀全命令部队男女分营,他却在永安建制中宣召,“后宫称娘娘,贵妃称王娘。”即天王的后妃总称“娘娘”,东、西、南、北、翼五王的妃子通称“王娘”。此时洪秀全与五王都有妻妾,他们倒是和妻妾住在一起。

        在小农制度中,有没有特权代表了地位的高低。上位者若是没有特权,只会让下面的人笑话。韦泽能理解这点,但是不等于他能接受这点。而且韦泽好歹是在北方的大型船舶企业所在城市成长,当地的美女身材高挑,娥眉杏目,鼻梁挺直,皮肤白皙。这才是韦泽喜欢的类型,诸位王爷家的女性,韦泽是真的不忍睹视。

        韦泽不知道的是,他这么神态自若的站在院子里面,反倒引起了屋内的东王杨秀清与南王冯云山等人的注意。原本冯云山与杨秀清说完了韦泽劫粮的事情后,就准备出门叫韦泽进来。结果从窗户看出去,却见韦泽就那么简简单单的站着,完全放松的姿态,对院中不时出现的女性视若无睹的态度。这让冯云山颇为讶异。

        19岁的青年,即便是害羞,也只会刻意避开女性。韦泽这等视而不见的态度,有着异样的成熟感。冯云山一直负责传教工作,见得人成千上万,这等从容平淡的青年却是没有见过几个。

        发现了冯云山的异状,杨秀清也朝外看去。稍微看了一阵,杨秀清轻笑一声,对侍卫说道:“叫外面的韦泽进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1: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