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钢铁时代》-第1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接下来的旅程之中,杨元钊一直都在完善这个东西,一次性成型的希望,基本上是没有了,不过完善各方面的系统,却是可以做,正要开始,叮当的声音突然响起:“有人在外界接触主人身体,请立刻出去!”

      第三十二章 抵达汉口

      什么人会动他的身体,杨元钊几乎瞬间,意识回到了身体之中,却看到一个熟悉面孔,杨悦在晃动着他的身体,道:“元钊,醒醒!”

      “怎么了,季堂兄,发生了什么事情么?”杨元钊诧异的问道。

      “已经过了孝感了!”

      孝感,可以说是汉阳北部的最后一个大站,距离武汉只有七八十公里,20世纪初的火车速度,七八十公里,也需要三四个小时,总算是漫漫旅途,马上就要抵达最终的终点了,武汉,这个时代,还被称为武汉三镇,跟黄河大桥不一样,长江,在这个时代,还是无法征服的,所以平汉铁路的终点,就放在位于江北汉口,要往江南,需要坐轮渡过去。

      慢慢路途到达尾声,加上一个兴奋的杨悦,杨元钊也就没有再进入一体机之中,坐在那里,跟杨悦闲聊,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火车的周围,渐渐出现了房屋,从遍地都是农村景色,渐渐的有了城市的景象,武汉一向繁华,扼守着长江,轮渡可以上下通行,便利的交通环境,还是湖北的省会,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平汉铁路和英法势力的深入,让整个长江,都得到了比中国其他地方更大的发展,汉口,一定意义上面,比中国其他的城市发展的更快。

      长长的汽笛声,差不多3天多的旅程,终于告了一个段落,没有后世坐火车的疲惫,反而有些精神抖擞,杨元钊一行人下了火车。

      终点站,下车的人员不少,人都是渴望自由的,几乎在列车停下的第一时间,就从火车上面下来,甲票车厢下来的人不多,可是在其他的车厢,下来的人,真的不少,很有些后世火车到站场景。

      三五成群的人,或迟缓,或快速的向外走,其中不乏众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杨元钊一阵感慨,难怪铁路从在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们,都投身到其中,铁路很方便,最关键的是,铁路的利润极高,京张铁路的总投资700多万元,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关东铁路的盈利部分提供的,正因为铁路的庞大利益,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到铁路之中,最终,晚晴的龙脉,也真的是因为铁路而被挖断,发生在四川的护路运动,掀起了满清灭亡的根源。

      汉口车站气势恢宏,跟之前石家庄车站,太原车站相比,这里更加的具有现代的气息,平汉铁路之后,汉口的地位重要了许多,从内地比如河南,河北的煤炭,矿产,粮食,土特产等资源,会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的运输到汉口,在汉口这边,形成了一个大型的货物集散地,不少的货物,会直接的通过洋行,在汉口装船,运输到上海,或者南京,直接的出海,长江这一条大动脉,一定程度上面,也成为了中国开放的窗口。

      杨元钊和杨悦带的东西不多,也就两个小小的箱子,装的都是随身携带的物品,两个保镖和广叔,跟在他们身后,五个人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团体,在人群之中缓缓的向外,外面的黄包车们,听到了火车进站,连忙的赶过来,招揽着客人。

      在这个时代,坐得起火车的,都是一些富裕的,或者是外国人,黄包车的几个铜板的价格,大部分都掏得起,很快,几十辆黄包车,也都有了客人,杨悦没有去叫黄包车,而是在广叔的指导之下,穿过了汉口车站的广场,庞大的广场,很有后世的火车站广场的样子,到处都是叫卖声,有买东西的,有卖货物的,当然,也有暗娼们在招揽生意。

      张大牛警惕的看着周围,甚至会主动出手,拦阻招揽生意的人,终于,越过了这么一个宽广的站前广场,他们来到了一片热闹的地方。

      道路两边的店铺之中,摆放着四面八方的产品,看起来琳琅满布的,不时的有各种各样的商人,走进这里,或者直接在柜台之上,观察着产品,或者干脆跟掌柜的交谈。

      “我们杨家的商会,就在这一条街上!”杨悦笑声的说道。

      一条街,不会是汉正街吧,当然了,汉正街要到几十年后,才会出名的,任何的时代,都不缺乏眼光精准的精明人,让这里的商人,说出铁路对于他们的商业有什么影响,或许他们很难的说出来,可是他们敏锐的直觉告诉他们,这里是个好地方,让他们发财的好地方。

      前方,出现了一个高大的建筑物,是一个四层的小洋楼,看起来跟之前太平的尉家票号差不多,上面飘扬着杨家商会的名字。

      杨家的行商已经不同于小商小贩的贩卖了,有了一点大批发商和大代理商的影子,从东南沿海,购置一批生活用品或者其他产品,通过长江,运输到武汉,然后以武汉为中心,借助着长江水道和平汉铁路,一路的辐射开去,形成了一连串的市场,也因此,汉阳的作用,逐步的重要,听路上杨悦所说,杨世勋应该是他的五堂叔。

      大家族就是这样,基本上,都是按照亲缘关系,在亲疏之别之后,才会考虑到个人的能力,杨世勋是一个健硕的中年男子,岁月并没有在他的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传统的山西人的打扮,瓜皮帽和对襟长衫,见到了杨悦等人也非常的热情,杨元钊总是感觉他似乎看自己的目光有些别样的情绪。

      “五堂叔,船票买好了么?”

      “悦少爷辛苦了,船票我已经买好了,克里斯号,一等舱!”杨世勋略显有些恭敬的说道。

      “五堂叔,你还是这么客气,这位是我的同学,杨元钊!”

      “元钊少爷好!”

      杨元钊很不习惯这种旧式的行礼,连忙还礼,因为船票是明天的关系,他们可以在汉阳休息一个昼夜。

      路上舟车劳顿,杨悦一路上略微的兴奋,没怎么的休息,已经是疲惫不堪了,用了点餐之后,回到房间休息,反倒是杨元钊精神奕奕的,后世的快节奏生活,他觉本身较少,再说了,跟后世的高速列车相比,这个世界的老爷车,睡觉还是比较踏实的,一个白天在商会种里面睡觉,总感觉有些无聊。

      杨元钊眼神一转,对着旁边,杨世勋派来,跟着他小厮杨汉问道:“杨汉,我能去汉阳铁厂看看么?”

      杨汉有些的为难的看着杨世勋,杨世勋沉吟了一下,点头道:“能办到,不过元钊少爷,你去汉阳铁厂干嘛?”

      “去看看么,不是说,汉阳铁厂是亚洲最大的铁厂么?”

      “元钊少爷,你在说笑么,汉阳铁厂早已经不是了,再说了,你留学英国,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比英美的钢铁更加的发达。汉阳铁厂,在中国算不错的,可惜他年产铁8万吨,钢4万吨,太少了。”杨世勋悠然的说道。

      8万吨和4万吨,如果拿一个普通的作坊相比,这已经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了,以国家为单位的大型钢铁厂,这个真的是拿不出手,杨元钊没有说话,他记得他在网上看到评论,美英都是钢铁大国,特别是美国,1890年,粗钢已经480万吨了,之后连续提升,一战前甚至达到了接近4000万吨,现在,虽然没有战前那么的鼎盛,最少也有两三千万吨,跟他们相比,中国真的是太弱了,最强的汉阳铁厂,不说他的产量,产出来的钢也不过关,钢轨的强度很弱,就之前的黄河大桥,根本达不到通车的时速,钢架的大桥,他的设计寿命只有15年,林林总总的事情,让人叹息一声,民族工业的崛起,任重道远啊。

      “五堂叔,我还是想要去看看,再怎么说,也是我们自己的钢厂!”后面两个字,杨元钊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杨世勋叹息一声,道:“既然想去看看,就去看看吧!”

      杨世勋让杨元钊稍稍的等待,他派了两个小厮钱前去联系,很快的,就有了消息了,他们有一个下午的时间,参观汉阳铁厂。

      第三十三章 汉阳铁厂

      听到了好消息,杨元钊一阵的兴奋的,旁边的杨世勋摇摇头,这个年轻人,看起来毛毛躁躁的,没有三兄说的那么出色,老于世故的杨世勋没有多说什么,不动声色的跟着出去。

      临走的时候,正好碰上了吃完饭回来的杨悦,见到杨世勋和杨元钊要出去,就问他们去哪里,听说了去汉阳铁厂之后,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他不喜欢钢厂之中的气息,那是一片冰冷的钢铁,没有任何的生机,借口回去休息,没有跟上去,杨世勋带着杨元钊,乘坐着马车去向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位于现在的汉阳城郊,这个时代的城市,跟后世的县城差不多,只有几条热闹的街市,汉阳比那些县城大一点,最多多了几条街而已,马车也就是半个多小时,就穿过了整个汉口,抵达了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就在汉口的龟山之下,绵延十里厂区,分布着十数个巨大的烟囱,现在炼钢炉6座,炼铁炉3座,设计的产量很高,可是从投产到现在,连基础的产量都没有达到,更别说超额了,现在看来,工厂似乎开工并不足,最少,十数个巨大的烟囱之中,冒烟的只有一半,也就意味着开工的只有一半。

      杨元钊的目的,只是炼钢炉和炼铁炉,这也是钢厂之中最重要的东西,他看不上汉阳厂几十年前的高炉,真的开启白云鄂博大型钢企,恐怕就要在这个基础上改造了,现在的中国,工业一穷二白,要首先解决有无的问题,才能够考虑提高,这也是到了汉阳的根本原因。

      作为机械工程师,杨元钊没有接触过炼钢,可二十一世纪是咨询大发达的时代,承受着咨询大爆炸之后,哪怕是常识,也知道很多的,炼钢一般分平炉和转炉。平炉投资巨大,生产量低,适合炼制大型铸件和水压机轧钢,转炉投资小,效率高,适合比较小批量,或者高质量的钢材生产,到了21世纪,伴随着电子化和技术改革的深入的,大部分的炼钢厂,都是转炉。

      杨元钊很清楚,暂时,他是没有办法制作转炉,条件跟不上,那是二战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技术,或许现在开始研究,十几年的时间,会有个结果,对于急需多种钢材,而且量能非常巨大的中国来说,平炉是最佳的选择,再说了,即便是在后世,平炉也没有完全的被淘汰,用氧吹平炉,生产的钢,可以提升很大的效率,在除尘和环境处理上面,比不上转炉,已经是他最好的选择了,到时候适当的改造,钢产量一定可以大大的提升的。

      下了马车的,看着这个占地庞大的汉阳铁厂,杨元钊心中浮起了一阵阵的思绪,这就是晚清建立的,最出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重工业基地。

      在旧中国的历史上面,汉阳铁厂拥有者很独特的地位,一方面,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重工业企业,从一出现,就长期吸引着国人的目光,从张之洞主导成立之后,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重工业的象征,可另外一方面,却是中国之伤,从出现就是亚洲第一,却没有多大的发展,甚至开始萎缩了,这么多年,磕磕碰碰的走过,快20年了,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时间了。

      杨元钊没有到过钢铁厂,在他的印象之中,钢铁厂应该是一片钢铁的怪物,到处都林立这高楼,烟囱,还有各种铁质的东西,穿越之前,看过一部电视剧钢之琴,似乎就是后世中国重工业的缩影,那随处可见大型车间,那钢与火,钢与人,铁火之中的交融,代表着重工业的脉搏,跟眼前的一切,很不相同。

      这里说是一个重工业企业,更多的像是一个作坊,如果不是巨大的,还在喷着黑烟的烟囱,证明了这里拥有着新式的工业的话,他甚至会觉得,这是一片窝棚区。

      庞大的厂区,拥有着极为广柔的面积,大部分都是荒地,甚至在厂区之中,还有不少的菜地,显然,是工人们或者周围的农民们开辟出来的,用绿色的蔬菜,而不是景观来点缀钢铁厂,这恐怕也是旧中国独有的。

      在厂区破败的大门之上,有一个用白色的石头雕出来的,很有一丝英伦气息的厂牌,最上面是HANYANG两个英文,中央是IRON&STEEL,下面是FACTORY,还有图形的标志,两个交叉的铁锤中央,一个钳子模样的东西,最下面是1890。

      20年的时间,让厂标有些破旧,可是历史跟现实的交融,似乎带着某种特别的意味,这玩意,如果留下来的话,说不定几十年后,就会变成古董的吧。

      工厂严重的开工不足,十来个烟囱之中,只有3个烟囱冒着烟,跟刚开始的时候截然不同,此时这个工厂之中,都是空荡荡的,很少能够看到工人的踪迹,偶尔见到一个人,居然是在农田里干活的农民,他正在给菜地浇水。

      在汉阳铁厂的大门口,就在汉阳铁厂标志的下方,一个身穿着官服的官员,正在那里等待,看到杨世勋前来,连忙的迎上来,说道:“杨老板,久违了!”

      在路上的时候,杨元钊已经听杨世勋说过,他之所以能够参观汉阳铁厂,因为汉阳铁厂后勤司的司长赵尔祥,跟他打过交道,后勤司,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一个油水比较肥的地方,这个家伙,长得特别的消瘦,背也有些微微的驼,看起来不太像是一个官员,更像一个历经辛苦的农民。

      瘦是赵尔祥的表象,在闲聊的时候,提到赵尔祥,杨世勋都故作而言他,在拉扯之下,杨元钊分明看到,杨世勋塞了一张什么东西,到了赵尔祥的手中,赵尔祥接过之后,满脸带着褶子的笑容,让人感觉很假。

      赵尔祥没有过多的停留,跟杨世勋寒暄了几句之后,就托词有事情,告辞离开了,留下来一个帮闲,带着他们参观整个汉阳铁厂。

      帮闲叫做吴三,是汉口本地人,5年前招工的进入到汉阳铁厂,他姑表叔是布政司的吏目,使了钱把他塞入到了后勤司,也算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

      “杨爷,我是吴三,今天就由我带着你来看看汉阳厂!”吴三长着一双小眼睛,眯起来看人的感觉,分外的猥琐,杨元钊从怀里掏出了两块鹰洋,递给了吴三,吴三的小眼睛,立刻眯成了一条缝,干干的笑道:“谢杨爷赏!”

      “好好表现!”

      “是!”

      在吴三的帮忙之下,两人走进了汉阳铁厂,表面上看,汉阳铁厂戒备依然森严,可是真正走进去,荒地多过于建筑物,四处不设防,真的没有找到赵尔祥,他们也能够从各个方面,进入道汉阳铁厂之中。

      “杨爷,你到底想要看什么!”

      “什么都可以,我喜欢各种跟机械有关的东西!”

      吴三的小眼睛翻了翻,却还是听话的带着他们向前走,很快就从一片荒地,走到了一堆房子的前面,吴三说道:“这里是七号炼铁炉,附带着冷轧设备,杨爷要不要去看看!”

      “去看看吧!”杨元钊点点头,跟在吴三的身后,进入到了这个炼铁炉,一对房子,围绕着一个破旧的炼铁炉,杨元钊勉强可以辨认出来,是平炉,可是很显然,已经很久没有使用了,上面斑驳的铁锈,还有丛生的杂草,甚至在草丛之中,还有什么动物在,似乎被他们惊扰了,呼扇一下,就离开了。

      第三十四章 浮光掠影

      破败庭院,看起来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在炼铁炉之中,还残留着一些废铁,彻底的把炼铁炉给封住了,在铁锈的作用之下,结合成了一个整体,再也分不开了,难怪这个地方被废弃了,这个东西,已经没有任何挽回的价值了,所以这个炼钢炉就放在了这里。

      杨元钊走上前去,轻轻的触摸着炼钢炉,凹凸不平的金属质感,铁锈对手的刺痛,在瞬间,叮当的声音响起:“发现15吨炼铁炉,是否绘制图纸!”

      杨元钊心中一阵的兴奋,压抑住了心情,道:“绘制!”

      一道道的光芒闪烁,整个炼铁炉的图纸绘制下来,绘制完了之后,又走向了其他的机器,炼铁炉,不是只有炼铁炉本身,还有其他的一些机器,汉阳铁厂从某种意义上说,使用的机器并不差,甚至要比英国和美国的一些老牌的炼钢炼铁厂要好一点,只不过,没有维护,使用不善,现在都算是废铁了。

      这个厂子,没有停留多长时间,一共就是七八个机器,几乎是一分钟不到,杨元钊转了一圈之后,就对吴三道:“好了,走吧!”

      吴三一阵的愕然,这么快,不是说,对这里很喜欢么,他之所以带着杨元钊来到这里,就因为这里最近,在他看来,杨元钊不过是一个什么都好奇的年轻人,转悠几个就算了,汉阳厂的面积可不小,真的转下来,可是要老命的。

      杨元钊已经走出来了,吴三连忙追上来,引领着杨元钊向着下一个工厂走过去,一通的乱转,进入到汉阳铁厂,杨元钊仿佛是一个好奇的小孩一样,走在工厂之中,几乎每一个分厂,每一个拥有着机器的房间,都不放过。

      在整个汉阳铁厂,一共有14个分厂,拥有很多的不同的车间,但是现在,大部分的车间,都是在封存着,很多车床,都是十几年前,快20年的老机床了,汉阳铁厂持续的投入不多,后面经营一直都有困难,新式的机床很少,不过,当年的汉阳厂,是张之洞一手主导,也算是国家主导的重工业企业,立足点,不是小手工作坊,不少的急切都是大家伙,十几米,甚至二十米宽的大型机械。

      杨元钊是兴奋了,可其他人,就受罪了,特别是杨世勋,他看起来健壮,却也是40多岁的人了,一通乱转之下,累的有些气喘吁吁的,杨元钊看到了之后,连忙让杨世勋先坐下休息,他跟着吴三去转。

      杨世勋也不矫情,直接的找了一个树荫坐下,看着吴三带着杨元钊,兔子一样的跑来跑去,心中一阵阵的思量,这个杨元钊到底来汉阳厂干什么。

      任谁,看到了杨元钊现在的表情,都会奇怪,说是对机械感兴趣,却浮光掠影的看了一通,在每一个机器的前方,都保留不了多长的时间,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

      杨元钊的心情却是谁都没有想到,汉阳厂,果然是洋务运动的样板,耗资数千万,用了20年的时间才建立起来的,虽然一直以来都没有多少盈利,虽然每年的产量不高,可机器却非常的完善。

      看起来浮光掠影一通,在杨元钊这里,有着极大的收获,杨元钊对于重工业的了解一直都不算很多,后世的中国,工业已经极为的细分化了,在这样的细分之中,他虽然是工程师,可是跟发动机制作的很多东西他都不知道,更何况是跟发动机有很大差别的重工业,汉阳铁厂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也是几十年前的老厂了,一定程度之下,他的高楼,却可以作为参照,以杨元钊的工业化的眼光,可以看清楚,这些东西到底哪些能够用上,哪些不能用上。

      之所以来到上海,途径汉阳,汉阳铁厂是第一个目的,现在看来,这个选择,绝对是正确的。

      帮闲吴三被杨元钊塞的两块银元收买,跟着杨元钊东跑西颠,态度却越发的恭敬,丝毫都没有因为杨元钊东逛西逛感觉到不耐烦,2元,在清末的购买力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带着一个富家少爷逛汉阳厂而已,这样的事情,如果天天遇到,那该多好啊。

      终于,一大圈之后,把整个西北部,给转完了,其中经过了5个分厂,还有各种类型的车间,杨元钊回到了杨世勋休息的大树的前面,稍事休息,杨世勋一直都看着的杨元钊的举动,他一通的乱逛,或多或少的有些疑惑,看到杨元钊过来,他忍不住的说道:“杨少爷,老朽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杨元钊今天收获巨大,心情正好,说道:“五堂叔,你说!”

      “我听说盛家正在为汉阳铁厂招股,你为何不加入进去。”

      盛家,招股,杨元钊愣了一下,他想到了在汉阳铁厂的历史之中,在1908年,汉阳铁厂改制,从原来的官督商办,正式的转为了私营,盛家也开始了在汉阳铁厂统制的历史。感情,自己刚刚的表现,让杨世勋误会了以为自己对于汉阳铁厂有些兴趣,如果没有一体机,加入到这个领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招股的2000万,一直到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也不过是招股了800万,他拥有的财力,足够介入到其中了,只是,杨元钊一转念,说道:“我对这个钢铁厂没兴趣!”。

      “没兴趣?”杨世勋愕然的看着杨元钊,他完全有些看不懂杨元钊了,没兴趣,这么认真看,难不成,真的在汉阳厂,有什么宝贝么?

      杨元钊微微一笑,并不多说,继续的往前走的,很多事情的,他不能解释也没办法解释,只好保持着神秘感。

      14个分厂,除了不太重要的设备或者重复的设备,杨元钊看的最多的,还是炼钢高炉和炼铁设备,这些都是10吨左右的小高炉,跟后世动辄100吨,甚至是300吨的大型高炉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别,可对比性非常的强,杨元钊可以借助着这些,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建,不过前提,必须要找到一个懂得钢铁,甚至是了解钢铁的人,这样的人,在中国很少,在国外很多,现在的世界,经济长期发展,钢铁在一些国家已经饱和了,就好比美国,当年建设了大量的铁路,钢铁需求旺盛,大量钢铁厂获利丰厚。

      可风云变幻,进入到20世纪开始,伴随着公路的崛起和产业的转移,那些铁路已经没有太多的作用了,钢铁厂也都萎缩了起来,那些建好的铁路,大部分都被拆下来,日本就是长期依靠购买美国的废旧钢材和废旧钢轨,才建立了二战时候可以跟美国一战日本舰队。

      钢铁方面的人才,在中国不容易,欧洲也因为英德对抗而不好找,可是在一些小国,甚至是美国,要找到他,应该是比较容易,虽然说,雇佣外国人,会有很多的问题,比如最大的问题就是泄密的问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更何况这个世界,对科技,越来越重视,这种情况之下,任何远比这个现高的技术,很容易会引起国外势力的关注。

      好在,钢铁这个行业之中,暂时,杨元钊是不会投入后世科技的,最多,在现有的基础上面,进行改革,钢铁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战争底蕴的根本,这种重工业,其实来不得任何投机取巧,很多时候,需要累积,而汉阳铁厂20年,虽然发展缓慢,却是因为眼光或者是领导者的关系,没有创造出属于他的辉煌,可是他培养出来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绝对是一笔丰厚的财富,他必须要吧他们拿到手,这样借助着别人的力量,成就了自己辉煌,才是借鸡生蛋的极致。

      第三十五章 英国总工

      继续的向前,经过了一番休息,杨世勋也恢复了精神,这一次,他们要从这边,到汉阳厂的另一端去,等于是一个U字型的样子,转完了整个厂区,然后会直接的离开,与其都要出去,还不如现在就出去。

      绕过了前方一片开阔地,几个巨大的烟囱,老远都可以看到,浓浓的黑烟,直冲云霄。

      杨元钊看着前方,正在滚滚的冒着浓烟的烟囱,随口的说道:“吴三,前方哪个炼钢炉还在运转着么?”

      “杨爷,是的,那是目前钢厂还在运转的3个炼钢炉之一,听说最近准备改造,产量会大幅度的提升!”吴三看了一眼,恭敬的说道。

      “改造,那要去看看?”杨元钊没有多说什么,直接的走向前方,10吨的炼钢炉,并不大,只有十几米高,跟后世高耸入云的庞大炼钢炉比起来,不知道简陋到了多少,大量民夫在高温的环境之中,挥汗如雨,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用人力的情况之下,这个炼钢炉对于人的数量要求很大,这也是这个时代炼钢落后的根源,就拿15吨的炼钢炉而言,使用起重机,或者自由传送的机器,或许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装料的过程,而且比较的均匀,可是依靠人力,哪怕是动用几十号人,也需要一两个小时,而且还需要做进一步平整,混合,沉重的体力劳动,恶劣条件,一定程度上面,这是钢厂最艰苦的地方。

      此时,炉火正在熊熊,底层的铁已经有了融化的迹象,而上面,还在不停的添加着,看着被钢火映红的民夫,杨元钊叹了一口气,在他设计之中,未来包头的钢厂,基本上,在钢炉的前方,是要完成自动化的,传送带和起重机,对于这个时代,或许是高精尖的东西,后世,已经非常平常了,有时候,大货车的装车都会用到传送带,无外乎是一个稳定的电机带动皮带轮,稍稍注意一下,就可以解决,这样不但大幅度的解放人力,还会减少危险,他可不是这个时代的黑心老板,一个熟练工人的性命,不是压榨一点点的剩余价值所能够替代的。

      民夫们在挥汗如雨的干活,所有民夫的后面,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正在一群中国官员的恭维之下,对着高炉指指点点。

      扫了一下,这个炼钢炉除了比之前看过的几个新了一点,就没有独特的设备,再说了,人家正在工作着,去了也是自讨没趣,那边老外说话的声音有些大,他几乎是随口的问道:“那个外国人是谁?”杨元钊指着所有人中心,正在对着图纸高谈阔论的外国人,他也是人群中最醒目的。

      吴三知道杨元钊对于汉阳铁厂,不是特别的了解,连忙的说道:“杨爷,他就是汉阳铁厂的总的,罗布特先生,周围的,都是汉阳铁署的官员。”

      一个年产8万吨铁,4万吨钢的工厂,哪怕是亏本经营,也是一比庞大的财富,因为是整个洋务的样板,张之洞亲手创立的,故而级别很高,作为总办的盛怀轩,应该是四五品的样子,几乎相当于后世的厅级大员,剩下各级官员,也都在六七品的样子,封建社会,七品芝麻官是一个芝麻绿豆大小的小官,却也是实实在在的百里侯,掌握着一县之地,五六品已经算是不错了,品级很高,差事很肥。

      杨元钊对于清朝的补子不熟悉,看着一连串的**,从外表上面,也看不出品级的高低,叹息一声,汉阳铁厂,从出生开始,就先天不足,在张之洞的一手支持之下,跌跌撞撞的存在了20年,当张之洞退去之后,晚清和民国的改制,汉阳铁厂归了盛家之后,还创造了一部分的利润,一直在运作,不过后来,日本人对于的汉阳铁厂的渗透,让汉阳铁厂慢慢的停止运作了,可是那已经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04: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