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铁十字》-第3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戈培尔补充说:“有一部以他为原型的电影正在拍摄,名字叫《壮志凌云》,他会在银幕上客串一下主角,时间不多,耽误不了他的正常工作,我敢保证这将是一部轰动全国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电影。”

      “很好,反空袭和后备人才培训力度请继续加强。”霍夫曼对耶顺内克的工作表示满意,同时指示戈培尔,“电影演员要挑得帅气一点,必须配得上我们的英雄,最后要打上一行字,是写给那些求爱的姑娘们的——‘我爱你们,但抱歉的是我结婚了,不过飞行队中还有很多棒小伙子’……”

      哈哈哈哈,现场一片大笑。(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 会议与足球

      大家对这个表态哭笑不得:法国人确实对付不了谢尔曼,可现在德国人就在托卜鲁克,他们手里的坦克可是会吃人的老虎。? ?火然文 ?? w w?w?. r?a?n?w?e?n`org一旦英美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6,反应过来的德国人必然会从******大举冲杀过来,没有可靠的装甲部队只怕巩固不了登6场。但英国人不管这些,他们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愿意支持他们观点的美国将军,顿时来了劲,将刚才已重复过的观点又翻来覆去说了几遍,听得休伊特大皱眉头,其他人也是哈欠连天,一副不耐烦的表情。

      巴顿放完炮就退下了,然后他看到了休伊特并主动伸出手来握手。即便和巴顿握了手且彼此间微笑示意,休伊特对这个火炬行动合作者的印象仍然很差。他觉得自己仍然不能理解这个怪人,他显然是一位天赋异禀、魅力四射、为荣誉而战的军人,但那种魅力维持的时间太短了,很快就会露出口出狂言、桀骜不驯的一面。休伊特原来没和巴顿打过交道,一开始还比较佩服这个看上去热情奔放、铁血冷酷的装甲兵少将,但为了筹备火炬计划相关方案,他对巴顿的印象一落千丈。

      34特遣舰队的参谋们提出,一场大规模两栖登6战役从接受命令到舰队启程至少需要6个月的准备,但因为英美彼此间的无尽争吵,最后只给了34特遣舰队7周的准备时间——这可是美国历史上最复杂的一次军事行动。本来时间不够已让休伊特十分抓狂,可巴顿那漫不经心的态度更让6海军协同变成了煎熬。尽管巴顿口口声声骂华盛顿那帮该死的【创建和谐家园】迟迟不下战役决心,可他自己非但不把司令部搬迁至汉普顿锚地,反而继续待在华盛顿国家广场军需大厦顶楼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无所事事。

      ++++++++++++++++++++++++++++版权声明++++++++++++++++

      如果您看到本声明,说明是实行了防盗机制后的错误章节,请不要着急,按照以下步骤就可以恢复正常:

      1、如果您使用起点pc阅读本文,请过45分钟后刷新一下即可;

      2、如果您用起点手机端看,同样过45分钟重新下载一次章节内容即可,具体操作步骤为:轻击阅读页面中央。在上端出现下载箭头后重新下载错误章节覆盖,如果还不行退出软件重试一次;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看到有更新后别理会,过45分钟再阅读则一切均会正常;

      3、如果您在别处阅读本文,请您去起点中文网注册vip账号观看本书。用实际行动鼓励作者更好地创作;

      4、如果您不愿意为此付钱,那就请耐心等待,届时肯定会有正常版本。

      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对大家造成不便深表抱歉,作者将尽力写作。

      ++++++++++++++++++++++++++++版权声明++++++++++++++++

      7月份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又在伦敦举行两次会议。最后在丘吉尔的倡议下将作战计划改名为“火炬”,希望以此鼓舞人心,并确定由美国人艾森豪威尔中将担任司令官,但除了司令官人选双方达成一致外,时间和地点上的分歧却更大。由于急于为北非部队解围,英国方面建议以1o月7日为目标日期,而美国方面却建议11月7日,最后罗斯福总统和了稀泥,要求登6日期不得迟于1o月3o日。而关于登6地点的选择双方意见相去更远——英方极力主张在地中海内的非洲北海岸登6,以便能向******迅推进迫使德意军回师。但美国方面显然不想为英国人火中取栗,便翻出6月间修订的“体育家计划”初稿,认为登6地点局限在摩洛哥西海岸的卡萨布兰卡才最合理。在华盛顿最炎热的7、8两个月间,休伊特的日常工作就是在双方无尽的争吵中度过,他觉得自己每天都需要爆一次才能泄去那股无名火,只可惜参会的人中就属他的军衔最低,想火也找不到对象。

      最后是行动总指挥艾森豪威尔提了折中方案:建议在地中海内外同时登6,但不越过阿尔及尔以东,因为德军可能从西西里和撒丁派飞机空袭,只在波尼可进行小规模登6以夺取机场。可惜英方不满意。坚持要在波尼或者更东的地点进行大规模登6。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争吵,在罗斯福与丘吉尔无数的电报口水中,一直到9月15日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以11月8日为指定登6日,同意阿尔及尔登6列入计划。但美军只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登6,由英军在阿尔及尔和更东面的地方登6。

      休伊特领到的命令就是率领美国第34特遣舰队,带着1o2艘美**舰(包括29艘运输舰)共计3万余名美军从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锚地去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执行一场跨越45oo海里的远征。而夺取奥兰的任务则交给中路特混舰队,计有近2万美军,由劳埃德?弗雷登德尔少将指挥。由海军准将托马斯?特鲁布里奇指挥英国海军部队护航——因为这批部队8月初就运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他们已在双方高层无数次争吵中度过了无所事事的2个月了。

      本以为计划就这样确定了下来,没想到仅仅过了1o天,休伊特再一次被拉去开会,还没进门就听到激烈的争吵声。

      “敌情生了剧烈变化,我们不能简单地按照原定计划执行。”一名美国参谋军官正面红耳赤地说些什么,而英国派驻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联络军官脸上却是义愤填膺的模样。

      “生了什么事?汤姆?”休伊特拉住和他相熟的一名中校,指了指情绪激烈地两拨人马,“他们怎么又吵起来了?”

      “您不知道?难怪。”对方递过来一份文件,悄声说道,“这是情报部门最近收集整理的,英国人有很多事情瞒着我们。”

      “恶意隐瞒?”休伊特心头一阵突突跳动,没来由地先进行了一番揣测,打开文件一看现事实居然比他想象的更离谱:

      先,英国人吹嘘的阿拉曼战役大捷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局,英国第8集团军损失了5万余人、7oo-8oo不等的坦克和飞机、1ooo余门大炮和大量军需物资,4个主力装甲师中的3个被击溃或重创,另有2个师又2个旅的步兵部队被重创或中创,光被俘人员就有准将以下5ooo多人;而他们所获得的战果基本都是在意大利人身上取得的,除3个不战而降的意大利步兵师外,德国人的损失不到英国人的十分之一。

      其次,德国人确实如战报所说的那样退回托卜鲁克防守,但他们的实力在飞增长,根据托卜鲁克情报人员来的报告,古德里安又获得了从国内来的1个装甲师(第4装甲师)和1个装甲旅(飞行堡垒装甲旅)增援,另外还有大量的坦克和人员补充,光各类燃油就有2-3万吨,马耳他英军基地没能拦截住这些船队,他们的轰炸机遭到护航的德国人战斗机联队痛击,损失3o余架飞机只击沉、击伤各1条船,被击伤的那条运输舰还挣扎着在托布鲁克港口靠了岸。

      最后,虽然德国人手里的坦克数量较第8集团军还稍逊一筹,但质量却远远胜过,新增补的德国坦克全部是新下线的4号g型,这种有着长身管火炮且正面装甲增厚的新坦克很难对付,另外德国人还投入了从俄国前线缴获的T-34坦克,数量接近2oo辆。经过对北非战场上德军遗留的残骸分析再结合从俄国得到的技术参数,目前美军所拥有的坦克——无论是m3格兰特李将军还是m4谢尔曼都很难构成威胁。理论上射m72型穿甲弹能在914米距离上击穿6omm/3o°的钢板,但由于T-34特殊的倾斜造型使得跳弹效果特别好,

      考虑到这份报告有可能送给海军军官看,他们或许不懂坦克,战役参谋部还贴心地附上了坦克性能对比分析报告:

      谢尔曼坦克装备了75mmL/4o坦克炮,理论上射m72型穿甲弹能在914米距离上击穿6omm/3o°的钢板,但由于T-34特殊的倾斜造型使得跳弹效果特别好,实际要到6oo米以内才能有效杀伤,而面对德军加厚装甲的4号g型8omm正面装甲时,在1oo米处才能有效击穿——在坦克交火距离普遍还停留在8oo-1ooo米时,这几乎是个【创建和谐家园】的距离。

      谢尔曼坦克装备了75mmL/4o坦克炮,理论上射m72型穿甲弹能在914米距离上击穿6omm/3o°的钢板,但由于T-34特殊的倾斜造型使得跳弹效果特别好,(未完待续。)

      第二十六章 天雷计划的尾声

      “嘿……这主意不错,我喜欢。燃? 文小说 ?? w?w?w?. r?a?n?w?e?n`org”一直沉默不语的艾森豪威尔话了,他热情地握着休伊特的手,装作没听见最后半句,一语双关地说,“您可在特遣舰队问题上帮了我们大忙了。”

      旁边的英国人对休伊特怒目而视,显然他们对最后半句耿耿于怀,说白了他们比美国人更知道那些短管谢尔曼坦克是什么货色,要不是国内催得太紧,他们也想要更好一些的坦克。现在这个海军少将把这层纸捅破了,他们很是恼火。

      入夜后的柏林逐渐安静下来,得益于反空袭力度的加强和夜间战斗机部队的英勇守卫,柏林人民已半个月没听到过防空警报拉响了,不过谁也不敢掉以轻心,灯火管制命令被严格执行着,稀疏的亮光会让人有种置身于郊外的感觉,

      在沃斯大街与威廉大街的交叉口,巍峨高耸的帝国总理府外严实的警卫和大量到来的车辆显示这里有高规格的会议在召开,在抓着万字花环的帝国之鹰大理石浮雕下面布满了执行安全检查的警卫旗队官兵,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能顺利入内。

      今天这里将举行盛大的授勋仪式,由帝国元亲自为最近一个时期涌现出来的战争英雄们授勋,其中最引人注目则是帝国最高荣誉、钻石橡叶双剑骑士十字勋章的颁(理论上大铁十字勋章才是最高等级,但因为这种勋章只过一次且授予对象是已倒台的赫尔曼-戈林,宣传部对此作了淡化处理)。这种勋章自设立以来仅仅颁过三次,巧合的是前三次都授予了空军官兵,而今天即将颁的两枚也属于空军。两位获奖得主均是战斗机飞行员,连军衔都一模一样——全是空军中尉,在宣传部的大力宣传下,他们早已成了帝国上下家喻户晓的英雄。

      ++++++++++++++++++++++++++++版权声明++++++++++++++++

      如果您看到本声明,说明是实行了防盗机制后的错误章节,请不要着急,按照以下步骤就可以恢复正常:

      1、如果您使用起点pc阅读本文。请过45分钟后刷新一下即可;

      2、如果您用起点手机端看,同样过45分钟重新下载一次章节内容即可,具体操作步骤为:轻击阅读页面中央,在上端出现下载箭头后重新下载错误章节覆盖。如果还不行退出软件重试一次;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看到有更新后别理会,过45分钟再阅读则一切均会正常;

      3、如果您在别处阅读本文,请您去起点中文网注册vip账号观看本书,用实际行动鼓励作者更好地创作;

      4、如果您不愿意为此付钱,那就请耐心等待。届时肯定会有正常版本。

      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对大家造成不便深表抱歉,作者将尽力写作。

      ++++++++++++++++++++++++++++版权声明++++++++++++++++

      7月份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又在伦敦举行两次会议,最后在丘吉尔的倡议下将作战计划改名为“火炬”,希望以此鼓舞人心,并确定由美国人艾森豪威尔中将担任司令官,但除了司令官人选双方达成一致外,时间和地点上的分歧却更大。由于急于为北非部队解围,英国方面建议以1o月7日为目标日期,而美国方面却建议11月7日。最后罗斯福总统和了稀泥,要求登6日期不得迟于1o月3o日。而关于登6地点的选择双方意见相去更远——英方极力主张在地中海内的非洲北海岸登6,以便能向******迅推进迫使德意军回师,但美国方面显然不想为英国人火中取栗,便翻出6月间修订的“体育家计划”初稿,认为登6地点局限在摩洛哥西海岸的卡萨布兰卡才最合理。在华盛顿最炎热的7、8两个月间,休伊特的日常工作就是在双方无尽的争吵中度过,他觉得自己每天都需要爆一次才能泄去那股无名火,只可惜参会的人中就属他的军衔最低,想火也找不到对象。

      最后是行动总指挥艾森豪威尔提了折中方案:建议在地中海内外同时登6。但不越过阿尔及尔以东,因为德军可能从西西里和撒丁派飞机空袭,只在波尼可进行小规模登6以夺取机场。可惜英方不满意,坚持要在波尼或者更东的地点进行大规模登6。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争吵。在罗斯福与丘吉尔无数的电报口水中,一直到9月15日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以11月8日为指定登6日,同意阿尔及尔登6列入计划,但美军只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登6,由英军在阿尔及尔和更东面的地方登6。

      休伊特领到的命令就是率领美国第34特遣舰队,带着1o2艘美**舰(包括29艘运输舰)共计3万余名美军从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锚地去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执行一场跨越45oo海里的远征。而夺取奥兰的任务则交给中路特混舰队,计有近2万美军,由劳埃德?弗雷登德尔少将指挥,由海军准将托马斯?特鲁布里奇指挥英国海军部队护航——因为这批部队8月初就运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他们已在双方高层无数次争吵中度过了无所事事的2个月了。

      本以为计划就这样确定了下来,没想到仅仅过了1o天,休伊特再一次被拉去开会,还没进门就听到激烈的争吵声。

      “敌情生了剧烈变化,我们不能简单地按照原定计划执行。”一名美国参谋军官正面红耳赤地说些什么,而英国派驻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联络军官脸上却是义愤填膺的模样。

      “生了什么事?汤姆?”休伊特拉住和他相熟的一名中校,指了指情绪激烈地两拨人马,“他们怎么又吵起来了?”

      “您不知道?难怪。”对方递过来一份文件,悄声说道,“这是情报部门最近收集整理的,英国人有很多事情瞒着我们。”

      “恶意隐瞒?”休伊特心头一阵突突跳动,没来由地先进行了一番揣测,打开文件一看现事实居然比他想象的更离谱:

      先,英国人吹嘘的阿拉曼战役大捷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局,英国第8集团军损失了5万余人、7oo-8oo不等的坦克和飞机、1ooo余门大炮和大量军需物资,4个主力装甲师中的3个被击溃或重创,另有2个师又2个旅的步兵部队被重创或中创,光被俘人员就有准将以下5ooo多人;而他们所获得的战果基本都是在意大利人身上取得的,除3个不战而降的意大利步兵师外,德国人的损失不到英国人的十分之一。

      其次,德国人确实如战报所说的那样退回托卜鲁克防守,但他们的实力在飞增长,根据托卜鲁克情报人员来的报告,古德里安又获得了从国内来的1个装甲师(第4装甲师)和1个装甲旅(飞行堡垒装甲旅)增援,另外还有大量的坦克和人员补充,光各类燃油就有2-3万吨,马耳他英军基地没能拦截住这些船队,他们的轰炸机遭到护航的德国人战斗机联队痛击,损失3o余架飞机只击沉、击伤各1条船,被击伤的那条运输舰还挣扎着在托布鲁克港口靠了岸。

      最后,虽然德国人手里的坦克数量较第8集团军还稍逊一筹,但质量却远远胜过,新增补的德国坦克全部是新下线的4号g型,这种有着长身管火炮且正面装甲增厚的新坦克很难对付,另外德国人还投入了从俄国前线缴获的T-34坦克,数量接近2oo辆。经过对北非战场上德军遗留的残骸分析再结合从俄国得到的技术参数,目前美军所拥有的坦克——无论是m3格兰特李将军还是m4谢尔曼都很难构成威胁。理论上射m72型穿甲弹能在914米距离上击穿6omm/3o°的钢板,但由于T-34特殊的倾斜造型使得跳弹效果特别好,

      考虑到这份报告有可能送给海军军官看,他们或许不懂坦克,战役参谋部还贴心地附上了坦克性能对比分析报告:

      谢尔曼坦克装备了75mmL/4o坦克炮,理论上射m72型穿甲弹能在914米距离上击穿6omm/3o°的钢板,但由于T-34特殊的倾斜造型使得跳弹效果特别好,实际要到6oo米以内才能有效杀伤,而面对德军加厚装甲的4号g型8omm正面装甲时,在1oo米处才能有效击穿——在坦克交火距离普遍还停留在8oo-1ooo米时,这几乎是个【创建和谐家园】的距离。

      谢尔曼坦克装备了75mmL/4o坦克炮,理论上射m72型穿甲弹能在914米距离上击穿6omm/3o°的钢板,但由于T-34特殊的倾斜造型使得跳弹效果特别好,(未完待续。)

      第一章 伸向太平洋的手(上)

      休伊特回答道:“为什么一定要装配好才走呢?从汉普顿锚地出到卡萨布兰卡需要走将近3oo个小时,有这个时间我们完全可以紧急生产一批配件之后放船上装配——只要我们带够工人和吊机,我们有的是运输船,大不了舰队再多带几条。ranwen w?w w?. r?a?n?w?e n `o?rg我们原来在海上组装过不少东西,从飞机到动机都有,甚至紧急情况下还能对舰只进行维修。所以我认为坦克炮可以放路上改装,能改装多少就改装多少,改装不完的就送给英**队使用——他们不介意短管。”

      “嘿……这主意不错,我喜欢。”一直沉默不语的艾森豪威尔话了,他热情地握着休伊特的手,装作没听见最后半句,一语双关地说,“您可在特遣舰队问题上帮了我们大忙了。”

      旁边的英国人对休伊特怒目而视,显然他们对最后半句耿耿于怀,说白了他们比美国人更知道那些短管谢尔曼坦克是什么货色,要不是国内催得太紧,他们也想要更好一些的坦克。现在这个海军少将把这层纸捅破了,他们很是恼火。

      巴顿走了过来,大大咧咧地揽住休伊特的肩膀,快6o的人了一点儿也不稳重,用自来熟的语气说道:“您可给他们解围了,推迟2o天出应该不会误事,有新坦克用总是更可靠一些,谁不喜欢粗一点、长一点的管子呢?今天我去你那里谈谈登6的事情——我总觉得是不是该做些调整以便更完善些。”

      巴顿是用一本正经的口吻在说“粗一点、长一点的管子”,可落在休伊特耳朵中,似乎这老不正经的家伙在形容男人那家伙,他深深皱起了眉头,几个年轻一点的参谋军官都忍不住在憋着笑,****生、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装作没听出来。只有英国人傻乎乎地茫然不知所措——他们听不懂刚才巴顿用的美国俚语。

      推迟2o天出的决定马上就达成了,英国人大概也知道美国人不换好坦克炮是不肯走的,于是就捏着鼻子认可了这一决定,但最后要求上报给两国领导人知悉。这差不多就是走过场的意思,只要****生坚持。罗斯福总统多半会同意的。而只要罗斯福坚持,丘吉尔相最后多半也会答应的——反正已推迟了多次,不在乎再推迟2o天。

      休伊特长长地吸了口气,争吵了这么久。紧张了这么多天总算是得到了一个推迟出、从容准备的好消息,巴顿也愿意来和自己商量完善登6方案,一切都似乎在朝好的方向推进,他心里暗暗祈祷着:但愿这家伙不要弄出什么额外花样来。

      推迟2o天出的决定马上就达成了,英国人大概也知道美国人不换好坦克炮是不肯走的。于是就捏着鼻子认可了这一决定,但最后要求上报给两国领导人知悉。这差不多就是走过场的意思,只要****生坚持,罗斯福总统多半会同意的。而只要罗斯福坚持,丘吉尔相最后多半也会答应的—

      ++++++++++++++++++++++++++++版权声明++++++++++++++++

      如果您看到本声明,说明是实行了防盗机制后的错误章节,请不要着急,按照以下步骤就可以恢复正常:

      1、如果您使用起点pc阅读本文,请过45分钟后刷新一下即可;

      2、如果您用起点手机端看,同样过45分钟重新下载一次章节内容即可。具体操作步骤为:轻击阅读页面中央,在上端出现下载箭头后重新下载错误章节覆盖,如果还不行退出软件重试一次;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看到有更新后别理会,过45分钟再阅读则一切均会正常;

      3、如果您在别处阅读本文,请您去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注册vip账号观看本书,用实际行动鼓励作者更好地创作;

      4、如果您不愿意为此付钱,那就请耐心等待,届时肯定会有正常版本。

      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对大家造成不便深表抱歉,作者将尽力写作。

      ++++++++++++++++++++++++++++版权声明++++++++++++++++

      “生了什么事?汤姆?”休伊特拉住和他相熟的一名中校。指了指情绪激烈地两拨人马,“他们怎么又吵起来了?”

      “您不知道?难怪。”对方递过来一份文件,悄声说道,“这是情报部门最近收集整理的。英国人有很多事情瞒着我们。”

      “恶意隐瞒?”休伊特心头一阵突突跳动,没来由地先进行了一番揣测,打开文件一看现事实居然比他想象的更离谱:

      先,英国人吹嘘的阿拉曼战役大捷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局,英国第8集团军损失了5万余人、7oo-8oo不等的坦克和飞机、1ooo余门大炮和大量军需物资,4个主力装甲师中的3个被击溃或重创。另有2个师又2个旅的步兵部队被重创或中创,光被俘人员就有准将以下5ooo多人;而他们所获得的战果基本都是在意大利人身上取得的,除3个不战而降的意大利步兵师外,德国人的损失不到英国人的十分之一。

      其次,德国人确实如战报所说的那样退回托卜鲁克防守,但他们的实力在飞增长,根据托卜鲁克情报人员来的报告,古德里安又获得了从国内来的1个装甲师(第4装甲师)和1个装甲旅(飞行堡垒装甲旅)增援,另外还有大量的坦克和人员补充,光各类燃油就有2-3万吨,马耳他英军基地没能拦截住这些船队,他们的轰炸机遭到护航的德国人战斗机联队痛击,损失3o余架飞机只击沉、击伤各1条船,被击伤的那条运输舰还挣扎着在托布鲁克港口靠了岸。

      最后,虽然德国人手里的坦克数量较第8集团军还稍逊一筹,但质量却远远胜过,新增补的德国坦克全部是新下线的4号g型,这种有着长身管火炮且正面装甲增厚的新坦克很难对付,另外德国人还投入了从俄国前线缴获的T-34坦克,数量接近2oo辆。经过对北非战场上德军遗留的残骸分析再结合从俄国得到的技术参数,目前美军所拥有的坦克——无论是m3格兰特李将军还是m4谢尔曼都很难构成威胁。

      考虑到这份报告有可能送给海军军官看,他们或许不懂坦克,战役参谋部还贴心地附上了坦克性能对比分析报告:

      谢尔曼坦克装备了75mmL/4o坦克炮,理论上射m72型穿甲弹能在914米距离上击穿6omm/3o°的钢板,但由于T-34特殊的倾斜造型使得跳弹效果特别好,实际要到6oo米以内才能有效杀伤,而面对德军加厚装甲的4号g型8omm正面装甲时,在1oo米处才能有效击穿——在坦克交火距离普遍还停留在8oo-1ooo米时,这几乎是个【创建和谐家园】的距离。

      “汤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坦克打不动人家,人家打我们却毫无困难?”

      对方点点头,用充满忧虑的口吻说道:“差不多就是这样,这就好比我们拿着驱逐舰和别人的轻巡洋舰斗,理论上近距离内驱逐舰也可以杀伤甚至击沉巡洋舰,可战场上谁试谁死。更别说德国人的新坦克数量占到了他们整体拥有量的8o%。”

      休伊特开始头疼了,他也不愿意拿着驱逐舰去斗敌人的巡洋舰。

      于是这一次争吵的理由就很好理解了,除了互相指责隐瞒情况(英国人认为美国人隐瞒了谢尔曼坦克火力不足这个缺陷)这种无意义的口水仗之外,就是关于行动时间的争吵。

      对登6负有义务的6军参谋长马歇尔提出,既然谢尔曼坦克火力不足,那就不能傻乎乎地一头撞上去,必须先行整改。火炮专家已通过实例验证拿出了整改意见,谢尔曼坦克应该整体换装m1型76mmL/52火炮,这种坦克炮使用m62型被帽穿甲弹时对5oo米和1ooo米外垂直钢板的贯穿力分别为116mm和1o6mm,对5oo码(457米)和1ooo码(914米)的3o°(法线角)钢板的穿透力则分别是98mm和9omm,具备干掉所有德国坦克的能力。代价是出时间需要推迟4o天,准备到1942年圣诞节前夕再开展火炬行动。

      而英国人坚决不同意这个要求,他们恨不得越早出越好,言语中甚至还有讽刺美国人贪生怕死的意思。

      考虑到英国人目前正在托卜鲁克外围与德国人对峙,急需坦克增援,美**方不但扣住往俄国的坦克转而支援英国人而且还主动表示优先为英军坦克换新坦克炮。但英国人对此毫不领情,表示他们用不着换坦克炮,只需要美国人尽快出就好。

      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二章 伸向太平洋的手(中)

      入夜后的柏林逐渐安静下来,得益于反空袭力度的加强和夜间战斗机部队的英勇守卫,柏林人民已半个月没听到过防空警报拉响了,不过谁也不敢掉以轻心,灯火管制命令被严格执行着,稀疏的亮光会让人有种置身于郊外的感觉,

      在沃斯大街与威廉大街的交叉口,巍峨高耸的帝国总理府外严实的警卫和大量到来的车辆显示这里有高规格的会议在召开,在抓着万字花环的帝国之鹰大理石浮雕下面布满了执行安全检查的警卫旗队官兵,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能顺利入内。?火然文??? w?w?w?.?ranwen`org

      今天这里将举行盛大的授勋仪式,由帝国元亲自为最近一个时期涌现出来的战争英雄们授勋,其中最引人注目则是帝国最高荣誉、钻石橡叶双剑骑士十字勋章的颁(理论上大铁十字勋章才是最高等级,但因为这种勋章只过一次且授予对象是已倒台的赫尔曼-戈林,宣传部对此作了淡化处理)。这种勋章自设立以来仅仅颁过三次,巧合的是前三次都授予了空军官兵,而今天即将颁的两枚也属于空军。两位获奖得主均是战斗机飞行员,连军衔都一模一样——全是空军中尉,在宣传部的大力宣传下,他们早已成了帝国上下家喻户晓的英雄。

      ++++++++++++++++++++++++++++版权声明++++++++++++++++

      如果您看到本声明,说明是实行了防盗机制后的错误章节,请不要着急,按照以下步骤就可以恢复正常:

      1、如果您使用起点pc阅读本文,请过45分钟后刷新一下即可;

      2、如果您用起点手机端看,同样过45分钟重新下载一次章节内容即可,具体操作步骤为:轻击阅读页面中央,在上端出现下载箭头后重新下载错误章节覆盖,如果还不行退出软件重试一次;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看到有更新后别理会,过45分钟再阅读则一切均会正常;

      3、如果您在别处阅读本文。请您去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注册vip账号观看本书,用实际行动鼓励作者更好地创作;

      4、如果您不愿意为此付钱,那就请耐心等待,届时肯定会有正常版本。

      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对大家造成不便深表抱歉,作者将尽力写作。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9: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