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带着任意门》-第6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汤圆嘴里被塞了棒棒糖也就把哭声收起来了,一般能哭能笑的孩子才会健康快乐的成长嘛。

      第158章 腿脚利索 良心不安!

      【第二更!今天四更,甘草能做到吗?】

      其实第一天报到以后,学生大多都会在学校住下了,跟室友交流一下感情,适应一下环境什么的,还有可能是导员过来查寝。不过张若住的是混合寝室,所以导师应该还不会去她的住处找她。

      今年水木大学数学专业在全国一共招了53人两个班,这其中还包括一些特招的学生,不过这五十三个学生中,女生不过就有5个,这个比例在整个数理基础系也算是少的,怎么说,数理基础系的男女生比例也就是三比一啊,到了数学专业竟然变成了九比一,可怕的数字。

      张若不知道的是,今天第一天报名,她们班上的学生就已经到齐了,导员正在一个寝室一个寝室那么的找人谈话,交流感情。就算是京城本地的学生,也一个不差的住在了校内,离开的就张若一个人。一些明后天要开会啊,选班委什么的事儿,也没人通知张若呢。

      这一届数学专业唯一一个理科高考状元,就这么的翘掉了学校的第一次以及第二次的班会,由于水木大学女生的平均素质,班上的同学,对这一位还真没抱希望,瞧瞧班里那四个女生就知道了,更别说是一个女状元,那铁定是玻璃瓶底,厚重刘海的形象。

      张若回去的时候,司徒乔谦正发挥自己的计算机专长,将学校电子档案里的人一一进行对比,在一千来名水木女生中找着张若,也真难为他了,连个名字都不知道,还需要一张张照片的看过去,陪在他身后的几个室友已经坚持不下来了,上帝还真是公平的,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生毕竟是少数,再说了,这些可是大头照啊,就算是漂亮女生,照得大头照也好不到哪里去呀。

      “我勒了去,以前看着学校里面还是能看过眼的,今天这么一看,我半个月的不想出门了!”李慕羽抹了一把脸,心下对老幺的定力十分的佩服。

      “别说了,再说我都该退学了,二哥,晚上咱们去工体那边儿喝几杯吧,这眼睛是需要养养了!”宫何炜揉揉自己的太阳穴,原来恐龙什么的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啊。

      “跑那么远做什么,跟哥回去看爱情动作片就可以了,据说我的小空空又出新片了,嘻嘻!”史英俊的玻璃瓶底仿佛闪过一道光,那副怪蜀黍的模样,直叫人想揍他一顿。

      303寝室的四个成员自然去过工体那边的酒吧很多次,不过就是因为有史英俊这个宅男的存在,挡住了不少献殷勤的美眉们,这个家伙还犹不自知,沉浸在父母给他取得花名世界里无法自拔。难道名字就英俊的人,就一定人如其名吗,没见着这届新生里还有个叫甄美丽的女生嘛,好家伙,一脸的横肉,直接将水木那本就不高的女生素质又拉下了好几个百分点。

      查看了七百多名水木的女高材生,司徒乔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一见钟情什么的,真的有如此大的魔力?

      “数学二班,张若,高考总分731!那啥,老大,咱们是不是看错了?你当初高考几分来着?”李慕羽长大自己的嘴巴,这副样子要是被迷恋正太的女生开到,一定会大叫萌死了的。

      宫何炜也吓了一跳,这老幺也太会看人了吧,找个美女竟然还是个高考状元,他本人虽然是广东的,不过浙江的高考总分是七百五这个常识还是知道的,满打满算就扣了19分啊,妖孽啊!轻轻的将老2的嘴巴合上,眼睛看向寝室老大史英俊,他们那地方的高考也是七百五的,应该有个对比性。再说了,此人已经四进水木大学了,十分具有权威性。

      “我第一次考了697分,是我们那地方的理科第二名,第二次好像是691分,第三次我转了文科,考了689分,去年我又读了理科,考了694分……”史英俊推推眼镜儿,考试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哥儿们可是纵观文理,知晓古今的大能,也不是天生就喜欢钻研爱情教育片的。

      “得了得了,既然老幺动真心了,哥几个自然要后退一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看这个形式,要是咱们还有歪心思的话,老幺能把咱们的手足给砍了!”正在看张若资料的司徒乔谦微笑不语,只要知道了那女孩儿的名字,他还能查不出更多的内容吗,不过是想自己动手追,不想依靠家里的背景罢了。

      “兄弟,晚上工体,我请!”几个室友的对话,其实司徒乔谦都听在耳里了,也确实难为了他们跟自己到机房来查资料,这要是被学校发现,可是没好果子吃的。纵然背景深厚,在学校还是低调一些的好,这儿可是京城,他一个小小的红四代,再受宠,那也是有限度的。京城比他们司徒家大牌的还有好几个呢,像是燕家,李家,傅家,这三个大家族的老爷子都还在呢!他们司徒家后代再强劲,奈何他太爷已经不在了,勉强能排进第一梯队……

      “若若,你回来了啊,学校怎么样啊,要不要叫你大伯给你们学校的校长打个电话?”傅振华这时候睡完午觉刚起身,这不,老爷子想去院子里走走,可是保健医生却说外面有风,不叫他出去,正和小孩子一样发脾气呢,就见着张若回来了。

      “爷爷,水木大学的环境很好,您不用担心!”张若擦擦脸上压根不存在的虚汗,叫一个日理万机的副总理为了这么点小事打招呼,她可受不起。

      张若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在傅家受到的待遇完全是因为对了老爷子的脸,像是傅家大伯的话,她就见过三次面,每次都是一张严肃的脸,她心里还真有些毛毛的。要不是自己也不图傅家什么,还真是挡不住那样审视的目光了。

      “你习惯就好,上学以后就别住校了,帆帆跟我说,你开学就要搬去学校住了,那怎么行呢,还是家里好,我刚才就要厨房给你做了红烧肉,他们不叫我吃,你多吃点儿!”老人说话做事总是想到什么就是什么,他这会儿看张若顺眼,那就什么都好。

      “爷爷,学校有规定一定要住校的,再说了,我以后还要上早晚自习,没有时间回来,顶多我保证以后周六周日再过来看您呗!”住在保卫森严的玉泉山?张若还真有些不习惯,据说这么一块儿地方隐藏了一个营的保护力量呢,之前她神识扫过一圈,星罗密布的全是人,住在这儿太不方便了。至于学校规定什么的,那都是她自己瞎说的,每个学校虽然都有这样那样的规定,不过规矩是用来破坏的嘛,张若早就想好了,要在水木大学附近买一个小公寓的,自己有钱,心里不慌!

      “这样,那就让奇扬给你们学校打电话,取消早晚自习!家在京城呢,怎么还不让人回家休息,这是没道理的!”老人气鼓鼓的,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除了看到心爱的二儿子回家,再一个就是想要一个孙女了,可是几个儿子不争气,就给他生了一群淘小子。好容易这来了一个小娃娃能得他的欢心,这没几天就要离开他了,心下那个不情愿啊。

      “爸!若若是去学校学习的,你想想啊,要做国之栋梁是那么容易的吗?若若的功课也会很紧张的,你不要闹脾气,难道你希望因为你,害得若若学不好习吗?”傅奇帆接收到张若求救的目光,将话茬子接下,安抚了老爷子好一会儿,跟张若定下了每个周末都要来这边住的约定。

      “若若,我也算是在老爷子身边长大的,还真没见过老爷子会对小辈那么和蔼呢,别人家都是隔代亲什么的,在我们家,小时候咱们几兄弟都被老爷子拿皮鞭抽过!”傅瑞阳想到这个就觉得【创建和谐家园】隐隐作痛,小时候留下的阴影,那时候他最淘气,左右挨揍最多的也是他。

      “九哥,你拿回来的真是百年老山参啊,据说还是三百年的,你怎么得来的呀,这运气,两百块钱换个百年人参!”傅瑞明摘掉了他的金丝框眼镜,整个人就是年轻了十岁,这不,目光炯炯的盯着傅瑞阳,这小子啥狗屎运啊,虽然在别人那里听到过这件事了,不过还是想听当事人再说一遍,简直就是传奇啊!

      “当然是真的,过几天我想再去趟那个山沟沟,还好我当时把那边的县名记下来了,就算找不着那个老爷子的人了,那我也得报答一下人家啊。小弟,我觉得那个老爷子是在帮咱们,不然一个能在山上采到人参的老农能不知道一支人参的价值?听说现在长白山那边的采参人,弄着一个五六年份的野山参,都要开价两三万了,别说我拿回来那支人参那么大的个头,二百块钱啊,能买什么呀!”傅瑞阳的那套鬼神理论是不敢拿出来现了,不过他总觉得那么拿了人家的东西心里不安。

      “嗯,这对咱们傅家算是大恩了,不过要是按你的说法,那个老爷子估计咱们是找不着了。这样吧,你出钱,我联系人,咱们在那里给当地的村民做点实事儿。要是你说的那个老人是那边村子的话,也能惠及到他身上。”兄弟俩一块儿规划着要给当地人民做点实际的。一支寻常的百年人参都要上百万呢,更别说是一支三百年的了,这可是救了他家的急。要知道傅老爷子多活两年对傅家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看看现在国内的几个政治大家族,不都是因为家里老人还活着,才有这样的风光嘛,一些跟傅振华同期的老人过世以后,家族衰落,也是他们都看在眼里的,想到就心寒。

      “行,我出钱,你出力,就按一千万的款子办吧,再多,我就没有了,你得问二伯要!”傅瑞阳也有魄力,那天那个老人在收了他二百块钱以后,腿脚利索的样子,他现在还记得呢。要是这份人情不还回去,他心里不安。

      张若要是知道因为她的临时起意,害得傅瑞阳良心不安的话,肯定要笑话他了

      第159章 潘家园 青花瓷

      【第三更,捂脸继续码字…】

      傅奇帆知道两个侄子的打算以后,毫不迟疑的划了两千万给他们,作为那座小镇的发展资金。授人与鱼,不如授之与渔,这个道理,傅奇帆还能不知道嘛。自己虽然是傅家子弟,不过因为早年去了美国,所以早已入了美国籍,这样在国外捞金才能顺利。八十年代的时候,傅奇帆已经身家过亿了,并且这个亿的单位还是美元。

      后来的几次国外的金融风暴,他也捞了不少钱,特别是日本,那是他主要捞金的地方,连傅奇扬通过国家机器都不能准确的估算出这个二弟的身价,不过根据有关部门的估算,这位红二代的傅家二公子,身价至少十亿美金。由此可见傅奇帆在金融上的天赋是毋庸置疑的。他不过是在傅瑞明身边给他提了几点建议,就叫他们的整个计划完善了许多。

      “若若啊,我有点想念你们家的酒了啊,还有你爸爸做的下酒菜,啧啧,这玉泉山的厨师虽说菜色滋味都不错,不过总有些制式的感觉,还是你们家的家常菜好!”傅奇帆也没觉得张若身上会有酒,不过是喝着老爷子的【创建和谐家园】,发几句牢骚,老爷子现在身子虽然好点儿了,不过他短时间也回不去剡城呀。

      “哈哈,那是当然,我爸爸做的菜是天下第一!”吃饭可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在张若眼里,自己老爸做的菜那是最棒的,玉泉山的饭菜就算再好吃,可是做饭的人是厨师啊,只有做给亲人吃的饭菜,才会有感情在里头。对于那几位特二级的厨师,张若也只能说声抱歉了。

      “好,你爸爸做菜最好吃,若若,傅伯伯这会儿肚子有点饿了,要不你去厨房做两道小菜,这都九点多了,你看看,你不是得了你爸爸的九分真传嘛!”这才是傅奇帆的目的,晚上陪老爷子吃饭,老人现在年纪大了,吃几口就饱,就算他想多吃,保健医生在一边跟着呢,也不许啊,连带着伺候老人的傅奇帆也得放下筷子。

      在玉泉山这阵子,他都是半饿的状态过来的,今天给张岳西打了个电话,联络感情,就说到这块儿了,张岳西极力推荐自己女儿的手艺,这不,傅奇帆就想鼓掏张若做顿夜宵了嘛。

      “二伯,什么小菜,我也饿了!”年轻人体力消耗大,这不,听到张若和傅奇帆的对话,傅瑞阳也跟着过来了,他就听见后面的小菜二字。

      “那你得求求若若了,我叫她做菜,她不是很乐意啊,怎么样?若若,大家可都是等着你呢!”傅奇帆笑着看看张若,怎么样,骑虎难下了吧,他之前就听同在老张家蹭饭的庄越提过,张岳西不在的时候,只要若若在,他们还是能吃上饭的。可是这个丫头勤快不了几回,他至今也没尝到过,不过大家都那么说的,张若的手艺应该不会差。

      “行,我去厨房做,那谁洗碗啊!这时候保姆都睡了!”张若不在乎做饭,不过这人最怕洗碗。在别人家里,她还是别使啥清尘术了,要是被撞破了咋办?

      “他洗!”傅奇帆和傅瑞明的手指同时指向傅瑞阳,可怜的娃啊,他反应慢了半拍,一票对两票,洗碗的工作就沦落到了他身上。一票哪来的?自然是傅瑞阳自己的手指的是傅瑞明咯。

      厨房里食材倒是不缺,张若简单的做了几道小炒,太复杂的菜式,一是她不会,二是也没时间啊。

      傅瑞明在饭菜做好以后,还给警卫室的值班警卫送了一份饭菜过去,当时人家正在啃饼干呢,对于傅家十公子的好意,自然是感激涕零。傅瑞阳看得鼻子都气歪了,这家伙就是一天生搞政治的料,怪不得爬得那么快!

      第二天一早,张若就告别的傅家,她前儿晚上在空间修炼的时候,看到自己从海里捞回来的那些瓷器了,正好可以去潘家园那里瞧瞧。

      “小姑娘,您这件瓷器是怎么得来的呀?”鉴定瓷器自然要找那些门面大点儿的店,要是一些小店恐怕自己店里都没几件真东西。张若这次拿出来的这件古瓷是一个青花大碗。至于为什么嘛,还不是那首听出茧子来的青花瓷。

      老孔是秀雅阁的坐堂师傅,在潘家园那也是一位响当当的大家了,这会儿老孔拿着放大镜看着眼前这件青花瓷器,仔细的想找出一样破绽,可是根据他几十年的经验,这件青花大碗应该是古瓷没错。可是这品相也保存的太好了吧?

      “这件东西是我一个长辈前阵子鼓掏来的,具体的我也不知道!”要说对这些古瓷,张若是一窍不通的,看了两本关于明清瓷器的书,她也是云里雾里的,倒不如推的一问三不知来的好。按照老乌龟的说法,那艘沉船的年代至少可以追溯到三百年前,那这玩意儿就是明末清初那个年代的,再要具体一点,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再说了刚才她可是付了五百块钱鉴定费的,要是她自己知道的话,还需要花这个钱?

      “那您那位长辈能过来一趟吗?”老孔急着想知道这物件的出处来历,做他们这一行的,讲究个看过即拥有,要是知道自己要鉴定的是这么个物件,老孔也不会收那五百块钱的鉴定费了。

      “您真是说笑了,要是我的那位长辈有空的话,也不会叫我过来了,老先生,这东西有问题吗?”张若是故意那么一问的,要是眼前的老头告诉她这东西是仿品,她立马就走,别的不能确定,不过自己手里的是不是古董,她还是知道的,不,要说,这光绪以前的物件都叫文物……

      “不是,您这件东西我能说它肯定是真品,就是它的年代我断不下来,要知道这青花瓷的价格可是千差地别的,您这要是元青花,那就是把我们铺子里的物件都加起来,也就是值个碗底儿的价呀!

      青花青,色彩淡雅、幽青,华而不艳,明快悦目。所以一直受到国内藏家的喜爱。青花瓷始创于唐代,盛于元。明、清达到顶峰。历代各个窑口的青花瓷器烧制最完美的唯属景德镇窑。唐代的青花瓷为形成萌芽状态,纹饰色彩很不稳定,不管是从胎、釉、彩都可以感受唐代水平的特点,而且数量极少,您这件的品相自然不是唐代的青花了。

      元代青花已经达到成熟、精美的程度,胎体有厚重、轻薄,大、中、小器形都有,釉色白中泛青,青花纹饰极富特色,青花发色苍翠浓艳,层次多,画面主次分明,浑然一体,明代青花瓷器的青花,主要原料是氧化钴,但由于采用不同的钴土矿,所呈现的色泽就不同,根据这种情况,明代时间的早晚不同,青花的风格特色也不同。

      元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工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前代‘釉下彩‘等工艺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完善了青花瓷器的烧造技术,并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小姑娘,你既然能拿着这物件来找人鉴定,恐怕听过2005年的那件伦敦佳士德拍卖的那件天价的元青花罐“鬼谷下山”吧?一千四百万英镑呢,加上佣金,折合人民币就是两亿三千万!小姑娘,算算您这件青花大碗要是元代的,那价值纵然不及那件,也不会低于三千万呢!呵呵,不过咱们学术界公认的说法是全世界元青花的存量也就是三四百件,您这要是元青花,我老孔一个人的鉴定结果可不好使。”老孔看了半天,将张若的那件青花大碗,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柜台上,他得找几个老朋友过来帮忙,这件东西就算不是元青花,以其品相,价值也不会低。

      都说这潘家园溜达一圈,你就能听到很多关于古董收藏的故事,那件天价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就是张若这个从未踏足古玩的小白都听说过。眨巴一下眼睛,张若盘算了一下元代那是公元多少年前的,手指一掰,已经在心里否认了这个念头,那艘沉船不可能是七百年前的东西!再就是要去忽悠老外,也不会用古董去忽悠啊,那成本多高啊。

      “小姑娘,喝杯茶,先坐会儿吧,这件东西我一个人确实定不下来,一会儿我几个老朋友会过来,他们住的也不远,一会儿就能到!”老孔打完电话,将张若邀请到了沙发那边,亲自拿出了一套紫砂茶具,给张若和自己泡了一壶好茶。

      店里的服务员都知道,孔叔只有很高兴的时候才会拿出他的那套宝贝茶具,看来今天来的是个大客户了。

      张若一向都有自知之明,自己就是个粗人,给她喝几十块钱一斤的茶叶,和几千块钱一两的茶叶,她根本分不出来好坏,只是这口杯有些小,她还真喝不惯。

      老孔看着眼前的小丫头将茶一口饮尽还皱个小眉头,哭笑不得的喊过店里的服务员,给张若倒了一杯果汁。他们这样的店里偶尔也会有一些装斯文的暴发户老板带着小蜜过来,像是果汁什么的,也是冰箱里常备的,自然,拿到大杯子喝得正过瘾的张若不知道这个,要不然,她能用爪子挠死给她果汁的那个服务员。

      第160章 海捞瓷 不死心

      【第四更,我还特意跑去页面看一眼,还真是第四更了…粉红票真给力!】“老孔,你说的元青花在哪儿呢?”一个头发花白年过花甲的老人风风火火的就跑进了秀雅轩,咋呼的声音透着一股子激动。张若在想这老爷子应该没有心脏病吧?

      “老金!我什么时候说是元青花了,是一件青花瓷,你先冷静一下,不然我都不会叫你过手,小心碎了!”显然进来的那个老者与老孔是很熟悉的,这不,老孔毫不犹豫的就把那个青花大碗抱在了身后,就怕那个老金手不稳。

      “你不是说这件青花没法断代嘛,那就是有可能是元青花咯!行了,我现在不看,你把它放下吧,老孙还没过来啊?”老金坐下,拿起一小杯茶水,跟张若一样一口就干了,估计也是个不会品味茶水的粗人。年纪一大把的跑那么快,现在还有些喘呢。

      “还没到呢,他那边不是离咱这儿远一些嘛,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这件青花瓷的主人,饿,小姑娘,闹半天,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老孔刚想给老金介绍一下张若,却想起一直到现在,他也没问过张若的姓名。

      “呵呵,孔老师,我叫张若。”刚才那个服务员就是那么称呼老孔的,所以张若也跟着那么称呼了。

      “别,别,你不用叫我孔老师,叫我一声老孔就成,这是老金,我的一位老朋友,自己开了一家博广斋,离这儿不远,他那儿主要经营的就是瓷器,像我这儿的话,是以杂项为主的。”孔老师那是店里服务员叫的,虽然有时候被一些拍卖行请去鉴定的时候,也有人那么称呼他,但是张若那不是客户嘛,看样子也不是圈子里的人。

      “小姑娘,看到了吧,您找错地儿了,刚才应该上我那儿的!”老金喝了三倍茶,缓过来了,就开始和张若搭话,在潘家园这一块儿做生意的古董商,大多是一些能把死人说活的主,这位老金也一样。他倒不是不想现在就看那件青花大碗,实在是他的水平还没老孔高呢,等的就是那位老孙,那才是古瓷界的大拿。

      “啊哟,不好意思,我来晚了啊,路上堵车,老孔,那个带着元青花的客人走了没呢?”又是元青花,这老孔不会是真这么忽悠的吧?

      老孙作为一个文物收藏家,对于瓷器有很深的研究,经他手鉴定的别的收藏者手里所谓的元青花物件,有不下三十余件,可是没有一件是真品。哪怕是这样,一听见元青花的字眼,老孙就会两眼冒金光。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件啊。

      “我可没跟你说是元青花啊,一会儿别赖我!若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瓷器大家,老孙,一会儿鉴定工作就要交给他了。”老孔给人介绍了一下 ,老孙点个头算是打过招呼了,眼睛却一直盯在茶几上的那个青花大碗。要说一件普通的清代青花大碗,价钱也就是几百块钱,因为年代短,存世量也不少嘛。但要是一件精品的清代瓷器,那价格也能达到几千万的天价。

      张若拿出来的这件青花大碗,上面的图案纹饰是一副宫廷侍女挽纱图,老孙看了半天,放下手中的放大镜,看着张若说,“小姑娘,你这件应该是海捞瓷吧?”老孙实际上也有些不敢下定论,因为手中的这件瓷器保存的太完好了,一般海捞瓷经过海水长时间的浸泡,海水里的盐分会侵蚀瓷器的釉面,可是这件青花大碗,品相却很完好。之所以会说出海捞瓷的判断,是因为老孙前一阵子被邀请参加了一次国外拍回来的海捞瓷的整理工作,这不,他刚才仔细观察的时候找到了意思海捞瓷的特点,于是就问了出来。

      “啊?”张若从来没听过海捞瓷这个专业的名称,不过这件东西的确是由海里捞上来的,所以明显的愣了一下。

      “呵呵,老孙,若若不是我们行里的人,对这些古玩的名词,她是不懂的。若若啊,你这件要是海捞瓷呢,就可以证明我刚才的一个疑惑了,我先给你解释一下什么是海捞瓷吧。”老孔经过之前跟张若的一阵瞎掰活,已经跟张若很熟了,知道这丫头对什么都好奇,于是也就好心的给她普及一下知识。

      “海捞瓷呢,是我国历史上外销瓷的一个分类。你要知道我们国家已经有三千多年的瓷器历史了。在上千年的发展中,世世代代中国人审美情趣的介入、浸润,使这种匠人之器物,跳脱了实用品的窠臼,兼具了艺术品的性质,被人们流传、收藏、把玩,倍加珍爱。

      据史料记载,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人认为拥有中国的瓷器是一种荣耀,他们大量的收藏中国的瓷器,从而带动了中国瓷器的出口量。明末外销瓷生产的质量是非常好的。外销瓷器的整体画面繁而不乱,又将东、西方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韵味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有非常优秀的工匠,另一方面国外特别是欧洲,订购的价格非常高。用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工匠、最精的工艺进行生产,所以外销瓷都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当时的瓷器大多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去的,一些商船因为种种的原因在大海里沉没,在海底浸泡数百年的瓷器,近几年被打捞上来,就是海捞瓷了。你这件青花大碗的品相真的不错啊,但总有些不对劲,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会是一件海捞瓷呢?”老孔说完了,拿起老孙放在茶几上的青花大碗,他之前的那一丝疑虑就是因为这个碗竟然是全新没有使用痕迹的,这不,凭着这一点,以及釉面底部少许的气泡,这应该就是海捞瓷无疑了。

      “可惜了,海捞瓷的价格一般都要比同时代的瓷器低一半的价钱,若若,你这件青花大碗有意出手吗?我出这个数!”海捞瓷在市面上的价值虽然比不上同一时期的官窑精品,不过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一个真字。不要怀疑国人的智慧,特别是在造假方面,要说这两年海捞瓷在市场上真货的比例占百分之十左右,那么那些号称同时代的瓷器的真货比例就连百分之一都没有。

      就拿他老金的博广斋来说吧,一件两个礼拜前刚到的烟灰缸,他店里的员工可以跟人瞎掰是乾隆皇帝用过的,嘿,那时候有烟灰缸这一物件吗?结果还真的忽悠了一个老外冤大头,花了两千八百块大洋,乐呵的拿走了。古玩市场可没找后账这一说,发票上开的都是工艺品的字样。

      这不老金估摸着这件被老孔和老孙都认可的瓷器准错不了,就跟张若伸出了一只手掌。

      “五十万?”张若眨眨眼睛,这个价比她预期的高太多了,她这就是海里捞上来的瓷器,没有半点成本的,呃,有,就是给老龟的那两坛酒。这样的瓷器在她的空间里还有好几万件呢。要知道老龟给张若找的那艘沉船是南海一号长度的一倍呢。

      “我勒个去了,老金你还想捡个漏呢?若若啊,你这件青花大碗虽然品相完好,不过真卖不上那个价钱,除非你拿去拍卖行,进行拍卖,说不定能拍到上百万的价格也不一定,不过咱们私底下流通的,最多也就是二十万这个价了,老金刚才那一只手的数,估计是五万。”老孔觉得好笑,一件海捞瓷,能有五十万的价嘛,就算有,那也得上拍卖行啊,拍卖会里面的人要是看上啥物件,那根本就是没有理性可言的。

      “谁说我出五万了,我说的是五千!”老金小小声的在一边反驳,前两天他的一个大客户给他打了电话,想要一件精品的海捞瓷,那一位也是行家啊,他也不能用赝品忽悠人家,所以就像从张若手里低价收过来,做点倒买倒卖的勾当,没想到这丫头人不大,胃口倒是不小,张口就是五十万呢!

      “哦,我对这个没概念,这也不是我的物件,要是我那位长辈想出手的话,我会找各位的!老孔,你不会想要收我三份鉴定费吧?”张若调皮的跟老孔开了一个玩笑。

      “哪能啊,你下次来,鉴定啥物件的直接找我,免费给你看物件!”老孔连连摆手,还拿出了自己的一张名片。自己今天也算是长见识的,海捞瓷还能有这么好的品相,看来以后他要多留意市场上的海捞瓷了。

      元青花估计他这辈子是得不着了,弄一件明代的青花真品也不错。三个人给断出的年代是明末清初那一会儿的,张若跟老龟发现沉船的年代一对比,正好能对上。来的时候,张若直接就是将瓷器放在自己的包里的,她还想那么拿着就走,就被老孔拦下了。

      “丫头,你来的时候,就是这么装的?你也太败家了吧!老孔,人家在你这儿鉴定,你给搭个盒子总成吧?”老金也有些心疼,要是张若那么不在意手里的物件,还不如卖给他得了,自然,他不会再拿五千的价来拐张若了。

      “诶,我这就去找,那啥,我这儿也没有装这大碗的盒子啊,老金,要不上你店里找吧!你店里做的就是这个生意,应该有很多这样的盒子吧!”老孔店里主要是做杂项的,陶瓷物件本来就很少,这不,老金又给忽悠回去了,大热天的跑来,没捞着好处,还搭上一个进价都要几十块的精美包装盒。

      “若若,你那位长辈要是想出手的话,你就给我打电话,二十万的价格,我没法给,十八万,你也让我赚点儿跑腿费!”张若连连要走了,老金还塞过来一张名片,看来还是不死心。

      第161章 没人理 不合意

      【第一更!那谁的更新票我是要不到手了,甘草努力在12点前完成三更…】张若一笑带过,今儿她是不会把瓷器卖出去的,都说了是一个长辈的,那装也要装到底啊。

      抱着盒子走出潘家园,她倒是想在这儿逛逛,听几个故事也好,不过她还有任务呢,下午得去找间房子,自己身上的秘密太多,住寝室还是住别人家里,其实都很不方便。

      作为一个重生者,张若自然知道京城现在的房价已经让普通老百姓叫苦连天了,但以后的房价还会直线上涨呢,哪怕是金融危机都挡不住楼市上涨的脚步。

      因为要找的房子是能够直接入住的,期房是不用想了,只有挑挑二手房,要找个合意的房子,自然还是找房产中介的好,至少给了钱以后,人家会尽心的陪你看房子。

      当张若背个大书包,找上一家规模不小的中介公司的时候,却被人直接无视了。由于明年就是北京奥运会,所以京城的房价在这一年是疯了一样的上涨,并且这些买房的人大多是炒房的人。什么二手房、期房几乎是一天一个价,还有人排队买房的呢,各个房产经纪不是忙着招待客户,就是在打电话联系房源。张若一个看着就一个十五六岁的小破孩儿,顶多就是发育好点儿个子窜的快,估计就是来这儿凑热闹的,没人赶她出去就不错了。

      “我想问一下,水木大学附近的房子……”张若傻站了半天,这是什么情况啊,之前她有个同学在房产网站实习,需要拉人去看房,那时候的楼市可是很冷清的,一天看房的人也不超过三批。弄得她们这些单纯被拖去看房的人都被那些售楼小姐热情的招待,又是茶水,又是一些小礼品的。虽然那会儿是在京城,不过这服务态度也差了太多了吧?她都在那面电子银幕前看了半天了,一个上来招呼她的人都没有。这不,好容易身边经过一个房产经纪,张若就将她拉住了。

      “租房子是吧?那人出去了,你下次再来吧!刘先生,你看看这套房源,是零四年建成的,在四环边上……”人家直接就把张若给忽略了,连她话都没说完,就开始巴拉巴拉的跟身边一个操着带有地方特色普通话的中年男人介绍房子。

      “……我要买房子……”看着人家拿了自己身边的几份资料已经朝着大门的方向走远,张若才把自己剩下的话呢喃出口。买房子不是什么千年万年的事情吧,是谁告诉她说,这些房产经纪都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来着,这儿的生意也忒忙了吧?

      姐儿们身上有钱,一次付清房款,我还就不信没人带我看房了。张若气呼呼的走出这家规模挺大的房产中介,埋头继续找,不过她找了好几家规模同样大的中介公司,都是类似的待遇,大人忙着呢,小孩子凑啥热闹啊?

      憋屈的走进一家门可罗雀的小中介,吧台边打瞌睡的一姑娘一听到门外那只公仔“欢迎光临”的音乐,就惊喜的抬起了头,哪怕看着张若不过是个小孩儿,也没有改变热情的态度。

      “您是要租房子吗?来,您先坐一会儿,这是我们公司的房屋信息,您先看看,要是相中了,咱们一会儿就能去看!”蔡明娜在这间中介公司已经工作半个月了,可是一单生意都没做成,现在的人都怕受骗,所以买房租房什么的宁愿多花钱去一些大公司,也不愿进他们这样寒酸的小门面。要知道她一个月的底薪不过就一千块钱,其他都是要靠提成的。所以甭管进来的是什么样的人,她都不会错过。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19: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