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而五家埭村,是一家常年账面结余四千多万的市“贫困村”,丢了“贫困村”帽子的那一届村长被人暴打住院接近一個月。
盖因“贫困村”在本市有政策倾斜,来去五个百分点以上。
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甭管是穷是富,都一样。
张浩南要的是拿地时的本地人优势,为的是将来面对外商拿地时,自己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被迫给外商让路。
此时的分红,为的是将来的便利。
说到底,农村土地的使用,当地集体的嗓门只要够大够坚决,天王老子来了也没用。
怎么嗓门大?怎么坚决?
无他,多个选择多条路。
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也正是如此。
只是张浩南有一点没想到,那就是这年头在沙城这么搞,直接引起了轰动,几个村一传,沾亲带故的也就几个镇都知道了。
再加上徐振涛这个大桥镇镇长忙前忙后,顿时惊动了市电视台。
沙城电视台的两个栏目,前后脚扛着摄像机来五家埭村采访,原本只是想报道“造福乡里不忘本”的传统美德故事。
结果发现张浩南才十八岁,而且是两江工业大学的保送生,顿时兴奋不已,毫无疑问,这是绝佳的新闻素材啊。
草根创业,穷人孩子早当家,文武双全新时代好少年……
能想到的描述都能套上。
可惜采访的时候,有点不顺利。
“张……我喊您张总还是张同学?”
“都行。”
“那我还是喊您张总吧。”
“都行。”
张浩南一脸淡定接受着“沙城民生”这个栏目参访,主持人其实张浩南挺熟的,至少重生前也接受过采访,不过自己被打了马赛克。
因为当时自己被采访,是因为自己组织了一次五家埭工业小区的【创建和谐家园】……
是的,作为一个五金厂老板,跑去组织工人【创建和谐家园】。
当时的主持人秦世川人到中年,是“沙城新闻”的主持人,采访五家埭【创建和谐家园】的一线诉求……张浩南是领头的,自然接受了采访。
张浩南依然记得秦世川当知道自己不是几个纺织厂的职工,而是某五金厂老板后的表情。
震惊中带着迷茫,迷茫中带着恍惚,当时已经准备转岗退休的秦世川,大概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不过这也不能怪秦世川,也不能怪张浩南,祖上的传统手艺,自己不可能随随便便就丢了。
“那么,张总,接下来采访您几个问题。”
“都行。”
“……”
年轻的秦世川感觉整个人都“都行”了。
眼前的人真是十八岁?
“张总,您是怎么做出这个决定,给村民分红的呢?”
“主要是分出去也不多,一年最多几十万,我一年能赚几百万,分一点出去毛毛雨了。”
“……”
沉默了一会儿,秦世川深吸一口气,然后抬手示意摄像停止一下,转头再对张浩南道:“张总,这里应该展现一下精神面貌,要从传统美德这个方面回答。”
“那……重来?”
“行。”
于是秦世川重新问了一遍,张浩南一脸情真意切、声情并茂地说道:“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没有同村的长辈细心呵护,也没有我今天的成就。老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思想觉悟……”
镜头感很好,给了一个大头特写,尤其是着重怼了两下张浩南略带“湿润”的眼角,更是完美。
没有马赛克,没有消音,没有中年老汉秦世川堪比死妈的无语表情,一切都很和谐,让秦世川十分满意这次出勤。
采访结束之后,张浩南再三挽留秦世川吃个便饭,原本秦世川现在就想回台里,可张浩南说有刀鱼馄饨外加香菇炖土鸡的时候,秦世川就咽着口水“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
捎带着驾驶员、摄像几个也沾了光。
除此之外,该有的红包也没有少,不过秦世川没要,但也没有阻止摄像、驾驶员们收下。
一通米酒灌下来,秦世川喝得舒服吃得爽快,这走地鸡吃起来是真的香啊。
“浩南,你这里的鸡汤怎么这么……这么……”
不是鲜不鲜的问题,就是好喝,但不是单纯的鲜美,而是带着一种风味。
“鲜头很足是吧?哈哈,秦哥,这香菇不是大棚里的香菇,是竹园木头上发的。还有汤里有竹笋,是花壳竹,竹笋长出来就是甜的,不麻嘴。”
自己也盛了一碗汤,张浩南喝了一口之后,才喊道,“婶娘,帮忙竹笋再掰两袋子。”
“我这就喊人去竹园——”
食堂后厨传来声音,接着又有高喊声传来,“馄饨是现在下吗?”
“下吧下吧,正好上主食!”
张浩南隔空喊话,一桌人都是精神一震。
此时五家埭的北面还有一条运河,运河里还有刀鱼过境,等十年后就基本绝迹,“湖刀”拿来做馄饨的价格,也是越来越贵。
“浩南,太客气了,太客气了……”
“嗳,这讲不着的。秦哥,我跟你一见如故,往后多多来往,大家一起发财。”
“发财我就不想了……”
“那就祝你高升!”
张浩南说罢,鸡汤代酒,跟秦世川碰了一个。
秦世川到底也没有高升,他也没有那个野心,真有野心也不会一门心思熬资历等退休。
虽说从整个人生来看,秦世川这种才是最好的,安安稳稳、安安逸逸、安安全全……
有一说一,张浩南还挺羡慕重生前采访自己的秦老汉,至少别人不需要再去挣扎什么斗争什么,到老也是安逸幸福。
等刀鱼馄饨端上来,大家一起开吃的时候,张浩南寻思着自己大概是想要沾一沾秦世川的福气,能一世平安,那就真是太好了。
------------
032 一点小影响
“上电视了!”
“入恁娘,真上电视了啊!”
大桥镇镇政府会议室内,徐振涛看着本地电视频道的“沙城民生”栏目,正在报道张浩南。
镜头不少,拍到了各种大棚、鸭舍、工棚,还有不少老头老太中年妇女喜笑开颜的画面,其中自然也有“五家埭食品加工厂”的生产包装画面。
厂房比较简陋,但是劳动的妇女头戴卫生帽嘴戴口罩,给徐振涛的第一感觉就是清爽。
郁闷地点了一支烟,徐振涛怎么都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
“……今年我们已经拿下了一个国外客户的订单,总价值一千万元,我们争取继续努力,明年再创佳绩,不辜负……”
电视上张浩南一张嘴就是一千万元,把徐振涛给吓了一跳。
但可惜的是张浩南只说是国外客户,哪国客户却是半个字都没提。
一旁诸葛进喜整个人都不好了。
“入娘的,真有一千万啊。”
“毛利。”
有個副镇长对此感触不深,轻飘飘地来了一句。
“抓紧时间跟二大队谈好,这个礼拜弄不好就不谈了,老子直接在大河边框一片地给张浩南!”
极为烦躁的徐振涛夹着烟眯着眼,之前去农村做工作,有的农民愿意,有的就死犟,一个生产队三十户人家五十个声音,甚至有的人家夫妻两个谁拿主意都要先打一架……
眼见着五家埭村明显要开始发财,徐振涛怎能不急?
他扎根农村多年,深知创收不易,过了一个风口,就只能再等。
主动出击不是不可以,但要么一无所有要么本钱雄厚。
大桥镇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
要说穷,那也是沙城内比一比,跟偏远地区一比,那肯定也算是富的。
这种大差不差的状态,最是犹犹豫豫,倘若没有勇气,那么就只能等政策等时代红利。
徐振涛不甘心。
“现在就去二大队!”
将手中半支烟在烟灰缸中掐灭,他站起身来说道,“实话讲,现在我们还是有先机的,至少跟张浩南接触早,还有夏俊良从中牵线。但过几天恐怕就不一样了,沙城这么多镇,等饭吃的不是只有大桥!”
招商引资从来不是简单的事情,尤其是没有主动权的时候。
而张浩南上了电视也在沙城一中引发了轰动,赵飞燕陡然就成了十六班的明星人物,“班花”易主只在一夕之间。
没辙,她老公是一班“浩南哥”。
“死燕子你藏得好深啊!原来张浩南这么有钱?”
“我也不是很清楚啊,我们都是住乡下的……”
赵飞燕心里爽的飞起,但表情却极为淡然,就是语气有点“茶里茶气”。
其实她到现在也不知道张浩南到底做什么,只知道跟农副产品有点关系,但赚多少,她一无所知。
不过金钱的概念,她还是有数的,毕竟原先她家并不穷,算是百万资产的家庭,就算没有,也差不了多少,在这年头绝对是沙城上流。
否则也不会有实力掏十几万来沙城一中读个十六班。
班上不是没有家庭资产千万级别的,光接送的车子就是很多人此生无望的物件,派头、气场、谈吐,都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核心。
可终究还是不一样,小孩就是小孩。
张浩南跟他们决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