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鉴宝大师》-第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看到鉴灵牌给出的鉴定,李逸才知道“去”错了,观音像还是那幅观音像,宝贝在观音像里面!既然错了就要认错,李逸决定再“去”一次。

        我去,这观音像里居然还藏着宝贝!

        说起别的画家李逸可能会不知道,但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宗师张大千他还是知道一点的,因为有一次他看到推送新闻,说的就是张大千,当时,他的一幅大尺幅的山水画竟拍出了一亿多软妹币的天价!

        看来,老妈就是比老爸厉害啊!昨天老爸刚弄回来一块价值最少两千多万的翡翠,今天老妈就出手把他给镇压了!这两口子都什么人啊,运气这么凶残,还让不让人活了?

        运气?李逸忽然想到了鉴灵牌。自从拿到这件宝贝之后,他短短几天时间就发家致富,而且就算是买房遇到别人抢,结果不但弄到了一套更满意的,该得的还一样不少的得到了手,再加上那些可遇不可求的捡漏,岂不是说他的运气也很逆天?

        一个人运气逆天好解释,两个人也能说那是巧合,可一家三口运气都逆天,那除了鉴灵牌的原因就没有别的解释了!

        好吧,老夫左手鉴灵牌,右手何首乌,翡翠古董动物植物一概通杀!

        他慢慢将观音像打开,仔细观察一番后,终于发现了几处破绽。

        第一,像这种印刷出来的画,尤其是要烧香上供的,一般买回去直接挂上就好,根本不需要再做装裱。

        第二,这幅画摸起来稍稍显得有点厚,虽然大多数人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即便注意到也会将它归结为装裱的原因。但是知道答案的李逸清楚,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一幅画,而是肚子里还怀着一幅,它是个妈妈!

        第三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无论老太太如何演戏,有一点李逸看的很准,那就是她始终全心全意的相信这幅画是祖传的宝贝!至于知道秘密的那个人为什么没有将秘密传下来,从张大千作画的年代大概也能猜出来一点,兵荒马乱的,很可能还没来的及交代就完蛋了!

      第四十四章 不值钱

        还不到下班的点儿,气鼓鼓的李妈回家就床上躺着去了,看到李逸笑眯眯的进来,手上居然还拿着那幅画,不由怒道:

        “怎么还没扔?”

        “妈,刚才我没仔细看,后来准备扔的时候看了一眼,发现了一点小秘密,这幅画很可能真的是一件宝贝!”

        “真的?”

        李妈一跃下床,身手矫健的根本不像是一个年届五十的老太太,以至于她和李逸都愣住了,这还是那个天天喊疼,爬个四楼都要挪半天的老妈吗?

        “先不说这个,你给我说说,那么多人都没看出来,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这幅画是个宝贝的?”

        李逸将画打开,

        “这幅画大家都没看错,就是一张民国时的印刷品,不是宝贝。但是这幅画的背后另有玄机,来,你先摸摸,是什么感觉?”

        “感觉?纸面比较粗,还有就是有些厚……是不是那时候的纸都这么厚?”

        李逸不由的伸手给老妈点了三十二个赞,如果那些店主看这幅画的时候旁边站着一个非专业人士,估计早就发现端倪了。因为这些人很可能不知道装裱,所以也就不会踏入这个思维误区。一旦产生了怀疑,再细细的查看,这幅画的秘密就无所遁形了。

        “印刷的纸比一般的纸要厚一些没错,但是也厚不到哪儿去。这幅画这么厚是因为装裱的原因,装裱那个人在这幅画的背后又贴了一层纸。那么问题来了,第一,这只是一幅市面上很常见、很普通的印刷品,有没有必要装裱呢?答案是很显然的,否。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来……”

        一番说辞下来,老妈点头认可,可是紧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你都能发现这幅画不该装裱,那为什么别人发现不了?

        李逸忍不住又给老妈点了个赞,这下终于可以确定了,他上学时不用功成绩却始终那么好,绝对遗传自老妈!

        “这又是一个思维误区,因为看到这幅画的都是现代人,他们认为拥有这幅画的人可能不太懂古画,以为是民国的就值钱,所以才拿去装裱。也就是说,他们其实是判断错了装裱的年代!”

        这下老妈终于懂了,也兴奋起来,

        “你的意思是说这里边很可能还藏着一幅画或者一幅字?然后就是,既然能让人这么精心的隐藏,那么这幅画或者字一定很值钱?对不对?”

        “宾果!全中!”

        “那我们把它打开吧!”

        李逸的意思是等老爸下班一块开,否则老头子岂不是看不到您英明天纵的一面了吗?老妈欣然点头以为然。然后李逸就看到她拿起手机,一个电话就打了过去。

        十分钟后李爸到家,进了门就一个劲的埋怨,

        “搞什么神神秘秘的,还有一个半小时就下班了都等不及,非要我请假!”

        “那个破班有什么好上的?你过来,有好东西给你看!”

        李妈指着观音像把李逸刚才那套说辞叨叨叨一通说,说的李爸一愣一愣的,然后伸手摸了摸李妈的额头,

        “你没发烧吧?这是什么逻辑,人家装裱的厚一点还有问题了?我看你是想钱想疯了吧?”

        李妈差点就被气疯了,抓起枕头就锤了老头子两下,还好李逸喊了一声“开始搜宝行动了”,否则李爸今天指定没命吃饭!

        李逸用裁纸刀先把卷轴的一端切去,然后沿着画面一点点的向下摸,摸了一遍,感觉好像都是差不多厚,没办法,只能一点一点的往下破坏。

        破坏之后就发现,这画果然是三层,不过装裱那个人很狡猾,怕人发现厚薄不一的情况,在这幅画尺幅不到的地方又填上了白纸,怪不得刚才从头摸到尾都是一样的厚度。

        找到了头自然简单,不一会儿,李逸就将画取了出来,先看落款,一共三个钤印,“苦瓜和尚”、“冰雪悟前身”、“石涛”。这下轮到李逸挠头了,明明是张大千,怎么会又蹦出来个石涛?

        “石涛是谁?他的画值多少钱?”

        李逸还在纠结张大千和石涛的问题,顺口答道:

        “石涛好像是清朝的大画家,据说在国画史上地位很高,他的画……我知道一幅,当时好像拍出了四千多万!”

        “四千多万!”

        李妈和李爸的声音都哆嗦了,半晌,李妈才用颤抖的声音说道:

        “小逸,这也太值钱了,要不,咱给人家送医院去吧?”

        李逸苦笑一声,老妈实在是太善良了!刚才还气的跟个啥似的,这会儿听到画这么值钱,却要还给人家!

        “这可是四千多万啊!你确定?”

        “确定……嗯,不确定吧?老头子你说呢?”

        “我听儿子的。”

        “妈、爸,还回去是不可能的,这事你们不懂,这是行规!”

        李爸迷恋的看了一眼画面,悠悠道:

        “也没觉得画的多好啊?怎么就能值四千多万呢?不过这画保存的确实不错……”

        一道闪电划过李逸的心头,糟了,忘了这么回事了,这种几十年前的东西刚刚拿出来接触空气,如果不做处理的话会很快坏掉的!

        怎么办?怎么办?找装裱行?被人给换了或者弄烂了,哭都没地儿哭去,那……他眼睛一亮,找胡老!

        飞快的拿起电话拨过去,如此这般一说,胡老也急了,

        “你别来我这儿,我不会装裱也没工具,我给你个地址,你赶快去,我们那儿见。”

        李逸将画小心的夹在老妈找来的硬纸板中,一溜烟的跑下楼,李妈不放心,死活让李爸跟去给他开车。车上,李逸将收到的地址告诉老爸,三十分钟之后,在白河南的一个独家小院门口,李逸拿着画下了车。

        听到车响门就开了,胡老和另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站在一起迎接父子两个,

        “快,什么也别说,先把画拿去处理!”

        几个人匆匆忙忙的走进西厢房的一个房间,这里也有一个大木案子,比李逸在胡瑾泉那里看到的那个要小些,不过布置的却差不多。

        “老周,怎么样?”

        “没事,这幅画之前做过处理,而且保存的也很精心,我再处理一下就没事了。不过以防万一,还是要尽快的装裱。”

        几个人眼看着周老给画刷上了一层早就调好的溶液,然后周老和胡老凑在一起看画。

        “观音图带了没有?”

        “带了。”

        李逸把弄的破破烂烂的观音图放在了木案上。

        周老仔细的检查了一会儿,还捏起一片碎纸放到嘴里尝了尝,然后说道:

        “从工艺手法、胶水配方以及纸张情况看,应该是40年之后,49年之前那段时间装裱的。老胡,对这幅画你有什么看法?”

        胡老苦笑一声,说道:

        “我对这个没什么研究,只是觉得这幅画画的还不错,至于是不是石涛的真迹,我有点确定不了。”

        周老点点头,说道:

        “从这幅画所用的纸张和装裱时间来判断,我认为这是一幅张大千的仿作!大家都知道,张大千在仿古书画这方面是一等一的高手,他最初成名,人们吃惊的不是他的画作如何,而是他临摹石涛的作品惟妙惟肖,和真迹几乎一模一样。”

        李爸呆了,张大千他听说过,可是周老说了,这幅画是仿作,仿作也就是假画,也就是说,这幅画它不值钱了?

      第四十五章 云山雾绕

        李逸并不知道张大千还有这种爱好,只是非常的佩服周老,居然只是从蛛丝马迹就推测出了正确答案,而他,知道了答案却还忍不住怀疑,这一比,高下立判。

        “那……”

        看到李逸沉吟着不说,周老笑道:

        “你们这些年轻人啊,看到东西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东西到底值不值钱。不值钱是多少,值钱又是多少钱啊?哈哈,小伙子,这下你可问错人了,这幅画到底值不值钱,我也不知道!”

        说罢,老先生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看到李逸有点不好意思,他哈哈笑着摇头,

        “张大千的作品,从几十万到上亿的都有,我又不是专业人员,当然给不了你答案了,但是……”

        这个老头,明明是第一次见到李逸,却仿佛是很熟悉一样,拿出一副老家伙逗弄晚辈的架势,把李逸弄的有点狼狈。

        “但是书画交易有一个大概的规则,知名画家的比一般画家的贵,同一个画家的作品,精品比一般的贵,大尺幅的比小尺幅的贵,你自己先判断一下吧。”

        李逸挠了挠头,他的书画鉴赏连门都没入,怎么判断?

        胡老在旁边看着老友逗弄李逸,一直笑呵呵的不说话,这会儿却插话道:

        “据我所知,大千居士的画,大尺幅的精品起拍价可都是在两千万上下!而且,他仿的石涛的画……啧啧,这里边还有不少故事,让周老讲给你听吧。”

        又一个撩人痒痒的!李逸差点仰天长叹,这就是没知识的坏处啊!

        这次周老没有再逗他,直接开讲,

        “张大千非常喜欢石涛,只要听到有石涛真迹的消息,千方百计的也要想办法搜集到手。他搜集的石涛真迹,据他自己讲,最多的时候甚至达到过500幅!”

        “故事是这样的,黄宾虹有一幅石涛的画,张大千一直想借来看,但黄宾虹始终没有答应,不服气的张大千临摹了一幅石涛手卷,放在自己的老师曾农髯那里。一次黄宾虹去曾农髯家,看到了这幅画,以为是石涛真迹,爱不释手,决定买下,曾农髯让黄宾虹和张大千谈价格。张大千看到黄宾虹要收藏自己仿的石涛心里很得意,但他没有要钱,而是对黄宾虹说,就用这幅画换上次向你借的石涛吧,黄宾虹立马答应了,就这样,张大千用自己的仿石涛换来了一张真石涛的作品。这还不是最令人惊奇的地方,你们猜猜,最后怎么样?”

        又来,你又来!最后怎么样,我要是知道,还用得着听你讲吗?李逸一边在心里碎碎念,一边流露出讨好的笑容。

        “最后,黄宾虹出手张大千这张画时,拍卖所得远比自己买石涛真迹时还要贵得多!”

        李逸愣住了,仿作居然卖的比真的还贵,这是什么道理?

        “不过这个故事不足以判断你这幅画的价值,这主要是因为石涛。你应该知道,石涛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也就是说,石涛是个职业画家。”

        “作为职业画家,作品创作量非常大,石涛晚年居扬州以卖画为生,还俗后又有家口之累,故晚年作品相当丰富。但民间所传石涛作品大多不是精品。刚才说过,同一画家的作品,精品力作和应酬之作,市场价位迥然不同,像他的《松荫研读图》、《诗书画联璧卷》这样的作品能够价值数千万,而普通作品的价值很可能只有几千几万元。这样的情况在大千居士身上也有体现。”

      ¡¡¡¡ÀîÒÝÞÛÁ˰ëÌ죬×ÜËãÊÇץסµãÍ·Ð÷£¬³ÙÒɵÀ£º

        “您老的意思是,不管张大千这幅是不是精品,都要受到石涛原画作的影响?因为他是仿作,所以石涛画的好他也就仿的好,石涛画的差他也就仿的差,所以即便他的画卖的有可能比原作还贵,但是也不代表这幅画一定就很值钱?”

        周老赞许的看了他一眼,然后指着木案上那幅画叹道:

        “这幅画,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笔法恣纵,淋漓痛快,粗犷处浓墨大点,纵横恣肆如急电惊雷;细微处慎密严谨,定无虚下。将石涛晚年的风格模仿的惟妙惟肖!在我看来,是一幅大尺幅的精品!”

        哎呦喂,跟您老打交道实在是累死个人啊!绕了这么大一圈才告诉我这幅画很值钱是吧?行了,答案我知道了,您老人家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我们爷俩还饿着肚子呢!拜拜了您内!

        胡老看到李逸有些心不在焉,笑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10: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