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金陵春吱吱》-第5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尽管这样,她的心情还是很舒畅,高高兴兴地在佛堂里抄经书。

      郭老夫人无意间路过佛堂看到,不禁笑了起来,对贴身服侍的史嬷嬷道:“这孩子,倒是没心没肺,沉得住气的。”

      史嬷嬷并不了解周少瑾,但她顺着郭老夫人的话说,笑道:“那也是二小姐福泽绵长,宅心仁厚。”

      郭老夫人没有做声,站在窗棂外看了周少瑾半晌,没有让周少瑾知道,悄然离开。

      周少瑾一路欢喜地回到嘉树堂。

      谁知道程举的母亲裕大太太却在和关老太太说话。

      周少瑾避到了一旁的茶房,等到裕大太太走后才去给关老太太问安。

      关老太太神色微微有些不虞,看见周少瑾,她这才露出些许的笑容。问了问她抄经书的事,就让她回屋歇了。

      周少瑾觉奇怪,悄悄地问姐姐。

      周初瑾笑道:“你别管!”但还是忍不住把事情告诉了她,“长房二老太爷那边的训表弟不是没了吗?裕大太太也不知道听了谁的怂恿,竟然找到外祖母这里来,想把自己的一个族妹送到京城二老太爷那边去服侍汾舅舅……”

      周少瑾目瞪口呆。

      程汾,是长房二老太爷程勋的独子。

      他们这些人可真敢想啊!

      她发现自己对程家越了解,就越觉得程家复杂。

      前世,她怎么就糊里糊涂地在程家住了十几年的。

      “那外祖母怎么说?”周少瑾问姐姐。

      “外祖母怎么会去帮她说项。”周初瑾也很是鄙视程举母亲的举动,说话很不客气,“人家长房的郭老夫人、袁夫人都没有说话,哪里就轮到我们多管闲事!”

      周少瑾深以为然。

      突然觉得要是五房被分了出去,好像也是件挺不错的事!

      时间转眼间就到了六月,周镇的生辰快到了。

      周少瑾把自己亲手给父亲做的两件衣裳,两双袜子,一个扇套,一个镜套,还有两个荷包,并给继母李氏做的一条裙子,以及其他和周初瑾一起准备的寿礼让马富山家的送去了南昌周镇任上。

      东西寄过去不过半个月,周少瑾和周初瑾就收到了父亲周镇的回信。

      周镇在信中除了叮嘱她们姐妹要孝顺长辈,小心安全,不要表兄妹们置气之外,还提到了周少瑾寄去的衣服穿着很合适,李氏很喜欢之类的,最后还给周少瑾和周初瑾姊妹各寄了一张二百两的银票,说是李氏给她们姊妹的体己银子,给她们姐妹买胭脂花粉的。

      可见想和继母和平相处,并不是那么困难的。

      周少瑾把银票收到了箱笼里。

      周初瑾却觉得心疼,她揽了周少瑾的肩膀,道:“你若是不愿意,大可不必如此!我们籍贯在金陵,理应从金陵出嫁。”

      如果说一开始周少瑾是如此打算的,可重生之后的这几个月里,却让她有另一番感触。

      她道:“姐姐,做件裙子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却能让父亲高兴,这样不也挺好的吗?”

      周初瑾一愣,随后眼眶有些湿润,摸了摸周少瑾的头,抿着嘴对她笑了笑,道:“既然是举手之劳,那也给我做件裙子。要你上次画的那个什么海棠如意双蝶团花寿字锦纹……”

      “哎哟!”周少瑾跳了起来,“那是绣袜带的,哪能绣在裙子上?岂不要把人眼睛绣瞎了?”

      “你不是说很容易吗?怎么?我让你绣你就推三阻四了?”

      “那我给你绣个五彩云锦团花好了,也很漂亮……”

      “其他的我都不要,就要那个海棠如意什么锦纹的……”

      “姐姐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姐妹们在屋里嘻嘻哈哈的推搡了一番。

      周少瑾却奇怪。

      按理说,程池还没有成亲,他屋里的针线应该由母亲郭老夫人管着才是。怎么却从来不见他的丫鬟到郭老夫人这边来拿个花样子或是要个裁剪的。

      难道是平时自己没有留意。

      周少瑾多了个心眼。

      却发现程池不仅这些生活琐事从来都不曾和寒碧山房这边有接触,就是日常的嚼用,寒碧山房这边也不管。

      如果不是知道还有程池这么一个人,她都要以为郭老夫人只生了程泾和程渭两兄弟。

      周少瑾想起上次见到程池和郭老夫人相处的情景。

      谁家的母子见了面不说些家长里短的,嘘寒问暖的,却坐在一起下围棋的……

      郭老夫人和池舅舅之间,好奇怪啊!

      ☆、第六十五章 针线(粉红票210加更)

      周少瑾觉得程池像雾中的山,看似清楚,可你若想仔细看清楚,却怎么也看不见。

      而周初瑾得李氏二百两银子的体己,和周少瑾商量回礼的事:“总不能白得了她的吧?显得我们很小气似的。金银饰品什么的,总觉不够诚心,吃食嚼用之类的,隔得又太远,只怕是东西还没有送到就坏在了路上……”

      周少瑾笑道:“那就再给爹爹和继母做几件冬衣吧!我看爹爹很喜欢的样子。”

      周初瑾想了想,还真就没有比这个更适应的。

      只是周初瑾也好,周少瑾也好,都很少给男子做衣裳,李氏的衣裳没什么问题,周镇的衣裳却有些拿不准。

      周少瑾想到程家是有针线房的,又仗着自己的女红不错,道:“请了常给沔大舅舅做衣衫的裁缝指点指点不就行了!”

      周初瑾点头称好。

      周少瑾就想提前从寒碧山房回去。

      这是自她在寒碧山房抄书以来的第一次。

      郭老夫人不禁奇道:“可是屋里有什么事?”

      “没有,没有。”周少瑾笑道,“是前几天我父亲寿辰,我做了两件衣服送过去,得了父亲的夸奖,继母还特意给我和姐姐寄了二百两银子过来,我就寻思着再给父亲做两件冬衣……”

      她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郭老夫人。

      郭老夫人呵呵地笑,道:“我还当是什么事呢?不就是要给你父亲亲手做两件衣服吗?让府里针线房的人帮着拿几个样子就行了,还到外面去请什么人?外面的人哪有家里的师傅手艺好。”

      周少瑾知道程家有个针线房,雇了江南顶尖的裁缝和绣娘,但他们只给程家长房、二房的老太爷、老爷和太太做衣服,就是程汶也不敢麻烦他们。

      至少四房就没找过程家的针线房做衣裳……

      她不由心动。

      江南顶尖的裁缝和绣娘……和普通的裁缝、绣娘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周少瑾斟酌道:“这,合适吗?”

      “有什么不适合的?”郭老夫人笑道,“要不是你们姐妹孝敬父母的,照我,就让针线房的给你们做了。”她说着,喊了碧玉进来,“你陪着二小姐去趟针线房。看二小姐都要问些什么,让她们好生地告诉二小姐。”

      碧玉笑着应是,带着周少瑾往针线房去。

      路上,她向周少瑾说起针线房的情景:“有个胡师傅,总管着针线房。他只给老祖宗做衣服。几位爷的衣裳都是他的徒弟做……绣房的大娘姓章,不过二十出头, 去年才进府。夫人生辰时穿的那条大红色百花穿蝶的马面裙就是她绣的,那蝴蝶,栩栩如生的,像要飞出来了似的,就是老夫人看了,都说好。她这些日子奉了老夫 人之命,在帮二小姐绣百子戏婴的襁褓……”

      程箫的产期在九月,程家这边要送洗三礼,满月礼和百日礼,这襁褓就是满月礼外家必送的贺礼之一。

      周少瑾问:“箫表姐那边可有消息过来?”

      碧玉笑道:“上次送信回来说一切都很顺利,稳婆,产婆都已经请到了家里……”

      两人絮叨着,到了针线房。

      程家的针线房不大,是个占地不过一、两亩的小院子,四面都是三阔的厢房,天井里一株合抱粗的老槐树,树冠如伞,遮阳蔽日,显得很清凉,有点像北方四合院的格局。

      她们走进去的时候,院子里静悄悄的,七、八个妇人正埋头坐在老槐树下做针线,老槐树树杆突起的疙瘩上还挂着做针线的荷包和小篾篮,气氛温馨而宁静。

      见有人走了进来,做针线的那些妇人不过匆匆地抬头瞥了一眼,又低下头去飞针走线,没有人上前搭话。

      周少瑾和碧玉被晾在了那里。

      碧玉歉意地看周少瑾一眼,低声道:“针线房的事多,又琐碎,以对于她们的脾气也不怎么好,二小姐您别放在心上。”说着,上前几步,高声道:“有人吗?我们是寒碧山房的,有事请教。”

      周少瑾莞尔。

      碧玉的性子真好。

      程家的针线房恐怕不是事多,而是脾气不好吧?

      不过,既然来了,少不得要看看再走。

      一个穿着围裙的三旬妇人从东边的厢房快步走了出来。

      她衣饰整洁,笑容殷勤,手上还戴着个顶针,热情地招呼碧玉:“原来是姑娘啊!可是老夫人那边有什么吩咐?”她说着话,眼角瞥过周少瑾,目光中有难掩的惊艳。

      碧玉暗笑,只当没看见,说明了来意。

      “原来是四房那边的小姐。”那妇人面露诧异,打量了周少瑾一眼,把周少瑾和碧玉迎到了东边厢房,上了茶,笑道:“碧玉姑娘领着二小姐来找我就对了。几位 老爷的衣裳现在都是我在做。不知道二小姐是要给周大人做几件什么样的衣裳?准备什么时候穿?南昌府那边我没去过,冬天比我们这边是冷些还是暖和些……”

      东厢房三阔的敞厅西边放着个大案板,七、八个妇人围坐在旁边,一声不吭地做着针线。

      周少瑾则坐厅堂的圆桌旁。她笑道:“我也没去过南昌府,不知道冬天的天气如何?我想,父亲那边肯定也不缺衣服,不过是我的一点孝心罢了。师傅看着给我推荐几个款式就行了。”

      “二小姐等等!”那妇人说着,转身就钻进了旁边屏风后面。

      有小丫鬟在门口道:“王娘子在吗?”

      那妇人皱着眉头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道:“什么事?”

      小丫鬟陪着笑脸道:“王娘子不记得我了吗?我二房识大奶奶身边的红蕊。我们家大奶奶想给大少爷绣个步步高升的斗篷,大太太听说要黑色的玉石做眼睛,一时没找到,就差了我过来看看您这里有没有?”

      “等着!”被称为王娘子的妇人不耐烦地道,转身又钻进了屏风。

      红蕊不免有些尴尬,但她还是笑着和周少瑾、碧玉打招呼:“姐姐们是哪个屋里的?看着面生?我是二房的,在识大奶奶身边服侍。”

      也就是二房程证的妻子郑氏的丫鬟。只是不知道是陪嫁过来的还是程家的世仆?

      周少瑾笑着和她点了点头,碧玉则小声向她引荐周少瑾。

      红蕊一看就是个来事的,忙上前给周少瑾行礼,亲亲热热地喊碧玉“姐姐”。

      王娘子找了四、五件衣服出来,道:“这个是平日里在家穿的,衣袖什么的都宽松些……这个是出客访友的,要选些挺阔的面料,肩袖这里,也要做得贴身些……”

      周少瑾见她说得在行,不禁竖了耳朵听。

      红蕊自然被撇到了一旁。

      她也沉得住气,安静地跟在她们身边听着王娘子说话。

      门外有人喊:“谁在屋里当值?”

      声音清脆。

      王娘子正讲到要紧处,听了也不搭理,继续和周少瑾说话。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