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泽霖兄,怎么样了,招聘多少人了?”
听到不是刘唐的声音,刘澍愣了一下,抬起头来,苦笑了一下道:“你给我弄得这个摊子,你倒好,甩手掌柜一样,怎么今天有时间来!”
“我去了工地,这不过来看看,人员招聘的如何了?”
“目前,已经招聘了1000人了,可是元钊,你要这么多人干什么?”
“当然是工作了,水泥厂不同于面粉厂和砖瓦厂,它是真正的大型企业,需要的人力也是相当的庞大。”
刘澍看着杨元钊轻松的样子,脸色一苦的说道:“你开这么多工资,不但是十里八乡的劳力,都跑到我这里来了,就算是老家,也有人知道了消息,陆续赶来,你说怎么办!”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实在不行,就送回去!”杨元钊皱着眉头的说道,中国的宗族势力,一直是他比较讨厌,这也是他不在四大家发展的根本原因,或许一时会好很多,可是长久以来,对于现代化的工业来说,是最大的弊端。
“说的容易,谁没有几个穷亲戚啊!”
“这样啊!”杨元钊想了一下,试着说道:“面粉厂已经投产了,不是还有些销售的指标,还有砖瓦厂,大不了给他们一批这个,也算是扩大销售了!”
面粉,砖头,都算是比较紧缺的,虽然后者运输到太原,会亏钱,可是十里八乡的,总有乔迁新居的,拉起一批人做工程,一小批砖总也能够销售掉,虽然第一窑还没有出来,刘澍作为包垦公司的高层,对于那边的情况也掌控着,很不错,机器连续运转,几乎是一周之内,就起了一窑,现在,已经是第二窑了,估计热火朝天的景象,就会开启。
穷亲戚之中,也分远近,远的,来到包头,更多的是想要求得一个工作,这种人也就是比较淡的关系,他们也很有自知之明,不会提过分的要求,干活也踏实,真的合适了,刘澍还是会留下来的,近一点的亲戚,一批面粉和砖打发了,也算是不枉他们跑这么远。
杨元钊随手拿起一份记录,这也是他叮嘱之后,刘澍才做的,要按照以前的规矩,只是写一个文契,或者干脆就不写,口头说明一下,就完成了这个招工的过程。
杨元钊非常清楚,完善的档案的,对于工人的管理有多么的重要,一个企业,在初期,必须要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这样才能够凝聚所有人的信念,建设起一个强大的,有效率的工厂,甚至一些报表和总结,看似没有多大用处,可是真正的掌控者,却能够从这些报表之中,知道一个工厂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个企业家,要想不断攀升,必须要抓大放小,一些底层的事情,不能够事必躬亲,但是这些原始的资料,总结上来,却可以作为一个集团发展的方向,从细微之中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
记录上面,也算比较的详细,从姓名,年龄,性别,大致的基本特征,住址,家庭情况,都写的比较的清楚,不过这个名字,却有些五花八门的,旧时代,中国人的姓名,除了读过书的,剩下的,都是五花八门的,贱名好养这句话,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什么狗剩,草根,二剩,大牛,二牛,三牛,大狗二狗三狗的,重名的也相当的多,1000多个人之中,都是这样的,让刘澍他们费劲了功夫。
杨元钊微微的点头,问道:“对了,泽霖兄,这些工人之中,念过书的有多少?”
“元钊老弟,你到底想要什么,找读书人,考状元么?”刘澍愕然的说道。
杨元钊这才想到,这个时代的国人,受教育的,只是极少极少的一部分,别说是这些乡土村民了,就算是大城市之中,等闲的市民,能够识字的也不足一成。
“好了,我都记录下来了,有3个秀才,还有30多个是粗通文墨的,剩下的,全部都是目不识丁!”刘澍看着杨元钊的表情,平静的说道。
“3个秀才?”
“怎么,秀才不能应征么?”
“不是,我感觉奇怪,秀才也会找工作么?”
“你以为,这还是太平盛世,我堂堂举人,不一样在商会工作,你给的这个工资,比我当年,刚来商会的,都要高的多,吸引几个穷秀才,又有什么,这还是少的,只是包头本地的秀才,消息传出来,恐怕过来的就更多了!”
在刘澍的解释之下,杨元钊这才明白,哪怕是在几十年前,科举之路还没有断绝的时候,秀才也很难的谋生,不是做讼师,就是写信,写对联之类,或者干脆放弃科举,到店铺里面帮忙,做一个账房先生,现在,中央混乱,清朝已经出现末世之象,穷秀才们,更加没有什么出路了,眼下包头就有不少这样的秀才,一部分在学堂之中帮忙,剩下的,基本上都去了各大商铺,杨元钊这一次招工,给的条件,不知道多优厚,再加上一些更高的,比如技工标准,着实吸引了不少人。
杨元钊看着3个秀才,和30多个粗通文墨的资料,叹息一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真的是任重而道远,突然想到之前,跟众人约定的时候,特别是吴广仁和赵书明两人,要他们找一处地方,教工人们识字,他甚至拿出来一个月15斤白面奖励,连忙向刘澍询问。
刘澍愣住了,没想到杨元钊居然会问这个问题,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元钊老弟,我建议你不要报那么大的希望了,据我所知,现在学堂已经办不下去了?”
杨元钊没想到,会得到这么一个答案,从来到包头之后,他就忙得脚不沾地,从上海回来之后,更是一路创立了面粉厂和砖瓦厂,现在又在筹建洋灰场,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可是教育问题,特别是工人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他比较看中的,他相信吴广仁两人,不会阴奉阳违,可现在的结果却让他震惊,有些提高了声音问道:“为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他们不尽心么?”
第九十四章 缘由
“元钊,吴叔他们都是厚道的,你在包垦公司成立的时候,做出了那么多的让利,只是要求让他们学习,他们又怎么没放在心上,更何况现在还有面粉厂,砖瓦厂,都依靠着你的机器,他们甚至比开始的时候更上心!”
杨元钊疑惑了,略带不解的问道:“那为什么会是这么一个结果,现在识字率还这么低?”
刘澍苦笑了一下,说道:“我从六岁开始开蒙,一直读了十几年书,才是现在的一个状态,500个字,当年我也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达到,这些不过是一字不识农民,要想识字,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特别是在这个年纪之下,这就更难了!从你们走的时候开始,吴叔和赵叔,就开始张罗起教学了,甚至还聘请了7个秀才一起传授,一个多月以来,只有5个人领到了15斤白面。”
“5个人,虽然少了点,却也是有成果的,有这样的示范效果,想来,这些工人们应该会去努力学了吧!”
“努力学,他们都放弃了,因为这拿到面粉五个人,还都是曾经在店铺里面做工,粗通文墨的,本身也认识三四百个字,有了这个基础之后,500个字,很容易达到,可对于完全不是自的文盲来说,500个字这个要求,实在是太高了,虽然,15斤白面的**很大,可在完全无法达成的情况之下,根本没有人愿意继续学下去的,现在,没有人再学了!”
杨元钊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个结果,张张嘴,却一句话没有说出来,扫盲,着实不容易,不然的话,后世解放的时候,不会当做一个重要的任务来抓了。
“要不,就先停一停,这样白白浪费,工人们一天的劳累,已经够累的了,还要去学习!”
“停,绝对不行!”杨元钊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断然的否决了。
“可是……”
杨元钊打断刘澍的话,皱起眉头,说道:“那还是要继续下去,过几天闲了,我过去看看!”
“哎,真不知道你到底怎么想的,让他们扫盲,真的是出力不讨好!”
看着絮叨的刘澍,杨元钊却无从说起,工业化,不但需要大量的机器,财力,原材料,更需要无数的产业工人,文盲能当工人,也能当一个不错的好工人,可是文盲根本就没有发展前途,杨元钊要的是新一代的工人,不但懂得知识,会钻研,而且还可以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够在几年的时间之中,在包头这么个不毛之地,兴建起一个庞大的工业区,才能够抓住未来几年的有利时机,把中国失去的时间给追回来。
知道了包头工人扫盲的情况,杨元钊此时,却没有时间去看看,扫盲很重要,可眼前的水泥厂更加的重要了,这是包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面的大型机械化工业企业,面粉厂和砖瓦厂,一定意义上面,只能够算的上是小作坊,后世的时候,普通的一个村镇,甚至一些村民们,随便的购置一些机器,就能够开启生产了。
水泥厂,完全不一样,使用的机器更多,自动化程度非常的高,没有一些知识的储备,没有一些技术的掌握,太困难了。
杨元钊看了手头上面的资料,这是留在包垦公司的底,大部分人是包头的,剩下一少部分是外地,他思索了良久,这才问道:“这些人都可以召集来么?”
刘澍点点头,说道:“可以,我已经详细记录了他们的住址,有些暂时安顿了下来,你要是想要的话,明天,就可以让他们去报到了,可是你的工厂,还是一片废墟啊?”
“正是因为一片废墟,我才要现在召集他们,现代化的工厂,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生产的,只是一个试生产,最少就要几个月的时间,这还是准备齐全的情况之下!”
“要这么久?”刘澍愣住了,他所知道的工厂,只有太原的一些,还有眼前面粉厂,砖瓦厂,这两个价值不菲,日进斗金的工厂,在他看来,只要机器安装上去,然后人员到位了,就而已持续不断的生产下去了,完全没有预料到,洋灰场会这么的困难。
事实上,就杨元钊所知,一个水泥厂,哪怕在后世,从投资到建成,也需要一段时间,其中,磨合和试生产的过程,短则三五个月,多则一两年,一个足足有千人之多,拥有着各种的机器,超过数百的庞大工厂,磨合起来,需要的时间着实不少,更何况,在1908年的现在,一穷二白的中国,就是初步把工人都凑齐,都需要较为漫长的时间。
“对了,刘澍,通过杨家和尉家,招聘的工人,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到位?”
刘澍随手的在文件堆里,找了一下,这才说道:“按照昨天的消息,他们已经在太原下车了,正在杨家商队的帮助下,前往这里!”
杨元钊走过这一条路,快的话,2天多的时间,慢的话,最多也就是三天的时间,沉思了一下,说道:“泽霖兄,接下来,人员的事情交给你了,我给你两天的缓冲时间,到外面招聘的人员到来的时候,我要开始培训!”
“好吧!”刘澍点点头,算下来,还有2天的时间,对于他而言,不算太紧张。
离开了还是人山人海的包垦公司,此时包垦公司外面的人,最少也有几千人,可惜这一批人,全部招募过来,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其中精心的挑选。
杨元钊离开了包垦公司,没有回到住所,反而前往了以前的院子,从离开之后,院子扩张了一些,一部分作为库房,另外一部分,作为研究的钢构的地方,其实钢构真的比较简单,有了足够的钢材,电焊,再加上一点点的力学知识,高层无法搭起来,一两层的建筑,还是可以的。
走进房间,一股热浪传来,密闭的屋子之中,有着一股电焊特有的味道,几个铁匠们还在专心的做实验,架子上面,摆放着十来个大小不一的结构,这些都是杨元钊根据后世的回忆,还有计算机计算出来的,在缩小了一定的比例之后,用一定的压强,确定起来,让他们逐步的熟悉的。
杨元钊进入的屋子的时候,正在操作电焊的壮汉,听到了动静,站起身来,杨元钊就对着他问道:“钱虎,弄得怎么样了,熟悉了么?”
钱虎是剩下的铁匠之中,领头的一个,虽然铁匠的手艺不怎么样,可心思灵活,接受能力也相当强,是掌握钢构结构最好的一个,电焊也使用的不错。
“老板,都熟悉了,如果给我们足够的材料,我可以现在就建成一个!”钱虎满不在乎的说道。
从研究钢构到现在,差不多快一个月的时间了,他们翻来覆去,熟悉电焊,熟悉钢结构之间的节点和支撑点,为的就是让钢结构房屋,在旷野之中树立起来,现在终于到了他们可以行动的时候了。
检查了钱虎的作品,关系到建筑,容不得半点的马虎,杨元钊提供的钢材,可不是后世普通的铁或者钢结构,他是杨元钊通过筛选,选出来焊接效果最好,结构最强,柔韧性也最好,其中甚至有一些是宝马发动机之中的特种材料,这种材料,在后世,因为造价的关系,不可能使用到普通的钢结构之中,有了一体机存在,只要是有足够的材料,这些东西,还是可以生产出来。
3级的一体机,用来生产钢构的话,只能够有2米长的钢构,这或许比较繁琐,在杨元钊的精巧设计之下,却可以达到6米左右,6米的长宽的房子,比不上后世钢构那么的宽敞,却也足够使用了,最少,小的房间,足够的支撑,会让房子更加的坚固的。
第九十五章 钢构
第二天一大早,杨元钊带着钱虎来到了水泥厂的位置,接下来的厂房兴建,需要这些钢构房。
此时的工地上面,依然是的热火朝天,拖拉机构成的简易推土机,已经把整个荒地给平整了,荒滩上面的碎石,几乎都被清理了,留下了拖拉机反复压平的土地,旁边,专门为了水泥厂兴建的管道,正在铺设着,其中,包括了污水管道和自来水管道,既然作为一个工厂,自来水,就不能够简单的利用铁架子储水了,需要用水塔了。
砖头和水泥都有的情况之下,杨元钊只是制作了几个大型的水胆,然后自然有施工队,建设水塔,都是用红砖,外面最多图上水泥,30米左右的高度,可以保证20米以下,有着足够的水压,周围会安装4组葫芦吊,分别的向水箱之中,注入水,保证一个工厂的需要,这样的水塔,未来的水泥厂会有7个,分别保证工业区和生活区的用水。
钱虎有些紧张,说实话,电焊和钢构,是他这段时间一直研究的,也知道,钢构可以简单的搭建起一个庞大的房屋,练了这么久了,也想要找一个施展的舞台,本以为,可能是一个普通的民宅,却没想到,杨元钊会把他带到这个水泥厂来。
水泥厂是目前包头最大的工厂,没有之一,就看1000多个的雇员,就可以看出来,跟着杨元钊走了一路,听着杨元钊口若悬河的介绍,钱虎的心中越来越没底,他看着已经走过的部分,虽然是平地,可在杨元钊介绍之中,却是一个个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的,几乎到处都要兴建厂房。
有没有必要搞这么大,钱虎心中这么想着,却没敢说出来。
在天津的启新的时候,杨元钊看过了那边的厂房,说实在的,不是什么现代化的工厂,大部分只是一个棚子,这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没什么,可是对于要建立一个高效率,低能耗的工厂的杨元钊来说,这是有些接触不了的,现在的他,没办法直接的把水泥的粉尘,降解到最低,却可以建立一些厂房,收摄一点粉尘,这样的话,工厂的环境会好一点。
所以,在设计之中,杨元钊为水泥厂设计了庞大的厂房,甚至连绿化都想到了,厂区内,杨元钊会种植一些树木,多是一些吸收粉尘的,好在杨元钊一个朋友就在水泥厂,似乎听到,多种植一些夹竹桃和小叶榕,夹竹桃这种植物,杨元钊知道,是一种很常见的植物,甚至还有毒,他当时很奇怪多问了几句。
夹竹桃的毒性,在于自身,无论是根茎叶,甚至是花,都有毒性,不过这种毒性只是在于自身,而不会散发到空气之中,就本身来说,夹竹桃对于空气之中的尘埃等等,有着很强的吸附作用,是一种很常见的绿化景观植物。
夹竹桃原产于亚热带,是一种很常见的植物,甚至在过去,也是剧毒植物的一种,以杨家商会的能力,购置这些,没问题,包头这边的气候,不太适合夹竹桃的生长,却也没多大关系,大不了借助温室,慢慢的培育好了,至于小叶榕,那就真的不适合了,包头这边雨水少,而且进入到冬季,又相对比较的寒冷,小叶榕这种亚热带的植物,在包头,根本就存活不下来。
夹竹桃的购置,交给了杨家,昨天得到的消息,他们已经向夹竹桃的产地南方去电报了,回话是可以搞到,只不过路途遥远,再加上植物,运过来,可能就要到1个多月之后了。
杨元钊放心了,一个月,他不怕,他怕的是没有东西,常规的,或者是包头本地的植物也勉强可以,但是不太适合水泥厂的环境。
未来的厂区,杨元钊详细的设计了,200多亩的庞大面积,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是作为工厂厂区的,甚至说,一期工程,只会占据到这个厂区十分之一的面积,这个时代,无论是炼钢高炉,还是水泥煅烧炉,它的容积都不是太大,这也是制约水泥产量的根本,杨元钊在一体机之中,曾经想办法扩大这个高炉的容积,炼钢高炉,暂时没有多大的进展,可是这个水泥煅烧路,却很容易的突破了,本身,这也不是困难的,不增大的原因,在于起重和动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有了改造型的蒸汽机,基本上动力没问题,液压的大量应用,让庞大水泥煅烧炉,可以被数十股钢丝共同的拉动,节约了人力的同时,也数倍的增大了水泥煅烧炉的容积,从原来10立方米左右,提升到了90立方米,足足提升了9倍,热效应和流动性也进行了修正,这样的煅烧炉,一次性可以生产150吨以上水泥,一天可以完成一炉,这样原则上,满负荷运转的年产量会攀升到54万吨以上。
54万吨,即便放在1908年的世界上,也算是比较大的了,想法是好,杨元钊也知道,水泥厂,即便是兴建下来,短时间,也不太可能提升到满负荷运转,甚至是超负荷的运转,所以,设计的产量,他只是选择了三分之一多一点的20万吨,可就算是这样,20万吨的水泥,也足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水泥厂的启新水泥厂的3倍以上了。
水泥的生产,无外乎原料的准备和煅烧两大类,水泥的材料,以石灰石,粘土,还有一些铁矿石等微量添加元素,现在世界,还没有那种所谓高标号的水泥,暂时会选择普通水泥,完成有没有的问题,那就简单许多了,主要是原料粉碎,从石灰石,粘土,还有少量铁矿石的第一次粉碎,这点上,扩大化的粉碎机就可以完成任务,换上后世超硬合金,粉碎机的效率和最大粉碎程度,会有所提高。
粉碎机之后,就是碎料的磨制,水泥的效果,膨胀系数,包括一些性能,都跟原料的磨制有很大的关系,原料磨的越细,结合的就会越发的均匀,对于后期的煅烧,就相当的有用。
这点上面,杨元钊没有多少研究,只是在启新水泥厂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改装,更多的是让磨制更加的坚固,动力更好,这样提升一点点的效率。
原料在混合之后,会进入到煅烧的过程,这个过程之中,选择的是立式高炉,跟钢铁高炉有些相像,却不完全一样,这个步骤,杨元钊除了放大整个体积之外,就没有更多的改动了,不了解的东西,暂且不动,以最稳妥,最成熟的设计,这样出问题的可能性会最最低,更多的改进和整改,需要当水泥厂平稳运转了之后,或者从国外邀请了一些水泥专家,才有望得到改变。
这些原料粉碎,磨制,混合的过程,除了最后一个90立方的立式高炉,因为太过庞大,无法放在房子里面,杨元钊在高炉之上,简单做了一下防护,遮挡一些尘土,更多的尘土降解,需要绿化来解决,剩下的,基本上都放在房间之中,六米高厂房,用钢柱和钢梁链接其中,又加上了电焊的工艺,勉强可以把这些部分包裹在其中,甚至集中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使用面积。
哪怕是再减小,总装容量在54万吨每年,各种的配套设施和机械,全部用厂房来解决的话,总占地面积超过了5500平方米,最高3层,18米,最低也需要2层,12米,这个任务,绝对不低的。
“好了,具体的就这些!”杨元钊把画满了图纸交给了钱虎,钱虎的脑袋上面,汗都要流下来了,超过12000平方的巨大钢构,跟之前他的想过的一两百平方的,简直是一个天上和地上的差别,更何况大部分是6米跨度,在特殊地方,比如粉碎机,进料口,还有混料室,需要12米,甚至是15米,这对于整体的强度和构造,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压力。
“老板,这个,这个……”钱虎有些说不出话来,支吾着说个不停。
“先把图纸画出来吧!”
“这!”钱虎还是一脸为难的样子,看着纠结到脸都抽了的钱虎,杨元钊很无奈,这多多少少有些霸王硬上弓了,钱虎之前只是一个铁匠,接触钢构的时间也不长,甚至连字只是知道几个,什么压强,压力,还有一些承重方面的,全部都是一知半解,如果不是杨元钊的钢材,比普通的钢材好上很多,如果使用这个时代的所谓钢材的话,杨元钊绝对不敢让他们设计。
可哪怕是这样,这个任务也超过了他能够承受的能力,看着钱虎一阵退缩,连接下来都不敢接下来,杨元钊想了一下,道:“好了,不用你来设计,我来设计,不过你们把实地的测量给我弄好,这点会么?”
“会,会!”钱虎慌忙的说道,虽然他识字不多,数学什么的基本不懂,可是在研究钢构的过程之中,还是接触了一些,基础的测量,简单房间设计,力臂的构筑什么的,还是可以的,看着钱虎唯恐杨元钊再叫住,慌忙的跑开,杨元钊摇摇头,低头放在图纸上面。
其实刚刚的一圈,杨元钊已经把简单的图纸,都给设计出来了,现在是进一步的细化,到底用什么样的结构,之前,钱虎他们做出的10几个模型,都是可以用到这个设计之中的,具体用哪一个,需要商榷,找了一个树荫坐下,杨元钊重新的拿出了一张纸,用铅笔和尺子,在上面开始了标准化的设计。
第九十六章 塔吊
不知不觉之下,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这么的过去了,其中,杨元钊不时的把钱虎他们叫来,一方面,是把他们实地测量的数据,填充到这个设计的图纸之中,另外一方面,也是从实地询问他们对于钢构的了解程度,在了解之中,杨元钊发现,他们对其中的一个钢构似乎异常的熟悉,很多钢构的指标,不用见到实体或者图纸,他们都可以说出来,甚至还能够举一反三,特别是钱虎,经常会根据某些数据,跟杨元钊讨论,甚至争论。
工人们,哪怕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在某一方面,逐步的熟悉之后,熟能生巧之下,一些机灵的,能够从中间总结出规律,这是好事情,最少证明了他们在这个方面,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为此杨元钊特别的把已经设计大半的方案,直接的推翻改动,换成钱虎们最熟悉的模型,这个模型就是最普通的钢构模型,使用的钢材和连接稍微的多了一点,而且整个钢构需要的工程量也相当的大,但是有一点,安全系数高,钱虎他们又相对比较熟悉,这样施工的难度,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不少。
几易其稿,差不多耗费了几大张专业的图纸,杨元钊是机械工程师,对于三视图之类的,非常熟悉,建筑是他不太擅长的部分,可钢构,跟普通的建筑不一样,不用考虑什么分担压强,或者承重墙的关系,又不是什么高层建筑,只是一个最高18米,6米高度,解构简单的钢构,以机械工程师的严谨,加上计算机计算出来的数据,最终,完成了一个初稿。
这个初稿,已经包括了整个厂房车间最重要的几个部分,因为是第一次,他没有采用整体成型,而是把整个钢构分成不同的部分,在部分和部分相连的部分,进行了大量的加固,钢构跟普通的结构的区别也就在于这里,钢构可以留出许多部分,用于相互之间的链接,主要的着力点,就在这些粗大的钢材上面的,15公分长宽的钢材,后世都可以作为承重钢筋,特别是其中又添加了强度比较高的特种钢材,用来做一个普通的,不承担太多重量的厂房,这其中根本就没有多少的问题。
杨元钊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完成了图纸,让钱虎他们通过实地测量,绘制出模型,回去焊接成真正的钢铁模型,真正的钢铁模型,用了比例尺大概小20倍直视结构,这样耗费钢筋数量,也只有二十分之一,可是饶是如此,真正做出来,整个模型的面积差不多300平方,细化处理之后,甚至一些结构被省略了之下,使用的钢材也超过了125吨,足足杨元钊一天多的生产量的。
正是这样的认真,足足用了2天多的时间,最终的设计图定稿了,钱虎他们把实地测量的结果和模型拿出来之后,杨元钊对着模型进行比对,确定它是否能够承受,完成了整体的设计,他最少需要2米长,最少15公分长宽的钢筋,5000多根,其中在转接,弯头,特殊的部件,更是高达数千个,当这一片5500平方米,总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的庞大钢构建成的时候,这一片将成为工厂的主厂区,只要钢构到位,最多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一个占地12000平方的庞大建筑,就会在这个包头外面的荒原之上,拔地而起的。
这么庞大的钢构,几乎是2500吨,后世,可能不过是一个工厂,一天的产能,甚至连一天的产能都未必是,可是在这个时代,这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在中国,几乎不可能,中国没有生产大批量钢铁的能力。
目前的中国,只有汉阳铁厂一家现代化的钢铁厂,那是洋务运动,花费了几十年的成果,可是最终呢,大部分的产能无法打开,即便在经营着的,质量也不佳,这从黄河铁路桥的情况,已经可以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不过是一个承重轻量火车的铁路桥,却只能以5公里的时速,由牵引车一节一节车厢的缓缓拖行,这种情况之下,怎么可能提供合适的钢材呢,外国进口,更是可能性不大,先不说质量问题,漫长交通,就会让成本激增到无法承受程度。
索性,杨元钊也没有打算外购,正好,这段时间,没有多少生产的任务,之前抽时间生产的部分武器,被哈比带到上海进行销售,补充过去的几个月,上海的军火大量销售空挡的,整个中国,军火是硬通货,这么多的洋行和买办,短时间消耗12万,市场的需求没有那么旺盛了。
给面粉厂,砖瓦厂的设备,还有拖拉机,早已经生产完了,暂时没有太多的任务了,满负荷生产,是可以承受的,正好拿来,生产这些钢柱结构。
现在一体机的等级是三级,这些材料,都不会超过一体机体积限制,可是4吨每小时的生产,哪怕是一体机全力以赴,也需要接近600个小时,也就是二十多天的时间,这可是一个不短的时间。
给一体机下达了命令,按照图纸上面,首先生产原料配置车间,这里会安放两个大型的粉碎机,履带式的进料带,还有一些天车起重机之类的,总面积大概700多平方米,一共是两层,一共需要各种类型的材料500吨,他需要用三天的时间来准备,好在钢构在初期的时候,并不需要钢材,需要挖掘一些地基了,还有几本的一些土建工程,这点杨元钊通过刘澍的协调,把这些铁匠和包头原有的工匠召集在一起,又招揽了差不多50个壮劳力,暂时组成一个钢构建筑公司,这个作为公司最开始的第一个工程,为了这个,他甚至还借助着现有的拖拉机底盘,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塔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