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记事簿_校对版by:吾爱杨》-第1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老乡,你们挖这些石头干嘛呀?”心存侥幸的朱培江,只身来到海边,问起一个正搬着石头的村民。

        村民见朱培江,此时的他穿着大棉猴,带着眼睛,丝毫看不出电视里的样子,毕竟当时接受采访时要简单化妆的,是以,他根本就没有认出眼前这人就是参展绿石的“持有者”。

        听他语气和善,老乡就说道:“挖绿石啊,电视都报道了,这可是宝贝!忒值钱呢。大伙儿都在挖,还有外地过来的商人,咱要是不挖出几块来,可就没有了。”

        “哦!”朱培江点点头。

        回到韩俊身边,朱培江叹了口起气道:“我的妈呀!这么多人?”望着海里采石的人群,一抹忧色浮现在了朱培江的脸上。

        见朱培江面色凝重,韩俊微微一笑,说道:“朱叔,你有啥想法没?”

        “我光高兴绿石成名,却没想到,咱知道绿石宝贝,别人也一定会知道啊。”说着,摇了摇头道:“咱不能跟他们抢了,即便抢也捞不到好货色。”自嘲的一笑,朱培江接着说道:“我还以为这次赚了钱,可以多多雇人帮着采石头呢。”

      ¡¡¡¡ËûÑÔÓï¼ä£¬²»ÃâÓÐÐ©ÆøÄÙ£¬È´¼ûº«¿¡½Æ÷ïµØÒ»Ð¦£º¡°²»¹ý£¬ËûÃǶ¼Ïº£ÁË£¬Ò²²»¼ûµÃÊǸö»µÊ¶ù°¡¡£¡±

        “这话怎么说?”朱培江心头一亮,韩俊虽然年纪不大,可见解却是独到,如果不是他鼓励自己去北京参展,如何能有今天的局面?眼见海滩已经没有自己的位置,他却如此淡定,难道他还有更好的办法不成?

        韩俊却卖起了关子:“朱叔,你跟我来。”

        一路上,韩俊只是带着朱培江在峰山村里闲逛,之后又去了临近的几个村子,一路转下来,只让朱培江走的两腿发酸,他的体力可不能跟整天锻炼的韩俊相比,在加上旅途的劳顿,实在有些力不从心。

        “小俊,朱叔可不比你,我这一把年纪,你拉着我走街串巷的是什么道理啊?”揉了揉酸胀的双腿,朱培江苦笑着说道。

        “嗨!朱叔,你发没发现村里的建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朱培江凝眉思索,片刻,摇摇头:“没什么呀,都是普通的民宅,也不见什么突出的地方,再说,小俊,你拉我走了这大半天,不是让我看房子的吧?咱们是有点钱,可这钱也不能来买房子啊,又不是些值钱的房子。”

        韩俊听完他的抱怨,忍不住笑了起来:“朱叔,房子是一般,可你看院子了没?”

        “呃?”一说到院子,此时两人正立身于一普通的民宅之外,看着院墙,灰不溜秋的石质院墙,刚待说什么的朱培江忽然怔住了,走到墙根儿,细细摸索着院墙,陡然瞪大了眼睛望着韩俊:“绿石!?”

        “不错!”韩俊点头道:“就是绿石,我小时候听我爸说起过,咱海边儿的村子,盖房子用的石头一般都是从海里起出的石头,我奶奶家的院墙就是那绿石砌的,我已经落实了,绝对没问题。”

        朱培江听了不住点头,可忽然眉头一皱,不无担忧地说道:“小俊,既然是绿石……那人家……”

        “朱叔,村里的石院墙可不是泥巴糊的,结实的很,三五十年都不带倒的,你瞅瞅他的表面,光风化就得十多年了,不是老一辈的人,有几个知道的?”说着,韩俊那抹奸诈的笑容,连朱培江心里都有些一颤。

        “可咱拆人家院墙也不合适吧?”韩俊说的很好,可这也的确是个问题,不能不考虑。

        韩俊却早已成竹在胸,伏到朱培江耳边,如此这般地一说,听得他点头连连“好!好!好!就这么办!”

      第三章 好心人老朱

        冬天是封海的季节,忙年忙的又差不多了,腊月二十五这天,刚过完小年儿不久,雕龙嘴村的几个农妇闲来无事,趁着晌午日头正好,搬着马扎儿凑到一起聊天,张家长李家短的事情,是这些农村妇女最好的话题。在农村里,从来都不会缺少这样的话题。

        “你听说了没?村头的老刘头不知道交了什么好运,有人出钱帮他修院子哩。”一个胖头大脸的农妇边打毛线围脖边跟围坐在一起的几个街坊说着。

        “真假?我也看见了,施工队正忙活着呢。我还寻思他发了财,怎么就有钱修院子了,他那个院子几十年都没带修修的,要不是石头结实,估计早塌了。”她身边的一个街坊附和道。

        不过依然会有人质疑:“大腊月的动土能好?”

        “人家都是看着黄历来的,你不信自己回家看看黄历去。趁着年前修个新院子,新年新院子,心愿,多好听!”对于黄历这种东西,大伙儿都是深信不疑的。而一个好口彩,众人在腊月里更是注意,进了腊月门,都要说吉利话的。

        “那不是他自己出钱修的?”这番谈话很明显的引起了其他几人的兴趣,纷纷问道。

        “可不?听说是外村的一个姓朱的好心人,帮他修的,出砖,出人,那院子修的,啧啧,马平的水泥还贴着马赛克哩。”胖农妇得意地说道,好像是自己家的院子被人修了一样。

        “不会吧?还有这样的人?他脑子是不是叫驴踢了?”一个农妇发出了自己的质疑,登时引来一片哄笑。

        胖农妇不以为意道:“不能!人家精神着哩。要不我说老刘头交了好运了嘛。”

        她的说辞显然没有任何说服力,引来了更多的质疑:“那他为什么不帮着俺家修院墙?俺家那院墙也十好几年没修了,灰不溜秋的难看死了。看人家那砖墙的院子多平整,看着心里也舒坦。”

        “哎,我就不明白了,你说这人图的个什么?”另外一人说道。

        “我觉得吧,是不是他做了什么亏心事了?帮着村来人办办好事儿求个心安?”个中猜测不一而足,这或许只是其中之一。

        “那他还不如去上清宫拜拜佛呢。”她旁边的一人嗤笑道。

        只是她的话却引来了嘲笑:“上清宫是道士观好不好?和尚才拜佛,道士观哪来的和尚?”

        可还有更惨的人:“天杀的贼和尚!”却听一人哭天抢地道。

        “怎么了?”她的这番“表演”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我那天去上清宫,碰见个和尚,他说我有血光之灾,我花了20块钱买了个他开光的玉,叫我含在嘴里十二个时辰,【创建和谐家园】的那玉还掉色儿,我舌头都绿了!”

        “哈哈哈哈~”她的遭遇引来了众人的哄笑,却也不知不觉的跑题了,反正这种谈话根本也没有什么主题,跑题,乃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也没有人会去在意。

        只是几个农妇【创建和谐家园】正浓,路口一个穿着大棉猴的中年人走了过来,一脸谦和的笑容对她们问道:“几位大姐,不知道这是谁家的房子?”

        见他指着旁边的一栋房子,其中一个妇女站了起来:“俺家的,你找谁?”

        “哦,我不找谁,就是想跟你商量个事儿,我准备给孩子盖个房子,本来砖都买好了,可孩子非说喜欢石头垒的屋,这个当口,让我上哪去找石头去?见你们这些院墙石头不错,想和你打个商量,我出工出料,帮你们把院墙修了,换成砖墙,这些石头我回去处理处理,给儿子盖房娶媳妇,不知道大姐觉得怎么样?”

        他这话一出,几个妇女登时明白了过来这人是谁了,他就是那个好心人!原来是想给孩子盖石头屋啊?只是她们心里未免有些不屑,石头屋比起砖瓦屋来差的太远了,毕竟形状不规则不说,还要费更多的沙石泥水来取平,垒出来的房子笨拙而不好看,心里不由对这个可怜的老爹报以同情,同时也暗骂他那个不着调的熊孩子,哪有这么折腾自己老爹的?

        见那人面目和善,言辞诚恳,后面也有工人开车卡车过来,哪里还会有所疑虑?不过在农村都是男主外,女主内,这个农妇也做不得主,听完他说的,农妇也知道了他的身份,眼见好事儿落到了自己头上,不由兴奋道:“你就是那个老朱吧?我回去问问俺家男人,你等着昂。马上走开,不要回来。”说完兴冲冲地跑回了家。

        这个人,却正是“好心人老朱”——朱培江,可她这句“马上走开,不要回来。”实在让他摸不着头脑,等到周围哄笑四起……

        “这个疯婆子,碰见好事儿话都说不利索了。”

        他才回过味儿来,敢情她说的是“马上回来,不要走开。”心里不免有些好笑,却听到其他几个妇女其中有人有些试探地问道:“大兄弟,你家还要石头吗?俺家院墙也是石头的,我寻思着,你给儿子盖屋,不能只盖一间吧?她那个院子那么小,能行?不如上俺家看看,俺能做主,不用问俺男人。”

        见说话的这名妇女长得五大三粗,一脸的混理肉,朱培江暗自好笑,这样的体格,确实不用问她男人,嘴上去连声应道:“好好好,这敢情好,我还怕你们不同意呢。多多打扰,你看看这都快过年了,小儿又给我弄了这么一出,让我这么狼狈。”

        “你说的哪里话,当父母的,不就是为了孩子嘛!要不先走着?”

        “好!”

        朱培江一脸憨厚的笑容,跟随行的工人嘱咐了几句让他再这里等着那名妇女的归来,而自己则跟着说话的胖农妇去了她家,一见院墙,果然也是灰不拉几的老石头,心下暗自点头,说道:“行,你等着,咱慢慢来!”

        ……

        当天夜里,峰山村唯一的一家小酒馆内,朱培江拉着韩俊一杯接一杯的喝着酒,面色微醺的朱培江,喝一口,呵呵笑,再喝一口,再呵呵笑。

        见他情绪如此高涨,韩俊摇头不已:“朱叔,有没有这么可乐啊?”

        “小俊,你不知道,太有意思了。我上人家家拆院墙,人家还都把我当雷锋,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的。不过客辛苦你了,你就是我那个不着调的臭儿子,不过说起来,我要是有你这么个儿子,也不错啊,不行,我得找你爹商量商量,给我当个干儿子吧。哈哈!”

        韩俊脸色一囧,主意是他出的,再看到村民家的院墙大都是绿石之后,他便上了心,随着新闻联播的播报,接下来的几天里,滨海的日报晚报也是长篇累牍地对崂山绿石大唱赞歌。

        眼见下海的人越来越多,自己必须要走到他们前头才能获取最大的利润,本来朱培江想着一边挖石头一边慢慢发售,可他一不是当官的,二不是土匪,完全限制不了人家的行动,下海跟人家抢又显然不符合他文人的身份。

        韩俊早就知道,这里相邻的几个村子,早些年盖房基本上都用的海里的石头,也就是说,都用的绿石,经过多年的风化已经看不太出原来的样子,年久失修之下,也有不少人想换一换却一怕花钱,二怕麻烦。而韩俊这个用砖头换院墙石头的提议一出,立刻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只是峰山村离海边太近,韩俊和朱培江俩人的名声在那边又太响,如果最早去那边,恐怕漏了马脚,不如从周边的几个村子开始,效果却是意料之外的好!

        “B~B~B~”韩俊腰间传来一阵清脆的提示音。拿起看了看,上面显示着一行“注册好了,小祖宗,别折腾你老子了!”的字样,韩俊微微一笑,想着老爸纠结的表情,思绪又回到了几天前……

      第四章 韩俊的计划

        人,最怕的就是思考,一件貌似普通的事情,在细细思量之下,往往会得出一个让人意外的结果。

        当22号韩俊来到奶奶家,在看到海边的那种情景之后,虽然有些丧气,可在看到了奶奶家的院墙,一个想法不可抑制的产生了。

        但要如何更好的实现它,却要细细的思量一下了!

        “做生意,一定要学会借势,名气只是其一,宣传必不可少!”想到笔记里的一段话,韩俊隐隐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回到奶奶家,不管奶奶疑惑的目光,奋笔疾书了一下午,终于做出了他自从得到笔记一来,第一份自己的计划书。

        当天夜里,韩俊就打电话给老爹……

        “爸,明天买俩传呼机,咱俩一人一个!”打通了电话,韩俊开门见山道。

        “什么?”韩世鹏以为自己听错了,不免一愣。

        韩俊一字一顿道:“爸,我,要,传,呼,机!”

        “你要那玩意儿干嘛?”家里的经济条件好转,韩世鹏的口气自然也松动了许多。如果换做以前,定然是想也不想一口回绝的。

        “方便联系。以后用的着它的地方太多了。”

        电话那头间断的沉默过后,传来了父亲厚重而有力的声音:“行。”

        “另外啊,爸,你工商那边有没有熟人?”

        “你要干嘛?”

        “我想弄个绿石馆,明天朱叔差不多就该回来了,把那么绿石放家里也不合适,就算往外卖也不好看,你说呢?”

        “我早想过了,我给你找了个仓库……”韩世鹏早就料到自己儿子两卡车的绿石总放在母亲家一来碍事,而来绿石已经成名,显然贵重的东西放在院子里也不合适。早上一上班,就找到了下属单位利用职权给儿子弄了个空闲的仓库,位置还在峰山村附近也算意外之喜。别看户籍处名声不显,如果想办个农转非,落到市内户口,还真绕不开他们,是以,这样的事情,下面的单位还真急溜溜地帮着办了。不过对于儿子要成立绿石馆的事情,他倒没有想到。

        “爸,仓库事小,绿石馆事大,你想想,如果没有个好地方,难道让我去马路边摆个摊儿吗?金刀配玉鞘,要是没个像样的地方,金砖也能卖出板儿砖的价来。”心中已然有定计的韩俊怎能同意父亲这种草率的安排?

        可韩世鹏却不这么认为,略一沉吟,说道:“小俊,那绿石是挺值钱,这两天报纸也报道了,可你知道要建个场馆恐怕你那点儿钱还不够吧?”

        “爸,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自有计较,这事儿你真得帮我。”

        “你等等。”听儿子认真的口气,韩世鹏看了看凑到跟前儿听着的金芳,捂着话筒跟老婆说道:“你儿子出息了,要自己做买卖了。你看怎么样?”

        金芳没说啥,只是微笑着点点头。韩世鹏叹了口气对电话那头的韩俊说道:“行,这个事儿我知道了,你在奶奶那要听奶奶话……”

        “爸,还有……”

        “……”

      ¡¡¡¡¡°Ë³±ãÈ¥¹¤Ḛ́ÑáÀɽÂÌʯµÄÉÌ±ê¸ø×¢²áÁË¡£¡±

        “那玩意儿怎么弄?”

        “我也不懂。”

        “你……”韩世鹏一阵气结,这儿子怎么啥都不懂就敢让自己去又注册单位又注册商标的?整个儿一愣头青嘛!

        “爸,我不懂,你可以去问问二舅嘛,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我先挂啦!”

        电话那头的韩世鹏苦笑着摇摇头,心道这个臭儿子许下泼天的大愿,敢情他啥也不懂,就把挑子全撂给自己了,不过听他肯定的语气,让自己这个当爹的也没啥咒念,看了看老婆,又是一阵苦笑。好在临近年底,户籍处已经没有啥大忙头了,看来还真得抽个空给这小子去忙活一番了。

        撂了电话,韩俊瞅着自己简陋的计划书上“崂山风管委”的名头呵呵一笑。这个成立于1990年的组织,主要负责崂山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管理。奶奶家就在景区内,他如何不知道,只是以前没有想过它的问题,但说到“借势”,风管委的名头倒可以利用一下。

        只是自己势单力薄,可老爸好歹在公安系统干了二十多年,四海的很,让他出面帮着打通一些关节,将省事儿的多,而且目前,他也只能依靠自己的老爹了。“借势嘛,先从老爹开始!”

        ……

        酒馆内,朱培江见韩俊的摩托罗拉汉显传呼机,还是啧啧不已,刚回来那天就看到了韩俊的这个半个巴掌大的传呼机。在北京的时候,他就见过不少人腰里别着那玩意儿,甚至还有人拿着半头砖一样的“大哥大”,在还认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共产主义的国人来看,它带来的震撼是必然的,朱培江也不例外。当回到滨海,却见韩俊都配上了传呼机,也够让他意外的。

        有心说说韩俊让他不要这么奢侈,韩俊却反过来说他:“朱叔,你好歹身家十几万的人了,信息的畅通可太重要啦。”这话说的朱培江哑口无言,想来如果要是信息畅通,自己找韩俊商量个啥事儿也方便的多。不由也起了弄个传呼机的意思,至于大哥大,低调的朱培江认为那太扎眼了。

        干掉了杯中的啤酒,朱培江长出了一口气,问道:“小俊,你爸找的那个仓库没问题吧?”他回来不久,韩俊就把仓库事情跟他说了,那是在离峰山村不远的一个废弃化工厂的仓库。

        毕竟是临近崂山,旅游胜地,90年崂山风管委成立之后,为了保护这里的自然环境,将一切有污染的行业全部清出了崂山风景区,而滨海市政府也大力支持。是以,化工厂没有了,可厂房仓库还在,闲置起来也是一个浪费,韩世鹏托人一打听,以极低的租金包下了那里用来暂时存放儿子跟老朱的绿石。这几天来帮村民修院子倒换下来的石头,也一并存放在了那里。

        “朱叔,仓库是没问题的,有人看着呢,再说那么大的石头,一俩人也别想挪的动。”韩俊不以为意地说道。

        朱培江点头,问道:“收购石头的事忙的怎么样了?”越好以砖换石的计划之后,韩俊并没有闲着,而是利用手中的资金与下海采石的村民做起了交易。只是他只收品相相对出众石头,对那些一般的,连看都是不看的,说起来,这两天他也忙的很。

        韩俊一笑:“差不多,不过不多,也就六十几块壁石(一米见方以上的),还有很多想卖的,品相不好我就没收。”

        “对,这样办就对了。”朱培江哈哈一乐,与韩俊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了。自己这边忙着修院子,韩俊那边他也不需要担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20: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