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铁十字》-第2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1942年9月19日下午时分,骄阳似火的滨海公路上,一列由坦克、装甲车混编的车队正在快挺进,卷起了漫天黄沙,很快他们就出现在大英帝国6军第1装甲师第7摩托化旅的阵地前面。

      正在率领手下构筑阵地的克拉克上尉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这个快装甲编队先导是8辆十字军坦克,后面跟随的则是16辆m4谢尔曼坦克,中间是一水儿的戴姆勒-野狗装甲车,浑身上下都透露着精干。因为并没有接到会来这样一支车队的通知,再加上头传达了明天有可能迎战德国非洲军的命令,他的疑心大起。他一边警惕地示意手下做好迎战准备,一边则伏低了身子想看个究竟。

      对方似乎是肆无忌惮地一路横冲直撞过来,只到了阵地面前才停住了脚步,一辆指挥型装甲车上下来一个挂着中校军衔的军官,夹着司令部参谋常见的公文包,对离他最近的、明显有些愣的亚当斯下士说道:“嘿,下士,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我们是第7摩托化旅的,您是哪一部分的?”

      “我是第1坦克旅第42皇家坦克团参谋长罗宾,你们的长官在哪里?”这位中校衣着整齐、钢盔锃亮、一开口便是一口标准的牛津腔,举手投足间浑身的贵族范,让最近因为一直在作战而风尘仆仆的亚当斯下士显得自惭形愧,他匆匆忙忙敬礼之后,立即用手指了指克拉克潜伏的方向,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连长给出卖了。

      眼看情况变成了这样,克拉克就不能再继续隐藏下去,他一边暗示周围的人不要放松警惕,一边一溜小跑过去迎接。对方懒洋洋地还了个礼,掏出一本证件递了过来:“上尉,我是第1装甲旅的罗宾中校,这是我的证件。”

      克拉克打开证件看了一眼,果然清清楚楚写着对方的军衔、职务、任职部队等信息,从照片到钢印他都看不出什么破绽来,在战场上翻来覆去地检查一个高军衔军官的军官证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他马上将证件还给了对方。还没等他问清楚对方的来意,罗宾中校露出洁白的牙齿,用明显盛气凌人的口气说道:“你们怎么停下来了,蒙哥马利长官不是让你们去追击意大利人么?”

      “长……长官。”克拉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想了想还是把责任往上推,“上级有令,让我们就地构筑防御工事抵御古德里安的部队。”

      “德国人还没来,意大利人你们就先不管了?”对方显然被这个解释呛了一下,纳闷地问道,“我来之前司令部的人可不是这么说的,他们还信誓旦旦和我说要尽快解决意大利人呢。”

      “上面的事情谁知道呢?”克拉克讪讪一笑,两手一摊,表示不想就这个话题继续深入下去,随后现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周围的士兵投来好奇的眼光,罗宾中校问道:“你们阵地构筑得怎么样了?”

      “长官。”克拉克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问到,“您过来有何贵干?”

      “蒙哥马利长官怕你们不能迅解决意大利人,特意让我们前来增强作战力量。”罗宾似乎恍然大悟,又从公文包里翻出司令部的命令来。克拉克粗粗扫一眼就还给了对方,司令部的命令他从来就没接触过,这也不是他这个层级应该了解的,压根就看不出真假。

      对这个命令克拉克面露难色:“上峰有规定全师就地构筑防御阵地,各部队谨守防区,任何车辆不得擅自行动,在没有接到命令之前我无法放您过去。”

      “这是什么狗屁规定?”对面显而易见地火了,“难道说要我们的坦克和装甲车停在外面?那岂不是德国人一来我们就成了他们当其冲的靶子?”

      “长官,要不这样,我帮您给上面打个电话问问情况……”

      “好,你请便,不要让我等太久。”

      克拉克立即一溜小跑到了野战电话机旁边,拎起话筒说了几句后马上跑了回来:“长官,营长说他也不知道这件事情,让您稍等一会,他去请示。”

      “当然没问题。”罗宾中校随意找了个地方坐下来,克拉克显然不能让场面太过于尴尬,再加他还没有完全打消对这位中校的疑虑,总觉得对方出现的时机怪怪的,便没话找话的聊起了家常,扯着扯着聊到了罗宾的口音之上,克拉克灵机一动,便说自己虽然在剑桥郡长大,也接触到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很多学生,但对于校园里通行的牛津腔只听得懂、不会说。

      “是嘛?那可太巧了。”罗宾中校忽然热情起来:“我可是在剑桥念了好几年大学呢,可惜当初不认识你。”

      他一边说,一边从公文包里掏出两包意大利香烟,笑着招呼周围看热闹的士兵:“来,都尝尝,上好的意大利货色,全是我们缴获的,比美国佬的骆驼牌好得多。”士兵们看了一眼克拉克,然后都用火热的眼光盯着香烟,克拉克别无他法,只好就地分了下去,阵地上很快就是一片吞云吐雾的欢乐。

      一圈香烟下来,刚才还素不相识的罗宾中校和克拉克上尉现在似乎成了熟悉无比的老朋友了,开始漫无边际的吹牛聊天,罗宾中校的口才相当了得,为人又极爱炫耀,一个劲地扯当初他在剑桥大学求学生活的种种:什么学校附近最有档次的酒吧,里面不仅有上好的苏格兰威士忌,还有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法国白兰地和来自德国黑森、巴伐利亚的黑啤,然后再说上几句男人都懂的荤话,把周围士兵全逗乐了。

      可怜的克拉克出身平民家庭,做到上尉已是奋斗了多年的结果,以前哪有机会见识上流社会的生活,对刚才对方提到的酒吧、舞厅、弹子房、跑马场都是只听说过名字或者最多远远见过一面的地方,平时根本不敢进去消费。不过罗宾中校提到的场所确实都是剑桥郡里最高端、最豪华、最有档次和人气的地方,不但名字对的上号,有关位置、门面、规模都无一差错。至于里面那些温柔似水的女招待、花枝招展的伴【创建和谐家园】郎、风情绰约的时髦女郎等等是克拉克远远不知内幕的,现在更是只能瞪圆了眼睛听听过瘾,以前哪敢去想这些事情?

      士兵们对罗宾长官的经历和艳遇都是一脸羡慕之色,克拉克上尉心里却愤愤不平地:“人比人真是气死人,这位明显就是贵族子弟兼【创建和谐家园】的做派,也不知道走了什么门路年轻轻就混到了中校,还一直在司令部直属部队服役,看他大言不惭的样子说不定还是个不折不扣的草包。”

      不过想是这么想,巴结的念头却一下子遏制不住,这年头哪里都靠门路,谁知道这些大人物将来什么时候就飞黄腾达上去了呢?丘吉尔年轻时候也是个放荡不羁的【创建和谐家园】,现在还不是当了大英帝国的相?

      时间过了有一会,对方露出了明显不耐烦的神情,开始频频掏出怀表看时间,克拉克眼尖,一眼就认出那块是金制的劳力士怀表,据说还是纪念1937年乔治六世国王加冕的【创建和谐家园】版,他只在旅长大人身上才看到过,他更加不怀疑这是高级军官了,所有的戒心和疑虑一下子全消散了。

      他刚才确实和营长打通了电话,但营长明确告诉他旅部和装甲部队早已向前追击意大利人去了,现在根本联系不上,让他自行判断这件事的真假,既不得罪人也不能耽误事,所谓和上面进一步请示完全就是忽悠罗宾中校的,他他要做的无非是将对方留下来盘问情况,看一看究竟有没有问题,所以根本就不会有回应。扯了这么许久,如果真有问题也该露出马脚来了,这位长官虽然个人生活不太靠谱,但这不正好是大不列颠贵族军官们的做派么——看来完全是自己多心了。

      “克拉克上尉,看样子你们不需要增援,我该率领部队回去了,你回头告诉你们旅长我来过就可。”罗宾中校大概和克拉克混熟了,知道不能提过分的要求以免伤了和气,罕见地没火,“万一他追问起来,你就说我去搜索德国人的侦查部队了。”

      “别别别!”克拉克心想,真要这么做了,万一将来旅长和这位中校接洽上,自己该怎么解释这回事?自己挨训事小,误了司令部的命令才是大事。“您还是过去吧,执行任务要紧,毕竟这命令针对的只是本师的车辆,司令部的编队当然不受限制。”

      “那我先走了。”临走时罗宾中校和他热情地握手,“等战争结束了,我请你去剑桥郡最好的酒吧喝一杯……”

      第三十一章 兰克突击队

      车队从阵地中扬长而去,卷起一地灰尘,很快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燃?文小? ?说 ? w?w w?.?r?a?n?w?e?n?`org

      “好险……刚才你在那坐了这么久,和这个上尉东拉西扯,我都以为暴露了。”这是被古德里安挑选为突击队队长的海因茨所出的声音。

      “那上尉是个机灵人,想方设法想套我的话,没想到我当年在剑桥大学读过书,对此熟悉得很,一点破绽都不会有。”假扮成罗宾中校的是非洲军参谋部的兰克上尉,一直在后勤部工作。说起来他还是个有点意思的人物,他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英国人,两户人家一直是世交,在一战以前英德两国交情尚可的时候结了婚——那时候不仅英德两国民间通婚比较普遍,连英国皇室严格说起来都是德意志贵族,德皇威廉二世的母亲就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

      一战爆前两年兰克出生在了德国,由于父母都是平民且家境优越,他并没有受到战争的波及。等到了德国战败后革命风暴卷起,局势一片混乱,特别是在马克恶性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他父亲因为产业失败、家徒四壁而心力交瘁地去世了,难以为继的兰克一家只好跟随母亲返回了英国并在那里接受了中学教育,他凭借着聪明的头脑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剑桥大学。

      本来兰克对国家和民族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认识,因为他的国籍虽然跟了父亲一直是德国,但他母亲是英国人,而且本人又在英国生活了很多年,对英国同样抱有好感。但随着年纪增大,读大学期间英国人那种无孔不入的嘲笑和隐形的歧视却让他高兴不起来,刚才那通剑桥学习生涯中花花生活的扯淡实际上他根本就没亲身经历过,全部是一帮子贵族同学的口口相传与肆无忌惮的炫耀,他既无力负担那种花天酒地的费用,更不为主流圈子所接纳,人家提起他只有一个“德国小崽子”的绰号。

      好容易捱到毕业,他原以为凭借自己剑桥毕业生的文凭可以找一个不错的工作,没想到由于德国血统的缘故,所有的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都委婉地拒绝了他,连应聘学校教师都遭到了拒绝。他学的是统计专业,最后只能在一个不入流的企业中承担商业簿记工作,和一堆商科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厮混在一起,还时不时被他们所嘲笑。

      学业不顺心、事业不顺利、母亲又病故了,一项项打击接踵而来使他变得更加郁郁寡欢、沉默寡言。他没有选择反抗,决定独自默默忍受下去,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德国也就这样了。

      但德国的情况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元上台了!

      元解决了失业,元解决了德国的经济问题,元在竞选中面向大众许诺的面包、工作和秩序一一都实现了,这种截然不同的做法,种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政治宣传都让这个年轻人为之倾倒。对比英国国内那些互相倾轧,互相拆台、只会空喊口号却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的贵族政治家,他觉得元比他们高明一百倍。

      偶然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张报纸,上面登载着元在公开场合演讲的片段:“……你们或许要说:希特勒先生,我需要一份工作,一块面包。是的!你的说法很对,生命实在是太重要了。但我要告诉你们。这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是自由!那就是尊严!”他觉得这句话真正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他压抑不住自己了,他火热的德意志情感萌了,他把所有的积蓄和母亲留下来的丁点遗产都换成了回国的船票和盘缠,他决心回去,他要回国——回自己的祖国!

      回德国的第一天他就去征兵机构报到,虽然年龄已过了入伍年纪,但他仍然希望能有服役的机会,并且向对方坦白了母亲是英国人、自己只有一半德国血统的事实。征兵处的长官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和他说:“这有什么关系呢?你父亲是德国人,你身上就流淌着德意志民族的血液,只要你认同德意志民族的利益,愿意为了捍卫他的荣誉而殊死搏杀,你就是我们的同志。你要知道,元还是奥地利人呢!”

      因为他拥有大学文凭且能说英语,他被特许入伍了,考虑到年龄和专业后被分配到部队后勤机构服务,还成了一名令人羡慕的专业技术军士。他在部队里疯一样的工作,将自己全部的专业能力与爱国热情爆了出来,他很快就拥有了“活数据库”的美名——一个师的物资,无论是枪支还是弹药,无论是汽油还是面粉,他不用看账簿就全部装在脑子里,随时都能告诉长官剩余的数量和可供使用的时间。他不仅通过了盖世太保的忠诚测试,还被破格提拔成了少尉。

      1938年他跟随部队去了奥地利,正好是德奥合并的当口,他亲眼所见所有的民众都自上街对部队表示欢迎,到处洋溢着德意志的民族情感,比1935年收回萨尔时更让人激动。因为所有人都相信,既然连奥地利出生的前6军下士都能成为德国元,那世界上所有的德意志民族是一家的口号就是真的,德国人绝不会亏待了奥地利人。当部队进城的时候,所有人都热情高唱《德意志之歌》:

      德意志,德意志,你高于一切,

      高于世间所有万物;

      无论何时,为了保护和捍卫,

      兄弟们永远站在一起。

      ……

      热烈盈眶的他同样在放声歌唱,在这一刻,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价值,奋斗有了方向,心灵终于找到了归宿。

      对照自己服役的经历,他也不认为自己在军队中受到了歧视,无论升迁还是表彰,他都拥有与其他军官一样的机会。甚至于因为他在英国生活多年且获得剑桥大学学士文凭,在法国战役开始前,总参谋部还特意请他给年轻的军校生们上课(这对一个中尉而言是难得的殊荣),为他们分析英国的社会现状和阶层结构,听他用亲身经历给军校生们讲述那个肮脏的、腐朽的、浑身充满享乐气息的没落帝国的情况,比较之下,他认为德意志民族的命运如同涅槃一般,上升期才刚刚开始。

      古德里安还没有那么大本事把勃兰登堡特种部队拿过来使用,但他想到了兰克,想到了这个出身英伦、在他第一天来时就能不看账簿向他报告全部物资、装备和人员的上尉军官。在征求其意见时,从未上过战场的兰克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并当仁不让地扮演了罗宾中校的角色,而突击队队长海因茨则扮演装甲车驾驶员。这个车队理所当然地是假的,从军官到士兵无一例外全都是德国人假扮的,不过除了人以外车队其他东西都是真的——没错,这些都是前两天战斗中缴获的产品,全套家当从衣服到帽子、从枪支到车辆,从皮包到公文,乃至于包括怀表在内全部是从英国人身上弄下来的。

      霍洛克斯少将下的一道命令或多或少也帮助了突击队的混入,因为秉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原则,他并没有将第十装甲师受到重创、有大量人员被俘的情况传达下去,否则克拉克盘问的范围还会更多一些,要知道除了兰克,突击队其他人基本太会讲英语,更不熟悉英国情况,一开口就要露馅。

      “长官,我们现在英国怎么办?真的去找英国人旅部?”

      “不。”海因茨交代电报员,“立即给古德里安长官拍电报告诉他们已混入了防线,请他立即起进攻,我们只要找到英国人的炮兵阵地并摧毁它,我们就成功了。”

      一直在紧张地等待突击队消息的古德里安终于等来了消息:“长官,兰克报告行动成功了,让我们立即起进攻,他们会配合我们……”另外,他还将英国人大致的布防情况也说了一下。

      “很好!他们做的很好!把他们的功劳记录下来,无论是晋升还是授勋都应该优先有他们的名字。”古德里安大喜过望,“全军装甲部队进攻,用最快时间将英国人打垮。”

      第三十二章 强行突破

      兰克车队过去后两个多小时,逐渐西斜的日光开始笼罩大地,克拉克上尉现阵地前面又有了车队,甚至拥有比刚才更大的声音和沙尘。r?an w?e?n w?ww.ranwen`org

      “怎么回事,司令部对我们难道就这么不信任,又派来了援兵?”他嘀咕着,有些不敢相信。

      亚当斯下士则羡慕地说:“不知道这次会来几辆,啧啧,刚才那中校可真是神气活现,不过他的香烟真不错,这还是第一次有军官请我抽高档香烟呢。”

      举起望远镜看了没多久,克拉克的脸色忽然凝固住了,因为他现来的坦克不是自己人——刚才的车队全是帝国的米字旗,现在则是德国人的铁十字。见鬼,德国人怎么这么快就来了?

      “不好,德国人!”他惊叫着,“……全体都有,立即进入战壕,准备迎接战斗……”还没等他将命令下完,一马当先的T-34坦克已将火炮高高扬起,话音刚落,炮弹就已落了过来。

      非洲军这次是下了血本了,没有任何试探性进攻,上来直接就摆开了架势全线突击。不仅将装甲部队2oo多辆坦克直接冲阵,而且紧跟着就是大量装甲掷弹兵,在他们后面则用卡车直接拉着大口径榴弹炮冲在二线,连防御阵地都不构建就直接起进攻,近乎是在用大炮上刺刀的状态提供支援火力,似乎一点也不在乎英国人的炮火反击。

      克拉克做出了他最快的选择与应对,可惜还是晚了一步,猝不及防的士兵们被不断爆炸的炮弹撂倒,而好不容易连滚带爬进了战壕的士兵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德军坦克又轰隆隆开上来了。克拉克别无他法,只能扑到电话机前报告,不过他相信这么猛烈的炮火肯定把后面的部队惊动了。只要守住,还有一线希望。

      果然,听筒里营长的语气比他还焦急:“我知道德国人起了全线进攻,你们一定要顶住。炮兵马上就会还击……”

      “是,坚决顶住。”

      然而,所有一线阵地上的英国官兵们很快就失望了,他们翘以盼炮兵阵地开火掩护他们的场面迟迟没有生。反而背后同样传来了十分猛烈的爆炸声,听方向居然是炮兵阵地那里传来的——就在该师火炮群接到命令、准备威的时候,海因茨指挥的坦克中队到了。在刚才过去的两个多小时,兰克上尉充分利用了伪造的罗宾中校名头将各处阵地的布防情况和兵力虚实都摸清了,其他部队一点也不怀疑这支部队的来意。警惕性比克拉克低的多。对此,毫不客气的突击队立即将炮口对准了第2、第4、第11皇家炮兵团和第146野战炮兵团的阵地(英国编制中团级规模较小,仅比其他国家的营级别略大),他们在当天紧急构筑防御工事的情况下已显得比较完善了,如果是一般的火力压制绝没有如此容易,可他们却遇到了贴身而至的兰克突击队。

      “急5连,全部高爆弹,装甲车负责解决炮兵。”几乎在非洲军起进攻的同时,海因茨布了开火命令。刚刚标好步兵阵地射击诸元,奋力把炮口抬起。准备支援一线步兵的英军炮兵们还没反应过来,忽然从侧翼迸射出数十道火光,二十余枚炮弹如同长了眼睛一般落在了本方阵地上,不但引起了整天的爆炸,还引起了刚刚打开弹药箱的其他炮弹殉爆,整片阵地顿时笼罩在火光与惨叫之中,弹片横飞,断肢残臂不时抛向空中又重重地摔落下来,很多炮兵在炮位上被直接干掉。而德军装甲车们则加推进,用他们的机枪向慌不择路四处躲避的幸存英军炮兵们撒去密集的弹雨。一口气将这个炮兵阵地变成了惨不忍睹的地狱。

      没了炮兵的支援,光靠步兵显然是顶不住古德里安装甲部队进攻的,况且此时英军连掩护的空军也没有——因为飞机都被蒙哥马利派去支援前面的装甲部队了,一线阵地没过十分钟就被德国坦克全线突破。

      在收到后方告急电报前。霍洛克斯等人还是挺得意的,因为沿滨海公路逃窜的意大利人基本都第1、第7两个装甲师打得差不多了。在执行快突击的命令后,英军坦克群长驱直入,将意大利人打了个天翻地覆,到处都是冒着黑烟,燃起熊熊火焰的意大利坦克、装甲车和车辆的残骸。还有一堆堆祈求投降的意大利人。进攻一开始,这些成群结队的意大利人先是如同受了惊吓的兔子一般乱窜,到后来看到英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已经将整片区域都包围后,“明智”地没有选择交手而是乖乖当了俘虏,少数试图负隅顽抗或者逃跑的意大利薄皮坦克则成了英军坦克的开胃菜,稍加攻击就能将其击毁。只有少数一些见机不妙的装甲车和卡车利用度才溜了出去,不过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很快就遭到空中力量的围追堵截,似乎今天德国空军也意识到了意大利人大势已去,在空中掩护的飞机没前两天来得卖命,匆匆对付了一下便撤退了,被纠缠了好几天的沙漠空军飞行员们顿时撒起欢来,变着法子折腾下面的意大利人。他们哪里晓得这些虚晃一枪的德国飞机此时已按照古德里安的命令,去配合非洲军对两个装甲师的步、炮兵阵地进行闪电攻击了。

      看着胜利的场景,霍洛克斯很满意,笑着对兰顿少将说:“司令部估计的不错,这些全是意大利人,似乎意大利所有的坦克武装都在这里,清点的结果虽然还没出来,但我相信我们至少干掉了25o辆以上的意大利坦克或者装甲车。”

      兰顿对此也是踌躇满志:“幸亏我们果断轻装突击,如果再拖着步兵和炮兵慢慢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决意大利人——要我说,我们早应该就这么干,说不定现在都全军回师对付德国人了。”

      布里格斯少将则意气风地说:“现在回师也不晚,说不定我们还能看到古德里安一头撞在我们精心准备的阵地上。”

      “长官,后方有紧急电文。”

      “蒙哥马利长官又有新指示?”霍洛克斯一边询问,一边接过了副官手里的电报

      “不是,德国人进攻了。”副官一脸紧张,“大约半个小时前,古德里安开始全面进攻。”

      三位少将忽然没来由的一阵紧张,看完电报后霍洛克斯更是惊叫出声:“进攻我们后面留守的步兵和炮兵?不是说他们至少还有一天才能追得上我们么?”

      “什么?”其他两人也是面面相觑。

      “兵力有多少?敌人出动了多少坦克?进攻宽度大概是多大?”布里格斯少将提了一连串的问题,副官只能为难地解释:“对不起,电报里没有明说。”

      “现在不管怎么样,敌人已打过来,我们必须回去。”面对更远处还在逃逸的小股意大利残兵败将,兰顿少将只能如此肉痛地表态,“形势不容我们再继续追击意大利人了。”

      霍洛克斯想了一想,拍板道:“收兵回师!我们原本预计下午三点钟左右解决意大利人,现在时间也已经到了,虽然敌人还有一些残兵败将,但显然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来,何况还可以指望空军追击。”

      两个师长立即下令各坦克中队进行紧急战场补给、掉头转向,作业刚刚进行了一半,新的电报又来了:谓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第7摩托化旅没有得到有力支援,当面阵地已悉数崩溃。

      “什么?”众人震惊了,虽然一个摩托化旅拦不住对方的装甲集群在意料之中,但如此快的崩溃度还是大大过了众人的预期。

      “我们的炮兵呢,为什么不还击,为什么不进行支援?”所有人脑袋里都是这个问题,大大的问号仿佛缭绕在三个少将脑袋上一样。

      还没等他们想明白什么原因新的电报又来了,看了这封电报之后差点没把三人的肺给气炸,上面居然赫然写着:集团军司令部增援的装甲编队叛变,用炮火袭击我炮兵阵地,我炮兵已损失殆尽,目前叛军正在进攻反坦克阵地……

      “什么?”众人的眼睛都瞪圆了,还能有这种事?

      “我不信,我不信!”布里格斯少将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这怎么可能,这一定是弄错了。”

      兰顿少将冷冷地说:“我也不信,蒙哥马利长官和我们隔得老远,怎么会有他派出的装甲编队?”

      霍洛克斯一边下令电给蒙哥马利将军核实,一边下令其余剩余部队谨守阵地、严防敌军渗透,而兰顿和布里格斯两个师长则像疯了一样地催促坦克们加快补给。

      集团军司令部的反应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快,蒙哥马利明确答复:“除空军外,司令部未派遣任何支援力量,其余先头部队距离你部所处位置至少还有一天一夜的路程,立即清查是否电报有误?”

      “不用查了,肯定是德国人渗透进来的间谍车队……”

      布里格斯师长整个人都垮了下来,呆呆地站在原地自言自语:“我的炮兵,我的摩托化旅,全完了!”(未完待续。)

      第三十三章 谁赢了?

      夜幕终于降临了,但非洲军进攻的大幕才刚刚拉开,在吃掉当面英军第1装甲师的抵抗后,他们立即又向第7装甲师的阵地扑去。? ?燃文小说 w?w?w?.ranwen`org由于霍洛克斯等人亡羊补牢般的举动,兰克突击队是混不进去了,但好在下午空军抓住最后的日照十分,利用英军飞机忙于追击意大利人的契机,对第7装甲师阵地进行猛烈进攻,大大削弱了对方的抵抗能力。

      黑夜中,照明弹不断第射升空,将大地照亮得如同白昼,号称“沙漠之鼠”的第7装甲师步兵阵地上到处都是激烈的枪炮声与火光。虽然他们的整体反应比第1装甲师要好,也没有受到兰克突击队的破坏。但现在既然古德里安的大部队已到,第1师的阵地也已突破,在侧翼完全暴露的情况下,一个缺乏装甲力量的第7师是顶不住非洲军上下近3oo辆坦克的轮番冲击的。

      经过反复冲杀,第15、21两个装甲师以3o多辆坦克为代价,凿穿了正面,装甲掷弹兵们一拥而上,继续扩大、撕扯缺口,到深夜时分,非洲军整体上将2个装甲师打得七零八落,不过自身也付出了不小代价,比特勒阿卡基尔数次战斗累计起来的损失还要大。正如空军侦查所显示的那样,这两个师阵地上基本都是步兵和炮兵,没多少装甲力量,这在客观便利了非洲军突破敌人围追堵截、在第八集团军近2o万部队包围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突破重围的古德里安显得很平静,在往前走了2个小时多后,他一方面收拢因为进攻作战显得前后有些脱节的部队,另一方面部署阵地、构筑防御工事,准备在天亮以后同英国人撤回来的这些坦克们过过招。不过,这次英国人显然学聪明了,他们虽然急于回师汇集自身的步兵和炮兵单元,但并没有选择直接进军这种一头撞上来的模式,而是以一部分兵力进行了正面进攻,另一方面主要兵力却脱离了滨海公路体系。进行了侧翼迂回,为掩人耳目,他们还把大量俘虏的意大利人塞进正面进攻行列,在人数上进行主力冒充并让德国人在作战时缩手缩脚——用霍洛克斯的话说。既然德国人能冒充我们派遣间谍车队,就不要怪我们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什么样的方法管用就用什么方法。

      这种无赖到极点的做法遭到了非洲军上下一致痛骂,乃至于俘虏营中的布朗准将、理查德森上尉等英国俘虏也看不下去,谓这两个装甲师失去了绅士风度。是野蛮人的做法。古德里安对此倒是视若无睹,他一方面针对敌人企图后进行了相应部署调整,另一方面则让手下面对意大利人时不要缩手缩脚,该怎么打还怎么打——如果不这么做,英国人将来必定会利用2o余万意大利俘虏做文章,只怕什么仗都打不了。不过这样一来正面部署就完全改变了,双方再次混战一场,各自损失了一些兵力后草草收场,非洲军急于回师托卜鲁克,英军第1、第7装甲师急于收拢本方被打散的步、炮兵非洲军解救了许多被俘虏的意大利人——这些可怜虫先是被英国人胖揍一顿。然后又被英国人抛出去当了摆脱德军进攻的肉垫,真可谓是倒霉透顶了。

      1942年9月21日,远在柏林的霍夫曼和最高统帅部终于收到了古德里安的完整战报:……我非洲军在与敌重创后脱离阿拉曼一线,返回托卜鲁克继续作战。

      所有人都以为元会大雷霆,没想到霍夫曼脸上满是笑容,丝毫不以为意,反而满意地表态:“很好,古德里安将军为我们下一阶段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他心里想的则是:“我终于避免了阿拉曼战役的失败,开始扭转历史的惯性!”

      蔡茨勒和凯特尔惊讶于元如此的宽宏大量,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最后才说:“可是,英国人很快就要进攻托卜鲁克了,虽然他们受了重创,但兵力依然对我们有绝对优势。北非的战略局势依然没有好转,甚至于因为意大利军队伤亡惨重,墨索里尼相还了很大的脾气。”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2: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