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第9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只能是独家授权!

        如果能拿到独家授权,那么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不需要等三十年之后才能成为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只需要二十年,甚至是十年,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就会成为美国钢铁业的巨无霸。

        ——无可争议的巨无霸!

        “当然,其实不管是不锈钢,还是锂银合金钢,都是为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准备的——等等,现在还叫这个名字,你认为合适吗?”李牧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在李牧看来,现在的卡内基就是案板上待宰的肥猪。

        “确实不合适,那么里姆你认为,卡内基·里姆钢铁公司这个名字怎么样?或者是卡内基·里姆钢铁公司也可以——”卡内基求贤若渴,为了得到这两个专利的独家授权,卡内基愿意让出公司的主导权。

        当然了,就算是卡内基把公司的主导权让给李牧,李牧也不会要,李牧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不可能把时间都耗在钢铁公司上。

        所以李牧很大方:“我认为还是卡内基·里姆钢铁公司比较好。”

        好吧,那就卡内基·里姆钢铁公司。

      第245章 十条街

        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的股东成分很复杂,作为一家总投资额为75万美元的公司,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拥有包括李牧和卡内基在内的总计八名股东。

        这其中卡内基投资25万美元,因为卡内基要负责经营,所以卡内基得以拥有更多股份,占据公司股份的百分之四十,而李牧投资两万美元加上一系列螺丝钉和螺丝刀的专利,占据公司百分之十二股份。

        公司的第三大股东是卡内基弟弟汤姆的岳父科尔曼,科尔曼在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投资十万美元,其他的股东投资额都没有超过五万美元。

        原本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经济危机给了美国经济重重一击,在这场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中,美国的钢铁业萎缩四分之一,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当然也不例外。

        在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的股东中,李牧现在事业的重心在圣地亚哥,卡内基在谋求更大发展,以躲避经济危机。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公司的第三大股东科尔曼、以及来自的德国的天才工程师柯路曼兄弟都已经频临破产边缘。

        所以卡内基有理由调整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的股份比例。

        “如果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想要拿到不锈钢的独家授权,那么我要求将我的持股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五,如果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还想得到锂银合金钢的独家授权,那么我要求将我的持股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四十。”李牧开出条件。

        如果满足了李牧的要求,那么李牧持有的股份比例将和卡内基一样。

        当然了,卡内基的弟弟汤姆也持有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的股份,他们两兄弟的股份加起来,还是比李牧持有的股份多。

        “不不不,百分之四十,这个要求太多了,其他股东会暴动的。”卡内基不同意李牧的要求。

        很明显的一件事啊,李牧如果增持股份,那么其他股东就要减持,包括卡内基也一样,如果卡内基和汤姆的股份都被削减,那么他们的股份加起来还真不一定比李牧多。

        到了那个时候,卡内基这个“老板”也就沦为了“打工仔”,李牧才是真正的“老板”。

        “跟其他股东讲清楚,一百万美元的百分之五和一千万美元的百分之一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他们会理解的。”李牧不担心,卡内基可是“强盗大亨”,就算是其他股东不同意减持,卡内基也有办法让他们同意。

        当然李牧这话也是说给卡内基听得,如果李牧的持股比例增加到百分之四十,那么看上去卡内基的持股比例会减少,但考虑到盈利规模的扩大,卡内基会比现在赚到更多的钱。

        “我能理解不锈钢和武器钢的前景,但这是尚未证明的一件事,要说服其他人可不容易。”卡内基还是不松口,这个决定不管是对于谁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

        “安德鲁,有没有兴趣在圣地亚哥建设一座炼钢厂?”李牧不在一件事上纠缠,开辟第二战场,要用规模彻底让卡内基臣服。

        “圣地亚哥?”卡内基对李牧的神转折有点接受不能。

        “对,圣地亚哥,你应该知道,古巴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镍、钴、锰、铬、铁和铜应有尽有,其中镍的储量世界第一,铁的储量更是丰富,几乎全世界所有的铁矿都在这个岛上,至于铜,我可以保证,古巴的每座山上都有铜,那几乎是一个用铁和铜铸成的岛屿——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李牧把伯恩赛德当初用来忽悠李牧的话,现在原封不动拿来忽悠卡内基。

        西班牙人占据了古巴数百年,古巴岛上现在的矿产资源对于世人来说不是秘密,这些几乎都是公开的资料,西班牙人也曾经用来忽悠美国大亨向古巴投资。

        西班牙人确实也成功了,目前的古巴,就有很多美国人投资的矿场和种植园,所以美国政府才会对古巴这么上心,对于美国来说,现在的古巴就是一座宝库,所有人都想来试试能不能打开宝库的大门。

        李牧现在是距离大门最近的那一个。

        “嗯,你准备建一座多大规模的钢铁厂?”卡内基看上去很有兴趣,说不定这也是卡内基来圣地亚哥的原因之一。

        “贝西默式五吨转炉四座、旋转炉两座、再加上西门子式五吨熔铁炉四座,以及配套的瓦斯生产器和电气钢铁设备,总投资大概250万美元。”李牧出手肯定是大手笔,百万美元以下的投资李牧根本不考虑。

        听到李牧形容的规模,卡内基马上就变得呼吸紧促,如果李牧的设想成为现实,那么这座钢铁厂将拥有四倍于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的产量,而李牧的工厂肯定是要生产不锈钢和武器钢的,也就是说,如果卡内基现在不做出决定,那么等李牧的工厂开始生产,卡内基的工厂将会被李牧的工厂活活逼死。

        有一点可以肯定,李牧在古巴用“一手遮天”来形容并不过分,李牧可以获得更便宜的原料,可以雇佣更便宜的工人,这会让李牧工厂的产品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而所有的关键在于,卡内基相信李牧还会进行其他方面的研究,如果李牧的工厂投产后,那么李牧工厂的产品将会更加具有竞争力,此消彼长之下,留给卡内基的时间真不多。

        “新工厂成立后,每年的钢产量可以达到六万吨以上,你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李牧向天平上又扔下重重一块砝码。

        六万吨!

        在1873年拥有这个产量,可以让所有的钢铁大亨含恨而终。

        所有美国钢铁企业的产量加起来,在1870年也不到七万吨。

        当然这个时间段正处于美国钢铁业飞速发展期,到1880年,美国的钢产量就会达到125万吨,然后到1890年,这个数字会攀升到427.7万吨,而钢铁厂的建设周期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就算是李牧的工厂现在就开始动工,也要等到1875年左右才会开始投产。

        “我——”卡内基的眼里有绝望,还有一丝乞求,就差大喊一声:老司机带带我——

        确实要绝望,就在一个星期之前,对卡内基有知遇之恩的联合太平洋铁路总经理斯考特向卡内基求助,而卡内基为了自保,宁愿背负着“忘恩负义”的骂名,仍断然拒绝了斯考特。

        经济危机时期,不是谁都能轻轻松松拿出上百万美元的。

        现在就是把卡内基剔骨净肉,也卖不到一百万美元,卡内基所有的身家都在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

        换句话说,现在卡内基没钱。

        “听我说安德鲁,我们是合作伙伴,是最好的兄弟,所以别担心,如果有好生意,我一定会想着你。”李牧说出了卡内基最想听的话。

        “里姆,里姆,我的好兄弟,我无法形容我的内心——”卡内基这下真的是热泪盈眶,抱住李牧后都带了哭腔。

        很难形容这段时间卡内基背负了多么大的压力,气势汹汹的经济危机——姗姗学步的钢铁公司——来自恩人的求助——来自旁人的指责——身边是不断破产的合作伙伴——

        卡内基有句话说的没错,他这段时间确实是不怎么睡得着。

        “不需要你投资一分钱,但我需要你的管理,以及你的技术人员,为此我可以给你百分之十的股份,别嫌少我的兄弟,我也要去说服我的合伙人,同时也要压缩我的持股比例。”李牧为卡内基做出表率,就看卡内基是不是上道。

        “没说的我的兄弟,等我回到匹兹堡,如果他们不同意你增加股份,那么我从我的股份里给你补足——”卡内基狠下心来,坚决跳上李牧的战车。

        这就对了嘛,合作两利啊——

        李牧确实需要卡内基的帮助,虽然在经济危机期间,李牧可以轻松雇佣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但卡内基就是卡内基,在钢铁领域,卡内基的地位就像是在圣地亚哥的李牧,哪怕是李牧,哪怕是拥有了不锈钢和武器钢的专利,李牧也不敢说在钢铁领域就一定能胜过卡内基。

        如果埃布尔给李牧的消息没错的话,卡内基目前正在游说国会,试图通过一个有关钢铁方面的《保护案》,如果卡内基的目的得以实现,那么美国将会对进口钢材征收90%的关税,到1883年,这个税率会提高到126%,然后再到1889年,税率将会进一步提高到147%——

        李牧虽然不知道未来的关税会有多高,不过李牧的工厂是在圣地亚哥,如果李牧想把圣地亚哥生产的钢材输入到美国,那么李牧同样要面对高达90%的关税。

        不得不说,想在美国混出头,朝里没人根本不可能,比如卡内基,他之所以有能力影响到国会,是因为国会参议员艾姆兹,卡内基发迹前在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工作的时候,艾姆兹就是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总经理。

        当然了,如果李牧也加入游说的队列,那么估计这项《保护案》明天就会通过,说到对国会的影响力上,李牧能甩卡内基十条街。

      第246章 我保证

        美国宪法规定,每个州不论人口多少,都可以选出两名参议员进入参议院参政议政,参议院是美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之一,另一个是众议院。

        相对来说,美国参议院较众议院权利更大,参议院拥有若干列于宪法但未授予众议院的权力,参议院也因此被喻为白宫内政外交的把关人,美国政坛精英们经常说的参选指的是竞选“参议员”,而不是“众议员”。

        比如伯恩赛德,他前段时间竞争的就是参议员,并且已经成功当选;朗克尔想要竞争的也是参议员,目前还正在努力中。

        马萨诸塞州另一位有可能当选参议员的是亨利,如果亨利也成功当选,那么李牧将会在参议院中拥有三个直接关系人,这比艾米斯当初拉下水那十几个人好用得多。

        艾米斯拉下水的那些人有参议员也有众议员,而且已经有几人在这一次竞选中落败,等于是丧失了利用价值。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经常竞选的情况,这和美国的参议院制度有关。

        美国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相互交错,每隔两年大约改选三分之一的席位。

        顺便说一句,李牧虽然没有资格参加总统竞选,但李牧可以竞争参议员席位,这是李牧在美国政坛可以达成的最高成就。

        想要在美国拥有更大的权力,就要拥有更多的盟友,李牧现在去竞选参议员还不够资格,但李牧可以培养自己的势力,亨利和朗克尔就是李牧培养出来的政治资源,这样的人未来会更多,如果李牧能培养出来十几名参议员,那李牧就会在美国拥有类似在古巴一样的影响力。

        培养十几名参议员——这听上去有点近乎天方夜谭,毕竟一个州也只有两名参议员而已,但事在人为,美国政治是金钱政治,只要李牧肯出钱造势,就算是一条狗,说不定李牧也能将它送进参议院。

        听上去更天方夜谭是不是?

        其实美国人真的就是这么二,2014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科莫伦市,一“位”叫“公爵”的狗就成功当选为市长,而且还连任三届。

        晚上的时候,李牧在皇后酒店设宴招待卡内基。

        这一次来的人就比较多,李牧采用的是西式冷餐会,参与的人越多越好,除了卡内基,李牧还邀请了J·P·摩根,本杰明,西尔维斯特,尼尔森等人,几乎将圣地亚哥所有的头面人物一网打尽。

        除了领兵在外的乔治·杜威和“闭关修炼”的马汉之外。

        J·P·摩根和卡内基也是老相识,而且前不久刚刚见过面,不过那次见面的原因并不怎么令人愉快,当时对卡内基有知遇之恩的斯科特在摩根银行中的贷款到期,斯科特想让卡内基做担保,继续从J·P·摩根的银行中贷款,卡内基仔细权衡之后,拒绝了斯科特。

        再次见面,J·P·摩根和卡内基很有默契的都不提斯科特,两人对李牧一致看好,对李牧在圣地亚哥的大手笔赞不绝口。

        这就是生意人,成王败寇,和美国的竞选制度一样,赢家通吃一切。

        李牧向西尔维斯特和尼尔森介绍了卡内基,确认卡内基将是未来圣地亚哥钢铁公司的执行总裁,总经理将会由卡内基指派。

        此时的卡内基还不像二十年后那么鼎鼎大名,卡内基也只是在匹兹堡小有名气,在古巴,如果没有李牧的介绍,谁都不会把卡内基放在眼里,有了李牧的介绍就不一样,不管西尔维斯特和尼尔森对卡内基是否感兴趣,李牧想在圣地亚哥投资一座钢铁厂总是事实,这足够西尔维斯特和尼尔森打起精神。

        李牧不陪卡内基,宴会进行到一半,威尔才姗姗来迟,要和李牧好好聊一聊。

        和卡内基相比,李牧肯定和威尔更亲近,所以李牧和威尔一起来到阳台上,并且随手关上阳台门。

        “关塔那摩很好,但我感觉我身上都快要发霉了,所以里姆,我要去艾尔克里斯托!”威尔给李牧提出来一个大难题。

        李牧听到这个要求就想把威尔扔进游泳池里,让威尔好好冷静一下,艾尔克里斯托现在是战区,去那里干嘛?好玩吗?

        “不行!”李牧果断拒绝,开玩笑,威尔虽然时不时的给李牧找点麻烦,但威尔对于李牧来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李牧不会让威尔去艾尔克里斯托冒险。

        “为什么不行?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我必须去艾尔克里斯托!”威尔开始耍赖皮,仿佛在艾尔克里斯托有一位绝世美女等着他一样。

        “不管谁说了算,我说不行就是不行。”李牧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的意思就是:我说了算!

        “我要去艾尔克里斯托,如果你不帮我打招呼,我就去军营里应征。”威尔决绝。

        其实威尔也知道,在目前的这个家里,威尔虽然名义上还是家长,但实际上李牧说了才作数,如果在某件事上威尔和李牧的看法相悖,连威尔的两个女儿都不会支持威尔。

        “我保证没人敢将你的名字登记在新兵名册上。”李牧不客气,直接堵死威尔的“进身之阶”。

        这一点李牧还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李牧愿意,威尔连军营的大门都进不了。

        “啊——”威尔抓狂般的大吼,声音在夜空中幽幽飘散,孤独而又悲怆,就像月夜里的狼人。

        李牧无法说服威尔放弃“细红线”,投奔“散兵线”,但李牧可以命令汤姆和杰瑞他们,见识过威尔的顽固之后,李牧给同样“顽固”的汤姆和杰瑞下死命令,必须抛弃“细红线”,练习“散兵线”。

        和威尔相比,汤姆和杰瑞的“顽固”显然没有底气,在不情不愿的练习了几天散兵线之后,汤姆和杰瑞终于认识到散兵线的好处。

        和“细红线”之类的密集阵型相比,“散兵线”的站位更加分散,阵线也更加灵活,这可以让士兵们在面对密集火炮时极大的减少伤亡,特别是在进攻的时候。

        李牧向汤姆和杰瑞分析了战争方式的发展趋势,密集火炮和严阵以待的堑壕战将会是以后的战争发展方向,这一点在上一次艾尔克里斯托战役中已经初见端倪,乔治·杜威的部队在面对西班牙人的密集火炮时伤亡惨重,而西班牙人进攻时在面对仅仅是十挺重机枪,也同样付出惨重代价。

        这才仅仅是十挺重机枪,如果是一百挺呢?一千挺呢?

        好吧,用不了一千挺,只需要一百挺重机枪,西班牙人来多少死多少。

        汤姆和杰瑞接受了李牧的“预言”,开始训练部队练习“散兵线”,其实这也不是预言,而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关塔那摩步兵团平时的训练注重对抗,威尔率领的是关塔那摩步兵团中唯一的一支骑兵嘛,在最开始的几次训练中,威尔率领的骑兵一路高奏凯歌,所向披靡,但在步兵们越来越熟悉“散兵线”之后,威尔的骑兵终于举步维艰。

        在最近的一次对抗训练中,威尔的骑兵在同样数量的步兵面前败下阵来,这让威尔对自己的人生都开始产生怀疑,威尔要到艾尔克里斯托去寻找生命的真谛。

        “我必须要去,你知道的,你无法阻止我。”威尔表情坚决,刚才的大吼好像释放了威尔所有的怒火,现在的威尔冷静异常,这让李牧不得不重新评估威尔的决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4 17: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