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抓壮丁的:啊,还真是军长!这下惨了
转过身去。
士兵甲:惨了,我们怎么得罪了这尊大神。
士兵乙:索性一不作二不休……事后找个茅坑丢进去也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反正世道这么乱(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士兵甲:嗯嗯
怦,怦,怦!
再次使用主角光环,从茅坑里原地复活的王启年,洗掉一身臭味后,王启年虽然洗了大半天,可是那股粪臭味一直徘徊在鼻孔,怎么也去不掉。
王启年越想越郁闷,越想越恼火。
王启年:泥玛的常凯申,泥玛的炮党,不带这么玩人的!老子不干了。
王启年恶向胆边生……
王启年“老子决定了,老子从此要单干了!”
王启年:主角光环同步率百分四百!全开暴走状态。
王启年决定了,他要再回到过去,回到那个关键的时间点去。
1912年1月14日,
一男性,身穿修女服,闯入上海广慈医院某病房。
待他一脚踢开房门,屋内有声音传出:“郑三发子,我等候你多时了……”
登时弹如雨下。
常凯申卒。
第32章 九月十八日,东北无战事。
当林汉与汉娜再次达成了妥协之时,沈阳奉天城外,关东军的大本营里,关于对华政策,也早已吵翻了天。不光是东北驻军,事实上在东京总部,面对着常凯申突然暴亡产生中国政局的变数,日本军部上层同样也争得面红耳赤。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常凯申的暴亡令他们的对华政策又到了面临变化的关口。
争论的焦点,除了老一套的“鲸吞”和“蚕食”中国之争外,另一个焦点就是“急攻”和“缓攻”中国之争,其焦点目标,正是东北。
所谓的急攻,就是趁现在南京国民政府上层群龙无首之机,立刻发动对东北的攻击,拿下东北三省,夺取这里的丰富资源以帮助日本渡过严重的经济危机。
缓攻就是暂时停一停,等中国变得更衰弱之后再发动攻击。理由就是常凯申一去,中国各地军阀现在都在蠢蠢欲动,新一轮的中原大战似乎又将重启。何不坐山观虎斗以求渔翁之利。在这过程中,日本可以趁机扶持国民政府中的亲日派,如何应钦或汪精卫之流上台,然后诱其签定类似“二十一条”之类的条约,为逐渐蚕食中国打下基础。
而正在暗中策划“九一八”的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等关东军中下层的军官,现在则是郁闷无比。各国报纸几乎是一边倒地在影射甚至指责日本才是最有可能的刺杀常凯申的元凶。这一事件虽然是林汉策划,但英、美、法三国却也乐见其成。这些年来日本频频向中国伸手,大有独霸中国吃独食的气魄,担心其损害列强在华利益。常凯申遇刺案,林汉在媒体上推了第一下,三国中的反日人士,对日本心怀警惕的人,也顺势打蛇随棍上地跟进,炒作起这个题材来。
九月十日,北平张少帅府挨了炮击后,各国的媒体顺势而上,很自然地将这一事件和数年前的皇姑囤事件张作霖之死案联系起来,英、美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不约而同在头版用大标题称此事件为“第二个皇姑囤?”。
日本官方此时也注意到西方媒体近日的报道,明显是有人在暗中炒作,推波助澜。他们虽然已展开调查,但要查出真相哪有那么容易。而来自西方的压力,还是让日本不得不推迟了在东北的动作。
关于历史上的九一八事变,名义上九一八事变是石原莞尔自行其是的结果,不过林汉这个后来者,过去在论坛上和坛友讨论此事时,许多人的看法却是这不过是日军上层藏奸耍滑的把戏借口而已。
石原莞尔当时不过区区一个大佐参谋,居然能指挥的一个师团加上六个独立守备队,岂不太像笑话了。按日本人喜欢豪赌国运的天性,这正是他们最爱玩的伎俩:事情顺利的话上层自然乐意接受,事情不顺利了把石原打发滚蛋了就是。历史上河本大佐炸杀死张作霖时,军部就玩了这么一手。
日本陆军的“独走”虽然嚣张,但军部真的要处理,派几个宪兵就可以分分钟教育他们重新学做人。九一八与其说是中下层的“独走”,不如说是军部的有意纵容。1931年的日军还远远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林汉玩了这一手,面对着来自西方列强各国的舆论宣传上的压力,各国驻日大使的“警告式地询问”,喜欢“豪赌国运”的军部,此刻又开始收缩了。
在接到了军部要求“驻华关东军加强整肃”的敲打命令后,石原莞尔就意识到即将实施的针对沈阳的攻击行动要“黄”了。张少帅府挨炸后,日本的国际形象更加不堪,虽然官方极力否认与这两件刺杀事件的关联,但英、美、法三国都乐见日本背黑锅。而宣传者更是恶毒地将刺杀和即将展开的对东北行动联系在一起,如果强行发动九一八,岂不是恰好落人口实?
面对着来自军部上层的压力,板垣征四郎开始萌生退意。他刚刚接到电报,关东军大本营即将派出专员来到奉天,监督防范下层的“独走”行为。眼看箭已上弦,就差最后松手放出,为此准备近一年的石原这伙人又怎么甘心。
在过去的6至7月间,板垣征四郎蓄意在中国东北相继策划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后者直接成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
有了紧张事件的铺垫,在日本国内,日本军国主义者乘机煽起“满蒙危机”的紧张气氛。8月4日,陆军大臣南次郎对“满蒙问题”发表强硬言论,要求军队“随时准备尽军人的天职”。内阁首相也在会上宣扬为了保卫“满蒙”权益,国民应准备“不惜任何牺牲,勇敢奋起”。而且早在6月,日军参谋本部就已制作了《解决‘满蒙’问题方案大纲》,要求以一年为期,争取国内外的“谅解”,做好准备,分三个阶段完全占领中国东北,解决所谓“满蒙问题”。总之,日本政府、军部以及关东军准备以武力解决“满蒙问题”方针已定,只是寻找有利“时机”而已。
与此同时,7月,永田铁山答应支援的两门24厘米口径的重炮运抵奉天日本守备队,秘密安装妥当,炮口对准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和奉天飞机场。随着8月初日本军部内部重大人事调整告罄,组织上的保障基本形成——暗中放纵和支持侵占“满蒙”的建川美次少将调任作战部长,“中国通”本庄繁中将任关东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大佐任奉天特务机关长。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行动。然而就在这时,消息走露,传到了东京,内阁向参谋本部施压,认为此时挑起事端,时机尚不成熟。板垣等人见事已至此,只有争取主动了。于是,他们先以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的名义致电日本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说明关东军对“最近之暴虐侮辱实所难忍”,要求派人来满洲“视察”,以“使政府对现状有适当认识”。参谋总长金谷范三接到电报后,以国内外时机尚不成熟为由,力阻他们操之过急,要他们“再隐忍一年”,并派作战部长建川美次前往满洲“安抚”关东军。
建川美次实际上是支持侵占“满蒙”计划的,他表面上奉命去东北劝阻板垣等少壮派军官的行动,其实,已经将参谋本部的决定透露给当时陆军【创建和谐家园】青年军官组织“樱花会”头子、参谋本部俄国班班长桥本欣五郎,桥本接连给板垣发出三封密电,急催他赶紧行动。
所以说,九一八绝对不是几个中下层的军官“独走”就会发生的,他的背后其实站着日本陆军部的影子。
如果没有林汉的插手,从刺杀常凯申到发动国际舆论攻势,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的计划就要顺利实施了。可是如今常凯申遇刺,中国的情况出现大变局,“缓行”的声音开始占上风。
常凯申一去,中国最大的军阀势力面临四分五裂的局面,而此时的东北军一举取代常系成中国最重要的势力。在面临强大的国际压力的情况下,如果使用当年针对袁世凯玩过的手法,支持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入关争夺入主中央的权力,挑动各路军阀和名义上的南京国民政府内战,岂不是更符合日本的利益?无论是趁新一轮的中国军阀内战还是作渔翁之利,待东北军调走入关,东北空虚后再动手,都比现在风头浪尖的关口举事更有利。
这两天,无论是日本军部上层,还是正准备独走的石原一伙人,这种声音都占了上风,最终,包括石原莞尔在内,离奉天北大营不远处的关东军驻军的九一八参予者,甚至都暂时放弃了发动九一八。
但是,林汉为了挑起张少帅男儿血性的那三发炮弹打出后,国际的压力更甚,又将看似明朗的东北局势搅乱。尽管事后日本驻北平特使找上门,不断地向张学良解释此事决非日本所为,但是张学良还是对日本警惕性大起。
炮击事件发生后,全中国更是一片哗然,反日之声此起彼伏,几个大城市里甚至出现了【创建和谐家园】日货的声音。张学良甚至下令驻奉天的东北军提高警惕,而刚刚回乡治丧的张作相,在林汉那三炮打出后,在得到张学良遇刺的电报后,也于九月十二日紧急赶回奉天,很明显,其这一作法是为了防范日本人。
而就在九月十三日,张作相赶到奉天的当日傍晚,先前暂代司令官一职的吉林省主席熙洽,在乘车回家的路上,突遭路边炸弹袭击,熙洽当场身亡。
炸死熙洽的人,自然是林汉。这一回他使用的是“高科技”无线遥控炸弹:在熙洽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将一个四十公重的炸药包装在板车里停在路边,待熙洽的专车经过时遥控引爆,将熙洽这个在九一八勾结日本人的“带路党”连人带车被炸得粉碎。
在这微妙的时刻,熙洽被定点清除,不用林汉泼脏水,此时自然有人将这一事件联想到日本人身上。消息传出后,九月十四日中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日【创建和谐家园】。
年青的少帅是个感情冲动,意气用事的年青人。熙洽的遇刺,令其再次加重了他对日本人的警惕。在各方势力有意无意地作用下,发生在九月的一系列刺杀事件,现在全成了日本将要侵华侵占东北的“罪证”,在国际压力的作用下,日本陆军军部此时也不敢犯重怒,已经搭在“弦”上的那根箭,被放了下来。“缓行”,“待中国的局面明朗化后再做行动”的声音终于完全占据了主流。
在这过程中,石原莞尔却看出了林汉玩的把戏。
“这一系列的事件,明显是有人在暗中搅局搞鬼。我不知道搅局搞鬼的那人是谁,但我们关东军绝对不能按照那人的节奏走。”
“杀常凯申,炮击张学良,炸死熙洽,那人搞出了这么多事,明显是针对我们大日本帝国的。他的目的是什么?”
“他在害怕,对,板垣君,他就是在害怕!他害怕我们关东军对东北伸手。所以不惜一切手段发动国际舆论压制我们,让我们动弹不得。我们关东军不该顺着那个人的节奏走,我们的行动计划,不能停止!”
虽然石原莞尔不停地叫嚣着,板垣征四郎在听了他的说辞也有所心动,但此时“观望”的态度占了主流,两人也只能和旁人一起被迫静静地观望中国局势的变化。
时间很快到了九月十八日,那一天,柳条湖的铁路没有被炸,东北无战事。
第33章 迷乱十月
一九三一年,在林汉这个穿越者制造的连环暗杀中渡过了金色的九月。常凯申遇刺,张少帅挨炮击,主宰中国的两位大人物的遭遇,着实把当时中国实权派的各路军阀头子们吓了一大跳。在熙洽被林汉用四十公斤的苦味酸炸药连人带车炸成碎末后,各地实力派的军阀头目皆大大加强了自身的护卫力量。而林汉的暗杀路线,从最高级别的常凯申到次一级的张少帅再到第三级的地方大员,从上到下一路望过去,所有人都不由而同地把注意力投向了东北,都忍不住在心里嘀咕:难道这一系列的暗杀真的是日本对东北动手的前奏?
少帅府挨了三发炮弹,死里逃生的张学良在那枚近在咫尺的炮弹的【创建和谐家园】下,忆起了几年前的杀父之仇,难得地雄起了一回,下令奉天的东北军加强戒备。熙洽这个日本人经营了多年的暗棋突然被杀,则让日本产生了极大的警惕。案情虽然一时理不出头絮,但由现场的残留痕迹判断,凶手使用的是无线电遥控爆破技术。
在1931年,无线电遥控爆破,可是一项不折不扣的高科技,绝对不是一般的地方军阀可以做到。日本人很快意识到这背后另有一股庞大的外国势力参与,而这外国势力是谁?
英国人?美国人?还是北方的苏联人?不管是哪一方做的,对日本人来说都是极头痛的对手。躲在暗处的对手有时比站在明处的敌人更可怕,尤其是在自己吓自己的时候。越想越怕的日本军部通过“整肃”的方式,紧急叫停了准备多时行动方案,一切等待中国混乱的政局明朗化后再做行动。
东北的形势,看似紧张,却因为日本人的主动收敛而暂时缓和下来。相反,在中国长江以南,一幕一幕的精彩纷呈的“大剧”正接连上演。
九月十八日这一天,参与对江西苏区围攻的各路【创建和谐家园】军在长达十天的“赛跑”结束后,纷纷撤至吉安、永丰、宜黄、南城、南丰、广昌、宁都、赣州等地。至此,李润石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彻底粉碎了【创建和谐家园】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由于常凯申遇刺,接替他的何应钦此时已无心战事,前线大军一片混乱,红军取得了比历史上更辉煌的胜利。
林汉的那两枪实在太狠,小腹上的那一枪,十三毫米的弹头几乎将常凯申拦腰打断,胸口的那一枪更是开了个大洞,常凯申的尸体破损严重,加上天气炎热。九月十五号头七过后早早地就下葬了。比起历史上他身死不得返乡的下场,这一回他倒是提前埋骨老家奉化。
然后,然后他很快就被人遗忘了。
无论是南京留守的炮党副总裁汪精卫,还是身处剿匪前线的何应钦,此时双方所做的事都是忙着拉帮结派,寻找支持,为争夺常凯申留下的权力真空而不遗余力。与此同时,英美日等国的驻华大使和相关人员,同样也四处出动,不仅汪、何两人门前车水马龙,就连山西的阎锡山,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家门前也门庭若市,时不时可见各式的洋人出没。而位于北平的少帅府,日本特使更是几乎天天上门,打着“消弭误会”的旗号缠着张学良。
英美和江浙财团此时是忙着寻找替代常凯申坐上炮党总裁位置的人。按法理说,常凯申一去,汪精卫理应在这个非常时期接替他的位置。然而汪精卫几次倒常,他这个副总裁不过是个空架子,手中没有半点兵权。在这个有兵才是王,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时代,汪精卫空有“副总裁”的身份,但其政令实权甚至在南京城内都不太行得通。
相比之下,何应钦身为常凯申之后的黄埔军校第二人,对军方的影响力就要比汪大得多。只是,他的这份影响力和控制力,和常凯申相比,又差了很多。常凯申手下的军队军头,其势力核心就是黄埔系,又以和他同乡的江浙系最得重用。陈诚,顾祝同,刘峙才是他的心腹,至于何应钦,由于常凯申第一次下野前他压错了注,其“黄埔系第二人”又十分地令常忌讳,其地位虽高,手中的实权并不太多。
常凯申遇刺后,以陈诚、顾祝同、刘峙为首黄埔江浙系的成员开始抱团,待价而沽。这三人本就是常凯申最宠幸重用的,平日里对何或许尊重,但未得常凯申的允许,何应钦根本调动不了三人,何应钦想让这三人象对蒋一样地对他忠心耿耿,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但是在常凯申死后,何应钦却一夜之间成了英美甚至日本人眼中的香饽饽。第三次围剿还未结束,常凯申还未下葬,他的在南昌警备司令部就快被三国的特使踩破了门槛。而江浙财阀买办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对他递出了橄榄枝。
此外另一个有力入主南京国民政府的人却是身在北平的张少帅。在常凯申遇刺,南京国民政府暂时群龙无首,散沙一盘的情况下,张学良的东北军无疑是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只是此时的张学良,却被林汉的那三发炮弹炸得少爷脾气上来了,虽然日本人不停地派特使解释,以及鼓动张挥军南下,饮马长江。但紧接着熙洽的死,却让张对日本人的野心更加警惕,不管日本人怎么鼓动,他就是按兵不动——林汉的那一炸,抹掉了熙洽这个“带路党”做的脏事,令其得以“清白”地死去。
常凯申一死,国内最高兴的人当属各路军阀,此外几年前中原大战时被常凯申用“银弹”击倒投蒋的石友三之流,这时同样也很高兴,常凯申一去,这些常手下的杂牌军非嫡系部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各方势拉拢的对象,这些没有节操的军头们发现自己又可以再卖一次。
九月的中国政局,纷纷扰扰一团浆糊,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到了十月初,政局终于逐渐明朗化。何应钦在英、美、日三方的共同支持,加上江浙财团的有限支持下,终于成功接替常凯申的位置成为名义上的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执掌常系大权。只是他这个总司令当得要比常凯申郁闷得多,常凯申势力的核心黄埔江浙系的那帮人,却在这期间和宋子文,孔祥熙为代表的江浙财团勾搭在了一起,有枪有兵有财的他们,对于这位新任的何总司令,态度也仅维持表面的尊敬,更联起手来逼得何不得不将几个重要的职务分给他们。至于常凯申这些年用“银弹”击倒收编的各路军阀的杂牌军,经过这二十多天的叫卖,也找到了各自的新东家。而他的对手汪精卫虽然无兵权,但政治资本却比何应钦丰厚,仗着副总裁的身份,在常凯申亡故后,还是捞到了不少好处。接替了常凯申位置的何应钦,手中的权力比起前任缩水了大半。
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比任何时候都要衰弱。周边的军阀看在眼里,也都开始蠢蠢欲动。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应钦领导下的前常系军阀,虽然因为常凯申之死而四分五裂,但先前江浙财团手中的“银弹”威力实在惊人,东北的张少帅又被日本人缠住无法抽手,阎锡山和李宗仁等军阀对“银弹”的威力深有体会,谁都不愿意第一个点燃战火,家家都是处于观望看热闹的状态。
时间进入十月,中国的局势,随着何应钦的上台,似有日渐平稳的迹像。
日本人开始坐不住了,而比日本人更坐不住的,则是德国人,是小胡子和汉娜这伙战争狂。
因为林汉的掀桌子搅局,日本人并没有按历史上那样按时发动“九一八”事变,使得汉娜花大了大力气在奉天布局,准备趁乱抢劫奉天银行的计划落了空。整个九月,她和被派到中国的党卫军特种兵们全都被迫装模作样地在奉天的工地上无所事事地吃灰。虽然汉娜也坚信日本人一定会对奉天发动攻击,但这个时间点,她却已无从把握。
相比之下,林汉的心情却很好,这段时间他以留学德国海外归侨的身份,频频出入奉天大学进行演讲、售书以及进行各类交际活动。
林汉出的书,名字叫“强国的崛起”,内容是盗版后世中国著名专题记录片《大国崛起》的内容,渗入汉娜和他自己收集到的各种历史资料汇总、理解后的产物。此书早在他回国之前刚刚在德国写好、印好,按林汉的计划,他归国之后,如果无法阻止九一八发生,那就在九一八后趁着这个时机发行此书,为自己“扬名”,借此吸引大批爱国青年学生加入他的麾下招集人手人才。如果九一八被阻止推迟了,这书也一样会在这个时间发行,为他扬名。
林汉有钱,他虽然身在奉天,书却通过手下渠道在全国各个大学以赠送的方式免费发放,很快就引起了轰动。国内许多大学都对他发出了邀请前往演讲,只是林汉为了奉天大学里的学生,不想脱身。
在林汉看来,奉天银行的黄金,他是无法保住的,但奉天大学里的学生,却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无价之宝。一旦九一八爆发,这些学生全成了失去家园的“流亡者”,无论是让他们落入日本人手中或者在国内流亡,都是最大的浪费。但是如果能将这些人组织起来,控制在自己手中,那就是自己将来举事时最珍贵的人才基础。
来到奉天后的二十多天时间里,林汉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奉天大学,和学校里的学生厮混在一起。至于奉天城外日军的动向,自有汉娜和她带来的德国人去注意。这些日子,汉娜是望穿秋水地在盼着柳条湖炸药一响,她好带人去抢奉天银行。而林汉则好整以瑕地在学校里当“先生”,一边借着对学生讲述西方各强国崛起的历史过程夹带他的各种私货,一边留意着学生中各种人材。
林汉除了讲课外,还大把地捐钱助学,各方讨好,所以在校内从校长到老师再到学生,都很欢迎他这个年龄刚过三十的“海归”。游走在校园里时,林汉使用的是自己前世的面孔。穿越前,林汉刚刚过了三十二岁的生日。在他回国之前,林汉通过关系,让基尔大学的校长给他开了一张基尔大学的毕业证书,并伪造了一份在基尔大学就读的档案,给自己蒙上了一层“名校毕业生”的光环。
林汉在奉天大学里也不是孤身一人在行动,这段日子,吴少雨带着十几名南洋华侨的学生也来到了奉天,这些人是林汉这一年来精心培养的骨干。由于年纪相近,他们很快和大学里的学生融成一团。
当时间进入十月后,林汉在学生中的声望越来越高,久盼柳条湖的爆炸声不可得的汉娜,她的火气也越来越大。
但是,在十月八号这一天,随着一发二百四十毫米的榴弹落在北大营,一切都改变了。
该来的,终究会来,林汉的努力,只不过让九一八,推迟了二十天发生。
第34章 十月八日(1)
随着时间进入十月,奉天的气温逐渐开始转凉,汉娜心中的火气,却随着气温的降低不断升高。和她一样火气升高的,是策划了九一八的石原莞尔。
随着何应钦当上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统领常系人马,中国的政局开始明朗化。各方的军阀势力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愿意先当出头鸟挑战衰弱的常系。而英美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这时也联起手来,大开空头支票,在外交和宣传上给予何应钦“嘴炮”支持,有英美在背后背书,东京方面也无法诱使何应钦签下类似《二十一条》之类的条约,另一方面东北的张学良也是油盐不进,任日本特使怎么鼓动他就是按兵不动。
中国的形势开始朝日本人不想看到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急攻”的声音又渐渐大了起来,而这段时间,不甘心的石原莞尔在奉天城外的关东军驻军中不停地游说串联下,“独走”之风再起。
但真正点燃战争导火索的人,不是石原莞尔,而是汉娜。
1931年十月六日凌晨,奉天的一间货仓突然发生大火,烧毁了一大堆物资。该货仓隶属于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仓库老板和几名日系职员,在大火中身亡。事后清理现场时,从尸体上发现了刀伤的痕迹。
而做这一切的人,正是汉娜指使的党卫军特种兵。
既然“九一八”不肯“按时而至”,那就制造新的借口给日本人送去,让他们发动新的九一八,而这一切都是瞒着林汉进行的。
案件发生后,正为进攻奉天找不到借口的石原莞尔一伙人顿时大喜,真是嗑睡有人送枕头。
当日,关东军驻奉天特使对留守的张作相发出通告,限其在二十四小时,也就是十月七日十二点前破案交出凶手,否则关东军就要派出大军进入奉天进行“护侨”行动。
但这怎么可能?
到了十月七日十二点,在中方的交涉下,日方勉强同意再延长二十四小时,但这只是障眼法。以板垣征四郎为首的关东军中下层,此时已铁了心要独走。对于关东军的中下级军官来说,蚕食和缓攻中国虽然是个稳妥的“好政策”,但功劳却都是被上层得去,而独走式地自行其事,造成既成事实的鲸吞与急攻,却更符合这帮被军国主义思想【创建和谐家园】的陆军们的利益。
军国主义本就是一头食人的怪兽,而日本上层为逃避责任,有意放纵中下层“独走”,有功我来分,有过下层来扛的“小聪明”心态,更是令这头怪兽失去了锁链之余,更连基本的理智都丧失,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时,就是疯狂地想对山姆大叔搞基,最终,小男孩想对怪叔叔搅基的下场可想而知。
历史上的九一八,正是石原莞尔的“独走”给他的“后辈”们开了坏头,成为后辈参谋们崇拜,模仿的榜样。石原的那些后辈们,只有升官发财的野心,却没有石原的才能。石原因为搞了一个“满洲事变”而一举成名了,你会我也会,于是大家伙一拥而上,各种各样的“事变”像雨后的狗尿苔一样,中下级军官的不断“独走”,令日本这头怪兽在未来的侵华战争中,不断地“错过”可以停战消化地盘蚕食中国的良机,最后掉入贪心不足蛇吞象撑破肚皮的“中国泥潭”中。
被林汉粉碎的历史,却在历史的必然性,以及汉娜、石原的无意联手下,终于又被拉回了原点。箭已上弦,弓更拉弯,已到了不得不发的地步。
与此同时,上个月被林汉三发炮弹打了“【创建和谐家园】”暂时“雄起”的张学良,经过一个月安宁,又重新蔫了回去。他电令张作相和日本人好好交涉,查明凶手加以严惩以作交待。如有日本人挑衅,应一忍再忍,不得擅起战端。
十月七日清晨,一觉醒来的林汉,得到了汉娜派人来的消息,得知日本人的货仓起火,“烧”死了几个日本人的消息后,顿时大惊失色。林汉匆忙找到汉娜,将周围无关的人等赶走后,立刻当面质问此事是否与她有关,汉娜也毫无保留地承认了。
林汉对着汉娜大声地咆哮着:“你这个混帐女人,你怎么能做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