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记事簿》-第3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卫青元点点头说道:“恩,二楼来了个香港的客人,有点麻烦,看了一圈石头,不说买也不说不买,非要我找老板,说是有事要谈。”

        正烦着的朱培江挥挥手道:“说我不在。”

        说者无心,听者却是有意,韩俊一听那人是香港来的。赶紧叫住转身要走的卫青元:“卫姐,把他叫上来吧。”

        朱培江狐疑地看着韩俊,他俩的事儿正一头蘑菇,还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呢,再叫些不相干的人上来干嘛?

        “好的。”卫青元应了一声,下去请人了。

        “小俊,你要干嘛?叫他上来做什么?”朱培江疑惑地问道。

        韩俊却神秘地一笑,说道:“朱叔,咱们不是说要从成本上入手吗?这不,刚想睡觉就有人来送枕头了。虽然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成功,这个人却给了我一个想法,嘿嘿……”

        附到朱培江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听得他点头连连!

        不多时,卫青元带着一个那人来到了办公室。韩俊见他个子不高,相貌清秀俊雅,典型的南方人脸型,细长的眼睛透着一股精明劲儿,衣着考究,让整个儿人看起来相当儒雅。即便是韩俊这种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也能一眼看出他绝对是个商人。

        “苏先生,这两位就是我们博物馆的老板。韩经理、朱经理,这位是香港来的苏先生,说是有要事要与您商谈。”卫青元不卑不亢地介绍的到。朱培江与苏先生礼貌地问好,心中暗自点头,这卫青元并没有因为他港商的身份,表现的过于热情,让他很满意。

        苏先生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道:“两位老板好,鄙人苏维康……”说着,从上衣口袋中取出两张名片,双手递上,一人一张。

        俩人看过名片,“香港富荣玉石公司”的名头让韩俊跟老朱相视一眼,心中具是一动。只是他俩都没有名片回赠,有些遗憾。

        “原来是苏经理,失敬失敬,不知道您找我们有何贵干?”朱培江说道。

        苏维康道:“鄙人在香港做些玉石生意,久仰朱先生的大名,今日在这里见到真人真是三生有幸啊……”

        经过简单的交流,俩人知道了苏维康的来意。他本来在缅甸泰国等地做些翡翠生意,最近到北京做生意,沿途路过滨海,信道教的他便顺道去太清宫拜了一拜,无意间发现了在景区入口的绿石博物馆,对于崂山绿石,他早有耳闻,只是这种刚刚成名的绿石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

        可今天一见之下,多年经营石材的他,敏锐的发现,这种绿石透着硬朗、坚毅、磅礴大气,在他看来,刚刚成名的绿石让它有着极高的升值空间,从而更具收藏价值,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所以,他想跟老板商谈一下,可不可以让他作为绿石在香港的代理。而价格上,则希望韩俊做出一定的让步。

        听他这么说,朱培江看了看韩俊,从他眼里,看到了那抹得意的笑意,可脸上却故作为难的表情。

        宿卫看自然看到两人的为难,以为他们有什么疑虑,便道:“两位老板,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先小人后君子,今日来的匆忙,各种身份证明我也未带齐全,这么吧,我明天带再来,到时候,我想我们应该详细的谈一下咱们合作的事宜。”

        他这么说,韩俊自然乐得如此,如果上来就谈合作,他也有些措手不及,毕竟,有好多东西,需要事先准备的。

      第二章 合作

        “小俊,你说的那事儿,能成吗?咱这个小买卖,还能成合资公司?”送走了苏维康,朱培江好奇地问道。

        韩俊哈哈一笑:“朱叔,这可是个机会,要不然,咱们还得找别人。”

        90年代初期,国家领导们做出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指示,招商引资的大潮一时间汹涌澎湃,特别是沿海一线的开放城市,合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当然,不论“真假”。

        为何如此?全因为只要是合资企业,无论在政策方面还是待遇方面,在鼓励招商引资的大前提下,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的倾斜。

        不说其他,单单私营企业所得税这一项,就可以得到二年免征,三年减半的优惠政策!那一年节省下来的税费,可就变成了实打实的利润了。更不用说一个“合资企业”听起来也牛气的很。

        或许对于其他人来说,建立合资公司的程序会有些繁琐,可对于韩俊有着于书记这一面大旗,实在太简单了。只要苏维康以他香港商人的身份以外汇,不论港币还是美元注资绿石博物馆,韩俊都有办法说动于书记让他的绿石馆摇身一变,成为合资公司!

        当初韩俊给老朱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还是受了笔记里的启发,只是笔记里记载的更狠,直接去拉个毫不相干的外国人来,以他的名义假投资,从而获得优惠,“反正好多人都这么干”。不过韩俊毕竟年轻,当时的他没有切身体会,自然理解不到里头的含义。当慢慢发现绿石馆暴利之下的隐忧,才让韩俊切实感受到,这个苏维康绝对是他的一个“机会”,而且,还是还是个合法的机会。

        但如何把握住,俩人还是要好好的商讨一番的。

        “小俊,万一那人是皮包公司怎么办啊?”朱培江不无担忧地说道。在当时,“皮包公司”这个词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他们没有自己的实体,干着类似中介的活计,空卖空卖两头联系从中赚取差价,着实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如果这个苏维康是个皮包公司,难免让自己的绿石为他人做了嫁衣,这点是不得不考虑的。

        韩俊想了想,说道:“要是他真的只是想赚差价,那代理就只是他的借口,到时候肯定咬住价格不松口,咱们给他的价格可以适当的优惠,但绝对不能低于现在价格的七折。那三折,就算利用他身份的回报了。不过他要是真的想代理咱的绿石,那么……”

        如此这般地商量了一番,俩人计定,转而叫来了卫青元,让她准备将相关的资料准备好。这个时候,老朱也感到没有助理的麻烦了,毕竟那些事情,总不能让他亲力亲为吧?心里也打着等这事儿一了,就提拔提拔她的意思。

        ……

        第二天,苏维康如约而来。昨天他仅仅是以游客的身份偶然到此,而这次,他显然做了十足的准备,护照、身份证等相关身份证明,还有几张关于他玉石加工厂的传真证明文件。并称,如果朱培江不放心,则可以有空到香港一看。

        办公室里,三人分别坐落,卫青元则手持一摞文件静静地立在一旁。

        看到那些证明,朱培江略微放心。不过想到昨天与韩俊的商定,朱培江决定先发制人。

        “苏先生,很高兴您能做我们绿石博物馆的代理。不过,在详细商讨合作事宜之前,有几件事,我想跟您陈明一下。”朱培江道。

        “您请讲。”苏维康点点头,他今天来谈代理,没想到昨天那个年轻人也在,本来卫青元说他也是老板,他多少还有些不屑,不过这会儿看到说话的居然是朱培江,看起来这个年轻的韩经理要比朱培江的地位还高?这个想法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可多年经商练就的城府让他不会小瞧任何一个人,谁知道这个少年的背后又站着什么样的人呢?

        其实,并非韩俊比老朱的地位要高,只是韩俊觉得,谈判这样的事情,朱培江年龄大,也算长辈,由他出面会比较好一些,没想到人家苏维康却认为,一般领导是不随便讲话的,只会在最关键的时候,提出自己的决定而已。

        别人自然看不出他的想法,只听朱培江缓缓说道:“在滨海,做崂山绿石生意的,并不只是我们一家。而我们的价格也不是最便宜的,甚至,比其他人卖的还要稍微贵上一些。”

        “您的意思是?”听到这里,苏维康有些疑惑,哪有这么谈判的?上来就说竞争对手很多,自己不是客户唯一的选择,自己的价格也毫无优势的?

        还没等他问,却听朱培江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但论规模,全国经营崂山绿石的公司,没有一家及得上我们,也没有一家比我们更正规,我们绿石博物馆是滨海市委的重点旅游工程之一,而且,我们拥有‘崂山绿石’的注册商标,也就是说,您在这里所见到的所有绿石,都是有认证,有品牌的。”

        听朱培江这么说,苏维康恍然,好一个欲擒故纵,可他自己却无法反驳,因为朱培江每说一句,那个漂亮的姑娘就会将一份文件递到自己的跟前。滨海市政府的文件、崂山绿石的商标注册书、北京玉石展评委鉴定书、望着眼前的白纸黑字,无不显示着这家绿石馆雄厚的实力和深厚的背景。

        而他的计划,却几乎落空了。

        对于绿石的价值,身为石商的苏维康当然清楚,国内甚至国际上的玉石市场他都有所关注。昨天从这里走了之后,仅仅半天时间,他还是做了一番功课的。通过简单的了解,他发现,的确如朱培江所说,在滨海崂山沿海一线,并非只有博物馆一家做绿石生意。

        但那里的绿石品质良莠不齐,价格更是差别的有些离谱,见他是外地人,漫天要价的也大有人在。

        原本,苏维康打着合作的名义,先摸摸原石价格的底,如果合适,就在博物馆采购一部分绿石原石,返回香港进行加工。即便跟博物馆谈崩了,他大可以揣着那差不多的价格,去找别的小商家。

        不过当他看到人家居然连“崂山绿石”的商标都注册好了,感到甚是无语,虽然他的加工厂在香港,但本身的实力并不出众,无法与那些大的珠宝商在港地竞争,他的客户只有少数面对香港,大部分是面向大陆的。如果到时候客人买了自己的绿石,又发现人家滨海已经有了注册的商标,那他的这些算是什么?即便人家不告他侵权,客人也会觉得自己买了假货。到时候,砸的可就是他自己的招牌了。

        可转念一想:“如果跟他们合作,这个商标就完全可以利用起来了啊。他们有政府扶持,这可是个极大的优势啊,用来打开香港的市场,也不是不可能啊。”

        “呵呵,没想到你们这么注重品牌。”苏维康已然有了决定,微笑一下放下了手中的文件。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韩俊开口道:“当然,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让客人更容易的记住我们嘛。”

        “对!”苏维康点点头:“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二位可否同意。”

        “您讲。”朱培江道。

        “能跟你们合作荣幸之至,只是我想以个人的身份注资一万美金到贵公司,当然,这个要求对于全资控股的你们来说,让一个外人参与进来是有些过分的,但是你们要知道,虽然我是外地人,但我对大陆的政策也有所了解,如果我们成为一个合资的企业,那么在税率上,政府应该会给贵公司一定的优惠吧?这样一来,你们,哦,不是,是我们也能减少一部分的成本不是吗?”苏维康一脸真诚地说道。

        听他说完,朱培江愣了,韩俊傻眼了,这跟一开始想的不一样啊!原本计划着如何拐弯抹角地说服苏维康注资,变成了苏维康积极要求入股,还是以纯外汇入股,幸福来的太突然,让俩人都呆住了。

        见韩俊和朱培江愣愣的表情,苏维康以为他俩没明白他的意思,他见过太多闷头做生意而对相关政策毫不关心的商人,也以为眼前的二位也是如此。入股,便意味着要分薄他们的利益,以为他俩不同意的苏维康顿时大急,赶忙又是一通解释。

        半晌,朱培江道:“那您说说,如果你入股让我们成了合资公司,你有什么条件?”

        “我?这个,入股以后,我想平价购入咱们这里原石,去香港加工,不过,我想入股以后,咱们就不要跟其他的人合作了,在国内以及香港地区,我想独家拥有咱们商标的使用权。我不日将返回香港,准备在那边举办一个玉石展览,那边的费用我来负责,只是希望咱们能免费出展品。”

        “我们加工好的不行吗?”韩俊问道。说实话,如果对方报销费用,他其实不介意自己的绿石去香港逛上一逛的。

        苏维康为难地说道:“我毕竟要考虑香港那边的市场嘛。”

        “这倒也是,我个人同意您入股,韩经理,您呢?”朱培江装模作样地问道。

        韩俊似是为难的想了一会儿,片刻,点点头道:“好吧!滨海绿石博物馆欢迎苏先生成为新的股东!”

        “太感谢了!”苏维康大喜之下起身紧紧地握住了韩俊的手,赞叹道:“李嘉诚不到20岁便成了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您这么年轻便也能成为这么大一家绿石博物馆的经理,比起来也不遑多让啊。”

        韩俊打了个哈哈,道:“客气、客气,那个,李嘉诚是谁?”

        “呃……”

      第三章 这茶不错

        虽然没有立刻让绿石馆披上“合资企业”的外衣,却是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苏维康那一万美金的注资到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让韩俊他们放心,他留下了五千港币的预付款,双方草签了合同,苏维康只身返回香港准备。

        待他走后,韩俊跟老朱相视大笑了起来,直笑的卫青元莫名其妙。

        “朱叔,我先回家了,好久没回去了。”心情大好的韩俊,跟朱培江说道。

        朱培江笑道:“你小子不怕被人纠缠啦?”韩俊考上大学,以及后来的麻烦,都没有瞒他,老朱除了替韩俊高兴之外,就是没事儿揶揄他。

        韩俊摆摆手:“这么多天了,想来也差不多了,再说,跟让苏维康入股,合资公司能解决一部分成本问题,我还得回去想想怎么开拓新业务啊。只有不断前进,才能造就美好的未来呀,哈哈。”韩俊说的可是实话,博物馆的隐忧虽然看起来暂时得到了缓解,但单一的经营项目还是不保险的,笔记里有那么多赚钱的点子,趁着现在旅游旺季赚了不少钱,完全可以再开拓几个新的经营项目。

        韩俊摆了个弓步曲臂身子前倾的姿势,逗得卫青元莞尔,老朱道:“在哪想不一样?还非得跑家去?”

        “朱叔,你不懂的,只有回到了家,我才有灵感呀。走啦,走啦,拜拜。”说罢,韩俊头也不回地跑掉了。笔记被韩俊藏在了家里,不回家去仔细找找合适的项目,怎么行?他又不是记忆超人,看过了最多有些印象,哪能记的那么全,毕竟都是些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是吗?

        “这臭小子。”朱培江笑着摇摇头,今天心情不错,转头跟卫青元道:“小卫,去吧张明刚他们几个叫过来。”

        张明刚是绿石馆第一批招收的业务员之一,随着客流量的加大,原先雕刻的那些工艺品销售的极快,原本一块品质普通的绿石最多也就200元,但经过石匠的雕刻成造型各异的工艺品,卖1000块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而给博物馆工作的石匠跟仓库里的“院墙绿石”比起来,实在是太少了,朱培江不得不安排业务员去山东的其他城市寻找手艺出色的石匠,毕竟现在生意极好,还用不太到业务员到处拉生意,此时闲着他们干嘛?

        ……

        傍晚,大院里已然飘着饭菜的香味,刚进大院,坐在门口乘凉的张大爷就看到了他,招呼了一声:“小俊,大学生啦,助人为乐是好事儿,怎么躲你奶奶家啦?我孙子还想来请教请教你呢。”

        “啊哟,我的张爷爷,你就别挤兑我。”韩俊挠头的样子让老头乐的哈哈大笑。“闻着味儿回来的吧?赶紧回家吃饭去吧。”

        “嗳!我走啦。”

        韩俊回到了家,父亲已然已经开始做饭了,现在金芳工资比他高,单位有离家远,买菜做饭的重任便落到了可怜的韩世鹏身上。

        “爸!我回来啦。”

        “咦?你今天怎么敢回来了?”韩世鹏在厨房里笑了起来,儿子最近的表现让他觉得很可乐,不就是人家来取经吗?至于吓的跑奶奶家去吗?

        “嘿,别提了,刚被张大爷挤兑完,你又来挤兑我。”刚进屋,韩俊就被放在桌子上的一个小木筒吸引了。造型倒是普通,圆柱体的一个小木头筒,上面一个盖子,揭开了盖子,里头还有纸包。“嗳?这是什么?”韩俊喃喃,好奇地打开一看,原来是茶叶。

        韩世鹏爱喝茶,他没事儿也跟着喝点儿,特别是以前快到考试的时候,熬夜总要喝点提神用的。不过这个茶桶以前没见过,自己老爹是绝对不会去买的,很显然,这是老爹【创建和谐家园】来了。

        韩俊扬着茶桶,走到厨房门口问老爸:“爸,这茶是谁送来的啊?”先问问是一定的,如果是特别好的茶,没准儿老爸就又转手送给了别人。

        韩世鹏专注于炒菜,儿子回来了,自然要多做上一点,撇了一眼,道:“一个老乡送的土茶。”

        “哦,那我帮你消灭消灭【创建和谐家园】的罪证啦。”既然不是要送人的,那就无所谓了,尝尝再说。韩俊说着随手捏出一点茶叶,放到茶壶里,加开水,倒掉,这叫洗茶,再加水,盖上盖子闷一闷,一会儿便可以喝了。虽然不懂,这程序还是从老爸那学了过来,茶叶总要闷一闷才好喝的。

        “他妈的,有这么说自己爸爸的吗?”听韩俊这么说,韩世鹏笑骂了一声。前两天教育局的一小伙儿来处里想给乡下的孩子办落户,方便到市区来上学,本来这事儿随便找个民警也就办了,可谁知辗转就找到了他这里来。想到儿子跟郑畅的关系,韩世鹏随手就给办了。没想到今天孩子的爷爷来到单位,送了一筒茶叶,说是自己种的。想着也不是什么扎眼的东西,正好沿在下班的时候,索性就带回了家。

        只是他也没当东西,滨海市的茶叶市场当时还是被南方的茶叶所占据,什么花茶、乌龙、都有,他本人也极爱喝的,本地哪有什么好茶,听都没有听过。

        片刻,一桌饭菜做好,韩俊不知道跑屋里干什么去了。刚准备招呼韩俊吃饭,忽然一股茶香飘然入鼻,韩世鹏嗅了嗅,瞧见了放在桌上的茶壶。

        “好香啊”扭头跟朝韩俊屋喊了一嗓子:“小俊,你泡的哪壶茶?”

        韩俊循声出来,答道:“不就你刚【创建和谐家园】回来的那桶?”

        韩世鹏自己斟了一杯,茶汤碧绿,清香袭人。喝了一口,浓醇鲜爽,咂摸咂摸嘴,可谓颊齿留香。“这茶……不错啊。”又美美地品了一口,韩世鹏大乐,还以为什么不入流的土茶,这一尝之下,真是捡到宝了!

        见老爹喝的这么美,韩俊也自己倒了一杯,虽然他不懂什么茶好,可一尝之下也觉得香气浓郁,喝完之后,舌尖还留有一阵甘甜。

        忽然心中一动,这个,不就是……

      第四章 新发现

        一种从来没有尝过的好茶,让爷俩饭都没吃就干掉了整整一暖瓶的开水,而让俩人都惊奇的是,都泡了一暖瓶开水了,这茶汤却丝毫未见转淡,这么耐冲泡的茶叶,实属难得啊。

        韩俊问道:“爸,这种应该叫绿茶吧?”

        韩世鹏道:“废话,花茶也不是这个味儿,红茶也不是这个色啊。”

        “爸,托你个事儿。”韩俊点点头,说道。

        “怎么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4: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