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铁十字》-第2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古德里安此时正借着夜色率领第15、第21两个装甲师和第35装甲团的主力向左翼进攻,而9o轻装师则押着俘虏后战利品从特勒阿卡基尔的西面迂回后撤退——现在这里真的成了一座空城。

      “长官,侦查结果显示前面的部队是自由法国第2旅,战斗力一般。”

      “自由法国?”

      “喏,就是夏尔·戴高乐领导的法国抵抗组织,他们在伦敦组建了流亡政府,与贝当元帅势不两立。”

      “戴高乐当年搞装甲战还是不错的将领,说起来也算是我半个老师,现在居然掺和起政治来,也不知道他在想啥?”古德里安调侃了一句,“就凭他那搞装甲战的小脑瓜能斗得过丘吉尔这头老狐狸?”

      大家都笑了起来。

      “他现在指挥哪个师?”古德里安突然冒出一句。

      “谁?”

      “夏尔·戴高乐。”

      “长官!您不会对此一无所知吧?”威斯特法尔调侃道,“人家是自封的‘法兰西领袖’,怎么会到北非来吃沙子呢?就算他来了,他是准将,您说是他服从蒙哥马利中将指挥还是蒙哥马利中将服从法兰西领袖的指挥呢?”

      “额……”古德里安本来想说肯定是准将服从中将,瞬间想到了元的军衔只是下士就赶紧收口,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好半天才挤出一句,“不来也好,免得给我们添麻烦。”

      “长官,您该不会害怕这位‘老师’给您找麻烦吧。”

      古德里安晃了晃拳头,用威胁的口吻说道:“他要是敢来我给他吃这个……”

      众人笑成一团。

      “这些法国人都是殖民地军队?”古德里安继续问。

      “不!全是正宗法国人……主要是从敦刻尔克逃到英国去的那些人。”

      “他们啊?”古德里安撇了撇嘴,“‘自由法国’好大的名头,我还以为是哪里来的勇士,没想到都是法国战役里被我们打得抱头鼠窜的那些残兵败将,更没想到几年过去了居然给丘吉尔卖命,他们难道不知道法国在中东的殖民地都给英国人夺去了?真是认贼作父,一点儿长进都没有。”

      “不给丘吉尔卖命又能怎么样呢?他们吃的、喝的、用的可全指望英国人从牙缝里挤出来呢。”梅林津说道,“全世界就只有英国人才承认戴高乐那个‘自由法国’,其他人还是和维希的贝当元帅打交道。”

      古德里安大笑道:“隆美尔元帅若在就完美了,今天能把阿拉斯战役的场子找回来。不过我来也一样,把我的司令旗竖起来,告诉他们我古德里安在此,让这些不知廉耻的法兰西败类滚开……”

      旁边科林伍德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古德里安恍然大悟:“把第4装甲师的旗帜也给我亮起来……告诉他们我仍然没空俘虏法国人,让他们闪一边去,就和上次法国战役一样。”

      第二十七章 我自己来

      天亮时分,整整折腾了一夜、刚睡下没多久的蒙哥马利被自己的副官叫醒了,看对方一脸焦急的模样,他一下子警觉起来,问道:“德国人进攻了?”

      “是,长官……”副官似乎有难言之隐,但还是将情况完整地说了出来,“南非第1师和自由法国第2旅分别报告,他们的部队在拂晓时分遭遇了德军主力从背后而来的突袭,他们猝不及防被击溃了,损失很大。r?anwen w?w?w?.?r?a?n?w?e?n?`o?r?g?”

      “什么?”蒙哥马利吃惊地张大了嘴,本来还残留的一丝睡意顿时全被赶跑了,“他们原来的位置在哪里?德国人怎么跑他们身后去了?”

      德·拉甘带着一群参谋也急匆匆地来了,对照着地图,蒙哥马利看了半天后才确信,这些部队报告的都是真实情况。

      “如果南非人和法国人说的没错,昨天夜里向我们进攻的多半只是德国人用来牵制的小部队,而他的主力却连夜向右翼(古德里安和蒙哥马利相对进攻,一方左翼相当于另一方右翼)转移了,加上我们的部队在向特勒阿卡基尔推进,他等于正好从法国人、南非人与我军第5o步兵师之间的缝隙穿过去。”蒙哥马利将铅笔一扔,“该死的,为什么每次我们稍有疏漏,总被这家伙逮住呢?”

      德·拉甘知道这是司令官给法国人和南非人留了面子,古德里安哪里是从缝隙中穿过去的,分明是逮住了这两支部队狠揍一顿以后硬生生挤过去的。蒙哥马利一直不待见希腊人、法国人等其他国家的部队,一直在向伦敦方面抱怨他们战斗力和作战意志不行,希望能换成纯粹的本国部队,但丘吉尔相一方面要标榜国际协作,另一方面确实也抽不出更多的本土兵力来加强北非战场,只能用这点兵力来搪塞第八集团军。

      与英军经常逮住意大利人猛揍一样,古德里安现在也喜欢上了打法国人、希腊人、印度人、南非人,这些部队的实力和士气都比不上英国部队,而从新西兰、

      澳大利亚来的部队则不好对付,战斗力有时候还高过英伦三岛的本土军团。现在非洲军内部给英军是按照实力打分的,在编制、兵力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以英国本土军队为1oo分,那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军队能给115-12o分,法国人、南非人、加拿大人能给75-85分,希腊人大概有65分,印度师是最烂的,最多只有5o分。至于意大利人,非洲军给51分——意思比印度人略强那么一点点,反正肯定打不过希腊人,也不知罗马的意大利领袖听了之后会不会吐血。

      “现在怎么办呢?”德·拉甘开始变得有些六神无主,阿拉曼战役开始以来第八集团军处处被动,被德军牵着鼻子走,空有兵力和装备优势却丝毫挥不出来,反而被敌人零敲碎打损失了将近2万人和2oo辆坦克,现在古德里安的趋势应该很明显了,在将第八集团军为他构筑的包围圈扯了个七零八落之后,他也要上滨海公路撤退——那样一来能拦住德国人的部队就不多了。

      正在这时又有新的电报传来,从南翼迂回的新西兰第二师的先头部队再次占领了特勒阿卡基尔,这次德国人没有再设下任何圈套。经过四处搜索,新西兰部队现了昨日交战的战场痕迹,被击毁的各类车辆、装备残骸,还有德国人来不及运走的一些物资——比引诱布朗上钩的时候少得多,多半是些无用的东西,另外还找到了一批重伤员,他们被关在一间屋子里,人数大约有1oo多个,只有一个受了轻伤的卫生兵陪着他们,已经有几个因为缺医少药在哀嚎中失去了生命,现场血水横流、臭气熏天,痛哭声、【创建和谐家园】声不绝于耳,场面极其惨烈。

      蒙哥马利拳头攥得紧紧的,面孔因为狰狞几乎都变了形,不过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德国人的做法没啥好指责的,如果他处在古德里安的立场,他也会把急需的医药资源留给自己的伤病号,没在临走前将伤员用机枪突突了而是留给对方前来收容已算是极其人道的做法了。

      德·拉甘有心劝解,却现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满肚子都是苦涩。

      好半天之后蒙哥马利才恢复过来,用平静的口吻说道:“让前线部队妥善处理,暂时不必考虑追击德军的事情。同时要求新西兰第2师尽快北上接应其他友军,协助他们收容人员、稳固阵地。”

      “这样的话法国人和南非人的问题就不大了,他们可以得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部队的支援,我们不必再顾忌古德里安穷追猛打。”德·拉甘松了一口气,总算等来了一个好消息——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只不过与一连串坏消息相比,这个不算太坏的消息看上去就成了好消息。

      还没等众人就后续事项商议出头绪来,第二封电报又来了,说找到了司令部一再提到的德国新坦克,结果让人啼笑皆非,这种所谓的新坦克其实是俄国人制造的,德国人只是把它刷了油漆、改了标识而已。

      “真的?”蒙哥马利有些怀疑,德国人能看得上苏联人的坦克?小胡子的尾巴从来就是翘到天上去,哪里会看的上这种“【创建和谐家园】”的武器?

      “千真万确!虽然装甲涂彩和部分设备是德制的,但主要部件包括动机、坦克炮都是俄国风格,别的不说,那门76.2mm的坦克炮就是俄国口径。”德·拉甘仔细看了电报后说道,“他们还对残骸内的动机进行了检查,现那是柴油动力动机,上面有很多俄文标识——我们的人不懂俄语,具体细节就不得而知了。”

      过了好半天蒙哥马利才说:“我明白了,这些新坦克全都是斯大林的T-34,是几天前从海上运过来的——就是上次通报有很多船只的那一次。”

      德·拉甘吓了一大跳,古德里安怎么会有这么多俄国坦克?难道希特勒和斯大林他们?……后面的场景他不敢再想下去了。

      “这有什么,如果我没猜错,估计是德国人将东线俘获的苏联坦克运过来了,他们一直在利用缴获的战利品充实自己的武器库——我们不是早就接触过俄国人的反坦克炮了么?”蒙哥马利咬牙切齿地说道,“我要知道这种坦克的完整信息,包括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看看他到底有多厉害!另外还要将这件事情通报给伦敦方面,我想相一定也会高度关注俄国武器出现在北非战场的事情。”

      “是,长官。”立即有参谋军官前去办理了。

      “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研究一下古德里安的下一步走向。”蒙哥马利惆怅地出了口气,“他的目标应该也是托卜鲁克,阿拉曼车站这里估计他是不会再来了。”

      德·拉甘默然无语地点点头,忙碌了一夜的防御计划眼看又泡了汤,换谁心里都不好受。

      “第1和第7装甲师目前情况如何?”

      “他们预计今天可以追上撤退的意大利人。”德·拉甘说道,“霍洛克斯少将向我保证了,如果里面没有太多的德国部队,他有信心在一天内解决问题,另外他反对您把大部分空军调遣回来对付古德里安的提议,因为德国人的飞机也很多,部队不能没有飞机掩护。”

      “我没法给他这么多时间。”蒙哥马利迟疑了片刻,似乎下定了很大决心后才说道,“你问问他,如果我把飞机都给他,他能不能在8个小时之内,也就是今天下午三点钟之前解决掉全部敌军……”

      “这个?”德·拉甘不解地问道,“您的考虑是?”

      “古德里安的部队距离前面两个装甲师至少还有一天的路程,如果霍洛克斯的动作够快,他们可以在解决掉意大利人之后原地转入防守,以滨海公路为轴阻击古德里安,只要再给我争取额外的24个小时,我们还有机会逮住德国人。”蒙哥马利咬牙切齿地说道,“这次我自己指挥,带5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又3个装甲旅上去,看古德里安怎么逃?”

      “8小时解决不掉呢?”

      “解决不掉就只能放意大利人跑了。”蒙哥马利,“他们从追击状态转入防御状态需要时间,所以我才只给他们8个小时用于消灭逃敌,其余时间是给他们预留的防御时间——我知道这对他们不公平,但为了大局只能如此,你立即把我的命令传达下去。”

      德·拉甘欣慰地看到,经历几次挫折之后的司令官非但没有丧失信心,反而越挫越勇,重新燃起了斗志。

      第二十八章 滨海公路上的惨烈

      当古德里安率领非洲军在特勒阿卡基尔左右开弓之时,提前一步撤退的意大利部队已悉数越过了马特鲁港,正拼命朝托卜鲁克逃去。?ranwe?n? w?w?w?.?r?a?n?w?en`org古德里安也将胜利战况一并转给了他们,虽然他们同样为此欢欣鼓舞,但仍然没停下脚步的意思,因为他们已不止一次地接到空军来的警告,他们后面的英国人部队已追上来了,距离越来越近而且兵力还不少,光空中侦查到的坦克、装甲车辆就有3oo辆以上。虽然德国第八航空队在竭尽全力地与英国沙漠空军抗衡,全力为意大利人维持空中保护伞,但英国地面部队的推进度十分迅。在这一点上意大利人不怪古德里安,对方已吸引了足够的英国部队,打得也够好了,要怪就怪英国部队实在太多了一点。

      意大利部队的撤退一开始就是在慌乱中进行的,第一天撤退时的队形虽然混乱,但至少还能分得出大致上的5股力量。但从第二天开始,这些部队已完全跑乱了,大家都由着性子随意跑,不知道哪一股是哪一股了;到了第三天,天上的飞机除了还知道下面有人、有军人、有意大利军人外,其余啥也看不明白。不要说英国人的飞机分辨不出来,德国人自己的飞机也分不出来,只知道下面跑着的是意大利人就行。当然意大利人对此振振有词,大规模分散有利于防空,没看见现在英国佬的炸弹哪怕扔准了也最多只能炸一辆车?

      从特勒阿卡基尔以西开始,在滨海公路的两侧时不时可以看到意大利人抛弃的坦克、装甲车或者卡车,连带着还有缺少拖曳能力的火炮,这些全都是在行驶过程中出了问题、被无情抛弃的装备。其实只要他们肯停下来修理,一个白天,甚至半个白天就可以让其中的大部分交通工具恢复正常,但急于逃跑的意大利军队显然没那么多时间,所有人都将留下来视为畏途,这些故障车辆只能被绝望的士兵所放弃,然后他们纷纷登上卡车加入步兵的行列。现在意大利人又觉得古德里安让他们提前放弃部分物资是多么明智,如果不这么做,现在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车辆装载士兵。与其迫不得已丢弃物资,还不如一开始就留给德国人。于是,这些被抛弃的车辆成了滨海公路两侧最扎眼的风景,后面的英军装甲师看着这些装备就知道意大利人往哪里逃了,而在不断现敌人遗弃装备的【创建和谐家园】下,英国人的追击动力就更足。

      不过意大利人逃跑经验是异常丰富的,虽然逃跑时慌不择路,但无论军官还是士兵,从上到下最基本的脑子和判断力还在,知道不能离开滨海公路乱跑,否则非在沙漠里渴死不可。另外,虽然整体上显得慌乱,但意大利人彼此之间还是足够安定团结,大家急于逃命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彼此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没有谁为了抢道或者抢劫交通工具而自相残杀。大家遵循着一个原则,谁有能耐谁先跑,跑出一个算一个。当然,有小汽车的军官们不敢抛下部队私下逃跑,那样即便跑到了托卜鲁克领袖和德国人也饶不了他。

      整支意大利军队虽然失去了整齐有序的队列,但全体官兵“转进”的方向和目的地却高度一致,整个过程像极了东非大草原上大迁徙的角马——完全靠着天赋与本能,有谁来为角马们组织队伍、设计路线呢?意大利的将军们对此也毫不担心,他们坚信,虽然逃跑的时候显得混乱,但只要到了目的地清点人数,部队就会完整归建——也不知道他们哪里来这么大的信心。

      现在意大利人最痛恨的莫过于英国人的飞机,这些令人烦恼的苍蝇时不时出现在头顶,要么投弹轰炸,要么低空扫射,甚至于还有英国飞机在子弹打空后还要借势俯冲恐吓地面的部队,千方百计迟滞对方的逃跑度,这种没完没了的疯狗精神让意大利人简直难以容忍,换了他们早就为路边那些装备和军火而欢迎鼓舞了。同样道理,意大利人对空中出现的德国飞机报着由衷感谢的心态,几个师长一致认定:“倘若没有德国飞机掩护我们,部队早就被英国人炸光了。”

      所以,每当第八航空队的飞机打下一架敌机,地面的意大利人都会大声助威叫好,甚至于在急于逃命的时候对遇到的跳伞德国飞行员仍给予竭尽全力的营救,所有意大利人都知道这些飞行员是给他们支撑保护伞的。他们不但给予力所能及的救援,还腾出宝贵的车辆协助这些跳伞飞行员尽快返回机场,甚至于几个将军将自己的小汽车都毫不犹豫地贡献了出来,便于对方归队后重新驾机上天教训英国佬——在这一刻,双方的战友感情进一步加深了。加兰德反复交代手下,一旦在战斗中被击落后要迅跳伞并寻求意大利人帮助,然后又要在第一时间离开,逃得越快越好,否则很容易被追上来的英国人俘虏。

      反过来,那些被击落的英军飞行员特别是轰炸机飞行员就没这么好运气了,半死不活只能在机舱里挣扎的飞行员往往被恼羞成怒的意大利步兵直接打死,那些侥幸跳伞后逃脱性命又被抓住的飞行员则被绑上双手吊在汽车顶上行进,他们通常被士兵们当作人肉盾牌以警告空中不断袭击的英国飞机。在北非如此猛烈的日照下,用不了多久这些飞行员就会因脱水陷入昏迷甚至死亡。更凶残的举动是抓住飞行员用绳子拖在汽车后面让他跟着跑,一旦跑不动就会被活活拖死在后面,车厢里的意大利士兵则大声拍手叫好。只有到下一个休息点时才会有人看不过眼而将这些可怜的、被拖曳得血肉模糊的英国飞行员随意抛尸在路边,军官们虽有心挥骑士风度,但撤退途中部队的管理本来就混乱,他们也不能阻止这些绝望的士兵泄,否则一定会被人打了黑枪。

      对这种明显有悖于《日内瓦公约》的做法,所有意大利军官都表示无能为力,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不了半天功夫,这些尸体要么被飞着的秃鹫叼走吃掉,要么就被黄沙就地掩埋起来。但这种凶残行径显然吓不住英国人,他们的攻击更趋于猛烈,仿佛拼了命也要迟滞意大利人的逃亡脚步。到了后来,意大利人的行为大概连英国飞行员也知道了,好几架飞机被击中后飞行员不是选择跳伞,而是直接选择一头向地面的意大利车队撞去,没有卡车,撞一辆坦克甚至一辆装甲车都是好的。

      那些低飞掠过的德国战斗机飞行员同样目睹了那些英国同行在地面的惨状,现在他们才深刻领悟到了为什么加兰德将军千叮万嘱告诉他们不要试图去对付英国人地面部队的道理,一旦他们被击落坠毁或者被迫跳伞,很可能也会遭遇如此可怕的命运。

      在这样的战斗中,“非洲之星”马尔塞尤更是如鱼得水、屡屡得手,性子高傲的他仍然不屑于攻击英国轰炸机,通常都是他把给轰炸机护航的战斗机先行干掉一些,剩下那些笨拙的轰炸机便留给僚机和其他飞行员处理。每当黄色14号飞机出现的时候,地面部队都会如看见救星一般爆出阵阵欢呼,而敌人的空中编队总会出现混乱,甚至有一次两架“飓风”战斗机为了躲避从空中猛扑下来的马尔塞尤而慌乱不迭地转向,结果撞在了一起,“轰”地一声,碎片撒得满地都是,白白送给马尔塞尤两个战果。两天战斗下来,他的个人战果已攀升至178架,距离他自己所说的2oo大关越来越近,眼看到不了月底就能够完成。

      在意大利人身后,霍洛克斯少将统一指挥下的英军第1、第7两个装甲师也是咬着牙在拼命追赶,他们已收到了后方的战报,知道了第十装甲师的惨状,明白了蒙哥马利的决心,他们只恨自己的度不够快,还不够快。

      第二十九章 彼此的不同选择

      经过连续两天的拼命追赶,到9月19日上午9时许,英军先头部队已将自己和意大利人之间的距离成功地缩小到了2o公里左右,站在车辆顶部用望远镜看过去,依托良好的视野已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前面逃跑的人群了,虽然这点距离对装甲车而言最多只需要一个小时,但部队作战毕竟不是比赛赛车,只要不管不顾地往前冲就好,若真有装甲车敢于单骑冒进,一定会被意大利人打成筛子——追击作战既要充分考虑队伍的整体与协调,又要给予敌人合适的压力。??? ?燃文小说 ? w?w?w?.?ranwen`org

      在短暂的休息时刻,喘着粗气,浑身上下活像被水泡过一般的兰顿少将对临时指挥部的其他两人说道:“我有个建议,我们应该尽可能挥装甲部队的优势快追击,反正意大利人也快跑散架了,光用坦克和装甲车已足够解决问题。”

      “那步兵和炮兵呢?”霍洛克斯少将其实也赞同快部队追击的意见,不过鉴于蒙哥马利一再三令五申不要让步兵和坦克脱节太远,再加上第十装甲师的前车之鉴,他只能这么不紧不慢地追着意大利人,别看他脸上悠闲,心里早就急出了火。

      “步兵和炮兵可以让他们慢慢来,反正意大利人也没有构筑坚固工事,用不着这么多部队去对付他们。”兰顿少将调侃道,“说不定等我们打完了,步兵和炮兵还赶不到,如果我们硬要拖着步兵和炮兵走,度永远快不起来,万一在托布鲁克门口才逮住意大利人怎么办?”

      “这确实是个问题。”第一装甲师师长雷蒙德·布里格斯少将为难地说,“后面的古德里安怎么办?光凭我们两个师的步兵和炮兵可拦不住德国人的装甲部队,而且司令部一再反对我们装甲部队和步兵、炮兵前后脱节,认为这样会给德国人以可乘之机。”

      “先,古德里安距离我们还有一段路程,在我们解决意大利人之前他赶不到;其次,步兵和炮兵如果不跟随追击可以就地构筑防御工事,有利于保持体力;最后,我认为凭借我们的兵力,抵挡古德里安的先头部队应该不成问题,只要撑到装甲部队解决了意大利人,我们的实力将进一步增强,而只要我们能够阻击德国人2天,司令官自己率领的主力就会赶到了。”

      霍洛克斯本来是赞同兰顿“尽快追上意大利人,解决意大利人的”观点,但一想到古德里安这个变数又有点犹豫,鉴于众人对轻装前进追击的意见不统一,他决定矛盾上交,将建议报告集团军司令部,由蒙哥马利将军自己定。

      蒙哥马利很重视三位少将的意见,而且他们在电报里列举的建议与有关顾虑都与他所想的不谋而合,现在他现必须要在目标中进行取舍:

      第一,不管意大利人,让两个装甲师就地停下来准备阻击古德里安,撑到集团军主力上来合围;

      第二,不管古德里安,让两个装甲师继续全军追击意大利人,优点是部队保持高度完整,缺点是追击度放慢,很可能还要用较多时间才能解决意大利部队;

      第三,兼顾意大利和德**队,用快装甲力量对付意大利部队,用步兵和炮兵拦截德**队,只要能守住48小时甚至24小时,所有一切目标都可以实现。

      最稳妥的办法当然是放任意大利人逃跑而专打德国人,但谁知道古德里安还有什么层出不穷的花招呢?万一德国人没打到,意大利人又溜了,第八集团军等于是损兵折将一无所获,这种政治上的代价他可承受不起。想来想去,和德·拉甘沟通了数次,又在指挥部里推演了好几次,最后才下定决心采用第三种办法。

      就在蒙哥马利为选择过多而犯愁时,非洲军却因选择过少而苦恼,决定下一步行动如何走成了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

      现在非洲军几个主要将领佩服起古德里安当初动用侦察机掌握意大利军队撤退情况的先见之明来,换目前这种混乱局面,别说意大利人没有工夫搭理古德里安,就算是有心理会也没办法清点,唯独空军侦查还可以勉强提供一二参考,古德里安就是用这种办法估算意大利军队和英军之间的追逐时间和彼此间距的。第一天这个差距是24小时,第二天缩短到了12小时,第三天进一步缩短为4-6个小时。换而言之,今天傍晚英国人就能赶上意大利人然后大开杀戒,而非洲军的主力距离这两个装甲师大概也有1天左右的距离。

      众人的意见出现了明显分歧,古德里安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情况一下子显得诡异起来:

      先,非洲军现在所处的位置很尴尬,前面有两个英国装甲师挡路,后面有蒙哥马利率领第八集团军主力在苦苦追赶——即便在特勒阿卡基尔狠狠教训了他们一顿,英国人的兵力优势依然是非洲军不可撼动的。

      其次,非洲军能采取的战术很少,如果先打前面,硬生生攻击两个装甲师或许能取得成功,但成功背后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这是古德里安难以承受的,而且这种攻击度还不能太慢,时间一长就可能被后面赶来的英军主力部队沾上,那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如果先打后面,即便可以先击退、击溃蒙哥马利1-2个师,但至关重要的时间便失去了,万一两个装甲师回身配合第八集团军主力动全面进攻,本身力量不足的非洲军将立即陷入东西两路夹击的不利境地。

      最后,非洲军能采取的策略更少,部队最终目标是要往托卜鲁克方向撤退,这一点已毋庸置疑,采用向其他方向突击并吸引英军注意力的老办法已经不灵了,蒙哥马利在上了两次当之后不会再轻易为古德里安扰乱视线的花招所迷惑,哪怕敌人什么都不敢,只要他们把【创建和谐家园】在非洲军和托卜鲁克之间,他就可以拥有无数种办法来缠上你、消灭你。

      “我们现在是如此庞大的部队纠集在一起,短时间内没办法采用迂回躲避的办法。”古德里安把最后一条路也给掐死了,“必须要有不同的想法,一种与前几次截然不同的战术。”

      对着地图一番研究下来,大家就像被当头泼了一盆冰水——焉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怎么看都是太过理想化的主意,现在的战役地位甚至比起特勒阿卡基尔那时来甚至都有些差距,问题着实有点儿难办。

      现场也陷入了令人难堪的沉默。

      正在烦躁间,情报处送来了空军最新侦查情况,谓英军装甲师的坦克和装甲部队已加推进,只留下步兵和炮兵就地构筑防御阵地,目测两小时后英、意两军就要接战,意大利人恐怕在劫难逃。

      众人一听之后更觉得难受,运动状态下对付两个装甲师已经比较困难,现在这些步兵和炮兵不再一起行动反而据地防御,更更加大了进攻难度。

      唯独古德里安眼前一亮,扬起眉毛问道:“你是说,英国人的装甲力量基本前扑了?”

      “空军是这么说。”梅林津不好意思地解释,“不过这是空中侦查,准确性上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

      “很好,我相信这基本接近真实情况。”古德里安忽然面露喜色,“关键时刻英国人还是很够意思,不枉我们在敦刻尔克放了他们一码。”

      大家一起笑了起来,唯独一直都跟随他、熟悉古德里安性子的科林伍德马上就反应过来,立即问道:“长官,您是不是有了好主意?怎么办,让我打头阵吧。”

      “不,你不行。”谁料到这股请战的劲头居然被古德里安直接无视了,科林伍德一脸郁闷。相反对方一转身让人海因茨叫了过来:“有个新任务希望你去完成。”

      “长官,您下命令吧,最近的任务我自认为都完成得不错呢。”

      “这个任务有点儿艰巨,危险性也很大,事关全非洲军的前途,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我依然相信你能完成。”说着,古德里安将整体思路大体阐述了一遍。

      众人听完,无不倒吸一口冷气,这危险性、这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一点,不过呢,正如长官所说,越是敌人,越是有可乘之机。

      “长官,您放心吧,我保证完成任务。”海因茨坚毅的脸上透露着信心,“我一定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来。”

      “很好,你去挑选人员,我让人给你们准备必要的物资和装备。”古德里安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这几万人能不能无恙地撤退到托卜鲁克就全看你了。”

      第三十章 装甲车队

      1942年9月19日下午时分,骄阳似火的滨海公路上,一列由坦克、装甲车混编的车队正在快挺进,卷起了漫天黄沙,很快他们就出现在大英帝国6军第1装甲师第7摩托化旅的阵地前面。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6: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