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铁十字》-第4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个……”丰田副武阴沉着脸走了过来,嘴张了一下,说了半句没头没脑的话后忽然又停在那里,好半天才吞吞吐吐地挤出下面半句,“现在……报名……特攻队有多少志士了?”

      “我们已成功培养出十多名队员了,他们是整支队伍的种子,已全部熟练掌握了火箭操纵技能,不得不承认这玩意上手比开飞机容易得多,操作也简单,连我都会开!”大西指了指那些头缠“必胜”白布,身着海军军服的特攻队员说道,“他们很多人都不适宜开飞机,但又有强烈的挺身为国愿望,所以被选拔进来了。”

      “都是自愿的么?”井上成美问道。

      “都是自愿报名写申请书后才能参加,很多人还咬破手指写了【创建和谐家园】,没有视死如归的勇气是不能承担特攻任务的。”

      科尔心里一阵突突:写【创建和谐家园】报名参加特攻队,日本人的民族个性果然如元首所说的那样——疯狂起来是抵挡不住的。

      “大西君,先制作100枚吧,部署在布干维尔岛等地,他们那儿或许用得着。”丰田副武露出肃然的神色问道,“11月底前能完成么?”

      “这么急?”大西泷治郎有些惊讶,“队员征募和培训恐怕到不了这么多。”

      “那就加紧培养。局势刻不容缓,实在不行去前线就地征募。”丰田副武说道,“该不是你对新武器信心不足吧?或者生产有难度?”

      “那倒不是。生产、培养都不难,现在缺的是时间和人员,您应该知道执行这种任务技术是第二位的,视死如归、一往直前的勇气才是第一位的,除了前线将士和我们一部分高级将领,很多人还没做好这个准备,心态也没调整好。”

      “连我的心态也没调整好。”丰田副武叹了口气。“这是最后手段,按我的想法是最好永远都用不上这种武器,但很多事情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南洋群岛的防守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你先准备好,等待军令部的命令——没有我和伏见宫总长的明确命令,谁都不准动用,哪怕队员自己申请也不行。”

      “明白。”大西自己的心态也很矛盾。他其实也不太想用这种武器。但正如科尔所说的那样,一切为了打赢。想了想最后还是点头应承下来,信心满满地表示:“100枚我不敢保证,30枚一定做到,是该让美国人尝尝厉害了,不过,能不能请您给火箭取个名字?”

      丰田副武用伤感的语气说道:“就叫樱花吧——火箭发射与爆炸如樱花一般绚烂多彩而又迅速凋零,这份凄美永驻人间!”

      离开试验现场时。井上成美和科尔都默不做声,只管想着自己的心事:东南前线的收缩命令看来已确定无疑的下达了。再结合下午谈判的议题内容,几乎可以肯定日本立场发生了明确改变。

      上飞机之后科尔原以为是飞回东京参加会议,没想到这架二式大艇在途中转了个弯,往佐渡岛的另一面去了,这时候外务部随员才告诉他下午在佐渡岛海军秘密基地会议室进行外交洽谈,外相古正之已提前等候在那里了。

      谈判是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进行,日本方面很重视,除外相古正之亲自出席外,陆军次官下村定和海军次官井上成美也一同列席,由于是秘密商谈,除了这三人与科尔以外没其他人出席,反正科尔会日语,连翻译都省了。到这时科尔才明白为什么会把谈判地选择这么偏僻的地方,日本方面完全是为了保密,由于都是老熟人了,古正之上来也没过多寒暄,直接向科尔介绍印度独立情况:

      20世纪后,印度独立运动从王公领导的武装战争转化为由国大党领导的相对和平的民族独立自治运动。后因斗争方式的争论而发生严重分歧,国大党也分裂为两派:一派以甘地和尼赫鲁为首,始终坚持“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路线,被视为温和派;另一派以钱德拉-鲍斯为首,逐步转移到开展武装斗争的立场上而被视为激进派。一战时英国为获得印度上下的支持,空口白话许诺了印度自治,这使得温和派占据国大党上风,但随着一战胜利,英国所谓的自治与【创建和谐家园】改革无非是殖民统治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温和派的主张便失去市场,激进派开始占据上风。钱德拉-鲍斯在此过程中筹建了印度青年学生组织——国民志愿军并担任最高指挥官,他主张以武装斗争的方式来反抗英国殖民者从而使印度彻底独立。随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强化,印度次大陆被英国当作解决问题的主要场所而任意压榨,矛盾日趋激烈,1938年鲍斯当选为国大党主席,提倡激进路线并与甘地等温和派产生激烈矛盾,最终他同国大党决裂,后被英国殖民当局秘密逮捕。1941年他从加尔各答越狱逃亡莫斯科,请求苏联支持,未果后转往德国。

      “这么说这位印度独立领袖现在德国?”

      “正是,半年前帝国已拍电报邀请其返回亚洲并开展独立运动,对方已答应,但一直未能成行,敝国认为贵国对此有不同考虑,所以……”

      科尔当机立断答应下来:“完全没问题,过两天我就返回德国向元首汇报,下次直接让这位独立领袖搭载飞机飞往贵国,贵国可直接与这位领袖洽淡,有关成果只要不损害德、意盟国利益,我们便共同予以承认。”

      日方与会几人交换了一下眼色后都微微点了点头,科尔心中有数:日方看来相中了鲍斯的资历与能量,准备扶持其担任傀儡,这一点他毫无异议——霍夫曼来之前已和他明确交代,德国的手肯定伸不到印度那么远,因此有关印度问题上日本提出要求和条件只要不是太离谱都不妨答应下来。

      古正之心里暗暗高兴,看来德国至少不会在印度政权问题上与日本杯葛,他继续介绍道:

      受东南亚战事鼓舞,本年3月印度局势趋于恶化,伦敦方面派掌玺大臣克里浦斯赴印度调解并召开英印会议,但英方提出的《印度自治领方案》遭到了印度方面激烈反对,4月11日国大党和教联盟一致决议拒绝了该方案,美国派往印度的特使路易-约翰逊对尼赫鲁的工作也未获成功。6月10日,印度西北部信德地方发生反英暴动,同月15日印度独立大会在曼谷召开,甘地不与英国合作的主张风靡整个印度,8月9日,甘地、尼赫鲁、阿札德等20名国大党领袖遭到英国宪兵逮捕,进一步加快了反英运动的发展……

      古正之说道:“三国同盟的最初目标是首先尽快迫使英国屈服,这也是日本指导战争的重要方针,但随着德国注意力转向俄国,这种目标发生了偏移,倘若贵国要推进新战略,势必应该从东线收回力量同时加大对英国的压力——为迫使英国屈服,敝国希望德国继续封锁英国,并相机在英国本土登陆。”

      科尔读懂了古正之的意思,日本暗示苏德是否可以媾和以便德国能及早抽身出来尽最大全力对付英国,不过对方既然没明说,他也乐得装糊涂,想了想后回答道:“东方问题十分复杂,东线战事除削减英国持久作战的意志外,本身也是对《德意日三国产国际协定》的履行与实践,贵国主张全力对付英国的愿望我方当然承认,但这种愿望并非轻易就能达到的。鉴于当前英德海军力量对比失衡,敝国暂时无法采取这种办法,而在美国介入后,英美海上优势更加明显,敝国已陷入资源封锁与海域包围,如果不能从东线获取足够的资源与物资,敝国将缺乏持久作战的能力。”

      下村定不死心,补充道:“敝国认为当前有必要将在亚洲和欧洲分别构成各个战局的日德意三国力量直接联系起来,争取在英国最有价值、统治力量最薄弱、失去后最感痛苦的地方发挥作用。具有这种可能性的地方毫无疑问是印度,其归属如何将直接左右英国命运与未来地位。”

      “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日本未来为集中精力进军印度并打垮英国而将完全从中国战场撤军,特别是将最强大的关东军与人数最多的中国派遣军抽调出来执行印度洋攻略?”

      这个反驳击中了日本陆军的软肋:你不是要我与苏联媾和集中精力对付英国么?那在中国问题上你们是否也答应同样操作——这显然是日本陆军不愿或暂时做不到的,反过来日本也失去了要求苏德媾和的正当性,下村定张口结舌却又无言以对。

      井上成美憋着笑,他已在上午的交锋中领教过科尔的尖牙利齿,现在终于轮到下村定来感受这一切了。

      第三十五章 走投无路的日本(8)

      古正之又抛出第三个问题:“敝国原来期望对英先胜的具体设想在于,一方面期待德意对中东与北非方面的作战取得进展,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切断英、印、澳彼此联系,然后驱逐缅甸英国势力,促其独立并鼓励印度独立。随着南方初期作战的进展,本年1月10日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做出决定:对印度以切断与美英之间的交通、拒绝协助英国和积极开展反英运动为目标,结合作战进展逐步加强施策,后来又明确对印施策主要由陆军省担任。根据1月18日缔结的《日、德、意军事协定》规定,日本陆海军与德、意国防军的作战分担区域界线定为东经70度一线,印度和印度洋大部分属于日本作战区域,敝国责无旁贷,但贵国所希望的此次作战任务中有关中东与【创建和谐家园】半岛区域却并非日本作战范围……”

      “元首也清楚这一问题,由于作战形势和客观环境的限制,原先商定的作战区域和相应职责可能会发生变更。”科尔解释道,“在北非战场上敝国是占有部分优势的,也可以使用海空军手段掐掉英美的地中海航线,但英美仍可通过红海与波斯湾地区源源不断地向上述地区投放兵力,因此敝国希望在进攻时能得到日本的大力协助,动用一切力量特别是海军力量封锁西印度洋,确保英美增援力量不能登陆半岛,该要求不是说敝国把原应该由德意两国履行的责任推卸给贵国。恰恰相反,为更好、更快地达成上述目标,我们认为贵国应当在本次作战中发挥更大价值。鉴于日本超越原定职责与范围作战。敝国决定予以相应补偿——条件可以请贵国开口。”

      科尔知道,这才是日本方面真正的意图与用意,打印度也算了,本来就在日本战略意图中,如果还要跑去中东与【创建和谐家园】地区“助拳”,没好处的事情谁干?

      德国人这么光棍地让日本自己开口,日方三个代表反而开始扭捏起来。你推我让地推了半天,最后还是古正之出面当这个恶人,他递过来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文件。不好意思地说道:“这是敝国为保障作战顺利、弥补消耗同时填补其他战区因主力西调导致额外损失而发出的请求,请贵使过目。”

      科尔接过来一看,上面列的请求条款还真是让他开了眼界:

      1、优质钢材200万吨,其中应包括20万吨特种钢材;

      2、运输船舶运载吨位100万吨。新旧皆可。但要求单艘船只吨位不低于2000吨,最大速度不小于12节;

      3、1000辆最新型号坦克并配备相应炮弹,同时转让图纸、专利与炮弹生产线;

      4、1000辆其他车辆(建议为500辆卡车与500辆装甲车);

      5、2000架各类型的最新式飞机(建议1000架昼/夜战斗机,700架轰炸机,300架侦察机及其他特种飞机),如飞机提供有困难,也可变更为提供4000台先进发动机,或按本比例进行综合调剂;

      6、提供最新型号航空发动机、雷达、蔡司光学仪器技术资料与样品;

      7、保障今后对日本原油供应。价格另行商定;

      8、作战完成后保证为参与作战的联合舰队补充足够的燃油与物资;

      9、以上各项物资供应希望在两年内完成,其中第一年不少于60%。

      看到第八条时。科尔忍不住差点笑出声来,前面看着条件还颇为磅礴大气,到这一条时日本人的小家子气就暴露出来了——这点补给要求还要堂而皇之在正式条款中列出来?(当然,他小看了日本人的胃口,后来再看见这个条款就笑不出来了,不过此乃后话,此处暂且不提)

      科尔仔仔细细看了两遍,先不急着表态,反问道:“如果敝国答应上述条件,则贵国愿给予我方何等帮助?”

      “这个……”对面三人原以为科尔会先发表一下意见,甚至做好了对方发飙的准备,没想到科尔这么干脆的来了一句,他们一时间愣住了。下村定结结巴巴地问:“贵使认为这些条款可以答应?”

      “能否答应需要元首最终定夺,我本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科尔轻轻地把问题推了过去,“不过,至少元首也需要了解贵国的想法,如果考虑签署协议的话……嗯……是不是该权、责、利对等呢?”

      井上成美不说话,只悄悄竖起大拇指,这是科尔第二次把下村定逼得手忙脚乱了:说来说去,陆军这群马鹿总归是国际场面见得太少。

      “这是敝国大本营的建设性想法,尚未呈请陛下最终决断,不过可以给贵使做个参考。”古正之又拿出另一份文件,上面写着日本的义务:

      1、联合舰队抽调主力舰队封锁西印度洋,确保英美增援舰队无法登陆且不构成对德意军队作战威胁,并伺机歼灭其增援舰队,考虑到作战持续力问题,该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月;

      2、策应德意军队占领中东与【创建和谐家园】半岛,必要时提供航空与舰队支援;

      3、如条件许可,提供航空与舰队支援,策应德意军队占领马达加斯加岛;

      4¡¢¹©Ó¦Ïð½º10Íò¶Ö£¬»Æ½ð10¶Ö£¬ÎÙ¡¢¸õ¿ó¸÷20¶Ö£¬Îý¡¢Ç¦¿ó¸÷100¶Ö£»

      5、给予德国所需的最新型【创建和谐家园】、战列舰、超大型潜艇设计图纸;

      6、保障今后对德意橡胶、生丝、云母及其他热带产品供应,价格另行商定;

      7、所有物资运输均由日本负责提供护航。

      科尔看后表示了解,他默默地收起两份资料后问道:“如果可以的话,贵国何时能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并突入印度洋?”

      这问题古正之是回答不上来的,他把征询的目光投向了两位陆海军次官,下村定当然也决定不了,因为出发、抵达时间完全取决于海军,井上成美沉思片刻,仿佛下定最后决心似地说道:“如贵国能在5日内答复并接受有关一揽子协议,敝国将立即呈请圣裁,如三日内形成一致意见,则我舰队突入西印度洋时间将不晚于本年12月15日……”

      “我马上回德国向元首禀告,预计3日内给贵国明确答复。”

      “敝国上下静候佳音。”

      外务部随员安排科尔先行离开,其他三人还要再商议一番,而且这番商议是不能让科尔听见的。

      “这些条件会不会有些狮子大开口?”古正之不安地搓着手,“德国人将这么多资源投入下去的话自己都能打赢了,还用得着我们帮忙?”

      “不然,德国或许能提供这些资源,但短期内肯定抽调不齐,更别说一次性投入中东战场。”井上成美斟酌着说道,“特使应该心里很明白日本实力不足,需要这些物资与装备才能推动印度洋攻略,有这些东西的话,印度作战的成功把握就大了很多。”

      “不过我很好奇,德国人答应这些条件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些物资差不多是日本一年所需的供应量了。”古正之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如果德国方面愿望急切,我觉得应该能答应……”下村定挠挠头皮,“我的意思是德国方面至少能答应80%。”

      “其实让德国提供2000架飞机还真不如让他们提供4000台发动机有利,从运输难易程度来说,发动机体积小,重量也轻,铝材什么的我们和德国差距不大,德国或意大利飞机我们飞行员也不见得飞得惯……”

      “德国人不会用落后型号糊弄我们吧?”

      “德国人不屑于这么干,我们在柏林也是派驻有外交使节和武官的,先进程度究竟如何一眼就能看出来。”说到这里,井上成美忽然奇怪地问古正之,“以前大岛大使都有长电文发来通报德国情况,最近一直没看见情况通报呢。”

      “别提了……他用的密码被破译了,德国人对他可是很恼火呢,上次据说还被里宾特洛普部长狠狠训了一通。”古正之趁机说道,“德国提供的新式密码机也得考虑多给外务省一些啊。”

      “是啊,是啊,要是密码没破译的话,海军也不会在中途岛惨败了。”下村定随口说了一句,半晌才反应过来井上成美就坐在旁边,连忙解释道,“我不是指责海军,我是说那4艘航母真的挺可惜的,要是他们还在的话,我们现在何至于从瓜岛转进……”

      “下村君,这些都过去了,该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时候了。”井上成美也不恼,只淡淡地说道。

      “突然对印度洋战略期待起来了呢。”下村定用兴奋地口吻说道,“如果德国方面答应了,日本的物资和装备面貌将焕然一新。陆军认为钢铁、飞机、物资与其他技术资料等等全部可以陆海军一分为二,运输船舶陆军要求30%,战车、卡车全部归陆军……”

      井上成美制止了意犹未尽的下村定:“下村君,你不觉得现在分物资有点早了么,印度洋作战能不能开始都还不一定呢。”

      “这个,我这不是着急嘛……”

      第三十六章 走投无路的日本(完)

      “听说你这次又运了两飞机的钨矿回来?日本人对你可真大方啊。︽頂點小說,www..com”霍夫曼转过头去问施佩尔,“照这样再来几次,在东方省那个钨矿形成开采规模前我们是不是不用再购买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提供的高价黑心钨了?”

      “完全可以,明年元旦该矿就能量产,到时候就不缺钨了,不过有的话也不妨多弄点,日本人的便宜不占白不占。”施佩尔笑道,“看在科尔中校这么辛苦的份上,您是不是考虑给他发个勋章呢?”

      “元首,如果您看了这份文件就不会说葡萄牙和西班牙是高价黑心商人了。”科尔抽出载明日方要求的文件递了过去,。

      霍夫曼看完后脸色一变,不过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默默递给施佩尔看。

      “这个援助要求有点……有点……”施佩尔本想说“异想天开”,后来又觉得霍夫曼还没表态,便修改了一下措辞说道,“有点过分了啊,有这么多资源我们自己都能打下中东了……”

      霍夫曼轻轻地摇头,看表情似乎不太高兴。

      “要不,和日本人再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打个折?”施佩尔皱起眉头,“日本人付出的和他们索求的完全不成正比,又不是他们打下来送给我们,只是让他们帮着提供一下海军支援而已。”

      “帝国石油储备还能顶多久?”霍夫曼冷不防问了这个问题,他记得施佩尔是来汇报油料储备的。

      “情况不容乐观。随着大量新增的坦克和飞机投入使用再加上对意大利方面海军燃料的供应,预计下月燃油供应将出现缺口,当月收支无法平衡。只能用储备弥补。”施佩尔递过来一份表格,“根据我的预测,随着坦克与飞机生产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油料消耗预计将进一步增强,如果没能得到新增来源或其他储备,整体油料储备将在1943年年底时掉入危险区……”

      霍夫曼清楚地记得,之所以历史上德国在1943年没陷入油料危机。一方面是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了大量的坦克与飞机,同时北非方向也完全失败,少了很多吃油的家伙;另一方面是因为意大利投降后德国控制了意大利北部。从那里缴获了大量意大利人藏起来的油料。现在这两个因素已不复存在再加上军备供应提前爆量,油料危机也会比历史上更早出现。

      他摆摆手道:“没那么多时间,你要知道这两个月东线没什么特别激烈的战事,如果类似于台风这样的大型战役多来两场。燃油消耗会加速增加——这个危机时刻可能会提前到8月底甚至更早。”

      施佩尔懂了霍夫曼的意思:在放弃争夺高加索油田后。中东产油区远比他想的还重要,他试探着问道:“那答应日本人的条件?或者再略微打个折扣?”

      “都答应他们,不过要求他们把黄金、钨、铬、锡、铅的供应量再翻一倍,作为回报,我给他们额外提供10套大型地面预警雷达,100套舰载雷达。另外,那两个印度人……”说到这里霍夫曼一下子卡壳了。

      “印度独立领袖钱德拉-鲍斯与他的主要助手哈比-哈桑少校。”科尔提示道。

      “就是这几个人,立即用飞机给日本人送去。”

      “是。元首。”

      “你尽快去找里宾特洛普部长准备全权代表证书然后飞去日本签字。”霍夫曼拍拍科尔的肩膀,“这段时间你辛苦了。你干得很出色,现在你就是上校了,回来后还会得到一枚橡叶骑士十字勋章作为奖励。”

      “感谢元首。”

      科尔走后,霍夫曼立即拨通首席副官达尔格斯的电话:“通知古德里安,日本这头已基本搞定,他可以动手了……”

      “是,元首,我正想和您汇报。”达尔格斯说道,“刚刚统帅部转来战况通报,俄国人在东线南翼的反攻开始了。”

      “斯大林果然耐不住寂寞了,很好。”霍夫曼冷笑道,“让曼施坦因和蔡茨勒去应付,我相信他们。”

      科尔第二天傍晚便把修改后的意见发给了远在东京的秘书,并告诉他将在两日后协同钱德拉-鲍斯等人一起飞东京。

      “贵国的消息令人十分振奋,其他修改条款都可以答应,唯独黄金……”前来迎接的古正之不好意思地说道,“敝国没那么多……”

      科尔当然知道对方在扯淡,日本光进攻东南亚就捞了不少黄金,现在这么说无非是想再压点价,他没理会期间的弯弯绕绕,反而装作惊讶地说:“阁下,这些推动印度独立与民族解放所需要的代价当然不能完全由日本来支付,印度人民是不是也该为这种帮助承担一些呢?我听说印度大大小小寺庙里可是藏着上千吨黄金的……”

      “这是真的?”古正之不明真假,便把问询目光投射到钱德拉-鲍斯身上。

      钱德拉-鲍斯知道整件事情能不能成就看自己表态了,他一咬牙后说道:“敝国人民有佩戴、使用黄金的风俗,各处寺庙通过历史积累也确实有一点黄金,不过没几千吨这么夸张,几百吨说不定有,只要轴心同盟各友邦帮助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并提供武装斗争所需要的军火装备,我们愿意出钱购买,我可以承诺将来提供不少于200吨的黄金,德国需要的那些黄金就由印度支付了,剩余部分算是购买日本军火、抚恤负伤牺牲日本将士的开支。”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3: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