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最强农民》-第4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们的直觉,就是这钱,收取得太多了!

        农业局的领导韩达也是第一次参与这种‘议价’方式,以前,可都是领导根据工资标准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工资补贴,外勤补贴,还有些粮票布票等等补贴而已,大家旱涝都拿着国家的工资待遇,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跟私人性质的合作社‘议价’过!

        然而王平和良美合作社,并不是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和单位。

        土地下放后,队长公社干部也不能干涉他们的自由工作权利,还有赚钱的权利!

        市宣传部的何峰虽然也很眼红王平等黄泥巴脚杆的可观收入,但是他的思想,还是更为前卫一些,易思在兴奋的拍照记录,他也没有阻止!

        王平呵呵一笑:“段市长,宁省长,我跟潼南市的梅市长合作,两年可是两万的报酬,虽然地方更远,还包括土壤土质的改造,桑树育苗和杨桑树种的支持,不过跟我们的沼气池项目比起来,沼气池项目可要便宜多了。”

        “宁省长,你怎么看?”段市长说道。唐老绵的计算,他也是挑不出毛病在那,计算下来,就要这么多劳务费,虽然贵得离谱!

        宁娴澜女士说道:“我们……得尊重……良美合作社的劳动成果,得尊重王平的技术创新。”

        “那么,农业部可以使用王平的技术在其他的地方进行广泛推广了。”詹敏教授说道,“因为我们政府已经付过钱了。”这就是典型的没有专利观念的落后说法。

        有着西方生活的经历,接受过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的易思盯了詹敏教授一眼,对詹敏教授的说法心中感到吃惊,这个教授,明着要把王平的沼气池技术窃为己有啊。她看看其他领导,领导们竟然没有人有明确的反对意见,他们并不觉得其他地方使用王平的沼气池技术,还需要另外付钱。试点成功,本身就是要全面推广的!要是王平还能继续收钱,那谁也无法接受。

        这是很短暂的历史局限性,煎饼大不过过锅!

        王平笑笑:“当然可以啊!”共和国也根本就没有专利法,更别谈保护知识产权神马的了,目前跟詹敏教授这样的老古董也完全说不清楚,詹敏教授要把王平的技术拿回去经过完善之后在其他地方推广,王平其实也毫无办法。

        能在自己的地盘上赚点钱,也算不错了!根据了解,好像两、三千多元就能买一辆农用车,最多不会超过五千,东方红长安解放三大牌子,就是不知道有钱能不能买到手,估计还要地方领导出批示条同意,然后再去厂里请求领导签字同意。不过,王平有段市长宁省长的关系,批一辆农用货车的方便,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半个月后,詹敏教授回到农业部,在共和国农业部的《农刊》上发表了新农村关于沼气池建设的学术论文,并以x省x市x县的沼气实践为案例,详细阐述了适合共和国农村的沼气池的项目计划,这篇专业论文在业界引起了轰动,而詹敏教授到基层的亲自实践调研活动,也得到了农业部的相关领导的大力肯定。

        《农刊》上发表了詹敏教授的学术论文后的第三天,农业部召开了共和国新农村沼气池推广大会,与会的有农业部的正副部长,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中心主任,还包括农科院水科院等专家学者教授,下面的各农业厅的厅长,专管农业的部分省长,大家济济一堂,都对新农村的沼气池推广计划寄予了厚望。

        沼气池埋在地上,不占耕地,但是能解决农村的垃圾处理,桔梗稻草的处理,菜叶杂草的处理,能最少解决农户们一年九个月的煮饭照明,沼气池的水和废渣能当有机肥料使用,浇灌菜地庄稼,并能逐渐改善土壤质地,令贫瘠的土地变得肥袄。

        到会的领导们有数百人,偌大的会议厅气氛热烈!

        而詹敏教授成了会场中的焦点人物。

        与会者的每一个人的手里,都有一份简要的农村新型沼气池的推广计划说明书,大家都对这个简单方便易操作的沼气池项目相互讨论,称赞不已!

        这时候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匆匆的走进来,手里拿着两份报纸,低头疾步走到部长的面前,把手里的报纸递给部长,然后在部长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什么话。

        农业部部长杨昊的脸色顿时严峻,他挥挥手,说道:“我知道了!”

        工作人员疾步而去。

        杨昊看了一眼台上正在做发言准备的詹敏教授,走出会议室,走到一个小房间里,关上门,打开手里的报纸,正是地方x市办得很有名的报纸《光辉日报》。

        上面有用红色的字写的一个大标题:天才青年王平……新型实用型沼气池推广人。这篇文章,是易思在真武公社采写的现场稿子,配发有好几张特写图片,詹敏教授一脸尴尬的图片也在其中。

        原来小型实用性的沼气池设计和发明另有其人,而詹敏教授不过是使用了‘拿来主义’,经过修剪接枝,完全变成了自己的调研成果。杨昊心中很愤怒,这样的青年才俊,詹敏教授竟然连推荐都没有提一下。他打开门,招手走廊的工作人员:“麻烦你叫一下宁娴澜省长,请你带她过来一下。”

      第133章 杨昊部长的风骨

        宁娴澜女士走进杨昊的小屋,农业部部长杨昊脸色很难看。

        “宁省长,你认识一个叫做易思的女记者么?”

        “认识!”宁娴澜眼神中带着询问。

        “她今天给我寄来了这个。”杨昊把光辉日报递给宁娴澜女士!

        宁娴澜接过,看了看上面的内容,说道:“我知道这件事情,这是她写的专题报道。光辉日报是地方小报,这种事情,影响不了什么的。”

        “还有这个。”杨昊的手中还有张纸条,字迹娟秀,一看就出自女孩之手!

        宁娴澜女士一笑,接过纸条,这个易思,还真是有一套啊,不单在今天寄来了光辉日报,还有一张纸条,也不知道这个女孩子的纸条上写的是什么。宁娴澜接过纸条一看,上面居然写着:杨昊部长你好,我相信你看了光辉日报上的稿子之后,会明白我的意思,是的,你要是不让詹敏教授说出王平的功劳,我下次的笔,就会写你们农业部的龌龊,也包括你。

        字的书法不错,可是话却令人难以接受。

        这明显就是威胁!威胁农业部,威胁农业部的老大杨昊!!

        “王平是谁?”杨昊说道。

        “一个乡下的小社员,是个农学天才。”

        “嗯,农学天才,你难道也支持詹敏教授这么做?如果这个农村实用型小沼气池真的是王平设计出来的话。”

        宁娴澜女士强笑说道:“王平同意了詹敏教授借鉴他的想法完善沼气池的理论,然后通过詹教授的权威,借着农业部的行政权力,进行全国推广。”

        “这么说来,王平本人是根本不介意教授这么做的了?”杨昊问道,脸色都白了!

        “是的!”宁娴澜女士歉意地看着杨昊。

        “那么你是怎么看的?”杨昊的声音隐隐的含着怒气。

        “我自然不赞同教授的做法,不过相比全国推广带来的巨大价值,加上王平本人并不介意,我自然不好表态做出另外的决定。在教授临走的时候,王平还跟教授倾谈了一夜,全部是关于沼气池的专业性探讨,詹教授和王平本人,达成了共识。”

        还有一点宁娴澜女士没有说,王平亲自对她说,这个沼气池的设计理论,他愿意让詹教授在他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并推广。王平说,借助詹教授的权威和农业部无可比拟的行政权力,能早一点推广沼气池才是最好的。她在犹豫之后答应了王平的暗示请求:别跟詹教授较真。

        “既然这样,怎么还会有易思的报道和她给我的威胁纸条,在她的眼里,我们整个农业部,都显然很龌龊,也包括我。”杨昊说道。跟着一阵咳嗽,气喘不已。宁娴澜女士连忙轻拍他的背,担心地说道:“杨部长,我去叫工作人员来!”

        “咳咳……。不用,咳咳……,我这个是老毛病了,等一下就会好!”杨昊从内衣口袋里倒出几粒药丸,丢进嘴里,宁娴澜女士连忙为他拿来茶杯。小屋子里的桌子上,就有杨昊的茶杯,开会出门,杨昊是茶杯不离手的!

        吞下药,宁娴澜女士扶着杨昊坐下:“杨部长,你没事吧。”

        “我没事。”杨昊喘息了好一会,“我这是老毛病,一生气就容易犯喘!”

        宁娴澜女士歉意地说道:“对不起,杨部长,我这次犯了错误,惹你生气了。”

        杨昊的脸色渐渐恢复血色,口气平和神态略显疲惫:“老宁,你是副部级干部,位高权重,得把好这个关啊。在共和国的众多高级领导中,你是真正的农学专业上来的。在学术上,詹教授的做法,是要不得的,尤其是在农业部的权威会议上,这不是公然羞辱我们的机构么?我年轻时候留学在国外,我知道学术知识在发达国家都会得到法律的保护和尊重,我们国家,还很落后,还没有专利法案,不过,我们国务院已经在准备这项立法了,我也是其中的参加者之一。你是农学专家,不能因为想早一点推广沼气池项目,着眼于大事上,而忽略了对学术创新的必要尊重。这样下去,会毁掉共和国的前途的。只有鼓励创新,尊重发明,才能托起共和国的农业前途。”

        宁娴澜女士脸色渐渐变得紫红,羞愧在她心中泛滥,她因为一时的不忍,没有规劝并制止詹教授的做法,但是杨昊部长的话,字字如重锤,敲打在她的心上。令她振聋发聩!

        “我知道错了,杨部长。”

        “这件事情,你知道的内情最详细,我交给你来处理。”

        “是,杨部长!”

        对于杨昊部长,宁娴澜女士还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了解到他的内心。平时杨昊部长都是不苟言笑,话不多,给人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可是今天,宁娴澜女士才看见了一个部长的火热内心,对于学术创新的尊重,才能托起共和国的农业前途……这句话扩大一点说,只有尊重知识,尊重创新人才,尊重并保护发明人,才能托起共和国的前途,而不仅仅是农业。

        杨昊部长已经老了,而且犯下了不治之症,不过他一个人瞒着所有的亲人,独自扛着这个令常人绝望窒息的包袱。在所有的下属中,宁娴澜女士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办事手段和风格,甚至包括风度仪表,都是杨昊老部长最欣赏的。

        他希望培养这个下属能够更加有担当,不怕得罪人,更加敢作敢为,共和国的农业,需要有强而有力的人才来建设。宁娴澜女士唯一的弱点,就是心善,有时候人就显得柔弱了些。

        她需要人推动一下,展现自己的力量!

        两个领导一起走出来,走进会议室,会议室里,詹教授已经开始了新农村实用小型沼气池的项目演讲。

        宁娴澜女士看向杨昊部长,杨昊部长轻声说道:“请坚持正确的立场,你不想伤害詹教授,就会伤害到另外的人,而且那个叫做易思的记者,我相信她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第134章 他叫王平

        宁娴澜女士点点头,脸色淡然。一旦遇上重大的事情要处理,她具有瞬间恢复冷静理智的能力,也许这正是属于宁娴澜女士的天赋!

        宁娴澜女士看看右边,那里是共和国的各种权威媒体,像《光辉日报》等地级市级别的媒体还没有进来这里的资格。

        右边一溜的媒体,有权威的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记者,农业部的权威杂志《农刊》、《农业科技》,还有《长江日报》的记者,《求是》杂志的编辑,《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等等等等。

        这次的农村新型实用小沼气池的推广项目,是农业部的有关专家领导研究会决定重点推广的项目,在进行了专家风险和收益的评估后,共和国农业部的部长杨昊拍板,决定全共和国进行推广。

        兵马未动,媒体先行,这是惯例!

        任何的新生事物,改革创新,都离不开轰轰烈烈的先一步宣传,这也是共和国的惯例!权威媒体,甚至电视电影,相声小品,随后都会以新生事物作为题材创作作品。

        这个会议,很重要,很权威,共和国关于农业的专家学者领导们都几乎来齐了!而共和国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也全部到场。

        这次全国性质的推广,不是一个县市,也不是一个省,是全共和国,惠及全共和国亿万农户的好事,当然要全力以赴!

        因为王平的成熟理论和科学实践,推动共和国的农村沼气事业一下子提前了起码五年,有的相对落后的地方,提前了十五的发展时间。

        王平自己的沼气池,比较完善,为了配合共和国全部的农户都能享受到沼气池的好处,农业部的农技中心的专家学者们在詹教授的带领下进行了简化,也没有什么电力搅拌器之类的东西出现,受制于现实,共和国的许多农村根本就没有电,还谈什么电力搅拌。

        简化后的沼气池,以煮饭照明和积肥为主,什么进料口出料口全部砍掉,连解压池的设计都放弃了,就是一个土池子,圆形,如坛子,地面一个盖板盖住池子口就行,进料出料只要掀开盖子就行。

        简化后,方便是方便了,因为密封度不够,沼气容易泄露,还有盖子很容易被掀开,半大的小孩就因为好奇而经常去掀开看,结果出了不少事故。只要小孩或者大人不小心掉下去,在极端的时间里必窒息,而且无人急救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法自己爬出来。而王平的沼气池设计,采用的是密封式,池子口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儿童是不方便爬上去的。半大孩子能够爬上去,但是半大孩子是无法掀开顶盖的,有效的确保了不懂事偏又很好奇很好动的孩子们的生命。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这些安全方面的细节设计,也只有特专业特细心的人士才会考虑到!

        且说宁娴澜女士对会场中的工作人员招招手,工作人员蹑手蹑脚的过来,不敢随意发出声音,宁娴澜女士说道:“请先切断詹教授的话筒电源,我有话说。”

        工作人员愕然地看着宁娴澜女士,又看看她身边脸色严峻的杨部长,犹豫了一下:“是,宁省长,我马上去办。”

        “等我上去,你插好电源!”

        “是!”

        台上,詹教授正在滔滔不绝的说着小型沼气池的好处,和简化后几乎不用花钱投入的低廉成本,与会者十个有十个都是外行,正听得入港的时候,詹教授的发言突然就断了,麦克风没有了声音。

        大家都是高质素的人,麦克风失去了音效,没有任何人发出一点其他的声音,会场一片安静!这个时候,宁娴澜女士出现在了通道口,脸色平静,步速快捷,疾步上了讲台,低声跟愕然的詹教授说了几句什么话,詹教授的脸顿时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道:“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宁省长,我跟王平,可是有过共识的,他答应了我帮他完善沼气池理论,也同意只要条件成熟,就全国推广,这个内情你是最清楚的,你现在怎么突然在这样重要的会议上来搅局呢?”

        台子距离所有人都有一段距离,宁娴澜女士突然出现,大家微微惊讶之后,看着两个人在台上交流,声音很低,就连最前面一排的人也听不太清楚,只见台上的詹教授越来越激动,宁娴澜女士始终平静的在说着什么,最后,詹教授扔下手里的一大叠稿子,愤然站起来,带翻了台上的凳子。凳子从台上翻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砸在了地上。

        大家都惊愕不已,不知道突然之间,好好的一场报告出了什么问题。每个人听了前面半截的报告,都觉得这是个很好的项目,起码能帮到农民们享受到真正的实惠。

        詹教授跳下台子,立即有工作人员上去带着愤怒的他从另一个侧门出去。

        台上,剩下了端庄平静的宁娴澜女士。

        立即有工作人员把台下的凳子递到台上去。宁娴澜女士并不坐,而是站着,轻拍一下麦克风,麦克风发出了声音。

        “各位领导,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宁娴澜,今天的事情,我首先要向大家道歉并认错。”

        宁娴澜女士的声音理智沉着,响彻了整个会议场,会议场里更加的安静,敏感的记者们在允许的范围内活动,疯狂地按动快门,闪光灯不停地闪烁,宁娴澜女士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各级领导们都惊异地看着台上从容不迫的宁娴澜,愕然的听着她说的每一个字,各级专家学者们全部瞪大了眼睛,惊讶得不敢相信詹教授在会议中途被宁娴澜女士这样无礼的赶了下去。

        这简直是一件令人疯狂到崩溃的事情,即使亲眼所见,也难以相信和接受!教授是需要尊重的!这太不可思议了。

        “下面,我来解释一下刚才我无礼举动的原因,因为这个农村实用型小沼气池,发明设计和实践,都另有其人,他叫王平。”

        王平这两个字,随着麦克风响彻全场,整个会场哄的一声骚动了!

      第135章 尊重人才

        “王平?”《农刊》主编程晨忍不住失声说道,引起周围的媒体工作人员都扭头看他。程晨是《农刊》主编,也是共和国的上京农学院里的农业教授,身兼数职,是个农学方面的专家。

        “怎么?程老师也认识王平?”来自《农业科技》的记者是个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敏感的问程晨主编。这句话更是引起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记者的注意,原来这个王平,并不是无名小卒,而是大有来头,连《农刊》这样的主编都听见他的名字失态了。

        谁知道程晨主编随即摇了摇头,说道:“我不认识王平,不过我的《农刊》最近每个月都会收到一篇署名叫做王平的人投寄拉的稿件,质量很高,有关于稻叶尖枯病,玉米黑粉菌等农作物的病症分析和防疫,也有关于育种育苗的学术论文,还有关于再生稻的可行性猜想及理论分析,在我看来,这些文章,篇篇都是精品。”

        各大报社,包括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记者都敏感到能在程晨主编这里挖出猛料,都呼地围上来,《农业科技》的记者连忙说道:“喂,大家别急,这是在会场,等一下有的是时间,喂喂喂,别碰坏了我的相机。”

        一时间新闻媒体这边的记者一阵不淡定,纷纷询问程晨主编关于这王平的任何信息。程晨主编招架不住,连忙说道:“大家先听宁省长的演说,我对这个叫做王平的一无所知,稿子每次都没有地址,只有邮戳上显示是x省x市x县,具体他是哪里人,做什么的,我一无所知,而且投稿的王平,跟宁省长说的王平,我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一个人。”

        敏感而敬业的各大权威记者依然不依不饶,直到有工作人员过来严肃的干涉为止,大家才忍耐着性子安静下来。

        宁娴澜女士自然看见了新闻媒体的骚动,不单是新闻媒体这边,各级大小领导们都在听见王平的名字时候忍不住发出了声音,跟着向身边的人打听,可惜,谁也不知道这个王平是何方来的人才。

        专家学者这边也是人人目瞪口呆,这个他们寄予希望的专业报告会议开成了这样,他们都被震惊了。在这样的场合,宁娴澜省长突然说农村实用型小型沼气的设计理论和实践修建都另有其人,彻底把他们给打蒙了。

        宁省长突然在会议开到一半来宣布这个事情,詹敏教授的名誉和前途,从此将蒙上一层阴影。人人感同身受,心里都是发虚。对于别人的创新科技,人人心中敲响了警钟。

        宁娴澜女士目光环视会议场,目光看在什么地方,那地方的议论声音就知趣的小了下去,这样连续环视三次,整个会议场再次鸦雀无声。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18: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