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钢铁时代》-第2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好!”杨元钊话还没有说完的,程壁光就叫好,作为海军军官,程壁光对于洋务,对于工业化,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特别在知道,杨元钊的意向了之后,问了一些杨元钊的发展方向,当知道了杨元钊目前可以兴办,洋火,洋布,还有洋面场的时候,一阵的激动,连声赞誉。

      杨元钊看着兴高采烈的程壁光,心中一动,说道:“避光兄,要不我出钱,你出人,在上海兴办一些企业,我把收益拿出来,全部供水师使用!”

      “办什么?”

      “洋火,洋灰,或者干脆做个织布局!”杨元钊说道,这个时代的中国,几乎是什么都缺乏的,所以这些工业,只要建设起来,稍稍的管理一下,就可以盈利,更何况他有很多的想法,借助着后世的知识和材料,对这个时代的一些机器进行改装,增加效率和稳定性,这样盈利的可能性更大。

      “洋灰,洋火,织布局,都不可以!”程壁光摇摇头,说道,原来,在北洋,都有类似企业,不但在大本营天津有,在上海也有,已经形成了相应的市场,即便他程壁光是船政司的司长,也不可能贸然的进入那些领域,恐怕唯一能做的,就是一些销售和分销的工作的。

      这点,程壁光跟杨元钊很快达成了共识,杨元钊和杨家负责组织货源,初期,只是杨家从山西,或者天津武汉组织的一些东西,由水师开设商店销售,主要是一些日用品和生活必需品,顺带,哈比会通过洋行的关系,为他们调剂一批紧俏的洋货,这样可以先支撑起来,这样足以解决十来个人的就业,还有每月为水师提供一批资源,至于人员,更加好找了,水师几千号人,亲朋好友故旧无数,还有就是历年来殉职的水师袍泽的子弟,就如同刚刚的邢春凤,她几乎必然占据一个名额的。

      相谈甚欢,一直到了深夜,杨元钊和程壁光才离开,狭小的里弄漆黑无比,只有天上的星星明亮,闪呀闪的。

      第六十八章 海祈号

      上海的清晨,受到了海洋气候的影响,清晨起来,笼罩在一层雾蒙蒙之中,显得湿气很大,经过了一夜的喧嚣,街道显得破败,偶尔在租界内的街道之中,有专门雇请的清洁工打扫着街道的卫生。

      一辆福特轿车,载着一行五个人,郑大牛【创建和谐家园】做司机,以这个时代的汽车,稍稍练习几次,就可以开了,清晨的街上,行人很少,车速可以加的比较的快,从中汇饭店,穿过租界区,进入到了上海城郊,按照杨元钊的印象,似乎是向着的吴淞的方向。

      吴淞,在杨元钊的印象之中,后世的上海,似乎叫做宝山区,因为宝山钢铁集团所在而著名,目前的上海机器局等一系列的工业,也是建立在这里,不过距离主城区稍稍的有些远,位于黄浦江的北岸,长江的南岸。

      上海水师营地,没有在上海的附近,在上海,列强们都有各自的军港,反倒是拥有【创建和谐家园】的清国,他们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军港的,上海的水师,还被设置在海岸的另外一方,应该是后世宝山的方向,这个方向,一定程度上面,这还是一个不毛之地,很显然,这是列强们无人问津的地方,才成为了的水师的营地。

      黄浦江,奔腾湍急,可以说是上海市最主要的一条河之一,大名鼎鼎的外滩,就在黄浦江上的。

      这个时代,过黄浦江当然是没有桥了,要想过去,需要轮渡,不过善解人意的程壁光,早早的准备了水师炮舰。

      这个炮舰是基于蚊子舰的模式,制作出来的小船大炮的典范,一个类似于客轮的舰船上面,最鲜明的就是巨大的舰炮,走上船,当手接触到船体的时候,杨元钊才知道,这一艘船排水量不过140吨,却拥有的170MM口径的重炮,虽然是的15年前的英国炮,质量倒还不错,还有一些12磅炮,这些,在水师之上,算的上是比较小,比较弱的火炮,真的要放在陆营,绝对算的上是利器了。

      炮艇很快开行,速度差不多有12节到14节之间,跟刚才汽车的最高速度差不多,乘风破浪之下,向着外海而去,在出了黄浦江口,一路向北,差不多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抵达了水师营地。

      上海水师营地,是基于吴淞炮台的基础上面,建立起来的,在水师营地的两侧,分别树立着两座炮台,拱卫着水师营地,在水师之中,还有数十艘大小不一的舰船。

      跟各种兵种相比,水师,恐怕是耗费最大的,眼前的上海水师,在当今世界之中,算的上是不入流的,继承了一些北洋水师的底子,再加上海字头的战舰,也算是一股强悍的力量了,只是12磅以上的炮,恐怕在这个小小的营地之中,最少也有上百,这在陆师,是几乎不可能的,要知道,模范的北洋第三镇,他的75炮,也不会超过50门,更别说100以上的大口径火炮了。

      下船,程壁光在门口迎接,恭维几句,让进了水师营地,当进入到水师营地之中,杨元钊却发现,水师的营地,没有陆军和绿影那样,完全是农民或者颓废的双枪兵,水师官兵们,气势都非常向上。

      仔细想想,在后世中国,海军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沉船,当时,日军侵华,为了避免日军的战舰,轻易的进入到上江口,包括商船,民用船只,包括中国剩余的海军舰队在内的全部舰船,都悲壮的沉在了哪里,用另外一种不屈,来树立海军的脊梁,一炮未发,却全部自沉,这是海军的悲哀,可这不是他的造成的,当时,中国的海军已经彻底的落后于这个时代,几十年没有购置任何的一艘心舰,海军战舰的更新换代之快,在那个时代,尤为的明显,中国已经全面落后了,自沉的舰船,可以堵住长江,防备日本沿着长江直接攻击中国腹地,要知道,长江航道可是深水航道,5000吨的海伦,可以直接的进入南京,武汉可以通行,3000吨以上的船只,日本已经非常强大的,如果再有海军的帮助,等待着中国的,将会是灭顶之灾。

      这是中国海军,在抗战时候的唯一亮相,可以说,在大多数国人的记忆之中,水师的形象并不好,但是在之前,海军的形象一直非常好。

      海军,基本上官兵都是受过高知识的培养的,海军是一个技术兵种,一字不识的情况之下,可以抗枪当陆军,可以从战斗之中逐步的成长,成为一个战斗英雄,或者其他的,可是在海军之中,绝对不行,战舰,特别是战列舰,是集中了地球科技大成的,其中的科技含量很高,一艘战舰,充其量,只是一个机器的产物,要想把战舰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必须要操纵舰队的人,从指挥,到炮火,到瞄准,每一个步骤,都决定着战列舰的实力,训练优良的战列,在同样的数量和实力的情况之下,可以轻松的打败其他的战列舰,这也是海军特有的,人海战术在这个海军之中,几乎是不不可能出现,

      相对于陆军,海军更加听命令,最关键的是,在大海之上,你即便是当逃兵,也未必能够逃到哪里去,都是勇往直前的,不断向前的。

      看到杨元钊他们进入营地,所有人都投向了注目礼,杨元钊看向广叔,广叔也拿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东西,上海水师只有三艘大船,都是巡洋舰级别的,每一艘上面400多人,可是小船却很多,算下来,只是船上的士兵,就差不多有4000人之多,上后勤人员和一些必备的士兵,总共加起来,几乎超过9000人,昨天,他们专门的去准备,1000袋白面,20头大肥猪,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东西,足够水师吃上一顿好的。

      这些东西,早早的就雇人,送到了水师附近,这时候,正好送上来,也算是一次不错的劳军,对于杨元钊的识趣,水师的官兵们也很满意,特别是程壁光,他为了水师的经费,几乎是殚精竭虑的,这些捐赠,加上这些实打实的事物支持,足见杨元钊是一个心口一致之人,说道做到。

      后勤官员接收着这些东西,官兵们也都散开了,不过目光却是看向这边,如此大手笔,零零碎碎的东西,怕不是有上千银元,这又是哪家的少爷,居然是程司长亲自作陪。

      “元钊老弟,你想先看那一艘!”程壁光大方的说道。

      杨元钊眼睛落到了水师的战舰之上,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三海,特别是最大的海祈号,见惯了后世万吨级,甚至更大的轮船,可是真正走上一艘战舰的机会,在杨元钊的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4500吨的舰船,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战舰了。

      “就先看海祈号吧!”杨元钊指着海祈号,说道。

      “海祈号,好吧!”程壁光带着杨元钊,走上了交通艇,海祈号,可以说是这一批战舰之中,程壁光最熟悉的,当年驻扎在英国,接收的就是这些,从海祈号的建造,到海试,再到回国入役,几乎都是他一手操办的,海祈号的各方面性能,几乎是如数家珍,从动力,到火力,再到上面的人员,一一详细的给杨元钊介绍。

      从营地到海祈号,差不多十来分钟,杨元钊基本上把海祈号了解各通透,当迈上海祈号的一瞬间,他直接的【创建和谐家园】了海祈号的图纸,心中的一块大石,稍稍放下,开始观察着这个,清末最强大的一艘战舰。

      第六十九章 海祈号(二)

      海祈号是清政府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购置的防护巡洋舰(又称穹甲快船)。1896年下水,1898年服役,拥有两轴蒸汽发动机,18000马力,可以推动4300吨的舰船,以24节的速度高速航行,是快速巡洋舰之中的代表。

      海祈号充分表现了当年的高速高炮火设计理念,速度24节,应该是很高了,在12年前,双联装的203重炮,即便在这个时代,也不算是很弱的重炮,发射速度相对于战列舰的主炮快一点,是压制火力的根本。

      当今世界,海军战舰发展快速,当无畏舰出现的时候,整个世界无论是下水的,还是在建的战列舰,几乎一起过时了,在无畏舰的时代,战列舰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一艘12年前下水的战舰,不但性能已经落后了,就连保养,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舰队,是一个技术兵种,不是如同陆军那样,拉了壮丁,给一把枪,然后训练个三五个月,就能够拉出来打了,而且战斗力不低,海军截然不同,新装配的战舰,如果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海试和训练的话,根本就没用。必须持续不断的配合,持续不断的训练,当今世界各国,有能力建造战列舰的不乏很多,甚至曾经的小国意大利,生产的战列舰,在一二十年前,也是世界一流,甚至创举的设计了三联装炮塔,之所以没有继续下去的原因,就是钱。

      一艘战列舰,只是造价,都让人望而生畏了,可是更加的恐怖的,还是他的训练费用,一年的训练费用,几乎相当于几年之内,重新的购买一艘军舰,所以,哪怕是目前世界第一强国的英国,也无法支撑大批量的海军军舰。

      海祈号也是如此,在购买的时候,算的上是一艘比较先进的战舰,可是这么多年来,保养和训练的问题,只是勉强发挥出它的功效,在一体机的扫描之下,他发现,最近的一年之中,海祈号主炮开动的次数,绝对不会超过20次,这样的训练强度,能够磨合出一个合格的水兵么?

      杨元钊不会一口吃掉一个胖子,中国的海军之路任重道远,而眼前的这批人,从某种意义上面说,是中国海军的种子,从北洋之变之后,传统的海军北洋,已经变成了陆军,海军不复存在,也就是现在的在坚持的程壁光等人,才让北洋水师的种子,没有彻底的消失。

      “避光兄,这个船,恐怕很久都没有开动了吧!”

      程壁光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尴尬,作为一个水师官员,他很清楚,训练有素跟普通训练,甚至是没有训练,其中战斗力的巨大差别,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着连军饷都要自筹的水师,他能够让水师的战舰能够开动起来,已经算是不错了。

      “水师穷啊!”

      杨元钊看着长吁短叹的程壁光,心中一动,问道:“避光兄,你说,要是让海祈号全部运转起来,一年需要多少?”

      “这个!”程壁光有些迟疑了,杨元钊所说的很明显,是要资助海祈号的运转,一艘战舰,特别是海祈号这样,拥有八寸主炮的战舰,要全部开动,每年按照规定科目的训练,消耗巨大,每年最少是5万英镑,也就是50万元的耗费,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起,要知道,当年海祈号买过来的价格,也不过是38万左右。

      “我知道避光兄的疑惑,不过我跟德美洋行有些关系,以后,每年我们资助的主炮炮弹的500,炮管20根,副炮的炮弹5000,炮管100根,火药100吨,如何……。”看到程壁光说不出话来,杨元钊主动的说道。

      程壁光愣了一下,战列级的训练费用,恐怕最重的就是炮弹和炮管,特别是后者,价格极为高昂的,战舰开动起来,就会有损耗,打一炮,也同样是有损耗的,一根炮管,特别是主炮的,往往打上一定数额的炮弹,就会老化,破损,甚至不太稳定,这个时候,战列舰必须要回去大修,更换炮管,并进行一定的清理工作,这也是战列舰从问世以后,就必须经常做的,哪怕是后世,号称永不沉没的核动力战舰,他们依然有大修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是定打不饶要回船坞的。

      杨元钊这么的大包大揽的,最少每年的训练费用,包过了的7成以上,剩余的,不过是人员和煤炭,煤炭不值钱,人员到各地化缘也就能够化到。

      “不知道,你有什么要求。”程壁光看着杨元钊问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杨元钊相对于那些钻营的人来说,要好很多,可平白无故拿出来这么多真金白银,还是要问清楚。

      杨元钊笑了,说道:“没什么,我只是对海军感兴趣,最多,我可能未来要成立一个远洋船队,需要程兄帮忙训练一下。”

      杨元钊此时此刻,当然不敢说,他想要成立海军这个话题,此时还是满清当权,这个程壁光,虽然对革命有着很大的好感,可是他杨元钊此时没有强大的背景,一个不好,说不定就身陷牢笼的。

      至于炮管和炮弹,刚刚,上船之后,他已经把全部的都给【创建和谐家园】过去了,以他的一体机的强悍,越是贵的,越是复杂的东西,花费的成本相对而言,就越发的少,要知道炮管和普通的钢材一样,最多是添加了微量元素,或者特殊的加工,一体机能够省去前后的加工过程,制作出来的东西,当然是强大无比的,花费不了多少东西。

      详细的在海祈号上面走了一圈,杨元钊又走上了其他的战舰,同为海祈号姊妹舰的几艘战舰,跟海祈号大同小异,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小型战舰,蚊子艇,鱼雷舰,这些舰船,或许在战列舰,甚至是铁甲舰对决之中,起不到什么作用,可是在特定的地方,作用不小。

      为了避免疏漏,杨元钊仔仔细细的【创建和谐家园】,果然,看起来差不多的蚊子舰,内里却是截然不同的,先不说武器装备,就算是动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样的两轴蒸汽机,在总重量和性能上面,跟海祈号差的太远了。

      整整一天的时候,杨元钊都在兴奋之中,算下来,20多艘船,还有位于水师营地附近的炮台,这些都没有海祈号主炮的口径大,可一定程度上面,丰富了杨元钊大炮储备,现在的他,如果想要的话,随时可以拿出一大票的舰炮,

      除了舰炮,最大的收获,还是蒸汽机,虽然这些舰船,不管是外国制造的,还是本国生产的,他们都是绝对的军工品质,比民用的版本,效能不知道提升了多少。

      上上下下,走遍了整个水师营地之中,所有的舰船,上上下下,也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谢绝了程壁光共同进餐的邀请,匆匆的离开了,今天一天的收获巨大,可要想把收获发挥出作用,需要做的,还很多。

      第七十章 盘点收获

      入夜,上海的晚上,下了一场小月,到了4月,已经接近梅雨季节了,上海的空气也变得潮湿了起来,湿湿的海风,微微的吹拂,上海沉浸在一片灯红酒绿之中。

      躺在床上,意识早已经进入到一体机之中,说实话,今天的收获,比之前上海的快一个月的时间的收获还要多。

      军用舰船,是这个世界科技的巅峰,哪怕只是一些不入流的二流,甚至是三流,四流军舰,他其中蕴含的科技,远比民用科技要强悍。

      一天的时间,杨元钊一共【创建和谐家园】了12款不同的蒸汽机,从1895年款的,一直到1905年款的,特别是1905年款的,使用在一艘雷击舰之上,这一艘雷击舰,是去年才刚刚引进过来的,使用的也是英国1905年的蒸汽机,虽然不是蒸汽轮机,可是已经代表着这个时代尖端科技了,最少是英国的最高科技。

      因为更强大的蒸汽机,英国专向了蒸汽轮机,已经非常的完善,新型的无畏舰,就是源自于蒸汽轮机的强大动力,可是德国的蒸汽机却生生的提升到了4胀的程度,可是跟蒸汽轮机的差距越来越大,到了明年,凯撒级开始建造的时候,德国也采用了蒸汽轮机,这种改变,代表着普通的蒸汽机全面落伍,所以,英国和德国几乎不约而同放开了对于蒸汽机的限制,这么一艘三胀式蒸汽机的雷击舰,才在这种情况之下,进入到中国。

      这是杨元钊完全没有想到,本身水师舰队,在他看来,除了一个海祈号,最多是其他的几艘海字头的战舰,他们都是同一批在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制造的,即便有些改变,也大同小异,都是10多年前出现,没想到反倒在一艘小船之上捞着了。

      蒸汽机,哪怕是三胀甚至是四胀的蒸汽机的,以21世纪的眼光来说,技术都不算很高,可是机械这种东西,特别是蒸汽机,都是极为精密的机器设备,任何一点点的偏差,都会造成巨大的问题,哪怕杨元钊自己懂得,没有亲自制作,要想完成,这个难度就比较大,之前他想当然的拖拉机,就是因为没有实验,这才会失败的。

      蒸汽机也一样,特别是三胀甚至是四胀这样高端的蒸汽机,就杨元钊估计,最少要全力以赴的研究的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拿到完整的蒸汽机,而且是比较初级的产品。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直接获得了12年前的两轴蒸汽机,还有一批不同类型两轴发动机,可以说,完善了整个体系,最关键的是有一个三胀的蒸汽机,这样高端和低端都已经有了,以杨元钊研究实力,可以根据这个推断下去,很容易拿出四胀蒸汽机的样品,虽然说,这个时代,四胀式蒸汽机已经落后,新式的战列舰之上,已经不再使用这些蒸汽机了,转而使用蒸汽轮机。

      这个世界,工业发展的脉搏不断跳跃,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无不是跟动力有关系的,这样蒸汽机,对于杨元钊下一步很多事情,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除了三胀式发动机,杨元钊其他的收获也非常巨大,20多艘船,全部都是军舰,军舰上,最基本的,就是武器,从最低的30毫米机炮,一直到203毫米的重炮,几乎是应有尽有,特别是那些机炮,让杨元钊有些别样的选择的。

      中国的军队,火力一向比较的贫瘠,有很多的军队,几乎是没有任何火炮。

      一方面,是中国武器比较落后,全部进口的情况之下,外国卖给他们什么,就只能够使用什么,甚至连炮弹子弹这种东西,都需要进口的,另外一方面,也跟中国恶劣的交通环境有关系,几乎没有什么现代的公路和铁路,大炮只能够在泥泞的土地之上,借助着挽马进行行动,75炮已经能够算上重炮了,在很多的地方都无法通行。

      在杨元钊的想法之中,迫击炮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这个时代,迫击炮还没有发明出来,无缝钢管倒是有了,可杨元钊不是军工专家,一定程度上面的,研究出迫击炮,这更加的困难,本身他是准备,到一战,或者迫击炮出现之后,去【创建和谐家园】图纸,没想到,看到了这一批30机炮和47机炮,又给了他新的想法。

      30机炮和47机炮,作为军舰之上的小口径火力,一般是自卫火力或者是近防火力,主要是防鱼雷,可是拿在陆军之中,却可以成为压制火力,如果加大30机炮和47机炮的威力,加强炮弹的爆炸力,作为陆军普通支援火力,已经够用的了。

      不过,舰用机炮跟普通陆军炮火不一样,舰用30机炮和47机炮,一般都是2联的,因为舰船上面,30和47机炮不用考虑重量的问题,反而为了火力稳定的问题,会加重不少,按照杨元钊【创建和谐家园】的图纸,双联30机炮重量在700公斤左右,杨元钊会对它进行一些改装,去掉一些不太需要的东西,减轻重量之后,由双联变成单联,这样的情况之下的,作为陆军的火力,已经足以使用了。

      这种改动,对于一门火炮而言,非常的轻微的,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舰用全钢支架,被改成了普通的三角形支架,而且是可以拆卸的,炮管的部分无法拆卸,不过炮机和一些不重要的部位,都可以拆卸下来,这样,30机炮可以分成7个不同的部分,最大的部分重量不超过的90公斤,虽然还是很重,可对于之前的75炮,1300公斤的重量,绝对可以轻了很多了,一个强壮的士兵,就可以背起来,做短距离的行进,总重量也不会超过250公斤,绝对称得上是轻到了极点。

      至于47炮,也进行了初步的改进,重量不超过400公斤,可惜47炮稍稍的大了一点,杨元钊的分割做的不太彻底,只能够分成3个部分,最重的部分,超过了200攻击,杨元钊还是放弃了分割的打算,左右400攻击,用挽马来行动的话,并不困难,在经过改装车轮,一匹马都能够轻松的拉起,比起沉重的75炮,已经强大很多了。

      设定了连续制作100门30炮和47炮之后,杨元钊开始考虑离开之后的事情了。

      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杨元钊的上海之行,应该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如果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那就是关于化工的机器设备,这也是无奈的事情,整个世界,化工这个时代,还属于尖端的科技,最少对于中国来说,这是没有市场,中国的化工,恐怕要到十几年之后,才会有侯氏制碱法,打破了中国的化工零的突破。

      化工,特别是化工之中的重化工,可以说是工业的基础,未来缤纷多彩的各种产品,基本上,都是在化工和重化工之中衍生出来的,三酸两碱,每一个都拥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过,除了化工上面的疏漏之外,其他的基础工业,算是齐备了,在杨元钊后世的眼光之中,特别是从上海水师之中的获得了大批的先进蒸汽机,只要更换了部分材料,把他们变成小型的蒸汽机,就可以为工厂提供强大而稳定的动力,这样无论做什么工厂,都会有极高的效率。

      一夜未眠,不停的考虑到各种疏漏,千头万绪之下,杨元钊一直忙到了清晨,才在天光之中,沉沉的睡过去了,上海的又一天清晨到了,离开上海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第七十一章 离开上海

      汽笛长鸣,杨元钊一行五人站在港口的码头上面,一边是杨家来的送行者,另外一边,则是哈比,还有几个洋行的的职员。

      过去的3天之中,杨元钊几乎都跟哈比在一起,100门30炮和100门47炮交付给了哈比,哈比对于这样的小炮不以为然,在德国,陆军之中,75炮已经降低到了团属火力,不在大兵团的支援火力之中,真正的支援火力,已经提升到了105炮和155炮的程度,重炮的威力远不是小炮所能够抵御。

      好在,中国的大炮销量不多,200门炮而已,大不了仍在旁边而已。

      在短短的3天之中,杨元钊跟哈比吩咐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哈比招收一批人员,100个到200个之间,在他五六月份前往德国的时候,一起带走,至于货物,他会吩咐杨家商会,代为采购。

      当然了,在所有送往德国的货物之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一批的高纯度钨粉,杨家的江西商会,又送来了6批黑石矿,总共超过了30万吨,提纯出来的钨,差不多就是300吨左右,5吨的箱子,一共准备了60多个,后来,想到这个时代,起重机什么的没有齐备,又改成了一吨左右的箱子,这些都专门的密封,甚至连哈比,也只是知道这一批货,不知道这一批货到底有什么。

      哈比为难的,主要就是一两百的留学生,在中国,留洋已经成为了的一种时髦的,不少富裕的家庭,都会送子女出国,外国的月亮比中国亮这种观点,也是在这个时代成型的。

      可是,类似杨元钊这样,大规模的出国,除了当年的美国,用庚子赔款作为学费,培养了一大批留学生来,其他的,都是单兵作战,杨元钊的这种想法,应该是非常困难。

      对于此,杨元钊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如果他早来中国两年,自己或许能够培养出一批人来,可是现在,他最多借助着杨家等家族,提供一部分的留学生,中国,在自然科学研究上面,实在是太落后了,必须迎头赶上,这一批培养的学生,他希望可以进入到德国的主流工科院校。

      “哈比,上海的事情就全部交托给你了,不过更困难的还是出国的事情!”

      “我知道了,老板,我会处理好一切的!”虽然才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可是每天大量的流水,包括掌控一方,哈比的精神状况已经跟之前截然不同了,拥有了一丝上位者气质了。

      杨元钊点点头,上海的一个月,不但获取了大量的图纸,完成了一个初级工业化所需要的大部分的工厂资料,也获得了大笔的资金的,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的,仅仅是【创建和谐家园】火,就获得了接近50万英镑的资金。

      这一笔资金,杨元钊只是拿出了少许,作为以后在包头的启动和应急资金,剩下的都会交给哈比,甚至这一次带出去的大部分货物,都会作为资金,用于购买国外各种机器,要建立一个初步工业化的基地,需要的钱,可是一个天文数字的,这段时间,洗练出来的钨,勉强够了初级,杨元钊当然不会全盘引进,他只会引进一套最重要的,还有中国无法生产的,至于其他的,当包头的情况稳定之后,他会亲自去一趟国外,应为跟工业密切相关的水压机,模煅机,万吨级以上的船坞,大型的起重机天车之类的,基本上,是不可能,这些跟重工业有这密切关系,关系到一个国家最高端的武器的制造的重型机械,基本上,都是各国最尖端的机械,即便你掏出再多的钱,也不可能收购的到。

      杨元钊对此非常的清楚,工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稳步来发展,这些机械很重要,未来,杨元钊一定会在包头,把他们竖起来,但是现在,现有的设备,已经是够用的了。

      汽笛长鸣,从上海开往的天津的客船,很快就要开行了,哈比等人把杨元钊他们送到了通道口,挥手致意,一直到杨元钊他们消失在了船舷之上。

      轮船缓缓的开动,离开了这个远东最大的城市,杨元钊叹息一声,走进了船舱,这是甲仓,比来的时候,乘坐的汽船要大了不少,原因无他,这一艘船很庞大,跟江面上行驶的,只能够乘坐200多人的汽船相比,开行在上海和天津这一条线的海船,吨位都大了许多,这一艘基本上就是万吨级,一艘船足以容纳1000人以上,所以布局上面也好很多,只不过最大的单独包厢,只是销售给外国人,哪怕空着,也不会卖给中国人,哈比虽然有能力买到,可是住进去的是杨元钊,那里都是由外国人接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好在甲仓也不错,虽然舱室的面积不超过的15个平方,又是两张单人床,却比江船上面的高低床要好很多。

      船速加快的,杨元钊闭上眼睛,刚刚上船之后,他就【创建和谐家园】了这一条船资料,这一艘船是美国船,总吨位在18000吨,在这个时代,已经算的上是庞然大物了,当然了,他并不是专门开行在上海和天津航线,也是上船了之后,杨元钊才知道,原来这一艘船,是从上海,转道天津,然后会前往日本东京,最终抵达美国的邮轮,其中的船上有接近一半的人,是前往美国的,还有一部分是去往日本,所以从上海出发的时候,几乎是满载,到处都是人。

      四月初,没有什么台风之类的恶劣天气,这一艘的邮轮又是一艘快速邮轮,从上海到天津1500公里,高速邮轮以14节左右的时速,最多需要3天的时间,就能够从上海抵达天津,

      一路上,因为船上比较的噪杂,杨元钊也就没有出去,他终于有机会,开始梳理以后的布局,说实在的,中国最缺乏的,恐怕就是以军火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可是杨元钊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工业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培训,没有足够的产业工人,即便真的建立起来一个完整和完善的工业体系,也没用,根本没办法完整的运转起来。

      拥有的越多,想法越多,需要考虑的东西,也需要多了起来,之前的许多打算,可能要稍稍的改变,本身以农业为本,先把基础的建筑材料的工程给建立起来,逐步的培养产业工人,可是上海和武汉的收货,还有接下来的天津,又是一个以北洋为中心,建立起来的重型工业城市的,或许在商业和轻工业上面,会不如上海,可是重型工业,船舶制造,还有众多修理之类的工程,工业实力,甚至是整个中国最高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8 04: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