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第5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乔治那个【创建和谐家园】的谁都惦记,他只配喝刷锅水——”威尔不客气,提起乔治还是破口大骂。

        李牧不参与这种话题,看威尔和莱恩·马修相谈甚欢,李牧起身告退,要去车间里转转。

        对嘛,工厂才是李牧的命根子,孰轻孰重一定要分清。

        十九世纪的蒸汽时代车间,和什么“无菌”、“五S”丝毫不沾边,高大的厂房里到处都是皮带,就是依靠这些皮带传动带来的动力,机器才能完成切、削、钻、磨等一系列动作。

        这年头还没有流水线,甚至零件的标准化概念也没有深入人心,零件之间的通用性很差,这给武器的后勤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零件损毁,就会导致整支枪报废。

        李牧在去华盛顿之前,就告诉了张乐业有关标准化和流水线的概念,现在是李牧检验进度的时候。

        张乐业做的还是不错的,骏马武器公司共有三个车间,张乐业把400名工人分为六个班组,五个班组负责生产零部件,一个班组负责总装,经过一个月的磨合调整,终于达到较好的效果,目前每天能够生产各型“蟒蛇”【创建和谐家园】二百支左右。

        “枪管的制造最复杂,目前有经验的工人都在枪管车间,每名有经验的工人负责带六名学徒,只要有一名学徒出师,带学徒的师傅就可以得到一百美元的奖励——枪管车间的人数也最多,包括学徒在内,一共有150人,目前每天能生产枪管两百支左右,这150人里大部分都还是学徒,目前还没有学徒出师,等到学徒陆续出师,咱们的产量会有进一步提升——”张乐业陪同李牧视察,首先视察的就是枪管车间。

        还算不错,李牧记得工厂刚开工的时候,只有不到200名工人,现在开工不到一个月,工人的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上升势头还不错。

        “人数还是不够,要加大招募工人的力度,给科尔发电报,每个月最少要招500人,少一个我就扣他一美元薪水,多一个我就奖励他一个美元。”李牧不满足,要充分压榨科尔的潜力。

        科尔是负责招募工人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原本是亨利手下的律师团成员,现在已经被派往加利福尼亚,专门负责招聘工作。

        “每个月500——咱们的承受能力恐怕有限——”曹安然有担忧,明显是准备不足。

        招募工人可不是简单的把人拉过来就行,李牧给工人准备的待遇比较好,不仅要准备工作岗位,还要准备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房子、服装什么的都要一应俱全,这就给工厂后勤部提出较高要求。

        有了工人就要有宿舍,厂房也要扩建,现在可是冬天,天寒地冻的施工难度还是很大,听到李牧的要求,曹安然感觉有点头大。

        “咱们的承受能力是无限的——”李牧先纠正曹安然的说法,然后才解释:“现在是枯水期,正是修建防波提的好时候,现在施工队已经撤走,新招募过来的工人如果无法安排进车间,那就组建一个施工队,修防波提、建造厂房,还有他们将来居住的房子,这些东西都让他们自己建,车间内也要引入竞争机制,并不是说进了车间就一定是工人,包括带学徒的师傅在内,如果不思进取每天混日子,或者说跟不上进度达不到要求,那么就要被淘汰,加入到施工队中去干体力活,总之,咱们的工厂里不养闲人,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佛度有缘人,药医不死病。李牧也不是烂好人,虽然出于那一份香火情,李牧想照顾下华人,但对那些糊不上墙的烂泥,李牧也不会白费功夫,可以肯定的是,李牧不会搞铁饭碗那一套,李牧只帮助值得帮助的人。

        对于李牧的决定,张乐业和曹安然都没有提出质疑,只是默默记录,准备执行李牧的决定。

        “咱们和战争部签了一个大合同,三个月内,要为战争部提供一万支蟒蛇型【创建和谐家园】,同时咱们还要至少往市场上投放两万支【创建和谐家园】以抢占市场份额,所以咱们的时间紧迫,工厂需要上轨道,需要跨越式发展,如果工人能跟上工厂的步子那当然最好,如果跟不上,工厂也不会停下来等他们——”李牧给工厂定调,一切都要以发展为前提。

      第148章 意料之外

        总人数为150人的枪管车间,真正的制枪师傅只有二十个人。

        这二十个人都是从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拉来的熟练工,他们现在领取着每个月四十美元的高级技工薪水,这个薪水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里的高级工人薪水差不多。

        当然了,如果加上带学徒的奖金,这些工人的工资水平马上就会提升一个档次,就算是平均每个月带出来一名学徒,他们的月薪也能达到140美元,这在此时的美国绝对是高薪,足够供应一家人过上相当富裕的生活。

        每个车间都有一个管损小组,他们负责检查成品的合格率,以及原材料的消耗情况,如果有不合格的零件被当成合格零件从生产车间送到总装车间,那么这个责任要被算在管损小组头上。

        原材料的消耗也就是零部件的合格率,征求张乐业和一部分老工人的意见后,李牧把零部件合格率的红线订在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说,如果使用十份原材料做出七个合格的零件,那么算是合格,低于这个标准要惩罚,高于这个标准会奖励,这会最大程度提高工人责任心,提高零部件合格率,减少原材料浪费,继而提高效率。

        当然李牧也没忘记计件制度和十小时工作制,说起这个十小时工作制,这和此时的天气有关,现在是隆冬季节,正是一年中光照时间最短的时候,光照也不充分,即使是白天,在室内也要点燃汽灯补充照明,李牧不想像春田工厂那样使用十二小时工作制,那样对于工人来说劳动强度太大,也无法保证劳动效率,而且有可能导致操作事故,所以十小时是相对合理的,等到工人的数量足够多的时候,李牧会实行两班倒,然后是八小时的三班倒。

        李牧不懂技术,所以李牧只制定规则,然后把规则交给张乐业和曹安然去执行。

        出了车间,李牧还要去食堂和厕所转一转。

        食堂是公共食堂,也没有中餐西餐汉族【创建和谐家园】之分,每天提供三顿工作餐,标准的工作餐有荤有素,荤菜有猪肉、牛肉和鱼,只要是工厂里的工人,到点了就可以来吃饭,份量不加限制。

        食堂里的员工全部都是工人家属,她们在食堂里工作,可以领取一份每个月为十二美元的学徒薪水,当然【创建和谐家园】傅不包括在内,【创建和谐家园】傅每个月的薪水是三十美元,按照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的薪资标准支付。

        十二美元听上去有点少,但已经很不错了,在此时的美国,很少有企业会雇佣女工,甚至医院里的护士都是男人。

        厕所则是公共卫生的一部分,在骏马武器公司的工厂里,公共厕所随处可见,如果随地大小便被工厂里的安保人员抓住,那么除了要被扣薪水之外,还要进行强制性义务劳动。

        李牧最后去的地方是学校,这也是目前李牧最关心的地方。

        给康州教育局的三千美元很有用,奥利维拉返回康涅狄格州之后没多久,就给李牧找来了四名教师,分别是一名音乐教师、一名美术教师、以及两名数学教师,再加上李牧从斯普林菲尔德雇佣的两名英文教师,学校的大致框架已经有了。

        李牧原本是打算把学校放在工厂的生活区,为此李牧建造了五间教室,以应对小学阶段五个不同的年级。

        事实证明,穿越人士也有失误,在学校这件事上,李牧就犯了错。

        其实就算李牧不是孤儿,独生子女的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李牧并没有准备太多的教室,在李牧看来,百多名工人,最多二百来个适龄学童,五间教室已经足够使用。

        等到了学校李牧才知道,别说是五间,就算是再来五间也不够。目前工厂里有四百多名工人,适龄学童的数量把李牧吓一跳,足足有八百多人,这还是建立在只有不到两百名工人成家的前提下,平均下来,每个家庭有四名适龄学童——

        李牧还没有返回工厂的时候,张乐业已经从原本就很紧张的住房中又挤出两套,当做教室安置这些“意料之外”的学生,纵然如此还是拥挤不堪,平均每间教室里一百多人,大大超出李牧原本的预计。

        “扩建!马上扩建——按照一千名学生的标准扩建——不,两千名,先按照两千名学生的标准扩建,如果以后有需要的话再继续扩建,不是还有工人没有安排进车间吗?把他们全部都调到这边来盖房子,每个班级最多只能有五十名学生,资金找财务部支取,师资力量不足就给奥利维拉发电报——”李牧意志坚定,无论如何也要先把学校办起来,哪怕是因此耽误了工厂的发展也不犹豫,相对于李牧的个人资产来说,孩子们的教育更加耽误不得。

        “好的没问题——”张乐业答应的很痛快。

        张乐业的两个孩子都在学校里接受教育,所以张乐业很乐意看到李牧向学校方面倾斜资源。这也是骏马武器公司招募工人最大的噱头,工人在骏马武器公司工作,孩子就可以在工厂附属学校内接受教育,就凭这一点,张乐业已经从春田兵工厂和载涵工厂拉来了好几名技术可靠的熟练工人。

        说起来,华人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工作从来都是不计成本的,这要归功于流传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几乎所有的华人都懂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就算是家里再穷,只要有机会,也要把孩子送进私塾去认几个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骏马武器公司的这个噱头真的很有力,科尔在加利福尼亚招工的时候,甚至把这个当成是骏马武器公司最大的福利加以宣传。

        确实很有效,其实华人都是很念旧的,在一个地方安顿下来,轻易不会做出改变,虽然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火车票由骏马武器公司承担,但如果没有为下一代提供教育的诱惑,很多人还是难以下定决心。

      第149章 不锈钢

        确定了学校的规模,李牧这才发现,学校里居然连个校长都没有。

        这怎么行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带头人的作用毋庸置疑,看看现在已经开工的骏马武器公司,再看看小胖子那个影都没有的载涵工厂,一个优秀带头人的作用一目了然。

        其实李牧手边就有合适人选,离开教学区,李牧就去找亨利太太。

        从威尔那里李牧知道,亨利来自欧洲的某个没落贵族家庭,那么参考“门当户对”原则,亨利太太也应该是属于某个贵族家庭。

        虽然李牧对于“贵族”这个群体不感冒,不过李牧也要承认,不管是十九世纪还是二十一世纪,贵族相对于普通人,各方面的条件都要好一点,就算是没落了的贵族,骨子里的传承也要多点,至少在教育上,贵族家庭相对于普通家庭更加有优势。

        当然了,在二十一世纪,用“精英阶层”来形容“贵族阶层”会更合适,毕竟二十一世纪“人人平等”深入人心——哪怕只是口头上的。

        亨利因为威尔和李牧得罪了乔治,于情与理,李牧都不会不管亨利,所以李牧搬家的时候,连亨利一家人也一块带上,现在亨利一家就住在工厂内,和以前一样,和李牧是邻居。

        听明白李牧的来意后,亨利太太欣然同意,对工厂附属学校很有兴趣,特别是当亨利太太知道李牧的学校不拒绝女孩之后,亨利太太简直是迫不及待的想开始工作。

        这年头的美国远远谈不上“人人平等”,女性的社会地位尤其低,甚至女孩想上学只能前往学费昂贵的私人女校,李牧的学校是男女混校,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接受同样的教育,享有同样的福利,这让亨利太太非常高兴。

        搞定了学校的事,再回到办公室,威尔和莱恩·马修已经喝得酊酊大醉,李牧安排人把威尔和莱恩·马修送去休息,自己准备再折腾点小发明。

        刚才去车间里转了一圈,李牧忽然意识到,搞钢材或许是个不错的赢利点。

        对于钢材,李牧了解的虽然不多,但李牧也知道不锈钢的故事。

        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英国科学家亨利·布雷尔利受英国政府军部兵工厂委托,研究武器的改进工作。当时士兵用的步枪枪膛极易磨损,布雷尔利想发明一种不易磨损的合金钢。

        为了解决枪膛的磨损问题,布雷尔利和他的助手搜集了国内外生产的各种型号的钢材,各种不同性质的合金钢,在各种不同性质的机械上进行性能实验,然后选择较为适用的钢材制成枪枝。

        一天,他们实验了一种含大量铬的英国产合金钢,经耐磨实验后,查明这种合金并不耐磨,说明这不能制造枪支,于是,他们记录下实验结果,就把这种钢材往墙角一扔了事。

        几个月后的一天,亨利的一位助手拿着一块锃光瓦亮的钢材兴冲冲跑来找他:“先生,这是我在清理仓库时发现的毛拉先生送来的合金钢,您是否实验一下,看它到底有什么特殊作用!”

        没错,这种钢材不耐磨,不能用于生产枪管,不过这种钢材不怕酸、碱、盐,非常的耐腐蚀,于是不锈钢应运而生。

        单单就应用程度来讲,不锈钢比适合制造枪管的铬钼合金钢广泛得多,这种钢材到1916年才被发明,随即风靡全球,被广泛使用,如果李牧现在就把不锈钢弄出来,那或许卡内基的卡内基一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不用到二十年后才成为美国钢铁业的霸主,说不定只需要不到十年时间,而这一次,卡内基一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估计会更名为卡内基·里姆钢铁公司。

        想到这里,李牧忽然想起来,既然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都没有解决枪管的磨损问题,那么现在肯定也没有解决,既然如此,铬钼合金钢估计也能顺利申请到专利——

      ¡¡¡¡Ã»´í£¬ÀîÄÁ²»ÖªµÀ¸õîâºÏ½ð¸ÖµÄ¾ßÌå³É·Ö£¬²»¹ý¿´Ãû×Ö¾ÍÓ¦¸ÃÖªµÀÖ÷Òª³É·ÖÊǸõºÍî⣬¼ÈÈ»¸Ö²ÄÀïÔö¼Ó´óÁ¿µÄ¸õ¿ÉÒÔ×ö³öÀ´²»Ðâ¸Ö£¬ÄÇôÔö¼Ó´óÁ¿µÄîâ¹À¼Æ¾ÍÊÇΪÁËÔö¼ÓÄÍÄ¥³Ì¶È£¬ÓÐÁËÕâÁ½¸ö·½Ïò£¬ÔÙÑо¿ÆðÀ´¾Íʰ빦±¶¡£

        这就是带头人的作用。

      ¡¡¡¡È·¶¨ÁËÏÂÒ»²½ÒªÅ¬Á¦µÄ·½Ïò£¬°ÚÔÚÀîÄÁÃæÇ°µÄ¾ÍֻʣÏÂÒ»¸öÎÊÌ⣬ÄǾÍÊÇÄÜ·ñµÃµ½×ã¹»µÄ¸õºÍîâ¡£

        这不是李牧的要解决的问题,李牧只需要解决资金问题,有大把的科研人员可供李牧驱使。

        李牧也不是拖拖拉拉的性格,既然已经确定方向,那么就马上联系麻省理工学院,李牧不管研究过程,李牧只要研究结果。

        想联系麻省理工学院也不容易,乔治虽然走了,不过在工厂门口留了眼线,只要李牧敢出门,乔治就敢下手抓人。

        这个问题倒不难解决,发个电报的事,李牧虽然不能出门,但李牧可以让别人去发,效果是一样的。

        不过总是被人堵着门也不是个事,李牧还有很多事要做,不可能一直躲在工厂里,于是李牧命人去请阿莫斯·阿克曼,原本威尔和阿莫斯·阿克曼约好今天见面,结果李牧和威尔倍乔治堵在工厂里,阿莫斯·阿克曼想和威尔见面,只能劳驾阿莫斯·阿克曼跑一趟。

        到了下午,阿莫斯·阿克曼乘坐马车抵达工厂。

        很不幸,乔治留在工厂外的警察截住阿莫斯·阿克曼的马车,不让阿莫斯·阿克曼的马车进入工厂。

        “你说什么?不准进入?小子,你知不知道马车里坐的是谁?”阿莫斯·阿克曼根本没出面,负责和警察沟通的是阿莫斯·阿克曼的秘书汤米·马尔兹。

        “不管马车里坐的是谁,哪怕是总统先生也不行——”乔治的手下很嚣张,根本就是肆无忌惮。

        乔治走的时候发了狠,只要李牧和威尔敢走出工厂大门,乔治的手下就会抓人,为了把李牧和威尔逼出来,乔治命令封锁工厂大人,任何人不允许出入,马车更是重点防范对象。

        阿莫斯·阿克曼算是撞到枪口上,也算是倒霉。

        只不过,还不知道最终倒霉的是谁呢!

      第150章 强人所难

        虽然卸任了司法部长,但阿莫斯·阿克曼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斯普林菲尔德的一个警察,显然不够级别和阿莫斯·阿克曼的秘书叫板。

        “马上滚蛋,否则你和你的老板都要倒霉——”汤米·马尔兹不客气,指着警察的鼻子开骂。

        前司法部长的秘书到了斯普林菲尔德这种“小地方”,感觉大概就和清帝国的“钦差大臣”下到地方上差不多,也别要求这年头的美国人素质都有多么高,二十一世纪尚且做不到的事,十九世纪更是痴心妄想。

        “你谁啊?这么横?”警察不知道汤米·马尔兹是何方神圣,不过看上去也是心虚,说话的时候没多少底气。

        这乔治和威尔对上,下面的警察其实也是难做人,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等于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其实对于斯普林菲尔德警察局的警员来说,乔治和威尔谁都得罪不起,当然也有铁了心跟乔治混的,汤米·马尔兹面前的这位就是。

        “你不需要知道我是谁,正如我不需要知道你是谁一样,我只问你一句话,滚不滚?”汤米·马尔兹横得很,根本不给人留活路。

        “你特么才要滚蛋,你这该死的南方佬,斯普林菲尔德可不是你耍横的地方!”警察也挺硬气,不让不让就不让——

        汤米·马尔兹宁愿和明白人打场架,也不和糊涂人说句话,转而对正在工厂大门内看热闹的李牧怒吼:“里姆,你就这么看着?能不能做点什么?”

        李牧确实是正在看热闹,其实阿莫斯·阿克曼的马车刚到大门口,李牧就已经得到汇报,不过李牧没想帮阿莫斯·阿克曼解围,这是个给乔治挖坑的好机会,李牧希望把乔治一把坑死。

        效果还不错,至少汤米·马尔兹已经恨上了乔治,阿莫斯·阿克曼也见识到了乔治在斯普林菲尔德有多么的蛮横,类似骏马武器公司这样和战争部建立关系的相关企业,乔治也是想封就封,乔治还只是艾米斯的一个小喽啰而已——

        既然已经达到目的,李牧也就不再看热闹,汤米·马尔兹话音刚落,李牧大手一挥,几十名牛仔骑着骏马轰隆隆涌出大门,倒也没和那些警察直接发生冲突,只是把那些警察设置的路障全部拆除,然后把这几个警察从道路上撵走就算完事。

        面对几十名荷枪实弹的牛仔,警察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破口大骂,连枪都不敢拔。

        开玩笑,这些牛仔里有莱恩·马修带来的马萨诸塞州国民警卫队成员,这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里乡亲,所以还是不动手的好,骂两句表达一下愤怒情绪就算尽到责任。

        也有人看不清形势,先前拦马车的警察就想掏枪,结果枪套刚打开,四五支步枪从不同的方向同时指向那名警察。

        “尼尔森,别让我们难做,我知道你家住在哪里,知道你孩子每天都去哪儿玩,你要是今天把事搞大了,我不保证你的孩子以后还能快乐的成长——”有人直接开口威胁。

        效果还是显著,尼尔森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终究还是放开了紧握枪柄的手。

        这就是乡里乡亲的好处,如果混在警察堆里,谁都不能怎么着尼尔森,不过如果把目标放在个体身上,李牧的威胁马上就会无限制的放大。

        对啊,李牧不是斯普林菲尔德人,李牧有的是钱,手下雇佣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创建和谐家园】,要是那个不开钱的【创建和谐家园】某天喝多了半夜跑到尼尔森家里烤个火,那绝对会让尼尔森一家人后悔莫及——

        不对,估计那时尼尔森已经没有机会后悔。

        话说到这个份上,说实话,乔治的“禁止出入”能有多大的效力很值得怀疑。这年头的美国可没有全国联网,甚至身份证上连个照片都没有,警察局里破不了案的卷宗能堆八丈高,在一地犯案后逃到另一地改头换面重新生活简单得很,类似李牧这样的富豪,想要某个人的命真是不要太容易。

        所以阿莫斯·阿克曼下马车的时候,就对李牧的处境还不留情的嘲讽:“呵呵,想不到你在斯普林菲尔德混得这么惨,真是难得,不如你去华盛顿吧,我可以保证没人敢封你的门。”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6 10: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