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铁十字》-第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先生们,如果你们知道对面英国人的确切情况,你们就不会对此表示惊讶。”当古德里安告诉手下对面与他们对峙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实际情况后,非洲军司令部里所有人都坐不住了:蒙哥马利手下有23万人马,坦克和飞机的数量基本都是15oo,而非洲军兵力不到8万,坦克只有5oo辆(还有一半是性能低劣的意大利菲亚特坦克),飞机只有35o架。英军不但兵力是非洲军的3倍(非洲军一共不到1o万人,除去后方留守兵力,在阿拉曼前线只有不到8万人,其中还有5万是意大利人),在主要技术兵器上也占有压倒性优势。

      参谋长拜尔莱因上校马上骂骂咧咧地说开了:“这仗没法打,敌人在飞机、坦克等主要兵器上有3-4倍的优势,兵力比我们多5倍。”没人去指出他言语中的计算问题,因为在非洲军的战役决心中意大利人是从来不算人头的,顶多对冲掉同样人数的英国人——这往往还办不到。

      梅林津中校很紧张,因为探明敌情是情报处的责任,他已经在假地图上吃了一次亏,他原先收集到信息是第八集团军兵力比非洲军略占优势,但并不是没得打,他下意识地问古德里安:“长官,这情况可靠么?”

      “可靠,元逮捕卡纳里斯之后重组了情报机构,挖掘出了不少信息。”虽然卡纳里斯被捕在本土还属于保密事项,但古德里安不怕消息从非洲军这里传出去,便毫不犹豫地说了,“因为我现你们连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已由奥金莱克更换为蒙哥马利的事情都不知道,这就存在问题了。”

      梅林津的脸色很窘迫,隆美尔元帅原先依仗的无线电侦听单位被英国人敲掉了,现在他这个情报处长几乎就是睁眼瞎。这些天66续续还有埃及的情报信息传来,但现在看来那条线显然也是假的,情报员说不定早就被英国人一锅端了。

      第三十九章 孤胆英雄古德里安

      “在这样的兵力对比下我们只能后退,当然后退不是目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请相信我。??? ? 火然?文 ?? w?w?w?.?r?a?n?w?e?n`org”古德里安眨着眼睛,“下一步行动我已设想好了,不会让你们失望。另外新的兵力和补给即将抵达,他们将分批在班加西和托卜鲁克登6,这是参加过东线作战的精锐,直接从帝国本土调来。”

      “有多少?”威斯特法尔上校连忙问。

      “元这次很爽快,先给了一个增补后的第4装甲师,据说有2oo辆新坦克,统帅部考虑到北非战场的特殊情况还额外多给了5oo辆军用卡车。”说起这个古德里安兴致就高了不少,因为来的是他在东线带过的老部下,他熟悉少校以上的每一个人,不但了解他们的个性也了解他们的作战风格,他一直认为一个司令官只有掌握了基干部队,整体战略指挥起才会得心应手,他对现有非洲军的熟悉度和默契度还差一点,“凯塞林元帅告诉我,稍后不久‘飞行堡垒’伞兵装甲旅也会调给我们,他们坐运输机来,这帮家伙不晕机,他们的装备不走意大利这条线,直接从克里特岛过来……”

      “飞行堡垒?”瓦尔斯特中将皱着眉头,“这名字没听说过,新编成的部队?”

      “不是,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旅改名的,胖子倒台后,兼任空军总司令的元就给改了这个拉风的新名字。”古德里安想了想,决定先不把“滚石”计划中另外还涉及的部队说出来,那才是绝密中的绝密。

      听说有增援和补给,特别有沙漠战急需的坦克、卡车和汽油,大家脸色立刻好看起来,会议气氛也活跃了许多。一直没说话的俾斯麦少将想到一件事,忧心忡忡地说:“如果我们走了,北上承担佯攻任务的意大利步兵怎么办?他们没有装甲部队,燃料和补给携带得也很不充分,是没办法抵挡英国人也没法跟我们一起撤退的。但又不能提前通知他们,否则这帮家伙会溜得飞快,到时候直接破坏全局计划。”

      “让他们坚持到底。”有人提议。

      “不太好吧,这差不多就是让他们去送死的意思。”有人嘀咕了一句。

      “管他们去死。”古德里安现在听到意大利三个字就头疼,忍不住爆了粗口。

      马上有人接口:“意大利人才不会死战到底呢,说不定英国人一到就投降,没有足够的燃料和补给正是投降的好借口——连他们的领袖都挑不出毛病来。”

      “那也好。”古德里安阴阴地笑了,“他们可以去消耗英国人的后勤物资,最起码投降后是管英国人要水去煮通心粉了,还能牵制一部分看守兵力——我总觉得意大利人投降后的这点贡献比作战时还要强。”

      这话一出,指挥部里笑得人仰马翻,大家现在觉得新任指挥官还不错,起码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在他手下不会吃亏。军人嘛,就两点要求,第一是打赢,最好像隆美尔元帅那样能屡屡上演以少胜多的奇迹;如果真打不赢,能减少损失并把弟兄们安然无恙带回去也是英雄——现在古德里安还没有阐述大计划,在他们心目中基本就是这样的形象。

      古德里安要意大利步兵动佯攻的理由拜尔莱因上校能体会到:主力撤退并与英国人脱离接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便会成为溃退,尤其是北非沙漠中地形过于平坦、大多数时候无险可守,如果不管不顾的直接撤退,英国人一定会像撵鸭子一样把非洲军撵回利比亚去,那可太丢人了。

      这时候他开始佩服起古德里安的指挥若定了:只见他一边安排意大利人北上顶住英国人,一边安排大部队撤退,另外还调用两个装甲营准备去摸一摸南线的英军部署,扰乱蒙哥马利的视线。为防止第八集团军的电讯侦探部门看破真相,古德里安还坚持把非洲军指挥部留了下来,除几个必要的电讯军官外其他人全部跟随大部队撤走,他自己会坚守到装甲营退回来后再撤退。在大部队先撤退的这三天里,除了顶在防线最前面的两个装甲营和一片不算太密集的雷区,古德里安身边就只剩下一个通讯连和一个装甲侦查连——里面只有几辆sd.kfz.25o型半履带装甲车,连一辆坦克都没有。如果有个胆大的英国步兵营这时候敢于绕过雷区和装甲营的锋芒,有很大几率可以直接把古德里安抓了俘虏——那会是第一个被俘虏的第三帝国上将。

      所有人都为他的安全捏把汗,他却毫不在意,告诉他们:“蒙哥马利是个很谨慎的人,在我们起进攻前绝不会轻易来打草惊蛇。再说指挥部现设在机场,真要有事我坐上飞机就跑,我当不成俘虏的……”

      这话说得很坦率,大家都笑了。瓦尔斯特中将、俾斯麦少将等恭恭敬敬地敬了一个礼,各自将状态最好的装甲营留下一个供古德里安使用,

      随后去安排本师其他部队撤退,参谋长和作战处长也领到了协助其他2个轻装师撤退的命令,只有梅林津中校因为假地图的事情一直觉得过意不去,坚持要留下来陪伴古德里安,后者也爽快地答应了。

      在古德里安快调整部署的同时,英国人的应对也不慢。截获有关“情报”后的蒙哥马利长长出了一口气,对参谋长德·拉甘上校说:“虽然不知道古德里安是怎么看出我们的【创建和谐家园】的,但我认为这份电报反映了真实情况,而前线传来的侦查结果也支持这一点,这是一个比隆美尔更谨慎的对手。”

      在得知隆美尔回国养病、古德里安替代非洲军相关职务后,第八集团军上下都松了一口气,毕竟隆美尔的名头实在是太大了,这两年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古德里安的名头虽然同样响亮,在法国战役时与远征军也交过手,但当初都是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也看不出古德里安的功力,反而是隆美尔在阿拉斯的激战让英国人印象深刻。巴巴罗萨计划执行后的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分属两个战场,英国人没有和他交过手不知虚实,再从苏联人那里知道古德里安因为莫斯科战役打得很糟而被希特勒愤怒解职的消息,对他的评价不由自主地低了几分。况且隆美尔是元帅,古德里安只是上将,论资格古德里安要比隆美尔更老,在严谨刻板的英国人眼中,这充分说明了古德里安无论是能力还是功勋都比不上隆美尔。得知德军换帅的消息后,在开罗的亚历山大上将(他接替奥金莱克出任英军中东战区总司令,蒙哥马利接替奥金莱克兼任的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职务)也宽心了不少,对身边副官调侃道:“这下好了,至少阿拉曼前线的将士们可以不用再受沙漠之狐的折磨了。”

      德·拉甘上校点点头,表示赞同蒙哥马利的判断,试探性地问道:“我们是否要主动进攻?”

      “不,我们还是采取与亚历山大将军商议好的既定方针。”蒙哥马利说道,“一方面尽可能坚守海滩至鲁瓦伊萨特岭之间的北线地区,另一方面由阿拉姆哈勒法岭的坚固既设阵地削弱从翼侧威胁鲁瓦伊萨特岭的南线进攻之敌。柏林那位元和意大利那个神志不太清楚的领袖都不会允许非洲军放弃已占领土地的,如果我们趁古德里安刚刚接手非洲军的机会打过去,他就有可能直接溜走——那样消灭他就比较麻烦。”

      “北线的佯攻您打算如何应对?”

      “北线都是意大利人,掀不起波浪来,让小伙子们留点劲,别打太狠,不然把意大利人打跑了,古德里安也会跟着跑的。”蒙哥马利的心情很不错,笑道,“既然他要9月7日再动手,那我们就等等他,让他一头撞上来,看看一个星期后古德里安能不能表现得比隆美尔更好。”

      同样得知非洲军换帅消息的丘吉尔对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的保守安排很不满意,了好几份电报要求蒙哥马利主动进攻,却被对方毫不犹豫地顶了回来,电报给亚历山大将军催促,也被对方以“战役部署既已完成就不要轻易变更以免为德军所乘,应当相信前线指挥官的判断”的太极给搪塞了回去。可怜的相大人半个多月前刚把奥金莱克换掉,不想再折腾一次了,所以现在除了生气和等待,他似乎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第四十章 佯攻与战术

      在双方心照不宣的配合下,北线佯攻在9月5日终于展开了,包括布雷西亚、塔兰托和博洛尼亚三个意大利步兵师的指挥官突然现部队的战斗力暴涨,他们派出的攻击群居然在当天的进攻中联合将战线向前推进了1o-15公里,虽然傍晚时分对面敌军动反攻又夺回了许多阵地,但整体而言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火然?文? ??? w?w?w?.?r?a?n w?e?n?`o?r?g

      更让几个指挥官欣喜的是,他们现与自己交手的并不是正宗英**队,而是由南非人、澳大利亚人组成的自治领师,意大利人管他们叫做“殖民地”师,并按照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殖民地师的战斗力大大不如不列颠群岛上的部队——反正意大利人的殖民地部队战斗力都是最差的,亚平宁出身的军官一百个看不起他们。

      为了让佯攻打得“有声有色”,防止英国人通过侦察机察觉实际情况,也为了给地面上的意大利步兵打气,防止他们不战而溃,空军在古德里安的计划里尚不在撤退之列,相反还要求打得比以前更凶猛。这一点上凯塞林给予了极大支持,将大量的配件和航空燃油直接通过容克大妈空运到了前线。

      现在,意大利人对古德里安的好感大增,觉得他比原先的德国统帅隆美尔实在是好太多了。一来他照顾意大利人的面子,给他们安排了“殖民地师”这样比较适宜的对手而不是跟着大部队去硬啃南线的骨头,二来他频繁出动空军掩护步兵进攻,几乎每时每刻他们头顶上都有涂着铁十字的飞机——意大利人可从来没享受过这么高的待遇,士气都陡然上涨了不少。更让他们满意的是,第一天进攻顺利推进1o-15公里时他们迫不及待地向指挥部了告捷电报,没想到回电还没来又丢了好大一部分,博洛尼亚师是7月份才抵达的新部队,师长格罗尼亚将军知道头顶有飞机在观察战场,觉得不能给新任指挥官留下太差印象便建议实话实说。原以为刻板到不通人情的德国人肯定会指责自己谎报军情,没想到古德里安的态度出奇地好,电报上写的明明白白“只要阵地尚未被敌人全部夺回便视为胜利”。这一切的一切让他们觉得碰上了一个善解人意的司令官——德国人为什么不早点把对敌人狠、对自己人更狠的隆美尔换走呢?

      几个师长商议了一下,觉得不能辜负古德里安将军的厚望,明天大家各出一个团继续进攻,最好能把今天丢掉的阵地再抢回来。佯攻嘛,还是要有点气势的。唯一的问题是貌似后勤补给不够充足,只能继续维持半个月,商议的结果是再打3天后问司令官要补给,如果不给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转入就地休整了——在这方面意大利人都是很有默契的。

      就在意大利人为佯攻取得进展而沾沾自喜时,蒙哥马利带着参谋长德·甘冈及手下一批主要将领正在作战室研究下一步作战方案。虽然第一枪是意大利人打的,而且还是佯攻,蒙哥马利依然很满意——这充分说明他所掌握的情报和信息都是正确的,古德里安固然比隆美尔要谨慎一点,但仍然在第八集团军所希望的道路上前进。整场战役德国人起进攻原本可能选择北面、中间和南面三条路线中的任何一条来进行,当古德里安把意大利人全部调完北路后,他所能选择的只剩下南路了。

      英军对意大利人的进攻根本不放在眼里,如果不是蒙哥马利授意前线的南非师和澳大利亚师略微放点水,意大利人别说向前推进,说不定还会被打回去。因为北路交通条件最好,英军早就以阿拉曼车站为中心进行了兵力集中,不但防守地域狭窄,而且还有良好的筑垒阵地,甘冈上校对此很自信:别说意大利人,就是德国人也不一定啃得动。

      现在的问题是,古德里安的佯攻已经来了,他真正的攻势会何时、何地在南线展开?指挥部里众参谋对此意见不一,甘冈上校的判断也很谨慎,给出了9月7日、9月1o日以及继续推迟三个说法——这番说了等于没说的话让作战参谋们忍不住翻了白眼。讨论了半天,众人只在一个观点上取得了一致:古德里安的进攻取决于他对北路佯攻情况的分析以及新抵达补给的多少。

      高温燥热本来就让人心浮气躁,眼看一干人等从中午议论到傍晚依然没有确定性意见,急性子的英国第13军军长霍洛克斯少将就看不下去了:“诸位,既然不能判断德国人的行动时间,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打过去?”

      “打过去?”蒙哥马利疑惑地问道。

      霍洛克斯少将用教鞭点着北面意大利人占据的防守区域:“既然已查明是战斗力孱弱的意大利人,我建议直接包围并消灭他们,然后从北路向南线迂回,与当面部队形成对德国人的夹击。”

      “这不符合我们的战略。”蒙哥马利微微摇着头,“你这样做马上就把古德里安吓走了,光逮住意大利人毫无意义。”

      “您这话我没法认同。”霍洛克斯气鼓鼓地说,“意大利人的兵力比德国人更多,所有非洲军团的物资补给都是从意大利过来的,为什么您会觉得意大利人没有意义?”

      蒙哥马利笑着道:“你想想,北非光有意大利人的时候我们的战线在哪里?”

      霍洛克斯先是一愣,马上就回过味来了:在德国人介入非洲战事前,意大利人气势汹汹动进攻,结果被英军一下子消灭了3o多万人,整条战线都压到了利比亚,而隆美尔带领德军一来,英国人不但丢掉了托卜鲁克,整条战线被压倒了距离开罗只有12o英里的阿拉曼。意大利人有没有意义可见一斑。霍洛克斯是蒙哥马利的心腹,后者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故意用这种委婉的方式提醒他。

      盖特豪斯少将是第十装甲师的师长,他建议道:“如果我们南路出击进攻呢?”

      甘冈上校眼前一亮:“说说您的看法。”

      “正如司令官所说,北线的意大利人不足为虑。只要我们愿意,3天,不,2天就可以拿下。我们可以保持对意大利人的监视,同时利用第十、第一两个装甲师为先导从米泰里亚岭突破,打开北路走廊,截断德意集团之间的联系;然后用第七装甲师、第44师沿着盖塔拉盆地边缘迂回,绕过非洲军最南端的雷区进行包抄——可以先将德军集团装到我们的钢铁笼子里。”

      大家看了一眼地图便明白这个方案是在霍洛克斯刚才提议基础上的修改,原先是通过先吃掉意大利集团完成对德军的迂回,现在是直接用装甲师插入德、意两个集团衔接处并包围德军集团,这是一个更胆大、也更直接的方案。

      蒙哥马利看了看地图,沉思了片刻,在盖特豪斯充满希冀的眼神中,依然摇着头表示不赞同。

      “为什么?”蒙哥马利的起家部队,有“沙漠之鼠”称谓的第七装甲师师长詹姆斯·兰顿少将忍不住问道,“这个方案虽然对协同的要求高了一点,但部署周密的话还是有很大成功几率,即便不能形成对德国人的合围,我们也能黏在他们【创建和谐家园】后面进行尾追攻击……”

      蒙哥马利只来了一句:“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坦克不但要突破敌人的雷区,还会遭遇敌人预设好的反坦克火力攻击。”

      众人面面相觑,司令官莫非有不受敌人反击的攻击路线?

      蒙哥马利见众人沉默不语,以为大家不明白他的意思,便挥舞着手用坚决的口气说道:“我仔细分析以往所有的战例,现德军坦克总是同他们的88炮和反坦克炮在一起,一遇到我们的坦克就立即躲到后面,然后用反坦克火力消灭我们,最后他们的坦克出来占领阵地。因此决不能上德国人的当,必须阻止我们的坦克冲出阵地以防止他们成为88炮的靶子,让我们将坦克隐藏起来充当反坦克炮使用,让古德里安的坦克来撞我们,然后粉碎他,我们再也不能干让自己的坦克跳出去挨敌人88炮打击的蠢事了……”

      他啰啰嗦嗦讲了一堆,最后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不进攻,先等古德里安来进攻我们——我相信他会来的。”

      大家被这句话噎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翻着白眼望天:兵力比敌人多、装备比敌人强、防线构筑得比敌人坚固,信息掌握得比敌人全面充分,就这样还要等待敌人先进攻——对面的古德里安要有多蠢才会选择这样做?在众人沉默无语的寂静中,英军第八集团军9月5日夜里的作战会议便在一种诡异的气氛中结束了。

      第四十一章 非洲之星

      9月5日地面是佯攻,空中却是不折不扣的激战。ranw?en w?w?w?.ranwen`org一个绰号“非洲之星”的空军上尉,汉斯·约阿西姆·马尔塞尤在这一天里单枪匹马干掉了17架英国飞机,虽然完成这个任务的时间比真实历史上晚了几天,但数量却一点都没打折扣。从早晨8点半开始,专为他服务的统计机器便转动起来,最初1o分钟他就连续打掉寇蒂斯p-4o和喷火各2架。返回机场补充油弹后第二次起飞迎战,在11点过后的1o分钟里,连续干掉了8架p-4o,地勤给他补充弹药的时候惊讶地现居然还剩余一多半。傍晚时分,略作休息的马尔塞尤执行第三次作战任务,他抓住太阳落山前的余晖,再次击落了5架p-4o。

      这真是前所未闻的奇迹!连将指挥部设在机场的古德里安都惊呆了,虽然东线也有击落敌机百架以上的级王牌,但一天干掉17架的辉煌壮举他听都没听说过。现在他能理解临行前元对他的交代:古德里安,这次你去非洲替我送一份礼物给一名空军英雄,算是我兼任空军总司令后给他的见面礼。原以为元会将什么小玩意捎给这位年轻的空军上尉,没想到元居然给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大礼物。

      当马尔塞尤返航的飞机出现在机场上空时,所有人都自前往跑道两侧站好,挺胸抬头,仿佛仪仗队迎接凯旋归来的将军一般。古德里安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他要亲自迎接这位空军英雄。当马尔塞尤跳出机舱站稳后,古德里安快步走了过去,他没有遵循军衔较低者先敬礼的规定,反而率先敬了礼,全机场将士在上将的带领下都给马尔塞尤敬了一个郑重的军礼,并大声欢呼起来,很快就形成了有节奏的呼喊——“马尔塞尤!”、“非洲之星!”。

      马尔塞尤一边接受众星拱月般的欢呼,一边赶紧向古德里安还礼,摄影师将上尉和上将热情握手的照片拍了好几张,看得出马尔塞尤很疲惫,但眼睛中锐气却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长官,很感谢您亲自迎接。”

      “应该是我感谢你才对,再多来这么几下,英国飞行员就不肯起飞作战了。”

      “哈哈哈。”两人一边笑着聊天,一边并排向指挥部走去,古德里安说道:“你来的正好,今天元送给你大礼物也到了,是随同配件和燃油一起由专人送达的,我怕你作战分心就没提前告诉你。”

      “那可太棒了!”马尔塞尤一边接过勤务兵递过来的毛巾擦汗,一边感慨道,“长官,有一句话可能会冒犯别人,但我就是很想说。”

      “是嘛……你真是个有趣的小伙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好了。”古德里安不以为意,他知道这个小伙子特立独行的风范,也不止一次地听到过他的“奇人异事”,拍拍后者的肩膀,“要知道,你说这话的口气特别像当年我在坦克学校执教时那些小伙子们的神态,这个开场白多半是看不惯自己的直属长官而跑去向顶头上司诉苦时用的。”

      马尔塞尤盯着古德里安的眼睛,认真说道:“虽然很多人对您顶替隆美尔元帅的职位有这样那样的评论,但我觉得您会比他强。因为我们一直在申请更多的配件和补给品,元帅和他的军需官每次都说会尽快抵达,保证不过半个月,直到他回柏林这个承诺也未兑现。但您一上任,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古德里安哭笑不得,原以为马尔塞尤会说些个人私事,没想到是这个。可这话他没法接茬,不然传出去就太伤隆美尔的感情了,为了非洲军的补给,隆美尔与元和意大利领袖争执过不下三次,这事情古德里安本来也不知道,只是在办理职务交接时隆美尔才向他说了内幕。以隆美尔那高傲的脾气,是不屑于将责任往外推的,非洲军上下对他的种种误解自然也解释不了。而古德里安刚刚在意大利人身上也吃够了搪塞、拖延之苦,深知维持后勤的难度,对司令官难当的体会更深。这次之所以能够如此快地实现补给,他认为凯塞林元帅要记功。他却不知道为了这点事情,不仅凯塞林元帅上下奔波、四处疏通,连霍夫曼都亲自给墨索里尼打了电话,不仅足足吹捧了对方半个小时,而且为了让意大利人在运输上更慷慨大度一些,特意拨付了整整2o万吨燃油和1oo辆二号坦克。

      他岔开话题,微笑道:“作为个人我很高兴你能这么想,但这话别人或许不乐意听,因此传播范围只能限于我们之间。”

      马尔塞尤点点头对此表示理解,他又不是爱拍马屁的人,今天只是有感而而已,说完刚才那一句,他觉得已将这股压抑已久的情绪全释放出去了。

      “现在我可以给你说说元带给你的礼物了。”古德里安兴致勃勃地说道,“你一定猜不到……”

      “是什么?”马尔塞尤的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

      “你跟我来。”古德里安把马尔塞尤领到了停机坪,指着一架机粗大、装备崭新的热带型F-19oa说,“这就是你的新礼物。他比Bf-1o9火力更猛、航程更远、度更快,嗯,更加适合你习惯采用的BZ战术……”

      古德里安有心想再说些什么,但他毕竟是装甲战指挥官,论坦克性能好坏头头是道,对飞机的描述除了刚才那几个更,实在是说不出太多的技术指标和性能特点,面对马尔塞尤的提问很快就张口结舌,最后两手一摊后说道:“我只能说到这里了,剩余的要看你自己琢磨。”这幅样子把旁边的机械师逗得乐不可支,笑了好半天才把马尔塞尤要问的要点回答清楚。

      “这架飞机可不列入空军军费,完全是元个人出资购买的。”古德里安对刚才的窘境毫不在意,笑着说,“你要知道,元可是全德国稿酬最高的大人物,一年能有上千万马克收入呢。他用稿费给你买了一架热带地区专用的新飞机,说是以空军司令的名义送给你的,飞机垂尾上还整整齐齐画满了你的击落标志——可惜他们画少了,还得再加上你今天的战果。”

      “太棒了!”不管飞机怎么样,能收到远在千里外元送来的礼物,马尔塞尤觉得十分荣耀,“元万岁!”

      “今天的战果我已报给了凯塞林元帅,他同样十分震惊并表示会为你争取至高无上的荣誉。如果不出意料,你将是又一个获得钻石十字骑士勋章的英雄。”

      “真的吗?”小伙子的语气淡淡的,似乎很平静。

      古德里安奇怪地问道:“你对此似乎一点也不吃惊?”

      “我觉得我能够实现更远大的目标,配得上这个荣誉和元对我的关爱。”小伙子骄傲地讲起了他以前的故事:有一次驾机从的黎波里飞往加扎拉前线基地,不料起飞不久便遇动机故障迫降,无奈只好搭乘意大利军队的卡车东行。可已习惯了空中驰骋的他实在忍受不了卡车慢腾腾的爬行,便在路旁找到位负责后勤补给的德国将军,直截了当地请求对方派专车送他参战。将军被他的言语打动了,真的派自己奥·佩尔海军上将牌高轿车送他去前线基地,唯一的要求是必须击落5o架飞机作为回报。

      “所有人都为我捏把汗,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任务,结果我在半年内完成了允诺。”小伙子得意地眨着眼睛,“将军阁下,您希望我击落多少?”

      “我不敢说你成就的上限,但元对你的期望我希望你能牢记。”

      “元他说了什么?”

      “希望你能更加注意安全。”古德里安拍拍飞机的座椅,“他特意让人给你安装了最新式的弹射座椅,只要拉动扳手就能自动从座舱中弹射出去跳伞,不过他希望你永远都用不到这个功能。”

      “我理解元的苦心。”马尔塞尤郑重地点头,“我会把这句话永远记在心里的。”

      “现在我准备试试元的新礼物。”马尔塞尤问了机械师相关的技术和操作要领,很快开始了第四次驾机升空。

      “哦,天哪!”看着晚霞映照下马尔塞尤操纵F-19o在机场上空行云流水的动作,刚从本土过来的机械师惊叫起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他真的是第一次接触这种飞机?”

      古德里安点点头:“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飞行员,没有之一!”

      第四十二章 准备截杀油轮的潜艇

      当太阳逐渐跃出海平面,新的一天开始了,整个地中海都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火然文 w?w?w?.?r?a?n?w?e?n?`org

      利比亚的托卜鲁克港逐渐开始热闹起来,这是非洲军团在北非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不仅有坚固的要塞、完善的航空基地,还有设施相对良好的港口。更要紧的是其所处的位置,托卜鲁克距离阿拉曼前线的距离既不像班加西这么远,又不像马特鲁港这么近,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支撑点。用卡车从班加西搬运物资到阿拉曼,途中损失、来回消耗等累积起来,运送一吨汽油到了前线还能剩下半吨就不错了。而马特鲁港口距离前线太近,英国飞机几乎天天都要来轰炸,甚至有时候一天要来两回,港口设施修好了被炸,炸完了再修,几个月来几乎就没有完好无损的时候。托卜鲁克虽然也会分别遭到从马耳他或开罗起飞的英军轰炸机光顾,但由于正巧处在敌人两个基地中间,来光顾的轰炸机数量相对有限,滞空时间也不能太长,再加上驻扎着的第8航空队所属战斗机联队提供了有效防卫,整体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港口忙碌的主因是处理三天前运输到港的燃油,它们中的大部分会通过各种各样的管线进入战备油罐。为防备轰炸,非洲军团从英国人手中夺取托卜鲁克后对储油设施花了大力气修缮,几乎将所有的油罐都设在了地下。另一部分燃油则装桶后由卡车送到前线,这是维系战争必不可少的血液。

      一直以来往北非港口运输物资的差事都被意大利人视为畏途,能拖则拖、能逃则逃,但这次不但墨索里尼相亲自下达了措辞严厉的命令,德国驻军更是奉凯塞林元帅的命令直接出动了宪兵队。两位船长几乎是哭丧着脸踏上航程的,虽然军方一再表示航路上很安全,空军也会提供全程护卫,但船长们都是成了精的人物,最近半年又听到了太多货轮被英国人击沉的消息,自然不会把这种廉价的保证放在心上,一双耳朵干脆对这种话直接就过滤了,只是战战兢兢的按时出。出港口还不到半天,船长就招呼船员准备好救生设备和小艇,以便为逃生争取最快时间。不料一切预防万一的措施最后一样都没用上,两艘意大利油轮借着夜色顺利靠岸,不到一个白天就卸完了货,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毫无阻隔。直到傍晚离港时油轮上的两位船长还处于愣神阶段,表示从没遇到如此顺利的补给过程,两天三夜的航行过程中仿佛英国人的军舰、潜艇和飞机都特意避开了一样,连在港口作业时也没有任何英国飞机来袭扰,让人不由自主地有种仍处于和平岁月中的错觉。

      当古德里安收到托卜鲁克来的电报后,嘴角露出了满意的微笑,6ooo吨燃油入手意味着非洲军下一阶段作战计划有了最为坚实的基础。所有人都没想到这种对英军掌握本方密码不利情况下的巧妙反利用,古德里安用典型的将计就计向英国人虚报了补给时间从而确保了运输安全——在英国人的日历上,这两艘船要到9月6日下午才能抵达,刻板的英国人对自己的情报深信不疑,前两天根本就懒得花无用功夫去托卜鲁克瞎转。

      此时,在港口之外不到6o海里的地方,两支黝黑亮的潜望镜不约而同地升了起来,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现一切均无异常后,才心满意足地重新降落下去。随后不久,两个铁灰色的狭长身便从海平面下面冒了出来。这是两艘隶属于英国皇家海军第二潜艇支队的T级潜艇,排水量1o9o/1571吨(水下),作为设计用来替代o级、p级和R级艇的后续潜艇,T级潜艇是在《伦敦海军条约》限制下建造的,同s级艇相比,它的吨位有所上升,鱼雷数量和燃料更多,相对设计也更合理。第二潜艇支队7艘潜艇全都是T级,大战开始后就成建制编入了地中海舰队。

      为对付两艘意大利油轮,地中海舰队司令部责令驻扎在马耳他基地的第二潜艇支队派出得力部队完成任务。第二潜艇支队仔细研究了作战任务,派出了狂暴号(Turbu1ent,皇家海军舷号n98)和旅行者号(Trave11er,皇家海军舷号n48)两艘潜艇前往托卜鲁克港外伏击,作战命令明确指出不但要彻底击沉敌船,而且要在其进港卸货前完成这个任务。为确保成功率,支队为每艘潜艇各自选定了一条意大利油轮目标并规定整体作战由军衔较高的狂暴号舰长华莱士·林顿少校(John·a11anet)指挥。

      电文通知意大利人出现的时间是9月6日下午,虽然意大利人的习惯一般会是迟到而不会提早,但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了航行安全,狂暴号与旅行者号提前从马耳他基地出港,一路昼伏夜出,在9月6日凌晨时分到达指定位置后就潜伏了下来,借着清晨视线转好、能见度大幅度提升的机会,两艘潜艇不约而同地决定上浮,一方面是确定自身位置,另一方面则是观察四周情况。

      在旅行者号艇长米歇尔·布劳坎普上尉(michae1·Beaunet)看来,舰队司令部下达的这个命令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虽然潜艇通常采取途中设伏的作战手段,但因为不知道意大利人的明确航线,这种战术很可能与目标擦肩而过,但港口外设伏就不一样了,除非意大利人不往托卜鲁克来,否则它一定逃不了。他想起出前支队指挥官传达地中海海军司令亨利·哈伍德海军中将命令时那一脸的郑重:“地中海舰队负有保障第八集团军后勤的重要职责,他们现在与古德里安的非洲军正在激烈交战,决不能让敌人得到上面的燃油补给,这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两艘油轮送到海底去。

      作为北非重要港口,托卜鲁克原来也算是航运密集的枢纽,但从大战开始特别是意大利运输船队屡屡遇袭之后,现在整条航线上空空如也,搜索了半天也看不见一艘船开过,林顿少校对此很满意,因为这意味着搜索船只的难度大大降低了。对伏击油轮的事情他很有信心,这种任务他们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已执行好多次了,自从远在英伦本土的黑屋利用图灵机破译德国密码后,所有德意军队在北非军事行动的秘密已一览无遗,可笑的德国人还一直以为是意大利人不可靠出卖了他们,恰恰相反,意大利人虽然很多事情上都不太靠谱,但他们的密码还是比较经用的,起码到现在还没有被破解。当然破解意大利人的密码也没什么意思,在塔兰托夜袭、马塔潘角海战、马耳他海战等一系列海战过后,损兵折将而又燃油短缺的意大利海军舰队已基本龟缩在基地港口中不肯出来了。

      从清晨等到上午、从上午等到中午,一直到下午太阳落山还没见意大利油轮的踪影,两艘潜艇终于沉不住气了。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能坚持潜伏在水下,严格遵循间隔1个小时伸出潜望镜观察的计划,但越到后面越心焦,不等天色完全变暗就再次露出水面为电池充电。林顿少校经验更为丰富,对意大利人的脾气了解也更深刻,他给旅行者号去电报,要求他们不要气馁,特别是入夜后更要瞪大眼睛观察。在两位长官的安抚下,艇员们躁动的军心逐渐平息了下来,在黑暗中坚持了整整一宿,不断观察海面情况,防止意大利油轮乘夜溜进港,但依然毫无结果。

      第二天的太阳又重新升了起来,这一次两艘潜艇却没有很快下潜。在水下憋闷地呆了这么久,连着几天都没看到过太阳,再加上舱内污浊的空气、无处不在的动机噪音与地中海气候导致的闷热,小伙子们都快憋不住了,两位指挥官用电报商议了一下,决定抓住时间透透气、放放风,提升一下艇员们的士气。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6: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