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哈比看看哈伯,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听得进去专业人士的讲述,再三询问之下,知道不能在提高了,他也就答应下来了,尽可能的保证在90立方以上,最低也不能够低于80立方,为此,他可以直接预付全部的款项。
哈伯的眼前一亮,这可是高压密闭容器,又是创造性的举动,所以,他把价格也喊的比较高,50立方的容器,不过是8万马克,80立方以上的,他喊出了50万的高价,在他看来,最少要大打折扣,35万是他心理价位,可是没想到,哈比一挥手,就这么的定了,一次性订购3个,并且直接给柏林理工大学的化工系,留下来了150万马克。
哈伯的慌忙不迭的答应下来,只是告诉哈比,这一种的高压密闭容器,生产难度极大,需要3个月的时间。
“要3个月!”哈比皱了一下眉头,询问道:“能不能再快了!”
“不行啊,这个需要专门定制,为了增加强度,甚至需要把材料,在万吨水压机上过一下,那可是国之重器,哪怕有柏林理工大学的牌子,最多也要等上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之间!”
听到万吨水压机,哈比就不说话了,这可是真正的国之重器,即便在德国,也只有战舰的主轴,螺旋桨,发动机的重要部件,还有重炮,舰炮之类的,可以在万吨级水压机上面过一下,把这个高压密闭容器拿到万吨水压机上过一下,恐怕还是看在钱的份上。
看到哈比不说话了,哈伯连忙做出了一连串的保证,比如会精心的制作这个高压密闭容器的,会增加一些看起来不大,却很有用的部件,这些部件,都是他在实验的时候的一些成果,对于密闭容器的密封等方面,都有相当的作用的。
总之尽心张罗之下,哈比终于满意离去了,当然了,离开之前,放下了一张150万马克的支票,直接留给化工学院,作为制作3个密闭容器的资金。(未完待续。)
PS: 连续两天4更12000,求月票,有的支持一下,顺便再求下推荐票,数据比例有些难看,大家支持一下。
第一百二十三章 离开德国
把高压密闭容器这个解决了之后,德国之行,已经基本上告了一个段落了,前面已经有了三船的货物,顺着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前往远东,到了上海之后,就只能通过水运加上铁路,运往太原,只有之后的路,就非常困难,太原到包头没有铁路,没有公路,一些大型的机械,根本无法成行,好在,这一次购买的装备,大多数是小型工厂的成套装备,这种成套设备,体积相对比较的小,勉强可以接受马车的运输,只不过过去,需要耗费的精力很大。
跟哈伯谈好的高压密闭容器,哈比没有时间等这么久,只是留下的150万马克的巨额资金,用于购置这么3个高压密闭容器,然后由留守在柏林的人员,亲自来监控。
柏林理工大学之中,在确认了哈比的支票的真实性之后,巨大的投入和利润,让哈伯暂时放弃了的继续合成氨的道路,35万一个的价格,都有一定的利润,更何况是50万了,哈伯知道,只要完成了这个,他最少能够获得六七十万马克的资金,困扰他研究计划进行问题,几乎不存在了。
哈比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制作这个高压密闭容器之中,看起来是耽误了时间,这个容器给他的灵感,加上庞大的金钱,让他提前把合成氨的技术给完善了,合成氨的效率也显著的增加了,特别是这个制作大型密闭容器的经历,被他使用在了新式的合成氨之中,合成的速度和产量都激增,在1913年的时候,成功生产出了比原先高出了12倍的硝酸,12000吨的液态氨,可以合成三倍的TNT,超过数万吨的TNT,足以让德国准备的更加充分,战争的初期和战争持续期间。有了更强的底气。
高压密闭容器的结束,等于哈比在德国之行,告了一个段落,250个学生基本上安排的差不多了。他们将在德国进行半年左右的突击训练,这半年,他们会在德国这边人员的帮助之下,融入到德国社会之中,强化语言学习。按照不同的种类和专业,进行不同程度学习,然后才会进入到各自专业的大学之中,去攻读他们应该学到的专业的。
这其中,杨明是最特别的一个,特在克虏伯的支持下,进入了基尔海军学校,这是德国数得着的海军学校,即便是本土学生,要想上。都需要严格的考核,可是在克虏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推动之下,哈比只花费了不大的代价,就让杨明入学了。
杨明进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他会在基尔海军学校之中,度过5年的时间,在这五年之中,他会同其他的学员一起,系统的学习有关海军的一切,德国的海军是世界海军的一股中坚力量。重视科技,重视防护,他们独特的纪律性和作战方式,让他们实力可以挑战世界上举足轻重的霸主英国。
跟杨明一样。进入到军事院校的,只有三四个学生,他们都是比较有想法和理想,意志也比较的坚定,他们选择的学校,都是陆军学校。相对于海军,德国的陆军,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是欧洲第一了,精良的德械装备,训练有素,有着极强荣誉感的军人,还有创举一般的参谋部的建立,让德国陆军成为了世界学习楷模,这些加入到军事院校的学生,正是凭借着一股热情,才投身进来的。
学生们的想法,是哈比左右不了的,杨元钊并不主张让学生们进入到军事院校,却没有阻挡,好在比例不多,剩下的人,都进入了工科院校,他们正在为接下来三年,甚至是更多的大学生涯,在不断的努力着。
谁也不会想到,这一批第一来到德国的学子们,创造了比他们的后辈更加辉煌的成果,他们的成材率,成为著名科学下,学科带头人,甚至是重点项目领军人物的,几乎是比比皆是,他们用热情和意志,弥补了跟世界强国的差距,当然了,杨元钊的指点和一体机的帮助,也是科技发展的一个巨大助推器,让他们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在年轻的时候,就绽放光彩了。
留下了一部分的人员,一方面管理这些学生,另外一方面,在欧洲招募一些工人和工程师,这是杨元钊特别提到,无论是研究员,还是技术员,甚至是技工,这个时代中国都是比较的缺乏的,反倒是欧洲有很多,有些甚至还失去了工作,招募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招募工作,在哈比来到了汉堡开始,就在进行了,到现在,已经快要一个月了,这个招募工作进行的很不顺利,这个时代的欧洲,欧洲人天然的人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整个世界,都需要围绕着欧洲来转动,这种情况之下,除非是走投无路的,谁会到中国哪个在欧洲人看起来鸟不拉屎的地方,哈比提高了3倍的工资,也不过是招募到了一些底层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高层的研究员和科学家,一个都没有。
这多多少少,让哈比感觉到沮丧,时间不等人,哈比知道,杨元钊还在中国等待着,对于这个一手把他从深渊之中拉出来神秘人物,特别是充满了未知的神秘,巨量的军火,大量的资金,庞大的调集能力,对了,还有这个钨的提炼能力,他为钨的关系,专门的做出了调查,知道钨一直都是高价的贵金属,只有最近,克虏伯才投入到钨的提炼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是贵为克虏伯公司,一年的产量,也不过是区区300吨,这样的产量,杨元钊才多长时间拿到了,满打满算,从得到黑石,到提取出来,才用了几天的时间。
如果只是这个,或许是杨元钊掌握到了一种新的,更加高效的提炼方法,可是杨元钊的神秘远不是这么的简单,正是这种神秘,让哈比无比警惕,杨元钊的根绝对不是在国内,应该是在欧洲,甚至是在德国。
一亿德国马克,这对于任何人,无论是德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来说,都是一笔庞大的不能拒绝的财富,巨额资金的诱惑,曾经让他想要铤而走险,可是不知道何处的那一双眼睛,却一次次的提醒他,不能轻举妄动,最终,理智战胜了贪婪,杨元钊给的代价不低,不但给了高额的薪水,还给了年度利润的5%,按照这个计算,还没多少天呢,他最少就是七八百百万的收入了。
这在德国,几乎是想都没办法想,真的贪心的情况之下,别说是钱了,小命,都未必能够包住,要知道,能够一次性拿出来几千万的军火,整个师的装备,说拿出来就拿出来了,甚至是几个师,要干掉他一个根基薄弱的商人,又怎么能够扛得住呢。
20多个人,三百万的德国马克资金,在欧洲慢慢的招收适合的人员,一旦达到了一定数额,就由一个人先送到中国去,当然了,还有那个120立方的高压密闭容器,那可是杨元钊专门吩咐过的关键,这些他派了助理亲自的盯着,一旦生产成功,立刻运回去,不能够有丝毫的耽误。
不知不觉,到了德国,已经超过了一个月了,妻子带着孩子,早就处理了家里的事情,来到汉堡港了,家里面,他花费了50万马克,购置了一个庄园,由家人先打理着,别墅也在兴建之中,可是他接下来的几年之中,都不会回来,他的重心在中国。
马上就要出发了,订购了德国最豪华邮轮,且是最奢华的船舱,博比特和苏吉特,还在兴奋之中,他们并不知道,要远渡重洋,去往哪个绝对陌生和未知的国度,只有安娜,她还没有从未知恐惧之中彻底走出来,表情有些忧伤。
“安娜,那是一个美丽的国度,拥有着精美丝绸,香醇的茶叶,还有无数的瓷器,人也非常的好客,你会喜欢那里的!”
“可是,哈比,我……”
“我知道,是我不好,我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可是我真的很想和你在一起!”
……
短暂涟漪,很快就一闪而过了,安娜恢复了平静,温顺的履行着妻子的职责,哈比也放下了一直以来担心的问题,开始考虑下一步进度了。
来到德国任务,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还是超额的,这还不计算那些二手设备,以德国的严谨和精细,哪怕是二手设备,也都保养的非常好,拿回去安装好了之后,就可以正常使用的,这种情况下,哈比去美国的时候,可以完全不用考虑机器设备,最多,购置一批,杨元钊在单子上面,特别强调设备。
汽笛长鸣,邮轮缓缓的离开了港口,安妮抱着两个孩子,看着不断远离的家乡,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哈比把妻儿揽在怀里,眼神却飘向了远方,从德国出发,跨越大西洋,踏上了美国之路,相对于欧洲,美国那边,似乎更加的容易。
不同于欧洲大陆之上,对持距离,美国那边,就自由了许多,又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想来,应该是会获得不少的收获的,最重要的,不少人员和力量,在美国都可以解决,毕竟,美国拥有的华人数量,相当的庞大,又有留美学童,这多多少少,会方便很多,人员上的问题,希望美国可以解决吧。(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四章 整机试车
包头,进入到八月底,已经立秋了,连续数天的高温,让气候也变得干燥起来了,毫无一丝风的夏日,让人觉得烦闷。
知了在不知疲倦的叫着,工地之上的,气候的炎热,让工人们的在这样的温度之下工作,很有些疲惫不堪,杨元钊也算是体贴工人的,一日三餐都非常的丰盛,甚至连仁丹,凉茶等,也齐齐的准备着,防止工人因为高温的天气中暑。
好在,这个时代的劳动者,身体素质远比后世强,偶尔有几个因为高温而脱水的,也用生理盐水和凉茶之类的缓过来,没有出现更加恶劣的结果,安全问题,是杨元钊一直都在强调的,现在依然在强调。
从水泥厂筹建,到现在,有一个多月了,众多雇佣的工人,经过了短时间的培训之后,也基本上的都能够上岗了,他们分成了十来个不同的部分,分别跟着众多的【创建和谐家园】傅,前面的传帮后面的,倒也算是有模有样的。
这一个月的时间,主要是李明生负责水泥厂的事情,机器基本上安装好了,对于机器的一些试运转,进行了 一些调整和改进,机器更加的适合这个工厂的生产,有利于发挥出整体的合力。
任何一个工厂,要想达到最优的状态,最初需要合理而科学的设计之外,根据实际情况,也需要不断的调整,工厂最重要的就是机器,先进的机器,可以增加效率,可是没有一个高效配合的队伍,机器什么的优势,根本就发挥不出来,甚至会做无用功,产生巨大的浪费。
今天跟往日不同,中午十分,下了一场雷阵雨,雨的清爽。让夏日的燥热稍稍的减退的,偶尔还会有一股不知道从哪里吹来的小风,让人感觉到比较适宜,巨大的厂房车间之中。传来了巨大的轰鸣声,水泥厂的全部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分别的试运行也开始做过了,现在。是集中了全部的机器,进行整体的试机。
这一项试机工作很是关键,关系到了水泥能不能顺利和平稳的生产出来,也决定着产量的高低,从李明生到杨元钊都非常重视,亲自的出现在了试机的现场,负责操纵的工人,除了150个老手师傅之外,还有新近招聘的80个左右的机械工人,通过系统培训脱颖而出的70个工人。总计三百人,形成了一个完善而的完整的班组。
这是目前水泥厂最优秀,也是最有经验的班组,这个班组也会作为整个水泥厂的固定班组,未来当水泥厂满负荷运行的时候,他们会分成了4班或者5班,保证水泥厂24小时连轴转的生产。
类似的机器空转和带料的实验,之前的一周时间中,分别进行过十多次了,几乎每一次。都是在场的这些工人,工人对于生产的步骤,相对比较的熟悉了,不过。【创建和谐家园】傅到普通工人,脸上的表情,都略微的有些凝重和紧张。
这一次,跟以往分别的试机不同,是全机测试,加上了足够的材料的。在生产线的末端,还有准备好水泥桶,到时候,可以直接的装桶和封装了,跟日常生产没有任何的区别。
蒸汽机是早就启动,水泥厂所需要的动力,相对比较的庞大,一共有36台大型的蒸汽机共同的工作,此时,只是一个生产线的试运行,制动用了8台,巨大的轰鸣声响起,卷起黑烟阵阵,顺着特制的烟囱,排到了空气之中。
杨元钊尽可能的考虑过蒸汽机的污染问题,这个时代,暂时没办法解决,除非当电力的应用获得突破,用更加清洁和强大的电力,代替蒸汽机,这需要在电动机,变压器,电容等诸多的方面,都去的了相当的突破之后才可以,眼下只有用污染换取发展速度。
好在,杨元钊来自于后世,后世对于燃气发动机等方面的研究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制作这些蒸汽机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把许多用在后世上面节约排污,减少污染的方法,比如,用更好的无烟煤代替原来随便使用的煤,以山西这个煤炭大省的底蕴,找到这里,不会提高多少的成本,污染还是可以接受的,又参考了后世内燃机的一些特性,加上一些防护和过滤措施,看起来黑烟阵阵的,这只是开始,当机器运转起来,各种的设备都发挥作用的时候,黑烟明显的减少了许多,声音也没有原来那么大,这个蒸汽机的污染,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的大。
蒸汽机轰鸣,转速和水蒸气的产生,都达到了一个平稳的状态之后,动力轴挂在了机器之上,本身静置状态的巨大设备,在机器的推动之下,缓缓的运转起来。
整个生产线,采用分段式的设计,传动装置,使用了两台单独蒸汽机的,强大的马力,匀速的运转,让履带和传送带平稳的向前,粉碎机和磨机,分别占据了另外的两台蒸汽机,剩余的四台,则用在了混料上面,巨大的混料室,一次可以容纳几十吨,甚至是上百吨的材料,只有强大的动力,才能够推动他们运转起来。
庞大的机器开始运转了,车间之中的分贝,明显上升了,却还在可以承受的程度,传送履带之上,巨大的石灰石,被传送到了进料口,这里没有选择帆布的履带,是钢履带,所有的履带的钢材,都是后世带来的,不但柔韧性极好,承重能力也是相当的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巨大的,显得分外不规则的石灰,都以平稳的速度,向该去的地方而去。
石灰和粘土,都做了一定的处理的,最大也不过是二百多公斤,在机器的强大之下,缓缓的越过15米高的粉碎机的顶部,进入到了进料口,石灰石落到了粉碎机里面,巨大的声音传来,这是石灰石撞击着粉碎机壁的声音,巨大而响亮。
大部分的工人,都感慨着传送带的强悍,不到15分钟,最少有上百吨的各种材料。注入到了粉碎机之中,它们都处于粉碎机上面的位置,然后,会根据重力的推动。经过下面的粉碎区域,在那里有锯齿状的齿轮,错综复杂的横杠,在强大的蒸汽动力之下,冲向石灰石。这些横杠和齿轮,使用的都是后世带来的超硬合金钢,就硬度和速度,远比这个时代的钢材要好很多,一阵的机器推动之下的,加入的石灰石和粘土,都已经变成了碎块。
这是第一波的粉碎,主要是打碎超大的结构,为下一步的磨机奠定基础,这里的噪音极大。未来,在这个车间工作的工人,会得到特制耳塞,防止噪音过大造成的伤害。
下面,巨大的刚筛子,把符合需求的碎片,都筛到了下面,通过传送带,进入到下一个步骤中型粉碎机,而剩下不合格的。会通过另外的一个传送带,重新经过刚刚的步骤,直到它们符合要求为止,整个分拣基本上不需要人力。只有两个工人,会在筛子上面积累的材料过多之后,用机器控制钢棍,对它们进行敲打,保证分筛和转运的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个粉碎机稍稍的小了一点,各种的设备更加的细密。他会对上面加工过的碎块进行进一步的粉碎,机器控制下的巨大的之论和钻头,在动力的推动之下,如同巨人一样,发挥着巨大的力量,原料一旦进入到粉碎机之中,就变成了细小的石头,然后直接通行下一个粉碎机。
这样的粉碎过程,分成了三次,一次的筛子比一次的小,往复不已,最终会形成比较细碎的小块,这些最后加入到了机械磨机之中,由奥地利磨机,经过了一定的改装,扩大了它的磨面,增强了材质,用后世的合金,替代这个时代的钢材,在耐磨性和粉碎性上,比原产的要强得多,在专门设计的进料口和磨制效果,把每一个小块,细密的磨成粉末,粉末化和混合均匀,才是水泥生产的关键。
终于,大块大块的材料,最终变成了细密的粉末,这中间,一个传送带送来了一堆红褐色的东西,同样是最细密的粉末,跟其他的水泥厂截然不同。
这些粉末是李明生在杨元钊的提点之下,才加入到水泥之中,是李明生的研究成果之一。
杨元钊对于水泥只是一知半解,却也听说过,水泥标号的提升,最根本的,就是其中添加的材料,铁矿石粉末是最普通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添加剂,随口就这么的跟李明生说了一下,并且告诉他,添加一些铁矿石,会增加水泥的强度,让通过水凝之后结合起来的水泥,更加的坚固。
坚固性和凝结性,是水泥的重要指标之一,李明生从事水泥行业几十年,最近的几年,因为面对着洋品牌的竞争,也为了增加启新的竞争力,他开始进入到水泥研究之中,虽然没有多少专业知识,对化学也是一知半解,可是丰富的实操经验和几十年如一日经验,让他真的取得了一些成果,启新洋灰场的新产品,就是在他跟两位英国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的,不但整体的性能指标,超过了英国进口的水泥,成本上也有一个不小降低。
基于行规,李明生没有提供这样的新产品,可是思路和步骤,他极为清楚,杨元钊提供的机器设备,又远比启新厂更加精密先进,唯一的不足之处,恐怕就只有时间上了,时间很紧,任务很重。
添加铁矿石,是水泥生产之中,一个很平常,切很高效的方法,李明生按照这个来研究,几乎在第一次,就出现了很好的效果,某些方面的性能,超过了启新厂的新产品。
这让李明生大受鼓舞,继续添加,几次的小规模实验之中,总共实验了35种不同的比例,其中只是铁矿石的添加种类,就有21种,基本上摸清楚了铁矿石的添加比例,目前,通过传送带而来的,是专门从武汉弄来铁矿石,在炼钢上面,硫高一点,会影响到钢的品质,可是在这里,完全没有问题,通过精确的计算 ,是最佳的添加剂,可以让水泥的硬度,膨胀系数,粘合力等诸多的方面,有较高的提升,这些都是最关键的步骤。
因为铁矿石的坚固程度远比石灰石要高,加上使用的量不多,杨元钊没有选择直接购买铁矿石,而是弄了一个小型的磨机,在原产地粉碎,运过来的,都是粉碎好,切混合均匀的成品,这个成品,又经过了磁选分拣,可以说,纯度和精确度都相对较高。
两个【创建和谐家园】傅上前,分别计算粘土,石灰的数量和比重,然后分析这个铁矿石的添加量,这些铁矿石需要最后添加,李明生亲自计算出的添加比例,添加一定比例的情况下,才会对于水泥的成品,有着巨大的效果。两个【创建和谐家园】傅专门负责这件事情,亲自的盯着这个,还有三四个书记员,从添加材料就开始计算,铁矿石粉末的添加,不是随便的添加的,必须要达到某一个含量,这个刚开始生产,众人对这个还比较陌生,需要在添加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清楚!
“好了,停止!”一个【创建和谐家园】傅大声的说道,传送带停止,赤红色的粉末就这么停在了传送带之上,李明生走上前去,略微的询问了一下数据,然后点点头,几个工人上前,调整传送带,从原来的位置上,连接到了混料室,接下来,只要机器开动,传送带,就会向混料室之中注入材料。
输送其他的两种原料的履带,早已经做出了调整,巨大混料室连接着三个不同的传送带,在动力的推动之下,缓缓的前进。
轰鸣声传来,有一个【创建和谐家园】傅检查之后,然后下达命令,动力轴再一次的接到传送带上,传送带在轰鸣之中,再一次的运转了,所有工人都到达了指定的位置,水泥的整机试车,通过了第一个步骤粉碎,圆满的完成了,开始进入到第二个步骤混合。(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五章 生产成功
三个履带,携带着三种不同的材料,顺着不同入口,进入到了混合室之中,石灰是最先到达的,然后是粘土,最后还是赤红色的铁矿石粉末,它是最后一个送入到混料室内的,位置就在混料室的最上方。
铁矿石粉末因为比重较大,所以在混合的时候,必须放在上层,现在的动力结构,很难让混合室保持不规则,甚至是上下的翻转,只能够以恒定的速度,向着一个方向,或者另外一个方向旋转,比重高的放在上面,有利于这个混合的过程。
水泥的好坏,一方面是原料,比如添加铁矿石等添加剂,比如石灰和粘土的煅烧温度,可原料相同的情况之下,混合的是否均匀,就是决定着水泥最终质量的关键,这一点,无论是杨元钊,还是李明生都是非常清楚的,混料室,可以说是李明生和杨元钊关注的重点,从水泥厂筹建到现在,几乎每三次实验之中,就有一次跟混料室有关。
可以说,不同比例的混合,实验的次数,是50次,剩下的不同的添加剂,不同的材料混合,不同的晃动和搅拌方法,加起来怕不是有上百次之多,这样严谨的实验,是为了这个混料,看混料是否均匀,这是水泥的最重要步骤之一。
现在的,已经是十几次的改进之后,最终形成的样子,一个巨大有些类似于后世搅拌机混料室,不过体积大了许多,差不多有五六十个立方的巨大混料室,里面分成了十几个不同的舱室,会在机器运转之下,进行匀速的转动,舱室之间,会混合的比较到位,然后,当一次偏转之后。所有的材料会互相的混合,然后继续前面的步骤。
这种混料,避免了中心位置,或者是比重比较大的材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极大的节约了动力,按照实验,最多两个小时均匀旋转,一次百吨的材料。就能够混合均匀,不用变换转动方向,或者是速度的方式。
石灰石,粘土,加上后来添加的铁矿石粉末,通过了几次粉碎添加,已经基本上到位了,三种材料,还有其他的一些添加材料,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进入到庞大的混料室里,这个添加的过程,足足进行了半个多小时,混料室有了七八成满的时候所有的入口封闭的。
几个工人上前,在葫芦吊帮助之下,把一个粗大的钢筋,跟混料室的主轴连接在一起的,在动力的推动之下,托起庞大的混料室,开始做往复的运动。哗啦啦的声音,在里面不停的响动,这些材料,会在重力和螺旋转动的力量之下。均匀的混合到一起。
这样的运动,连续不断的一个小时,这样的混合,考虑过了重力和平衡的问题,混合成功的材料,会非常的均匀。达到生产水泥的标准。
这个在别的水泥厂,最耗费人力的活动,要知道,水泥的原料,经过粉碎之后,需要混合在一起,以中国最大的启新洋灰厂为例,他们只有一个可以机器推动容器,可以做一个规则的往复运转,要想混合,需要【创建和谐家园】傅不断的添加,用眼力和劳力,让材料混合,一般而言,整个容器也不大,不会超过1个立方,毕竟,太大的话,混合起来,有些推动不了,一般情况之下,都是十来个同样的机器,在一个【创建和谐家园】傅和20个左右的劳力的帮助下,人工的来混合,耗费的人力太大,切混合的效果完全依靠【创建和谐家园】傅的水平,这也是启新洋灰厂的生产量不能放大的根本,精心培养起来的【创建和谐家园】傅,就那么几个,要增加,很难。
李明生非常清楚这一点,在设计的时候,也跟杨元钊细细的讨论过,杨元钊回忆了一下后世类似的混料室,没见过真正水泥厂的,混凝土搅拌的混料室,还有化工的一些混料室,多多少少给他一点提示,一个眼光一流,一个实操一流,两者结合,杨元钊的机器和李明生的设计,变成了最省力的步骤。无论是传输材料,还是混合的过程,基本上不用人力,人所要做的,就是依靠着眼光,观察混合材料均匀程度,一旦有结块,或者是堵塞的时候,用机器控制,进行干预,打碎这些块状,或者是其他的处理方法。
可是这样的机会,几乎不太可能出现,之前,在水泥厂的兴建之中,没有进行过全生产线的整合试车,单独的混料试车,几乎是没有停歇,在上百次的实验,和最少300个小时试车之中,人工干预情况,只出现了一次而已。
这样的设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切生产效率家,一小时完成混料,一次最少是40个立方以上,以水泥的比重,这就是一次百十吨的干料,这个环节满负荷运转的话,一天就足以制作出1000多吨的干料,这样的效率,不能说高了,简直是让人难以想象,这个最薄弱的环节,补强之后,变成最强的环节,混料再也不能制约水泥厂的生产了,反而成为整个设计之中,唯一必须要满负荷生产的步骤。
一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整个生产线都在等待,正常的生产,不会存在一个环节等待着一个环节的事情,一次混合完成的一百多吨,足够半天,甚至是更多时间的生产了,所以,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也只有这样的试机运行,才会这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来做,看起来缓慢,这是新的生产线,里面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不少,看似动静大,实际上非常的小心,全机测试,更多的是一个分步骤的整合。
混料完成,干料混合均匀,水泥也来到了生产的第三个步骤,李明生专门的去混料室做了一下抽检,被多方试验过的机器,表现的非常出色,混料均匀,却干湿度达到标准,几乎不用静置,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煅烧的环节。
一般而言,按照水泥厂生产的经验,混料之后。还需要静置,让混合更加的充分均匀,这样水泥的质量会更好,可惜今天时间有限。李明生检验大部分合格之后,一挥手,接下来进行煅烧环节。
煅烧炉,还是参考着之前杨元钊设计的那样,已经有这不同了。为了增加流体的温度,做出了一些设计,这些都是李明生根据经验,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一点点的改进出来了,之前的几次试运行,效果就非常的好,煅烧非常的充分,产生的水泥质量也叫好。
大火燃烧,使用的不是后世常用的焦炭。或者是重油,使用的还是煤,是无烟煤之中的精品,在无烟煤之中挑选出来的却是热量较高的煤。
传送带,运送着材料,进入到煅烧炉之中,按照之前的设计,铺一层煤炭,加一层粉末,一层一层的。如同三明治的样子,在每一层,都有专门的通风口,保证着火焰的温度。
在后世。高炉最重要的,是氧气,无论是氧气吹顶,还是氧气灌底,都是增加氧气,让煤炭得到充分燃烧。这里面使用的氧气,都是纯氧,混合煤炭起来,燃烧的热度相当的高。
氧气什么,暂时没办法达到,除非哈比从德国那边,拿到了高压密闭容器,高压密闭容器够了,他有很多的方法,提供足够的压强,这种情况之下,液化空气分解法,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氮气和其他的气体,甚至是惰性气体,也有可能获得,杨元钊非常清楚,惰性气体,特别是分子量为2的氦气,是一种比氢气更加安全可靠的气体。
在飞机没有彻底的发展之前,占据天空的是热气球和飞艇,特别是后者,一个庞然大物的齐柏林飞艇,可以带来让人窒息的空中压力,可是飞艇之所以没有继续发展,原因就在于氢气本身。
氢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温度的推动下,会跟氧气剧烈的反应,散发出热量,生成氧化的产物水,这让去全部由氢气构成氢气球和飞艇,可靠度不高,一旦降低到机枪或者是炮火能够接触的高度,打上一发子弹或者炮弹,这个飞艇和热气球就会变成一个空中火炬,连自身的安全都保证不了,更何况是空中压制。
氦气,是空气之中的稀有气体,占空气总量的一个很小很小的部分,可是他们非常的稳定,在常见的条件之下,几乎很难跟其他的物质发生反应,这就是一个极佳的热气球和飞艇添加材料,特别是氦气,它的原子量只是2个,只是比氢气高一,是最佳的替代材料。
信马由缰了半天,在飞机的发动机和整体的设计,没有达到一个高度的情况之下,填充了氦气的热气球和飞艇,对于空中力量的作用巨大,在飞机没有解决之前,是最好的运输和空中压制的工具。
炉火熊熊燃烧的,因为合计合理,大部分的煤炭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燃烧,大型鼓风机,把空气注入到了煅烧炉体之内,火舌迅猛,周围气温迅速的升高,而高温的废气,则被专门的引入到了一个循环体积之中,用于加热水,这个热水,会循环利用,一部分通到生产车间各个部分,用于冬天的集中供暖,夏天没办法,只好作为浴室的热水,水泥厂,再怎么的绿化,再怎么的防护水泥本身就是一个颗粒状的细碎东西,粉尘污染是很大的,再注意,也是白的进去,灰的,或者是黑的出来。
不远处,其他车间,人员已经开始离开了,只有煅烧车间,留下了足够多的工人,等待着煅烧的结束,整机的实验,基本上已经到了尾声了,接下来,就是看这一次能够生产出多少的水泥,而水泥的质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