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十一章 玉器帝国
因为都是年轻人,再加上几个人的性格还都挺放得开,所以即便是柳梦寻,也渐渐加入到了这个聊天的圈子中来,说了一些自己的事情。
从柳梦寻的口中,张天元才惊讶地得知,原来柳家祖上竟然是有名的“摸金校尉”,当然,说的难听一点,那就是盗墓的了。
民国时候,柳家祖上挖了好些宝贝,卖给了当时的军阀、财主,赚了一笔钱之后就跟着老蒋去了台·湾了,在那里建了自己的家业,如今的柳家,在台·湾已经是掌控古董市场的大家族了,柳梦寻竟然和张天元一样,学的是考古专业,甚至还有自己的考古团队,这是张天元所没有想到的。
看柳梦寻娇滴滴的样子,应该就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啊,没想到居然这么能干。
“听你的口音可不想台·湾腔啊!”张天元有些奇怪地问道。
“我大学是在内地上地,BJ大学,基本上我在内地待得时间也有七八年了,所以口音也变了。”柳梦寻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啊,难怪了。”张天元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当得知张天元上地是南都大学考古系的时候,柳梦寻异常惊讶和钦佩,她瞪大了眼睛说道:“南都大学综合排名虽然不如BJ大学,可是考古系却绝对是内地最好的,你能考上那里,太让人羡慕了。”
两个人好像一下子找到了共同话题,竟然聊得非常起劲,把徐刚和牟莹都忘到一边去了。
不过人家小两口也不在乎,互相对视了一眼之后,悄悄出去逛了。
到了吃饭的时候,张天元的父亲张如海、徐刚小两口都回来了,大家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饺子,这才各自散去。
张天元把柳梦寻送到了村口的公路上,然后伸出了手笑道:“柳大小姐,握个手吧。”
柳梦寻甜甜一笑,倒是没有推辞,伸出她那白皙柔嫩的小手与张天元轻轻一握道:“以后还会再见吧?”
“应该会的。”张天元笑了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内心产生了某种冲动,他也开始有了野心。
的确,他现在与柳梦寻的家境相差太悬殊,但他有本事啊,掌握风水宝鉴六字真诀的他,未必就没有美人在怀的一天。
张天元的母亲曾经劝张天元找女朋友的时候就说过:“女人是男人的动力,只有有了心爱的人,你才能有上进心!”
这话现在想起来,还真得颇有道理,如果不是遇到了柳梦寻,如果不是对这位美女产生了一些好感,或许他不会产生一种要做人上人的冲动。
看着汽车远去,张天元的目光却变得深邃了起来。
……
徐刚送牟莹和柳梦寻到陶艺村之后,又赶去西凤市了,这两天光忙了这边的事情了,生意都耽搁了。
走在陶艺村的林荫小道上,柳梦寻笑嘻嘻地问牟莹道:“那个徐刚对你真不错,你们两个到底是怎么看对眼的啊,按理说以你的条件,是不太可能找一个大学都没上过的人的,反正你也不缺钱不是吗?”
牟莹神秘地笑了笑道:“就是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呗,我到现在都感觉这一切有些不可思议。”
柳梦寻知道牟莹和徐刚之间肯定发生过什么故事,只是这丫头不肯说而已,她也不好追问,于是只能罢休了。
她倒是闭嘴了,不过牟莹反倒在她的腰上轻轻捏了一下笑道:“我的柳大小姐,你是不是动了春心了啊,今天脸上一直都挂着笑。”
“去你的,你才春心荡漾呢。”柳梦寻推了牟莹一下,笑骂道。
“呵呵,别装了,是不是看上我们的张大才子了啊?别看他现在混的不怎么样,以前在学习里那可是绝对的学霸啊,而且人很善良,要我说,他要是再混得好一点,你找他肯定没问题。”牟莹笑眯眯地说道。
柳梦寻低着头,没有说话,看得出来,她对张天元是有好感的,但绝对没有到喜欢的地步,或许只是单纯得欣赏而已。
“哦,我忘了,追求你的人可是排成了长队呢,你可是BJ大学的校花啊,不管是对岸的还是内地的,追你,仰慕你的男人没有一万也有九千了吧。对对对,我前些日子看到网上好像有你的绯闻,说是内地的某位大老板追求你呢是吗?”
“是真得,不过我没有答应他。”柳梦寻摇了摇头,叹气道:“我今年才二十二,可追我那人都快四十了,当我爹还差不多。”
“有钱的大叔魅力可不小哦,实在不行,不是还有那么多的富二代追求你吗?”
“烦人啊。”柳梦寻蹙起眉头叹道。
“你呀你,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呢。现在那些女的,哪个不想嫁入豪门?哪个不想攀上富二代?你倒好,避之不及,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要不我介绍一个给你认识?”
“算了吧,我有我们家刚子了。”牟莹甜蜜地笑了笑。
“那你还说!”
“呵呵呵呵……”
……
张天元在家里养了两天之后就又去西凤市上班了,他现在好歹算是徐刚聘用的人,不能总是旷班,这样肯定不好。
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徐刚和张天元又到附近的馆子里吃饭,这**街就是有个好处,吃喝不愁。
“刚子,有没有想过把你的生意做到上浦市去?”席间,张天元突然问道。
“上浦?那可是国内最大的城市啊,经济也是最发达的,有人喜欢这玩意儿吗?”徐刚问道。
“这你就不懂了吧,上浦作为开放度最大的城市,不仅是国内有钱人聚聚的地方,而且还有大量的老外,这些有钱人赚了钱干什么?就是花啊!如今什么名表、名车、名牌服装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了,很多人都开始涉足古董、收藏、珠宝等事情上,你把玉器店开到上浦去,绝对稳赚不赔。”张天元这话并非胡吹大气,他是通过朋友了解过的,不然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建议。
“真得啊,那太好了,现在西凤市这样的玉器店有点太多了,利润太薄。”徐刚惊喜地说道。
“想不想去?”
“想去啊,可是资金问题?”
“资金不是问题,我的一个朋友的父亲就在上浦,找他借点钱小事情,更何况你只是开个玉器店,又不是要干什么大事业,要不了太多钱的。”张天元答道。
“那敢情好啊,我早就想出去闯闯了,老待在老家,一点意思都没有。”徐刚搓了搓手,显得非常兴奋。
“我提醒你一句啊,一旦去了上浦,你可能就要跟牟莹暂时分开了,想见面只能坐高铁或者飞机往回赶,很麻烦的,你受得了吗?”张天元提醒道。
“嘿嘿,其实有个事情我没告诉你,牟莹老家就在上浦那边啊,她家里人一直希望她回去工作,她早就向公司提出了申请了,估计过不久就可以去上浦那边了,我正愁以后怎么见面呢,没想到你就给我提出了这么个建议,这是缘分吧?”徐刚嘿嘿笑道。
“还真是……”张天元也觉得这臭小子运气未免太好了一点,他还真忘记了,牟莹就是地地道道的上浦人啊。
“兄弟,你就不问问柳梦寻的事情?”
“问她干什么?”
“装!你就给老子装吧!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喜欢她!”徐刚鄙视地看着张天元道。
“没错,我是喜欢她,可那又如何?以我现在的身份,可是绝对高攀不上人家的,别想了,我这个人有自知之明。”张天元倒是冷静,并未隐瞒自己喜欢柳梦寻的意思。
“兄弟,啥也不说了,以后玉器店的利润咱们一人一半,有我的,就有你的,咱们合伙把生意做大了,建造一个属于咱们的玉器古董帝国,难道还配不上她一个台·湾的大小姐吗?”徐刚端起了啤酒瓶子说道。
“干!”张天元没有拒绝,因为以后赚大钱的时候多着呢,徐刚肯定不会吃亏。
“对了,我还是得告诉你一声,柳梦寻离开西凤市之后也会去上浦,她们家族似乎是已经把手伸进内地了,在上浦已经有了店铺,这可是咱们以后的竞争对手啊。”
第十二章 镇宝巷
过了春节后,牟莹果然调去了上浦工作,徐刚和她在机场一阵**悱恻,看得张天元阵阵恶寒,两个家伙又不是不见面了,犯得着这么腻歪吗?
柳梦寻则在春节前回了一趟对岸,春节后也到了上浦,还给张天元打了个电话,说是需要什么帮忙的可以开口,不过张天元委婉地拒绝了,现在就找柳梦寻帮忙,那以后这关系就更不对等了。
张天元和徐刚打算将玉器店搬迁到上浦去的事情已经告诉了家里,并且在春节前就做好了准备,就等着春节过后动身呢。
这两天徐刚是上蹿下跳,非常兴奋,甚至还特意买了一本上浦话的书学了起来,他是听人说了,到了上浦如果不会说上浦话,那生意做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张天元则想趁着还没动身之前在西凤市的古玩市场上再好好转一转,看看能不能淘到一些宝贝,这样的话,以后的资金也有了,就不用去向别人借钱了。
这一次上浦那边的商铺都是李霄的父亲帮忙租下来的,也已经预付了定金,总不能一直麻烦别人吧。
再麻烦的话,张天元可就是挟恩图报了,会给别人造成很不好的印象。
他当初救了李霄是没错,但人家李霄的父亲可是已经为他做了很多事情了,再麻烦人家,多不好意思。
西凤市历史文化古迹很多,是有名的文化古城,尤其以秦朝、汉朝和唐朝的文化烙印最为深刻,这使得西凤市随处都能感觉到一种秦风汉韵,包括秦、汉、唐的文物收藏在这里都很吃香,这使得西凤市人从中品位到了一种古文化的乐趣。
其实西凤市有两个古玩市场,比较有名的是秦汉街,这里是外地人喜欢来观光并且买卖东西的地方。
然而本地人去的却更多是另外一处——镇宝巷。
这巷子很隐蔽,也很小,不想秦汉街那么大,一般人可能根本就找不到,纵然是你拿着电子地图去寻找,也很可能会轻易错过,但当地人都知道,这里面才是淘好玩意儿的去处。
张天元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镇宝巷。
这也是西凤市最初的唯一的古玩市场,要追溯到明清时期了,这里面甚至还有一些明清时期的大院,听说有几部电视剧和电影都是在这个巷子的大院里拍摄的,只可惜即使这样,这里的名气却也不大。
这里的收藏品种类繁多,如果你愿意,逛上一天也可以完全不重样的,像什么玉器、铜器、钱币、木器、瓷器、银器、杂件、书画、连环画、邮票、老纸币等等都有,不过要说特色的话,那还是非常有秦汉唐风格的陶瓷器和铜器了,这也是每天流通最多的物件,有赝品,也有真品,反正收藏嘛,有赚那就有赔,有些人是图个乐子,而有些人则是为了赚钱,目的不一样,收藏的乐趣也就有所不同。
镇宝巷最妙的地方在于,这里是没有城市管理员的,或者说管得比较松,这就使得一些小商贩,甚至是摸金校尉盗墓贼,都会拿上一些东西来这里叫卖。
还有些人把自己家的老玩意儿拿到这里来,想要换点钱花花。
因为西凤市历史悠久,这里很多住户家里都有祖上传下来的东西,有些是宝贝,有些当然不值钱,但不管如何,有这些东西充斥镇宝巷,也使得这巷子变得更加热闹,也更加值得一逛了。
刚过春节,还是天寒地冻的,所幸是没有下雪,镇宝巷里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倒也热闹。
如果你仔细看的话,来这条巷子的,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只有一些店里的伙计是年轻人。
当然了,张天元是个例外,整个镇宝巷,打眼望去,走在街上的客人,恐怕就他一个人在五十岁以下了。
大多数年轻人更喜欢去秦汉街逛,那里不仅宽敞,而且卖的东西也更美观,里面还有一条书画街,专门买一些仿品字画和现代字画,年轻人不在乎收藏,买上几幅拿回去往家里一挂,也算是猪鼻子上插葱,装象了。
而镇宝巷里的人,大多都是懂收藏的,至于懂多少,那就不太清楚了。
收藏这一行,选择很多,货品的质量也有好有坏,并非单纯的真或者假那么简单。
比如就有俏货、上货、开门货、压堂货、礼货、行货之说,就算是真得,那你买了也未必就划算,未必就能赚钱。
在收藏品的价码上,也有天价和行价之分,就看你怎么拿捏,怎么判断了。
张天元虽然掌握六字真诀,但是也不敢贸然下手,收藏这一行,终究看得还是经验,纵然有六字真诀,能买到真东西,可也未必能买到值钱的东西,所以他也是小心翼翼地先观察着,不轻易下手,要买,那也肯定得买那些可以确认比较值钱的东西才行。
古玩收藏这一行还不同于其它,你在网上买东西,如果买到了假的,那还可以退货,甚至可以诉诸法律,但是收藏这一行,却没有这个说法。
这一行有不退货的规矩。
古玩行业是凭借知识和眼力的行业,懂得的人、内行的人才会买,既然懂古玩,买真买假一般说没有退货的规矩。
它包括很多复杂的原因。例如古董,基本没有价格行情标准,在交易过程中双方要经过历史、文化、鉴赏观点、识别能力等综合知识的较量之后自愿成交。
同时由于对售后的伤残损毁无法有效界定双方责任,因而更看重的是买卖双方经过长期接触交流产生的友情和信任,所以在交易中或交易后能做到相互友好协商。
也就是这个原因,那些古董店里摆在明面上地东西基本上没有真品,或者说没有太值钱的东西,真正的好玩意儿,那都是给老主顾准备的,这就是长期接触交流产生的友情和信任,买主不怕吃亏,但其实也赚不了大钱,就是图个稳字而已,当然,来这里买东西的,都不是为了赚钱的,更多的就是为了收藏,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有钱人。
而卖主认定这些老主顾,基本上就是开张吃三年,然后三年不开张都不怕,同样也是图个稳字。
另外,这一行也没有所谓的诈骗之说。
凡是买卖古董的必定是行家,行家必须具备一定的鉴赏眼力,而古董的真与假、年代和品位等方面又极其复杂,理解和认识、观点和结论都各有不同,是行家们共同论证及考证研究的项目。
并且又与行情、价位和市场买卖流通交错在一起,不具备极强的专业素质和识别眼力就不可能征集到好、少、精、奇、绝的古玩艺术品,况且有些古董连卖家都研究不透。
实际上买卖古董是买卖双方知识领域方面的较量,也许卖家卖漏了,也许买家买假了买错了,只能各自总结经验教训,它与欺诈行为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所谓古玩行一般人不敢涉足,难就难在真假上,对外行人来说无法理解古玩业的内涵。
正因为有以上两个规矩,故而古玩收藏这一行有些人会大赚,有些人则会大亏,这里面都是有门道的,你的本事好,你就能赚钱,你的本事不行,那对不起,亏了也是没办法。
张天元在古董店里发现了几件压堂货,也就是镇店之宝,只可惜人家根本不卖,他又不是那种特别有钱的人,可以用钱砸死别人,无奈只能放弃,然后去选择那些私人的小摊位。
那些人卖的东西大多都是次品,是烂货,甚至可以说是垃圾,但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能花极少的钱买到好宝贝的,张天元觉得自己还是比较适合在这些摊位上逛,希望能够撞大运吧。
但是转了一个来回,也没发现什么值得出手的东西,张天元未免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