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铁十字》-第1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约德尔静下心来想想又觉得元的战略很具有吸引力:如果真能完成这个方案,歼灭英军第八集团军就不成问题。到时候前有古德里安指挥的非洲军5万人(纯粹德国部队,意大利人已被约德尔当空气了),后有6万人的登6部队,这两路军队能像两把大钳子牢牢地将蒙哥马利夹在里面。虽然前后两路的兵力加起来还不到第八集团军的一半,但约德尔不认为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当英军陷入前后包夹、补给线断绝的困境时,用11万人包围23万是大有可为的,哪怕包围圈不紧密也没关系——他研究过地图,只要牢牢守住两路阻击阵地,在北面是地中海、南面是沙漠的不利环境下,放开让英国人跑也跑不出去,丘吉尔这回可没那么好本事搞敦刻尔克撤退了。更何况一旦在沙漠里陷入断水、断油的困难境地,以英国人的秉性只怕坚持不了一星期就会彻底崩溃。

      到了第四天,毫无头绪的约德尔决定再拉上凯特尔和蔡茨勒去见一次元,两人本不愿意再去碰钉子,但见到约德尔如此憔悴的面容还是吓了一跳,只得勉为其难地努力一把。

      听众人将困难和他们的顾虑讲述了一遍,霍夫曼没有火,只反问道:“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

      来之前三人已商议了多次,一致意见是继续加强古德里安的兵力,慢慢和第八集团军在托卜鲁克耗,然后拔掉马耳他这个钉子,再考虑下一步行动——这在战术上比较稳妥,部署也更加从容。

      “这不可能!”霍夫曼一拳头击在桌子上,吼道,“11月份美国人就要琢磨西北非海岸登6了,选地点很可能是摩洛哥,按你们慢慢耗的结果就是古德里安集群被英美从东西两面夹击……”

      大家被霍夫曼如此愤怒的神情吓了一跳,元貌似已很久没有这么大火了。谁也不知道元是从哪里得知英美11月份要在摩洛哥登6的消息,但没人不知趣地反问相关情报来源,姑且把这个当成战役前提假设来考虑。也没有人提议在北非海岸抗击英美登6,这在军事上是做不到的,在远离欧洲大6地方抗击有海空优势的盟军傻子也知道会出问题,除非西班牙能立即宣布加入轴心。

      摩洛哥目前还是西班牙和法国的殖民地,一直有两**队驻守着,西班牙的中立地位英美盟军或许不会破坏,但维希法国和德国是签署过停战协议的,虽然可以接受德**事观察员和部分航空兵力驻扎在法属摩洛哥,但法属西非实际领导人达尔朗海军上将和维希法国脑贝当元帅之间的深刻矛盾决定了两人不同的政治立场与处事方式。他们本来就法属摩洛哥的未来争论不休,如果德军违背协议大举进入,政治上更是一笔扯不清的糊涂账——统帅部现在还没有这种魄力。

      蔡茨勒大着胆子问道:“元为什么执意消灭第八集团军?”

      “这是英国人装备最好、人员最齐整、训练和作战能力最强的部队,拿下了第八集团军,中东的大门就为我们敞开了。”

      凯特尔皱着眉头问道:“假设我们登6成功并顺利地消灭了蒙哥马利,难道盟军就不在摩洛哥登6了吗?”

      霍夫曼转过头道:“这可不一定。一旦我们消灭了蒙哥马利就可以马上进军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顺势拔掉英美在中东的钉子——那些殖民地军队是挡不住我们。如果我是丘吉尔,我就会放弃登6而把兵力转移到【创建和谐家园】半岛上来以挽救大英帝国的中东殖民地,那样摩洛哥登6的威胁就消除了。”

      约德尔插嘴道:“登6的主力应该是美国人,他们不会为丘吉尔火中取栗的。”

      “美国人很可能不听他,那丘吉尔就只能从印度和远东再调集兵力然后登6【创建和谐家园】半岛,等他来时我们早已把苏伊士运河附近给扫清了。”霍夫曼强调说,“英美在战略路线与作战方向是有原则分歧的,面临我们席卷中东的威胁,无论英国人采取哪种应对方式都对我们有利——他们继续在摩洛哥登6,我们在中东的压力就减轻;他们将登6兵力转而投放到【创建和谐家园】半岛,则古德里安遭遇两面夹击的威胁便消除了。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控制中东的战略意义:我们先能控制那里的石油,其次能同土耳其一起构成对俄国的南翼威胁,最后能掐掉英美通过苏伊士运河与伊朗这条向斯大林输血的管子。这是改变整个大战格局的一步棋,而且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棋!”

      虽然土耳其现在还是中立国,但三人都不认为元说错了:只要第三帝国能切实控制中东,被两面夹击的土耳其立即就会放弃中立倒过来加入轴心——上次大战他们就是德国的盟友,更不必说土耳其人与俄国人是几百年的死敌,而只要土耳其转变立场,俄国人的南翼就彻底暴露出来了——他们不仅会直接感受到土耳其百万军队的锋芒,在高加索山口的格罗兹尼油田也会岌岌可危,如果土耳其人的胆子和作战能力再大一些,从他们领土东端出只要再向前推进5oo公里就能一举把巴库油田也占领下来。

      三个持反对态度的将领陷入了沉思。

      第二章 6万人,不要了

      片刻之后,蔡茨勒追问道:“假设摩洛哥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如何解决?”

      “拿下中东再回过头来看摩洛哥问题就不大了。??火然文 w?w?w?.?r?a?n?w?e?n?`org”霍夫曼在地图上比划着,“先我们控制着希腊、克里特岛并能拿下塞浦路斯岛和中东,我们会在东地中海占据压倒性优势,哪怕整个西非丢了,中东与本土之间的道路依然是畅通的,还可以避开无能的意大利人;其次,我可以派遣军队去突尼斯挡住美国人,意大利人也会为此拼命的;最后,中东是英国人全球殖民帝国的重要支柱,丘吉尔更看重维系大英帝国的荣誉与声望,他不会为了所谓‘开辟第二战场’的这种虚幻使命而把殖民地拱手交出去的,那样英美之间就会产生深刻矛盾。”

      虽然对霍夫曼刚才讲述的部分观点和论据持有怀疑态度,但三人不得不承认元的战略眼光是十分毒辣的,这个行动击中了盟军的软肋,他们在主要立场上生动摇,思考问题的关键点转移到怎么确保部队顺利登6上来了。

      凯特尔先表态:“我原则上赞同元的战略判断,问题是登6风险实在太大了。”

      “大到什么程度?”

      “嗯……”几个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凯特尔和约德尔是没经验,蔡茨勒知道迪耶普战役全过程,但他不想将英美登6失败的惨状说出来【创建和谐家园】霍夫曼。

      “如果登6计划不成功,古德里安的非洲集群会不会有危险。”霍夫曼问三人。

      “没有,非洲军的地位不会变得更恶劣。”凯特尔抢先回答。

      霍夫曼转过头问约德尔:“你能保证么?”

      “是,这个可以保证。”约德尔赶紧点头。

      “克里特岛会不会丢失?”

      “不会!登6部队虽然有6万人,但岛上原先承担防御的力量并未计入在内,而且我们还可以继续加强克里特岛的兵力。”蔡茨勒回答道。

      “那问题就出在登6集群上了。”扫视了三人一眼,霍夫曼下定决心,狠狠一巴掌拍在地图上,将克里特岛牢牢笼罩住了,“我是6军总司令也是元,我对帝国整体战略和民族未来负有责任,这次战役的决心我下,让这6万人做好最恶劣的打算——或许是全军覆没!”

      什么?蔡茨勒差点没摔倒在地上,凯特尔和约德尔也张大了嘴,用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霍夫曼,三个人脑海中此刻浮现起唯一的想法就是:“疯了!元疯了!”

      “不要用这种眼神看我,我可没疯!”霍夫曼见三人脸上那骇然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反问道,“如果我把这6万人全部加强给古德里安让他去消灭蒙哥马利的2o万,你们觉得能成功么?成功后的伤亡在多少?”

      所有人都不吭声,这事情没法预计,先不说古德里安凭借11万军队能不能干掉第八集团军,即便成功其损失说不定也会过6万人,更要命的是耗不起,在古德里安与蒙哥马利对决的过程中英国人可以源源不断地送来增援,最初是11万对23万,弄到后来可能会变成11万对3o万、5o万。

      “这个作战计划中最要紧的就是时间,我们耗不起也拖不起,必须用毅然决然的办法去打败第八集团军并进军开罗。”霍夫曼给三人打气,“不就是2个装甲师、1个步兵师再加1个伞兵师么?有什么舍不得的?光台风战役我们就损失了5o万,今年夏天东线又损失了2o万,这6万人大不了不要了。如果总害怕伤亡,这场大战干脆就不用打。判断战役是否胜利的结果不光看伤亡数字,还要看是否改善了整体态势和战略局面,这次战役的意义最明确也没有了——投入胜负手从而一举改变中东局势,我作为最高统帅有这个魄力,你们当总参谋长的也要下定决心。”

      蔡茨勒硬着头皮劝解:“元,您不能单纯看数量,2个装甲师看上去不多,但其中一个是党卫军维京师,一个是大德意志师,哪怕并不完整的空降师也都是我军鼎鼎有名的精锐部队,受创严重会大伤士气,更不用说全军覆没这样的惨重损失。”

      霍夫曼心想:现在4个师6万人就受不了?在斯大林格勒丢掉整个第6集团军和损失1oo多万人是怎么挺过来的?不过这话现在没法说,他只能苦口婆心的解释:“我就是相信维京师的顽强,相信大德意志师的坚韧我才要把最重要的任务派给他们,如果害怕精锐部队损失而不敢动用,他们就永远失去了使用的机会。你们可以事先找4个师的指挥官了解情况,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承担为德意志人民的未来而开辟血路的重任?”

      “可是……”蔡茨勒还想再说两句,凯特尔已把他拉住了,他知道元的性格:这明显就是下定决心殊死一搏了,如果三人再一味硬顶下去,只怕恼羞成怒的元会绕过总参谋部直接开始调兵遣将——他可不认为这几个师的师长会拒绝这种命令。

      “我们努力再思考和完善作战计划,务必确保元的战略思想落地。”凯特尔打着圆场,尽力缓和气氛,“部队先补充与调集起来做好有关针对性准备。”

      “这是参谋部的工作,我不具体过问,我只要结果!”霍夫曼决定把压力继续传导下去,转过头问约德尔,“保卢斯在西线目前任务不重,需要我将他调遣过来配合你工作么?”

      约德尔涨红了脸,毫不犹豫地说:“请元放心,我一定会尽快拿出成熟方案。”心里却在想:开什么玩笑,保卢斯来了我怎么办?前期我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到时候这方案体现谁的意志?功劳最后又怎么算?

      凯特尔和蔡茨勒无奈地对望一眼,元这是下重手逼人拼命了。

      霍夫曼倒是对约德尔的表态很有信心:“古德里安已开始向托卜鲁克撤退,虽然蒙哥马利还被蒙在鼓里,但不会被隐瞒太久,敌人下一步行动很快就会推进。月底我将在鹰巢召开一次有关塞尔维亚问题的国际会议,希望你们届时能够就合理的作战方案做好准备,会议一结束就可以拿出来讨论,在方案制定的同时,有关物资与人员调集依然按原设想继续集中——两位总参谋长要将这当成主要任务来抓。”

      “是,元。”

      “制定方案要狠一点,要有创新理念与拼命意识,对敌人要很,对自己更要很!要资源、要运输船、要飞机都可以谈,不要怕部队没有两栖登6经验,他们可以在克里特岛上现场学,有两周的时间足够了——没法把一切都准备得尽善尽美,打波兰、打法国的时候我们也不完美,不一样挺过来了么?要对自己有信心!对部队有信心!另外,古德里安拍了电报给我,谓蒙哥马利在阿拉曼附近的防线很严密、坚固,如果把他引诱出来放到托卜鲁克,英国人应该不会主动破坏这条防线,我们可以迅抓住机会利用这条防线,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约德尔点点头:“我们会认真考虑元刚才的建议。”,

      “明天我将出去佩内明德基地视察,两天后回来,希望在这两天里你们可以拿出一个比较可行的草案作为下一步讨论的基础。”

      “元,我的元。”霍夫曼的6军副官忽然跌跌撞撞地从外面进来。

      “生了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

      “我们在东地中海的潜伏潜艇来电报,地中海舰队主力刚刚离港向西航行了。”副官喘着粗气将相应电报递给霍夫曼,“您告诫过我,一有北非方面的情报就立即向您报告。”

      “这是?”凯特尔疑惑地问道,“他们要去马耳他?”

      “马耳他的军舰也在准备离港!”

      “哈哈哈!”霍夫曼忽然大笑起来,“幸运之神果然眷顾我们!”

      “这是?……”三人迷惑不解。

      “丘吉尔大概认为地中海的局势目前比较稳定,故而放心地将地中海舰队主力抽调出去保障他们在西北非的登6。”霍夫曼解释道,“如果我猜得没错,这几艘主力舰一准是返回本土进行维护、补给,然后掩护从本土出的船队进行登6,从时间上看也吻合1o月末登6的节奏——这一来一去,东地中海至少有6-8周时间碰不见他们。”

      “这是天意!”约德尔兴奋得喃喃自语,“不可思议的天意。”

      第三章 去佩内明德

      次日,霍夫曼抛下那三个因为局势峰回路转而兴奋不已的高级将领,径直离开柏林去了佩内明德火箭基地。??火然文 w?w?w?.?r?a?n?w?e?n?`org这是一个位于德国东北部的渔村小镇,面向波罗的海,离柏林约2oo公里,位置十分隐秘,汽车大概需要行驶4个小时。施佩尔照旧与他同坐一辆车出行,这次倒没把席副官弗里茨·达尔格斯中校赶下车去。

      “很久没看见鲍曼同志与元一同出行了。”施佩尔忽然问道,“以前他可是和您形影不离的。”

      “鲍曼?”霍夫曼眉头一扬,笑道,“他最近迷上了抓间谍,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前天还和我汇报说顺着卡纳里斯叛国集团的线索,又抓到了一个由原社会民主党人和【创建和谐家园】教保守派知识分子和文官组成的密谋团伙,他管这些人叫克莱骚集团。”

      “克莱骚?”施佩尔回味着这个名字,忽然反应过来惊叫出声,“这不是毛奇家族的庄园名字?”

      霍夫曼点点头:“没错,为的正是赫尔穆特·冯·毛奇伯爵,他原先是情报局国外情报部的国际法专家,从家族谱系上说起来是老毛奇的族孙(普法战争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一战德国总参谋长)的侄子,除了他之外还有号称九伯爵(graf-neun)里的一堆人物,都是容克贵族出身。”

      “皇室也卷进去了?”施佩尔知道元一直对退位在荷兰的威廉二世及其直系后代抱有十分警惕的态度。

      霍夫曼冷笑一声:“这倒没有,老皇帝和他的两个儿子比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普鲁士贵族世家所谓的‘青年才俊’要聪明得多,很巧妙地避开了。”

      九伯爵代称的是国防军第9“波茨坦”步兵团,该团前身是第二帝国的第1近卫步兵团,素来与皇室和容克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魏玛共和国成立后第9团长期驻扎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担当市区外围警戒任务,军官中有很大一批贵胄后代,特雷斯科夫在去东线任职前就以此为班底在该团内秘密组建密谋集团。由于1918年特雷斯科夫曾和施蒙特一起在该团服役,他利用施蒙特担任元席副官的关系把当时正在第9团服役的两位心腹——预备役少校卡尔·汉斯·冯·哈登贝格伯爵和预备役中尉冯·勒恩多夫·斯滕诺特伯爵安插到博克的司令部里充当自己的联络官和眼线,又把克莱骚集团的重要成员林斯托弗少校调到了中央集团军群下属的第九集团军。在他安排之下,克莱骚集团成员弗里茨·迪特洛弗·冯·德·舒伦堡伯爵火线入伍,以预备役中尉的身份加入第9团补充营,加上曾经在“九伯爵”任职的冯·哈泽中将、哈默施泰因·埃克沃德大将之子路德维希(大将1939年就因红色将军案被免职)等人,特雷斯科夫想方设法把他们都调往东线并在中央集团军内部建立了关系网。根据鲍曼的追查和特雷斯科夫的交代,有19位曾在第9步兵团服役的军官加入了密谋集团。

      “这太让人震惊了。”

      “所以,你以为那些【创建和谐家园】总动员体制的容克贵族是因为经济原因?错了,他们所谋求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大。”霍夫曼用赞赏的口气说道,“这种事换戈林去做一定是躲避着不敢揭开——他对容克贵族有着本能的害怕和卑微,鲍曼远比他有勇气的多,很有股子一捅到底的劲头,越是大人物他越是兴奋。就连可怜的施蒙特也被他盯上了,不得不从东线返回柏林接受保安总局的问询——是我和蔡茨勒联名担保才没有动摇他的位置。”

      “他可真算是交友不慎惹祸上身了。”施佩尔现在知道了为什么那些大人物如此害怕和痛恨鲍曼,背地里骂他是“元最彻底的走狗”,原以为是鲍曼一贯跟随元跟得最紧,没想到原因居然在这里。自密谋集团事件生后,鲍曼的恐怖指数已直线上升,大有赶一直阴森森让人害怕的希姆莱的趋势。

      “不得不说鲍曼似乎天生是干反谍的料,他的嗅觉很灵,保安总局几个头头在我面前恭维他是天生的专家。我问是什么原因,你猜他们怎么说?

      这个答案不仅施佩尔好奇,连前面的达尔格斯中校也竖起耳朵,鲍曼是他的老上级啊。

      “保安总局搜查了一间容克贵族的别墅,但始终找不到任何证据,几个人一筹莫展,结果鲍曼想了没几分钟从这家马厩里臭烘烘的喂食槽下面现了证据,他得意洋洋地宣称,容克贵族自以为藏在肮脏且不愿意接近的地方就没人能想到……”

      听到的人都笑了起来,元刚才用“嗅觉”这个词用得太好了。

      霍夫曼的心情仿佛很不错:“再给你们说个笑话,有一天鲍曼神秘兮兮地过来和我汇报说他在牙齿中安装了特殊药物。”

      “**?”施佩尔一惊。

      “对。因为他全程观看了保安总局审讯犯人的全过程,他说‘在没有观看之前,光凭想象我认为我能坚持15分钟,看过行刑过程之后我认为很难坚持过1o分钟,在细致了解相关科学原理并亲身体验了一下后,我觉得连过5分钟都是奢望’,他认为自己树敌过多,为预防不测决定这么做,一旦将来遭到小人物迫害时轻轻一咬就可以一了百了。完事之后特意劝我也装。”

      “您?”施佩尔吓了一跳。

      霍夫曼摆摆手:“我没有对他这个行为表示赞同或反对,我只问了一句‘鲍曼同志,装了之后如果不小心摔倒了磕到牙怎么办?就像我上次在东线指挥部里突然摔倒的那样’。他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没法回答我,第二天告诉我他又去牙医那里取下来了。所以那两天你如果注意观察就可以看到他经常用手捂着嘴——就为了头脑中被迫害的妄想,他白白挨了两次牙医的钻头。”

      想象鲍曼捂着嘴的样子,大家又都笑了起来。

      借着赶路的时间,笑过之后的施佩尔就军工生产做了简要汇报:执行“三班制”调整之后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最近两周的产量比以前一个月还多。同时又告诉霍夫曼关于勘探钨矿的考察队已出了,更早一些时候去利比亚考察石油的勘探队也出了。

      霍夫曼对此很满意,他掏出一张地图交给了施佩尔——这是他这两天冥思苦想出来的有关矿产分布图,大多数位于第三帝国及其盟友的控制区域内,例如阿尔巴尼亚的铬矿、芬兰拉普兰沼泽的镍矿、希腊赫利孔山区的铝矿等等,后者看了一眼便仔细地收好。如果这些矿产全部属实,第三帝国维持战争所需要的资源便基本有了着落,原本唯一的顾虑是劳动力问题,但现在元已安排了战俘和犹太人,施佩尔感觉对未来的信心十分充足。

      佩内明德基地隐藏在一片树林之后,为了安全与保密,附近的人口早就迁走了。在车队抵达基地门口前,基地负责人瓦尔德·多恩伯格少将和一些重要的科学家已在门口等候迎接,先期抵达的警卫旗队警卫部队则排出了严密的警戒阵容。霍夫曼在迎接人群中一眼就看见了年纪轻轻的第三帝国火箭权威冯·布劳恩博士,他一身西装在周围一片军装的人群中显得很是扎眼。

      握手寒暄之后,一群人簇拥着霍夫曼等人朝基地射场走去,多恩伯格少将抓住时间汇报:“听说元要来视察,我们最近加班加点,将原打算在1o月份进行试验的a-4火箭(V-2导弹的前驱)射提前到今天进行。”

      “很好,能亲眼目睹这个大家伙升空对我而言也是第一次。”霍夫曼知道这是布劳恩直接负责的项目,便问道,“博士,有把握吗?”

      “有很大把握。”布劳恩信心十足,用手指了指左前方的空地,“元请看,就在那里。”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霍夫曼已看到了一枚高高竖立的a-4火箭,大概是时间比较仓促,火箭并未上漆,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铝合金的本色。布劳恩介绍说火箭已完成液体推进剂注入工作,所以他以安全为由拒绝了霍夫曼等人近距离参观的要求。

      第四章 导弹先驱

      “推进剂以乙醇(酒精)与液态氧作燃料,他们将以一定比例通过管线引入燃烧室剧烈燃烧并为火箭提供动力,由于他们极其危险,通常我们只在射前才予以注入。r?an w?e?n w?ww.ranwen`org”布劳恩指了指远处身穿全套防护服的军士,“一旦射时火箭不能成功点火,需要由专业军士尽快将这些液体清空,否则容易产生爆炸。”

      霍夫曼皱着眉头:“听上去很麻烦也很危险,有更好的办法么?”

      布劳恩摇摇头:“我们试验了很多燃料,目前采用的配方是最稳定也是最具有工作效率的,而且容易获取,缺点是安全性差一点。或许将来我们还能找到更好的配方,不过这需要时间。”

      “这不着急。”

      多恩伯格少将补充介绍道:“火箭推进剂可分为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两种,a-4火箭是典型的液体燃料,莱茵金属—波斯格公司则承担了多级固体燃料火箭研制项目,根据技术参数它的整体重量约为17oo公斤,能携带12oo公斤左右的弹头,最大射程在2oo公里以上,我们内部称呼他为‘莱茵使者’。固体燃料相对液体燃料可以将弹体做得更小,也可以实现燃料事先较长时间存储,但技术难度更大,目前在整体进度上逊于a-4项目。”

      霍夫曼点点头,他知道火箭展的趋势:固体燃料后来大都成了导弹,而液体燃料则转行承担了卫星射的任务。

      “三分钟准备。”霍夫曼等人被引入了特殊的观察壕,在这个距离上既能充分观察火箭的状态,也能避免危险——哪怕火箭当场爆炸,在这条壕沟里仍可以保证安全。霍夫曼想起了后世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射场与监控中心,十分感慨于科技展的力量,但眼下佩内明德基地却是全人类火箭事业的先驱。

      “一分钟准备。”

      “预备,射!”现在还没有引入最后1o秒的倒计时,时间到了之后,布劳恩旁边的技术军士便重重按下了电钮激了无线电信号,只见巨大的a-4火箭立即从尾部喷出炽烈的火焰,将半边天空都映红了,随着一种地动天摇的吼声,火箭腾空而起、扶摇直上,度越来越快,在空中画出了一条航迹之后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

      “火箭尾端安置了被称为燃气舵的金属板,通过它可以改变气流诱导火箭朝正确方向前进,也可以用它来改变前进路线。”布劳恩介绍说,“火箭预定落点附近有我们的观测人员,他们会把数据传递过来。”

      “你们如何实现对火箭的引导?或者说,怎样才让火箭准确地击中目标?”

      布劳恩画了一个示意图,用最简洁的言语解释起来:“火箭采用惯性导引,射后以垂直或近似于垂直的角度爬升,当燃料燃烧完毕后推进器会把火箭推送到一定的高度和度,此时大约在离地8o-1oo公里的空中——那意味着已冲出大气层,失去动力的火箭会在这个高度顶点依照惯性并受重力影响沿抛物线继续射向目标。由于气流、风向等因素,火箭在射中受到的力矩并不是均匀不变的,因此很难保证真实射程与设计射程一致,我们在上面安装了陀螺仪进行姿态调节,确保落点不会偏差太多以提高精度——我们管它叫圆概率偏差,目前偏差仍然在5公里左右,我们正尝试给火箭安装飞机上使用的无线电引导方式,希望能有助于减少命中误差……”

      格哈德·德根科比是施佩尔在军备部的得力手下,曾经主管过克虏伯和亨舍尔的机车生产工作,他用了半年时间将两家公司的产量提升了两倍以上,现正协调第三帝国坦克军备的生产,他对军工装备的可生产性和成本有非同一般的敏感,便随口问起了火箭的价格。

      “如果不摊销研制的费用,目前每一枚成本大约在15万马克,在大规模生产后可将成本降低到12万马克或者更低。”这问题布劳恩说不出来,多恩伯格少将替他回答了。

      霍夫曼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实际却在沉思:12万马克相当于1辆4号坦克,考虑到V2制造了8ooo多枚,如果换成4号坦克只怕第三帝国能多出上万辆坦克,这两者的成效如何比较似乎一目了然。

      在等待实验数据传来的当口,多恩伯格又带着霍夫曼等人参观下一个项目,这同样是一个火箭项目,内部开编号是菲施勒Fi-1o3(V1导弹前驱),是由卡塞尔地区格哈德·费思勒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罗伯特吕塞尔领导的设计小组设计的。火箭弹体呈纺锤形,采用中单翼设计,前面的主翼和尾翼均为矩形平直翼,弹身最大直径o.82米,弹翼翼展5.3米,长度约8米。从外表上来看很像一架普通飞机,只是在垂尾上部装了一个筒状动机短舱并与机身相连,舱内装一台冲压式喷气动机。

      多恩伯格指着弹体后部烟筒状的东西说:“这就是阿格斯推力装置,它采用斜轨射,装有一个预定制导装置并引导火箭按指定方向飞行,全程都在大气层中而且离地高度不高,这一点与a-4火箭有着显著不同。火箭总重量预计过2ooo公斤,弹头部分被设计为安装8oo公斤左右的阿马托高能炸药。它的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动机只能在较低的海拔高度工作且维修和保养很困难,同时进气【创建和谐家园】门很快就会被磨损穿透。但从一次性使用的武器角度出,这种看上去简陋的动机就有了很大的优势:它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推力大(可以达到27o公斤以上),此外它使用低标号汽油作为燃料,而不是使用宝贵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12: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