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铸梦作者:银色纪念币》-第1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按照他的估计,高岗村环境恶劣,房子本身质量差,大多是砖头搭砌都是平房,年久失修,很多房子的产权也不清晰,能卖出五六百一平方就不错了。

        要不是因为【创建和谐家园】,这样的房子白送都没人去住。

        结果在高岗村晃悠了几天,打听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不过始终没打听到房价,拐弯抹角的问了好几户,对方要么是不置可否,要么就是含糊其辞,有的直接就把门给关上了。

        这不对啊,赵泽君清楚的记得,高岗村每年都会有不少房屋买卖。

        前几年,就有人抱着和他一样的想法,想等【创建和谐家园】赚一笔,结果买了几套房,一直没【创建和谐家园】,也租不出去,给套住了。

        这说明,高岗村应该有很多卖房子的,可怎么打听不出来呢?

        赵泽君琢磨了半天,总算有点想明白了。

        大概有几个原因。

        第一,城中村的居民存在特殊性。这群人,一方面比较排外,封闭;另一方面,城中村的居民相互间也存在各种大大小小的矛盾;

        自己这个外人贸然打听和钱相关的事,人家当然不愿意多说;

        第二,高岗村里的居民很多是租客,并不是房主,房子都不是他们的,他们怎么会操心买卖的事呢。这些租客中龙蛇混杂,听说还有逃犯,警惕外人还来不及,当然不会深谈。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在其他人眼里,自己压根就是个学生,脸庞稚嫩,嘴唇上一圈绒毛,连胡子都没长硬。

        素不相识的城中村居民,谁会把一个学生当真对待?

        赵泽君琢磨着,要买的也不是一套两套,仅仅靠着自己一个人去走家串户的打听肯定不行。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找中介。

      第二十五章 爱家房产

        2016年的时候,宜江市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少说有二十多家,其中有大型上市公司,也有几个人一间民房就敢开张的皮包公司,这些公司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吃了卖家吃买家,两头赚两头骗,擦边球打得滴溜溜转。

        不过赵泽君印象中,有一家叫做‘爱家地产’的公司相对要正规的多,虽然也打擦边球,但至少是合规合法,据说这家公司早期的信誉度一直非常好,直到拓展了房地产开发业务之后,这才泯然众人,开始朝歪路子上发展。

        目前宜江市为数不多的几家地产中介公司中,爱家地产就以信誉好服务好出名。

        不过赵泽君倒是没急着去中介公司。

        高岗村转悠了几天,给他一个比较深刻的启发:自己一个高中生,想要从事成年人的活动,就有必要改变一下形象。

        以貌取人是人之常情,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能免俗,包括赵泽君自己。出去办事,穿几十万一身,和穿几十块一身,受到的待遇和重视程度绝对不一样。

        长相年轻,短时间没法改变,不是说换个发型画个妆带个墨镜就能变成中年大叔的。

        衣着打扮倒是可以变变。

        不能太高大上,真买一套阿玛尼,不说他还没这么多钱,大部分人也看不懂。

        到步行街,选了一套李宁牌运动服,体操王子创立的品牌这两年红遍大江南北,大有杀阿迪屠耐克的势头,就是价格比较贵,一般的学生大多买不起。

        李宁店的售货员服务都比其他温州小品牌的要好得多,赵泽君一身地摊货进去,人家客客气气的接待从头到尾陪伴介绍,非常耐心。

        势利眼也分水准高低,李宁店的店员就算也有势利眼,至少是懂得察言观色的势利眼。

        现买现穿,舍命shopping,穿着新衣服,转身去了街对面的七匹狼,买了件皮夹克。

        对着镜子照了照,很满意,有点壮志凌云里,身穿美国空军制服的汤姆克鲁斯的味道。

        “您穿这件太帅了,像流星花园里的道明寺!”在880元的售价面前,女店员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赵泽君瘪瘪嘴,这马屁拍的太没水准,一下子就把我档次给拉低了好几条街。

        买了行头,赵泽君这才打了辆车,直奔爱家最大的一间门店。

        也不知道是不是新行头起作用了,刚推门进门店销售大厅,一个女中介就主动站起来迎接,客客气气的问:“先生您好,请问是买房还是卖房?哦,我们这里也提供租赁服务。”

        “买房,你们经理在不在,我直接找他谈。”赵泽君说。

        赵泽君脸庞依旧年轻,但对于2002年的普通人来说,一身加在一起两千的行头,完全可以搭配任何脸庞。稚嫩的就是年轻有为,年纪大的就是大器晚成,中年人则是事业有成。

        很顺利的见到了值班经理,一个四十多岁,看起来很敦厚的中年人,姓任,自我介绍递了名片之后,赵泽君知道这人叫‘任必达’,名字听起来不像中介,倒像是个送快递的。

        任必达不仅仅是总店的值班经理,还是爱家的合伙人之一。

        赵泽君简单的道明来意,任必达有些意外,问:“您是本地人?”

        “这和买房子有关系吗?”赵泽君问,现在好像还没异地限购的说法吧。

        “是这样的,我听您的口音是本地人,本地人很少会买高岗村的房子,我做房屋中介,当然希望顾客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不能昧着良心骗钱。实话实说,高岗村的房子,环境太恶劣,您要是准备自己住的话,我劝你还是考虑考虑。”任必达语气很诚恳的说。

        “我不住。”赵泽君笑笑,“买来投资。”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等【创建和谐家园】。”

        任必达没有任何意外,反而点点头说:“我估计也是这样。您可要想清楚了,那地方年年说要【创建和谐家园】,年年拆不掉,投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钱收回来。”

        任必达看出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是真心想买,这样有钱、任性的年轻人他见得太多了,自以为有眼光看到了黄金机遇,一旦决定要干,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不碰个头破血流不肯罢休。

        他劝了半天,并不是真的想打消对方买房的念头,开玩笑都不买房,他吃什么喝什么。

        在事先把话说清楚,责任撇干净,免得赵泽君买了房子砸在手里反过来怪他。

        话说到了,任必达话锋紧跟着就是一转:“当然了,高岗村在一环内,位置好,周边交通方便,将来肯定会【创建和谐家园】。如果您不等着钱用,买几套房子作为长期投资,效益还是不错的,说不定几年后一【创建和谐家园】,收益翻一倍都不止。”

        “对,我就是这么打算的。”赵泽君模仿着后世电影里富二代创业的自信表情,说:“房子具体怎么卖?”

        任必达在电脑上调出公司内部的全部数据资料查了一会,才说:“高岗村的房子比较特殊,以前我们也出手过几套,不按平方算钱,直接论套卖。”

        “按套算?怎么说?一套多少钱?”赵泽君问。

        任必达解释了一番。

        高岗村的房主主要分为两类。

        有一部分原住民有了新的工作,早就不在高岗村住了,这些人不急等着用钱,不会把房子低价卖掉。

        还有一部分人,比如孤寡老人,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丈夫外出打工的留守妇女,就一套房子,是生活的必需品,卖了房连个住处都没。

        也不是一定不能卖,但价格上肯定不能按照正常市价。

        高岗村的房子大多都是八十年代盖的平房,最早的一批房子甚至可以追溯到解放时期,面积普遍偏小,房型主要有三种:一间堂屋一间卧房,一间堂屋两间卧房;最小的只有一间房。

        最小的一居室不到十个平方,只能放一张床一张桌。最大的‘两室一厅’撑死也就三十平方。

        如果按照正常价格,以高岗村的地位和房屋现状,一平方能卖上五六百就不错了,也就是说,高岗村一套房子最便宜的甚至只要几千块,最大的也就一万多。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按照整套来卖,一居室,两万,一室一厅三万,最大户型两室一厅四万块。

        算均价,这个破城中村的房子远超宜江市平均水准,最便宜的大户型超过了市区商品楼的房价,最贵的‘小户型’甚至接近3000每平方。

        “房屋价格大概就是这样,波动不大。中介费买卖双方各收成交价的百分之一点五,也就是总价3%,不过通常都是买家给。您要是买的多,中介费可以商量。”任必达说。

        “有现房吗?”赵泽君问。

        “还真有。”任必达笑了,表情怪怪的。

      第二十六章 讨价还价

        巧得很,任必达本人在高岗村就有房子。

        说起房子,勾起了任必达的满腹回忆,这个精明的中介经理大概想让这套房子多一些传奇色彩,和赵泽君聊了不少往事。

        他祖父解放前就住在宜江市附近,那时候宜江市就几万人口,前后两条大街,说是城市,也就是个规模稍大点的镇子,高岗村那一片当时属于郊区农村。解放后城市扩大征地,任必达祖父就成了高岗村的第一批住户,在村里有四套连在一块的房。

        任必达的祖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去世后,三套给大儿子,也就是任必达的大伯,一套给任必达的父亲。剩下那个女儿早就嫁人了,一毛钱没分到。

        任家人也算是命苦加倒霉,上两辈子人都没活太久,任必达十岁出头,他父亲和大伯又去世了,任必达老妈改嫁,对方男人就一个条件:不许带任必达这个拖油瓶。

        于是房子又传到了任必达手上,十岁出头的任必达一个人住在高岗村那间‘一室一厅’里,每个月从后爸手里领点粮票,逢年过节偶尔亲妈会偷偷给他塞半斤糖票二尺布票,混着混着就长大了。

        任必达十几岁就出来讨生活,在火车站卖过鸡蛋,在街上投机倒把买冰棍,就这么一分钱两分钱的攒,改革开放后深圳宜江市两头跑倒卖录音机,终于在三十多岁赚了一笔钱,和几个二道贩子朋友一块,开了这家爱家地产。

        这段经历差不多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富起来的人的真实写照,赵泽君听完,点点头,说:“任总,你不容易啊。”

        “嗨,是我多嘴了,白白耽误你时间,这不是听你要买高岗村的房子,我琢磨着跟你交代仔细一些,哪知道说着说着我自己就刹不住车了。”任必达不好意思笑道。

        “那你这个房子,就是刚才说的那种一个堂屋,一间卧室的?”赵泽君问。

        “对。”任必达说,“高岗村大部分都是这类的。”

        “价钱上呢?”赵泽君问。

        任必达砸吧砸吧嘴,似乎犹豫了几秒,才下决心,说:“哎,老房子,留着它没人住,真要卖,还是有点舍不得,毕竟我在那住了十几年。这样吧,就按照我们刚才说好的,三万。”

        赵泽君没说行或者不行,反而摇摇头笑了起来。

        “任总,你太会做生意了,你不发财那叫没天理!”

        这个任必达,一脸老实相,说出来的话好像也是掏心掏肺,一直在为对方着想,最初劝不要买高岗村的破房免得被套,然后又讲了个颇为感人的个人奋斗史,卖惨求同情,卖理想求共鸣,一个穷小子依靠个人艰辛奋斗诚信经营改变命运的童话故事顿时跃然纸上,闻者无不感染心动。

        屁!

        从一开始,这家伙听自己说要买高岗村的房,他就在有意做套,这三万的报价要是没水分,赵泽君都能把自己眼珠子扣下来。

        两辈子和各路买卖人打交道,赵泽君就明白一件事:有错买的,绝对没有错卖的。

        再说了,改革开放第一批富起来的人,有奸人,有恶人,有浑人,有聪明人,就是没老实人!做投机倒把起家的,哪个不懂利益最大化,把低买高卖玩到了极致。

        上辈子赵泽君某种程度也是这样的人,这和个人品行道德无关,只要不坑蒙拐骗违法乱纪,通过提高商品质量和谈判技巧来追求利益,无可厚非。

        追逐利益,创造价值,是商人的职业道德,也是商人证明自己的手段,本质上和当官造福一方,做老师教书育人没区别。

        可以一手大把赚钱,另一手转手就把赚的钱散出去,交朋友,甚至做慈善,这两者并不冲突。

        同样的,赵泽君还价也是天经地义。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一开始不就说好了三万嘛。”任必达说。

        赵泽君也不着急,笑着说:“任总,问题是,一开始你没告诉你有房子啊。在告诉我你有房子之前,你就跟了我一个‘市场价’,然后忽然告诉我你正好有一套房子,按照市场价卖给我,这个套也太明显了点吧。”

        “你这个小老板,心眼太多了。”任必达给说笑了,即不承认,也不否认,沉吟了片刻,说:“这样吧,中介费我就不要了。”

        “任总,你自己的房子,咱们等于是直接房主和买家交易,你还提中介费?再说了,就是按照三万算,三个点的中介费也就一千块不到。”赵泽君说。

        “小老板,怎么说呢,三万不便宜,可是我也不急着卖。你看是不是这个道理?”任必达说。

        “是这个道理,可是话说回来,市场上的中介不止一家,高岗村也有小两千户呢。你看呢?”赵泽君说。

        任必达和赵泽君唇枪舌剑的交锋了几个回合,发现面前这个年轻人并非仅仅是有钱不谙世事,相反,比他想象中的更加精明,对于房地产行业还挺熟悉的,连地产业一些业内手段都一清二楚。

        他最初的确是虚报了几千块钱的价格。谈不上恶意,出于生意人的本能,对所有顾客都一视同仁,何况眼前这种年轻又有钱的顾客。

        任必达本人并不是太在乎那几千块钱,即然本对方看穿了,再装下去大家都没意思,市里中介公司有好几家,对于任必达来说,做成买卖壮大爱家,比赌一口气要重要的多,于是问:“小老板,那你看什么价格合适呢?”

        赵泽君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任必达之前的话有真有假。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19: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