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再则,陈楚良发现,蒋乐老师挺关心他的,三天两头就是电话问候,不知道班上其他同学有没有这个待遇。
“你要做创业项目?”
接到陈楚良打来的电话,蒋乐很惊奇,虽然学校把他高考状元的信息保护起来,但蒋乐还是挺欣赏这个有能力的学生,毕竟她私下打听过,开学几个月,至少各科老师对陈楚良的评价很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差不多可以说拿一本书给他,都可以站在讲台上当教授了。
真是一个天赋高的惊人的学生,看来考状元是有原因的。
现在又听说陈楚良要想在学校里做一个创业项目,还在自己小姨家躺着看杂志的的蒋乐“嗖”的一下站起来。
“你等等,我帮你问问。”
蒋乐才来东南大学任教没多久,啥情况都不熟悉,一边接电话,一边走向厨房那面,问正在里面做饭的小姨傅红霞。“姨,你分管了学校后勤部门了吧?”
“嗯,咋了?”
傅红霞正在做她的拿手,糖醋里脊,蒋乐这妮子就喜欢这种酸甜口味的。天天在她耳边嚎着说国外的牛排、奶酪都吃够了,想尝尝家乡菜,尤其是小姨亲自下厨的美食。
所以,傅红霞就变成了每天都要去菜市场转一圈的女人,这和往日她一个人住这栋小红楼冷冷清清不一样,回国的蒋乐让她感觉到一点烟火气。她没有孩子,把蒋乐当成自己的女儿,什么都由着她。
蒋乐靠在厨房门框上,道:“如果有学生想做创业项目,是不是需要你批准。”
“那的看学生要做什么项目了,学校大力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如果项目比较不错,学校肯定会放行。”
傅红霞微笑说着。
这两年,高校大学生创业热在学校里掀起一片风潮,每年倒是有几个学生团体向学校申请创业项目,成功的几乎寥寥无几。
她分管这方面的工作,大体还是了解一些情况。
去年几个大三学生,在学校成立了一个家教公司,让东南大学里面贫困学生利用双休日出去【创建和谐家园】家教,出发点非常不错,做的也比较成功,至少现在属于东南大学里面拿得出手的学生创业典型例子,校领导会议上被点名表扬了很多次。
倒是不知道蒋乐说的这个学生要做什么创业项目,傅红霞说道:“要向学校申请创业的学生是谁?你让对方过来吧!我先看他写的策划书,再听听意见,如果可行就批准让他去找后勤处盖章。”
蒋乐笑道:“还能是谁,不就是小姨你心上人家的小孩么。小姨啊,依我说,人家孩子都那么大了,你还一直保持单身,你说你是不是浪费了你娇滴滴的身材。”
经过蒋乐的软磨硬泡,她知道了小姨傅红霞一直念念不忘的人,原来就是陈楚良的父亲陈华生。不过她答应过小姨,此事不告诉别人,连自己妈妈和外公外婆都不说,只是偶尔拿出来开小姨的玩笑,她们辈分虽然不同,但是蒋乐觉得小姨和她差不多就是两姐妹的相处方式。
一想到燕京的外公外婆每年都会叨叨小姨的终身大事,蒋乐还真为自己的小姨感到不值得,多少年过去了,别人孩子都读大学了,小姨还舍不得把自己嫁出去,蒋乐觉得是小姨的脑子有问题,那个年代读书的人都喜欢忠贞不渝,哪像现在爱情观念开放了,尤其是国外都倡导男女平等,拥护女性自由。
“原来是他?你打电话让他过来,顺便吃个饭。说起来,我都好多年没见过这个小家伙了。”
傅红霞连菜都没心思做了,心想这小子和他父亲陈华生一样也挺喜欢在大学里面出风头,想做个什么创业项目。又听见自己的侄女取笑什么心上人,傅红霞只能默认,谁叫自己经不住蒋乐这妮子的纠缠,把一些陈年旧事告诉她了呢。
得到命令的蒋乐立刻告诉陈楚良她小姨家的地址,让他马上过来,这里有他要找的学校领导。
倒是没想到自己要找的学校领导,这么快就找到了。陈楚良知道蒋老师告诉的地址,是东南大学教职工宿舍的小红楼,他立刻骑着那辆锁在楼下的二手捷安特自行车过去了。
来到三楼,开门的是一个带着黑色金属全框眼镜的优雅女人,看不出年龄,浑身上下透着知性,说话的声音也是细声细语,非常的好听,看陈楚良也是笑眯眯的很和善。
“你好。”
陈楚良微笑打招呼。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对方,是叫阿姨好呢,还是叫姐姐好?毕竟对方看着和蒋乐样貌有几分相似,不知道两人是不是母女关系。
“进来吧。”
傅红雪看见陈楚良的第一眼,就觉得这家伙和他母亲楚艳红太像了,完全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第八十四章项目过关
陈楚良走进房间,房子不大,七十平米左右,屋里面的家具都是红木做的,看起来有些别致雅静,窗台那面几盆植物绿油油的,有些还开着粉红色小花朵,倒是添了几分闲情。
估计是才刚刚做好饭的缘故,桌上面热腾腾的饭菜,看起来颇为可口,碗筷也摆放着三双,屋里面只有两个人,显然是给陈楚良留的。
那个身材火爆,有着混血面孔的蒋乐老师,些不顾形象地坐在桌子边,动起筷子道:“陈楚良,这位是我小姨,不过你也要叫姨。”
陈楚良有些懵,蒋乐老师的小姨和他有什么关系。
那面,傅红霞笑着道:“没吃饭吧,快过来一起吃。”
感情她对陈楚良比对蒋乐都还关心,说话细声细气,像是在对待自己亲身儿子那样。
的确,当年在燕大,傅红霞还抱过他一段时间。不过那都是陈楚良在襁褓中的时候,谁叫陈楚良是未婚先孕的结晶,诞生于燕大校园中呢,当时他在燕大,可谓是出了名的吃百家饭长大的娃娃。
见陈楚良迟迟不肯动,傅红霞笑道:“我叫傅红霞和你爸陈华生是燕大同学,说起来,你叫我一声姨,也没有不对的地方。”
傅红霞巧妙的没有提她抱过陈楚良的往事,她怕触伤到对方心里面的疼,所以尽量避免涉及到他母亲的话题。
这下陈楚良就有些不淡定了。
原来,眼前这个看不出年龄,保养的比较好的女人,居然和自己老爸是大学同学。
“傅姨。”
陈楚良走心地叫了声,他心里想,傅姨在燕大估计抱过自己,叫声姨也没吃亏。
陈楚良是重生者,所有的事都知道,尽管到现在他都没问过老爸关于母亲关于楚家的事,那是陈楚良自己还没有实力去面对,所以选择暂时隐忍不发。
傅姨做的饭菜很好吃,陈楚良忙着写策划书连饭都没吃,他也不客气,大快朵颐的时候,让傅红霞眯着眼笑意渐开。
“以后没事儿就多到傅姨这里来,我给你做饭。”
傅红霞直接过滤蒋乐“失宠”的眼神。怜爱地看着陈楚良,就像在看自己的孩子那样开心。
旁边的蒋乐吃着糖醋里脊,感觉今天小姨没放糖,全都是酸味。
“咳咳,小姨,怎么感觉,我现在成了多余的了?要不我搬出去住,把房间腾出来,好让你每天都能感受到拥有儿子的母爱。”
蒋乐“吃醋”地说着,她是个实诚人,有啥说啥,没有所谓的藏在心里。
说完,她看着陈楚良,道:“小子,要不,你干脆认我小姨当干妈得了,你看她看你的眼神,简直就是像是在看儿子,你干脆满足她这个心愿。你放心,你要真成了我小姨的干儿子,你就是我弟,我也不是你辅导员,反正我也不在乎国内这套所谓的师生关系,没啥作用,在国外哪怕是见到诺贝尔奖获得者,你都可以直呼其名。”
大概是了解蒋乐的性格不能按照华夏女人的思维风格来定论,陈楚良吃着饭,轻描淡写道:“干妈只是一个称谓,哪怕是我叫傅姨十声干妈,也比不上我真心实意把她当成姨来对待。”
傅红霞笑了起来,还别说,陈楚良刚才这句话,说到她心坎里去了。
“你爸还好吧?”
席间,傅红雪问了陈楚良他爸的近况。
细心的陈楚良发现,傅姨问老爸的时候,眼神中那种关切,就像是韩芝看他时充满着爱一个人就是一生的眼神。
“嗯,一切都还好,身子骨也硬朗。回头我把我爸电话给傅姨,他一个人在家,我也很少给他打电话,你们都是老同学了,肯定有很多话题要聊。”
从韩芝那里陈楚良学会了“珍惜”二字,从傅姨打听老爸的一点一滴,就看得出傅姨对老爸的关心不简单。就算她埋藏的很深,也被陈楚良捕捉到了,估计傅姨和老爸之间,还真有许多说不清的关系。
得找机会问问老爸,傅姨是怎么回事儿。
毕竟,一个女人用一生的时间等一个男人并不容易。
虽然没经过他老妈的同意,但是,哎,谁让陈楚良自个儿就没勇气割舍一切,所以也不会阻挡老爸的私事,把这一切的决定权都交给老爸去处理。
在陈楚良的回答中,傅红霞得知陈楚良的老爸陈华生,身体无恙,生活也很平淡,她就放心了。至于得到陈楚良给她的电话号码,她会不会有勇气打,那就是后话了。
吃过饭之后,陈楚良就把自己要在东南大学里面搞“共享单车”的创业项目,给傅姨说了一遍大概的思路,并且把早就写好的策划书一并拿给她过目。
傅红霞拿着陈楚良写的几大页策划书,看过之后,推了推自己的金属全框眼镜,觉得眼前这个才十八岁的大一学生,能够写出来这样的创业项目,说实话,她都刮目相看了。
“爱心公益,诚信美德?”
这是眼前的才十八岁的小娃娃想到的创业项目吗?
提倡“共享”慨念,打造诚信美德,还能奉献爱心。
傅红霞看着陈楚良的策划书,知道他要在东南大学里面搞一个“共享单车”项目,和其他第一次听见“共享”二字的人一样,被这个新慨念给震惊住了。
满满几大页的策划书,已经将陈楚良要发展“共享单车”的项目,全都一条一款列在上面。包括单车采购,包括中间的车棚选址,包括和学校的合作以及资金的统筹,以及拿出营业额百分之二十给学校捐助困难学生,全都罗列详细。
完美!
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这个创业项目。
把陈楚良的策划书按在手下。傅红霞看着陈楚良道:“项目我看了,很不错,说不定能够成为全国大学校园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我觉得,这件事,我需要给学校大领导汇报,争取给你获得更多的优惠条件,让你这个项目,能够在东南大学推行无阻。”
说完,傅红霞拿起电话,给东南大学大领导汇报,陈楚良的共享单车创业项目。
陈楚良在一旁,看见她打了十多分钟的电话,听到她和电话里的学校大领导交涉,并且十分肯定这个项目未来的前景。
耐心等待着傅姨打完电话之后,就见她脸上带着喜悦的表情,对陈楚良说:“项目通过,全校大力支持。”
第八十五章昆山挂了。
原本只是一个学生创业项目,傅红霞自己就有审批权,但是她觉得这个“共享单车”项目,能够给学校带来正面宣传效果,这段时间学校狠抓抓大学生素质教育,而恰好这种以诚信为主的“共享单车”出现在的太恰当了。
所以,她给学校大领导详细地汇报了“共享单车”的策划方案,在电话里,得到了大领导一句“值得大力支持,各方各面完全放行,争取能让学校也参与其中,打造诚信美德、弘扬大学生精神素质教育”的重要回复。
学校大领导很少对某一件事做出重要批次,可见这一次听了“共享单车”项目,证明在学校大领导的眼中对该项目的肯定。而大领导批示的内容,傅红霞也揣摩了不少意思。就是让学校和这个创业项目搭上关系,形成一种共建、共宣的合作方式。
以往的学生创业,学校仅仅是支持,但要一起共建,这样的例子很少。
毕竟,共建创业项目学校也是要担干系,所有也就造成了在华夏大学校园,无论是多么好的创业项目,最终都和学校没啥关系,无非是保守的思想决定学校管理者不敢冒进,而像这种新慨念的“共享单车”,主要是围绕诚信做人爱心公益,这方面就是学校强项。
拿着陈楚良的计划书,傅姨就把学校另外一个层面的意思给他说了
陈楚良当即明白,“共享单车”项目,需要把学校的名字也挂上,反正不管是挂在那个位置,总之哪怕给个友情出演也行。
这肯定没问题,到时候修车棚的时候,以学校的名义,写两句宣传语在上面,这不就是友情出演了么。
得到了陈楚良的承诺,傅姨就很爽快地在策划书上签了字,并且给陈楚良留了后勤处领导联系电话。
“谢谢你了傅姨。”
拿到傅红霞签名的策划书,只要学校这关过了,“共享单车”的项目就一帆风顺了。
傅红霞笑道:“有什么不懂的,就给傅姨打电话,空了就常过来。”
她把自己的号码,告诉给了陈楚良。而陈楚良顺水推舟把自己老爸的号码告诉给了傅姨。
时候不早,搞定了学校审批,陈楚良还要忙着联系自行车卖家,还有车棚选址,一刻也不能耽搁。
612的人都还在寝室等着他的好消息,陈楚良也没和傅姨寒暄,这次来窜了门,认得路了,以后常来就行了,也不在乎一时半会儿的交谈。
从傅姨的所住的小红楼出来,陈楚良立即给612的人打电话。
不一会儿,张彪、万丰、陈军、张成,四个人,就在学校图书馆门前等着陈楚良到来。
陈楚良把签好字的策划书和联系后勤处的电话交给张彪。
车棚选址事,他能够放心交给这群人做,陈楚良提点了几句,大概把自己的要求告诉了612其他人,他自己则是要去联系自行车卖家。
众人纷纷点头,然后分作两拨,按照陈楚良交代的,人多、醒目,两点为依据,开始在东南大学里面寻找地址。
另一面,陈楚良和612的人在图书馆门前分开。自个儿在市里面,找了一家专门销售自行车的商店,把要订购的自行车大小、外观、甚至喷漆颜色都告诉了商家。
由于是定制,商家需要马上联系厂家生产,花费的时间最快要一个月。
陈楚良说能不能快点,半个月之内搞定?
商家委婉地说要加点钱。
然后陈楚良就以每台自行车多二十元的价格,给商家购买了50台自行车。其实他知道,多出来的二十块让商家贪墨了,不过有时候钱能通神,花钱能买到时间的事,陈楚良绝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