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第2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

      张浩南口气极大,大得徐振涛有点吃不准,但有夏俊良在,他又相信这其中肯定没有天坑。

      再者,张浩南的的确确是两江工业大学外国语专业保送生,也就是说,他的前途肯定没问题。

      “徐镇长可以回去先组织各村商量,哪个村意愿大,就在哪个村。至于说贷款,我就跟镇资管理公司贷个十万意思意思吧。”

      这年头的镇资管理公司本钱其实不大,但因为背靠沙城,市里面还是支持了不少的,但让乡镇自己搞投资,其实还得看政策导向,否则没人敢胡来,一着不慎,就是皇粮吃饱。

      倘若保本的项目,别说是镇资管理公司,就是市里的国资公司,都是直接一把梭了,不带半点犹豫。

      于是乎,诸葛进喜连忙开口道:“张老板,再多贷一点,再多贷一点……”

      ------------

      027 到松江

      “等确定好具体项目之后,诸葛经理咱们再谈,现在空对空,我就说我要贷个五十万一百万,那也是空话。”

      “呃……行,那就说定了啊张老板!”

      “没问题,一起发财。”

      说罢,张浩南站起身来,跟两人握手之后说道,“我马上就要回去安装一下机器,就不多留了,实在是抱歉。徐镇长,诸葛经理,随时联系。”

      “走好走好……”

      诸葛进喜送张浩南到楼梯口,回到接待室中,徐振涛摸出一包烟,抖了一根给他,然后问道:“你之前去他村里看得怎么样了?”

      “简易厂房已经有了,大工棚那种,主要是原先防雨晾晒菜干的。我问过他们村的会计,去年忙的时候,三个生产队的妇女一起帮他干活,四十块钱一天。”

      “不是说还有大棚吗?”

      “进不去啊,有老头子在看着,还有狗。”

      “……”

      徐振涛听夏俊良说之后,就让诸葛进喜帮忙打听到底是什么门路,结果摸了摸底,屁也没闻出个味儿来。

      本以为十八岁的后生家办事不稳全靠莽,现在看来,莽肯定是莽的,但绝对不是低智商。

      “保送生啊。”

      哒。

      诸葛进喜掏出打火机,给他点上之后,自己也点上,吸了一口烟,然后才说道:“估计在松江一個月几万块稳的。”

      “你怎么知道?”

      “这几年松江米面粮油肉菜都比较紧,江北种多少都是往松江卖的。崇州国资公司的副总,好几个项目都是松江那边农贸市场的蔬菜供应。”

      “认识?”

      “大学同学,以前在崇州纺织大学一个专业的。”

      两人吞云吐雾了一会儿,徐振涛摸了摸头,感慨道:“这后生一点口风都没有露出来,看来想要捡便宜……不太可能。”

      “夏俊良说他不简单,你又是何必……”

      “总归要想想办法的吧,大桥镇这边穷的要死,要是能吃独食,哪怕两三个村赚到钱,日子也要好过。何必过他一手。”

      “他肯定什么都不怕的,本家真有五十几个阿叔老伯,老一辈还有上过高丽战场的。”

      “我又不是要搞歪门邪道。”

      有些烦躁地抽着闷烟,徐振涛一直想要给大桥镇的农民创收,也的确搞了一些村办厂、养殖场,但都不成气候,完全是小打小闹。

      很多时候是看天吃饭,订单很不稳定。

      “还是想想看十五个村怎么谈吧,肯定有人愿意有人闹。”

      “儿女不怕肚子饿,就怕老娘老子有偏心。”

      弹了弹烟灰,徐振涛一想到“分赃不均”的后果,必然是大吵一通。

      十五个村,大家都不富裕,那什么都好说,但凡有先发起来的,那就有怨言了。

      凭什么?

      所以别看徐振涛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十五个村的干部叫过来开个会,怎么调剂,怎么说服村民,那是很需要本事的。

      张浩南其实料定徐振涛没有那么快解决问题,他在本村能搞定,因为他就是本村人,再加上前两年四十块钱一天的工钱一分不少,可以说是一击定乾坤的效力。

      要知道,正常是十块钱一天或者二十块钱一天,张浩南直接翻一番,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自己一个村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名声好听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实力,自然也没人小觑他年纪。

      固然有拿他当傻子的,但这时候他去谈租地,不说是畅通无阻,那也绝对没有人来吃卡拿要。

      因为村干部真要是这么干了,张浩南完全可以把四十块钱一天砍一半,有人问怎么不涨反降,那就有话说了,钱被别人拿去了,自己只能少给点。

      村部要是不被一群农村妇女砸成废墟,算张浩南白活。

      回到村中,生产队的社屋外面就是个工棚,里面摆放着好几台二手6140普通车床,车床还没开始用,只是水泥封好了基座。

      车床被隔断在了工棚的一侧,另外一侧则是极为干净,干燥机已经调试完毕,随便试了一下,已经有样品摆放在了一旁,品类还不少。

      除了菜花头、万年青、胡萝卜、笋丝这种常见的,还有香菇、洋葱、小葱叶……

      樊振华在表格上记录着数据,除了电表之外,还有干湿比、重量差。

      “老樊,效果怎么样?”

      “还可以,就是有点费电。”

      “不是应季货没必要上机器的,正常晾晒就行。主要是洋葱和香菇,一个小时能出多少?”

      “我感觉一千几百斤没问题。”

      “先试运行十天,机器没问题的话,我就去农机厂再订几台。”

      “好的老板。”

      在出料区,本村的妇女戴着帽子、口罩、手套、袖套在那里分拣,目前主要是万年青、菜花头,干香菇的量并不大。

      张浩南在靠近坟地的地方,搭设有两亩地的菌菇房,主要是平菇、香菇、蘑菇和金针菇。

      “阿南农产”那里能卖出价的鲜蔬,其实就是这些。

      这两亩地因为靠近坟头,生产队五十几户人家想都没想就同意租给张浩南,几百块一年……跟白捡没什么区别。

      樊振华现在住的地方,就在工棚附近的平房中,是张浩南去年盖起来的小仓库,现在通了水电,就给樊振华临时当宿舍。

      原本张浩南还以为樊振华会嫌弃,但他表示比老家住得还要舒服些,毕竟还带个厕所,在家里上厕所可不容易。

      “婶娘,挑一些样品给我,洋葱和香菇都分包。”

      “噢,这就装好。”

      正在干活的一个婶娘闻言,赶紧给他封好几包洋葱干和干香菇,装好之后,捧出来放在库房门口桌上:“浩南,装好了。”

      “好,谢谢婶娘。”

      张浩南应了一声,然后掏出手机打了个电话,预定了今天晚上华亭酒店的一个标间。

      随后拿起样品,回到家中,写好了字条贴在冰箱上,就带着样品,直接开车前往松江。

      下午如果张浩南不去接赵飞燕,她就知道张浩南是有事儿,晚上就会住学校宿舍,张浩南跟夏俊良打过招呼,也给赵飞燕办了一个住宿名额,刚好樊素素也过来,两人共用一个新宿舍。

      只是张浩南想着万一赵飞燕心血来潮要回家,便留了字条。

      两个多小时候后,张浩南一脸疲惫地在华亭酒店办好了入住手续,到房间倒头就睡。

      ------------

      028 阿廖沙

      晚上吃自助餐的时候,张浩南就发现了罗斯国采购商的身影,根据人数,张浩南猜测应该是个采购团。

      而且在酒店前台,还租用了广告位。

      随后他便直接去前台聊天打听,请了两位夜班小姑娘一人一杯咖啡。

      “罗斯总领馆的人也会过来的吗?”

      “听说是他们那个什么外经银行的人,反正就是买东西要先换钱什么的……”

      穿着西装的前台小姑娘捧着咖啡跟张浩南闲聊,这光景也没什么客人办入住,所以聊聊天也无所谓。

      外经银行?

      张浩南微微点头,不出意外的话,罗斯国的采购商应该是用阿美利加元支付货款。

      毫无疑问,这些毛子手上软妹币不太多,或者说这年头的毛子,还真不愿意囤软妹币,带着一股子贴西方冷【创建和谐家园】的别扭。

      不过无所谓,毛子有一点很好,如果我要饿死了……那我就死。

      变通是不可能变通,这辈子都不可能变通的,除非阿美利加元不能用了。

      “美女,多谢啊。”

      “应该的。”

      张浩南说着又定了一个早餐,然后在便签上押了两百块钱。

      潇洒走人。

      两個小姑娘一人分了一张,暗自庆幸领班不在,不然说不定还要多分出去一份小费。

      张浩南根据广告位通讯电话,第二天吃过早饭之后,就打了过去。

      一个汉语说得很好,名叫瓦连京的家伙表示欢迎任何中国合作伙伴。

      话说得很好听,但张浩南表示自己没有进出口权之后,瓦连京明显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欢迎任何形式的接洽。

      于是张浩南笃定一件事情,毛子这次采购量的确不小,罗斯国国内存在食品供需压力。

      实际上张浩南并不清楚的是,此时罗斯国全年要进口二十万吨左右干菜制品,包括不限于干香菇、花生等等。

      有好几个国家的面积都很大,但真正算得上物产丰饶的,其实只有中国一家,只是均摊一下,就显得有些少了。

      罗斯国虽大,能拿来开荒高产的有效耕地,实在是少得可怜。

      曾经的粮仓“哥萨克”也早就独立出去,想要养活一亿多人,光靠那点自留地,倘使还有人组织生产也就罢了,但大量寡头的狂嗨之下,土地利用率喜迎暴跌,自然进一步导致食品供给危机。

      虽说不至于出现饿殍满地,但市场上的选择,很快就从土豆黄瓜西红柿,变成了马铃薯黄瓜还有番茄。

      大量进口瓜果蔬菜,就成了必然。

      供货商最远直接去了南美洲。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1: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