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寡头》-第15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真正有头脑、有魄力的军火贩子,都要走一条很标准的人生之路:从小打小闹的军火走私贩开始,做到一个被各方通缉的大军火走私商,最后,再演化为一个合法的、披着政府外衣的国际军火供应商。尼古拉斯凯奇在他的《战争之王》里对这一条路有过很明晰的阐释,只不过大多数看电影的人不会去考虑这些罢了。

        在权力场上打滚一年多,郭守云已经放弃了在军火生意上的谨慎态度,他认识到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对于全世界的各个军火生产大国来说,他们都需要形形【创建和谐家园】军火生意人。这一方面是因为军火走私商能够为他们办理很多他们不方便出面去办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迫于各自国内的压力——毕竟武器也是消费品,生产出来就必须要用,不然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靠谁去养活啊?

        “咚咚!”

        就在郭守云看着窗外的草坪一脑门子沉思的时候,套房客厅的房门被人敲响了。

        “请进,”摇摇头,将脑子里那些交错复杂的“公务”一股脑的甩掉,郭守云微微侧过身,抬高声调说道。

        “郭先生,您的午餐。”推门进来的是一位宾馆服务小姐,她将一辆摆满餐盘的银色小车推进客厅,微笑道。

        就在服务小姐说话的工夫,一直像死人一样戳在门口阿芙罗拉已经走上前,很机械的对整个餐车做着安全检查。

        “谢谢,”郭守云点点头,含笑道,“你可以出去了,半个小时以后再来收拾吧。”

        “好的先生,”服务小姐的举止很专业,她给郭守云鞠了一个躬,而后补充道,“另外,刚才霍多尔科夫斯基先生让我转告您,等用过午餐,他希望您能够为他充当一次导游。”

        “哦,我知道了。”郭守云立刻会意过来,霍多尔科夫斯基这是有事要与自己私下商议,而在宾馆里,他感觉说话不太安全。

      第四四九章 优势、弱点

        瓢泼般的暴雨在时近黄昏的时候缓了下来,随着风收云散,一股闷热的气流充斥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按照霍多尔科夫斯基与维诺格拉多夫两人的要求,郭守云冒雨带着他们离开【创建和谐家园】国宾馆,仅带了阿芙罗拉这么一个随从,就晃晃悠悠的跑到了京城的大街上。

        这年头的北京城还远没有后世那么喧嚣繁华,私家车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超级奢侈品,而十元起价的“伊兰特”现在还没出生。三个兴致勃勃的“顽童”带着一块“木头”,在月坛北街上晃来晃去的闲逛了十几分钟,最后才爬上了一辆很有京城特色的黄色面包车,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面的”。

        “难道就没有条件好一点的车可以坐吗?”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身材相对来说比较高大,“天津大发”这种小面包车的仓体对他来说过于狭窄了,钻进车门的时候,他碰了一次脑门,而在坐上后座的时候,又磕了一下后脑勺。享受惯了富贵生活的大亨哪吃过这种苦,他对郭守云的选择充满了埋怨。

        “红姐准备的车坐着肯定舒服,”郭守云没有理会这个家伙,他与阿芙罗拉挤在司机后方的前座上,头也不回地说道,“但是她给你安排的司机,你能放心吗?”

        “好啦,不要抱怨啦,”维诺格拉多夫坐在后座上,与架着金丝眼镜的霍多尔科夫斯基挤在一起,车上狭窄的空间,令他感觉有些气闷,“现在最要紧的是,找一个可以坐坐的地方,咱们好好商量点事情。”

        “嘿,哥们,去哪儿?”就在三位巨头相互抱怨的时候,前面穿着跨带背心的小伙子扭头对郭守云说道。尽管是刚见面,但这小伙子已经对郭守云充满好奇了,他看得出来,这个看上去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显然来头不小,这年头能跟老外搅和在一起的国人都是很有“本事”的,至少也是哪家“三资”企业的高层人物了。

        “随便,”随手从口袋里抽出一张“暗绿老人头”,递给司机师傅,笑道,“先到处转转,然后找一个像点样子的酒吧,我们坐一会儿,你再把我们送回来。”

        “呦,哥们,你这是砸我呢,这大票子我哪找的开啊。”小伙子扭头看了看那张大票,咧嘴笑道。

        的确,这年头第四版的百元大票才发行几年时间而已,国内大部分人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是一张“大票”而已,郭守云出手就是大票一张,这够让司机直接往石家庄跑个来回还有富余了。

        “不用找,都是你的了,”伸手在小伙子肩膀上拍了拍,郭守云笑道,“开车吧,可着劲的瞎转悠就成了。”

        “那敢情好,”小伙子也不客气,他将钞票接过去,随手塞进裤衩兜里,咧嘴笑道,“您呐就放心好啦,我保准带你们转个通透。要说这儿坐坐的好地方,我倒是知道工体那边有一个‘捷捷’酒吧,好多老外都在那边消遣。”

        “你跟他说什么呢?”因为不懂得汉语,维诺格拉多夫看郭守云跟司机扯个没完,忍不住探头过来问道。

        “好,去那也成,”先把司机应付了,郭守云这才侧过身子,对后座上的两个人说道,“没什么,跟人家商量一下路线问题。”

        “哦。”维诺格拉多夫哼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你在想什么?”看到霍多尔科夫斯基不说话,只是一个劲的瞅着窗外发呆,郭守云忍不住在他膝盖上拍了拍,问道,“还想得这么出神。你不是有事要跟我商量吗?现在还不抓紧时间。”

        “我在想孙小姐和她的北远集团,究竟与中国军方有多深的联系,”霍多尔科夫斯基收回投在窗外的目光,嘘口气说道,“你们发现没有,这次她塞给咱们的那些协议,基本上都是来自军方的,这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哦?”郭守云与维诺格拉多夫同时开口问道,“为什么?”

        耸耸肩,霍多尔科夫斯基随口说道:“个人的心里感觉,我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如果能找到理由的话,我还用找你们商量吗?”

        “你呢,你有这种感觉吗?”郭守云伸手在维诺格拉多夫的膝盖上捅捅,问道。

        “我只是觉得有些困惑,”维诺格拉多夫坐直身子,他将面包车的车窗来开一道缝隙,感受着从窗外吹进来的凉风,沉吟道,“原本按照我的构想,这次来北京之后,应该能与北远这样的中国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签署一些更加紧密的贸易协作合同,当然,最好还是能够与他们的进出口贸易银行建立起实际的资金往来关系。不过现在看来,他们明显没有这方面的谈判意向,与此相对应的是,他们现在开列出来的条件更加实际,更加一目了然,就好像,就好像……”

        “就好像我刚才与前面小伙子所做的交易,”郭守云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恍然道,“我给他佣金,他替我办事,只不过我给的佣金多了点,所以他才会办事办的更加痛快。”

        “就是这个道理!”霍多尔科夫斯基啪地拍了一下巴掌,大声说道,“现在中远摆明就是要与咱们建立一种雇主与佣工的关系,他们希望能够用利益的驱动,让咱们为他们解决一些他们自己解决不了亦或是不好出面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呢,他们又不想与咱们建立过于紧密的联系。”

        “我说之前我为什么会感觉那么不舒服呢,原来原因就在这,”一点想通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霍多尔科夫斯基继续说道,“我一向不信任军方的人,在我看来,任何与他们牵扯到一起的合作关系,都不可能太持久,而中远似乎也在做这方面的打算。他们明白咱们的底细,对咱们心存忌讳,同时呢,又看重咱们时下所掌握的能量,因此,在这轮接触中,他们便采取了这一种最为边缘化的合作方式。”

        对霍多尔科夫斯基所说的话,郭守云自然能够理解。用最直白的话来形容,那就是中远希望与霍、维两位巨头建立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利益上的短期结合关系,而不是那种长期的、具有远景效益的伙伴关系。“我给你钱,你给我办事,事办完了,钱付清了,大家一拍两散,谁跟谁都没有联系了。”这说明什么?毫无疑问,这只能说明国内这边对霍、维两人的远期前景不看好,甚至可以说不太信任他们。

        反过来,郭守云又回想了一下自己的遭遇,毫无疑问,过去与红姐、与国内接触的事实告诉他,国内想和郭氏集团建立的关系,并不仅仅是一个短期内的“雇佣关系”,而是一个具有远景效益的长期伙伴关系。从北远当初致力于掌握郭氏部分股份,到后来打算正式进入远东,建立更多的投资项目,甚至为此向郭氏集团提供其部分股份的掌控权,这一切的一切,都能很充分的说明这一点了。

        从这方面看,难道能说在国内看来,自己比霍、维两人更有前途、更有发展的空间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仅从目前的局面来看,郭氏集团与后两家在实力上还是相去甚远的。那么,国内的这种做法又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呢?以郭守云那副精明的头脑,要想想通这一点并不困难。

        三点可能!

        郭守云几乎不费什么脑子就想到了三点可能:第一,自己即便加入了俄罗斯国籍,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至少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华人。就像自己在俄罗斯曾经遭到过的排斥一样,国内同样也更愿意相信‘自己人’,而不是金发碧眼白皮肤的俄罗斯人;第二,正因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所以在俄罗斯,在莫斯科的权力核心内,那些盼望集权的政客们才对自己少了几分忌惮。试想一下,六位巨头站在一起的时候,几人中谁最不可能直接干预莫斯科的政治事务?谁最不可能对克里姆林宫内那个总统的桂冠心存觊觎?毫无疑问,那只能是自己,因为作为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外来人,自己不具备登极的最基本条件。也正因为如此,国内才会更看好自己的前途命运,因为对那些有心打击巨头的强力人物来说,自己是最好的合作者,而不是强有力的竞争者。第三,无法排除这里面参杂了维克托那一方因素的可能,这老狐狸在俄罗斯政坛上的能量巨大,再加上一个老鬼索布恰克,国内不可能不在这方面多放几分心思,而鉴于自己同维克托的复杂关系,这里面可能参杂的问题就有些微妙了。

        人生的遭逢真是很微妙的东西,看着对面眉头紧皱的霍多尔科夫斯基与维诺格拉多夫,郭守云不仅有几分感慨,不到最后时刻,一个人的弱点与优势究竟是什么,有时候其实是很难判别的。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弱点未必不是优势,而最大的优势,未必不会演化为最大的弱点。

      第四五零章 寡头们的危机感

        九二年的北京,还没有什么真正正规的酒吧,在工体的“捷捷”虽然名义上叫酒吧,可实际上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环境好一点小酒馆,吧里唯一的音响设备,就是一部手提的放音机,而与此相对,这里的消费绝对不低,一杯号称“洋酒”的威士忌,要价高达十二“大洋”,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每天来这里坐坐的,几乎都是金发碧眼的老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各国使馆的工作人员。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相当一段岁月里,国内一部分年轻人的思想很成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国门的敞开,大批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流进来腐朽思想,对这一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造成了很明显的冲击,“出国潮”、“崇洋潮”等等等等,各式各样崇洋【创建和谐家园】的思想在社会上交错横流。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有一个外国亲亲,也不管是哪国的,绝对能引来一大堆羡慕的眼光,而那些从外国进口来的东西,似乎本身就象征着质量,代表着信誉。总而言之一句话,那就是“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吧,当郭守云与霍、维三人在“捷捷”门前下车的时候,他那张典型的“中国脸”,立刻引来了酒吧附近那些年轻人的注目——这些年轻人大概就是所谓的“时尚一族”吧,他们整日里出没于外国人汇聚的地方,巴望着有一天走个什么狗屎运,能与哪个金发碧眼的家伙拉上关系,然后顺顺当当的拿到一张出国签证。类似这种人,这个念头里多的很,当然,他们的下场往往都不怎么样,毕竟这个世界上哪里都有骗子,与金发碧眼的家伙们打交道,最后被骗点财是轻的,那些既被骗财又被骗色的傻丫头也同样大有人在。有些更凄惨的,还被骗到国外做了【创建和谐家园】,最后直接连命都赔进去了。这种事情绝不是信口雌黄,在那年月里,类似这种事情只能用屡见不鲜来形容。

        “喝点什么?”在酒吧小厅靠近角落的一个玻璃圆桌前坐下,郭守云先是朝吧台的位置看了一眼,这才扭头对坐在对面的霍多尔科夫斯基问道。

        “什么都好,”霍多尔科夫斯基摆摆手,心不在焉地说道,“就来一杯伏特加吧,加两块冰。”

        “你呢?”瞅了一眼同样愁眉紧锁的维诺格拉多夫,郭守云笑道,“你要不要来一杯我们中国人的白酒?很【创建和谐家园】的。”

        “算啦,还是来一杯水吧,年纪大了,我可享受不了属于你们年轻人的【创建和谐家园】。”维诺格拉多夫挤出一丝笑容,摇头说道。

        郭守云点点头,招来服务生,要了三杯水、一杯伏特加,外加两份看上去很精致的甜点,就这么点东西,里外花掉六十四大圆。

        “怎么,你们不会是在打退堂鼓吧?”等到服务生走开之后,郭守云招呼阿芙罗拉坐在自己身边,这才端起水杯,笑道,“咱们的北京之行才刚刚开始,你们就对这次合作的前途感觉渺茫了?”

        “中国人很狡猾,”霍多尔科夫斯基摇头笑道,“一个不小心,我们就已经掉进了陷阱,你知道我现在真正担心的是什么吗?我真正担心的,并不是这次北京之行,而是这之后可能会产生的更多麻烦。目前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明显了,中国人想要借助咱们的力量,为他们在联邦谋求更多的政治利益,同时呢,他们却又不以政治角色介入这一场合作,而是仅仅推出来一个北远集团。这种以商业形式推动政治交互的方式,最后吃亏的,往往就是咱们这些人,因为咱们是人家随时都可以弃之不用的垫脚石。”

        “没有那么严重吧。”尽管心里对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话几位认同,可郭守云仍旧没有表露出来,他失笑道。

        “问题比你想象的要严重很多,”维诺格拉多夫显然与老霍吃同一观点,他接口说道,“对于现在的咱们来讲,最大的麻烦在于没有退路,美国人那边咱们已经得罪了,如果再搭不上中国人这辆车,那将来在莫斯科的大环境里,咱们的位置就会很被动。一旦在某个时候,中国人舍弃了咱们,在那边找到了更好的合作者,那等待着咱们的除了翻船之外,就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

        郭守云没说话,他知道维诺格拉多夫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在前世的经历中,尽管不知道在俄罗斯的大博弈棋盘后隐藏着什么不可知的真相,但是最终的事实是,别、古等人被迫出逃,美国人公开谴责了普京好长时间,而霍多尔科夫斯基入狱,中国这边的反应并不是很强烈。按照很正统的思维方式去推断,任何人都可以得出一个可能性最大的结果:普京联合中国方面以及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力量,清除掉了美国人通过别、古伸进联邦内部的黑手,随后呢,再通过与中国方面在某种形式上的妥协,打掉了霍多尔科夫斯基。其后,普京成为俄罗斯的“当代沙皇”,中俄双方的互信友好关系得以长期维系——这样的推断不是没有道理,而是很有可能。

        郭守云感觉着,如果自己在前世想到这种可能性的话,他肯定会嘲讽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天真,甚至会说他愚蠢——做一个实力强横的寡头,却沦为别人手上随时可以弃之不用的工具,这不是愚蠢是什么?不过现在呢?随着自己跻身为寡头中的一员,他明显意识到,这并不是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愚蠢,而是他的无奈,他之所以成为受别人利用的工具,是因为他没得选择。放在国际政治的博弈场上,即便是势力再强横的寡头巨富,也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同来自某一个国家的政治触手相抗衡,更何况搅进这一乱局的三个国家,还都是中美俄这样的大国。

        面对霍多尔科夫斯基与维诺格拉多夫的忧虑,郭守云尽管在表面上还能维持惯有的那一份笑容,可是在心底里,他的危机感却更加的浓厚了。

        “也许事情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强迫自己暂时将那份深沉的危机感抛开,郭守云笑了笑说道,“目前来看,所有的一切都是猜测,我们可以等,等等看今后两天的情况。如果在今后几天里,北京这边能找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与咱们会面,那就说明这份担忧没有什么道理。反之……反之……”

        “反之如何?”霍多尔科夫斯基将满满的一杯伏特加一饮而尽,抬头看着郭守云追问道。

        “反之咱们就需要好好筹备一下了。”郭守云嘘口气,目光飘忽地说了那么一句。

        “怎么筹备?”霍多尔科夫斯基狠狠地盯了郭守云一眼,追问道。

        “你问我,我去问谁?”双手一摊,郭守云苦笑道,“咱们只是今天才感觉到危机的,这一时间,我去哪儿找好的对策啊?”

        “其实,其实,”维诺格拉多夫垂着头,两只眼睛盯在自己手中水杯里,若有所思地说道,“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想法,嗯,只能说是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就算是某一天的突发奇想吧。”

        “你这是怎么啦?怎么说句话还吞吞吐吐的,这么不痛快。”霍多尔科夫斯基皱眉说道,“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出来,咱们之间还有什么值得忌讳的。”

        “我只是担心你们会怀疑我的动机罢了,”维诺格拉多夫失笑道,“那好,既然你催我,我也就直说了,至于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现在最好保留。”

        听他这么说,郭守云的兴致也被提了起来,他相信维诺格拉多夫的沉稳,既然这老家伙在这个时候说出想法,那至少这个想法对解决几位巨头根基不稳的问题会有所帮助。

        “呵呵,我先问一句,”沉吟了大约十几秒钟的时间,维诺格拉多夫抬起头,用深邃的目光在霍多尔科夫斯基与郭守云的脸上转了一圈,而后很突兀地问道,“你们对国际商业银行的原始股份有没有兴趣?”

        “啊?!”两个正等着恭听高论的年轻人吓了一跳。要知道,国际商业银行就是维诺格拉多夫的老底子,是“维氏城堡”内最坚实的一根顶梁柱,长期以来,这家老牌的商业银行就是维诺格拉多夫手上最重要的敛财工具与最基本实力基础。

        “为了这家商业银行,我已经投入数年的心力了,”微微一笑,维诺格拉多夫沉声道,“现在,银行基本黄金储备七十六吨,外汇储备款三百亿美元,掌握储户存款三点七万亿卢布,在全联邦设有一百四十二家分行,掌握着对至少三十家大型工业企业的控股权,另外,还有十二处海外投资项目。而除了这些放在明处的资产之外,银行旗下还有六家私人俱乐部,掌握着来自三个地方州的主要政府资源。嗯,这样的规模,虽然比不上斯摩棱斯基的首都储蓄,但是却绝不比别列佐夫斯基的联合银行逊色。如果我愿意出让全部原始股份的百分之四十,你们愿意用什么代价来交换?”

      第四五一章 寡头联合

        “嗯,坦率的说,这些东西并不是用花花绿绿的钞票买的来的,”郭守云隐约明白了维诺格拉多夫的意思,他咬着下唇,沉吟道,“我想你也不可能穷到打算出卖股份套现了。”

        “废话。”维诺格拉多夫翻翻白眼,没好气地说道。

        “我的梅纳捷普虽然没有你的国际那么财大气粗,但是我手上掌握的实业投资绝对遥远超过你的预期,”霍多尔科夫斯基仰起脸,瞅了好半天屋顶上的彩灯,这才嘘口气说道,“百分之四十套换百分之四十,你应该不吃亏。”

        “你呢?你怎么说?”维诺格拉多夫点点头,继而看着郭守云,微笑道。

        “我?你的百分之四十给了他,还有我什么事啊?”郭守云指指自己的鼻尖,说笑道。

        其实这个时候郭守云已经知道维诺格拉多夫的意思了,这老头是打算在三巨头之间建立起一个以相互控股为制约的紧密联系。三家巨头每人拿出各自商行百分之四十的原始股进行交换,这样一来,其中的任何两家巨头都能操控住剩余一家百分之四十的股份,从而以这种方式,在将三巨头连为一体,结结实实的绑在同一条大船上。

        这种决策,只能说是一种很大胆的想法。

        郭守云在很短的时间里构想了一下,一旦这种做法在三巨头之间获得通过,那么从今以后,俄罗斯联邦的局面势必会发生滔天巨变,曾经六巨头在相互争斗之中维系的微妙平衡,有可能会在短期内被彻底打破,最终形成一个“四巨头”竞争、“一超三强”的局面。而伴随着经济局势方面的巨大变化,联邦政坛也将出现风云突变,三方巨头控制下的政治力量拧成一条绳,那衍生出来的“牵引力”同样也是惊人的。毫无疑问,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打算对三家巨头中任何一家下手,其将面对的,都是来自三巨头的全力反扑,那份攻击力之强大,估计会令人不寒而栗。

        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再巨头们的身上同样适用。

        就像美国的诸多财团那样,他们彼此都掌握着对方的一定股份,有人说这是为了谋求更大的盈利面,也有人说这是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必然现象,其实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都是虚的、假的。从更大的层面、更深的角度来看,这是各个财团的自保措施,其存在的最大意义就在于震慑,震慑那些企图对本财团下手的“政治黑手”。

        美国的财团政治延续上百年,就连作为他们中央银行的美联储都是私人股份的,可在这种情况下,各方财团却始终没有遭到来自政界的干预,这是为什么?俄罗斯寡头出现,短短十年时间便被打的七零八落,甚至成了过街老鼠,这又是为什么?诚然,与美国那些讳莫如深的财团相比,俄罗斯的寡头巨富们嚣张了点,不过这其中似乎也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前者在更多的时候团结一致,而后者却一盘散沙甚至彼此攻讦不断。

        郭守云早在第一次面对五巨头围攻的时候,便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而现在呢,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机感,维诺格拉多夫他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而且很快提出了应对解决方案。

        面对这种局面,郭守云心里难得的出现了一丝彷徨,他不知道在眼下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接受维诺格拉多夫的倡议。

        “我当然不会将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全部与霍多尔科夫斯基作交换,”果然,维诺格拉多夫的话很快证实了郭守云的猜测,他笑道,“我会考虑将其中的百分之二十与你的郭氏集团做交换,剩下再考虑他的梅纳捷普。”

        “嘿嘿,为什么不是我的远商行?”郭守云揉搓着鼻子,笑道,“以商行股份换取商行股份,这样的交易才公平嘛。”

        “你的商行与我们的商行根本就不是同一层意义上的实业,”霍多尔科夫斯基没好气地说道,“我们的一切外部投资都是通过商行进行的,而你呢,你狡猾的多,一切外部投资都是通过郭氏集团展开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傻掉了才会去换你那个什么远商行的股份。”

        “那是,那是,”郭守云嘿嘿笑道,“不过我的郭氏可是只有一副瘦骨头架子,论资金,我比不上你们两位,论实业投资项目,我落后你们很多,论核心影响力,我偏处远东。嘿嘿,这百分之二十对百分之二十的原始股互换,你们好像很吃亏啊。”

        “我不在乎,”维诺格拉多夫笑道,“而且我相信,在这个问题上,霍多尔科夫斯基也不会在乎的。”

        这么说着,他还在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膝盖上拍了拍,问道:“你说是不是?”

        “不错,我也不在乎,现在就看你怎么表态了。”霍多尔科夫斯基斜眼瞅着郭守云,哼声道。

        正如霍维两人所说的,他们不在乎吃亏……可郭守云害怕吃亏啊。

        总的来看,无论是国际商业也好,梅纳捷普也罢,他们的资产雄厚度都要远远超过郭氏集团,这一笔交易一旦实现,郭守云个人资产甚至有可能上浮数亿美元,这就等于是两位巨头携手给他送钱来了。可实际上呢?郭守云心里明白的很,做富商做到三巨头这一步,钱已经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流通货币了,这些可以用数字符号来代替的花绿纸张,实际上就是一种工具,它与政治关系网络、地区辐射性影响力以及其他一切相应资源一样,都是很现实的工具。只不过相对于后几种工具来说,它的表现形式更加直接,更加容易一眼看到罢了。

        现在,霍维两家要通过股份互换的形式,全面加强与郭氏集团的合作关系,那么这种关系一旦确立,他们也就等于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郭守云在远东所掌握的庞大政治地幅资源——以区区几亿美元的代价,换来这么大的收获,他们这还是做得亏本生意吗?

        不过换一个角度来想,郭守云自己貌似也不吃亏,他在与两巨头共享远东政治资源的同时,也能够分享到原本属于两巨头的政治关系网络,而真诚合作的好处,也就源自于此了。

        “这件事关系重大啊,”尽管已经从心底里认同了维诺格拉多夫的提议,可郭守云还是很谨慎,在他看来,这可是决定郭氏集团今后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仓促间便下决定那是相当愚蠢的,“你们,你们能不能多给我点时间,让我好好考虑一下?”

        “当然,”维诺格拉多夫叹口气,摇头说道,“我刚才也说过了,这只是我一时性起后的想法,你们认同也好,不认同也罢,我都不会有任何意见的。不过我最后还是要说一句,相对于别列佐夫斯基他们来说,咱们几位的处境并不那么看好,因为咱们选择的支持者远没有美国人那么强大的实力,而且中国人的含蓄是出了名的,天知道在咱们需要的时候,他们能为咱们提供多大的帮助?”

        “是啊,”霍多尔科夫斯基点点头,颇为认同地说道,“在我所知不多的中国俗语中,有那么一句:‘居安思危,’表面的无限风光,并不能掩盖咱们虚浮的根基,如果不能把根基的问题解决,把自己的地基打牢加固,那咱们单独站出来,都不足以抵抗随时可能到来的暴风骤雨。”

        “这么说,你也认同这个股份互换的提议了?”郭守云的目光盯在霍多尔科夫斯基脸上,试探着问道。

        “说来你也许不会相信,”霍多尔科夫斯基俯下身子,半趴在玻璃圆桌上,那张大脸几乎是凑到郭守云的鼻子尖上,说道,“其实我很早就有与郭氏集团融股的打算了,呵呵,只不过以你那副无所不疑、无所不思的性子,这个计划有我提出来,你肯定不会加入,所以我也就只好藏拙了。而今天呢,维诺格拉多夫抢先提出这个构想,那也就省的我自己出头碰壁了。”

        “那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咱们三家融股互通的消息传开之后,会引来什么样的反响?”郭守云一手推着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脑门,将他从自己面前推开,这才笑道,“我想这绝对是一颗分量不轻的炸弹啊,有些人听到之后,估计会迫不及待的跳出来挥舞大棒了。”

        “呵呵,到那个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维诺格拉多夫笑着插口说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1 17: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