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钢铁时代》-第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杨元钊的心中,一阵的森然,日本恐怕是中国崛起,一个绕不开的障碍,小日本的想法,他非常的清楚,作为一个贫瘠的岛国,日本的大陆情节一直都没有褪去,每一分土地和资源,都会引发嗜血的目光,更何况,贫穷落后,毫不设防的中国,日本的触角,早在侵华之前的三四十年,已经伸到了中国。

      他们对于中国的一切,都很关注,从政治经济,民生,太原作为西北重镇,又是商贸比较发达的地方,日本人在这里拥有很多店铺,也算是正常的,这些日本人,表面上看,只是一个个的普通的商人,可能够在中国经商的,哪一个不是被日本情报部门培养的,他们在各个方面,千方百计的调查中国的一切,然后汇总成情报,成为制定日本国策的基础。

      难怪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势如破竹,军事实力只是一个方面,中国在日本那里毫无秘密,军官,甚至一个小小的营连级军官的秉性性情,都会被详细记录,日本的地图,甚至比【创建和谐家园】军的地图还要精确详尽,一些只有当地山民知道的小道,大部分的中国军队不知道,可是日本军队知道。

      一个国家的崛起,必然会有战争,而挡在杨元钊面前的,除了国内的势力,就是俄国和日本,两个狼子野心的列强,日俄战争,外国军队,在中国大打出手,占据的是中国的土地,奴役的是中国的人民,最终争取也是在中国的利益,这是何等的悲哀的,可是芸芸众生,包括一些革命者和领袖,他们没有看到日本的狼子野心,甚至被日本的中日亲善,东亚共荣所影响,认为日本是善意的。

      马车转过了弯,最后一个日本店铺,被马车抛在了后面,杨元钊收摄了心神,哪怕是20世纪初的日本,一个国家的力量,也不是现在杨元钊所能够面对的,个人对抗国家,哪怕有一体机的帮助,也需要时间,甚至需要一大批人,围绕在他的身边,共同的奋斗,才有可能,刚上路呢,道路是曲折的,前途的光明的,任重而道远。

      第二十二章 火车站

      福星女中,在福星路上面,马车首先把他们送到了女中,艾丽带着各种的行李下车,作为一个大家的嫡女,有的排场还是有的,四五个女仆,加上两个健仆,带着塞满了整整一个马车的东西,女中的大门紧闭,只留下了一个校门。

      女中大门是一个有着明显教会风格大门,就是教堂改造的,两个神父和4个修女负责着女中的教学,古典而又闭塞,只有通过认证的仆人,才能够进入女中,其他的,需要用临时通行证进去,必须还要有保安陪同,进入之后,必须要迅速的出来。

      相对于后世中国,这个女中,可以说防护的非常严密,也是,里面学习的,都是大家闺秀,都是巨富或者世家之女,每年的学费也极为高昂的,一年1500元,这笔钱,普通的家庭可以生活好几年,可对于巨富家庭,不过是毛毛雨。

      “哥哥,元钊哥,我走了,你要答应我,一定要来看我啊!”杨茜的小脸,流露淡淡的依依不舍,然后展现灿烂的笑容,一转身,跑入到了女中之中。

      “元钊贤弟,看来,我妹妹,对你很有好感啊!”杨悦意有所指的说道。

      杨元钊一阵的头大,或许,在这个世界之中,13岁已经可以成人,是可以嫁人的年纪了,可是在杨元钊的理念之中,这个时候,还是一个小孩子,在后世,只是一个初二的学生,让一个25岁的成年人,又怎么能够起心思,想想都感觉到恶寒,没来由的一阵负罪感。

      看着杨元钊的窘态,杨悦哈哈大笑了起来,马车重新的开启,他说道:“火车是下午一点半的,还有三四个小时,我们要不逛逛太原,元钊贤弟是第一次来到太原吧!”

      旧中国的城市,哪怕是省会,杨元钊也没有丝毫的兴趣,恐怕一定程度上,连后世的小镇都不如,整个市面上面,充斥着灰白蓝黑等色彩,跟后世的缤纷色彩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杨元钊不是考古爱好者,连续的赶路,让他微微的有些疲惫,拒绝了杨悦的邀请。

      马车来到了杨家在太原的总部,这是一个西式的四层小楼,一楼是商铺,看起来有些类似于杂货市场,南来北往的货物,都可以在这里买到,生意着实是兴隆的。

      商行天下,物通南北,在现代化的物流和商贸没有形成的时候,普通的商团,就是以这种方法来通达南北,因为货物齐备,杨家百货在太原非常的出名,不时都可以看到来购买货物人员和商家。

      是下午的车票,中午,没有大操大办,就在杨家总部的附近,吃了一碗山西风味的酸面片,厚实的肉片,鲜美的汤汁,山西老陈醋和白面片交织在一起,味道可以说是别具一格的,杨元钊等人,饱餐了一顿之后,这才前往火车站。

      太原火车站,距离杨家百货不远,差不多5里地,当下了马车的时候,杨元钊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破旧的建筑,就是太原火车站。

      火车站看起来,连的后世的小县城的火车站都无法相比的火车站,只是几个房子,甚至这些房子,只是一个随便搭建起来的,没有钢筋混凝土,更没有青砖大瓦,看看墙壁,似乎是土胚房子。

      水泥,在这个时代之中,还被称作洋灰,整个中国,除了天津的启新之外,没有别的地方有产出,少了水泥,一些基础建筑,只能够用土胚,不但质量很差,建筑的时间也很长,长长的铁轨旁边,没有什么护栏,甚至是车站,也不是一个封闭式,老百姓们,甚至可以随意的穿越铁道。

      长长的钢轨之上,连一辆停留的火车都没有,清末的时候,火车出现了,可是火车和铁路的利用率,远远没有达到极限,太原是石正太路的终点站,不是正太路最重要的地方,这里,只有过路的列车,只是在太原加水加煤了之后,就会离开,不会在这里停留的。

      杨悦早在好几天之前,就派人用快马通知杨家百货,掌柜的早早的就买好了车票,杨元钊跟着杨悦进入了车站,跟后世,火车站人山人海的表现不同,现在的火车站,显得特别冷清,售票大厅之中,一个身穿着马怪的中年男人,正无聊在那里。

      太原到石家庄,15元,这是一个让人有些难以想象的数字的,15元,要一般的农民一年的时间,都未必能够挣到,至于工人,上海的工人,七八块钱的比比皆是,这还是高新,因为15斤白面才五毛,7元足够一家人过上一个月日子,这是一等舱的车票的,就票面而言,相当于后世的1500元,他微微的有些奇怪,到底是什么的车厢,可以值这么多。

      一等舱跟其他的舱,候车室,都不在一个地方的,有专门的沙发和茶座,甚至还有一些西式的咖啡,火车和火车站,就是舶来品,更多的受到了国外的影响。

      候车室里面,似乎看到了后世火车站的影子,两排木制的长椅,他们的一等票,是专门隔开的小候车室,跟其他的分开。

      渐渐的,候车室里面,人多了起来,一些卖报的报童和销售香烟瓜子的小贩,也都走进了候车室里面,相对于热闹大候车室,这里安静了许多。

      “看来,这一趟车,也就是我们几个坐在一等车厢了!”杨悦叹道,火车是个好东西,中国的火车太慢了,加上认知度不高,真正做火车出行的,还是少数,大部分人,都还是传统的马帮出行,如果不是赶时间,他们或许也还是跟着杨家的商队走。

      巨大的汽笛声,带着一股气势,从北往南而来,杨元钊透着窗户,看到了一个简陋到了极点的火车头,粗大笨重的传动,弥漫的水蒸气,还有较慢的速度,难怪这个火车站,并没有专门的跟周围隔开,20公里多一点的速度,火车只能够在铁轨上面行驶,稍稍的跑快几步,就可以避开火车,火车垭口,还没有成为后世那样的死亡垭口。

      火车停下,此时,距离发车,还有一个半小时以上,稀稀拉拉的下来了一些人的,他们之中大部分,看起来像是商人,三三两两的带着伙计,离开了的火车站,一群黄包车夫围了上来,很快,就把他们给分开了。

      临近发车,候车室里面的人越来越多,差不多有100多号人了,可是大部分人,都在外面候车室里面,一等车票的候车室里面,还是只有他们五个。

      几个铁路工人,开始在火车之中加煤加水,因为落后的关系,全部是依靠人力,肩扛手挑之下,差不多忙乎了一个小时,距离发车还有20分钟的时候,火车才拉响了汽笛。

      巨大的汽笛,证明了火车已经做好了准备,马上就要开行了,几个列车员,开始在候车室里面招呼,前方,排起了3个小小的队伍,火车票分成甲乙丙三种的,甲等票就是他们手中的15元,乙等就是次一点的,要5元左右,至于丙等只要1.5元,庞大的差距,让待遇截然不同,丙等就是类似于后世火车的硬座,在一节车厢之中,满是座位,没有后世的拥挤,哪怕是1.5,一般的老百姓而言,也是一个难以承受的的数字,至于乙等,作为上面,稍稍的宽敞一点,有些像是后世飞机的商务舱,有茶几,还有一些小小茶点,至于甲等的,是最高等的,不是一个车厢,是两个车厢,在如同咖啡茶座的车厢之中,宽大的座椅,沙发,还有天鹅绒挂毯,窗帘等等,他们可以在这里喝茶,休闲,等到晚上了,可以进入到后面的车厢进行睡觉的,那是一个单独的卧铺车厢。

      杨元钊完全没有想到,即便是后世,都没有如此高档的车厢,难怪票价会如此的昂贵,因为是甲等车厢,他们只是上车了5个人,占据了两个茶座之后,自然有人上来,提供各种的茶水,一般的是免费的,能够坐得起的这个车厢的,又几个是没钱的,他们点了最高档的茶水点心,不算太贵,跟太原的西洋餐厅差不多的价格,没有加多少,是正常的价格。

      惬意的坐在车厢之中,甚至因为他们是甲等,是第一批被放行上车的,可以坐在沙发之上,看着周围忙碌的人群,此时坐得起铁路的,基本上都是富裕阶层或者官员,看不到后世大包小包的模样,可匆匆的脚步,依然给人一种紧张。

      20分钟的时间,绝大部分的旅客都已经上车了,下午一点半,准点火车开始缓缓的开启,正太路的旅程由此开启。

      第二十三章 列车上

      去上海的一共五个人,除了杨悦和杨元钊,就是一个叫做广叔的老家人,他是在太平上的车队,一直到出发,杨元钊才知道他会跟着去,对于广叔,杨悦说的不多,只是提到,是杨世堂的副手,专门负责商队这一块的。

      太平之行,杨元钊对于杨家的豪富,已经是有心理准备了,即便在整个山西,杨家也是最顶尖的大家之一,简单询问了杨家的经营,杨世堂控制的商队,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每年流水超过千万两,利润过百万,这可以说是杨家根基之中的根基,是杨家庞大产业之中,分量比较重的。

      除了广叔,就是两个健硕的汉子,一个叫做郑大牛,一个叫做秦栓子,他们身材高大,很有一些西北汉子的健壮,他们是来保证安全,从进入到火车站开始,眼神就警惕的盯着周围,一只手放在怀里,腰里面鼓囊囊的,杨元钊知道,是枪,【创建和谐家园】。

      清末民初,枪支恐怕是行商最避免不了的东西,之前从包头到太原,商队之中,长短枪就有30把之多,这也是一路上安全的根源,遭遇了一线红小分队,如果不是刀客们的保护,他们说不定就会被洗劫了,后来杨元钊才知道,一线红这样,基本上有数十条枪的马匪,已经算是西北马匪之中的强力人物了,现在马匪,还没有发展到民国时期的火器时代,更多的只是冷兵器,有实力的商队,基本上不怕他们,杨元钊所知,包头的大商队,过去几乎没有碰到几次劫道,翻到小商小贩的居多。

      后世的时候,杨元钊坐过火车,甚至在春运期间,运输最高峰的时候,坐过火车,简直是人挤人,人挨人,民国的火车,特别是头等舱,很明显的不一样,头等舱确切的说,是两个车厢,一个是白天用的,用沙发茶座在车厢之中,固定了不到二十个座位,跟在这个车厢后面的,还有一个住宿车厢,每一个人的空间都足够的宽大,让人感慨待遇的不一样。

      借着起身的机会,杨元钊碰了那两个保镖,保镖很警惕,却没有想到杨元钊会碰到他们,两个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正好撞了个正着,在碰撞的一瞬间,机械的声音响起:发现白朗宁1900,是否【创建和谐家园】图纸。

      “【创建和谐家园】!”杨元钊沉声说道。

      白朗宁1900,也就是旧中国号称一枪、二马、三花口的橹子【创建和谐家园】,这一把【创建和谐家园】,曾经是掀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塞尔维亚的青年,刺杀奥匈帝国王储,使用的就是白朗宁1900,还有刺杀列宁的【创建和谐家园】,也是这个1900。这把枪在中国的近代,享有盛名,本以为,到上海,才能够得到这个【创建和谐家园】的图纸,没想到在这里就得到了。

      乱世之中,枪是最根本,特别是易于保存的【创建和谐家园】,之前制作的委员会1888,一定程度上面,是不能拿出来的,反倒是白朗宁1900,威力尚可,有比较短小,用来防身是最好的。

      “杨少爷小心!”郑大牛扶住了杨元钊,眼里透着一丝的疑虑的说道。

      杨元钊顺势站起来,缓步向着厕所走去,留下了狐疑的郑大牛,他刚刚没有反应过来,可是后来想想,杨元钊是故意撞他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可是职责需要,他还是退后了一步,跟了上去。

      在厕所之中锁上门,进入到一体机之中,找到白朗宁1900,开始制造,制造房间之中,一角堆放着1800支委员会1888和大量的枪弹,可惜没有销售途径,否则的话,1800支原装的委员会1888,每一支最少是50元,枪支,永远都是抢手货。

      一把【创建和谐家园】,不过是几百克,几乎是一瞬间,一把崭新的【创建和谐家园】,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再一点,又是一堆的子弹,把子弹一个个的压入到【创建和谐家园】里面,握住【创建和谐家园】,没来由的有了一定的安定感觉,关掉保险,可是枪还是插在了腰里,看看没有什么破绽,这才出了厕所。

      刚从厕所出来,汽笛长鸣,列车员们来到了他们的面前,告诉他们,列车马上开行,下一站是2个小时以后,他们可以选择在这里喝咖啡,也可以选择去后面的卧铺车厢休息。

      正太路,是京城连接西北的重要铁路,去年才通车,车速也不快,估计就是二三十公里的样子,晃晃悠悠的,甚至两边的树木都不快速的后退,缓缓的向后。

      难怪的抗战时期,有铁道游击队呢,这个速度,跟快马奔行的速度差不多,拐弯或者过桥的时候,减速,人快速奔跑,就能够搭上,难怪,在一战时候,铁道游击队那么的频繁,原因无他,火车的速度相对比较慢,特别是在拐弯和过桥的地方,这个时代中国铁路,基本上,都是轻轨,还是旧铁轨,一定程度上,载重量和抓地力的能力都不强,过弯的时候,速度不会超过12公里,这样,对于一个快速奔跑的人,或者是在马上,可以轻松的把上列车的。

      民国时期,有一个火车大劫案,就是一群土匪,直接的劫持了火车,对于后世,这完全不可能的,别说是200公里以上的动车,普通的列车,在出站之后,也可以达到100公里左右,这个时候上车,真的是不要命了。晃荡荡的火车,让人昏昏欲睡,很快的,困意上来,杨元钊索性就回到卧铺车厢睡觉。

      哪怕杨元钊尽量的高估了铁路的速度,正太路全长249公里,可是从下午的一点上车,到达石家庄的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天早晨了,询问了下杨悦,才知道,原来夜晚的时候,列车还停了一段时间,这样算来,249公里,足足用了15个小时,当然了,比马帮的速度稍稍的快了一点。

      睡了一个晚上,列车车速不快,摇晃也不太强烈,睡的还算是香甜,石家庄此时,还不是一个城市,只是一个小镇,可是作为正太路,平汉铁路等几条铁路交汇到这里,石家庄的发展非常的快,依托着铁路形成了大量的市场和仓库,甚至杨家,在这里也有办事处。

      “车票正好来的及,我定了上午10点的车票,很快就送过来了!”一行人下车,清晨的薄雾,笼罩在石家庄的车站之上,相对于平静太原,这里铁轨更多,在那边站台之上,还停放着两列货车,随便的在小吃摊上用了一口饭,办事处已经把车票送来了,此时,才不过八点半。在石家庄车站等待两个小时,就可以直接的座上,前往汉口的平太铁路了。

      石家庄的车站,是连接中原的交通枢纽,现在已经修成的几条铁路,在石家庄附近汇聚,南来的,北往的,包括各种旅客,都需要在石家庄进行换乘,这种情况之下,石家庄的铁路,相对而言,热闹了许多许多的,甚至从早晨6点开始,石家庄车站,已经通行了7辆列车了,通车的密度,远超过的太原。

      从太原道石家庄,跟从石家庄到汉口,距离上少了很多,价格上面也高了不少,这个价格,超过了25元,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数字,这一次,杨家因为比较的着急,没有拿到甲票,只是乙票,对此,杨家的负责人连连的道歉,杨元钊不在意,太原到石家庄这边,人少,可是平汉,却是一个真正的要道,连接着京城和武汉,如果加上长江动脉的话,就算是外国人,也有很多乘坐的。

      候车室之中,看起来人不少,大部分,都是乘坐平汉的,少数,是在天津过来,乘坐正太前往山西的,在繁忙的人群之中,杨元钊发现,郑大牛似乎更多的关注一个方向,不时的向着那个方向看过去。

      第二十四章 熟悉面孔

      广叔注意到了郑大牛的目光,低声的问道:“大牛,怎么了?”郑大牛说话瓮声瓮气的,有些憨厚,却是一个合格的保镖,杨悦对他很是熟悉,也跟着询问。

      “少爷,小心那几个,很明显,是当兵的!”

      杨元钊这才仔细看着这几个看起来比较彪悍的身影,跟这个时代,相对比较瘦弱相比,他们健硕了许多,浑身上下都透着力量,最关键的是精气神,有一种的昂扬的气势。

      杨元钊等人看着他们,似乎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几个人不约而同的回头,锐利的目光,在杨元钊身上扫了一下,最终落到了郑大牛的身上,肆无忌惮的打量着。

      军人,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寻找对他威胁最大对象,感觉如此敏锐,可杨元钊似乎感觉到其中,坐在正中央的那个,看起来有一些的熟悉感,他似乎在某些地方看过他,却想不起来是在那里。

      杨元钊很清楚,这个时代之中,他没有任何的熟人,让他感觉到面熟的,或许,就是曾经的中国历史上面的大人物的,多看了两眼,才收回了目光。

      距离发车的时间越来越近,人越来越多,跟只有7节车厢的正太路相比,平汉铁路的人员更多,火车的车厢也相对的比较多了一点,这里不是始发站,却也是一个大站,列车在平汉铁路的停车时间,达到了20分钟,排着队,跟着人流,走上了列车的,杨元钊微微的松了一口气,乙票的环境相对也不错,比起后世的硬座车厢,要强了许多,有些像是动车的一等票,座椅更长,还能够仰躺休息。

      他们一起的5个人,可以坐在一排上面,杨元钊杨悦,和广叔一排,另外的两个护卫,坐在他们的身后。

      平汉铁路相对比较安全,不同于山西,很多地方还是崇山峻岭,中原地带,平原相对比较多,又是各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地方,不时的可以看到人口稠密的农庄和小镇。

      几个人也开始放松了起来的,刚刚坐定,前方传来了脚步声,那三个在候车室里面,被杨元钊注意的身影,居然缓缓的走到了这个他的面前,看了一下票,有些迟疑的看着手中车票,在为首的汉子点头之后,他们三个人,就坐下了。

      跟旁人坐下松松垮垮的不太一样,他们即便是坐着,也是一个笔直笔直的坐着,看起来跟旁人不一样,很明显,很明显的军人气质。

      眼光投向窗外,还有人慢慢的上来,在人流之中,有不少的外国人,登上了甲等车厢,刚刚上车的时候,路过甲等车厢的时候,向甲等车厢之中,秒了一眼,里面基本上,全部都是老外,有些像是国际大会的感觉,在晚清的中国,恐怕也只有上到火车或者是大城市,才能够看到这么多外国人的身影。

      上车不到15分钟,伴随着一个高昂的汽笛声响起,火车缓慢的开行了,跟正太先微微的有些不同,这个铁路的火车的,速度上,稍稍的快了一点,一般都是在20公里以上,平汉跟正太相比,车头的质量之外,更多的,应该是的平原上面,拐弯比较少的关系吧,平汉铁路比正太路要长的多,一定程度之上,全程是一个让人崩溃的数字,需要整整两天。

      249公里,就行驶了16,7个小时的,1200多公里的平汉铁路,更是一个漫长的距离,好在,从石家庄,只有800多公里,2天半的时间,足够走完这一程,平汉铁路比较繁忙,一般,都不会晚上停车,可以24小时的开行,每天行驶的距离,要比正太路上,好很多。

      列车摇晃,昨天睡的很好,可是杨元钊还是昏昏的想要入睡,不知道什么时候,进入到梦乡,等醒来的时候,车厢里面呼噜声此起彼伏。对面的三人,也闭着眼睛,只不过当杨元钊动弹的时候,他们迅速的把目光投了过来,扫了一下,就投向了别处,警惕性非常的强。

      “杨少爷,你醒了!”广叔说道。

      杨元钊看看周围,列车似乎停下来了,周围的景物没有动弹,怎么又停车了。

      “刚刚列车员过来通知,要停车20分钟,我们不如去餐车吃饭?”广叔看了一眼睡的正香的杨悦,压低声音的说道:“少爷已经用过了!”

      这个时代,没有很多的方便食品,列车上面,除了餐车,就是人们携带的干粮,买不到甲等的车票,可以去餐车享用晚餐。

      广叔带着杨元钊还有另外一个保镖前往餐车,已经下午的2点了,这个时候不是用餐的时刻,可金钱的魅力还是巨大,20元,即便是在城内,都可以置办一桌不错的饭餐,餐车上面也是如此,四菜一汤,大厨亲自动手,很快热腾腾的饭菜送上来了,现在的餐车还没有形成后世的风格,比如鸡蛋都是咸的,还有就是熏鱼熏肉之类的,列车开行的速度较慢,车站停靠时间繁多,很多的菜品,都是在当地车站采购的。

      此时,餐车之中,还有不少的外国人,似乎以英国人居多,长江流域,一向都是英人控制的重点,如果说去上海,或许会从天津下海,直接海船前往上海,可是到武汉,或者是湖南湖北的一些城市,平汉铁路是他们必然的选择。

      杨元钊英语很好,吃饭之中,也顺便听着旁边的外国人到底在聊些什么,可惜都是一些天气闲聊之类的,也没有听到多少东西,一餐吃完,杨元钊缓缓而回,此时,火车还没有出发,就停在站内的一处空置的铁道之上,算上饭前饭后的时间,差不多已经一个小时了,看来这一次车必定是要晚点了。

      晚清的铁路,很多时候,就是一条铁路一条铁路为一个公司的,关联少,管理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公司的实力大小决定了铁路的服务质量。

      “广叔,你问过了么,到底为什么停车!”

      广叔沉声道:“已经问过了,前天的下雨,让这里的路基损坏了,现在通过的时候,必须要缓慢,估计前面的车马上就要过万了!”

      对面的三人中,看起来忠厚一点的,直接的骂出声来:“直娘贼的,这条破铁路,总是停车!”

      杨元钊心中一喜,正愁没办法搭讪呢,顺势的说道:“这位大哥经常走这条路,平汉线也这么多停车!”

      “倒不是经常,只不过这段时间,来回了几趟,3趟里面2趟都会碰上晚点,真的是头疼啊!”

      “看来,应该是铁路的质量不行,我在英国的时候,就没有遇到这么多的停车,除非是有大的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前段时间,没有下很多雨啊?”

      “谁说不是,几百公里,跟国外差远了,你看起来像是留学生,留英回来的?”

      “牛津大学,三位呢?”

      中央的那个瞪了说话的一眼,却没有回绝杨元钊的询问,道:“我们是军人!”

      “军人,难怪行走坐立,都这么的有板有眼,一定是军人之中的英杰!”

      “那当然,谁不知道我们冯……”

      “好了!”为首的那人冷哼了一下,瞪了忠厚的一眼,现场有些冷,杨元钊却眼前一亮,看着这一张面孔,似乎越来越熟悉,跟记忆之中的那个身影重合,他脸上的笑意也越来越强烈了。

      第二十五章 倒戈将军

      姓冯的,看起来有些面熟,历史上,符合现在的时间特性的,姓冯的,恐怕也只有西北军的那个冯司令了,他才知道,为什么他对于他,的感觉到面熟,真的是历史上曾经见过的,甚至大名鼎鼎的人物,冯玉祥,西北军的创始人,曾经大名鼎鼎的阎锡山也是在西北军麾下慢慢的发展起来的,吸取了冯玉祥留下来的东西,才成为西北的军阀的,历史上的冯玉祥,毁优参半,掀起中原大战,让中原饱受战乱的,他也是罪魁祸首之一,甚至还有一个倒戈将军的诨号,一定程度上,他在抗战时候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现在的他,不过是一个青年军人,此时,还只是刚刚在北洋的军官培训毕业,加入北洋军之中,算的上是基层的官员,是朝气蓬勃的时候,难怪这么英武不群。

      他试着问道:“可是冯【创建和谐家园】兄?”

      冯玉祥眼睛里面精芒大做,如同猛虎一般,气势骤然而起,其他两个人也跟着站起来,其中一个大声的喝道:“你是何人?”

      广叔暗暗叫苦,眼前的这三个军人,不是普通的军人,一看就知道,是在尸山血海之中拼杀出来的,浑身上下自带一种气势,不知道为什么杨元钊会知道眼前军人的姓名,但是一个应对不好,说不定,就会大打出手。

      “偶然间听宋卿兄提到过,我是留学英国的,曾经受到过又陵前辈的指点?”杨元钊暗道不好,表情却保持平淡,平静的说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5 22: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