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音乐传奇_校对版by:就是芦苇》-第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此刻,几个在一边闲逛的半大小子,包括王小勇和刘俭,也被吸引了过来。二大爷的鼓槌可是个稀罕物,平时大家只是看着,谁也没碰过。此刻看到刘宇凡拿在手里,又要打鼓,都有些羡慕之意,也很想拿过来打一番,可却都怕打不好被人笑话。

        “小凡,打两下!”

        “对,打两下!”

        边上看着的人开始起哄。

        二大爷马华笑呵呵地在一边看着,已经做好了让刘宇凡胡乱敲一通,然后自己再拿回来,给他们示范一段,让他们好好羡慕一番的准备了。

        脑子里仔细回忆了一下二大爷马华刚刚打的节奏,刘宇凡双手扬起鼓槌,对着身前这面大鼓敲了下去!

      第八章 二大爷被震住了

        冬!冬!冬不冬!冬不冬冬不乙不冬冬!

        刘宇凡双手握着鼓槌,学着刚刚二大爷马华的节奏敲打了几下,听上去倒还有几分像,不过很明显不如二大爷马华打得熟。

        不过就算如此,也让边上那些等着看笑话的半大小子们很意外了。原以为小凡也就图个好玩,上去乱敲一通,没想到还真打得像那么回事。当然,和二大爷马华比,那还是差远了。

        “哟,小凡还中,有点味儿。”听着刘宇凡打的几下,二大爷咋巴着嘴说道。

        “就是左手还有点紧,敲上去听着声音总不一样。”刘宇凡一边打,一边感觉着,节奏上倒是对,但却找不到刚刚二大爷打的时候那种【创建和谐家园】如意的感觉。

        刘宇凡一边打一边琢磨,这一打就是好几分钟,二大爷没想到他这么爱打鼓,打得居然还有点模样,就有了点指点他的心思。

        “小凡呐,你这手腕儿太紧呐,另外手腕别向下,得对着。你把槌儿拿来,看二大爷给你打两下啊。”二大爷马华说着,伸手把刘宇凡手里的鼓槌要了过去。

        “哦。”刘宇凡站到一边,很是认真的看着二大爷打鼓。

      ¡¡¡¡¶þ´óÒ¯±ð¿´Æ½Ê±ååÀïåååݵ쬵«ÎÕס¹Äé³¶ùÖ®ºó£¬Õû¸öÈËµÄÆøÊÆÁ¢Âí¾Í²»Ò»ÑùÁË£¬¾«ÆøÉñÊ®×㣬¾ÍÁ¬ÄǼ¸ÈÕ²»Ï´Á³£¬»¹Õ³×ÅÒ»¿éÑÛʺµÄСÑÛ¾¦£¬¶¼Í¸×ÅÒ»¹ÉÁÁ¾¢¶ù¡£

        只见他双手轻轻握住鼓槌,手腕一松,槌儿就落到了鼓面上,随即一双手腕轻轻抖动,落在鼓面上的槌儿就像是有了生命一般,欢快地跳动了起来。一串极富弹力的鼓声传出,比刚刚刘宇凡打得好听多了。

        “看到没?打鼓这手腕子必须得活泛,不能捏死了。”二大爷一边打一边说,打到兴起处,整个上身都跟着大幅度地摆动,十分舒展。

        “对啊,活泛,不就是放松吗?我刚刚手腕总感觉僵硬,那是因为肌肉紧张,所以敲出来的声音也是死的、硬的,而二大爷整条手臂都十分放松,手腕也十分有弹性,所以敲出来的声音才有韵律感,再加上力度的变化,味道就出来了。”一边看着二大爷打鼓,刘宇凡心里一边想着。他有上一世数年的钢琴基础,再加上本身对于音乐的领悟力也不低,很快就明白了问题所在。二大爷说的“活泛”,和之前刘宇凡的钢琴老师说的“放松”其实就是一回事儿。

        “二大爷,让我再试试。”看着二大爷不敲了,刘宇凡跃跃欲试地说道,他急切地想把自己刚刚的想法印证一下。

        “给你,手腕儿得活,你得开腕儿。”二大爷递过鼓槌,讲了一句“术语”。

        “开腕儿,这个词儿用得好哇。”刘宇凡心里想着,双手握住鼓槌,心里不断提醒自己放松,同时调整了一下手腕的姿式,像二大爷一样,两手腕相对,轻轻打了几下,立即感觉到了和刚才的不同。

        “对,刚刚我打的时候,是握得紧紧的,然后用整条胳膊的肌肉力量提起来,砸下去,这样肯定不行,太死板了。现在我用手腕的力量,虽然声音不像刚刚那么响,但却比刚刚好听多了。可是……这样手腕好累啊。”刘宇凡一边打一边体会,可打了十几下之后,却感到手腕有些酸困。

        “二大爷,手腕太酸了,是不是我打得不对啊。”刘宇凡放下鼓槌,晃了几下手腕问道。

        “你呀,还得练呐,打鼓就是腕子上的功夫,你得开腕儿。”二大爷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懂什么方法,就知道一句“开腕儿”。刘宇凡也知道他说不出来啥,就说道:“那我再试试。”

        又拿起鼓槌,开始学着二大爷一开始打的节奏,继续打了几遍。这次比上次明显连贯了许多,虽然还是不如二大爷打得圆熟,但起码在外人听起来,也有七、八分像了。

        “哟,有那么点儿意思了,小凡还中,来,二大爷再给你打一段,看你能学出来不?”看到刘宇凡才打了几遍,就把自己刚刚打的那段秧歌鼓套子学了个七、八分,二大爷也有些惊讶于刘宇凡的学习速度。心下也有些想要考考他的意思,便拿回鼓槌,又敲了一段新的鼓点。

        “冬不冬不冬!冬不冬不冬!冬不冬不冬冬不乙不冬冬……”二大爷手腕翻飞,一串鼓声出来就像密雨般,听得人内心舒畅。

        这段明显比刚刚那段要难,刘宇凡仔细回忆了一下刚刚二大爷打的那四句,觉得前两句还行,后面第三句开始加花的地方还是有点没看明白,不过整体旋律已经在脑海里有了一个印象。

        “二大爷,我没听太清,你打慢点,再打一遍啊。”刘宇凡摸了摸脑袋笑着说道。

        “哈哈,小凡,这回不会了吧。”王小勇这家伙在一旁幸灾乐祸,几个半大小子也跟着起哄。

        “中,我再打一遍,你好好听着啊。”二大爷笑呵呵地说着。他喜欢打鼓,特别是有人看的时候,打得更是起劲。眼下有个刘宇凡,不光是看,还想和他“学”,人都有好为人师的毛病,二大爷更不例外,因此打得更起劲了。

        “恩,这下听清楚了,第三句应该是四个连续十六分音符接一个八分休止再接两个十六分音符。”刘宇凡脑子里已经浮现出这四句的基本节奏型,对于“【创建和谐家园】”出二大爷刚刚打的段子,心下已有十足把握。

        这就是有基础和没基础的区别。虽然也有天分特别高的,在不懂乐理的情况下单纯凭听就能模仿出简单的节奏和旋律,不过那毕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更复杂的旋律和节奏就力不从心了。但懂了乐理就不同,听出了基本节奏型,就可以准确、快速地“记”住音乐,形成深刻的印象。刘宇凡的乐理掌握得虽然不深,但对付这种简单的旋律,却足够用了。

        “这小子,还真有股机灵劲儿,不过这段儿是够呛了,我当初跟师傅学的时候,足足练了小半天儿才学会,他就听两遍就能打出来?嘿嘿。”二大爷年纪虽大,此刻却也起了孩童之心,仿佛期待刘宇凡出笑话般,笑呵呵地看着他。

        呼出一口杂气,刘宇凡脑子里迅速过了一遍刚刚记下的节奏,按着刚刚的姿式,手腕上下抖动,打了起来。

        鼓声响起,虽然没有二大爷刚刚打得有气势,也没有二大爷打得快,但……

        “冬不冬不冬!冬不冬不冬!冬不冬不冬冬不乙不冬冬……”

        四个乐句,脉胳清晰,节奏准确,除了没有刚刚二大爷打的时候那股【创建和谐家园】如意,抑扬顿挫的韵味儿之外,听起来竟然是无一处出错。

        二大爷愣住了。

        自己刚刚打的这段儿,是“打晴擦”,可不是秧歌鼓,他确信自己今天一天也没打过,刚刚刘宇凡肯定也是第一次听到。

        “他才听了两遍,就学会了?”

        虽然还很生,虽然还很慢,但那确确实实,是一处没错的“打晴擦”,而且,看那架式,手腕儿还真有几分活劲儿。

        “小凡呐,你以前,听过这段鼓?”二大爷疑惑地问道。

        “没有啊,就刚刚听你打两遍嘛。怎么样,二大爷,我打得对不?”刘宇凡乐呵呵地问道。

        “你再听听这个!”二大爷感觉自己受打击了,这孩子也太聪明得过分了,二大爷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灵活人儿”,从小就开始打鼓,打了大半辈子了,十里八乡还没服过谁。可眼下,这个小娃娃,才听自己打两遍,就学会了自己要学半天的“打晴擦”?

        “冬!古儿龙东仓!古儿龙东仓!乙冬冬!仓冬仓……”二大爷打了一套自认为比较难的套子,打完两遍后,当他把鼓槌递给刘宇凡时,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硬三棰,可算是比较难的了,当初自己练了两天多,还摸不到什么门道,这下让这小子知道知道什么叫真货,嘿嘿!”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二大爷还是希望看到这个让他受打击的小家伙露出为难的样子,来满足一下他的好胜心。

        “恩,这个节奏确实是比较难,好像是切分节奏,还有弱起,后面那个变化……”刘宇凡拿起鼓槌,嘴里一边嘀咕着,一边随意在鼓上敲着。

        “嘿嘿,小凡不会了。”

        “敲得不对,不对!”

        几个半大小子在边上起哄。

        刘宇凡好像没听到一样,脑子里一遍遍过着刚刚的节奏,把会地放在一边,重点练那几处不会的,过了片刻,信心十足地笑了。

        “二大爷,你看着啊,我给你打一遍。”刘宇凡自信地举起鼓槌,学着二大爷的样子,手腕轻抖,一串鼓声响了起来!

        “冬!古儿龙东仓!古儿龙东仓!……”一遍鼓下来,二大爷傻眼了。

        “一处没差啊!这孩子,这脑袋是怎么长的?这……这可是块天生打鼓的料啊!”看到刘宇凡一处不错地打出这段“硬三棰”,二大爷马华除了震惊,再也没有其他的念头了,那些半大小子也好不到哪儿去,一个个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刘宇凡!

      第九章 独特的风景

        “小凡呐,你以前是不是跟谁学过打鼓?”看着刘宇凡,二大爷马华掩饰不住惊讶之色,疑惑地问道。

        “没有啊。”刘宇凡摇摇头,心里却暗笑道:“自己是没学过打鼓,可有了一点音乐的底子,再学这种单纯的打击乐,并不是一件难事。不过这个理由,别说没办法说出来,就算真说出来,恐怕这些人也不会相信的。”

        “没学过,听两遍就能记下我这硬八棰?你小子不简单呐!”二大爷马华也觉得这个小屁孩儿之前没学过打鼓。从小到大,看着长大的呢。既然如此,二大爷只好把刘宇凡归为“天才少年”一类。不过二大爷这么想,倒也不算太离谱。不算前世的那点音乐底子,就说刘宇凡本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算是很出众的,只是因为前一世家里没有良好的环境,错过了最佳的培养时机罢了。

        “嘿嘿。”听了二大爷的夸奖,刘宇凡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笑了。

        “小凡呐,都几点了,赶紧回家吃饭!”远远传来老妈楚青的声音,却原来是已经到中午了,刘宇凡一心练习打鼓,却忽略了时间。

        “哦,就回去!”刘宇凡冲着远处的老妈喊了一嗓子,随即看着二大爷说道:“二大爷,你们下午还在村里演不?”他是被勾起瘾来了,刚刚的几下还没打过瘾,想着再练练。

        “后晌去王家村,你来不?来了二大爷教你打鼓。”二大爷马华心里也起了“爱才之心”,有心想要【创建和谐家园】【创建和谐家园】这个邻居家的小孩儿。

        “来啊。”刘宇凡一口答应下来。王家村是和大寨村相邻的一个村子,相隔不过一里多路,这点脚力对刘宇凡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刘宇凡心里惦记着学打鼓的事,回到家里很快就吃完了饭,随后把碗往桌上一搁,说道:“妈,我出去看秧歌啦!”

        “吃完饭就出去野,你可别光顾玩啊,寒假作业也写写,再过半年就考初中了,好好用点劲啊!”老妈楚青说道。

        “知道啦!”刘宇凡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人早已经一溜小跑没影了。

        “寒假作业?”刘宇凡心里无奈地叹了口气,想起寒假作业就很无语。明明对自己来讲简单至极的东西,却还要重复写上几十遍,刘宇凡觉得这简直就是谋杀时间浪费生命。没办法,现在是标准的应试教育,为了出成绩,所有的老师几乎都用同一个“法宝”,那就是压作业,不断让学生做题、抄课文,强迫记忆,做为重生者,这恐怕是刘宇凡最不愿意重温的记忆了。

        暂时将寒假作业的烦恼抛到一边,远远地听到锣鼓的声音,刘宇凡的心里又开始兴奋起来。

        刘宇凡想学打鼓,可不单纯是为了好玩,他有自己的理由。

        以刘宇凡目前的环境和能力,想直接接触钢琴恐怕是极不现实的,别说家里的条件不允许,就算是整个县城,恐怕也不见得有一架钢琴。在1994年,虽然改革开发的春风已经吹遍了中华大地,很多地方已经蓬蓬勃勃地发展了起来,不过这个比较偏远的北方县城,依然显得缺少活力,特别是文化氛围,更是几乎绝迹。

        所以,刘宇凡只能抓住身边一切和音乐沾边的东西,让自己不断去温习、感受。

        “学习打鼓对练琴还是有好处的,起码可以锻炼手腕。”刘宇凡心里这样想着。刚刚上午在学打鼓的时候,他就意识到这一点了。在所有的钢琴基本功中,手腕的功夫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腕子不灵活,对力度的控制就不自如,放松的状态也不容易找到。

        “而且,练习打击乐可以培养我的节奏感,节奏感是音乐的骨架。”刘宇凡一边走心里一边想着。他现在暂时没有什么计划,上午和二大爷学了一会儿打鼓之后,他就决定要趁着这一个春节的时间,跟着二大爷好好练习练习打鼓。

        王家村是一个总人口不到一千人的小村庄,只相当于三分之一个大寨村。一条河把村子分成东、西两部分,河东是大王家村,河东是小王家村。当然,这只是村里人一个习惯的叫法,其实还是一个村委会在管理。

        刘宇凡来的时候,秧歌还没开始。二大爷和几个拍擦的正在那儿“热场。”当然,也不乏有爱听打鼓的村里人围着。王小勇他们几个还没有来,对于看秧歌,他们并不是那么热衷,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那种热闹的气氛和秧歌场边上的一些买小吃的。不过此刻,到是有些外村的孩子围在打鼓的旁边。刘宇凡看着眼熟,却想不起来叫什么,大概是自己曾经的初中同学吧,毕竟人太多,刘宇凡也不可能一一记住。

        “小凡来啦。”二大爷看到刘宇凡,笑着打了声招呼,手底下却没闲着,正敲着一通“开门鼓”,打得很是起劲。

        “恩”,刘宇凡笑着点了点头,也不打断二大爷,只是向前挤了挤,仔细地看着二大爷打鼓。

        “二大爷的腕关节很灵活,恩,重拍的地方要加上大臂的重量。”

        “这个滚儿很急,单靠手腕达不到这样的速度,应该还是利用了鼓面反弹的力量。对,落下去之后手腕要立刻放松,这样可以得到一部分反弹的力量。”

        刘宇凡一边看着,一边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印证,越来越发现有许多的地方有共通之处。看来,多涉猎一些东西,对学习钢琴是有促进作用的。

        打了一段儿之后,二大爷收了鼓槌,递给了刘宇凡道:“小凡呐,给你!”

        “华头,这是哪家的孩子啊。”一个打擦的跛子问道。

        “建军家的大小子,可灵着呢,前晌午听我打鼓,听两遍就学会了。”二大爷马华说道。

        “哦?真的?来打两下试试,我给你堵镲!”那个跛子笑着看着刘宇凡说道。

      ¡¡¡¡´òïïÒ²ÊÇÓн²¾¿µÄ£¬ÒªÏëºÍ¹ÄÅäºÏÆðÀ´£¬±ØÐëÒªÓнÚ×à¸Ð¡£ÒòΪ´ó¶àÊýʱºò£¬ïïÊÇÒªÔÚһС½ÚµÄºó°ëÅÄÏìÆð£¬ËùÒÔ°´ÕÕÃñ¼äÒÕÈ˵Äϰ¹ß½Ð·¨£¬´òïïÒ²½Ð¡°¶Â¿Õ¶ù¡±¡£

        “好咧!”刘宇凡也不怯场,大大方方地扬起鼓槌儿,就开始打了起来。

        他打的正是刚刚二大爷马华打的“开门鼓”。“开门鼓”是秧歌鼓的一种,一般是在正式演出之前用作“热场”的,当然,不同地域的“开门鼓”,形式也不尽相同,但大体的骨架还是差不多的。

        “冬不龙冬冬!冬不龙冬冬!咕儿龙冬龙冬乙不龙冬……”刘宇凡出手“不凡”,除了灵活度因为手腕的关系和刚刚二大爷差了一些外,在速度上竟然是一般无二,几个“加花儿”的地方也是规规矩矩,没有走一点板。

        “哟,这小孩儿还真有两下子!”这下,其他几个在旁边看热闹的打擦的乐师,也纷纷感叹起来。这个刚十多岁的小孩儿,此刻的表现就像是一个老手一样,打得满是那么回事。刚刚心里还有些看热闹的想法,现在一点也没有了。而且,被刘宇凡的鼓声勾起了瘾,纷纷给刘宇凡堵起了镲。

        几个四、五十岁的大人围着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打镲,这样的情景显然引起了围观人们的注意。看刘宇凡打得精神,不时有好事的喊一句“好”,围观的人愈加的多了。

        刘宇凡双腿微曲,稳住上身。一边打着一边感受着手腕、小臂、大臂的配合,感受着从鼓面上传来的反馈的力度,感受着刚刚二大爷打鼓时的神韵。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的鼓声,正在一点点的发生着变化,变得更加流畅,更加熟练。

        二大爷马华眯着眼看着刘宇凡,掩饰不住眼底那抹喜爱之色。

        说起来,这二大爷马华也是村里一个“传奇”人物。自小聪明,学什么通什么,只是时运不佳,读书的时候顶撞先生,断了学业,在社会上闯荡又因为性格太强屡被排挤陷害,自视“清高”的他又不屑于和那些人一般见识,所以一生潦倒,而且终生未娶,无儿无女,说起来也是个可怜人。

        二大爷马华和村里人闲聊的时候,最喜欢说自己年轻时候的事迹,什么“上课的时候一个问题问住了先生”,什么“村里某某有出息的人,原来就是跟在我【创建和谐家园】后面转悠,是我一条妙计指点,才有今日之成就”之类的。二大爷还爱讲古,而且动不动“指点江山”,冒出一句“我笑刘备不知天时”之类的话。有时,刘宇凡觉得二大爷很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已”。当然,二大爷比孔乙已强些,起码他会种地,不会被饿死。

        虽然二大爷这等人物,在村里的地位不高,但二大爷是个“能人”,却是大伙儿承认的。他棋下得好,鼓又打得好,而且,又会讲古,在没多少文化的村里人面前,也是受些“敬重”的。

        眼下,二大爷看着刘宇凡对打鼓“一点就通”,心下也很有那种得遇“知音”的感慨,大概也觉得刘宇凡这种“天才”,很像年轻时候的自己吧。

        就这样,在寒假没开学的这段日子里,除了写那些无聊的寒假作业外,刘宇凡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了和二大爷学打鼓上。秧歌队正式演出的时候,他就在二大爷边上看着,等没人的时候,他就“抢”过鼓槌练了起来。到后来,偶尔也有一些不太重要的场合和简单的段子,二大爷也放手让刘宇凡去打。就这样,到了快结束的那几日,这支秧歌队居然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这支秧歌队有一个打鼓的小孩儿,很有意思。而且,刘宇凡打鼓也很有“范儿”,不时会让围观的人拍手叫好。到了后来,秧歌头儿居然也认可了刘宇凡,每天接的“彩头”居然也分给了刘宇凡一份。重生到现在,刘宇凡第一次,靠着自己的音乐“天分”赚到了一笔小收入。虽然不多只有六十多块,可也让刘宇凡偷着乐了好几天。

        当然,最让刘宇凡开心的并不是这个,而是自己在音乐方面的收获。

        这十几天下来,刘宇凡最少学了七、八个段子,除了一些难度较高的段子外,基本上秧歌鼓已经可以从头打下来了。而且手腕也比之前灵活了许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11: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