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重生后我在大周开无双作者:六道》-第4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今日李余突然上朝,引来许多大臣的侧目。

        陶源也看到李余,但未与他说话。

        上朝的诸王,对于李余的出现,同样颇感诧异。

        燕王李烈率先笑道:“老幺今日怎么也来上朝了?”

        李余拱手施礼,说道:“三哥!是咱爹让我来的!”

        “哦?什么事?”

        李余摇头,故意装糊涂。

        李烈转头看向李据,问道:“大哥可知?”

        李据想了想,说道:“父皇可能打算为十七弟封王吧!”

        皇子十岁封王。

        以李余的年纪,早在六年前就该封王了。

        可封王之事一直拖到现在,着实说不过去。

        李烈故作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心里却飞速转动起来。

        鲁王李英,阴阳怪气地说道:“呦!老幺终于要被封王了!做了十六年的皇子,历朝历代,也算独一份了吧!哈哈!”

        原主对李英这位八哥,有些惧怕。

      ¡¡¡¡ÊÂʵÉÏ£¬ÀîÓ¢Õâ¸öÈËÒ²µÄÈ·ÐÔÇé²Ð±©£¬¹ÔÕÅèîæñ¡£

        或许受原主的影响,李余对李英没啥好印象,他嘿嘿一笑,说道:“八哥就别拿我说笑了。”

        卯时一到,午门打开,王公大臣们,纷纷走进皇宫。

        进入太极殿,文官武将,分列两边。

        诸王站在最前面,李余也混在其中。

        自王公大臣们进入皇宫的那一刻起,在他们的周围,便有数名监察御史做记录。

        谁咳嗽一声,谁吐了一口痰,谁和谁交头接耳,哪怕有谁走路的姿态不太对,都会被一一记录下来,呈交于天子过目。

        所以在早朝上,哪怕皇帝还没到,气氛也十分庄严、肃穆。

        卯时一刻,李惠进入太极殿。

        众王公、文武大臣,纷纷跪地叩首,三呼万岁。

        李惠走到龙椅前,落座,挥挥衣袖,说道:“诸卿平身。”

        等众人起身后,张忠高声唱吟道:“有事早奏!”

        话音刚落,便有大臣抬了抬手中的笏板,说道:“臣启陛下……”

        接下来,大臣们相继呈报政务。

        有些政务,三言两语便可处理完。

        而有些政务,因为大臣们政见不合,你一言我一语的相互辩论。

        李余一开始有认真听,可越听越觉得像催眠曲,眼皮子也越来越沉。

        就在他昏昏欲睡之际,忽听有人叫到他。

        “十七皇子有何见解?”

        李余身子一震,立马清醒过来,他抬起头,一脸茫然地看向他爹。

      ¡¡¡¡Àî»ÝºÞ²»µÃÒ»½Å°ÑËûõß³ö³¯Ìá£

        张忠清了清喉咙,低声提醒道:“殿下,昌平、合阳二郡,外有蛮人犯边,内有匪寇横行……”

        不等他说完,李余立刻顺着话茬话道:“父皇,儿臣以为,内忧大于外患,攘外必先安内!”

        他这话一出,大臣们纷纷向他投来惊讶的目光。

        诸王也都忍不住,纷纷回头,看向他的眼神,既有狐疑,又有不解。

        李余偷偷向四周瞄了瞄,又看向老爹,支支吾吾地说道:“父皇,儿臣……”

        李惠打断道:“诸卿以为,十七皇子所言如何?”

        话是问众人,但眼睛看得却是陶源。

        李惠以为李余的这番话,是陶源教他的。

        毕竟,李余现在已经是陶源的准女婿。

      第50章 携手赴宴

        陶源的脸上,隐隐浮现出笑意,这位十七皇子,果然不简单啊!

        他抬起笏板,朗声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十七皇子的‘攘外必先安内’,言简意赅,利害明确,意味深远,足以作为我大周治理边疆之国策!”

        李惠仰面而笑。

        “故,欲绝枭阳贼军之犯边,必先平定昌平、合阳二郡之内乱!”

        “陛下所言极是!陛下圣明!”

      ¡¡¡¡ÌÕÔ´´òÉßËæ¹÷ÉÏ£¬ÔÙ´Î̧ÁȨ̈ó˰壬˵µÀ£º¡°³¼Æô±ÝÏ£¡¡±

        “陶卿请讲。”

        “十七皇子已经一十有六,至今尚未封王,微臣以为,此事已不应再拖!”

        李惠若有所思,点了点头,正要说话。

        站在下面的李烈,微微侧头,向后面的大臣中瞥了一眼。

        “臣启陛下!”

        中书侍郎程乾,跨步出列,向前叩首,振声说道:“陛下,十七皇子,平日行事,多有不端,现在封王,为时尚早,恐,难以服众!”

        他的话,顿时引来大臣们的窃窃私语。

        李余的确早到了该封王的年纪。

      ¡¡¡¡µ«£¬ÀîÓàÆ½Ê±µÄÐо¶£¬Ò²µÄÈ·ÓÐÌ«¶àÈÃÈËÚ¸²¡µÄµØ·½¡£

        别的不说,单说他在皇子府建的斗艳阁,里面养了多少女人,甚至还有青楼中的花魁。

        简直藏污纳垢,不堪入目。

        这样的人若被封为亲王,天下百姓能服气吗?

        李烈老脸一沉,大声喝道:“十七皇弟贵为皇子,岂容你等说三道四?”

        程乾保持叩首的姿态,丝毫不惧李烈的训斥,说道:“诸王皆战功赫赫,为我大周,立下汗马功劳,天下之人,无不心悦诚服!而十七殿下,不仅行事荒唐,昏聩无度,且于大周,寸功未立,倘若陛下执意封王,又岂能让天下人信服?”

        他这话,如同捅了言官们的肺管子。

        黄门侍郎彭渝、中书舍人高鹏,相继出列,跪伏在地,大声说道:“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李余做梦也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老爹要给自己封个王,结果一堆大臣站出来反对。

        李惠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

        他的儿子,哪怕再无能,再荒唐,封王也是理所应当的。

        这些大臣,又凭什么反对?

        还没等李惠说话,李烈插手施礼,说道:“父皇,儿臣以为,诸位大人所言,及顾虑,也并非全无道理。”

        稍顿,他恍然想到什么,眼睛突的一亮,道:“十七弟不是说,对昌平、合阳二郡,应施‘攘外必先安内’之策吗?

        “依儿臣之见,可让十七弟率兵平定昌平、合阳的匪患,如此一来,十七弟便立有战功,父皇再为十七弟封王……”

        说到这里,他目光如炬,扫视那些反对给李余封王的大臣们,冷笑道:“也就再无人敢说三道四,站出来反对了!”

        程乾立刻接话道:“倘若十七殿下真能平定昌平、合阳之匪患,微臣,定会支持陛下为十七殿下封王!”

        李惠坐在龙椅上,久久一言未发。

        许久,他看向李余,问道:“十七,你以为如何?”

        李余想都没想,插手施礼,说道:“父皇,儿臣愿去昌平、合阳,剿灭匪患!”

        “好!既然如此,父皇就给你三千兵马,择日前往昌平、合阳二郡,平定匪寇。”

        “谢父皇!”

        李余之所以答应得如此干脆,是他并没有把剿匪当成一回事。

        匪寇,只是群散兵游勇,乌合之众。

        别说他们的人数不多,即便有个几千人,也不可能是几千京师军的对手。

        在场的大臣们也都是和他同样的想法。

        一听到只要李余能平定匪患,回来就可以封王,原本带头出来反对的程乾也同意了,人们皆暗暗翻白眼。

        就这?

        即便是派个傻子出征,带着三千京师军,也能轻松平定匪患啊!

        这又算什么功劳?

        李惠可不管别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在给李余封王这件事上,他已经做出让步,如果再有人站出来反对,那就是成心找他的不痛快。

        他问道:“十七,你打算让哪位将军辅佐你出征?”

        来了!来了!

        就说嘛,领兵打仗这种事,让李余做主帅,那不成儿戏了?

        实际上,还得找员武将代李余去统帅三军!

        大殿里的武将们,纷纷低垂下头,生怕李余点名点到自己头上。

        他们宁愿放弃这次立功的机会,也不愿意跟着李余去出兵剿匪。

        不过,他们想多了。

      ¡¡¡¡¼´±ãËûÃÇÖ÷¶¯Õ¾³öÀ´ÇëÓ§£¬ÀîÓ໹²»»áͬÒâÄØ£¡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