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最强农民》-第4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宁娴澜女士目光环视会议场,目光看在什么地方,那地方的议论声音就知趣的小了下去,这样连续环视三次,整个会议场再次鸦雀无声。

        偌大的会议场被宁娴澜女士控制了气场!

        “这次,我跟詹敏教授去到x市x县,亲眼目睹了王平的沼气设计,他的设计理论和沼气池推广计划书,也在詹教授的报告之前就出炉了,这份计划书,我交到了詹敏教授的手里,遭到了詹敏教授的否定。随后,我们做出了去现场考研的决定,去到现场,我们亲眼看见了已经成型的小型沼气池,亲自喝到了用沼气烧煮的开水。”

        会议场里再次骚动了一下,不过这次,不等宁娴澜女士的目光压制,会议场就自动恢复了安静。大家都被宁娴澜女士的说话吸引了,很显然,发明这个小型实用的沼气池的年轻人,竟然是一个偏僻小乡村的社员。

        “x市x县?”《农刊》主编程晨再次发出了低低的声音,他的每月收到的一篇投稿,也是来自x市x县,信封上没有地址,每次只有两个字:内详!但是信封上有邮戳,邮戳能显示出地址,虽然不是精确的地址。

        宁娴澜女士说的x市x县,跟他收到的邮戳地址上的完全一样。

        至此,《农刊》主编程晨已经肯定,投稿署名为王平的人,一定就是跟宁娴澜省长口中说的王平是同一个人。

        每月一篇水平极高的专业文章,难道真的是一个乡村小社员投来的?这怎么可能呢?主编程晨惊讶地张大了嘴,这太不可思议了。

        背后有人在用笔捅主编程晨的后背,程晨回头,看见是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的记者何长江,这是个资深记者了,跟主编程晨关系不错,私交甚密。后者低声说道:“程主编,我要这个王平的所有资料,帮个忙了。”旁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美女记者也俯身过来低声插话:“程老师,我也要一份啊,等一下散会了一起走啊。”

        这边的窃窃私语立即引起了周围权威媒体的记者的注意,程晨吓了一跳,不敢回话,怕越描越黑,先点头再说。

        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的何长江顿时心里松了口气,他的职业素养敏感到这是个很有价值的新闻,新华社什么时候都不会落后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嘿嘿,这次也是一样。他跟程晨主编的私交,这回起大作用了。

        这次的事件,很有料啊!

        台上,宁娴澜女士有条不紊的说到了王平跟詹敏教授的交谈,王平同意詹敏教授完善他的沼气池理论,并同意詹敏教授以他的权威通过农业部的行政权力全国推广。至此,这个引起人们震动的事件才算说清楚了来龙去脉。

        人们已经忽略了詹敏教授的尴尬而愤怒的离场,对这个叫做王平的乡下社员,人人都充满了钦佩和好奇,尤其是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至于我为什么现在才站出来说这件事情,是因为有人提醒我,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一定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我们尊重知识,更需要我们尊重人才。因为只有尊重人才,才能有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愿意站出来做贡献,才能托起共和国农业的前途,也是共和国的前途。在尊重人才上面,我退却了,我很羞愧,也很难受,我很感谢这两个人的坚持,令我有说出这件事情的勇气,虽然这会令我颜面扫地。这两个人,一个是《光辉日报》的记者易思,另一个,就是我们的农业部杨昊部长。”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如冬天的冰层!

        哗啦一声,冰层破裂,整个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第136章 市场经济羡煞人

        王平!

        王平!

        王平!

        这个普通的名字在会议场里的人们心中扎了根,无法抹去。关于王平的一切,不单是共和国各大权威媒体的记者编辑们急于了解,更是各级领导,与会的学院知名学者教授们迫切想了解的对象。

        小型实用沼气池的项目,在突然出现的王平的光辉下,黯然失色,人们都对王平这个乡下小社员充满了无法抑制的好奇。

        如果这个项目是被某农学院的专家教授设计发明出来的,还可能引发不了这么强烈的反应。王平作为一个在乡下的小社员,能研究并发明设计出小型的实用沼气池,就地取材,这份能力和天赋,会场中的每一个人都对他充满了好奇和钦佩。

        沼气池的项目,反而变得不重要了!人们的注意力,焦点都集中在了王平这个年轻人的身上。先是新华社的何长江忍不住站起来发问,了解王平的求学经历,人生轨迹,遭到了宁娴澜女士的婉拒,后来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记者,再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农刊农业科技的编辑等等都站起来发言,想了解关于王平这个人的一切情况。

        各级领导、与会学者们都交头接耳,压着声音议论纷纷,声音嗡嗡的在会场里扩散。在会场快要失控的时候,宁娴澜女士选择了沉默的安静,静静地站在台上看着快要混乱的媒体席,直到媒体席的记者编辑朋友们察觉到不妥收敛。

        “我想说的是,接下来,我将继续为各位做詹教授未完的报告,关于王平的一切,各新闻媒体的朋友,我们会邀请王平到上京来,为他的沼气池设计和理念在农业部里做进一步的阐述,对于全国范围的推广,我们会考虑聘他为顾问,到时候,我们会通知大家到场。”

        宁娴澜女士没有肯定的说要聘王平来做全国范围的技术顾问,主要是考虑到王平实行的是‘市场议价’,跟共和国其他专家教授的‘体制内奖励’完全不同标准,虽然这是共和国改革开放催生出来的‘新事物’……市场经济……本身应该值得鼓励,但是宁娴澜女士怕王平到时候的‘出场费’高到惊人的地步,【创建和谐家园】到各级领导们的优越感,令大家根本无法接受,那就不好了。所以,为人谨慎的她在最后说了一句可进可退的话!这也是官场必要的交际语言!

        王平一脸煤灰,从砖窑厂里钻出来,手里拿着一个高约十公分宽约五公分的淡青色圆柱体物件,上面均匀的分布着八个小孔。

        县城的办公室里。

        孙县长和赵干事在翻来覆去看王平带来的东西。

        “你说的沼气炉具就是这个东西?”孙县长接过这个圆柱体物件,翻来覆去看。

        “嗯,泥巴做的,很管用。用火一烧,就成了炉具,而且,它不会传热,向下导热不会超过两公分,火苗热能都冲锅底去。”王平说道。这个东西,看起来小,也让他折腾了好些时间才弄成功。唯一的难点,就是泥巴的选择,还要跟搅和面团一样,来回的脚踩。砖窑厂的泥土就正好合适,可以成批量的做。

        “这东西就能烧沼气?”赵干事也是翻来覆去地看。

        在当时,煤气灶这个名词,乡下人都没有听说过。大城市里的煤气灶的普及出现,也是在80年后,主要是国门打开老外的东西涌进来,于是带动了整个市场的发展。

        “嗯,这好用,底座上面有连接孔,用竹管就能连接,缠胶带就能保证不漏气,这炉具又不传热,竹管也根本不会受影响。”

        “这样一个多少钱?”孙县长说道。

        “五毛钱一个,不贵吧?”王平心中掂量了一下。这次是省级领导批示的重点项目,钱不是问题啊!这个东西的成本,他还没有往心里去。

        “一万七千个就是八千五百元啊。”赵干事脸红耳热地说道,这两天跟着王平跑来跑去做事,他农技站干事都不想干了,想跟着王平干了。王平的一天收入,比他一个月收入都高,走到任何地方,都还受人尊重,吃香的喝辣的。以前他优越感很强的铁饭碗,跟王平的泥巴碗比起来,黯然失色!而王平的泥巴碗摇身一变成了金饭碗,闪闪发亮,比铁饭碗吃香多了。

        想起他曾经鼓动王平进入县农技站工作,成为农技站技术人员,还用帮他转成正式的公务员编制来诱惑他,如今,看看王平的赚钱方法,赵干事想起都忍不住流汗啊!

        “就不能便宜点?”孙县长也是心中一跳。我的个乖乖,这么个玩意,全县需要一万七千多个,家家户户配一个,王平又是八千五到手,我呢个乖乖,这有没有搞错啊!孙县长处级干部,一个月工资也不过一百多元,虽然还有各种福利照顾,粮票米票什么的,但是尼玛的想想,心里也太不平衡了。

        “好吧,人工成本全部算完,一个四毛,最低价!运输途中坏了的,包换!”王平仔细揣摩了一下。

        “一万七乘以四,四七二十八,一四得四,六千八百元,六千五百行了吧,整数!”孙县长说道。

        这次试点,省里市里都会拨款,再说,他也不想出纰漏,只想完美收工。王平说,用这个泥巴烧制的炉具,百分之百保证沼气安全。

        “行!”王平笑道,“那我叫他们砖窑厂开始做工了。”

        “好!”孙县长咬了咬牙。咬牙不是因为这钱是六千多,是因为王平这家伙能赚这钱。

        赵干事心里再次一跳。六千八,我鸟个去。王平这家伙也不怕孙县长反悔,字据协议也没签就兴冲冲的推门而去。反正赵干事做主的话,是绝不会答应的。

        “孙县长,他这个东西要四毛钱?我们被他坑了。真被坑了,一匹砖头才八厘钱!”赵干事的声音都变形了。

        孙县长也是心中一跳,王平每次的市场价钱,令他也心里发热,可是他知道王平这家伙,开出的价很难改变的,不然他宁可不做,就算不跟他谈,跟唐老绵的算盘谈,说不定价格更高:“他这个是技术,独此一家,别人也做不了,而且跟砖头不能比。再说,县砖窑厂都已经破产,他找才兴起的私人砖窑厂烧制,砖窑厂也要赚钱的,他还包括运输和破碎的更换。”

        赵干事叹口气:“我真有点嫉妒这个龟儿子,不过说回来,他这个中间得有气眼,得全部手工操作,跟砖头的确不一样,做砖只要把踩好的泥一甩进模具,倒出来就成。”

        王平回到砖窑厂,砖窑厂老板眼巴巴的在等着他。这年头,生意秋得很,能买得起砖头瓦片的,都是公家,自从今年承包下来集体快要破产的砖窑厂,难得有一单生意啊!

        “王老板,成功了?”看见王平回来,砖窑厂的老板一张脸笑得稀烂。

        “还不一定,主要看你的价格。太高就只好取消了!”王平脸色凝重。

        “一毛钱一个,怎么样?”砖窑厂老板咬咬牙大着胆子报了个狠价。当时一匹砖也就八厘,买得多还能讲价,做一匹砖的人工费,也就一厘钱一匹。

      第137章 权威媒体集 体来访

        王平没有吱声,看着这个砖窑厂老板,那脸,都是黑灰色。

        这个老板,长期在这大队办的砖窑厂里上班,在大队的砖窑厂倒闭前,接手了这个厂,他是对这个砖窑厂有了感情。

        王平的生意,他算准是公家的生意,准备好给王平一分钱的回扣,要不然,两分钱也行啊!他长期跟公家的人打交道,积累了些回扣经验,这都是生活给逼的啊!

        “八分钱,真不能少了。”砖窑厂老板的脸更黑了,笑容都僵硬了!难道这家伙连八分都不愿意?那就最低七分钱,不然‘孝敬’钱就没有鸟。

        王平也是没有把价格放在心上的人,东西试烧出来了,才想到谈价钱,他还怕自己三毛钱跟孙县长要得少了呢。看来,自己还患有穿越综合症啊,没有彻底融进实际经济环境。

        “老板,一毛钱,保证质量。”王平说道。

        砖窑厂老板背脊一硬,不明白王平的意思,他怀疑自己听错了,老板机械地说道:“好!”

        “那就说好了,我要一万八千个。”王平说道,得把损耗算在里面。

        一万八千个?

        老板以为这新玩意最多几百个呢!

        一万八千个,一千八百元的大生意,老板心中乐开了花!他的泥巴人工和煤炭都便宜得不行,泥巴就不算钱,人工做一个也就算三厘钱顶天了,煤炭也便宜得很,而且老板自己亲自掌火,更加节约。

        “行!”老板的心脏跳得通通的。

        王平掏出一大把钱,数了六百给老板,全是十元的大钞,新崭崭的!

        “还差你一千二,出完货再付六百,送完货全部付清,怎么样?”

        “没问题!”老板的手都在发抖,他还是第一次遇上这么爽快的买家。什么都还没有做,就先付了三分之一的钱,就这钱,他不用担心亏本。

        “马上开始做,叫你的师傅们全部出来,我告诉他们,这个东西,得小心弄好。”王平说道。

        “好,王老板,你先请坐,我叫老婆做饭,这五十元,你先收下,等货送完,剩下的款项,你再给我四百就行了。”老板把王平当做了公务采购员。这可能就是最早期的‘【创建和谐家园】结’,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起赚钱发大财。

        王平呵呵一笑:“好!”这是他没有办法能改变的大趋势,任何新生转型,都肯定有并发症,就好像生儿子必须经历阵痛。

        王平回到县上,还没有进门,远远的就看见县委大院里面有好几个文质彬彬的人,都是书卷气,跟平时见到的乡下社员们气质迥异,也跟县委的领导们气质完全不一样。这些人有男有女,有一个男的还戴着黑框眼镜,气势不凡。大院里面还有一辆不错的越野车,车子的挡风玻璃上放着新闻采访字样的牌子。

        看样子沼气池项目已经引起了上面相关人士的注意,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新闻媒体竟然嗅觉如此灵敏,来采访县委领导们了。可能是易思的新闻报道起作用了,嘿嘿,这正是县委领导们要的政绩工程,这些记者,来得很及时。

        王平走进大院,几个记者模样的男女怪异的眼神看着他,从砖窑厂里出来,王平的脸上手上都是黑煤灰,虽然用肥皂洗了,还是有黑色的印迹。衣服裤子上,也是泥土。要干活,是爱不鸟干净的。

        王平走进去,熟悉的穿过走廊,才发现走廊里也有两个记者,孙县长的办公室大门大开,里面好几个普通话的口音夹杂着孙县长的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口音传了出来。走廊里的两个记者都是美女,衣着整洁,面貌娇美,看见王平一副脏兮兮的模样,都是微微侧身皱眉。

        王平自顾自的走过,美女记者异样鄙夷的目光,丝毫打击不鸟他的自信。

        王平走到门口,手指在门上敲一敲,房间里说话的声音都被他打断:“孙县长,我这边的事情已经落实了,我先去鸣钟乡工作了,样板沼气池我得先去看看。”

        房间里的好几个人都扭头看着他,里面除了孙县长赵干事两个老熟人外,还有县委书记等官员,对面,是几个陌生的记者模样的人。也不知道突然之间怎么冒出来了这么多记者,而且个个文质彬彬气度不凡,很有权威感觉的样子,县长县委书记等人赔笑的模样看起来就好像面对着自己的上级。

        “王平,这些记者同志是来找你的。”孙县长说道。声音打破了王平敲门带来的尴尬!

        “找我?”王平诧异,跟着一笑,“找【创建和谐家园】什么?我又不是领导,就一干活的。”

        “你就是王平?”其中一个平头男说道,眼睛里都在冒着绿光,王平都怀疑这家伙是不是性取向有问题。

        “我是!”王平笑道。对于记者,他丝毫不缺场,也没有县长县委书记等人那受宠若惊的反应。县委书记等人面对这些记者,看样子好像又敬又畏!这令王平微微奇怪!这些记者难道来头很大?比易思还要大?

        “我是新华社的记者何长江。”这个一脸精明气质的男子快走过来,向王平伸出手。这个时候,其他的几个记者才反应过来,面前这个肮脏普通衣服裤子上还带着泥土的青年男子,就是已经在农业部里大名鼎鼎的王平。

        “新华社?”王平心中跳了一下。没有这么夸张吧,新华社的都来这里了?出了什么事情了?不过凭直觉,好像怎么感觉都是好事啊!

        “我的手脏!”王平笑道,没有跟何长江握手!

        “王平,我是中央广播电台的。”另一个男子说道,表情严肃,“我们这次一起来,主要想采访一下你的沼气池的设计研究和实践修建,请问你真的没有上过农学院吗?”

        “王平,你的老师是上京农学院的王士翔教授吗?”

        “王平,请问你跟王士翔教授学习了几年,他又是如何培养你成才的。”

        “王平,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的沼气研究。”

        王平被记者围住了。肮脏的王平跟衣冠楚楚容貌也不俗的男女记者相比,土得掉渣,正因为这样,却显得更抢眼!

        办公室里的县委书记县长等人的脸上都是羡慕嫉妒恨的笑容!

      第138章 一朝成名天下闻

        王平有些不能镇定了,围攻他的,都是前世知名的权威媒体,这些媒体记者,每一个,都很大牌,怎么竟然跑到这乡下的地方来采访他了。他自认自己还没有那么重要,也没有达到相应的知名度。

        欣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业科技,农刊等等知名杂志和新闻社好像都来了,也不知道大院里的一部越野车是怎么挤下来这么多人的。这些媒体记者还能开车来这里,说明得到了相关领导的批准。

        王平在围攻的人群中不慌不忙,也不急着回答任何问题,而是保持着礼貌的笑容,他得搞清楚他们为什么来这里采访他的原因。这件事情有点……嗯……不小啊!

        胜利县是个微不足道的普通县,这个沼气池项目对良美合作社来说足够大,但是对共和国来说,就太小了,就好像巨人手上的一枚小手指甲的边缘,或者是小小的一个动力细胞而已。

        而且,詹教授已经回到农业部实行大范围推广计划,也轮不到王平来发言,王平是闷声在小地方先发点小财。

        记者们集体兴奋激动了一会之后,终于渐渐的理智下来,因为王平自始至终一句话都没有回答,单是微笑着。

        所有的记者都停止了发问,因为问了也白问,最后大家都愣住了,有的记者回头看向一脸尴尬的县委书记等人,王平这样不理会这些权威媒体的发问,领导们都很着急,可是又不能发脾气。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