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说着这些话,马秀英已经又连着翻了几个白眼了。
陈云芝懒得听她们这些闲话,拉着石小菊就走了。
这里向国英就不服气了,驳斥说:“我就记得开先妈不愿意扎针的时候可是大嫂你说的激将话哈,要不然我们也不会估到妈扎针的……”
“好了,好了,都不要埋怨了……哎哟……”向母叫唤道:“都是那个国强婆娘在作妖啊……要不是她,我咋个会这么倒霉哦……哎哟……”
“嚎什么嚎!”向父恼羞成怒地吼了一声,“你还要哪个服侍嘛?我每天三顿饭给你端到床边上来,饿不死你的!走,都吃饭去!”
见到向父发火了,马秀英也不再说什么了,瘪了瘪嘴,拉着小山儿的手说:“吃饭去。”
随即她又拿一双金鱼眼瞪着大儿子说:“你娃给老娘听好了,以后都要自力更生,免得人家说咱傍了哪个!”
真是无语了,这种女人才是喂不饱的白眼狼呢!
向家父母与贾二妹分家时处处都顾着她,还帮她把三个娃娃养到这么大,她却连一点感恩的心都没有,这样的女人真是心肠真是比石头还硬。
“哎……”向父叹了口气,默默地往门外走去。
“妈,你就这样躺着吧,不要忙翻身,我去给你端饭来。”向国群说。
然后向国群和向国英两姐妹也便跟着向父后面出去了。
房间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只剩下趴在床上一动都动不了的向母。
试想一下她现在心里的阴影面积……
真是快把肠子都悔青了!
刚才那番扎针简直堪比酷刑,比当年她生娃娃还难受痛苦!
接下来整一晚上向母都不能翻身,背部腰杆一带都是麻木肿胀的,只能难受地趴着勉强睡了一晚上。
接下来整整一周她的腰杆和背上都是麻木的,根本下不了床,每天吃饭都要让人端到床边侍候。
白天向父和马秀英出门去上工,向母就半侧半趴地睡在床上,连屎尿都要憋着,憋到中午或是晚上等向父收工回家才能解决。
而马秀英的事情就更多了,向母身体好着的时候家里的事情都是向母在干,煮饭喂猪、扫地抹屋、给娃娃洗衣服等,现在向母彻底动不了了,这些事就基本全压在了马秀英身上。
马秀英每天还要上工挣工分,回来还要煮饭洗衣侍弄娃娃,而向父又不会煮饭做家务这些,最多帮忙烧烧火扫扫地。
于是,每天马秀英下工回来就把米下到锅里让向父烧着火煮着,她便背着背篼去田里割猪草,猪草割了宰猪草,还要将猪草煮熟再喂猪,一边还要洗三个娃娃的衣服……
等她忙完这一切后饭也冷了,天也黑了,再收拾一下就是睡觉时间了。
苦不堪言。
做得冒火的时候嘴里难免会吐出难听之辞,这些难听的话传到向母耳里她真是气得捶心口,想要还口,又不敢开口,毕竟自己现在这副样子是真的动不了了,吃喝拉撒这些事都全得靠别人,这心里没底气啊!
向母这心里的气恼没处发,就不免对贾二妹更加怨恨——都是这婆娘搞的鬼!要不是她搞鬼,我会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吗?
见到她这么可怜,贾二妹也对她起了一丝怜悯之心,看在自己是向国强媳妇儿的份上,她让陈云芝给向母端了一碗鸡汤过去,谁知向母却说:“这是国强婆娘喝剩了的鸡汤是吧?没处倒了,把我这当垃圾桶了?”
陈云芝一气之下又端了回来,觉得这老婆子简直不可思议、无可救药了。
哎,对这种天生冥顽不化的又可恨又愚蠢的老女人,贾二妹也真是无语得很,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指的就是这种人吧?!
这天,石小菊一下工就跑来对贾二妹说:“二妹姐,给你说件事,李小红真的不是怀娃娃了呢,她肚子里怀的是个瘤子!”
第215章她真爱管闲事
“啊?她怀的是个瘤子?!真的吗?”贾二妹虽然早就知道李小红肚里怀的不是孩子,但听闻这个消息还是有些吃惊。
她吃惊的是朱生婆真是神人啊,当初给她摸脉的时候就暗示她可能怀的是个女儿,然后又一直让李小红去医院检查,现在看来都一一应验了。
“是啊,医院检查说是个瘤子,而且肚子里的瘤子太大了,要刨开肚子取出来,不然肚子里的瘤子会越长越大,瘤子把身体里的营养全吃了她就会死掉的。”石小菊面带恐怖气息地说。
真的的,肚子怀个大瘤子这事在这个年代的农村真的是件罕事,甭说一个妹见过什么世面的小姑娘了,就是活了几十岁的队上的老人都觉得稀罕。
“那是动手术取瘤子。”贾二妹解释说,旋即又问,“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瘤子啊?”
“……啊?……”石小菊表示没听懂。
什么恶性良性,她根本就没听说过。
这年月还没有“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一说,得癌症的人也很少很少,就算得了癌症死的也没人知道,因为大家都没有进医院治病的习惯,只要感觉病重了一般都是睡在床上等死。
这是这个年代不好的一面,也是好的一面,不用像二十一世纪病人那样被过度治疗,开刀、插管、各种堪比酷刑的折磨,最终还带着痛苦离开人世。
这个年代好的一面是人们生活的环境很好很生态,得癌症和怪病的人很少;不好的一面是,人们普遍穷,生病都是捱,捱得过就活下去,捱不过就去阎王那报道。
“那李小红动手术了吗?”贾二妹又问。
石小菊摇了摇头,“没有,动手术要很多钱的,她婆家不愿意出钱,娘家更不愿意出钱,哎,现在……也许就只有等死吧。”
说到这,石小菊也不禁叹了口气表示同情,“有啥办法呢,得到这种怪病了,也怨不着谁,只能怪她自己命不好。”
这个年代的农村女人本来就不怎么受重视,如果娘家人再抱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态度的话,那这个女人的命运就只有这样薄如纸张了。
“……”贾二妹沉默了,依照她的判断李小红的肿瘤可能是良性的,若是恶性的话她不会坚持这么久的,早就挂了。
其实,良性肿瘤并不算什么怪病,这要在二十一世纪简直就不是个事儿,做手术取出来就好了。
可是这个年代就奇葩了,因为钱就放弃治病,甚至放弃一条鲜活的生命比比皆是,毕竟生在这个年代的人命都太卑微了。
队上的老人生一场感冒都可以去世的年代,还有什么说的呢?
老人、男人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女人了。
“做手术要多少钱呢?”终于贾二妹忍不住问到。
“医院说大概要花五十块钱左右。”石小菊说,“五十块钱啊,我的天!谁拿得出五十块钱啊?把家卖了恐怕都不够!”
一旁一直沉默的陈云芝也忍不住叹了口气,说:“农村头一家人一年到头不吃不喝都凑不够五十块钱。”
她是太有深切体会了,想当初她的女儿病成那个样子就因为没钱去医院,最后还是贾二妹看到了帮忙出钱把女儿送去了医院。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更别说是五十元了,简直就是天价。
这个年代的五十元应该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好几万块钱的消费吧?
好吧,就算没有好几万,一两万也是相当的。
就拿个这个年代的职工和二十一世纪职工的物质生活来比较一下吧——
这个年代一个青年职工的工资収入是2850元。养一个媳妇和一个孩子,其一月家庭开支如下:
购粮32斤,开支450元;
买肉(15斤)110元;
菜油及素菜200元;
小孩购粮17斤,肉半斤,菜油2两,开支35元;
媳妇没工资没工作但有供应粮27斤,开支320元;
全家合计1430元。
剰余143元做生活消费,平均每人4元,衣服、日用品、出行办事的开支就必须在4元以内。
当代一个普通青年职工收入3500——5000元,也是上述这些生活开支,过得也应该是没啥结余的。
就按照这个比例去算吧,二十一世纪进医院做手术住一次院出来,简简单单不也得花费一两万吗?
这一两万元钱对富裕人家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对于普通人家也算得上是一场经济上的大出血,更何况是这个年代的农村家庭。
这个年代的很多家庭遇到这种情况肯定第一时间选择的都是放弃。
可是李小红多年轻啊,最多不过二十岁,这样年轻鲜活的生命却要因为五十块钱而放弃,多可惜啊!
贾二妹开始沉默了——这要换在二十一世纪该多好啊,李小红还可以申请大病医疗救助,或者去网上搞个水滴筹什么的,一下子就解决问题了。
可是这是在物资水平和医疗条件都极其贫乏的年代,难办啊!
五十块钱真的是一笔很大的钱,贾二妹默默地算了一下自己箱子底的存款,也不过才二十六块钱,凑上身上的零钱也最多不过三十元。
这可是她的全部存款了!
而且这些钱里还包括将来要给陈云芝的红钱,人家帮忙侍候月子总不能连红钱都不给包一个吧?
贾二妹觉得等自己月子满了后,至少都应该给陈云芝包个十元钱的红钱。
娃娃满百日后还得给娃娃办个百日宴,这是风俗和规矩。
当然,说这些都是借口,关键是五十块钱真是不是个小数目啊!
她倒是有一些价值不菲的宝贝,可这些宝贝还没到价值暴增的时代啊,在这时代人的眼里根本就是个屁,是被人扔掉的垃圾。
要是,她能带着这些“垃圾”去二十一世纪社会就好了,随便拿一样出来拍卖了都能令自己富甲一方。
可惜她回不去!
怎么办?
哎,她真有些太爱管闲事了。
其实她大可不必去为这个人大伤脑筋的,李小红跟她既不沾亲又不带故,而且这女子给她的留的印象也蛮厌恶的,跟她的那个亲戚马秀英一样令人讨厌。
可是这是一条年轻的生命啊,就这样被五十元钱给挂掉,多不值啊!
不知道朱生婆能不能治好她……
“小菊,吃了饭你帮我去请朱生婆来一下吧,我想让她帮我检查一下我身体情况。”贾二妹说。
“你的身体怎么了?”石小菊问。
“没什么,就是想让朱生婆为我复查一下,这都坐了十天的月子了,也该做产后复查了。”贾二妹说。
当然,做产后复查是个目的,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帮李小红的病问一问。
石小菊在贾二妹这里吃了晚饭后就一趟子跑去请朱生婆去了。
这个像风一样的女子做事情就是这么风风火火。
没过多久朱生婆就被她请来了,一进门就气喘吁吁地说:“贾女子,你又咋了嘛?这鬼丫头就像催命一样催着我来,都快把我这条老命给跑脱了……”
朱生婆拿眼睛瞟了一眼贾二妹,见她气色很好,比起怀娃娃那阵子的气色都好多了,哪里像是有毛病的样子嘛。
“朱老师快请坐,”贾二妹忙招呼道,“朱老师你吃饭了没有,没有吃饭的话我叫云芝热鸡汤来。”
“吃了,吃了,就算是没吃我也不能喝你的鸡汤吧?我有那么馋嘴吗?”朱生婆白了她一眼说,“你就在床上躺着吧,也别因为我而起床来了,说吧,哪里不舒服?”
她对她表示怀疑——这女子肯定别有用心!
第216章高手产于民间
“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就是请您来麻烦您给看看我恢复得怎么样。”贾二妹笑着客气地说。
对于这个朱老师,她现在是打心眼里佩服,真的不比大医院里的专家差,这摸脉的手法简直堪比高科技的b超啊,真是高手从来在民间。