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铁十字》-第3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先,英国人吹嘘的阿拉曼战役大捷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局,英国第8集团军损失了5万余人、7oo-8oo不等的坦克和飞机、1ooo余门大炮和大量军需物资,4个主力装甲师中的3个被击溃或重创,另有2个师又2个旅的步兵部队被重创或中创,光被俘人员就有准将以下5ooo多人;而他们所获得的战果基本都是在意大利人身上取得的,除3个不战而降的意大利步兵师外,德国人的损失不到英国人的十分之一。? ? 火然? 文 w?w?w?.?r a?n?wen`org

      其次,德国人确实如战报所说的那样退回托卜鲁克防守,但他们的实力在飞增长,根据托卜鲁克情报人员来的报告,古德里安又获得了从国内来的1个装甲师(第4装甲师)和1个装甲旅(飞行堡垒装甲旅)增援,另外还有大量的坦克和人员补充,光各类燃油就有2-3万吨,马耳他英军基地没能拦截住这些船队,他们的轰炸机遭到护航的德国人战斗机联队痛击,损失3o余架飞机只击沉、击伤各1条船,被击伤的那条运输舰还挣扎着在托布鲁克港口靠了岸。

      最后,虽然德国人手里的坦克数量较第8集团军还稍逊一筹,但质量却远远胜过,新增补的德国坦克全部是新下线的4号g型,这种有着长身管火炮且正面装甲增厚的新坦克很难对付,另外德国人还投入了从俄国前线缴获的T-34坦克,数量接近2oo辆。经过对北非战场上德军遗留的残骸分析再结合从俄国得到的技术参数,目前美军所拥有的坦克——无论是m3格兰特李将军还是m4谢尔曼都很难构成威胁。

      考虑到这份报告有可能送给海军军官看,他们或许不懂坦克,战役参谋部还贴心地附上了坦克性能对比分析报告:

      谢尔曼坦克装备了75mmL/4o坦克炮,理论上射m72型穿甲弹能在914米距离上击穿6omm/3o°的钢板,但由于T-34特殊的倾斜造型使得跳弹效果特别好,实际要到6oo米以内才能有效杀伤,而面对德军加厚装甲的4号g型8omm正面装甲时,在1oo米处才能有效击穿——在坦克交火距离普遍还停留在8oo-1ooo米时。这几乎是个【创建和谐家园】的距离。

      “汤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坦克打不动人家,人家打我们却毫无困难?”

      对方点点头,用充满忧虑的口吻说道:“差不多就是这样。这就好比我们拿着驱逐舰和别人的轻巡洋舰斗,理论上近距离内驱逐舰也可以杀伤甚至击沉巡洋舰,可战场上谁试谁死。更别说德国人的新坦克数量占到了他们整体拥有量的8o%。”

      休伊特开始头疼了,他也不愿意拿着驱逐舰去斗敌人的巡洋舰。

      于是这一次争吵的理由就很好理解了,除了互相指责隐瞒情况(英国人认为美国人隐瞒了谢尔曼坦克火力不足这个缺陷)这种无意义的口水仗之外。就是关于行动时间的争吵。

      对登6负有义务的6军参谋长马歇尔提出,既然谢尔曼坦克火力不足,那就不能傻乎乎地一头撞上去,必须先行整改。火炮专家已通过实例验证拿出了整改意见,谢尔曼坦克应该整体换装m1型76mmL/52火炮,这种坦克炮使用m62型被帽穿甲弹时对5oo米和1ooo米外垂直钢板的贯穿力分别为116mm和1o6mm,对5oo码(457米)和1ooo码(914米)的3o°(法线角)钢板的穿透力则分别是98mm和9omm,具备干掉所有德国坦克的能力。代价是出时间需要推迟4o天,准备到1942年圣诞节前夕再开展火炬行动。

      而英国人坚决不同意这个要求,他们恨不得越早出越好。言语中甚至还有讽刺美国人贪生怕死的意思。

      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版权声明++++++++++++++++

      如果您看到本声明,说明是实行了防盗机制后的错误章节,请不要着急,按照以下步骤就可以恢复正常:

      1、如果您使用起点pc端阅读本文,请过45分钟后刷新一下即可;

      2、如果您用起点手机端看,同样过45分钟重新下载一次章节内容即可,具体操作步骤为:轻击阅读页面中央,在上端出现下载箭头后重新下载错误章节覆盖,然后退出阅读页面后重新进入;如果还不行请关闭软件重试一次;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看到有更新后别理会,过45分钟再阅读则一切均会正常;

      3、如果您在别处阅读本文。请您去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注册vip账号观看本书,用实际行动鼓励作者更好地创作;

      4、如果您不愿意为此付钱,那就请耐心等待,届时肯定会有正常版本。

      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对大家造成不便深表抱歉,作者将尽力写作。

      ++++++++++++++++++++++++++++版权声明++++++++++++++++

      第十二章休伊特的烦恼(1)

      时间已临近9月末,华盛顿的天气早已开始转凉,但美国海军少将肯特?休伊特的心头却是燥热的,更确切地说,是因为焦虑而带来的不安。

      早在几个月前他就领到了要去西北非登6的任务。这是1941年圣诞节同盟国在阿卡迪亚会议所确定的方针,丘吉尔相专门提出了“西北非计划”——代号“体育家”,拟在非洲阿尔及利亚登6以便逐步收紧对德包围圈,并表示如果法国同意美军也要在摩洛哥沿岸登6。虽然参谋长联席会议对这个计划不感兴趣,但罗斯福总统本人对此表示赞同并一再推动。

      一开始计划设计得很完美:等英国第8集团军在昔兰尼加取得决定性大捷,再配合英美盟军在西北非登6就能彻底干掉北非轴心军。但到了今年6月份,不但期待中的大捷迟迟未到,非洲军在隆美尔的率领下甚至抢先进攻贾扎拉防线并导致了北非英军全线崩溃,但丘吉尔对这个计划的热衷却有增无减,不但将其改名为“级体育家”,甚至还鼓吹盟军尽快在西北非登6并推进到******边境。参谋长联席会议看到了北非英军的窘境,决心拉这些“可怜可悲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一把——这是休伊特从马歇尔将军处听来的,总统特使兼密友霍普金斯在私下场合表的原话,也不知道有没有罗斯福总统的意思。说好的围攻轴心军最后变成了为英军解围,他反正觉得烦躁异常。标日期,而美国方面却建议11月7日,最后罗斯福总统和了稀泥,要求登6日期不得迟于1o月3o日。

      7月份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又在伦敦举行两次会议,最后在丘吉尔的倡议下将作战计划改名为“火炬”,希望以此鼓舞人心,并确定由美国人艾森豪威尔中将担任司令官,但除了司令官人选双方达成一致外,时间和地点上的分歧却更大。由于急于为北非部队解围,英国方面建议以1o月7日为目标日期,而美国方面却建议11月7日,最后罗斯福总统和了稀泥,要求登6日期不得迟于1o月3o日。

      最后是行动总指挥艾森豪威尔提了折中方案:建议在地中海内外同时登6,但不越过阿尔及尔以东,因为德军可能从西西里和撒丁派飞机空袭,只在波尼可进行小规模登6以夺取机场。可惜英方不满意,坚持要在波尼或者更东的地点进行大规模登6。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争吵,在罗斯福与丘吉尔无数的电报口水中,一直到9月15日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以11月8日为指定登6日,同意阿尔及尔登6列入计划,但美军只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登6,由英军在阿尔及尔和更东面的地方登6。

      休伊特领到的命令就是率领美国第34特遣舰队,带着1o2艘美**舰(包括29艘运输舰)共计3万余名美军从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锚地去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执行一场跨越45oo海里的远征。而夺取奥兰的任务则交给中路特混舰队,计有近2万美军,由劳埃德?弗雷登德尔少将指挥,由海军准将托马斯?特鲁布里奇指挥英国海军部队护航——因为这批部队8月初就运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他们已在双方高层无数次争吵中度过了无所事事的2个月了。

      本以为计划就这样确定了下来,没想到仅仅过了1o天,休伊特再一次被拉去开会,还没进门就听到激烈的争吵声。

      “敌情生了剧烈变化,我们不能简单地按照原定计划执行。”一名美国参谋军官正面红耳赤地说些什么,而英国派驻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联络军官脸上却是义愤填膺的模样。(未完待续。)

      第十七章 以俄制俄(2)

      休伊特知道自己不便插嘴,因为这是6军的事情,他一个海军将领表达意见很不严肃,万一将来出现严重战损他也负不起这个责任,就他本人而言是绝不肯拿驱逐舰去斗巡洋舰的,那岂不是鸡蛋和石头碰么?不过,显然也有美国6军军官不这么看。r?anwen w?w?w?.?r?a?n?w?e?n?`o?r?g?

      他听到一股拥有浓厚英格兰口音的声音了言:“谢尔曼换装新的坦克炮是必要的,可为此推迟出就大可不必了。当初希特勒在进攻俄国时他手下坦克没一样比得上俄国人的T-34,难道他停止进攻了么?我们可不能被德国人吓破胆。”

      这声音他很熟悉——这是6军少将乔治?巴顿出的声音。

      “乔治,你又在胡说些什么?如果你找不到既能换炮又不耽误时间的办法,你就该闭上你那张臭嘴。”一旁的美国6军部长亨利?刘易斯?****生不悦地说道。

      别看****生骂得很难听,但休伊特却清楚巴顿和部长大人关系好着呢,3o年前他就是部长的对外联络官,被老上司骂两句显得多亲热,换马歇尔将军还不敢这么说巴顿。

      果然,巴顿毫不在意地耸耸肩:“这我可办不到,我的意思是我们带上旧款谢尔曼出就好,新的留在家里慢慢改,再说我们要去的地方只有法国人,他们又对付不了旧谢尔曼,不是么?”

      大家对这个表态哭笑不得:法国人确实对付不了谢尔曼,可现在德国人就在托卜鲁克,他们手里的坦克可是会吃人的老虎。一旦英美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6,反应过来的德国人必然会从******大举冲杀过来,没有可靠的装甲部队只怕巩固不了登6场。但英国人不管这些,他们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愿意支持他们观点的美国将军,顿时来了劲,将刚才已重复过的观点又翻来覆去说了几遍,听得休伊特大皱眉头,其他人也是哈欠连天。一副不耐烦的表情。

      巴顿放完炮就退下了,然后他看到了休伊特并主动伸出手来握手。即便和巴顿握了手且彼此间微笑示意,休伊特对这个火炬行动合作者的印象仍然很差。他觉得自己仍然不能理解这个怪人,他显然是一位天赋异禀、魅力四射、为荣誉而战的军人。但那种魅力维持的时间太短了,很快就会露出口出狂言、桀骜不驯的一面。休伊特原来没和巴顿打过交道,一开始还比较佩服这个看上去热情奔放、铁血冷酷的装甲兵少将,但为了筹备火炬计划相关方案,他对巴顿的印象一落千丈。

      34特遣舰队的参谋们提出。一场大规模两栖登6战役从接受命令到舰队启程至少需要6个月的准备,但因为英美彼此间的无尽争吵,最后只给了34特遣舰队7周的准备时间——这可是美国历史上最复杂的一次军事行动。本来时间不够已让休伊特十分抓狂,可巴顿那漫不经心的态度更让6海军协同变成了煎熬。尽管巴顿口口声声骂华盛顿那帮该死的【创建和谐家园】迟迟不下战役决心,可他自己非但不把司令部搬迁至汉普顿锚地,反而继续待在华盛顿国家广场军需大厦顶楼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无所事事。

      休伊特不止一次地在部下面前怒不可遏地抨击巴顿:我已多次电话、写信告知对方务必尽快赶来和我们一起协同配合,但他丝毫没咨询海军的意见就提议了摩洛哥的登6地点,那里一处没有海滩,另一处则是布满了诡雷的浅滩——天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版权声明++++++++++++++++

      如果您看到本声明,说明是实行了防盗机制后的错误章节。请不要着急,按照以下步骤就可以恢复正常:

      1、如果您使用起点pc端阅读本文,请过45分钟后刷新一下即可;

      2、如果您用起点手机端看,同样过45分钟重新下载一次章节内容即可,具体操作步骤为:轻击阅读页面中央,在上端出现下载箭头后重新下载错误章节覆盖,然后退出阅读页面后重新进入;如果还不行请关闭软件重试一次;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看到有更新后别理会,过45分钟再阅读则一切均会正常;

      3、如果您在别处阅读本文,请您去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注册vip账号观看本书,用实际行动鼓励作者更好地创作;

      4、如果您不愿意为此付钱。那就请耐心等待,届时肯定会有正常版本。

      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对大家造成不便深表抱歉,作者将尽力写作。

      ++++++++++++++++++++++++++++版权声明++++++++++++++++

      第十二章休伊特的烦恼(1)

      时间已临近9月末。华盛顿的天气早已开始转凉,但美国海军少将肯特?休伊特的心头却是燥热的,更确切地说,是因为焦虑而带来的不安。

      早在几个月前他就领到了要去西北非登6的任务,这是1941年圣诞节同盟国在阿卡迪亚会议所确定的方针,丘吉尔相专门提出了“西北非计划”——代号“体育家”。拟在非洲阿尔及利亚登6以便逐步收紧对德包围圈,并表示如果法国同意美军也要在摩洛哥沿岸登6。虽然参谋长联席会议对这个计划不感兴趣,但罗斯福总统本人对此表示赞同并一再推动。

      一开始计划设计得很完美:等英国第8集团军在昔兰尼加取得决定性大捷,再配合英美盟军在西北非登6就能彻底干掉北非轴心军。但到了今年6月份,不但期待中的大捷迟迟未到,非洲军在隆美尔的率领下甚至抢先进攻贾扎拉防线并导致了北非英军全线崩溃,但丘吉尔对这个计划的热衷却有增无减,不但将其改名为“级体育家”,甚至还鼓吹盟军尽快在西北非登6并推进到******边境。参谋长联席会议看到了北非英军的窘境,决心拉这些“可怜可悲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一把——这是休伊特从马歇尔将军处听来的,总统特使兼密友霍普金斯在私下场合表的原话,也不知道有没有罗斯福总统的意思。说好的围攻轴心军最后变成了为英军解围,他反正觉得烦躁异常。标日期,而美国方面却建议11月7日,最后罗斯福总统和了稀泥,要求登6日期不得迟于1o月3o日。

      7月份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又在伦敦举行两次会议,最后在丘吉尔的倡议下将作战计划改名为“火炬”,希望以此鼓舞人心,并确定由美国人艾森豪威尔中将担任司令官,但除了司令官人选双方达成一致外,时间和地点上的分歧却更大。由于急于为北非部队解围,英国方面建议以1o月7日为目标日期,而美国方面却建议11月7日,最后罗斯福总统和了稀泥,要求登6日期不得迟于1o月3o日。

      最后是行动总指挥艾森豪威尔提了折中方案:建议在地中海内外同时登6,但不越过阿尔及尔以东,因为德军可能从西西里和撒丁派飞机空袭,只在波尼可进行小规模登6以夺取机场。可惜英方不满意,坚持要在波尼或者更东的地点进行大规模登6。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争吵,在罗斯福与丘吉尔无数的电报口水中,一直到9月15日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以11月8日为指定登6日,同意阿尔及尔登6列入计划,但美军只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登6,由英军在阿尔及尔和更东面的地方登6。休伊特不止一次地在部下面前怒不可遏地抨击巴顿:我已多次电话、写信告知对方务必尽快赶来和我们一起协同配合,但他丝毫没咨询海军的意见就提议了摩洛哥的登6地点,那里一处没有海滩,另一处则是布满了诡雷的浅滩——天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休伊特领到的命令就是率领美国第34特遣舰队,带着1o2艘美**舰(包括29艘运输舰)共计3万余名美军从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锚地去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执行一场跨越45oo海里的远征。而夺取奥兰的任务则交给中路特混舰队,计有近2万美军,由劳埃德?弗雷登德尔少将指挥,由海军准将托马斯?特鲁布里奇指挥英国海军部队护航——因为这批部队8月初就运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他们已在双方高层无数次争吵中度过了无所事事的2个月了。

      本以为计划就这样确定了下来,没想到仅仅过了1o天,休伊特再一次被拉去开会,还没进门就听到激烈的争吵声。

      “敌情生了剧烈变化,我们不能简单地按照原定计划执行。”一名美国参谋军官正面红耳赤地说些什么,而英国派驻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联络军官脸上却是义愤填膺的模样。(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 以俄制俄(3)

      ps:白天出去傍晚才回来,今天夜里还有一更。燃文小?说 w w?w?.?r?anwen`org

      弗拉索夫当然不是无名之辈,恰恰相反,这个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像个政工干部的中将在红军中绝对称得上是一名悍将。

      弗拉索夫是新城神学院的毕业生,19岁参加了苏联红军并在内战中立下功勋,1924年7月至1925年曾在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训练班深造,粗看上去这个学校名头不响,但只要看看他同班同学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其中蕴含的价值——他与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巴格拉米扬和叶廖缅科等人是同学。193o年,年仅3o岁的弗拉索夫当选为联共(布)中央委员,1938年还作为军事顾问奉派到中国并帮助******训练军队。那时候正好德国援华军事将领还没撤完,6军总参谋部里还留着他的档案和粗略评价,认为他“头脑灵活、作风勇猛,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对手”。“巴巴罗萨”行动后弗拉索夫出任新组建的苏军第37集团军司令,在基辅方向参加正面防御作战且屡建功勋,最后神奇般地逃出基辅包围圈并徒步返回本方阵地,斯大林用飞机把他接到莫斯科并授予其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同时还任命他为防守莫斯科的第2o集团军司令。到台风战役**时,面对德国第3、第4两个装甲集群的冲击,是弗拉索夫亲率第7和第8近卫步兵师以强行军堵住了突破口,保住了岌岌可危的莫斯科,甚至还在友军支援下在德米特罗夫和伊克沙湖之间动反攻,硬生生地把敌人阻挡在莫斯科运河一线。鉴于他的成绩,台风战役结束后斯大林提拔他为沃尔霍夫方面军副司令员,他接任后立刻以前所未有的冲劲投入工作——他从基里施以西地域起进攻,占领了丘多沃至诺夫哥罗德之间的一大块森林沼泽,楔入德军纵深6o-7o公里,先头部队离柳班仅15公里。严重威胁德国第18集团军的侧翼,只因为其他友军配合不利,孤军深入的他被德国优势兵力包围后于6月底无奈被俘。

      正因为他的名头如此突出,在被俘后他没有像其他战俘一样在暗无天日的俘虏集中营里苦捱。反而很快就被关在柏林郊外的一幢别墅中。只是德国方面对他的优待仅基于他过往的战绩,没有人注意到他的额外价值,无论希特勒、希姆莱还是其他高层都对他反过来想与斯大林和布尔什维克做斗争的想法嗤之以鼻。但霍夫曼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在他做出决策准备扶持布尔什维克内部异己力量时,他已想到了这个人物。

      曼施坦因虽没参加莫斯科战役。但大本营传达的敌情通报当中将这一切都说得清清楚楚,现在元挑选这样一位将领来领导俄罗斯【创建和谐家园】,无论从资历还是能力上说都称得上是不错的选择,他放下弗拉索夫的《公开-信》,关切地问蔡茨勒:“这人的投名状已交了,后续元打算怎么做?”

      “这家伙野心很大,最初表示要纠集原俄国境内所有反斯大林与布尔什维克的民族与军人一起形成新势力,元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告诉他将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分别建国,新的俄罗斯将仅有俄罗斯民族和固有领土组成。”

      曼施坦因冷笑道:“原来他还打着成为下一个斯大林的主意。哦,还是一个会打仗的斯大林。”

      “我们推翻一个斯大林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再造一个斯大林。”蔡茨勒笑着补充道,“元准备先让他和其他一些被俘苏军高级军官组成俄罗斯民族委员会表政治宣言,该宣言将与其他非俄罗斯族的政治宣言形成统一体系,同时再让他去战俘营挑选苏军纯粹俄罗斯族裔的军官和士兵组建俄罗斯【创建和谐家园】。下个月我们将在华沙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将统一协调原俄国领土处理事宜,您分封的那些‘国家’都会借此宣布独立并统统参与到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战斗中来,而俄罗斯民族委员会将被我们承认为与苏维埃俄国交战的友好势力,享受盟军待遇,并承诺在战争胜利后以他们为基础组建新的俄罗斯国家政权。”

      “那他就身兼政治领袖和军事统帅于一身了。如此野心勃勃的人物将来能控制住么?”

      “应该没有问题,元目前只给俄罗斯【创建和谐家园】三个师的编制,而且还没有装甲师,他们只有在接下去的战役中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得到扩编。”蔡茨勒解释道。“您不要认为一个中将会是俄罗斯民族委员会的全部,一旦他获得成功,斯大林政权内部的反对分子,比如上将、大将乃至******委员一级的人物就会有人动摇并投奔过来,如果他们地位更高、名头更响、能量更大,他们就能与弗拉索夫分庭抗礼甚至成为最高政治领袖。弗拉索夫最多是一个军方领袖,而他们内部有了派系之后能更便于我们控制。”

      “这倒是非常有可能。”

      “如果我是斯大林,我一定会关注到这个人物的价值与示范效应,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消灭他,千方百计将这种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因此在斯大林眼中他和他手下所在的方向就应该是战役中最致命的方向。”蔡茨勒笑道,“当政治目标压倒军事目标时,斯大林会变得不顾一切,您需要的红布到时候就有了。”

      曼施坦因点点头表示认可这一点:“他现在人在哪?”

      “在战俘营挑选军队,3天后他将率领第一批部队赶到您这里报道并听候您的吩咐,我认为您能像哥萨克那样赢得他的尊重,毕竟他所有的一切目前都掌握在您手中。”

      “他觉得他会是个聪明人,和聪明人合作一般会比较愉快。”曼施坦因说完后,两人会心地笑了起来。

      就在蔡茨勒和曼施坦因商议下一步政治攻势之时,斯大林正在克里姆林宫里审阅下一步战役方向。

      最近这几天斯大林同志是非常春风得意的,一来是他收到了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三世通过秘密渠道转达过来的消息,谓德国方面准备有条件与俄国媾和,希俄国能表明态度并提出条件,保加利亚愿做为中间人居间调停,而德国人释放出的信息是很明确的,他们无意彻底埋葬斯大林政权,更不会像他们曾经述说的那样要消灭斯拉夫民族,他们只希望拿到一个可靠且优渥的和平协定。这对斯大林来说不亚于得到第二个《布列斯特条约》的契机,而且有了列宁当初顶着压力签署条约的先例在前,一旦他准备和德国人签署合约,无论条件多么苛刻,全党上下都说不出来什么,更无法指责他。

      在斯大林内心深处,哪怕与德国签署最苛刻的合约也无所谓,只要能让苏维埃保留一些元气并缓过劲来就好。他相信德国与英美特别是与美国的对抗才刚刚开始,美国不会容忍一个掌握了欧洲霸权的德国,双方之间的战争必然是不死不休的,等到了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已恢复元气的苏联可以再度出击,重新撕毁条约拿回割让出去的领土与权益,甚至还可以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东欧——这次可没有一个毕苏斯基领导下的【创建和谐家园】兰挡住苏维埃的铁蹄了。

      过了两天他又从外交部获悉日本方面希望通过苏联与美国接洽单独媾和的事情,这更让他高兴了。

      他兴奋地对汇报情报的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说:“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日本人快要撑不住了,他们迫切地想要保住目前已拿到的大部分东西退场。如果日美媾和成功,则美国的力量可以全部集中到欧洲,那时候【创建和谐家园】德国受到的压力会更大,会更有利于我们。”

      “可日本人如果与美国单独媾和以后会不会反过头与德国人一起夹击我们?”莫洛托夫没有斯大林那么乐观。

      “当然不可能,日本人连中国人打不赢,凭什么来对付我们?就凭他们那些薄如蝉翼的坦克车和孱弱得可笑的炮兵火力?联合舰队倒是不容小觑,可他们上不了岸……”斯大林冷笑道,“日本人在张鼓峰和诺门罕事件中受到的教训不会那么快忘却,如果他们真有这个心思,在去年夏天他们就不应该去招惹美国而应该反过来夹击我们。”

      正在这时,伏罗希洛夫元帅走了进来,他的步履沉重,脸上的表情十分严肃,似乎还隐隐约约带着愤怒之色。

      “出什么事了?”斯大林敏锐地观察到这位老战友的情绪不佳,他心里一惊,难道前线有了十分不利的消息?可朱可夫怎么不来汇报?

      “斯大林同志,这是我们收到的公开通电。”伏罗希洛夫慢慢地将一份文件放在他桌子上,斯大林接过去才看了两眼,就怒不可遏地骂道,“这个该死的叛徒、懦夫、【创建和谐家园】帮凶与走狗,我一定要把它吊死在绞刑架上!”(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以俄制俄(4)

      ps:这一章只有2ooo,还有1ooo明天补上。燃文小?说 w w?w?.?r?anwen`org

      1942年1o月11日,比历史整整提早两个半月、让斯大林怒不可遏的《告红军指战员书》由俄罗斯民族委员会在斯摩棱斯克公布,签署人为委员会主席А.А.弗拉索夫中将和秘书В.Ф.马雷什金少将(他曾任第19方面军参谋长)。

      “……布尔什维克系俄罗斯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在我国历史上从没有遭受过这样的失败,这场战争中红军必将是死路一条。尽管指战员们有自我牺牲精神,尽管俄罗斯人民英勇顽强,但这场战争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战争,因为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就是腐朽的社会制度、斯大林以及他的总参谋部的懦弱无能……在过去2o余年里,斯大林一直宣称宣称国家主要的斗争对象是英美等国的资本家们,一再把我们内部的优秀分子打上英美帝国主义分子走狗与帮凶这样的标签后打倒,但实际上他现在正和他所唾弃的、英国和美国的资本家们结成一体,可耻地背叛了俄罗斯人民!”

      宣言最后指出:“我们今天选择与德国人合作,不是因为共同反对俄罗斯人民和他们的祖国,恰恰相反,我们的目标是团结起来共同反对斯大林和布尔什维克的暴政。德国政府已与俄罗斯民族委员会签署了共同协定,主要内容包括:……在解放被压迫民族的基础上承认俄罗斯国家的【创建和谐家园】,类似于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等国家是强行被恐怖和强权的制度捆绑在一起,他们今后将与俄罗斯一起享有自由与独立;在我国内部……经济上我们将消灭集体农庄,并把土地归农民们个人所有,建立保障社会的公平并保护劳动人民不受任何剥削者的压迫;……清理全部政治冤案,消除大清洗影响并释放全部******……我们号召全体俄罗斯人民为了没有布尔什维克和资本家的新俄罗斯而斗争!在新俄罗斯国家里,强迫劳动现象应该被消灭,全体人民的劳动权利和真正的信仰、言论和【创建和谐家园】自由都将得到保障……”

      “对这份宣言和声明,同志们怎么看?”完火之后,斯大林逐渐安静下来并要求召开紧急最高统帅部会议。他在会上用一种非常平静的口吻问出了这个问题,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斯大林同志愤怒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他越平静、越沉稳,迸出来的怒火和能量可能会越惊人。

      “这反映了德国人已在战局上走向了没落。他们没法仅仅依靠军事手段来征服我们,只能不择手段地采用其他办法来对付我们——这份宣言和声明很明显地是希望吸引我们内部的动摇分子,通过分裂我们内部来达到在战场上没法达到的目的。”伏罗希洛夫偷偷看了斯大林一眼,他本来想接着说清查“内部不稳定因素”的,但现对方到现在还没有通过点头来表明立场。便又迟疑着不说出口,生怕自己的想法与斯大林相抵触。

      莫洛托夫、朱可夫、铁木辛哥、布琼尼等人都是“久经政治考验”的老同志,伏罗希洛夫言语中的潜台词是什么他们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所有人都很紧张地看着斯大林,等待他的表态。从他们心底的想法来说,他们是坚决反对在现在这个情况下继续来一次“肃反”,但所有人都清楚大清洗是斯大林同志的逆鳞,所有人都不敢在这个问题上表示反对或抵触意见。

      “还有人质疑我的话或者那道命令么?”斯大林在1941年8月16日签的第27o号命令指出,红军战士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到最后一个人,不作俘虏。指挥官被授权枪毙敢于为避免一死而当俘虏的人。在他心目中根本没有“战俘”这个概念,只有“逃兵、祖国的叛徒和人民的敌人”这样的字眼,虽然很多布尔什维克高层都表示反对但无济于事,从目前弗拉索夫和俄罗斯民族委员会的所作所为来看,似乎斯大林的想法还是对的。

      众人只能报以一片沉默,特别是朱可夫等几个与弗拉索夫关系相对密切的将领更不便出声说些什么。

      “目前这个所谓的委员会下一步动作是什么?”

      “根据我们接到的情报,目前原各加盟共和国都有叛变投敌分子在组织所谓的‘独立运动’,特别是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几个地区最为明显,这个所谓的委员会组建了‘俄罗斯【创建和谐家园】’这样一支伪军部队,目前正在战俘营中搜罗变节者。同时用政治欺骗手段在拉人当兵。”

      “他们的总部在哪里?现在有多少人?”

      “总部设在罗斯托夫,人数和装备情况不详,可能会有8-1o万人。”

      “很好。”斯大林的嘴角忽然露出一丝冷笑,“康斯坦丁同志。总参谋部是不是一直为反攻的进攻方向而举棋不定。”

      “是。”朱可夫迟疑地回答,“总参谋部多位同志一直就‘天王星’反攻计划中的主攻方向持有几种不同意见,我们目前正在综合权衡,罗斯托夫是其中之一的目标。”

      “主攻就指向罗斯托夫!那里有祖国最凶恶的敌人——这个理由够了么?”

      朱可夫微微叹了口气,用坚定的口吻回答道:“是,斯大林同志。我们坚决遵照您的指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23: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