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音乐传奇》-第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便宜不了了,我告诉你,你花钱买个好东西,回去管保你用不坏,要不你再加五毛钱,我再给你搭瓶墨水,我们这儿都是正宗的驼鸟墨水,都买七毛的。”

        一对母女终于被薛铁柱说动了,掏钱买了钢笔,薛铁柱熟练地拿出一张划满了笔道的硬纸板,打开一瓶墨水,把钢笔尖蘸了点墨水递给了那小女孩儿。

        “来试试,看好使唤不?”薛铁柱说道。

        小女孩儿在上面写了“驻马营中学”几个字,虽然算不上漂亮,可还算工整,看样子是那里的中学生。

        “这字儿写得多好看,一看这孩子学习就好。”薛铁柱适时的在一旁夸奖道,买笔的妇女有些得意地接过话说道:“这不期末考试考了个全校第二嘛,他爸说买个笔奖励一下。”

        “我说呢,这孩子真有出息,将来肯定能考个好学校。怎样,笔好使不?”薛铁柱笑着问道。

        “挺好使的。”女孩儿笑道,显然刚刚刘宇凡大姨夫一通话也把她夸晕了。

        母女两个人买完了笔,心满意足地走了,刘宇凡大姨夫这才转身招呼这一家子,不远处在服装柜台的大姨楚蓉也走了过来。

        “刚到的?”楚蓉热情地和刘宇凡一家打着招呼。

        “恩,你这儿挺忙啊。”刘宇凡老爸笑着说道。

        “可不?这两天都没闲着,快过年了嘛。”薛铁柱笑着说道。

        “是啊,都走不了道了。”楚青点头说道,随即看了看四周问道:“小哲呢?”

        “哦,这大集上的挺乱的,我让他在家呆着呢,他爷看着呢。”楚蓉说道。

        小哲大名叫薛东哲,和刘宇凡同岁,只是生日比他大上几个月,和刘宇凡很玩得来,属于死党那一类性质的。那时候只要放寒暑假,薛东哲总去找刘宇凡玩。

        这家伙,应该是个小胖子吧。刘宇凡心里有些好笑着想着薛东哲的样子。

        “哦,那我们就不呆着了,得赶紧赶集买东西去,赶头晌还得回去呢。”刘宇凡老妈说道。

        “着啥急啊,呆会儿再走呗,外面人挺多的。”刘铁柱笑道。

        “不了不了,你们忙吧,我们一会儿买完东西再回来。”楚青说着,对刘宇凡和刘晓冉说道:“你们俩跟我走,先给你们买衣服去。”

        “哦。”刘宇凡应了一声,跟在老妈身后。这是他家里历年的“惯例”,老爸刘建军去买菜,楚青则负责给两个孩子买过年的衣服。几样肉菜,一人一套新衣服,一点鞭炮和新日历,这就是刘宇凡家全部的“年货”。

        街上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走一步都觉得很困难。楚青不断地叫着两个孩子跟上,拉着两个孩子的手一刻也不敢松开,这么多人,要是把孩子挤丢了可没地方找去!要知道这年月可没有移动电话。

        卖十三香的小摊上散发出来的香味、买鞭炮的偶尔试放几个二踢脚散发出的硫磺味、买卤虾和腐乳的摊子前散发出的咸腥味、老烟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刺鼻的旱烟味、驻马营特产的大饼裹肉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熏香味,空气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味道。

        “这或许就是年味吧。”刘宇凡闻着空气中的味道,暗想道。

        “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像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一样难忘记……”路边露天音像摊上,老旧的单卡录音机播放着郑智化的《水手》,眼下,正是这首歌红遍大街小巷的时候。当然,对于大地方来讲,这首歌已经“过时”了。在偏远的农村,似乎总和流行风潮合不上拍。

        听着这首歌,刘宇凡情不自禁地哼了起来,脑子里却下意识地闪过一连串的内容:唔,伴奏的电子味太浓了,这个地方的顺阶贝司用得不错,唉,要是间奏的地方有点失真吉他的音色就更好听了……作为一个颇有基础的业余音乐爱好者,刘宇凡也具备一定编曲和配器知识,听到一首歌的反应自然和普通人有所不同。

        有点不舍地离开了音像摊,刘宇凡同学很有买一台收录机的冲动。虽然在后世像什么MP4、IPOD、手机什么的早就把收录机淹没到了历史的长河里,不过现在,收录机却是刘宇凡欣赏音乐的唯一途径。很可惜,就算是这么一台古董级别的收录机,也不是当下刘宇凡同学能够拥有的,一百多大元呢。他要敢说,他老妈楚青绝对会踢他【创建和谐家园】。

        一排排花花绿绿的衣服,如同磁石般吸住了楚青的脚步。女人对衣服向来没有免疫力。不过楚青看了一阵,并没有买,而是轻车熟路地来到了儿童服装区,开始给两个孩子挑起了衣服。刘宇凡看在眼里,心里一阵难受。小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老妈给他们买衣服有什么,现在想起来,老妈也是女人啊,过年了谁不想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辛苦操劳了一整年的楚青,却不舍得给自己买哪怕一双新袜子。父母对孩子的爱,从来不挂在嘴上,然而却是最深沉的。

        老妈先给妹妹晓冉买了一身衣服,紫色的绒布带花纹的上衣和深绿色的裤子。看着这颜色的搭配,刘宇凡实在是有些无语,不过小丫头倒是挺喜欢的。也难怪,刘宇凡的眼光和他们差了十几年呢。

        接下来是刘宇凡的衣服了,虽然楚青还是想再给他买一套“军装”,毕竟在男孩子的衣服摊上,这是最多的了。可在刘宇凡“宁死不屈”的坚持下,总算是换成了一件黑色的布夹克和裤子。

        回去的路上老妈还在埋怨:“你这孩子是越大越犟,那是啥破衣服啊,哪比得上那军装好看?大过年的穿一身黑,像啥!”

        刘宇凡跟在老妈身后,一声不吭,反正自己的目的达到了,老妈爱说就让她说去吧,反正自己不会再穿那件可笑的“军装”了。

        娘仨在集上又逛了一会儿,买了些青菜和水果,虽然说是水果,也就是苹果、梨和山楂什么的,那些南方的香蕉、桔子在这时是根本看不到的。虽然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不过也装了满满一袋子。

        “没啥要买的了,我们到你二姨那儿等你爸吧。”楚青对刘宇凡和卢晓梅说道。

        “妈,我想逛逛书店。”刘宇凡指着对面一家叫做“三味书屋”的小书店说道。

        “看啥啊,这么多人!等有空再看!”楚青急着回去,可不想耽误功夫。

      ¡¡¡¡¡°¾Í¿´Ò»ÑÛ£¬Ò»ÑÛ£¡¡±ÁõÓî·²ÓÖêñÉÏÁË¡£

        “这孩子,越大越不好管,就一会儿啊。”不管怎么说,儿子喜欢看书,又不算啥毛病,楚青虽然是一个农村妇女,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还是不含糊的。

        “哎,知道啦。”刘宇凡说着,几下钻进了书店里。

        和外面的热闹相比,书店里倒很冷清。也难怪,书可不是必备的年货,这年头看书的除了学生,恐怕就是有闲心的老师和上班的了。

        书店很小,十几平方米的样子,三面墙上都是用角铁焊的书架子,大多数是武侠、言情小说和学生辅导书。

        老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瘦小男子,正围着中间的炉子一边取暖一边看小说,看了刘宇凡一眼,也不理他,低下头继续看。

        刘宇凡可不是来借小说看的,眼神四下扫了一圈,终于发现了两排工具书。

        “养鸡实用技术、象棋十大残局、李小龙绝命三脚……”刘宇凡快速扫了两眼,并没有发现有“音乐”字眼的东西。虽然在意料之中,可还是有些失落。驻马营是附近十里八村最“繁华”的地方了,可对于刘宇凡来说,这里是一片文化的沙漠,至于他热爱的音乐,在这里如同天堂一般遥远。

        看到刘宇凡转身想往外走,书店老板含糊不清地搭了一句,“找什么书?没找着?”

        “恩,没有。”刘宇凡说着,声音里难掩失望之色。

        “叫啥名,你要真想要,下次进书我给你问问。”书店老板习惯性问道。

        “行吧,那我把书名给你写下来,你帮我问问有没有,要有我肯定要。”刘宇凡说着,拿过放在旁边桌子上的圆珠笔,用工整的楷书写下了“《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几个字。随后放下了笔,转身走出了书店。

        “音乐理论基础?”书店老板看了一眼书名,有些意外地看着那个已经走出店门的孩子,摇摇头又把笔记本扔在一边。

        跟着老妈楚青回到百货商店,大姨楚蓉迎了出来。

        “都买完了?看这一大袋子。”看到这娘仨儿,楚蓉笑着说道。

        “哎呀,这人也太多了,建军还没回来呢?”楚青把一篮子东西往地上一放,活动了几下胳膊问道。

        “没呢,来进来等会儿吧。”楚蓉说着从身后拉了一把椅子。

        “不用了,我就在外面站会儿吧,哎,小冉,你别乱摸啊,摸坏了!”楚青看着女儿正隔着玻璃看着柜台里面的玩具,连忙说道。

        “不怕的,让她看吧。”楚蓉说着,从柜台里面拿出两个冒着热气的大饼裹肉,冲刘宇凡和刘晓冉说道:“来,你俩一人一个!”

        “哎呀,你给孩子买这个干啥,挺贵的!”老妈一阵埋怨。

        “吃呗,小孩子饿得快!”楚蓉一边说着,一边把大饼裹肉递了过来。

        “谢谢大姨!”刘宇凡接过来给了妹妹一个,自己撕开外面的油纸,一股扑鼻的香味顿时传了出来。烟熏的猪头肉,自家灌的秘制香肠,用刚出锅的薄薄的大饼一裹,光是那香味就让人直流口水。刘宇凡走了半天也确实是饿了,张口就咬了一下,顿时满口生香。

        “好吃!”刘宇凡一边大嚼一边含糊地说道。

        “呵呵,这孩子!”楚蓉看着刘宇凡的吃相,乐了。

        不一会儿,刘建军拎着两大编织笼东西回来了,进来就大声说道:“可回来了,这人多的,走不动道!”

        “都买的啥啊。”楚青翻着丈夫买回来的东西,不时地埋怨着。

        “又买香蘑,这玩儿挺贵的!”

        “炖肉的时候放两块儿可香了!”

        “这和树皮差不多的是啥啊。”

        “哎呀,那是陈皮,炖肉用的,你别翻了!”

        “净瞎买!”

        ……

        看着老爸老妈逗嘴,刘宇凡突然有一种很温馨的感觉。

      第七章 高手在民间

        从集上回来,楚青就又风风火火地忙活起来。她是个闲不住的女人,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可在她的一双巧手下,却显得井井有条,充满活力。

        老爸刘建军还是一如既往地当他的“大忙人”,到年底了,村里买电器的多,他这个“明白人”每天的“业务”也明显多了起来,当然都是免费的“义工”,老妈楚青是个懂理的明白人,虽然有时候看到自己男人天天给别人“白忙活”,心里有些不乐意,不过只是偶尔嘴上埋怨几句,却从来没有拦着过。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也不是啥大事儿,这就是楚青朴素的思想。

        至于刘宇凡,这两天是彻底撒开了欢儿的疯了一把,不是谁都有机会重新经历一次童年的,虽然刘宇凡的心性已经是快三十的成年人了,但玩起童年的游戏还是那么令人快乐。当然,他的快乐,和那些小伙伴们是不一样的,更多是一种重温,怀念。

        大年三十,一大早楚青就起来忙碌起来。厨房里烟雾弥漫,夹杂着诱人的肉香。刘建军则是带着儿子女儿在大街上放鞭炮。物质生活匮乏的1994年,放鞭炮算是过年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不光是小孩,就连大人也乐此不疲。当然,这时代农村还没有多少富裕户,大多数人家买的也并不多,能买得起一捆(100根)二踢脚的,都算是有钱的了,一般也就买个三、五十根,再穷点的就买几根,意思意思就得了。

        中午的午餐很丰盛,自家杀的大公鸡,猪肉炖粉条,炸丸子,蒸闷子(一种用淀粉做的特色食品)……七、八个菜摆了一桌子,中间是一条白鲢鱼。空气中飘荡着诱人的香气,就连刘宇凡也情不自禁地咽了一口口水。

        “哇,都是我爱吃的!”妹妹刘晓冉更是高兴的跳起来,忙不迭地坐在凳子上,操起筷子就开吃了。

        都是一家人,也没那么多讲究,老妈楚青一声招呼,一家人围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了起来。

        这是刘宇凡重生后过的第一个春节,眼下,无论是刘建军还是楚青,都不知道,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儿子,已经具有了超越这个时代十多年的思想,而自己一家人的生活,也必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大年初二,大寨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汗一个,可不是白云大妈签售《月子2》)

        扭秧歌,算是农村过年最热闹的一件事了。村里爱热闹的,有点儿“功夫”的,无论男女老少,这几天都把压在箱子底一年的秧歌服换上,猪八戒背媳妇、跑旱船、八仙过海、白娘子……一个个传统段子轮番亮相,秧歌角们都踩着五、六十公分高的木高跷,有“艺高人胆大”的甚至踩着一米多高的高跷,还时而来一段惊险【创建和谐家园】的单腿跳,引得四周围观的老百姓纷纷叫好。

        这秧歌队一开扭就要扭到正月十五,一个村一个村的走,至于演出费,也没有固定的数目,都是看着谁家的日子好过,就去单独给谁家里扭上一场,十几分钟,而主人也多半会拿些点心果子或是十几二十块钱,秧歌头统一收起来,再按人头分,多少无所谓,图得就是一热闹喜庆。

        往往这样的场面,是最吸引小孩子的,不光是那让人眼花缭乱的秧歌,还有跟着秧歌队卖糖葫芦、雪糕冰棍、各种小玩具的小摊,都如同磁石一样吸引着一拨拨的半大小子。

        刘宇凡和王小勇、刘俭几个人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不时放一根“二雷子”,或是买一根“糖葫芦”吃,甚是开心。这两日,三人不断被家里大人领着到亲戚家拜年,也得了不少“压岁钱”,刘宇凡就有二十多呢,按照1994年的物价,这仨人现在都是“大款”。喜欢枪的王小勇甚至还花一块五买了一把“炮子枪”,宝贝得不得了,时不常拿出来打一枪显摆一番,让刘俭羡慕不已。

        不过刘宇凡的兴趣,自然不在这上面。带着两个人七钻八钻,就钻过人群,来到了秧歌队的“乐队”前。

        说是乐队,实则就是几杆唢呐,几面铙钹,再加上一面大鼓。围在乐手旁边看热闹的庄稼汉也不在少数,虽然他们不懂音乐,但却并不影响他们喜欢。特别是大鼓那独特的韵律,那极富动感的、厚重的声音,总能让听者热血沸腾。用农村的话讲,带劲儿!

        打鼓的是村里的二大爷马华。马华不但棋下得好,打鼓也是一把好手,十里八村有好几支秧歌队,可论打鼓,还真没多少能敌得过他,用村里人的话讲,那鼓打得硬!

        此刻,只见二大爷马华双腿微曲,身子前倾,眼睛微闭,双手似是松松地握着鼓槌,鼓槌却像用胶水粘上一般牢固,一双手腕上下翻飞,连带着槌头雨点一般落在鼓面上,带起一串鼓声。那鼓声时缓时急,时高时低,就如同一簇跳动的火焰般,让人心跳加速,好不过瘾。而二大爷马华显然也是享受得紧,打到兴起处,双槌齐轮,嘴里“嘿嘿”有声,“咚咚”的鼓声直震得人血脉贲张。

        刘宇凡的目光,紧紧地盯住二大爷马华的手腕,看着那一对上下翻飞,如同蝴蝶般灵巧的一对手腕,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跟围观的这些人相比,刘宇凡无疑是个“内行”,虽然他仅仅是接受了一段并不正规的音乐教育,但再不正规,毕竟也是正统的知识,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远不是那些只凭着“感觉”胡乱摸索的强上许多。就像是此刻,听着一阵阵鼓声,刘宇凡的脑子里不断模拟出一段段节奏型,同时涌出许多强弱、切分、反复……等等术语,理论和实践一一印证,让他越听越是入神。

        刘宇凡看二大爷打鼓看上了瘾,旁边两个家伙却有些不耐烦了,王小勇捅了捅刘宇凡道:“小凡,我们去那边看猪八戒吧”。

        “对啊,看猪八戒,快点啊儿,那边人多,一会儿挤不进去了。”刘俭也一脸兴奋地说道。

        “啊?”回过神儿来的刘宇凡看着两人,这才听清两人对自己说的话。可是,自己又哪里会对那些东西感兴趣?

        “你们两个去吧,我再看一会儿。”刘宇凡说着,目光又落在了二大爷起落的手腕上。

        “这有啥好看的,那我们先过去啦,一会儿去放炮啊。”王小勇说着,拉着刘俭走开了。

        刘宇凡下意识地“恩”了一声,继续埋头看二大爷打鼓。

        就这样,从早上一直到了中午,直到秧歌队快散场了,大家都三两散去吃饭了,刘宇凡还是呆在二大爷身边,其间看打鼓的人走了一拨又一拨,可刘宇凡却始终没有离开。

        二大爷马华自然也早就注意到了刘宇凡。鼓声一停,就咧开一嘴大黄牙,冲刘宇凡笑了笑道:“小凡呐,爱听打鼓啊?”

        “恩,二大爷你打得真有劲儿。”刘宇凡笑嘻嘻地说道,他这话也不是拍马屁,从他心里,也确实觉得二大爷打得好。音乐这东西有些时候是靠天分的,有些人受了一辈子正统音乐教育,也不见得成为大家,最多也只能是音乐学院里的老师,但有的人从来没有受过音乐教育,就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就能写出、奏出千古绝唱,就像瞎子阿炳。而二大爷,无疑是民间业余艺人里很出色的一类,虽然他不懂什么乐谱,但对节奏的感觉和把握,绝对不一般。刘宇凡这句夸奖,倒也是发自内心。

        “嘿嘿,给你玩两下?”二大爷有意逗刘宇凡,笑眯眯地把两个绑着红绸子的鼓槌递给他。之前也有不少毛头小伙子说想打着试试,可是当二大爷递过鼓槌的时候,却都一个个远远跑开了。农村人内向,开开玩笑还行,来真格的,都怕别人笑话。

        “真的?那我打得不好,你可别笑话我啊。”刘宇凡嘴上说着,手里却半点不客气地接过了那对鼓槌。

        “来,试试,试试!”二大爷嘴上说着鼓励的话,心里却有些意外,心道这小子还真中,不面嫩!

        鼓槌是好木料做的,足有擀面杖粗细,通体已经被用得光滑无比,入手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却更让人有一种想要用它打击鼓面的欲望。

        刘宇凡轻呼了一口气,站到了鼓边。

        此刻,几个在一边闲逛的半大小子,包括王小勇和刘俭,也被吸引了过来。二大爷的鼓槌可是个稀罕物,平时大家只是看着,谁也没碰过。此刻看到刘宇凡拿在手里,又要打鼓,都有些羡慕之意,也很想拿过来打一番,可却都怕打不好被人笑话。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13: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