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野性时代》-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小姐,我们卖的是国际知名品牌,一律不还价,请您谅解。”女店员微笑道。

      陈桃退到一边,不再说话。

      宋维扬自顾自走到货架前,拿起标牌仔细观察,突然转身问:“你们店里的衣服,都是港产a货吧?”

      女店员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尴尬说:“先生真会开玩笑。”

      “是不是开玩笑,你自己心里清楚,”宋维扬吩咐道,“老郑,开始吧!”

      郑学红拿出租来的海鸥相机,里面根本没有胶卷,就对准店内一阵狂拍,闪光灯差点没把店员的眼睛给晃瞎。

      “你们干什么?”女店员搞不清状况。

      宋维扬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拿出刚办好的记者证,吓唬道:“我是《深城特区报》记者马强东,正在做一个商品打假系列报道,很高兴贵店能够光荣上榜。”

      “马记者,我我我……我去找经理,你等一下。”女店员被吓得面如土色。

      根本不用汇报,那一阵闪光灯就已经把店长招来了,而且还听见了他们刚才的对话。

      这年头的记者绝对称得上“无冕之王”,当官的看到了都头疼,一篇报道出来很可能捅破天。

      那店长不敢怠慢,主动握手道:“马记者你好,鄙人是本店的总经理张国强。”

      “张经理你好,我叫马强东,《深城特区报》经济记者,这是我们的摄影记者老郑,”宋维扬简单介绍两句,突然板着脸说,“经过我们近期的暗中走访,发现沙头角这边所谓的国际名牌,都是从中英街采购的港产a货。我们总编对此非常重视,让我写一个系列报道。正好,贵店卖的全是假货,我希望能够采访张经理一下。”

      “误会,误会,马记者你看错了,本店从来不卖假货。”张国强说着就往宋维扬手里塞钱,100块,封口费。

      “钱,我是不收的,违反报社纪律。”宋维扬故意拿捏。

      张国强心中一紧,软声讨好道:“马记者,郑记者,大家都不容易,你看这事能不能私下解决,就不要见报纸了。”

      宋维扬语气缓和说:“你这里的衣服虽然是仿造的,但看起来质量还不错。”

      “那是,绝对高仿,用料都一样。虽然不是欧洲正品,但也是进口的港产货。”张国强连忙附和。

      “是不是港货,我要穿了才知道,”宋维扬指着陈桃说,“正好我表妹从关外过来,她可以帮你们试穿女装。”

      张国强顿时弄明白宋维扬的意思,敢情是来敲诈的。至于什么表妹?估计是刚泡到手的外地女工吧,舍不得钱置办衣服,就跑老子这里来打秋风了。

      张经理心里直骂娘,嘴上却热情道:“马记者,郑记者,还有这位小姐,你们随便挑,随便选,每人都可以拿一套回家慢慢试穿。”

      宋维扬说:“一套恐怕试不出来好坏。”

      “每人两套。”张国强气得吐血。

      “那我就不客气了。”宋维扬终于笑起来。

      “应该的,应该的。”张国强只能赔笑。

      半个小时之后,敲诈了服装店的三人扬长而去,分分钟消失得不见踪影。

      既然要做大事,那就得有一身行头充场面。郑学红的西装太老土了,陈桃的衣服则更糟糕,他们又舍不得花大价钱,于是乎就上演了刚才的那出好戏。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上下造假成风,即便是正规商场,都能随随便便买到一大堆假货。

      其中“温x皮鞋”成为假货的代名词,前后已经公开烧了三次,尤以87年那次闹得最大。起因是商业部长(也有说是部长千金)在某商场买了双皮鞋,穿一天就直接脱胶,新华社记者闻讯立即写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遂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打假运动。

      事后调查发现,商业部长买的那双皮鞋,其实不是温x产的……

      假货越打越多,老百姓苦不堪言,直到1994年终于出台《消费者权益保【创建和谐家园】》。

      于是一个英雄出现,他便是王海,专门买假货双倍索赔。王海走到哪里,当地市场就一片恐慌,竟然喊出“防火防盗防王海”的口号。当他抵达花都的消息传出后,花都几大商场的老总吓得连夜开会,大家统一口径,拒不赔偿王海买的几万元假货,逼着他去打官司。

      据1998年有人估算,光是王海对江湖游医的打假,促成卫生部下文件取缔,此举每年就能避免消费者20亿元的损失。

      咱们回到特区,距离中英街最近的沙头角,充斥着数不胜数的港产a货。

      特别是高仿名牌,几百块钱的进价,转手就能卖出十倍利润。这几乎成为当地人尽皆知的秘密,专门骗那些想去中英街购物,但又没时间办理特殊通行证的外地人——去中英街还要另行【创建和谐家园】。

      宋维扬只用了半天时间打听消息,半天时间踩点做计划,便轻轻松松弄到六套“总价值”过万的衣服。

      这种无本买卖做起来,宋维扬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黑吃黑什么的最有意思了。即便刚才那家店不上当,他们换一家即可,总有做贼心虚的愿意配合。

      陈桃快乐得像只百灵鸟,一路上哼着歌,笑道:“特区果然满地黄金,这么好的衣服,一分钱不花就弄到手了。”

      宋维扬提醒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是一锤子买卖,可千万别想着再来,否则早晚会被人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知道啦,我不贪心。”陈桃咯咯直笑,只想快点回去把新衣服换上。

      (今天有事,只有一更,明天三更补上。)

      013【拼桌】

      出租屋里,落地柜玻璃裂开一条缝,把镜中的宋维扬斜分成两半。

      领带是从路边摊买来的,大红色,金利来。衬衣领子笔挺有型,配合修身西服,有一种富家公子的潇洒贵气。中分发型也剪成利落短发,少了些奶油味,多了些精神和干练。

      跟刚离家时的形象相比,现在简直完美,至少身上的西装更合身了。

      “老弟,这领带要怎么套啊?快把我勒死了。”郑学红在旁边求助。

      宋维扬终于收回自恋的目光,转身教郑学红系领带。局长大人也不知咋弄的,已经把领带套成死结,栓房梁上可以直接用来上吊。

      二人还没把领带整明白,陈桃就从隔壁屋过来了。

      一身ol套装,波浪长发,身材高挑,【创建和谐家园】。特别是那黑色【创建和谐家园】配上高跟鞋,极致诱惑,令人浮想联翩,仅凭美色就能让无数男人心甘情愿被骗。

      “哎哟!”

      刚走两步,陈桃突然脚下一崴,吓得花容失色,精英白领女性的形象瞬间破灭。

      宋维扬笑道:“以前没穿过高跟鞋吧,多走走就适应了。”

      “脚大,鞋紧,不习惯。”陈桃小心站起来说。

      这姑娘浑身上下堪称极品,就是脚有点偏大。

      不多时,郑学红也收拾齐整了。

      三人穿着战袍,意气风发,走在村子里就像考察项目的侨商团队。

      公交是不可能坐的,太不符合形象,到了城区直接招来一辆出租车。

      “几位老板去哪儿?”司机问。

      宋维扬说:“深业大厦。”

      司机明显被他们的形象给欺骗了,打着方向盘套近乎:“几位老板是台商还是港商?”

      宋维扬说:“新加坡来的。”

      “原来是归国华侨,”司机顿时更加热情,拿出一张名片说,“台商和港商我遇见不少,新加坡的还真比较稀罕。你们要是在深城住得久,想出门随时打我电话,保证不绕路,我跟那些骗外地人的司机不一样。”

      “没问题。”宋维扬把名片随手交给陈桃。

      司机继续闲扯:“这位老板的普通话很标准,完全听不出来是外国人。”

      宋维扬说:“新加坡也讲普通话。”

      “你们不是讲粤语吗?”司机诧异道。

      宋维扬说:“讲闽南话的更多,但政府早就大力推广普通话了。”

      “这样啊,”司机又问,“你们来深城投资的吧,是不是又要开发什么小区?”

      宋维扬笑道:“是买了一块地皮。”

      司机顿时激动起来:“那个,老板,你坐我的车,咱们也是有缘分。小区要是修起来,能不能给我一个比较靠前的号?”

      “行啊,没问题,”宋维扬回头对陈桃说,“陈秘书,你把这位先生的名片收好,开盘的时候再联系他。”

      “好的,少爷。”陈桃无师自通,应付自如。

      好吧,其实是看琼瑶小说看太多,她觉得“少爷”这个称呼非常有逼格。

      司机还以为真遇到大富豪,乐得满脸开花,连连说:“谢谢老板,谢谢秘书小姐。”

      1993年的深城房地产行业,关键词只有一个,那就是——排队!

      罗湖那边的最高房价已经破万,却供不应求。但凡有新小区开盘,人们就挥舞着钞票疯狂抢购,中海集团开发的海丽花园,更是创下七天七夜的排队纪录。

      若能弄到一个靠前的号码,司机都不用买楼,把这号转手卖了就可以净赚上千元。

      接下来,司机对他们更加殷勤,沿途介绍着特区的各种情况。从政策新闻到街头传说,五花八门就没有重样的,倒是让宋维扬获取了不少有用信息。

      “老板,深业大厦到了。”司机轻踩刹车,稳稳停住。

      “多谢。”宋维扬微笑而去。

      ……

      三人直接找到大楼物业,宋维扬问:“你们这里还有写字间出租吗?”

      物业人员见他们似乎是大客户,立即微笑道:“整套的没有了,只有零散的办公桌位。”

      “办公桌位什么价钱?”宋维扬问。

      “800到2000不等,得看具体的楼层和位置。”对方回答。

      宋维扬说:“麻烦带我们去看看。”

      物业人员把三人带进一个写字间,指着角落说:“那个桌位就800。”又指着靠窗的说,“那个桌位1000。如果三位不满意,我们继续去楼上看,楼层越高,办公桌租金越贵。”

      “不急,我先看看情况。”宋维扬微笑道。

      整个写字间也就40平米左右,密密麻麻摆着十多张办公桌,每一张办公桌都代表着一个公司。

      1992年被誉为“创业之年”,深城和京城的写字楼全部暴满,阿猫阿狗都头脑发热开公司。到了1993年,你想在繁华地段租整套写字间,那是有钱都很难租到,除非你砸巨款让其他人滚蛋。

      宋维扬也不挑剔,满意点头道:“就那靠窗的,办手续吧,我先租两个月。”

      物业人员微笑说:“抱歉,我们这里半年起租。”

      “那你先忙,我再考虑一下。”宋维扬有点舍不得用几千块钱租办公桌。

      主要是宋维扬的资金有限,想租桌子只能郑学红多掏钱,而前期若是投入不均衡,后期分赃就有可能闹矛盾。至少心里会感觉不痛快——老子花钱更多,应该多分点才合适!

      物业人员立即走开,心头颇为鄙视,他还以为来了大客户,原来也是表面光鲜的穷鬼。

      郑学红低声问道:“怎么办?”

      “换一个大楼吧,这里太贵。”陈桃建议。

      “不急。”宋维扬笑道。

      朝办公间四下望去,宋维扬立即锁定目标——那是靠窗的一张办公桌,只有一个员工,而且还在悠闲看报纸。

      宋维扬走过去,出声道:“先生,你好!”

      那人立即放下报纸,说道:“你好,这里是‘顶好传统工艺品公司’,我们有根雕、木雕、竹雕、版画等十多种产品。本公司的挂靠单位是正宗国企,有20多位手艺顶尖的老师傅……你是看到广告来的吧,需要买点什么?对了,本公司只接受5000元以上的大额订单。”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08: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