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钢铁时代》-第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想不明白的事情,先放在一边,一体机的神秘,或许需要他用漫长的岁月,慢慢的研究,或许一体机自己,就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总之,不是他现在去考虑的,只是现在一体机的功效,就足以用神奇来表示,现在主要是解决眼前的问题。

      枪身的材料,既然生物材料,无法用合成来解决,那么就只好找现成的,杨元钊对于枪械没有多少的研究,不过小时候却听说,**一般都是使用枣木或者桃木,枣木和桃木作为北方比较常见,不过这一路上的戈壁荒滩,没办法找到而已,好在,已经快要到中午了,最多晚上,就可以抵达绥远了,作为通商重镇,作为绥远将军府的所在地,枣木,应该是比较容易弄到的。

      第十五章 造枪

      早晨出发很早,差不多天没亮就出发了,从包头到太原,商道相对较好,马车的速度也比较快,从包头向东,顺着黄河一路走,需要一整个白天,差不多到夜晚七点的时候,抵达了绥远,杨元钊听说过,这里也就是后世的内蒙省会,相对于包头,绥远是西北的重镇,也繁华了很多,在杨元钊的眼里,依然是有些破败,灰色,是旧中国北方的主色调,哪怕在注意,漫天的风沙,也会让身上充满了泥沙。

      旧中国的长途跋涉,总是显得有些劳累,哪怕不用走路,有车坐,也是一样,晃悠悠的马车,糟糕的道路,这就是走商的体现,无论是杨元钊,还是杨悦,都感觉到疲惫不堪,杨悦随口打了一声招呼,连晚饭都没有吃,就回去睡了,杨元钊则打起精神,用了晚饭,然后让伙计们去弄一方枣木。

      杨元钊的要求很奇怪,这都走商的路上了,还要弄一方的枣木,难不成,拿来雕花不成,哪怕心怀奇怪,还是按照杨元钊的吩咐去做了,大概半小时之后,一方枣木被抬到了杨元钊的房间之中,几百斤的枣木,让三个人抬的气喘吁吁。

      枣木的价格不贵,也就是一个银元多一点,杨元钊随手丢下了2个银元,让伙计们吃了一惊,本来以为拿不到钱,或者要等商会给,却没想到,这个阔少直接给了2块,千恩万谢的离开。

      在伙计们离开了之后,杨元钊迅速的把这一方的枣木扫到了一体机之中,一体机制造车间之中,光芒闪烁,本身因为缺乏必要物质制造过程,也开始开启了,10把委员会1888,总重量,不过是几十公斤,也就是几秒钟的关系,就生产出来了。

      乱世之中,枪任何人都会觉得多,一方枣木,按照一体机上面的描述,最少可以制作数千的步枪,一千只,才不过是2吨多一点,对于一次性可以生产很多的一体机来说,不算什么,直接的下达了命令的,红光闪烁,一个接着一个的步枪出现在了一体机内,看着一个个散发着枪油味道,还有淡淡枣木清香的步枪。

      “取出?”

      伴随着轻声的话语,一把崭新的步枪,出现在了杨元钊的手中,透过昏黄的烛光,可以看到枪膛之中,整齐的膛线,膛线的出现,不但增加了步枪的射程,也增加了步枪的准确性,这对于讲究杀戮的军队来说,非常关键,做了一个瞄准的姿势,杨元钊发现,他不会玩枪,虽然了解委员会1888的一切,可是真正使用起来,还需要人来教,或许,明天,让镖师们的指导一下。

      “收!”枪支应声的回到了一体机之中,杨元钊看着静悄悄的夜空,心中却闪过了一丝涟漪。

      在中国,从1840年开始,武器就成为了硬通货,特别是在1905年之后,伴随着袁世凯的秋操,北洋军震惊了世界,新军的建设,成为了整个中国的主流,中国到现在,虽然是落后挨打,可是漫长时间的累积,中国庞大的人口和资源,一定程度上面,每年创造了大量财富,清政府没钱,是因为管理不力,东南联保之后,各地督抚开始掌握了实权,就像是张之洞推动汉阳铁厂,花费了几百万两,可是张之洞借助着投资汉阳铁厂,截留的地方税款,几乎达到了数千万两之多,这也是清末实际,各地新军的资金,都是来自于各地的督抚之手。

      无论是杨元钊,还是四大家,都没有这样的上层路线,四大家立足的时间不长,山西能够有一定的根基,算不错了,更别说深入到高层之中,军火生意,一向被控制在列强的手中,贸然的进入,很容易会引起反弹的,现在,他的力量,还太弱了。

      放开这个利益,不,看来,要选择别的办法了,或许,去上海,就能够想到办法,躺在床上,杨元钊慢慢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路程,跟第一天,可以说是大同小异的,不过更加的荒凉,从包头到绥远,还是沿着官道走,而从绥远到大同,就走上了传说之中走西口的道路,到处都是黄土,一层一层的。

      黄土高原,这个困扰了中国几百年,历代的黄河决口,都跟黄土高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现在还是没有人注意到的角落,既然落到了这里,那么未来,改造这里,就势在必行了。

      空旷的原野,刀客们不时号子声和信天游的歌声,让路上热闹了很多,中午休息的时候,杨元钊找到了刀客的头目,这个看起来有些粗狂,三十多岁的西北大汉,裂开嘴大笑了起来。

      刀客首领也姓杨,名叫杨顺发,不能算是的杨家的人,可是从十几年前,他加入到杨家的商会之后,就开始依靠这杨家生活,十几年的时间,走遍了整个西部,可以说是经验最丰富。

      “杨少爷,你的身板,恐怕会很吃力的?”

      “没事,我只是掌握一下基本的击发而已!”

      听到这个,杨顺发没有多说话了,满口的答应下来,反正全部的消耗,都是由杨家承担,不过是打几发子弹而已。

      约定了中午吃饭完,休息的时候来教,车队就继续前行,一直到了午后,这才在一处山坳的附近,找到一个角落,坐下来吃干粮,在阴凉处休息。

      按照约定,杨元钊找到了杨顺发,杨顺发的手中拿着两把枪,一把是他的,一把似乎是随便找来的,看起来,像是俄国的水连珠。

      “拿着!”杨顺发把枪丢过来,杨元钊慌忙的拿过来,仔细的检查了一遍,也是没有膛线的,这几乎是中国枪支的惯例了,跟着杨顺发向外走,正好撞上了过来找他的杨悦。

      “怎么,元钊想要玩枪?”杨悦走过来,正好看到杨元钊在玩枪,顺手接过来,大家的培养,果然不凡,杨悦对于步枪非常的熟悉,跟杨元钊简直是天壤之别。

      “好了,杨少爷,不要耽误我了!”杨元钊在杨悦的手中抢过了水连珠,拉动枪栓。

      在杨顺发的指导下,打了几发子弹,穿越而来的强壮身体,让杨元钊比别人更快的进入状态,可是枪法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区区十来发的子弹,又能够学到什么,在空旷的黄土高原上,枪声,除了震起几只鸟儿,什么都没有惊动,这里已经是内陆区域,偶尔会有狼出没,可是大群的动物,很少出现的,刀客们之所以答应教杨元钊,也不过是找个乐子。

      几发子弹,磨掉了膛线的步枪,能够有多少的准头,可是奇人异事多出在草莽,杨元钊没想到,教他玩枪的杨顺发,玩枪是一把好手,固定靶不说,被杨元钊枪声激起的大雁,举手投足之下,被周奇打下来三个,用磨掉了膛线的步枪,一枪一个的连续干掉三只大雁,这种枪法,委实只能够用神奇来形容了。

      年轻的刀客,笑着打马,去收获猎物,三只大雁,在中午的时候,就能够成为加餐,这一路上几百公里,因为要连续赶路的关系,他们只能够吃点干粮,最多就是一些腊肉干,新鲜的猎物,对于这些刀客来说,是难得的**。

      “戒备!”杨顺发似乎发现了什么,一扬手,大声的喝道,浑厚的声音,在整个旷野远远的散去,一瞬间,商队全部都动了起来。

      第十六章 一线红

      杨元钊不明所以,愣在那里,身后的商队,却如同滚油之中点入了水滴一样,不管是在干什么,休息的,还是在吃饭的,迅速的行动起来,特别是杨家商队刀客,他们平时看起来吊儿郎当,此时,就彰显素质了,几乎是在杨顺发发话的瞬间,所有人都戒备了起来。

      车队的马车,也在车夫引导之下,开始了行动,虽然动作不大,只是几个调整之下,数十辆马车,就结合成了固定的防御,以马车为中心,形成了整体的防御,就连车夫们,也都拿起了武器。

      这一切都做完了之后,就是静静的等待了,差不多5分钟会后,杨元钊听到了巨大的马蹄声,在南边,最少有30匹以上的马在狂奔。

      这就是杨顺发的能力,能够从大地的微微震动之中,判断出是否有人接近,提前让他们拥有反应的时间,西北荒原,最多的就是马帮,正因为是马帮的出现,这才吸引来了大批的马匪,在这个时候,狂奔的马队,马匪的几率很大。

      杨元钊已经在杨顺发的命令之下,进入到了马车的核心区域的,杨悦也是一脸凝重的表情的,这一路,可以说是杨家的势力范围,可是多如牛毛的马匪,还是防不胜防的。

      很快,一抹赤红出现了,马匪差不多有30骑,大部分人的身上,都穿着赤红夹袄,杨悦阴阴的道:“是一线红!”

      一线红,活跃在山西陕西和蒙古一代的马匪,首领是红鹞子童山,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积年悍匪,官府的悬赏似乎达到了2000两。

      “不是本队,似乎是一个炮头带着的小队!”杨顺发小声的说道,杨元钊微微的有些诧异,马匪在两里之外,这么远,都可以看的这么清楚的。

      马匪逐步的接近,似乎发现了商队,呈现出半包围的状态围了上来,似乎看到了杨家的旗号,顿了一下,却还是围了上来,双方开始了对持,马匪也不是人手一枪的,差不多有七八把枪,其中还有**和鸟枪,剩下,拿着弓箭,大刀,甚至是烧火棍,可是马术精湛,最少,一路一来,保持着比较整齐的阵型。

      任谁都知道,这些人,是不怀好意的,一些年轻的刀客,他们似乎有些紧张,脸上的表情蹦的紧紧的,反倒是一些老资格的,他们一脸轻松,手中的枪,永远是他们最好的伙伴。

      马匪之中,一个看起来特别粗壮的,一线红的炮头言老九,阴沉的看着前方,他奉命在大同附近劫掠,没多少收获,归程的时候,才遇到了这个商队,可是近了之后,才发现,居然是杨家的商队,在西北,马匪很少跟大家族起直接冲突,原因就在于,大家族的底蕴实在深厚,不说官府上面的关系,只是本身商队护卫,都是一个巨大的实力,看着合格,只有三四十个刀客,可是刀客手中,人人都拿着洋枪。

      这可不是样子货,他分明看到了最起码有20个经验丰富的刀客,即便是他带着30个人来冲击,也未必能够与冲破对方的防御。

      战局似乎是一触即发,可当马匪在200米外停留下来,杨顺发也推开旁边刀客,向外走去,几个老资格的心中了然,可是一些年轻的却一脸疑惑,杨顺发不管别人,一直走到了距离马匪50米的地方,这才停下了脚步,此时,最少有七八杆枪直接的瞄准他,他张开了双手,以示手中没有武器,朗声道:“在下杨顺发!”

      “原来是杨五爷!”言老九一拱手,道:“我是言老九!”

      言老九,杨顺发的眼睛一咪,却没有做出任何的表情,道:“我们杨家是按照规矩来的,不知道言九爷为何拦路?”

      “规矩?”旁边的一个白面绸衣的中年人,在言老九的耳边说了些什么,言老九脸上露出了笑容,道:“既然是按规矩的,那多有得罪了!”

      说完,言老九一声令下,所有的马匪都开始转身,马速在不断的加快,很快的,马帮都消失在了旷野之中。

      杨悦表情放松了一些,对杨元钊道:“那个绸衣中年人,应该是一线红的字匠黑心书生吴朵!”

      “规矩是什么?”

      “规矩就是买路钱的!”

      杨元钊脸色微微一变,他没有继续询问买路钱到底是多少这个问题,穿越到了包头,认识了杨悦,跟四大家之中的三大家合作,共同成立的包垦公司,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步入了正规,让他忘记了真实历史的残酷,仿佛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建设游戏,他只用不停的建造,攀升科技之树就可以了,可是一线红的出现,让他明白,这是残酷而混乱的晚清,即便是四大家的杨家,面对着凶残的马匪,也只能够用买路钱了事,要知道,后世学者根据民国历史,民国的土匪总数高达2000多万,民国才多少人,平均20个人之中,就有一个是土匪,难怪中国会混乱这么久。

      这件事情,就如同一个小小波澜一样,没有在商队之中有任何的反应,杨顺发也只是在戒备了半个多小时之后,解除了戒备,马匪们言而无信是常态,可是他们的实力占优的情况之下,他们也不会贸然进攻。

      马车继续开行,今天需要走的路,略微的有些长,从绥远到大同,比昨天多了几十公里,因为中午发生的事情,耽误了一个多钟头,中间没有过多的停留,到大同已经是深夜了,舟车劳顿的,杨元钊也没有逛大同的想法,大同以商贸出名,可是给杨元钊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金庸鹿鼎记上面的大同妹子。

      马队的到来,打破了大同夜的宁静,这是中国的现状,哪怕是贸易重镇的大同,过了9点之后,也没有多少的店家开门,好在,杨家在西北实力雄厚,每个地方都有分铺,早就安排好了,【创建和谐家园】傅们沿着道路一路下去,来到了一个巨大的院落面前,赶着车,进入道了院落之中,顺利的住下,没有多耽误工夫。

      躺在床上,无论如何却睡不着,今天的经历实在是太惊人了,或许对于刀客们而言,只是无数曾经经历过的普通的经历,可是对于和平时代而来的杨元钊而言,这确实血粼粼的经历,战斗和冲突没有起,可是平淡的背后,却有着无数的尸骨,交通是制约商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之前杨元钊的许多设想,更多的是建立在交通便利上面,他在思考如何改善包头的交通环境,可是今天的事情,却让他感觉到了另外的一种威胁的,土匪,即便修建了再好的商道,因为土匪的出现,一切都需要从头来过,也就是这个时候,掌握枪杆子的想法,出现在了杨元钊的心头。

      一支受到他的控制,可以保护他在这个乱世之中,拥有财富和建设工业基地的力量,可惜,现在的他,还没有这个能力,建立他,不代表他不再准备,之前因为好奇而制作的委员会1888,杨元钊继续的开始制作,顺便的,让伙计们在大同,购买更多的枣木。

      一夜休息,除了杨元钊购买了十几方的枣木,就没有发生别的事情,第三天,继续上路,过了大同,黄土高原的景象,似乎微微的有些变化,周围的山脉上面,多了一丝的绿意,不知道是错觉什么的,杨元钊感觉到似乎路程加快了许多,正奇怪着,马车的帘子突然被掀开,杨悦闪身进来。

      第十七章 杨家大院

      马车的帘子被掀了起来,杨悦探身进入了杨元钊的马车车厢中,连续的跋涉,特别是在尘土极多的黄土高原之上,每一个人,都是灰突突的,就算是注重打扮的杨悦也不例外,看起来像留学生,更像是一个老百姓。

      “季堂兄!”杨元钊诧异的看着杨悦,问道:“有什么事情么?”

      “元钊贤弟,今天我们不去太原,到我家休息一下!”

      “可是,太原那边?”

      “我已经让人订票了,是明天下午的,我们休息一晚上,也赶得及?”

      杨悦的家,在太平,太平,只是山西的一个小镇,在清末的历史上面,这个小镇的名气不小,在这个只有几十个村庄的小镇之中,却诞生了四大家,太平是四大家源头和老家,晋商的辉煌,有很大一部分,是太平创造的,杨家,就在太平南赵,属于太平这边的大族。

      马队在前方的一个岔路口开始转向,离开了官道,走上了一条小路,是小路,却修建的比官道更好,一块块整齐的青石板路,夯实在路基之中,中心填充着三合土,常年的通行,让他们完美的结合到了一体,显得比较的平坦。

      参与的商队,都是老杨家出来的,商队的总负责杨德发,是杨悦的远房四叔,杨家的直系,杨悦的父亲和四个叔伯,他们在20年前起家之后,开始开枝散叶,形成了巨大的杨氏家族,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这才把早已经卖出去的杨家大院给买回来。

      杨家大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曾经,作为皇商的晋商家族,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或迁出,或者没落,封建王朝几百年的历史,是取决于上位者的意志,往往统治者的一声令下,就可以带来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替,作为财富的掌握者的晋商,又属于其中首当其冲的。

      “太平到了!”伴随着伙计们的吆喝声音,似乎整个车队都洋溢着兴奋,这是到家的感觉,经过了几百公里艰苦的跋涉,他们终于到了他们的大本营,对于太平这个古镇非常好奇的杨元钊,也掀开了马车的帘子,映入到他的眼帘的,是一条古色古香的清末建筑物,一个个布局典雅,里外的当的店铺,热闹的人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前方,那个三层楼高大阁楼,这里是太平最标识的建筑物

      三层的古老店铺上面,写着招牌,杨元钊辨认了一下,念道:“尉家票号!”他一阵了然,这里应该是尉家票号的总号吧,尉家能够在四大家之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四大家之首,也不是没原因的,哪怕是在后世,金融业也是诞生一大批超级富豪和世界性公司的最大的类别之一,甚至在许多国家之中,金融业还蕴藏着无数的隐形的富豪。

      曾经为满清入关立下汗马功劳的晋商,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满清的钱袋子的,除了最初的优待,到后面的打压和勒索,晋商在中国的版图之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小,可是票号却成为晋商最多涉足的行业。

      晋商的传统,从原来的普通走商,到交通运输,商业批发,再到票号,山西的票号,一度上,曾经成为了清政府的中央银行,中枢都拿不出来资金的时候,票号,却可以轻松的拿出百万,甚至更多的资金,这也是山西晋商经久不衰的根源。

      太平可以说是四大家的核心,除了尉家票号之外,杨家和刘家等都在太平有总号,商队没有在太平镇上过多的停留,归家心切,在分出了的一半以上的马车之后,剩下的马车,开始快速的向南边而去,富贵不归家如同锦衣夜行,晋商在发家之后,多会泽及乡里,修桥修路,建设祠堂,开辟学校,所以从太平到南赵,一路上都是青砖铺设的大路,速度上快了不少。

      也就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前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村落,看起来,差不多有几平方公里,是靠在一个土山的旁边,土山上面,没有山西特有的窑洞,反而营造了一些园林,而土山的下面,绵延不绝的是青砖大瓦的房屋,绵延数里。

      “元钊贤弟,我们杨氏绵延数代,现在宗族之中,都居住在这里,最中心的,就是我们杨家的大院!”

      杨家大院,杨元钊后世听说过很多这样那样的大院,杨家大院似乎没有乔家和王家那么的知名,可是看眼前的排场,着实让他惊叹,200多年历史的大宅子,寄托着历史的厚重,经过了一代代的兴建,曾经在杨家没有兴盛的时候,这些房屋,基本上都卖出去了,自从杨家老爷子从20年前起家之后,花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脉,一步步的把老宅给收回来,翻新兴建,形成了这个连绵数里,有超过300个不同的院落的大宅,这也是南赵杨家的根基。

      杨悦带着杨元钊缓缓的前行,整个杨家大院分成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三个部分,孝义祠作为杨家的祠堂,要到年节祭祖或者是重大事件的时候才会开启,一般情况下,都是紧闭着,密闭庞大院落,显得一丝宁静和神秘,东大院和西大院,作为杨家大院的主体,分成了五巷五堡,其中五个院落的布局,分成了龙凤龟麟虎五种,全部明代粗狂风格,几乎每走一步,都可以看到精美的石雕和壁画,不少壁画之上,已经有了历史的伤痕,但是杨家在发家之后,开始对这些壁画和石刻进行修筑和改造的,不认真看,几乎看不出来。

      缓慢的步入了杨家的核心,几乎是移步换景,浓浓的古风吹来。

      “那里就是红门堡!”杨悦指着整个建筑最核心的,以龙形雕刻为基调的建筑群,道:“那是我大伯祖住的!”

      红门堡(龙)最为核心,他处于整个建筑群的最中心位置,紧紧的挨着孝义祠,住着的是杨家的大房,他们是嫡支,负担着守护祠堂的重任,杨家在三房,所以住在跟红门堡一墙之隔的崇宁堡。

      崇宁堡的建筑风格总体跟红门堡相似,建筑斜倚高坡,负阴抱阳,堡墙高耸,院落参差,古朴粗犷,近于明代风格。

      一路走来,差不多用了一个多小时,近乎是近似的院落,却能够让杨悦说出一番的道理,终于,过了桥之后,来到了崇宁堡的主院,整个杨家大院,五大主院,都是三进式的四合院,周围各种小院环卫在其中,显得特别别致。

      杨元钊前世因为工作的忙碌,没时间看电视剧,偶尔瞥了一眼,只是感觉到电视上所说的晋商奢华,真正的处在这个场景之中,作为贵宾,被迎入到杨家,才发现,奢华已经没有方法来表达了。红红的灯笼高高的挂起,夜幕都没有降临下来,就映衬着整个杨家灯火通明的,杨家大院占地庞大,一共有数十个不同的大门,正门在旧时代,是最重要的,除非是贵客,否则不开正门。即便是崇宁堡的大门,等闲也不得开。

      杨悦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元钊贤弟,我们从这边走!”

      杨元钊浑不在意,他不知道大家族的规矩,却也知道,有如此大宅的家族,肯定是有很多的他不知道的地方,不过是进家,从正门走跟从侧门走,没多大区别。

      就在正门旁边,一个稍稍位置偏一点的巍峨的大门,此时门大开,一个看起来很普通,却极为有气势的中年人,站在门前,他的身后是一个【创建和谐家园】,还有七八个下人打扮的站在身边。

      杨悦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激动的道:“元钊,我父母都来了!”

      第十八章 杨世堂

      站在崇宁堡前方的,正是杨悦的父亲杨世堂,作为杨家二代领军人物,负责的是杨家最重要的商队,超过100个不同的商队,控制着20多个城市不同的集散地,每年产生的价值,何止是百万,是杨家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极有能力,极富手腕的人。

      “欢迎杨贤侄光临寒舍,有失远迎!”杨世堂拱手行礼,眼神却带着审视,在杨元钊的身上扫来扫去,似乎想从杨元钊的身上看出来点什么。

      杨元钊就这么平静的站着,来之前,他就知道,要受到这样的审视,一个陌生人,接入到了他们杨家,甚至开启了一个

      杨元钊这个名字,在过去的半个月之中,已经数次的上了他的案头,突然出现在包头,似乎带着某种目的,接触到了杨悦,作为唯一的儿子,又被他寄予厚望,到美国留学,学的专业不算很满意,却也学成归来,在他看来,是未来家族的精英,现在还稍显有些稚嫩,可是假以时日,必然有一番作为。

      杨元钊的出现,本不足为奇,杨世堂一笑置之,大家族的底蕴,是允许儿郎走弯路,甚至是碰壁的,他们有这个底蕴,把他们再拉回来,这也是大家族管用的方法。

      可接下来,关于杨元钊的一些情况,却又报了上来,杨元钊在尉家票号存下了万元银元,万元银元,不算很多,起码不在杨家的眼里,可是一次性拿出来万元的,在中国不大不小,也算是一个人物了,杨元钊这么一个年轻的后辈,他们的家族真的有这么打的底蕴么,没听说过同样的姓杨的,有这么大的实力,最少,在山西没有。

      接下来的一切,更加出乎杨世堂的预料,杨元钊没有贪图利益,他出让了一部分的利益,把杨家,刘家,尉家,还有吴广仁和赵书明纠结到了一起,成立了一个所谓包垦公司。

      包垦公司,已经不算是小打小闹了,几万银元,210倾土地,巨额的投入,真的能够产生效益么,而且还是包头从来不曾有过的棉花种植,棉花是好东西,杨世堂控制的商队,也有收购棉花的任务,每年高达数十万担,多是供给东南沿海的棉纺织厂,他们的需求量巨大,效益也不错,可是一亩地的产量,跟用工很不对称,特别是在西北,恶劣的环境,让棉花的产量,远比东南沿海低的多。

      一连串的调查报告,让杨世堂心中怀疑,可是无论如何,杨元钊都不能够被称为骗子,1万元的投入,又是种植业,合作的只是土地的租约,不是转让土地,最少,见多识广的杨世堂,看不出任何行骗的可能性,失去了一个把杨悦引入正途的机会,杨世堂微微的有些失落,可是看了儿子发自内心的笑容,他心中转念,是不是这样更好?

      不提杨世堂的心中,转过了多少的念头,杨悦跟杨世堂打了一个招呼,杨世堂微微的点头之后,他已经走到了母亲的旁边,赵翠娥轻轻的拍去杨悦肩上的尘土,道:“一路辛苦了,赶快去洗洗吧,都脏成猴子了!”

      “妈!”

      “好了,都这么大了,晚上我跟你爸设宴招待你的朋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5 17: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