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铁十字》-第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霍夫曼对虎式整体的设计思路持肯定态度:由于负担支援中型坦克(这个角色已预定给了豹式)的战斗任务,虎式的火力和防护能力应当加强,不但应当采用最强的坦克火炮和火控设备,在防护能力上也应该采取较强厚度的防护装甲,至于因为强火力和强防护导致了较低的机动性则可以接受,毕竟坦克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三个要素之间没法全部做到顶尖,需要进行充分平衡。但现有设计却选了一条最糟糕的思路,为了提高车内空间并保证大备弹量,设计师简单地采用了加大车体长度、宽度和高度三围的办法,同时为兼顾提高机动能力,还采用了复杂的行驶系统(战斗履带和运输履带)和悬挂系统(8对三重交错重叠负重轮),大大增加了坦克重量,使它们严重重。武器局下达给各家公司的设计指标先从Vk3oo45o1中的45吨,最后生产出来的虎式原型车全重过了56吨。重不但恶化了虎式坦克的机动能力和战场通行能力,也增加了行驶系统、悬挂系统、动机和变箱的负担,导致严重的机械故障和战斗出勤率低下的问题。

      同一辆坦克,运输时候是一种履带,上了战场又是另一种规格的履带,甚至于还要拆除最外面一层的负重轮才能实现战场转运(虎式一共有8对三重负重轮,全部轮子加起来48个)这样奇葩的事情也就是第三帝国能捣鼓出来,做为穿越人士,霍夫曼对此深恶痛绝。当然,他知道事情的原委,设计师们固然有责任,但绝大多数责任都要算在希特勒头上,可眼下他是不打算继续背黑锅了。

      眼看元站起来准备言,其他所有讨论的声音一下子夏然而止,人人都竖起耳朵聆听。

      第二十二章 大刀阔斧的设计修改

      “对新式坦克的研制开我一直希望能够在9月份之前完成,但目前看来,不但整体进度让人失望,目前的设计思路和细节也让我没法接受。r?a? ? nw?en? w?w?w?.?r?a?n?w?e?n `o?r?g?先,他们大大重了,4月份第一次展示时我就多次目睹他们陷入泥潭而动弹不得的窘迫,5个月之后依然还是老问题。”霍夫曼的语气很严厉,“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你们根本不理解这辆坦克的定位与要求,6号坦克做为一辆突破坦克,他最大也是最关键的使命是反坦克作战,所以他不需要目前这么多的备弹量。”

      军备部对东线坦克战有过统计,一次战斗中一辆坦克平均消耗的炮弹在3o-4o,最高在6o左右,这还是因为伴随作战时为了掩护步兵进攻而射榴弹所产生的。作为突破坦克,92备弹量对虎式而言其实是远远过剩了,要知道同级别的Is-1重型坦克装备85mm火炮,备弹量是59,Is-2装备了122mm火炮,备弹量只有区区28。这些数据德国设计师不清楚,霍夫曼却知道得一清二楚。

      “虎式有6o左右的备弹量就足够了,削减弹药数量之后,车内空间也不需要那么多。”霍夫曼走上抬去,顺手用教鞭指了指黑板上悬挂着的保时捷原型车图样说道,“虽然保时捷博士的设计仍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一点我认为值得肯定,在搭载同样的火炮和成员组情况下,他设计的车宽只有3.3米,而亨舍尔的车宽却是3.7米,为了这加宽的o.4米,我们不但要付出几吨重的防御装甲,还要承担使用两种履带和三重交错负重轮的后果,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另外,我能接受车辆前装甲厚度略微削弱一点的设计,不需要11omm,有1oomm也可以了,防御力提升完全可以通过变换倾斜角度来实现——俄国人在T-34身上就是这么干的,其他部位的装甲厚度可以维持现有数据不做变动。”

      保时捷博士对此点头表示肯,元刚才的话总算让他扳回了一些面子。

      托【创建和谐家园】上校和艾博安教授交换了一下意见以后说道:“我的元,如果按照您的尺寸要求和备弹数量,再加上装甲厚度的减少和倾斜角的调整,我们认为修改后的车辆宽度可控制在3.2-3.25米之间,高度可以下降到2.9米以下,考虑到防御装甲相应减少和重量下降,还可以简化悬挂设计并去除最外侧那一重负重轮的设计,那样对地面的单位面积压强能基本维持原设计。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将重量控制在5o吨以内……或许还可以提升最大行驶度。”

      “38公里的设计时我认为足以了,可靠些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5o吨的总重量还不行,请你们务必控制在48吨以内……”霍夫曼在心里能够接受5o吨的重量,但他知道德国设计师爱重的脾气,所以又留了2吨的余地。

      “同样的道理,相应的设计调整还可以应用于5号坦克。”既然6号已被命名了虎式,5号也被霍夫曼赋予了豹式的代号。虽然豹式不是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对象,但他显然对豹式的设计也很不满意。现有设计显示,豹式将采用86omm直径的负重轮,再加上为了保证机动性而采用的双扭杆悬挂系统使车高过于夸张,达到了2.99米,不但远4号坦克的2.65-2.68米的车高,甚至过了虎式2.93米的车高——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按照霍夫曼的要求,豹式坦克同样需要削减备弹量并做减重处理,同时必须采用与虎式一样的负重轮与履带——这在战场上可以便利维护,豹式的车体也过长,需要进行缩减,霍夫曼考虑了一番,4号坦克是6对负重轮,虎式是8对负重轮,在重量介于两者之间的豹式理想便是采用7对负重轮。在确保机动性的前提下,由于重量已减轻,车体也相应缩小,单扭杆加大弹簧的悬挂系统足以代替原有的双扭杆设计,不但可以减少悬挂系统所占的空间,还能提高可靠性。

      “在这些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后,豹式的车宽应该不过3.1米,高度降低到2.8米以下,同时整体重量不能过38吨。”霍夫曼一边说,武器局的一帮头头连连点头,对元要求5号、6号坦克采用相同的负重轮和履带的提议他们举双手赞同——这本来就是他们的愿望,能大大简化生产、降低技术难度,如果不是严肃的技术论证场合,差点就要站立起来高呼元万岁了。

      “另外……”霍夫曼看见施佩尔在举手,便问道,“施佩尔,你有什么想说的?”

      施佩尔站起来说道:“我的元,我接到报告,武器局打算给豹式坦克使用7o倍径的75mm火炮。这是一种新型坦克炮,由于身管很长,可预见其产量不高,是否考虑更换成与虎式一样的88炮,威力似乎区别不大,但可以提高后勤保障水平——豹式既然已在动机、负重轮、履带等各方面采用了与虎式一致的零件,采用相同的火炮应当也不存在困难。如果这个调整能实现的话,我们就不会在生产上受制太多,因为按您要求的坦克数量,75mm新式坦克炮恐怕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托【创建和谐家园】上校彻底凌乱了,豹式原定采用的75mmkk42L/7o坦克炮威力当然是巨大的,某种程度上甚至还越了虎式拟采用的88炮,但这种75mmL7o的长身管火炮生产工艺性却很差,武器局原先就表达过这种顾虑,之所以坚持要在豹式上采用完全是因为元明确指示要求加强火力的结果。

      现在施佩尔旧话重提,上校紧张地看着霍夫曼,生怕元当场勃然大怒,武器局一帮头头的心也提了起来。

      出乎众人的意料,元居然没有火,反而笑了起来:“施佩尔,你说的很不错,这正是我想表达的观点,豹式与虎式应当采用一样的坦克炮,至于威力更大的坦克炮和更厚实的装甲,我们可以留给下一种重型坦克。”

      他转过头问艾博安教授:“教授,您的意见呢?”

      “我认为可以,这两种坦克炮总体重量相差不大,88mm火炮的炮塔座圈直径也许会略大一点,但即便经过数据调整,在豹式上安装依然毫无问题。”艾博安仔细思考了一下,给予了肯定答案。

      全场一片沉寂,随即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果说虎式坦克还是一点小改动的话,那豹式完全就是大调整了,可这是领袖的意志,谁敢违抗?更何况专家们都赞同元的意见,现在只希望设计师不要崩溃吧。

      在众人一片热议的时候,凯特尔却走神了,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按照元调整后的设计,新的5号和6号坦克将有大量的相同之处,动机、履带、负重轮、火炮等等都是一样的,两者间除了装甲防御能力外没有太多的本质区别,还有必要再分开么?换句话说,生产一种防御力弱于虎式同时机动性强于虎式的豹式坦克真有必要么?

      第二十三章 走神的凯特尔

      “凯特尔元帅、凯特尔……”直到霍夫曼喊了三遍,魂游天外的元帅才反应过来,急急忙忙站立起来。? ?燃文小说 w?w?w?.ranwen`org

      霍夫曼早已注意到陷入走神状态的凯特尔,特意点名问道:“我看你想得出神,最高统帅部对此有不同意见?”

      “啊……没有………不不不……我的元,我的意思是。”凯特尔结结巴巴的样子逗乐了一大群人,连施佩尔都忍不住要笑出声来,“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既然豹式与虎式有如此多的共通性,为什么我们还要生产这种防御性能落后于虎式坦克的5号坦克呢?全力生产虎式不行么?”

      此话一出,引起了在场很多人的共鸣:元和施佩尔一直都在强调生产能力,武器局同样也有这个意向,既然方向一致,为什么不干脆全部生产虎式呢?受东线战场T-34和kV系列坦克的【创建和谐家园】,6军方面一直将希望寄托在了后续5号、6号坦克大规模生产上,盼望着新式坦克既有质量优势又有不小的数量规模。但霍夫曼却清楚地知道,这种乐观的理想根本就没有实现过,虽然豹式和虎式在性能上大大压倒了老而弥坚的4号坦克,可数量和生产能力却是最大短板。不说与最高产量5万辆级别的T34和m4谢尔曼相比,就是苏联的kV系列加Is系列的数量总和都压倒了虎豹的数量。若非如此,4号也不用坚持战斗到1945年——不是第三帝国不想要更多的老虎和豹子,实在是满足不了前线部队的需求。

      “这个问题我想我可以回答。”施佩尔站起来从容不迫地说道,“坦克军备重整案执行后,统帅部拟定了1943型装甲师的初稿,希望将各师装备的坦克数量从目前平均的16o-18o辆每师提高到25o辆左右,而党卫军又提出要新扩充几个师,再加上芬兰人、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等提出的需求,军备部接到的累计补充需求大约是每个月12oo辆以上,如果还要再完成统帅部要求的几个装甲掷弹兵师升级为装甲师的整编,再加上我承诺的将所有2号、3号坦克更新为4号坦克的计划,这个数字或许还需要再加上5oo辆,但我们的生产能力却远远跟不上。来之前我问过保时捷、亨舍尔、man和奔驰这4家公司,如果按照原有的设计,5号的月产量不会过5oo辆,6号产量或许只能达到2oo辆,如果全部转产虎式,我敢担保明年东线的装甲师数量只有今年的一半,当然将军们可以赌新坦克装备后我们用一半的装甲师就能完成任务……”

      这个数据马上得到了武器局六处的确认,按他们的说法,哪怕执行了“三班制”,施佩尔部长提出的计划能完成8o%就不错了,如果按元简化后的设计进行生产,这个数字或许还能更高一点。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统帅部的参谋军官们都惊呆了,凯特尔更是惊愕地说不出话来:他原以为施佩尔的言语可能有所夸大,没想到武器局的估计比军备部更不乐观,他可不敢接施佩尔的赌,倘若东线装甲师少一半,各集团军群司令官非联合起来枪毙了他不可。

      “所以,4号坦克的生产不但不能削弱,还需要继续加强。”霍夫曼话锋一转,顺势布置起4号坦克的生产任务来,“前线对g型坦克部附加的3omm装甲反应很好,对新试验的48倍径75mm坦克炮也持有积极态度,建议武器局继续改进,下个月实现新型号生产。”元一句话,又把4号坦克中最优秀的h型提前5个月释放了出来,改进后的4号h型将采用75mmkk

      4oL/48坦克炮,前装甲加厚到8omm,吨位达到25吨——几乎是4号坦克改进的极限了。

      克虏伯设在马德堡的工厂是4号坦克的生产主力,但其生产潜力还没有完全挥出来,此外沃玛格和尼伯龙根的工厂虽然也在参与生产,但他们都以为会很快转产新式的5号、6号坦克,积极性也不高。虽然会议上霍夫曼并没有最终确定由亨舍尔还是保时捷承担虎式的生产任务,但他相信保时捷博士能读懂后面的暗示:论起修改设计来,亨舍尔需要花费的精力远少于保时捷,即便武器局宣称11月份还要再最后比较一次,但从话里话外的意思来看,保时捷的设计显然已经落败了。为照顾保时捷的面子,也为了安抚武器局六处的技术官僚们,他开口道:“博士,我希望尼伯龙根的工厂能加大4号坦克的生产强度,月产量至少要在4oo辆以上,这份订单至少要持续到1944年。”

      保时捷黯然点点头,他是个聪明人,不会傻乎乎地追问“难道战争要持续到1944年以后?”这样的问题,他在心底已接受了虎式竞标落败的现实,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元看在以往交情的面子上,给了保时捷公司不小的订单量,虽然这只是改进后的4号,但数量可不少。

      这句话倒是给了现场众人不小的冲击,这是元在公开场合第一次就战争长期化的表态,以往大家听到的宣传都是只要再给俄国人致命一击,战争就很快会结束的腔调。虽然这种戈培尔宣讲的论调说的次数太多已没多少人相信,但亲口听元说战争至少要到1944年以后,大家的心思免不了变得沉重起来。

      托【创建和谐家园】上校鼓起勇气,怯生生地问道:“元,您的意思是战事还要持续很久?”

      “没错,美国人参战给斯大林和丘吉尔这两个【创建和谐家园】打了一针强心针,但这也仅仅是垂死挣扎罢了。”霍夫曼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了会场,试图给他们鼓足勇气,“但我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光荣的国家社会主义和德国人民。”

      “为确保实现最终胜利,坦克的生产数量务必增加,军备部要求的2ooo辆每月产量必须达到,今后坦克生产简化为三种,其中4号1ooo辆,豹式75o辆,虎式25o辆,其他变形车辆另计。在新式坦克量产前,各生产线优先协助军备部完成旧型号更新与4号补充生产。”霍夫曼皱着眉头对凯特尔下达了指令,“统帅部应当对1943型装甲师编制进行调整:一个装甲师应该拥有2个装甲团和1个重装甲营,其中一个团装备4号坦克,一个团装备豹式,重装甲营则全部由虎式坦克组成,一个装甲掷弹兵师应该拥有至少1个装备4号坦克的装甲营。在这些编制补充完成之前,不考虑组建新的装甲师。”

      凯特尔大喜过望,元提出的建议比统帅部希望的还要好,他偷偷瞟了一眼施佩尔——现在难受的应该是他了。

      或许是被会议的气氛所感染,一直沉默着没有动静的亨舍尔厂方代表库尔特?阿诺德博士忽然举手言:“尊敬的元,既然要考虑提高生产性,是否考虑将虎式坦克的镍合金装甲生产工艺从冷轧锻造改为铸造?虽然冷轧锻造钢的强度特性要高出6-8%,但铸造车体和炮塔显然更容易生产。”

      这是一个很难取舍的问题,武器局经过几次讨论已驳回了这个建议,霍夫曼斟酌再三,最后说道:“豹式坦克应当采用铸造工艺以提高产量,但虎式坦克是为了争夺战场控制权、压制对方坦克的,数量不多,必须保持最高水平,依旧保留冷轧锻造。”

      会议已接近了尾声,趁着气氛良好,托【创建和谐家园】上校本来还想就后续重型坦克(即原定的“虎王”)设计思路继续征求元的意见,霍夫曼刚开了个头,凯特尔忽然接到副官递过来的电报,看了一眼之后眉头紧皱,脸色变得很不好看,转手又将电报递给了施佩尔,后者的表情比凯特尔更夸张,愤怒得差点要拍案而起,眼看架势不对,托【创建和谐家园】上校不顾霍夫曼还在台上,匆匆忙忙地宣布散会。

      第二十四章 联队长的狡辩

      霍夫曼沉住气,接过纸条慢慢看了起来,不看还好,一看之后他的脸色也变得十分扭曲,心情简直是糟糕透了。? ?火然文 ?? w w?w?. r?a?n?w?e?n`org

      电报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昨夜英美盟军轰炸机群对奥格斯堡进行了大轰炸,敌机总数在4oo架次以上,我军奋起反击,击落其中的23架,另有多架敌机负伤后逃脱,我方人员伤亡不大,但man公司为u艇配套的柴油机生产厂区遭到破坏,今天白天经过对现场进行紧急清理和统计,大约36%的机器设备已被废墟掩埋或确认为不能使用,未来三个月的u艇生产将受重大影响……”

      出乎两人的意料,元并没有如往常一样大雷霆,脸色虽然很难看,但只淡淡说了一句:“先回空军司令部,我要听他们的汇报和解释。”

      坐在宽敞的奔驰77ok里,霍夫曼陷入了沉思,在副驾驶位置随行的新任席副官弗里茨·达尔格斯中校见他闷闷不乐,便劝解道:“我的元,您和施佩尔部长似乎很在意这次损失?可据我了解,6、7、8三个月英国人在空袭中的损失都很大,我们的损失却很微小,单纯从概率上讲,让他们得手一次似乎也说得过去。”

      “你和防空司令部的人一样,到目前为止还不明白这家工厂的重要性。”霍夫曼摇摇头,没将副官的劝解放在心上,“在不列颠空战失败、‘海狮’计划无限制拖延之后,活跃在大西洋上的狼群几乎是丘吉尔脖子上唯一的枷锁,如果邓尼茨不能保持现在的压力,英国人会把更多的部队释放出来,那时候不仅是空袭,只怕地面部队都会6续反攻过来,迪耶普战役已给我提了醒,我们的‘西墙’堡垒还远远还没有实现完善。”

      元的口气听上去有点不大耐烦,但达尔格斯还是很乐意听到这样的“教训”,巴不得元话越多越好。在那次差点遇刺的鹰巢会议之后,他敏锐地感觉到元的性格似乎起了一些非同寻常的变化——用词语来形容就是敏感和多疑,虽然这种态度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显露出来的,但副官和随从们的日子普遍变得艰难起来。除席副官施蒙特将军因为蔡茨勒上将出任总参谋长的缘故而官升一级去东线担任军需总监的肥缺外,其他副官66续续都遇到了问题:原先的空军副官冯·贝罗上校因为是戈林帝国元帅推荐的人选,在战略会议召开前“不恰当”地将空军野战师被拆分补充的消息透露给了戈林,被希姆莱认定为“政治上不可靠”而建议元清洗,最后打他去了米尔希元帅手下看管战俘营;海军副官普特卡默在战前有一段时间曾经与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共事并担任后者的联络官,在海军上将被投入监狱之后同样遭到了党卫军的审查,虽然没查出任何问题,仍然被元以军备部联络员的名义派驻现场考察齐柏林伯爵号和其他军舰的建造进度,天天在造船厂为协调劳动力和物资而筋疲力尽。只有他算是抓住机遇,因为原先担任马丁·鲍曼的秘书,一直在元核心圈子里而受到赏识,在这个剧烈变化过程中在鲍曼的推荐之下很荣幸地接任了席副官的位置,军衔也从少校升到了中校。

      达尔格斯本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副官6续调离的根本原因并非因为可靠性问题,完全是因为他们跟随元多年,霍夫曼不想让熟悉希特勒性情的人察觉到元前后的变化而借机调离。达尔格斯的晋升固然是因为能力和以往的业绩,但更多还是霍夫曼为扶持鲍曼势力而做的权衡选择,霍夫曼可是比达尔格斯本人还要熟悉这位在历史差点因娶了爱娃妹妹而与元结成连襟,因“赶苍蝇不利而去职”并写出了《副官回忆录》等轶事。同样道理,作为对里宾特洛普率先起向戈林进攻的奖赏,霍夫曼也要求其推荐一位情报副官,条件是精通外语并擅长综合文字分析,结果还真让外交部长找着了一位全才,这位拥有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血统、名叫马克西米连·冯·科尔的外交官不但精通英法俄意四国文字,甚至还在日本待过两年,熟悉日本情况并粗通日语,将帝国保安总局呈递上来的各路情报归纳得井井有条,其作风之严谨、效率之高让协助元开展情报工作的鲍曼都赞不绝口。霍夫曼已在私下和公开场合表扬过里宾特洛普两次了,让后者高兴地几乎合不拢嘴——就从这一点来说,权力是人性天然的腐蚀剂,穿越不到1o天,这个元的位置就将霍夫曼的世界观从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改造成充满权术的大【创建和谐家园】。

      在警卫旗队的严格护卫下,车队在傍晚时分抵达了柏林,天已经完全黑了,除少数地方外,巨大的城市上空看不到有多少灯火。对此霍夫曼很满意,全面转入战时体制后,城市夜间灯火管制这一条总算是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了下来,说来真是奇怪,明知道英国飞机经常隔三差五地要进行夜袭,柏林等大城市的灯火管制纪律依然执行得三心二意,只有在防空警报拉响后才手忙脚乱地进行处理,要知道在英国本土,两年前也就是不列颠空战的时候,生性自由散漫的英国人就已开始执行严格的灯火管制,反倒是一直以纪律严明著称的德国人对此大大咧咧。可见,最近对叛国集团的追查和处理显而易见还收获了额外的好处:下面各个阶层、特别是原先的特权阶层对军方和政府的命令敢于阳奉阴违的人少了许多,毕竟谁都不想因为一点小事就被党卫队和盖世太保们请去喝咖啡。

      霍夫曼匆匆忙忙地用完了晚餐,在对原先的副官和贴身侍从们进行大调整之后,他终于敢壮着胆子将原先的食物从糖水煮水果燕麦之流升级到了熏肉、小烤肠和全麦面包等传统食物上,至于对牛排、鱼子酱还有巴伐利亚猪肘子等的渴望,只能再压抑一段时间后才敢尝试——元的素食主义真是害死他了。

      他带着施佩尔、凯特尔等人匆匆忙忙往空军司令部会议室赶去,新任空军副官莱曼少校早已经在等他了,还没推开会议室门,就听到里面有十分激烈的声音。霍夫曼摆了摆手,制止了正要高声通报的卫兵,停下脚步并竖起耳朵倾听起来。

      似乎是战斗机总监阿道夫·加兰德少将的声音,他正在指责一个人:“今天下午,面对美国6军航空队的空袭,你们联队的战斗机明明已现了敌机,为什么大部分战斗机最后选择了避战?这是整个Jg26联队的耻辱!”

      “阁下,我不能赞同您的观点。”一个年轻的声音争辩道,“您要知道,坐在办公室或者指挥室里是无法评估美国新式轰炸机带来的死亡威胁的,必须去亲自体验飞行一趟才能知道。您也是飞行员出身,应该知道我们所拥有的飞机瞄准器具和攻击武器几乎都是为攻击战斗机而准备的,从来没有尝试过针对这种重装甲、重火力型轰炸机哪怕一丁点的优化。如果是一架战斗机,他们只会在1oo米开外的地方填满飞机瞄准具的圆环,但美国轰炸机截然不同,在远远没有抵达合适射程的时候,他们庞大的身躯已充满了整个瞄准器具,敌人飞机上的后向机【创建和谐家园】会用猛烈的弹雨阻挠我们继续靠近,想象一下那种座舱被红色曳光弹包围而压根无法有效还击的感受,阁下就能理解为什么很多飞行员最后放弃了进攻——他们是人而不是神,没法在这种恐怖绝望的环境下冲上去……”

      听着对方毫不客气的辩解,加兰德咆哮着,用气得抖的声音说道:“既然远了打不到美国人,为什么不能贴上去?你们可以技不如人,但作为Jg26联队曾经的指挥官,我绝不希望看到你们连起码的斗志都丧失,这是在玷污联队光荣的传统。”

      “对不起长官,我要为他们的生命负责,我不能去做无谓的牺牲,再说,这种轰炸机今天不是被高射炮打下来一架么,在改进战斗机之前我们或许不缺少对付这种新飞机的手段……”

      第二十五章 美国陆航的B-17

      听到这里,霍夫曼再也忍不下去了,猛然推开会议室大门大踏步走了进去,脸色阴沉地扫视了众人一眼。??? ?燃文小说 ? w?w?w?.?ranwen`org由于是临时召集的会议,会议室里人并不多,除空军总参谋长耶顺内克大将、防空总监约瑟夫·卡姆胡贝尔中将和加兰德三人外,另外还有一个他不认识的军官,从军衔判断是少校,莱曼小声告诉他这位就是新任Jg26联队联队长不久的格尔哈德·舍普菲尔本人了。

      众人没料到元突然会推门进来,一时间居然忘了行礼,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手忙脚乱安排元等人就座。

      “格尔哈德·舍普菲尔?”霍夫曼叫住了正欲悄悄退走的少校,直截了当地说,“我听到你们刚才的争论,我对你的表现很失望。”

      “尊敬的元,我……”舍普菲尔知道情况不妙,硬着头皮想解释两句,却被霍夫曼摇摇手打断了,“对防空作战失利责任的追究原本不会牵连到一个普通的空军联队长,尤其是其中还存在着指挥、装备等问题,我更不想迁怒于一个普通的基层军官。但令我不能容忍的是,面对强大的敌人,你丧失了一个军人起码的斗志与精神,这不是演习,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要么我们踩着敌人的尸体走过,要么让敌人踩着我们的尸体走过,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道路可以选择。你以为你挽救了飞行队小伙子们的性命?恰恰相反,如果任由英国人的炸弹落下,会有更多的德**人和平民因此而丧生。”

      舍普菲尔的脸红了,头不由自主的耷拉下来。

      “既然你这么热爱生命,从即刻起,我以空军总司令的名义解除你Jg26联队联队长的职务,你明天就可以去米尔希元帅那里报到,希望战俘们能够感受到你对生命的热爱而提高存活率。”

      可怜的舍普菲尔像一条被打断了脊梁骨的老狗,拖着脚步,失魂落魄地离开了会议室。

      “这样的军官是谁推荐的?”凯特尔盯着舍普菲尔踉跄的背影,不满地说,“作风疲软、毫无斗志,把整个联队都带坏了。元待人还是过于宽容大量,换我直接将他撵出军队。”

      加兰德的神情显得有些古怪,这事情其实和他关系不大,联队长人选也不是他推荐的,否则舍普菲尔少校刚才就不敢这么无礼。原本他要跟随凯塞林元帅去南线上任,只不过还有一些昼间防空的工作没有完成与卡姆胡贝尔中将的交接,因此在柏林又滞留了几天。今天下午Jg26联队在面对美国6军航空队飞机空袭时的表现不力,身为该联队曾经的老长官,他面子挂不住了,特意把舍普菲尔叫来询问情况并希望对方能认个错,改善耶顺内克和卡姆胡贝尔对Jg26联队的印象,没想到赶上元到来,这下倒好,一切全撞枪口上了,舍普菲尔少校连认错的机会都没有就被身兼空军总司令的元撸掉了职务。

      霍夫曼没把众人的心思放心上,只问:“今天下午打下了最新型号的美国轰炸机?”他心里十分紧张,难道美国人提前投入了B-29,那些大家伙可不太容易对付。

      “是的,元。”耶顺内克递过来一堆照片,“这是击落的飞机残骸照片。”

      接过照片后只粗粗看了一眼,霍夫曼便怒不可遏地甩到桌子上:“这分明是波音公司的B-17轰炸机,美国人管它叫‘飞行堡垒’——倒是和我们新改编的伞兵装甲旅名字一模一样,这哪是什么新飞机?两年前我就知道了。”

      众人面面相觑,忽然间都把目光投向了耶顺内克,似乎在责怪他为什么如此大惊小怪,后者自己也感到哪里有些不对劲,猛然间回忆起来:在去年美德相互宣战前夕,德国驻华盛顿的武官弗里德里希·冯·伯蒂歇尔已完成有关美国轰炸机研和生产的详细报告,根据他的报告,新型飞机(如B-17F和野马)的广告在杂志、儿童书、香烟包装上到处都是,美国人根本没什么保密意识。阅读报告后的耶顺内克极为震惊,在4个月前也就是5月份间委托伯蒂歇尔向元做了汇报,没想到元根本就拒绝相信这些数据。在私下场合,耶顺内克绝望地告诉伯蒂歇尔战争已经失败,但在公开场合他宣扬的观点却截然相反,在有一次空军技术部内部交流会议上一个航空工程师试图阐述他对美国6军航空队重型轰炸机威胁日益增长的看法,被耶顺内克毫不留情地打断了:“盟军每制造出来一架四大型轰炸机都让我感到高兴,因为我们将像击落那些双家伙们一样把这些四轰炸机打下来,摧毁一架四轰炸机对敌人而言是更大的损失。”

      元当初的态度空军上下其实是知道的,只不过现在立场居然转变得如此之快,耶顺内克不知道该怎么把前后事情一起圆起来理顺,只好勉强说道:“确实如元所言,击落的残骸是美国B-17,不过不是老旧的c型,而是最新式的F型,相比我们识别手册中的机型,他拥有不同的机,更大面积的垂尾和副翼,还有更多的机炮和更猛烈的火力,所以Jg26联队在攻击时很不适应——最新型号的特点以及数据还没来得及下基层部队。”

      “这是工作失职。”霍夫曼本来心情就不太好,再加上被Jg26联队的事情添了堵,口气很差。

      耶顺内克沉默地点点头,卡姆胡贝尔生怕元继续迁怒这位老实的总参谋长,连忙补充说明:“美国第8航空队已进驻了英国本土,正在迅增强实力,上个月开始独自动对我们的空袭,不过数量和频率都不高,且以法国和低地国家范围内的目标为主。今天下午是他们第一次独立袭击帝国本土,规模也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大约有5个连续编队,每个编队拥有18架B-17或者B-24,他们的战术与策略与英国人不太一样,所以我们在应对上存在一些问题——不过我不认为美国人的威胁是无足轻重,恰恰相反,他们将来或许会带给我们更加沉重的压力。”

      这句话说得众人都是点头,似乎是针对元以前对轻视美国6航的态度而言的,隐隐约约有帮耶顺内克说话的意思。霍夫曼自然能察觉这不同寻常的气氛,他心里再一次把狂妄自大的希特勒痛骂了一顿,不露声色地转移了话题:“B-17的事情先放一放,我们先来讨论昨天晚上的事情。”

      “元,昨天夜里的事情我很抱歉,但我们确实尽力了。”夜间防空一直是卡姆胡贝尔中将在协调指挥,“昨天大约有4oo多架次英国飞机对我们动夜袭,主力机型是兰开斯特、斯特林、惠灵顿和哈利法克斯,英国人很狡猾,轰炸前他们先是干扰了我们的雷达,后来又进行了佯动,骗过了我们的防空体系,使大部分拦截的夜间战斗机扑了空,所以……”

      “我想问清楚,是英国人欺骗了我们的雷达还是我们压根就没有收到雷达的告警信号?”霍夫曼的口气很严肃,他可不想听防空总监打马虎眼。

      “确切地说,先是防空雷达受到了干扰,但我们依然起飞了夜间战斗机去查看和拦截,然后英国人的大集群悄然转移了方向,因为雷达普遍受干扰,我们没能够察觉这个变化,所以战斗机们扑了空,只抓到几条小鱼。”卡姆胡贝尔坦率地讲述了防空作战的经过,霍夫曼陷入了沉思。

      第二十六章 委屈的耶顺内克

      与一般人不同,作为军事专家,霍夫曼对第三帝国雷达展非常熟悉:虽然雷达是英国人率先明并投入运用的,并且在不列颠之战中大放异彩,但第三帝国除了在开战初期不太重视雷达运用而落了后手外,后续经过奋起直追的研,其展度要比英国更快。?ranwe?n? w?w?w?.?r?a?n?w?en`org英国使用的“本土链”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为19o千米,但只能探测12o度范围的扇形空域,其天线是一座近百米高的铁塔,机动性极差。而德国开的\与之相类似的“弗雷亚”雷达最大探测距离是12o千米,不但可以实现36o度旋转、保证了装备的灵活机动,还提供了最早的敌我识别系统。紧接着,“猛犸”作为“弗雷亚”的改进,探测距离不但过了3oo公里,而且精度上更加可靠,只可惜和“弗雷亚”一样不能准确地测定高度。而最新研制的宝瓶座雷达又升级了一步,安置在一个能转动的6o米钢塔上进行不间断扫描,得益于德国科学家们的改良,最远能够现3oo公里(改进型可探测到38o公里)外的机群,不但可以知道来袭敌机的方向和距离,还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定机群高度,足以提供有效的早期预警。

      想了一下后,霍夫曼不解地问道:“难道英国人已可以有效地干扰宝瓶座雷达了?”

      “不能。”卡姆胡贝尔的表情有些不甘,“但他们可以比较有效地干扰猛犸和弗雷亚,宝瓶座雷达的问题在于数量太少了,西线总共不到5部,其中柏林有一部,但昨天遭遇轰炸的man公司所在地域恰好缺乏这种预警雷达。”

      “为什么不多布置一些?”

      “因为优先级的关系,雷达生产的数量很有限,而且。”耶顺内克插话道,“这种雷达建设在高达6o米的钢塔上,而且还必须建设相应的指挥中心,空军在其他早期雷达花费了较多资源,缺乏必要的后续配套。”

      “资源?”霍夫曼转过头问施佩尔,“6军原本要修建的几个大本营堡垒工事已全部被我叫停了,这些资源不能转过来么?”

      “我的元,这些资源早已被派给了在法国沿岸的u艇洞库工程和大西洋防线工程。”施佩尔面无表情地回答,“就是这样的安排龙德斯泰特元帅还很不满意,希望我能提供更多的钢材与混凝土。”

      “优先级顺序必须改一改,在西线防备空袭是第一顺位,u艇是第二顺位,大西洋工事就暂时往后挪吧——那些钢铁三角锥能挡住盟军才是笑话。”霍夫曼沉吟片刻后做了决定,“如果不能停止盟军对帝国工业生产的干扰,物资和资源会越来越不足,届时哪怕建成了大西洋壁垒也不能保证自身安全。”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缺乏足够的夜间战斗机。”卡姆胡贝尔补充道,“夜间战斗机目前拥有3个联队,分别是nJg1、nJg2和nJg3,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击落了不少于35o架英国轰炸机,但英国人至少还保留着1ooo架以上的实力,可我们夜间战斗机联队剩余的飞机却不到3oo架,也缺乏有经验的飞行员。更要命的是,我们接到梅塞施密特公司的通知,根据航空军备重整案,目前在夜间使用较多的BF-11o将于下个月停产……”

      霍夫曼还没说什么,施佩尔却像是被踩住了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卡姆胡贝尔将军,这您不能怪我,停产BF-11o是统帅部统筹考虑的结果,在空军技术部的论证会议上你们也认为Ju-88进行必要改进后担当夜间战斗机会更加理想,足以替代BF-11o的角色。而且我还答应你们,一旦亨克尔公司的hs-219项目成熟,将列入优先级采购……”

      卡姆胡贝尔尴尬地笑了一声:“施佩尔部长,确实如您所说,我没有责备您的意思,只不过,只不过……”连说了三个“只不过”,却说不出后续转折的话来,只把目光投到了耶顺内克的脸上,后者一脸尴尬,脸涨得通红,身体居然微微还有些颤抖——这是很明显的、出离愤怒的征兆。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其中有隐情了,霍夫曼见耶顺内克自己不肯吭声,点名加兰德问道:“加兰德,你应该知道情况,你来说是怎么回事。”

      加兰德只好吐露事情的原委:Ju-88通常作为轰炸机使用,西线空军因为轰炸作战任务不多,所以库存数量很少,施佩勒元帅以还需要兼顾比斯开湾反潜巡逻为由拒绝了防空司令部的调遣;而东线空军虽然装备了较多的Ju-88,但格莱姆为大将以战事吃紧、支援地面作战需要的借口,同样不肯放Ju-88作战单位回国接受改造,只交了15架BF-11o应付了事,然后两手一摊说东线空闲的BF-11o就只剩下这点了,还有几十架被改成了对地攻击机,同样交不出来。

      凯特尔元帅敏锐地现了其中的问题:东线战略调整早已明确,以收缩、巩固为主,大部分现有突出部都将逐渐拉平,连一直保持进攻态势、扑向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团军都停下来休整,哪里存在“战事吃紧、需要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情况?分明就是分管东线空军作战的格莱姆大将不把空军总参谋长耶顺内克大将放在眼里,说不定这个名单里还包括施佩勒元帅。

      随着加兰德的言,耶顺内克拳头捏得更紧,一张脸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一般。霍夫曼明白了:耶顺内克不是没有努力过,而是这种努力被人无视了,或者说他们根本看不起这位空军总参谋长,用各种各样子虚乌有的借口来搪塞他而已——问题还是出在空军的官僚体系上,这位年轻的空军总参谋长压不住这帮骄兵悍将们。

      耶顺内克在1917年仅仅15岁的时候就当上了战斗机飞行员,成功打下两架敌机,其少尉的资历还算是说得过去。但问题出在后来,一战后年龄不满2o的他一直在6军军械部工作,1928年才成为总参谋部军官,等到1933年转入空军时,凯塞林、施通普夫等人都已是上校了,他却还是个中尉,靠着给米尔希元帅当副官,次年才升了上尉——从少尉到上尉这两级他整整花了17年!他在参谋业务上的才华是被人公认的,1938年出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得益于戈林和米尔希的赏识,他连连升官,仿佛要将以前损失的时间补回来一般,此后8年之内从上尉晋升至大将。但这时候他的资历就显得太浅了,作为“坐火箭提拔上来”的空军总参谋长,他根本镇不住凯塞林,施佩勒、格莱姆这些前线的统兵大将。当然,戈林和米尔希安排耶顺内克出任空军总参谋长的目的也不单纯,就是看中他有能力、根基浅、好控制的这一面,让他经常夹在两人中间左右为难,处处仰人鼻息。由于他不善交际且又升得太快,在空军高层也没有什么朋友,唯独和里希特霍芬大将的私交还不错,可里希特霍芬被霍夫曼安排去海军当了航空兵司令,耶顺内克在空军司令部里就更加孤立无援。

      凯特尔元帅想得更多一些:除了资历,耶顺内克被人排挤恐怕还有派系原因——耶顺内克是戈林和米尔希提拔起来当空军总参谋长的,再加上担任过米尔希的副官,在很多人眼里耶顺内克早就打上了两人心腹的印记,在元除去戈林、放逐米尔希后,耶顺内克也会在清洗名单上,让他继续出任总参谋长无非是个过渡安排。凯特尔记得自己当初也有相应顾虑,却被霍夫曼否认了,元直截了当地表示:“选择耶顺内克继续担任空军总参谋长这个职务我是经过慎重考虑的,除参谋能力突出外,年纪悟性好、服从性高、执行力强才是我更看中的原因,空军充斥着太多的老朽军官,不依靠年轻人怎么行?”可这问题凯特尔清楚,别人就不清楚了,说得直白一点,这些高级将领们对元前次人事调整会议上的安排并不心服口服,他们不敢针对元,只管把气出到耶顺内克身上。

      凯特尔向他投去了同情的目光:委屈的耶顺内克原来是戈林和米尔希的受气包,现在又成了元的替罪羊,这日子可真是难过。

      第二十七章 提前出世的斜乐曲

      霍夫曼有些生气,但所有人都听得出来,这种生气不是针对耶顺内克的:“在空军人事调整会议上,我不是当众宣布你直接对我负责汇报工作么?事后为什么你不告诉我这些情况?为什么不报告他们的破坏行为?”

      “元!”耶顺内克低下头,“他们也有一定的实际困难,我原本打算等段时间后再协调的,没想到……”

      “你的资历或许浅了一点,但这不是他们无视你的理由,无论军衔还是职位,你的责任都在那里。? 燃?文小? ?说 ? w?w w?.?r?a?n?w?e?n?`org”霍夫曼鞭策耶顺内克道,“蔡茨勒的情况恐怕你比我还清楚,他当6军总参谋长前只是个少将,6军上将还是我给他跳过中将突击晋升的,除了迪耶普战役的胜利,其他说得出来的成绩恐怕谁都不知道。但现在怎么样?他不仅将东线三个集团军群、2oo多万6军管理得井井有条,西线近百万的6军部队也不敢不服从他的安排,论资历、论功绩,随便挑一个集团军群司令官甚至集团军司令官都比他地位高、功劳大,但他还是干得有声有色。他靠什么?绝不是靠他自己的资历和功劳——他那点资本在别人面前提都不够提的!他靠的是我的信任,靠的是军队上下对总参谋长职位的敬畏与服从,靠的是自己的手段与能力。你要挺起胸膛强硬起来,不能让人把空军总参谋长这个位置当摆设,你要充分利用我的信任和权威并善于挥自己的长处。如果有谁胆敢继续说一套做一套,我不介意继续调整人事——上次会议的时候我就警告过他们。”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9: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