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第5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还好,吴月桂一听说出了三千瓶的货,她估摸着也知道这些货够原材料的钱,顿时也是一脸的神清气爽,没有再多加追问细节。

      迟丽有了海蛎煎塞嘴,吃得小眼微咪,哪里顾得上听大人的这些事,一口气吃了四个,实在饱得撑不下了,才打着嗝道:

      “妈,我还剩一个,你别吃了,留起来晚上我还要吃。”

      “你这孩子,说什么话呢!”

      吴月桂敲了下迟丽的脑袋,觉得挺难为情的。迟丽被两个哥哥和她惯坏了,脑子里只想着自已,有好吃的也不想着别人,和秋桐比起来,太不象话了。

      吴月桂顿时有了要好好教育迟丽的念头。所幸,迟丽现在还小,重新扭正应该不是问题。

      正文 第九十六章欠债还钱

      过了两天,叶秋桐收到了一张来自向阳市利阳国营纺织厂的邮政汇款单。

      第108节

      村里的通讯员亲手把这张邮政汇款单送到叶秋桐手上,叶秋桐道谢后,展开一看,这才明白,为什么通讯员胡叔用那种羡慕至极的眼神看着她。

      “秋桐,没想到啊,你也是个万元户了。咱们村的万元户只有三个,如今你是第四个了,太厉害了。”

      胡叔四十来岁,受叶长志的关照,家境困难的他一直在村里担任通讯员,主要就是做个传递讯息的跑腿工作。比如有人的电话过来了帮着喊人去接听;或者帮村里夹夹订的《人民日报》什么的。

      象这种送邮政汇款的事也在胡叔有工作范围内,因为镇上的邮递员每次都是把全村人的邮件放到村部就走了。

      胡叔看到叶秋桐的汇款单,数了好一会儿零,才确定真的是万位级别的,一脸震惊。

      这是欧科长购买水果罐头的结账汇款,叶秋桐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真的汇款单拿在手里,自已也被震惊了。

      在这个年代,一万五千元可是能干大事的啊!

      是盖房子?买地?还是再想办法投资其它的生意?

      叶秋桐心里千百个主意翻腾着,看到胡叔还依依不舍地看着她手里的汇款单,叶秋桐赶紧在屋里翻出一袋小包装的花生糖,递给胡叔道:

      “胡叔,出去记得给我保密。”

      “哎,我会的,不过说实话,刚才村部好多老头子在打牌,邮递员送汇款单来时直嚷嚷,说咱们村出了个不得了的万元户,一笔单子就汇了一万多块,大家都听到了。”

      胡叔接过花生糖,这才如实告知。

      叶秋桐一听,原来已经被这么多人知道了,倒也无所谓保守秘密了,便笑道:

      “那就算了,不过这些钱也不全都是我的,还要给玻璃厂罐头钱,结村里乡亲们欠下的账,最后也剩不了多少在我手上。”

      “秋桐,不管怎么说,你能想出这一招来帮着大家伙赚钱,我们都服气。”

      胡叔有了花生糖,笑嘻嘻地说了几句好话,便回村部了。白天是他正常值守的时间,万一上头有电话来,传达重要的上级指示精神,而他又没能接到,就会被骂的,所以不敢离开太久。

      胡叔离开后,叶秋桐进了自已房间,拿着汇款单好一阵仔细端详,心情着实激动万分。

      可惜了,黄桃罐头是应季的产品,自已又没有能力建起罐头厂,只能捞一把就走。

      明年再做这门生意,叶秋桐估计难。

      她做黄桃罐头成了万元户的消息一旦传开,就会有更多的果农投入到这条路上来。

      她的配方也不是什么绝密的不能破解的配方,有心的聪明人只要多摸索几次,就能掌握规律。

      何况,她现在已经把配方都告诉了部份村民,那些村民怕是明年就要自已做这门生意了。

      不过,叶秋桐原本就是带着挖一桶金再去做别的生意的心理,因此也不可惜。

      虽然罐头现在是稀罕、珍贵的食品,但是再发展几年,市场物资极大丰富后,大家谁还去吃罐头食品啊?

      就象现在大家觉得高大上的午餐肉、金枪鱼罐头、香肠,再过十几年统统都被称为垃圾食品。

      所以,叶秋桐也不想在一门其实已经是夕阳产业的行业上投入太大的精力。能赚钱的门路多的是,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

      由于出了清枝这档事,没有了欠嫂在边上煽风点火,被叶秋桐欠了钱的乡亲也没有在三天内来追讨,倒是叶秋桐和大家说明情况,说货发到外地,结账需要时间,请大家宽延,乡亲们又大度地延长了还钱的期限。

      果然,没有欠嫂做鬼,大家都变得通情达理起来。

      其实想想也知道,叶秋桐是做正经生意的,父亲又是村里的支书叶长志,光是有叶长志背着,也不怕叶秋桐会不还钱给大家。当初如果不是欠嫂在众人中使劲制造叶秋桐还不上钱的气氛,大家也不会去围攻迟家。

      算算欠乡亲们的账还有大生玻璃厂的瓶子钱,叶秋桐手里还能剩个万把块。这就是纯利润了。

      这些天陆续通过零售的方式,卖掉了两千多瓶罐头,如果把剩下的五千多瓶罐头再卖掉,自已就可以拥有三万多元的资产。

      这些钱,交一部份给婆婆改善生活,留给迟瑞和迟丽做将来上学的费用,一部份交给娘家做弟弟以后的老婆本,自已还可以剩万把块。

      这万把块,她打算带到部队,熟悉了情况之后,再图发展。

      有了这万把块做启动资金,情况已经比她刚开始时两手空空、还要找吴瘸子赊糖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叶秋桐对于自已随军后的创业生活充满了信心。

      算清楚了账,叶秋桐便骑自行车到县城邮局领了款,然后赶紧到边上的银行,存了一万块,还有五千块,便放在军挎包里,吊在胸前,时刻紧盯着,倒也不怕被小偷偷走了。

      现在还没有百元大钞,最大的面额是十元,因此五千元钱已经是沉沉的一小包了。

      骑车回家的路上,叶秋桐想着自已护着五千块钱小心翼翼的模样,不由地笑了。

      五千元在她重生回来的那个年代,只不过是低级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罢了,勉强够一家人温饱,什么事也做不了。

      不象现在,五千元足以在农村盖起一栋很不错的红砖楼还有剩余了。

      叶秋桐打听过了,盖一栋象迟生舅舅吴宝福一样的红砖楼,再配上全套的家电家俱,五千元足矣。

      叶秋桐回到村里,按着账单上记的欠款人名字,遂一送钱上门,每结完一笔账,就让收钱的人在账本上自已的名字边上签上“账已结清”四个大字,并附上签名。

      拿到钱的人想着之前苦苦逼秋桐的样子,自已也觉得有点讪讪的,但是秋桐脸色如常,并没有因为还上钱就趾高气昂,也没有象施舍一样把欠的钱轻蔑地在他们面前一扔。

      因此,经过这件事之后,这些因为曾经苦苦讨钱、紧逼叶秋桐的人,背后都改口说叶秋桐的好话,让叶秋桐始料未及。

      叶秋桐只不过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罢了。

      还完村民的钱,叶秋桐松了口气,准备拉上婆婆,一起去还大生玻璃厂的钱。

      因为婆婆说过,既然是最后一次做这门生意,以后也不会用到玻璃瓶,她还是要去和毅大生道个谢,让秋桐还钱时叫她一起去。

      正文 第九十七章突然热情

      吴月桂要出门,和现在农村大多数妇女一样,很周致地换了一套干净的衣裳,重新洗了头面手脚,把头发梳整齐,这才和秋桐一起前往后路村。

      和上一次去后路村借钱的心情不同,这一次吴月桂是理直气壮要去还钱的,心情自然轻松,边走边和叶秋桐聊着:

      第109节

      “迟瑞都两个礼拜没有回来了,他说这礼拜要回来。”

      一说起上进的小儿子,吴月桂眉眼就舒展开了。

      “那可得多买点好吃的给迟瑞补补,我看他在学校食堂里也吃不了啥好的。妈,以后给迟瑞的伙食标准得提高了,读书消耗脑力,没有营养是不行的。”

      最近家里经常能吃到肉食,都是叶秋桐操办的结果,迟丽的营养增加以后,就连个头也能肉眼能见的速度增长着,这些吴月桂都看在眼里,现在听叶秋桐又主动这么说,她当然没有意见,连连点头。

      有些话题她不敢主动提起,比如要不要分家什么的,但是现在听叶秋桐的语气,似乎并没有这个意思,吴月桂反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她虽然会努力伺候家里一亩三分田,但光靠田地要把一儿一女抚养成材,十分艰难。

      不过秋桐最近做生意成功的经历,让吴月桂也有了想法,她觉得秋桐随军后,她是不是也可以找点小生意做,似乎比种田来钱快多了。

      婆媳两个边走边聊,走到蒲口溪的木桥位置时,两个人傻眼了。原来,蒲口桥前几天因为下雨,河水暴涨被拆下来了,到现在还没再装上去。

      这种木板桥就是这样,一旦遇到下雨河水暴涨,河工就要把桥板赶紧拆下来,免得被河水冲走了,待水位下降后,再把木桥重新装好。

      其间河两岸往来要嘛撑船,要嘛水位稍降就可涉水过去。

      “咱们趟水过去吧,等船还得好一会儿?”

      吴月桂问秋桐。

      现在河上倒是有渡船,不过船正好才撑到对岸,要等装满一船人才会再过来,看样子还得等好一会儿。

      说起来,蒲口溪最短的直径距离也才二十多米左右,如果涉水过去自然更快。

      现在是夏天,天气热,也不怕水冰凉,叶秋桐见河水已经变清,有些水位低的地方还露出了河底的沙块,觉得现在水位应该不深,涉水过去完全没有问题,便欣然点头答应。

      婆媳俩脱下脚上的凉鞋,挽起裤脚,然后便从水清浅之处下水,缓缓往前走去。

      走这种溪路,吴月桂显然很有经验,她抓着叶秋桐的手道:

      “挑水清看得到水底的地方走,不然水深就把裤子弄湿了。”

      在她们身边,同样有不耐烦等船涉水而过的男人,不过他们都把外裤脱了,只穿着短裤,“哗哗”地在水里快速走着,由于只穿着【创建和谐家园】,他们倒不必担心会被河水打湿了。

      而叶秋桐她们就不一样了,如果不小心走到水深之处,她们的裤腿最多只挽到了膝盖上方,就会被水浸湿。

      因此,叶秋桐一路跟着经验丰富的婆婆,小心翼翼,总算顺利走到了对岸,还好,裤腿只打湿了一点点,放下挽着的裤脚,夏日的热风一会儿就把湿的地方吹干了。

      “秋桐,先去你舅舅家一趟吧?”

      吴月桂迟疑地道。

      叶秋桐善解人意地点点头,笑【创建和谐家园】地说:

      “好。”

      过娘家门而不入肯定不好,虽然吴宝福和郑银秀肯定不想看到她们上门,但是她们若是真的到了后路村不去娘家走一圈,郑银秀过后又会怪她们失礼。

      吴月桂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又担心儿媳妇因为上次借钱受到冷遇的事不想去,所以犹豫了一下。

      去大生玻璃厂不用经过吴家,不必特意回去也是可以的。

      谁知道叶秋桐一点也不在意,爽快地点头答应。吴月桂这下不用为难,心里一松,两个人就拔腿往吴宝福那走去。

      “哟,月桂你回来啦?”

      没想到,一踏进吴家的大门,郑银秀从牌桌上抬起眼,正好一眼看到吴月桂,竟然热情主动地打起招呼来。

      这可是吴月桂从来没有受到过的待遇,哪回她回来娘家,不是被嫂子冷嘲热讽?难得有一次这么主动招呼她。

      吴月桂笑着点点头,莫名地,腰板也挺了起来,点头道:

      “嫂子,你们打牌啊?”

      “不打了,不打了,今天手气不好,哎,坐得我腰疼。”

      郑银秀扔出最后一张牌,也没有看结果,扔下牌友,笑【创建和谐家园】地对吴月桂道:

      “月桂,秋桐,快上来坐,我泡老铁给你们喝。”

      叶秋桐心想,哟,太阳从西边上来了。怎么郑银秀这回看到穷亲戚没有苦巴着脸了?

      叶秋桐瞅着郑银秀眼珠子滴溜溜地乱转,突然提起了一丝警觉之意。

      郑银秀似乎在打什么不好的主意?

      吴月桂倒是一脸宠辱不惊,或许,这几十年,她没少见嫂子这样翻云覆雨的面孔吧。

      “月桂啊,听说你们家做罐头生意,赚了不少钱吧?”

      郑银秀边从厨房里拿出烧开的水灌到开水瓶里,边问吴月桂,脸上笑意吟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1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